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案例五:脾胃病全身望诊案例
总结词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与黄色、长夏相应。脾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胀 、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同时还会影响精神状态等方面。
详细描述
一位20岁的大学生,由于饮食不规律和暴饮暴食导致胃病。他感觉上腹部不适或 疼痛等饱胀感,同时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伴有精神疲惫乏力 、萎靡不振。经过医生诊断,被确诊为慢性胃炎。
自然光线
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全身望诊,因为自然光线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皮肤色泽 和形态。
医生自身素质与技巧
专业素养
医生应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病情。
技巧运用
全身望诊需要医生运用多种技巧,如远观、近观、动态观察等,医生需要熟练掌 握并灵活运用。
患者状态与配合程度
患者状态
全身望诊时,患者的状态也非常重要,医生需要让患者处于 舒适状态,避免疲劳、紧张等情绪影响望诊结果。
THANK YOU.
案例三:心脏病全身望诊案例
总结词
心主血脉,与红色、夏季相应。心脏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心悸 、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同时还会影响面色、舌 质等方面。
详细描述
一位55岁的女性,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多年。最近她感觉胸 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舌质紫 暗等症状。经过医生诊断,被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期。
望色
定义
望色是指观察患者的面色、皮 肤色泽、斑痣等,以判断病情
的方法。
分类
正常面色、病理面色。
临床意义
对于了解患者的气血盛衰、寒 热虚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望形
01
02
03
定义
望形是指观察患者的体型 、胖瘦、姿态等,以判断 病情的方法。
第一章 望诊
面部名称 现用 名称 额
所候 《灵枢· 五色》 脏腑 名称
庭(颜) 首面 咽喉 肺 心 肝 胆
面部名称 现用 名称 鼻尖
所候 《灵枢· 五色》 脏腑 名称
肝下(面王) 脾 小肠 胃 大肠 肾 膀胱 子处
眉心上 阙上 眉心 鼻根 鼻柱 阙中 阙下(下极) 下极之下(直 下)
鼻翼旁 面王以上 鼻翼 方上
面 色
神 情 体 态 语 言 饮 食
久不能食 突然索食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3.面部脏腑分候
1
天庭面首, 阙上喉咽, 阙中印堂, 候肺之原, 山根候心, 年寿候肝, 两傍候胆, 脾胃鼻端, 颊肾腰脐, 颧下大肠, 颧内小府, 面王子膀,
2
当颧候肩, 颧外候臂, 颧外之下, 乃候手位, 根傍乳膺, 绳上候背, 牙车下股, 膝胫足位。第一章源自望诊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三)望神的内容
得 神
目 光 两目灵活 明亮有神 面色红润 含蓄不露 神志清晰 表情自然 肌肉不削 反应灵敏 语言清晰 对答如流 饮食如常
少 神
两目晦滞 目光乏神 面色少华 色淡不荣 精神不振 思维迟钝 肌肉松软 动作迟缓 声低懒言 食欲减退
失 神
假 神
两目晦暗 原本目光晦暗 瞳神呆滞 突然浮光暴露 面色无华 本为面色晦暗 晦暗暴露 突然颧红如妆 精神萎靡 本已神昏 意识模糊 突然神识似清 形体羸瘦 久病卧床不起 反应迟钝 忽思活动 低微断续 本不言语 言语矢伦 突然言语不休 毫无食欲
颧骨下 中央 颊 人中 夹大肠 面王以下
鼻柱旁 肝部左右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三)病色
平人 五 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 脏 肝 心 脾 肺 肾 有华 无病 如苍璧之泽 如白裹朱 如罗裹雄黄 如鹅羽 如重漆色 无华 将病 如蓝 如赭 如黄土 如盐 如地苍
1-1 望诊-全身望诊
小儿眉间、鼻柱、唇 周发青:主惊风。
多因邪热亢盛,燔灼筋 脉,筋脉拘急,而使面部脉 络血行瘀阻所致,可见于高 热抽搐患儿。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
饮、瘀血。 多由肾阳虚衰,水寒内 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所致。
面黑暗淡:主肾阳虚。
