《动人的北平》课堂实录(余桂萍)

合集下载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动人的北平》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平的风景和特色。

2. 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北平的人文和历史价值。

教学活动:1. 展示北平的风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北平的美。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平会被称为“动人的北平”。

3.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4. 提问学生对北平的人文和历史价值有何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第二章: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培养学生对作者的兴趣和敬意。

教学内容:1. 作者老舍的生平介绍。

2. 老舍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老舍的生平介绍,包括其成长经历、文学成就等。

2. 分析老舍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如现实主义、幽默讽刺等。

3. 引导学生讨论老舍的作品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4. 让学生思考自己喜欢的作家及其作品,并分享原因。

第三章:文本分析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细节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文本第一至第三段的主要内容分析。

2. 人物关系的梳理。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文本第一至第三段,注意理解文本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细节,如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

3. 讨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4. 让学生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文本分析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思考和探讨。

教学内容:1. 文本第四至第六段的主要内容分析。

2. 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的探讨。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文本第四至第六段,注意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2.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细节,如对话、动作描写等。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动人的北平目标:通过学习《动人的北平》,学生能够了解并领略北平的风土人情,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文化的尊重。

一、前导活动1. 引入:通过呈现北平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是否听说过北平这个地方。

2. 通过班级讨论并介绍北平的背景和历史,让学生对北平有一定了解。

二、内容学习1. 听读导入:播放录制好的录音,播放北平的风景和历史背景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平的魅力。

2. 分组阅读《动人的北平》,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其中的一篇文章。

3.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阅读的文章内容,并让学生彼此交流对北平的看法和印象。

三、拓展活动1. 观影活动:播放一部与北平有关的电影或纪录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平的历史和文化。

2. 导视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参观同学家乡的老建筑或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用相机记录下来,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导视。

四、交流展示1. 学生展示他们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的导视内容,共同交流他们对老建筑和历史遗迹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导视文章或照片收集成册,形成一本小册子,让其他同学借阅并参观他们的家乡。

五、总结反思1.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北平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家乡的历史和文化也更加珍惜和尊重。

2.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北平有哪些特点?你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你有何帮助?3.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总结,分享他们对北平的了解和本节课的感受。

六、作业布置1. 作业一: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北平的文章,记录下他们对北平的理解和感受。

2. 作业二:让学生继续收集家乡的老建筑或历史遗迹的照片,并用一段文字进行导视。

七、评价方式1. 通过学生阅读以及小组分享和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北平的了解和对历史的敏感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导视收集的照片评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和思考能力。

备注: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动人的北平》这篇文章引发学生对北平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并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尊重。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激发学生对北平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北平的历史背景,如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北平的文化特点,如古建筑、传统艺术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北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北平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北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北平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文学作品的北平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北平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介绍几篇关于北平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

2. 学生阅读选段,感受作品中的北平形象。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读选段,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北平描写。

2. 学生分享他们对作品中的北平的感受和理解。

3.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对不同作品中的北平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北平的理解和感受。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情况和表达情况。

第三章:北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北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介绍一些北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故宫的灵异事件”、“颐和园的传说”等。

2. 学生听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背景。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北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和感受。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北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表演情况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章:北平的美食文化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北平的美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介绍一些北平的特色美食,如烤鸭、炸酱面、豆汁等。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提升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动人的北平》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

3. 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动人的北平》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写作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六、课文解析七、人物分析八、情节解读九、北平文化特色探讨十、教学评价与反思六、课文解析1. 解析课文《动人的北平》的结构,分析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各部分的作用。

2.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七、人物分析1. 分析课文《动人的北平》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 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文中的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

八、情节解读1. 解读课文《动人的北平》中的主要情节,分析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 探讨课文中的转折点和冲突,以及它们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九、北平文化特色探讨1. 介绍北平的历史背景,如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

2. 探讨北平的文化特色,如风俗习惯、建筑风格、文艺作品等。

十、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等。

2.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动人的北平》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动人的北平》,让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2.能够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纠葛;3.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2.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梳理;3.人物分析和情感解读;4.主题探讨和文学价值评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第二步:阅读理解让学生分段阅读小说《动人的北平》,并进行情节梳理和主要人物的介绍。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重点标注,并逐段讨论理解。

第三步:人物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路历程,让学生掌握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主题。

第四步:情感解读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情感变化和纠葛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爱恨情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能力。

