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环境下教与学的思维统一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摘要在教学中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从分析我国教学中师生交往现状和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这种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往与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现代教学理念下,师生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两者各具独立人格且完全平等,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好形式便是课堂教学交往。
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快乐。
一、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涵义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交往的社会,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交往,20世纪50年代开始,交往理论开始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迅速扩大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这引起西方哲学家对交往理论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结果使交往理论获得重要的进展,交往理论也因此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理论。
教与学的思维统一
一
、
薮师 的寰率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 , 许多看不见的因素如教学方式方法 、 课
堂的组 纲性纪律性 、 教室 的布置气 氛、 师 的衣 着手势 、 教 站
位、 面部表 情辞 等 , 对学 生起着潜移 默化 的作 用, 至直 接 甚 影 响主导 与主体 统一思维 的形成。学生主体 作用的正常发 挥, 与否 很大 程度上取决 于教师本 人的立 坜、 点、 想方 观 思
张勤辉
( 山西省煤 炭 工业学校 , 西 太原 山
003) 30 1
擅要 : 分析 了课堂# 学中, 师如何发辉主导作用 , 教 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体作 甩, 选到教与学 的思雏统一 , 高 提 译 堂教 擎效果 兰鼍词 : 堂教学 } 课 主导作用 } 方法; 主体 作甩; 思维统一 中田分娄 号: 1 G 7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0 48 (0 2 0 一1BO 1 0—1 4 20 ) 1O 1— 1 5 传授 给主体一方 了。 其二 , 头式 其方法是 , 出学生特别摩*趣 的事物 , 甜 给
就会盛到无限的欣怼。
面发展的专 向性活动。只有 通过学生本 身的积极参 与并 消 化吸收知识 , 能达到璜期 的教学效果 , 才 因此 , 生能否 积 学 极主动地投入 , 将成为教学成 败的关键 那 么, 怎样调 动学 生求知欲望 呢?大致有以下两个 方面 。
其一 , 阿式 提 出闸题 , 设 造成悬念 , l 弓起学 生的好奇 .
作者筒介; 张勤辉 (95)男 , 16一, 河北秦皇岛人. 山西省煤炭工业学校助理讲师 , 学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事机槭工程的教学与研究。
一
18 1
维普资讯
第1 ( 7 期 总 4期) 20 0 2年 1月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老师把知识艺术性传真的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自发式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促进式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求知的心灵与知识碰撞出火花的过程,老师只是把知识融入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引领者,也就是说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达到教与学无顺差程度,正所谓的教与学的“和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教学大纲范畴的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教与学的“统一”。
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的思维性学科,要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无疑是对老师传授技能的考验,也就等于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颖直观现实的教学能够整合学生高昂的学习心态,是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的立足之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智能机器人”,而空洞地传授知识,却乎略了学生的感受,应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能动学习放在首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多方位多角度出,采用灵活的方式营造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氛围。
并且构建他们展示自我发挥潜能的环境,使他们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比如在讲解加减混合列式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幅同学参加跳绳运动的画面,课堂上学生能明显看出画面有10参加,一会儿下来5人,又上去8人,老师边点拨边理清脉络,随后提出问题;现在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在这种动画的吸引下会立刻联想到现实生活,下去5人等于跳绳的人数少了5人,用减法,又上去8人,等于跳绳的人数多了8人, 用加法,学生会自然地列出算式10-5+8, 直观而又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需要老师课前精心的设计,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这种教学模式时常点缀每一堂课,那么学生就会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无意识的掌握了新知识,这种顺其自然的学习过程无形中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教学中是课堂不可或缺由教到学,由学到用的有效环节。
教学“教”与“学”分离问题的探究
教学“教”与“学”分离问题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学中的“教”与“学”分离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教”与“学”脱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中的“教”与“学”分离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深入探讨教学中的“教”与“学”分离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分离现象、成因分析、影响因素探究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教学“教”与“学”分离问题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这一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深入探讨“教”与“学”分离的现象及成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提升教学效果。
研究教学“教”与“学”分离问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建立起更加和谐的教学关系。
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增进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水平。
