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活动方案模板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特制定以下物理校本课程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 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活应用能力。
三、活动主题本次物理校本课程活动主题为:“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四、活动时间1. 活动准备阶段:1周2. 活动实施阶段:4周3. 活动总结阶段:1周五、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阶段:(1)成立活动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2)收集整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料;(3)设计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流程;(4)制作活动宣传海报,提高活动知名度。
2. 活动实施阶段:(1)分组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如:研究摩擦力、研究光的传播、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物理规律;(3)开展“物理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4)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物理学科前沿动态。
3. 活动总结阶段:(1)各小组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分享实验心得;(2)评选优秀实验作品,颁发奖品;(3)撰写活动总结报告,总结活动经验与不足;(4)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六、活动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2. 评价内容: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物理知识掌握程度等;3. 评价方法: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
七、活动保障1. 时间保障: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活动顺利进行;2. 场地保障:提供充足的实验场地和设备;3. 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学校和社会支持,确保活动资金充足;4. 人员保障:组织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活动的策划、实施与指导。
通过本次物理校本课程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物理的教案优秀6篇
物理的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讲话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理的教案优秀6篇优秀的教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性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物理的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物理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教案内容分为五个单元,涵盖了物理的各个方面,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实验。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不同单元的内容特点进行划分,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物理学分支。
下面将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单元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和性质;2.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3. 动量和能量的守恒;4.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单元二:热学与能量转化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 理想气体定律;3. 热功和内能变化;4.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单元三:电磁学基础1. 电荷和电场;2. 电流和电路;3.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4. 电磁波和光的性质。
单元四:光学与几何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2. 光的折射和色散;3. 光的干涉和衍射;4. 镜片和透镜的成像。
单元五: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 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2.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3. 核反应和核能利用;4. 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课堂互动等。
通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能力培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具体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等方面。
通过考核和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案。
六、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为了更好地支持本教案的实施,提供了以下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料;2.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3. 物理学相关的书籍和期刊。
初中物理校本教研教案
初中物理校本教研教案《光的折射》二、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光的传播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实验探究:(1)让学生拿出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折射定律。
(3)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水进入空气中的折射现象,进一步验证折射定律。
3. 知识讲解:(1)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含义。
(2)讲解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光纤等。
4. 练习与应用:(1)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水中看到的深度。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雨后的彩虹、水中的鱼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2. 学生能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实验操作规范,观察仔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知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的教案5篇
物理的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讲话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理的教案5篇优秀的教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案的制定可以提醒教师注意时间的把控,避免过度延长或过快结束教学,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物理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校本教研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2)摩擦力大小的测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如走路、汽车刹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提问: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新课讲授1.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强调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摩擦力的产生过程。
2.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1)教师讲解控制变量法,强调在实验中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只改变一个变量。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提问: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摩擦力有哪些危害?(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找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一、引言1. 课程背景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特开设本节物理校本课程。