第五步:主题探讨引导学生讨论小说《动人的北平》的主题和文学价值,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处境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第六步:展示分享让学生结合课上的学习和思考,进行展示分享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和启发,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1.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分享对《动人的北平》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2.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深入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和评价;3.考试或作业可以设置相关阅读和分析题目,考查学生对《动人的北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人的北平》这部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特点;(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北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1)介绍北平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特点;(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3)解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亮点和难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有关北平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教师按照课文顺序,逐段讲解课文内容;(2)针对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练习;(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布置合作探讨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2)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3)邀请部分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及时纠正错误;(3)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

5. 创意写作:(1)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写作建议;(3)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和改正情况;3. 创意写作: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动人的北平》原文;2. 视频资料:有关北平的历史、文化、风光等视频资料;3. 练习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的练习题;4. 写作评价标准:创意写作评价标准。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激发和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本国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与深刻性。

教学难点: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学期我们学过郁达夫的《古都的秋》,北平的确是动人的,林语堂笔下的北平又是一番什么模样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动人的北平》。

二、作者介绍林语堂福建龙溪人。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1966年定居台湾。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三、检查预习(学生分析自己画出的句子,集体讨论)四、把握课文内容1、梳理的思路。

(一)(1、2、3)概写北平老成的性格特点:豪爽、宽大、包容新旧两派。

(二)(4、5)北平是一棵老树:古老、深厚。

(三)(6)北平是一个朱玉之城:富贵高雅、风景优美之地。

(四)(7)北平是一个国王的梦境:政治、艺术文化、消闲之地。

(五)(8)北平是一个清静得城市:有院落、新鲜蔬果,悠闲自得。

(六)(9、10)北平有多样的人,多样的色彩。

高中语文《动人的北平》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动人的北平》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动人的北平一、预习提示。

1.朗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

2.在文章中画出能够体现北平动人之处的关键词语二、感知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通过讨论以下问题,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脉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1.文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第一段写了北平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的特点。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具有总领全文内容的作用。

2.第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的?这两段写北平“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等,表现了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的特点。

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由此体现北平包容新旧、宽怀大量的特点。

3.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第四段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它“根脉深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

把生活在此地的人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

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的。

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面而恰当的。

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

三、试着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几个原因。

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虽然作者说“可列举下列三点来加以说明”,但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比较“散”,没有鲜明的结构特征或高度概括的语句,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学会归纳概括。

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道路极其宽阔;第二,生活“舒适可爱”;第三,老百姓善良、淳朴。

四、文章对北平的动人之处做了许多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能否找出几处,细细品味一下,这些看似琐屑的细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此题不做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故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动人的北平》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

2. 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3. 探讨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及其对故乡的描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

2. 难点: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故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和结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 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作者对北平的描述和感受。

4.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美。

5. 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故乡,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写一篇《我心中的故乡》的作文,以此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动人的北平》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老北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

2. 邀请当地的老一辈人士,分享他们关于家乡的故事和记忆,让学生感受故乡的情感纽带。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课文内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人的北平》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北平的历史和文化。

1.2 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动人的北平》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平的历史和文化。

学生分享他们对北平的了解和感受。

1.4 作业学生选择一张北平的图片或一段关于北平的描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章:文学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文章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4 作业学生选择一篇文章,分析其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历史背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人的北平》文章所处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教师介绍北平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事件。

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平的历史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3.4 作业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写下对这个事件的理解和感受,并思考其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第四章:文化探索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平的文化特色和传统。

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教师介绍北平的文化特色和传统。

学生了解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平的文化特色和传统。

学生分组讨论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4.4 作业学生选择一种文化特色或传统,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思考其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

《动人的北平》课堂实录(余桂萍)

《动人的北平》课堂实录(余桂萍)

《动人的北平》课堂实录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余桂萍(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45分钟) (课前播放《动人的北平》图片配乐视频)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哪个城市的景象吗?生:北平师:看着这些古朴的照片,时光倒流到七十年,北平在林语堂的心里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散文名家林语堂,走进这座古城——北平。

同学们读过写北平的文章吗?生:老舍的《想北平》。

师:那么,初读林语堂的这篇散文,你有什么印象?(生小声评论,老师叫起一位男同学)生:写得很好。

师:写得很好,好在哪里?生:写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写得很生动,让人读来平易近人,接近生活。

师:从你的表述中,我发现你读得很认真。

(教师示意一位女同学回答)生:我觉得他的文章不做作,不矫情,很自然,很流畅。

师:嗯,很好,你们说的我也有同感,那么林语堂写了北平的哪些人和事呢?写了北平哪些动人之处呢?文章读过后,大家找出一些概括性很强的句子吗?我请几位同学说说。

(同学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关键词)生1: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