深入探讨教学“教”与“学”分离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分离现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与“学”分离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师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
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思考,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论加强物理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成才之路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意向,把学生看作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对话中,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熏陶个体的道德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本身最好发展水平的教育双边活动。
本文探究教与学的统一。
一、备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备学生就是要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他们有积极的期望和坚定的教育信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无限潜能和可塑性的。
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有的学生其他科较差,对学习物理也会有畏难情绪。
例如班级里有一名学生,上课总是“静坐”,课堂作业不敢动手,回答问题不敢开口,作业不做不交。
教师要先从心理上让他消除“怕”这个想法,有意识地在上课时让他回答最简单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后来发现他敢于动笔做课堂作业了,教师又及时给予肯定并且说:“我发现你的课堂作业做得真不错,要是你的课外作业能交上来,我相信你绝对不会比别人差。
”后来,他把课外作业交上来,看得出完全是自己动脑做的。
在教师的鼓励督促下,慢慢地他在物理学习上有了一种竞争意识,上课常争着回答问题,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各科成绩也不断提高。
二、备教材,发挥教材优势现行物理教材以其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实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绪言中几个直观生动的实验加上加做的磁铁、惯性、滚摆等几个实验,使学生们兴趣盎然,对物理课下了一个“有趣”的定义。
有些常见的现象和事物,拿到课堂上升到理性高度,学生们就会如同对待新事物一样觉得新奇。
例如,在速度的测量教学中,教师可将实验做一下改变,让学生们在操场上测量自己的一种速度,学生们兴趣很高,又跑又跳,很快掌握了测量的步骤和方法。
回到课本上的实验,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该怎么做。
再例如,大气压强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一演示完毕,学生们都感到惊奇和有趣,很容易就融入课堂学习之中。
课本上的很多图画也是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如滑轮这一节前的三幅画,“胖子拉麻袋,麻袋拉瘦子”,学生们看得兴致勃勃,教师及时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们听完课后,基本上都可以回答为什么,加之兴趣所致,定滑轮、动滑轮的性质也就很容易掌握。
互动生成 教学相长
互动生成教学相长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交往。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知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动交往的形式,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探索创新。
关键词互动生成交往环境思维平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交往。
交往是共存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
交往论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之间只有价值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知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这也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因此,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动交往的形式,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探索创新。
一、师生互动,创设自由安全的学习环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树立“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的思想,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与地位,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并乐意参与活动。
一方面,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质疑设问,使学生充分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从而建立起自信。
另一方面,教师也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丰富。
这样一来,师生间人为的界限消除了,进入一种开放、多元的具有无限包容的奇妙地带。
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以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和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为主要特征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能够做到与学生真正地平等,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
这样的课堂,师生交流方式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一点思考
、 一 n ,
的斜率k
) 解 决 此 最 值 问题 。 而 提 来 进
出如下几个变式让学生来解决 。
() i若实数X、 满足x + 2 2 一 y i0, Y y— x 2 +=
度 、 格 、 值观等 , 以往的课堂评价 中 人 价 在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关 注 是很 不 够 的 。 此 , 因 我们 应思考 以下几个方面 。 第 一 , 生 是 否 有 确定 的 学 习 目标 , 学 因
、
表意见, 显得 自信 和 无 忧 无虑 。 ) ( 学生 们 都 2 “ 创 造 ” 教 学 理 念 是 荷 兰 数 学 家 , 能 有 条 理 有 活 力 的 健 康 成 长 , 有 学 生 都 再 的 所 e d nh l 所 再 课 堂 教 学 目标 的 设 定 要 从 学 生 实 际 出 数 学教 育 家Fru e t a 提 出的 , 谓 “ 创 忙 碌 着 、 与 着 。 3 学 生 们 能 做 恰 当 的 选 参 () 造 ” 是 要 求 课 程 设 计者 和 教 师 , 是 将 知 择 , 持 之 以 恒 自愿 学 习 , 就 不 发而 略 高 于 实 际 , 学 生 看 得 到 , 在 原有 让 并 并 没有 被逼 迫 的 现 而 () 相互 依赖 , 有 对 抗 和 拒 没 基础 上 , 过 努 力学 习能 够 达 到 这 个 目标 , 识 当作 一 个 现 成 的 体 系 来 教 , 是 让 学 生 象 。4 共 享 合 作 , 经 把 要 学 的 东 西 发 现 或 创 作 出 来 , 师 的 任 绝 , 锐 的观 察 力 , 生是 机 灵又 富 有 创 见 教 敏 学 课 堂 教 学 目标 必 须 明 白具 体 。 样 堂 课 就 这 1 1教学 目标 的制定 .