本课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与物理相关的有趣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2.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第一章:力的认识1. 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拉、推、提等现象,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2)新课: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3)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4)总结:通过力的示意图,巩固对力的认识。
三、第二章:重力与摩擦力1. 教学内容(2)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3)重力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抛物线实验,让学生感受重力的作用。
(2)新课:讲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作用。
(3)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重力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总结: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应用。
四、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 教学内容(1)能量的概念及其分类。
(2)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3)生活中能量的转化现象。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跳远、抛物线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能量的转化。
(2)新课:讲解能量的概念、分类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3)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能量的转化过程。
(4)总结: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能量的转化现象。
五、第四章:简单机械1. 教学内容(1)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2)滑轮组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撬棍、吊车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简单机械。
(2)新课:讲解杠杆、滑轮组和斜面的原理及特点。
(3)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简单机械的使用。
(4)总结: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学科简介物理学科的含义、特点和意义物理学的分支和发展趋势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质、能量、力、速度等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原理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论分析法等科学假说、模型构建、验证实验等4. 物理实验技能常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5. 物理与生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原理物理在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
3. 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受物理与实际的联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物理教材,提供系统的物理知识。
2.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网站和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物理学科简介,物理学的基本概念2. 第3-4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3. 第5-6周:物理实验技能,物理与生活4. 第7-8周:选修课题一:力学现象探究5. 第9-10周:选修课题二:电磁学现象探究6. 第11-12周:选修课题三:光学现象探究7. 第13-14周:选修课题四:现代物理简介8. 第15-16周:课程总结与复习,课程评价与反馈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理概述物理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的应用领域2. 第二章:力学基础牛顿三定律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三、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教材或相关教学书籍2. 实验器材:力学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弹簧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四、教学方法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六、第四章:热学基础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3.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4.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七、第五章:电磁学入门1. 静电学:库仑定律、电场、电势2. 磁学:安培定律、磁场、磁势3. 电磁感应:法拉第定律、楞次定律4. 电磁波:波动方程、折射、反射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九、教学活动2.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2. 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物理学原理》第五章“力与运动”中的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惯性的概念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2. 掌握惯性的概念,了解它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3.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惯性的理解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轮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验器材,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和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详细解释力的概念、惯性的含义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以及它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 知识巩固(10分钟):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他们对力的概念、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力的分类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和分类2. 惯性的概念3.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 典型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2)解释惯性的概念,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a.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推力,最终会怎样运动?b.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什么?答案:(1)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如,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使得足球发生运动。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例如,乘坐公交车时,当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冲,这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
(3)a.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推力,最终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可以减小物体的运动速度。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精品]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精品]初中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七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具体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透镜的种类及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了解透镜的种类及作用,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透镜的种类及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准备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在不同介质中,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例题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定律,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折射定律的应用。