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肾精久耗,阴 虚火旺,虚火 灼阴,机体失 养所致。
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 游移不定者。 主久病脏腑精 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 越,属病危。
青色:主寒证、疼痛、气
滞、血瘀、惊风。 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 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 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 所致。
面色淡青或青黑:主寒盛、
痛剧。
为阴寒内盛,或痛则不通, 使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所 致。可见于阴寒腹痛病人。
黄色:主脾虚、湿证。
多由脾虚机体失养, 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 所致。
萎黄: 损 唇 面 尚 色 。 面色淡 脾红 萎 黄而晦 胃 , 黄 暗不泽 气 准 , 虚头 暗 为萎黄。 主脾胃 。 明 淡 润 不 气虚。 。泽 为, 虚口
黄胖: 面色淡 黄而兼 虚浮为 黄胖。 主脾虚 湿蕴。
脾鼻 面 肾柱 目 阳发 虚 衰黑 浮 ,, 胖 湿口 肿 浊唇 , 上色 色 泛淡 浊 。。 淡 为黄 阴无 水光
望神——得神(有神)
表现: 目光:两目灵活,明亮有神。 面色:荣润含蓄 表情:丰富自然。 意识:神识清楚。 体态:动作自如,反映灵敏。 言语:清晰 呼吸:平稳。 肌肉:不削。 意义: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虽病亦较轻浅, 或当前即使病情较重,但其预后也多良好
得神例图→
望神——少神(神气不足)
表现:精神萎靡,健忘困倦,懒言声低, 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多由气血虚弱,心脾两虚,肺肾 不足。 从得神→少神→失神,常提示疾病又 轻到重,脏腑精气日见衰减。
第15集《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
第15集《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如下:问诊就讲完了,现在我们开始讲望诊。
四诊的顺序上,原来一般都是提望闻问切,我们为了和这个病历的记录相一致,一般也是病人来了,多半都是从问诊开始,所以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把问诊编成第一章,而把望诊编成第二章了。
第二章望诊望诊,什么叫望诊?(我)觉得大家都已经掌握了。
主要用眼睛去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和局部表现。
这个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是讲的全身的神、色、形、态改变,以及某一个局部,头、眼睛、手、腹部等等局部的表现,凡是用眼睛去看。
其中还有一个中医特别重视的就是舌象,还包括分泌物,还有一个小儿的指纹等等,这一些内容。
通过观察来测知他的健康状况,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说测知健康状况呢?我们来看病的也好,没看(病的也好),我们一般都可以观察他的神色形态,他的神色形态很好,他不一定是有病,或者虽然有病,也是还不太明显,一种亚健康状态,所以我们是观察健康状况,并且了解病情的一种检查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用眼睛去观察来诊断病情。
第二个,原理。
用眼睛观察为什么能诊断出病情来,为什么能够认识到具体的病变。
这一个就是我们讲诊断原理的时候已经讲过。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有诸内者形诸外,就是司外揣内的原理,体表外在的,都是内脏气血阴阳的反映,通过外在的表现,可以推测内在脏器的活动、阴阳气血的状况,所以观察外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部的变化。
《灵枢·本脏》篇所说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它的意义,望诊的意义。
望诊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在《难经》里面提到,“望而知之谓之神”,把这个望诊的功夫处于一种神圣化、神化,一望而知,我们的望诊确实是可以从体表反映内部的状况。
有些看相的,实际上主要也是望诊,看相的这个人,有一些他采用了一些伪科学的方法,夸大(其词)来(骗人),但是也不能说看相的没有科学原理,那也是不对的,看相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科学原理,看面相,从脸上看一下,看手相,里面还是有科学原理的,只是有些人为了搞到一些经济利益来哗众取宠,夸大其词。