学校管理的三点哲学思考
学校管理的三点哲学思考一,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学校工作中,安全工作是红线,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教育教学一词在古代的出现很早,《孟子·尽心》篇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个时代的教学还没有具备现代教学一词的含义。
在西方,教学一词本义为引出或导出的意思,即是经过必定的手法,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方的教学一词是内发之意,着重教学是一种顺从其美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本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变成实际的开展状况,现代教学一词含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后的产物,所赋予的意义与当下的内涵与外延基本一致。
教学是一个矛盾体,教与学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那么,究竟教与学哪一个是主要方面,哪一个是次要方面呢?想确认这个问题,还要深入分析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学的目的。
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会,也就是能学习者掌握知识技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是主要的,是教学这个矛盾体中的主要方面,学习者是学生,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与引导者,是次要方面。
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印证,教学中的双方,学生应该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 学 ,才能入心入脑,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矛盾的主次方面毋庸置疑,“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教学中,只教只是使学生被动接受,教毕竟是外因,只有是学生学,才能发挥内因的重要作用。
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区别。
二者在力量对比上是不平衡的,必有一方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另一方与之相比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性质不起主导作用,前者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即二者的地位、作用不同,事物的性质主要地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聚焦课堂 寻求教与学的统一
聚焦课堂寻求教与学的统一【摘要】新课程理念现在已深入人心,真正到了课堂上,实施与理念之间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聚焦课堂教学,针对“教师讲解度的把握”和“学生练习的效率”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寻求解决之道,以发展学生思维,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讲解度的把握;练习的效率;扎实备课;适时进退;有效练习新课程理念现在已深入人心,每位教师都能朗朗上口的说出许多: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学……,但真正到了课堂上,实施与理念之间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一、聚焦课堂教学课堂现象1:教师讲解度的把握“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人人会说,但到了课堂上教师却“身不由己”地占领课堂。
现实中,更多课堂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做的少。
有些教师却不敢讲,特别是有人听课时,即使学生需要老师指点迷津,还是把宝贵时间浪费在过多的操作、合作上;课堂结构松散,课堂效率低下。
老师忙的不亦乐乎,学生却学得疲惫不堪。
课堂现象2:学生练习的效率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可看出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对“练习题”的选择。
除了公开课上教师肯定会用心挑选练习题外,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书上的习题拿来就用,一道一道按序进行,学生易错之处的针对性练习无从谈起,单一、机械、重复、枯燥的练习,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
另外,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不能为大部分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时间问题,这边学生刚开始思考,那边就让优等生说出了答案,或者干脆由教师自己讲出关键点,使学生错失了一个个提升思考力的机会。
教师对课堂的顺畅度满意的同时,其实可能出现的错误资源被白白浪费和流失。
生成资源不能得到及时利用,及时反馈效果差,练习效率大打折扣。
二、寻求解决之道1.立足学生,扎实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之根(1)扎实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
谈教与学的关系
谈教与学的关系作者:周桐远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年第02期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能不能有效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是这种关系的内涵。
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上述内涵的理解谈些个人的想法,与各位同仁商榷,以求抛砖引玉。
一、教师应该树立“教与学”辩证统一的教学思想对课堂教学,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进行过分析,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
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
”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但目前由于一些教师误解了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从而误导了课堂教学的走向,片面强调一方面的思想和做法,完全违背了课堂“教与学”辩证统一教学思想。
例如,有些课只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教师主宰一切,包办一切,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看看听听,并简单的动动手,动动口,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动脑,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被剥夺了,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窒息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扼杀了学生思维。