4. 实验探究5. 知识讲解讲解透镜的种类及作用,重点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2)阐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
a. 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成像距离透镜20cm,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成像距离透镜10cm,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有一定的关系。
(2)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可成实像或虚像。
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只能成虚像。
(3)判断:a. 正确。
b. 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成像规律3. 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4. 作业设计中的判断题和答案解析一、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 折射定律的基本概念: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设计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如力的作用、能量转换、电学基础等。
2. 了解物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 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等。
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学会倾听、表达和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面对困难保持积极态度。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校本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对物理现象充满兴趣,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基础,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力与运动: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结合实际运动现象,解释力的作用。
2. 能量转换:涉及动能、势能、内能等概念,通过实例分析能量转换的过程和效率。
3. 电学基础:包括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学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4. 光学现象:探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5. 热学知识: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热量传递等,了解热力学基本原理。
具体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二周: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第三周:动能、势能、能量转换第四周: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第五周:电阻、欧姆定律第六周:光学现象、光的传播第七周:光的反射、折射第八周:热学知识、热胀冷缩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性如下:1. 力与运动:对应教材第二章2. 能量转换:对应教材第四章3. 电学基础:对应教材第六章4. 光学现象:对应教材第七章5. 热学知识:对应教材第八章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使学生系统掌握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校本研究教案
初中物理校本研究教案1. 让学生了解校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对物理实验和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校本研究的概念和流程2. 物理实验和现象的探究3. 研究方法和技巧的介绍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校本研究的概念和流程,让学生了解校本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4. 实验探究: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物理现象,收集数据和信息。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6. 研究报告:学生根据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7. 成果展示: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体验。
8. 总结和反思: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研究过程:评价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研究报告:评价学生的研究报告质量,包括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等方面。
4. 成果展示:评价学生的成果展示和分享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 物理实验器材:用于学生的实验探究。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文章和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研究。
3. 研究报告模板:提供研究报告的模板,帮助学生进行撰写。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
2.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和 methods。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校本教材教案
初中物理校本教材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运动与力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 运动与力的关系3. 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运动与力的关系。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力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的作用效果。
2. 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教师讲解运动与力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案例,如抛物线、摩擦力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力学原理。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力学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如自行车运动、跳跃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力学实验,如探究摩擦力、重力等。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力学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等环节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
以上为初中物理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力学》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物理实验校本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实验操作步骤4. 实验数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
2. 难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和实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
2. 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成像规律。
4.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巩固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现象。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阐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板、蜡烛、刻度尺、白纸。
(2)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桌面上,点燃蜡烛,将其放在玻璃板前方。
(3)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并记录蜡烛在白纸上的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像的位置。
4. 实验数据分析:(1)观察并比较不同位置下蜡烛的像,分析成像规律。
(2)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大小、形状等。
5. 总结: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总结平面镜成像规律。
6.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制作实用的物品?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