生2: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

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师:“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这是概括性的句子吗?生2:(思考)这句话是说北平是清新的。

师:请另外同学补充。

生3: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

它是一个理想的城市。

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相媲美。

生3: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

北平又像是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

生4: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

(教师完成相关关键词板书)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找到第11段后就不太找到“北平是”“北平像”“北平有“之类的概括性句子了。

(带领学生齐读11段)生:使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原由,可列举下列三点加以说明。

师:这三点是什么呢?你能概括出来吗?请同学们现在自由朗读第15—22段,快速梳理出这三点理由。

生:首先是北平的城市建筑格局是雅适宽阔,在第15段;其次是北平的生活方式是丰富多彩,自由舒适的;最后是北平的常人朴实乐观。

【范文】《动人的北平》教案_1

【范文】《动人的北平》教案_1

《动人的北平》教案

题动人的北平№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大师笔下的北平独特的“性格”和“动人”之处过程与方法感受林语堂优雅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本文所体现的民俗、人文价值教学难点新与旧、雅与俗相杂的表达方式教学关键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课型讲课教学方法反复朗读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总结练习作业一、导入新课关于“北平”和“北京”的来历林语堂的小故事放北京的著名景点二、作者简介林语堂福建龙溪人。

散文家、小说家、学者。

林语堂和鲁迅的矛盾三、朗读课文四、分析课文。

回答问题归纳总结一下北平“动人”之处自然风光
城市景象的动人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整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动人为什么在当时千万人眼中在也寻常不过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在本文中就变得如此的美丽动人呢?当时当地的社会确有美丽动人之所在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是审美的心境、心灵的镜像。

当代人阅读本文有什么意义?•
感受新旧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的优雅情怀•
对自然地理、人文风物的热爱•
感受中华文化、故都文化作业:阅读林语堂的作品《京华烟云》导入疏导归纳引导布置了解识记理解巩固完成板书设计动人的北平自然风光
城市景象的动人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整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动人课后记事感受林语堂优雅的情怀。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

《动人的北平》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动人的北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动人的北平》是一篇描述北平历史变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北平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担忧。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作品内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形象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感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从作品中感悟到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5. 总结拓展: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平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提升。

3. 学生感悟作者爱国情怀的表现。

五、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北平的历史文化,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2. 学习其他描述北平的文学作品,比较其写作特点和情感表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北平的历史图片和相关视频,增强学生对历史场景的直观感受。

2. 引入专家讲座或邀请历史学者进行guest lectures,以加深学生对北平历史文化的理解。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故宫、天坛等历史遗迹,让学生亲身体验北平的文化魅力。

4. 开展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共同研究北平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特色,培养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动人的北平》文本。

2.北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3.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

4.实地考察所需的相关安排和指导材料。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动人的北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2.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2)讲解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动人的北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

(2)感受作者对北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动人的北平》。

(2)激发学生对北平的兴趣,引发对家乡的热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老舍先生对北平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动人的北平》。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是否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动人的北平》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动人的北平》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北平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掌握北平市的社会发展和人文景观。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北平市的历史背景介绍。

2. 北平市的社会发展与人文景观。

三、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把握北平市的历史演变。

2. 分析和评价北平市的社会发展和人文景观。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介绍北平市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北平市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你们对北平市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北平市有哪些历史和文化特点吗?”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或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北平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包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北京作为北平市的前身,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意义。

3. 北平市的社会发展与人文景观:3.1 社会发展:教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北平市的社会发展。

例如:辛亥革命前后的北平市政治局势,北洋政府的建立和权力转移等。

3.2 人文景观:教师通过图片、文字描述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北平市的人文景观。

例如: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圆明园等。

4.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北平市的历史事件或一个人文景观,进行深入研究和介绍。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5.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平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六、课后作业:请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短文,题目为《动人的北平》,介绍北平市的历史和文化。

文章不少于1500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表现。

2. 学生所撰写的作文,以展示对北平市的理解和把握为主要评价指标。

以上是《动人的北平》教案的基本框架,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过程和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北平市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其对自己国家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课文:《动人的北平》。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个城市?你们对这座城市有什么了解?2. 介绍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北平。

3. 简介作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与北平的关系。

4.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字词讲解。

5.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分析课文【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课文,深入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1. 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对北平的描述,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5.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评价,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三章:朗读感悟【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学重点】1. 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2. 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2. 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文:《动人的北平》。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3)学会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和文化。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沟通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平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的介绍。

3. 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对北平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