有些课,又只过于强调学生学,而忽视教师的教,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完全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自导自演,把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课,而失去了教师应有启发引导互动的作用,教师成了观众,这种没有教师参与而只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最终只能在热闹的情景中失去方向而流于形式,无功而返,课堂毫无效益可言。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时,不要忘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不能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针对“教师主导作用”含义理解的不同,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不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不同。
教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要创建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以达到教师轻松的教,学生愉快地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轻松和谐其乐无穷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对数学的新知识、新发现能大胆发言,为学生提供个性、兴趣凸显的空间。
魏书生说:“尽可能的做到每堂课教学要让学生有笑声。
”让笑声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激情的火种。
这样,学生在轻松舒畅、和谐的课堂气氛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形成愉悦的心态,使实际上紧张的智力劳动在心理感受上并不紧张,轻松愉快,其乐无穷。
二、师生互动,民主平等教学是一门学问,他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板着面孔,学生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压抑,从而增加精神上的疲惫感和厌倦感、要使学生乐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
新课程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愉悦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师生共赢。
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对话,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
俗话说“教学相长”,在平等的课堂中,学生乐学,学生好学,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效果也是非比寻常的!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
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
教学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为主或简单的知智统一,而是以追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三、尊重学生,激发兴趣教学中要努力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真情实感。
对知识的解释应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结论,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这种结论。
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思考
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听课效率是关键。
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是每一个老师应该思考并努力提高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转化自身角色,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重视教与学的质量进行转变。
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课堂任务。
通过学习导航、自主提问、合作探究、测评反馈、探究延伸等五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们自主学习,成为真正的主体。
标签:教与学;课堂教学改革;先学后教;少教多学1. 课堂教育现状教支配学、控制学的教学形式是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的主流形式。
以教定学,先教后学,教多学少,教与学以教师为中心,是课堂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教师居于主导和中心的地位,教学活动围绕着教师展开,“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厌学现象严重。
学生所学的知识文化与现实脱离,学生一味地学习教材里的知识,不但实用性不高,更导致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意识。
2010 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其中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工作方针,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教育质量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之处,我国教育的矛盾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如何在普及义务教育之时又能够保证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成为了焦点。
2. 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2.1不注意提问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
由于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提问什么,前后问题之间毫无逻辑性。
部分课堂中还存在着大量例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随意、无效的提问。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平衡教与学的关系
课程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122·行走在进步的教育路上——大数据环境对中学教育信息化初探 魏劲杉(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 625000)【摘 要】大数据环境下现代教育教学从“流程”核心转变为“数据”核心,中学教育结合大数据技术适时改变是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从教学模式、教师素养、学习方式及教学评价方面探索大数据对中学教育信息化的启发及转变。
【关键字】大数据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122-01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大数据时代悄然来袭,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在社会的生存背景。