2.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数据。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讨论。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同时,要注重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成像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优秀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优秀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中第四章《电磁学》的第三节“电流与电路”。
详细内容将围绕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种类、电路图的识别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形成原因及计算方法。
2. 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电路,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3.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能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原因,电路图的识别,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种类,欧姆定律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电路图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电流的概念,讲解电流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学习电路的种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电路图为例,讲解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电路,以及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5. 互动环节(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概念、形成原因2. 电路的种类、特点及应用3. 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4. 电路图识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流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列举三种电路种类,并说明各自的特点。
电源电压:12V,电阻:5Ω,电流:?答案:(1)电流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原因:电压作用。
(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电压分配,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并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电流分配,总电流等于各分支电流之和。
混联电路: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电路。
(3)电流:2.4A,电压:12V,电阻:5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电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如何设计一个安全、高效的电路?3. 除了欧姆定律,还有哪些电磁学定律?它们之间有何联系?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设计。
校本课程教案-生活中的物理
蒙阴一中校本课程教案授课教师:***课题:第一节自行车中的力、热、电、光等知识【教学目标】:1、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培养学生解决较难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对自行车这一熟悉的交通工具,提出开放性试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力、热、电、光等知识的能力【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但看似简单的自行车却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包括杠杆、轮轴、摩擦、压强、能量的转化等力学、热学及光学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来分析。
新课教学出示课题:自行车中的力、热、电、光等知识首先请同学们讨论自行车有关的力学知识:(引导提问学生发言、讨论)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一、力学知识1、摩擦方面(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
(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2、压强方面(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6。
5×104Pa。
(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
(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校本物理教案.6doc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课题小心静电负责教师刘玉杰日期10月22日时间45分钟活动地点教室活动形式分组研讨活动目的1、通过常见的物理现象静电切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物理是息息相关的。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益处、也能够把人的生命夺去、激发研究物理的兴趣。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关爱生命活动中的主要知识内容学生活动一、提出问题:当你晚上脱毛衣时是否看到有火花、是否听到劈啪声?二、猜想原因:静电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是怎样带的电四、学生举例四、投影出资料生活中的物理-------静电的利弊具体认识静电的危害与利用设疑、学生回答学生分组讨论猜想体验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进一步证实自己的观点总结所学知识生活中的物理:静电的利与弊我们知道,摩擦可以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象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
所以,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
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放电视时荧光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就连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
静电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
漆黑的夜晚,我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叭叭”的响声,这对人体基本无害。
但在手术台上,静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谁能断言1997年12月29日挪威油轮“伊斯特拉”号突然爆炸不是静电闯的祸?谁能肯定1990年震惊全国的哈尔滨亚麻厂车间爆炸不是静电火花引起的?总之,静电危害起因于静电力和静电火花,静电危害中最严重的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
校本物理教案.4doc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投影阅读材料次声“杀人”之谜189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
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
奇怪的是:船上的开都原封未动。
完好如初。
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明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廊里, 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上述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其中不少人还对船员的遇难原因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就以本文开头的那桩惨案来说,船员们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天火或是雷击的吗?不是,因为船上没有丝毫燃烧的痕迹;是死于海盗的刀下的吗?不!遇难者遗骸上看到死前打斗的迹象;是死于饥饿干渴的吗?也不是!船上当时时贮存着足够的食物和淡火。
至于前面提到的第二桩和第三桩惨案,是自杀还是他杀?死因何在?凶手是谁?检验的结果是:在所有遇难者身上,都没有找到任何伤痕,也不存在中毒迹象。
显然,谋杀或者自杀之说已不成立。
那么,是以及病一类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致死的吗?法医的解剖报告表明,死者生前个个都很健壮!案情的确蹊跷、迷离而莫测!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惨案的“凶手”,是一种为人们所不很了解的次声的声波。
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
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兆赫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
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
例如,频率低于1赫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公里以外的地方。