3. 对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北平的历史和文化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动人的北平》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北平历史和文化的书籍、文章和图片。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北平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合作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和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动人的北平》;(2)了解文章背景,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情感;(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动人的北平》;(2)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3)深入解读作者对北平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思考文章主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4. 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文章《动人的北平》;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文章《动人的北平》的情况;2. 学生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合作探讨和文学鉴赏方面的表现;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人的北平》课堂实录(余桂萍)《动人的北平》课堂实录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余桂萍(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45分钟)(课前播放《动人的北平》图片配乐视频)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哪个城市的景象吗?生:北平师:看着这些古朴的照片,时光倒流到七十年,北平在林语堂的心里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散文名家林语堂,走进这座古城一一北平。

同学们读过写北平的文章吗?生:老舍的《想北平》。

师:那么,初读林语堂的这篇散文,你有什么印象?(生小声评论,老师叫起一位男同学)生:写得很好。

师:写得很好,好在哪里?生:写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写得很生动,让人读来平易近人,接近生活。

师:从你的表述中,我发现你读得很认真。

(教师示意一位女同学回答)生:我觉得他的文章不做作,不矫情,很自然,很流畅。

师:嗯,很好,你们说的我也有同感,那么林语堂写了北平的哪些人和事呢?写了北平哪些动人之处呢?文章读过后,大家找出一些概括性很强的句子吗?我请几位同学说说。

(同学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关键词)生1: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

生2 :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

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师:“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这是概括性的句子吗?生2 :(思考)这句话是说北平是清新的。

师:请另外同学补充。

生3: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

它是一个理想的城市。

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相媲美。

生3: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

北平又像是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

生4:北平有多样性一一多样的人。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

(教师完成相关关键词板书)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找到第11段后就不太找到“北平是”“北平像” “北平有“之类的概括性句子了。

(带领学生齐读11段)生:使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原由,可列举下列三点加以说明。

师:这三点是什么呢?你能概括出来吗?请同学们现在自由朗读第15—22段,快速梳理出这三点理由。

生:首先是北平的城市建筑格局是雅适宽阔,在第15段;其次是北平的生活方式是丰富多彩,自由舒适的;最后是北平的常人朴实乐观。

师:非常好,你概括得全面准确。

文章虽然篇幅很长,只要我们找到这些关键句子,就能拎起思路的“牛鼻子”(多媒体展示文章结构)(1)总说:北平动人的品格(2-10)分述:北平的种种“动人之处”建筑格局:雅适宽阔(11-22)总结:“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理由• 生活方式:自由舒适常人心态:乐观质朴动人的北平》课堂实录(余桂萍)师:读到这儿,你有没有一种在观赏北宋张择端的一幅画——(学生齐答《清明上河图》)那一幕幕普通场景,一个个平常镜头,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古都的标志,这些最普通,最平常的人与事为什么会深深打动林语堂呢?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到这个城市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去,请自由朗读你觉得最“动人”的段落或细节,选一处城市的深入评析文字背后蕴涵着的北平“动人”品格和文化内涵。

(教师多媒体展示交流“看点”:语言特点,作者情感,城市文化,个人感悟。

学生朗读思考,小组交流 5 分钟,然后自主回答)生:我喜欢第8 段。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他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

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

”这些话充分体现了作者追求闲适幽静的生活,这里不仅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也有现代生活的便利,这种农村幽静生活和城市舒适生活的结合、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的结合,不得不让我们对北平油然而生一种向往之情。

(学生热烈鼓掌)师:你点评得很好,读得也好,读出了作者身处繁华都市却获得了宁静自在的心境。

大家还有喜欢这段话的吗?请再补充自己的感受。

生:我也喜欢这段话,特别对“桃就是桃,柿就是柿”很有感触,这句话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中消费者的权益经常被侵犯,我们吃的食品都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是不是新鲜?是不是对身体有益?北平果蔬的新鲜,让我想到北平人的淳朴真诚的人性美。

师:嗯,你的心情我很理解,那么,你是不是认为我们现在的城市“桃不是桃,柿不是柿”了喽?生:(齐笑)添加了太多的这个剂那个剂。

师:是啊,这也确实让人担心,我想在座的三官乡的同学一定会自豪得对我们说“三官的杨梅就是..杨梅”!(生大笑)我们更可以大胆地向世人宣告:“安吉的白茶就是..白茶。

”(学生齐声附和)师:你能带上你刚才的感受和心情,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吗?生:(声情并茂地,骄傲自豪地大声读)桃就是.桃.,.柿.就.是.柿...!师:读得好吗?生:(齐鼓掌)好!(教师板书:悠闲自然)生:我想说说第五自然段,这是对北平古老悠久的特点的描写,很富有跳跃性,从驼背老人到老画家,到踢毽子的老人,这些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体现了北平是不同角色的人的古老和包容。