《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是一场思维的大变革。
”大数据是IT行业继“云计算”、“互联网”两大变革之后一大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与创新。
在此环境下,现代教育教学也从“流程”核心转变为“数据”核心。
用大数据思维将这些零散存储于纸质、电子文档及教育者大脑中的数据以信息化工具收集起来分析并加以利用,预测学生的发展,对将要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并及时干预,这样可使更少的学生失败和促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
不管是从事教学的一线老师,还是教育决策者,面对教育改革是否跟上变革的步伐,走在教育改革的前端呢?一、教学模式的转变1、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教学的核心在于环境的创设,学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并学会如何学习。
教学模式是对学习环境的描述,也包括教师运用教学模式的行为。
技术的飞速创新促进了面授教学和分布式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我们将面授教学与技术中介的教学相互结合形成的学习环境称为混合式学习环境。
改造传统课堂和校园环境,积极营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三空间”结合的新型环境,汇聚智能教学装备和工具软件、资源服务系统、测试评估系统等,形成以云为依托的智慧学习环境。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策略
考试评价心素养提升。
三、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策略(一)创设主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习惯1.情境创设小学阶段,英语教学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
情境创设能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特别是应用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可联系单元主题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讨论话题提供便利,支持学生在特定环境下思考,在课堂上完成探究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牛津译林版教材“Would you like a pie?”这节课内容时,分析教学内容,其主题是要求学生以“饮食”作为核心话题,参与探究学习过程。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单元词汇、句型等进行梳理,引领学生关注“喜欢的食物”。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自助餐厅、快餐店等场景图,为学生营造“饮食话题”谈论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氛围。
在信息化情境下,师生之间进行对话:教师提出问题“Would you like a cake?”“What breakfast do you want?”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I would like...”“I wouldn’t like...”。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利用简单的句子或者关键词启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在学生的表达过程中注意纠正他们的英语发音,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过程,促使他们掌握所学内容。
2.知识梳理在“教—学—评一体化”应用阶段,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同时,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知识梳理过程当中,为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从课堂活动当中收获知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应建立思维框架,绘制思维导图,与学生分享知识,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辅助他们对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掌握,深度探究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
谈谈新课程教学中三个统一
谈谈新课程教学中三个统一朱阁楼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注重渗透合作学习、活动体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这些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手段如果运用适当,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应该是很有益处的。
然而,目前新课程改革中却出现了某些令人担忧的偏向和倾向。
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过度地、片面地夸大合作学习、活动体验和多媒体手段的作用,把它们与个性学习、认知作用和常规教学手段对立起来。
这样的认识实际上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误解,不及时甄别纠正,新课程改革很可能步入歧途。
因此,我以为新课程教学有必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辨证统一。
合作与个性的统一合作学习,指课堂教学中小组或团队共同学习。
它的主要形式是分组讨论、分组学习。
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共享学习资源、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彼此隔离、嫉妒疏远的不良学风,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团队精神。
但是,合作学习也有它不可避免的弊端,其最大的弱点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不平衡性,容易助长学习的依赖性。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组中的“强者”、“智者”往往主宰着合作团队的声音,而“弱者”、“愚者”往往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不求甚解。
我曾听过这样的观摩课,合作学习确实运用得淋漓尽致,有同桌二人讨论,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分组辩论等等,整节课洋溢着浓厚的合作学习的气氛,讨论激烈、热闹非凡。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讨论过程也好,站起来进行小结发言的也好,总是那么几个“精英”学生。
正是他们少数几个学生的密切配合,使执教老师设计的这堂观摩课似乎滴水不漏、十分成功。