1.1望诊-全身望诊
1.望色十法是是望色的五对纲领。
2.望色十法各自的意义。
3.望色十法与五色主病的关系。
(三)指出望色的三个注意事项。
1.知常达变,综合判断。
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
3.排除干扰,辨别假象。
三、望形态
根据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气、神合一的理论,通过望人体形体和姿态来诊察病情。学习阅读教材料,大概了解。
无
讨论:神是怎样产生的?(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
讨论:为什么首先要望神?(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通过望神就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
(二)望神的要点
首先指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主要表现于目光、色泽、神情、体态等方面,其中眼神是望神的重点,然后简要讲述。
教案
课题
1.1全身望诊
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2.熟悉少神、神乱的表现和望色十法3.了解神的概念、望神的原理、望色的原理、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
能力目标:初步具备掌握望诊的知识、方法
情感目标:热爱中医药事业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神的分类;五色主病
难点:假神与重病好转的鉴别
(二)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
常色是指正常的面色,其特点是明润、含蓄。常色包括主色和客色两种,主色就是一生不变的肤色,客色则是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
病色是以晦暗、暴露为特点。其中,虽有异常,但仍有光明润泽的为善色,枯槁晦暗的为恶色。
(三)面赤、白、黄的主病
赤色主热证,满面通红者为实热,两颧潮红者为虚热。强调赤色不但主热也主戴阳,其特点为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走不定。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
---------------------------------------------------------------最新资料推荐------------------------------------------------------中医望诊彩色图谱中医望诊彩色图谱 2019 年 12 月 02 日星期五下午 5: 26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内容提要本书共收载 250 幅中医望诊的典型症状的图片,每图附适当文字介绍。
请点击上面的图片浏览全书目录概论第一章全身望诊第一节望神图 1 得神图 2 少神(1)图 3 少神(2)图 4 少神―失神图 5 失神(1)图 6 失神(2)图7 失神(3)图 8 狂病(1)(躁妄打骂,动而多怒)图9 狂病(2)(弃衣而走)图 10 狂病(3)(逾垣上屋)图11 狂病(4)(登高而歌)图 12 明堂藩蔽图第二节望色图13 面部脏腑分属图图 14 正常面色(1)图 15 正常面色(2)(主色)图 16 正常面色(3)(客色)图 17 正常面色(4)图 18 妆色图 19 满面通红(1)图 20 满面通红(2)图 21 两颧红赤图 22 面色泛红如妆图 23 面色萎黄图 24 面色黄胖图 25 面色苍黄图 26 阳黄图 27 阴黄图 29 面色?白图 28 面色淡白图 30 面色?白虚浮图 31 面色淡白图 32 面色青图 33 面色青灰图 34 面色青黑图 35 山根唇周青色图 36 面色黑(1)图 37 面色黑(2)图 38 眼眶发黑(1)图39 眼眶发黑(2)图 40 面色黑(3)图 41 面黑暗淡图 42 面黑黄晦暗第三节望形态图 44 身体瘦弱图 43 身体强壮图 45 身体肥胖(阴脏人)图 46 身体肥胖图 47 阳脏人图1 / 648 阴阳和平人图 49 形体消瘦(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图 50 O 形腿(膝内翻)图 52 痿病图 51 角弓反张图 53 但坐不得卧(1)图 54 但坐不得卧(2)图 55 半身不遂第二章局部望诊图 56 解颅(脑积水)图 57 斑秃(1)图 58 斑秃(2)图 60 面肿图 59 腮肿(痄腮)图 62 口眼歪斜(1)图 61 面削颧耸图 63 口眼歪斜(2)图 64 口眼歪斜(3)图 65 目部五脏分属图图 66 白睛发黄(1)图 67 白睛发黄(2)图 68 目赤肿痛图 69 白睛红赤图 70 目眦淡白图 71 圆翳内障图72 眼窝凹陷图 73 眼球突出(1)图 74 眼球突出(2)图 76 戴眼反折图 75 针眼图 77 瞪目直视图 78 胞睑下垂图 79 横目斜视(1)图 80 横目斜视(2)图 81 昏睡露睛图 82 