1960年,南美洲的智利发生大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进行了一次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竟绕地球转了5圈之后才消失!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校本课程目录第一章、力学篇1.从不倒翁搬不倒说起2.不倒卡通娃制作3.桥梁种类4.桥梁模型的制作比赛5.摩擦力知识6.哪一种鞋底的防滑性能好7.登天利器—火箭8.水火箭的制作9.小结第二章、热学篇1.浮力的利用—飞艇和潜艇2.沉浮子的制作3.浮力天平4.自己举起自己5.热能的利用——地热6.纸“锅”烧水7.蜡烛上的蛇形风车8.孔明灯制作的方法9.总结1.从不倒翁搬不倒说起书桌上放着一个不倒翁,浑圆的身体,一张笑咪的脸,书读累了,你会去逗它一下,把它推倒了,可它马上又笑嘻嘻地站起来,好倔强的脾气。
不倒翁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用的物理知识,就是物体怎样才能平衡。
放在地上的凳子,摆在桌面上的台灯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物理学上就叫做平衡,但是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同样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本书竖在桌子上,轻轻地用手一推,啪地一声便倒在桌子上,而不倒翁推倒了却一下又能站起来。
这就是说,平衡里也有不同:一件东西立在那儿,轻轻地推一下,它晃了几晃又重新立稳,这种平衡叫稳定平衡;如果轻轻地一碰就倒,叫做不稳定平衡,不倒翁是稳定平衡,立在桌面上的书本、铅笔等是不稳定平衡。
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在于它肚子底下的那个大泥坨,使不倒翁和桌子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支持面,泥坨还使它的重心降得很低,所以特别稳定,倒了还能自己再站起来,站立在桌面上的书则不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3桥梁种类(1)梁式桥梁式桥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由于外力(恒载和活载)的作用方向与承重结构的轴线接近垂直,故与同样跨径的其它结构体系相比,梁内产生的弯矩最大,通常需用抗弯能力强的材料(钢、木、钢筋混凝土等)来建造。
梁式桥还可分为:钢桁梁桥、T型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和连续钢构桥等。
其样板图如下图所示:图一钢桁梁桥图二连续式梁桥图三悬臂梁桥梁式桥的横截面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如下图所示):图五梁式桥的截面a)实心板梁;b)矮肋板梁;c)和d)空心板梁;e)T形梁;f)带马蹄形T形梁;g)多室箱形梁;h)大挑臂箱形梁;i)带横肋的箱梁;j)具有金属腹板的组合箱梁;k)具有钢管混凝土下弦的三角形箱梁(或桁架)(2)拱式桥拱式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圈或拱肋。
这种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桥墩或桥台将承受水平推力。
同时,这种水平推力将显著抵消荷载所引起在拱圈(或拱肋)内的弯矩作用。
因此,与同跨径的梁相比,拱的弯矩和变形要小得多。
鉴于拱桥的承重结构以受压为主,通常就可用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料(如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来建造。
拱桥的跨越能力很大,外形也较美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修建拱桥往往是经济合理的。
拱桥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圬工拱桥、箱型拱桥、双曲拱桥、钢架拱桥、桁架拱桥、肋拱桥、桁式组合拱桥和斜腿钢架拱桥等。
根据拱桥的不同承载方式,还可分为:上承式桥梁、下承式桥梁、中承式桥梁。
如下图所示:图六上承式拱桥桥梁图七下承式拱桥桥梁图八中承式拱桥桥梁(3)悬索桥传统的悬索桥(也称吊桥)均用悬挂在两边塔架上的强大缆索作为主要承重结构。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通过吊杆使缆索承受很大的拉力,通常就需要在两岸桥台的后方修筑非常巨大的锚碇结构。
悬索桥也是具有水平反力(拉力)的结构。
现代的悬索桥上,广泛采用高强度的钢丝成股编制的钢缆,以充分发挥其优异的抗拉性能,因此结构自重较轻,就能以较小的建筑高度跨越其它任何桥型无与伦比的特大跨度。
悬索桥的另一特点是:成卷的钢缆易于运输,结构的组成构件较轻,便于无支架悬吊拼装。
我国在西南山岭地区和在遭受山洪泥石冲击等威胁的山区河流上,以及对于大跨径桥梁,当修建其他桥梁有困难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吊桥。
悬索桥的样式图见下图所示:图九单跨式悬索桥悬索桥的有点是自重轻,结构的刚度差,在车辆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桥有较大的变形和振动。
可以说,整个吊桥的发展历史,是和变形与振动斗争的历电.亦即是争取刚度的历史。
(4)斜拉桥斜拉桥由斜索、塔柱和主梁所组成。
用高强钢材制成的斜索将主粱多点吊起,并将主梁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传至塔柱,再通过塔柱基础传至地基。
这样,跨度软人的主梁就象一根多点弹性支承(吊起)的连续梁一样工作,从而可使主梁尺寸大大减小,结构自重显著减轻,既节省了结构材料,又大幅度地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此外,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的结构刚度大,即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小得多,且其抵抗风振的能力也比悬索桥好,这也是在斜拉桥可能达到大跨度情况下使悬索桥逊色的重要因素。
斜索在立面上也可布置成不同型式。
各种索形在构造上和力学上各有特点,在外形美观上也各具特色。
常用的索形布置为竖琴形(图十)和扇形(图十一)两种。
另一种是斜索集中锚固在塔顶的辐射形布置(图十二),因其塔顶锚固结构复杂而较少采用。
图十竖琴形斜拉桥图十一扇形斜拉桥图十二放射形斜拉桥(5)组合体系桥梁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由几种不同体系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桥梁称为组合体系桥。
图十三为梁和拱的组合体系,其中梁和拱都是主要的承重结构,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受力。
4桥梁模型的制作比赛一、作品要求1、模型制作材料自备,制作模型的材质提倡使用废弃物和环保材料,但必须保证桥梁刚度,以便搬运、安装和保存。
2、桥梁模型(实物):模型制作主要以美学为主兼顾结构,构造合理,整桥模型(既桥梁的完整度,包括桥体,桥墩等完整的模型)可以采用悬索桥、斜拉桥、梁桥、拱桥等,也可以由参赛选手自我创新设计桥梁。
3、作品要有创造性,贴近实际,结构合理,制作精巧。
4、作品由各小组参赛队自行命名。
二、评分标准1、桥梁造型美观独特,有新意30分;2、结构合理性30分;3、模型制作细致,连接紧固20分。
4、模型的选材20分(环保材料有适当的加分);制作评价自我评价: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5摩擦力知识1.人靠什么走路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向前走。
一个健康的人,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而也没有想过人是靠什么走路的。
听了这个问题,有的人会觉得好笑。
人只要有气力,抬腿,迈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吗?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请你试一个动作:挺直身体,背贴着墙站在地上。
把一只脚抬起来,向前迈步,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这只脚是跨不出去的。
如果抬起来的脚向前迈出去一步,那末,回头一望,身体已经离开墙壁。
这说明,身体向前移动了。
人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一定依靠了一种外力。
或者说,是这种力推着人前进的。
如果这种外力比较小,走路就会遇到困难,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们就不敢迈大步,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双脚。
现在,请你回答,后脚蹬了一下地。
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那是人体给了地面一个向后的力,与此同时,地面也给了人体一个向前的力。
正是这个力把人体向前推了一下。
脚蹬地面,这是作用力;地面给人体一个向前的力,这是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力表现为摩擦力。
在一般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好相等,因此,我们走路并不觉得困难。
可是,人在冰面上走,冰面过于光滑,给人的摩擦力要小得多。
这样,如果你仍然像在地面上走路那样使劲,向后蹬的力与摩擦力不平衡,后脚要向后滑,人就会跌跤。
2、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
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
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
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
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
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
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
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
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3.轮胎的花纹你一定注意到汽车、自行车等橡胶轮胎上都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加这些花纹,目的是增加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防止轮子在地面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