可是,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差学生的自主学习却被忽略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所谓个性,指学生依据自己个体特点、水平、能力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它要求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体现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个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是独立思考,即不受他人思维方式影响和干扰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基于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一)基于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智慧课堂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
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及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构建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智慧课堂的基本特点是:①教学决策数据化:智慧课堂传统教学中依赖于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经验转换为依赖于对海量教学数据的分析,这些分析的数据大部分来自LMS(学习管理系统)、CMs(内容管理系统)以及学生档案库等数据库,当然也有些来自于学生个人的非正式知识管理系统(如个人主页、博客、微博等)。
面对这些数据,智慧课堂采用现代化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据此进行教学决策,依靠数据精准地掌握学情和调整教学策略②交流互动立体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立体化,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通过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平台的对接,无障碍地进行全时空的交流互动。
③评价及时化:智慧课堂教学中采取动态伴随式学习评价,即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并可根据需求实时反馈评价结果,包括课前预习测评和反馈、课堂实时检测评价和即时反馈、课后作业评价和跟踪反馈,从而实现了即时、动态的诊断分析和评价信息反馈,重构了过程性教学评价体系。
④资源推送智能化:在教学资源的载体形式上,智慧课堂体现了充分的多样化,包括了电子文档、图片、影视、语音、PPT等多种样式的资源;在资源推送方式上既包括自动推送、人工推送等方式,也可以采取自主订阅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多样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课堂教学改革对于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不同课型,具体操作程序可不完全一样。
双新双减背景下自主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方法
双新双减背景下自主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方法在“双新双减”背景下,自主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自主课堂需要一个积极、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有趣的问题设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自主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 实施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是自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实施科学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6.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自主课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双新双减”背景下的自主课堂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实施科学的评价方式,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下面教者就这个问题谈谈几位做法和体会。
一、借图助思,化无形为有形。
借图助思,化无形为有形,就是通过画图,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使其一目了然,帮组我们理解题意,明确数量的关系,进而很快地寻找出解题的途径方法。
同学们在遇到较难的应用题时可用以下方法去分析。
1、线段图解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比较抽象,借助线段图能够帮助我们弄清数量与标准的对应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
画图时,必须想到表示单位“1”的线段,注意线段的规范性(要完整、清晰、简明、比例适当),以及作图的灵活性,运用补、截、移、叠等作用的技巧,研究作图的科学性。
例1:李红看一本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一天看了剩下的。
还有多少页没有看?第一天第二天(1- )×剩下的没看的80页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天看了全书的,剩下的是80页的1- = ,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也就是看了的,即×= 。
如果从单位“1”减去和,所得的差是,就是剩下没看的占全书的几分之几。
列式计算:80×[1- (1- )×]=80×[1- - ]=80×=40(页)答:还剩40页没看。
2、直观图法。
直观图解法,就是利用画直观图反映数量关系或空间位置关系,帮组我们分析寻找解题途径。
例2、有两桶油,甲桶比乙桶少18千克,如果从甲桶倒6千克给乙桶,这时乙桶油的重量是甲桶的4倍。
甲、乙桶原来各有油多少千克?18千克6千克18千克6千克6千克甲桶乙桶甲桶乙桶4倍原来现在分析:从甲桶倒油给乙桶,两桶的重量都发生了变化,这里用实物示意图来表示,从图上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甲桶倒6千克给乙桶,甲桶比原来少了6千克,乙桶比原来多了6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成 心 理 上 的悬 念 , 起 学 生 . 造 引 的 好 奇 ,由 好 奇 而 达 到 求 知 的 目 的 。教 学 中 , 所 要 把 解 决 的 课 题 不 直 述 给 学 生 , 是 先 把 前 提 条 件 交 待 给 而 学 生 ,然 后 提 出 疑 问 ,由 学 生 自 己 开 动 脑 筋 ,经 过 思 考 , 根 问 底 , 到 得 出结 论 。 这 样 就 把 教 师 的 思 维 刨 直 活 动 与 学 生 的 思 维 活 动 联 系 到 一 起 , 过 教 师 适 当 的 经
德 品 质 。 正 所 谓 百 年 大 计 , 育 为 本 ; 育 大 计 , 师 教 教 教
为本 ; 师大计 , 德为本 。这 就要 求教 师严 于律 己 , 教 师
为 人 师 表 , 立 良好 的 师 德 风 尚 , 养 学 生 喜 欢 的 教 树 培
师特 征 。只有这 样 , 师才 能成 为知识 的传 授者 、 教 团 体 的 领 导 者 、 范 公 民 、 律 的 维 护 者 和 家 长 的 代 理 模 纪 人 , 能 成 为 学 生 欢 迎 和 爱 戴 的教 师 。 教 师 的 良 好 形 才 象 在 课 堂 上 就 能 产 生 以教 师 为 中 心 的 强 大 凝 聚 力 , 这 种 凝 聚力 是 保 证 教 学 活 动 中 教 师 思 维 在 先 , 生 思 维 学 紧随其后 趋 于同步 的基础 。
体 、 颖 、 趣 、 适 当 的 难 新 有 有
度 、有 启 发 性 ,要 寓 于 学 生 实 际 掌 握 的 基 础 知 识 之
中 。
的 教 学 目标 , 何 才 能 达 到 思 如
维 同步 呢?