师:你怎么看出这些老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呢?生:“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 师:这么一个不起眼的驼背老人,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呢?你能体会这种心情吗?生:(略加思考)相见恨晚!师:嗯,好词!能再详细说说吗?生:驼背老人,踢毽子老人,大肚皮的可爱画家,这一个个看上去普通平凡的老人,他们有着怎样辉煌的过去,不凡的经历?他们有可能就是一个高手——一个在某方面不同凡响的高手!(生笑)师:嗯,太精彩啦!这里我给大家讲一段小故事,一位从外地来求学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北大校园,他实在太累了,就把包裹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有一位衣着简朴的老人走来,年轻学子看老人像是位老工友,年轻学子说:“您能不能帮我看一下包裹?”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一个多小时学子办完入学手续回来,谢过老人。

几天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正是那《动人的北平》课堂实录(余桂萍)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生:(惊叹声,齐答)季羡林师:这位国学大师,2006 年感动中国人物就是这样一位简朴、随和的老人。

北平久远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让人看不透,品不尽,北平也正是这样一位有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老人。

(教师板书:博大深厚)生:我找到的是第2、3 两段,“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北平却不理这回事。

胡须苍白的画家,住在大学生公寓的对面,北平也不理这回事。

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北平也不理这回事。

”在这里,现代的年轻的文化和古旧的文化相互的对照,碰撞出的却是非常和谐的共存,体现了北平兼容并包的文化内涵。

师:非常精辟的点评。

那么北平的兼容并包的特点,文章中在哪些段落还涉及到了呢?生:我找到的是第四段。

把北平比喻成“古木老树” ,把生活在北平的人比作是“数百万的昆虫” (激情朗读这一段)这里不仅写出了北平的古老,像一个圣贤,也看出北平是包容的。

师:你读得很有激情,我想问你一个小问题,这里怎么不把居民比作树上的鸟儿呢?不是更贴切吗?生:鸟儿喜欢飞翔,昆虫安于世代生活在古树上,靠这棵大树的滋养繁衍生息。

师:理由很充分。

我想再补充一点,一棵老树上,这里一只昆虫,那里一只昆虫,他们谁也不了解谁,它们有生存的矛盾,但它们又是相安无事的共存关系。

师:说到北平的包容,你能从文章中概括出包容的具体内容吗?比如说新与旧等等。

生:雅与俗,贫与富,善与恶。

师:作者还提到了北平的多样的人,请齐读课文第9段。

(齐读)北平的多样的人你看出北平的包容了吗?生:多种职业,多种阶层,多种文化师:对,北平不仅是一个幽静与舒适的田园城市,还是一个自由包容的世界城市!(教师板书:自由包容)生:我喜欢21 段,这里写北平最迷人的一道风景,不是圣贤,不是高官,却是底层的人力车夫。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他们在胡同里巷穿梭的身影,这些使北平弥漫着一种质朴的气息,和前面您提到的北平的古老包容有一种相印生辉的感觉。

师:太好了,你能从整体上理解文字背后的内涵。

同学们,他从文字中读出了北平人力车夫的质朴,你还能从哪段中发现人力车夫身上的怎样品质?生:我找到22 段,这里写一位自食其力的老年人力车夫,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年人力车夫,这可见他人生经历的丰富和晚年经济的落魄,他在向你讲述他的遭遇时口吻却是“诙谐清雅”,不俗陋,不钻营,不急功近利,不带妄自菲薄的情绪,也不带任何夸耀,这是一种有着文化传统中“中庸”的成分,我觉得,这与其说是一种热情友善、乐观质朴,倒不如说这是一种洗尽铅华的返璞归真!(全场鼓掌)师:你的语言真优美。

请同学们齐读这两段描写北平之魂的文字。

(学生齐读21、22 段)师:我不太理解你们读到“看着车夫们沿途取乐,笑论别人的不幸遭遇,你会有莫名其妙之感”中的“莫名其妙”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在我们看来,这些人力车夫生活在都市的最底层,他们应该是背负着生存的压力的,但是他们不沉闷消沉,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对生活带着一份满足之情,这份满足使他们变得更加可爱,使整个北平变得更加可爱。

师:是啊,正是这种常人看来不理解的底层人的心态,让我们看到一座城市的人情美,人性美。

这种常人的生活、常人的心态,不正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包容吗?不正体现了一座城市对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吗?(教师板书:质朴平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