一Hale Waihona Puke 霸 、树 立 教 师 的 良 好 形 象
教 学 过 程 中 有 着 许 多 看
投 入到教 学 中来 。
不 见 的 因 素 , 学 生 起 着 潜 移 默 化 的 作 用 , 至 直 接 对 甚 影 响 他 们 思 维 统 一 的 形 成 。 这 些 因 素 诸 如 教 学 的 方
式 方 法 , 堂 的组 织 性 、 律 性 、 室 的 布 置 , 师 的 课 纪 教 教 知 识 、 任 心 、 势 、 位 、 吐 、 部 表 情 等 。 要 保 证 责 手 站 谈 面 学 生 主体 能 动作 用 的 正 常 发 挥 , 证 学 生 思 维 主 动 地 保 与 教 师 思 维 同 步 ,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课 堂 的组 织 者 和 很 领 导 者 本 人 的特 征 、 场 、 点 、 想 、 作 方 法 与 道 立 观 思 工
维普资讯
教 学 硼 究
课 堂环境 下教 与学 的思维统一
● 张 民权
教 学 活 动 中 , 是 学 习 的 教
赵 灵 绸
启 发 诱 导 , 生 共 同 向 一 个 师 方 向 思 考 , 种 知 识 和 解 决 某 问 题 的 方 法 就 由 主 导 一 方 传 授 给 了 主 体 一 方 。 设 问 创
外 部 条 件 ,为 学 服 务 , 开 了 离 学 , 没 有 教 。 若 能 采 用 各 种 就 方 法 、手 段 , 使 教 师 和 学 生 促 的 思 维 活 动 趋 于 同 步 , 能 收 就 到 较 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成 预 期 完
题 时 应 注 意 问 题 要 小 而 具
时会 感到 无 限的欣 慰 。 三 、 化 教 学 活 动 的 重 要 环 节 优
课堂 教学 是有 目的的行 为 , 学 生获 取知识 、 是 培
养 能 力 、 高 素 质 、 面 发 展 的 有 意 义 活 动 过 程 。 要 提 全
取 得 预 期 效 果 , 有 通 过 学 生 本 身 的积 极 参 与 、内 化 只 吸 收 才 能 实 现 。 因 此 , 否 维 持 学 习 动 机 、 发 求 知 能 激
二 、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望 激
3 启 发 诱 导 , 把 学 生 已 有 的 对 其 他 活 动 的 兴 趣 . 转 移 到 学 习 上 来 。 课 堂 教 学 中 , 学 生 没 有 明 确 的 学 在 习 目 的 、 乏 学 习 动 力 的 时 候 , 师 要 因 势 利 导 , 循 缺 教 循 善 诱 , 励 学 生 而 不 是 压 抑 学 牛 , 不 能 讽 刺 挖 苦 学 鼓 更 生 ,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充 分 理 解 原 有 活 动 、 高 原 有 的 要 提 技 能 和 特 长 必 须 要 学 好 即 将 要 学 习 的 知 识 。 让 学 生 开 动 脑 子 思 考 , 而 不 发 , 势 利 导 , 发 学 生 学 习新 引 因 激 知 识 的 强 烈 动 机 。 当 学 生 自 己 推 敲 出 新 知 识 的 结 论
2 采 用 多 媒 体 、图 画 、 . 幻 灯 、 像 、 验 演 示 等 多 种 方 式 呈 现 丰 富 的 学 习 材 录 实 料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的 浓 厚 兴 趣 。 呈 现 材 料 的 过 程 中 , 学 生 通 过 认 真 的 观 察 , 起 思 考 , 发 学 生 的 自觉 性 , 引 启 使 思 维 处 于 一 种 活 跃 状 态 , 极 地 按 教 师 引 导 的 方 式 积 去 探 索 、 学 习 。 教 师 也 可 以 利 用 贴 近 现 实 的 实 例 材 去 料 , 起 学 生 情 感 上 的 共 鸣 , 情 感 的 驱 动 而 感 到 非 引 由 把 知 识 学 到 手 不 可 。无 论 是 好 奇 求 知 , 是 情 感 关 注 还 的 需 要 求 知 , 有 促 使 学 生 形 成 一 种 努 力 去 探 求 的 心 都 理 。 这 种 心 理 的形 成 , 具 有 好 奇 心 、 进 心 、 就 感 对 上 成 强 烈 的学 生 来 说 , 得 到 一 种 满 足 , 获 得 一 种 乐 趣 , 能 能 能促 使学 生接 触新 知识 时 , 着 强烈 的求 知 欲主动地 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