耳轮淡白(1)图 83 耳轮淡白(2)图 84 耳轮黑干图 85 唇色红干图 86 唇色青紫图 87 唇红干裂图 88 口唇糜烂图89 酒糟鼻图90 牙龈萎缩,牙齿脱落图92 乳蛾图 91 牙龈红肿,齿黄而干图 93 瘿瘤图 94 瘰疬图 95 疽(上石疽)图 96 颈痈图 97 颈脉怒张(1)图 98 颈脉怒张(2)图 99 桶状胸图 100 扁平胸图 101 乳癖图 102 乳痈图 103 腹部膨隆(1)(水臌、腹壁青筋暴露)图 104 腹部膨隆(2)(气臌)图 105 腹部凹陷图 106 手指变形(1)图 108 手足拘挛图 107 手指变形(2)图 109 杵状指图 110 梭状指图 111 膝部肿大、足趾变形图 112 手指变形图 113---------------------------------------------------------------最新资料推荐------------------------------------------------------ 鹤膝风图 114 小腿青筋暴露图 117 阴囊湿疹图 116 灰指甲图 115 下肢肿胀图 118 痔疮(1)图 119 痔疮(2)图 120 皮肤发黄图 121 白驳风(1)图 122 白驳风(2)图 123 白驳风(3)图 125 丝状如缕(2)(蜘蛛痣)图 124 丝状如缕(1)(蜘蛛痣)图 126 牛皮癣图 127 肌肤甲错图 128 气瘤图 129 缠腰火丹图 130 湿疹图 131 风疹图 132 麻疹图 133 疹(过敏性红疹)图 134 斑(1)(阳斑)图 135 斑(2)(阴斑)图 136 斑(3)(阴斑)图 137 斑(4)(药物性皮炎)图138 水痘图 139 皮下青紫图 141 痈(臀痈)图 140 痈(丹毒)图 142 疽(1)(有头疽)图 143 疽(2)(有头疽)图 144 疖图 145 疔(1)(颜面疔)图 146 疔(2)(指疔)图 147 粉刺(痤疮)图 149 舌底部图 148 舌面的形态结构第三章舌诊图 150 舌面脏腑部位分属图图 151 舌面胃脘分属划分图图 152 正常舌象图 153 染舌(1)图 154 染舌(2)图 155 染苔(1)图 157 染苔(3)图 156 染苔(2)图 158 染苔(4)第一节望舌质图 159 淡红舌图 160 淡白舌(1)(舌淡白,苔薄白)图 161 淡白舌(2)(舌淡白瘦薄,苔薄白干)图 162 淡白舌(3)(舌淡白胖嫩,苔薄白润)图 163 枯白舌(舌枯白,苔白厚腻)图 164 红舌(1)(舌红,苔黄白厚腻)图 165 红舌(2)(舌红瘦薄干燥,苔黄腻)图 1663 / 6舌尖红(舌尖红,苔薄白)图 167 红舌(舌红干燥,无苔)图168 红紫舌(舌红紫,无苔少津)图 169 绛舌(舌绛,苔黄燥)图 170 红绛无苔舌(舌红绛无苔)图 173 淡青紫舌(舌淡紫,苔白滑厚腻)图 171 红(绛)紫舌(舌绛紫瘀斑,苔白糙)图174 绛紫舌(1)(舌绛紫,苔白厚腻)图 172 绛舌(舌绛,苔焦黄厚腻)图 175 绛紫舌(2)(舌绛紫,苔黄黏腻)图 176 瘀点舌图 177 瘀斑舌(舌淡胖有瘀斑,苔薄白)图 178 老舌(舌暗红、苍老,苔黄腻)图 179 嫩舌(舌淡白胖嫩,苔薄白滑)图 180 淡嫩舌(舌淡嫩有裂纹,少苔津润)图 181 胖大舌(舌淡白胖嫩有裂纹,少苔津润)图 182 瘦薄舌(1)(舌淡白瘦薄,苔少)图 183 瘦薄舌(2)(舌红绛瘦薄,光剥无苔)图 184 点、刺舌(红星舌)图 185 点、刺舌(红点舌)图 186 点、刺舌(芒刺舌)图 188 裂纹舌(2)(舌淡白有裂纹,苔少)图 187 裂纹舌(1)(舌红绛有裂纹,苔少而干燥)图 190 齿痕舌(舌淡胖有齿痕,苔淡黄滑腻)图 189 裂纹舌(3)(舌淡胖有裂纹,苔少津润)图 191 歪斜舌(1)(舌嫩红、歪斜、短缩有瘀点,苔腻)图 192 歪斜舌(2)(舌嫩红、歪斜,根有腻苔)图 193 歪斜舌(3)(舌红边紫、歪斜,苔薄黄腻而干)图 194 短缩舌(1)(舌青紫、短缩,苔白腐)图 195 短缩舌(2)(舌红绛、短缩、有裂纹,苔少而干)图196 强硬舌(舌红紫、强硬,苔黄腐而厚)图 197 吐、弄舌图198 舌下络脉怒张图 199 舌衄(1)图 200 舌衄(2)图 201---------------------------------------------------------------最新资料推荐------------------------------------------------------ 舌疮第二节望舌苔图 203 厚苔(1)(舌红,苔黄厚腻)图202 薄苔(舌淡红,苔薄白润)图 204 厚苔(2)(舌淡红,苔边薄,白中白黄厚腻)图 205 润苔图 206 滑苔(1)(舌淡胖、有瘀斑,苔白滑厚腻)图 207 滑苔(2)(舌淡白,苔薄白滑腻)图 208 燥苔(舌红,边白中黄厚燥苔)图 209 黄糙苔(舌暗红、歪斜,苔黄糙)图 210 黄燥腻苔(舌红而紫暗,苔黄燥腻)图 211 腻苔(舌淡紫,苔白滑厚腻)图 212 黄白厚腻苔(舌质红,苔黄白厚腻)图 213 黄滑腻苔(舌质红,苔黄滑腻)图 214 黄黏腻苔(舌红,苔黄黏腻而厚)图 215 白黄厚腻苔(舌红,苔白黄厚腻)图 216 腐苔(舌淡紫,苔白腐)图 217 脓腐苔(舌红,苔黄而脓腐)图 219 光剥舌(舌红绛,苔光剥而干)图 218 剥落苔(舌红,光滑无苔)图 220 鸡心舌图 221 花剥苔(舌红而瘦薄,苔花剥)图 222 前剥苔(舌淡嫩,前剥苔)图 223 中剥苔(舌红而有裂纹,中剥苔)图 224 前剥苔(舌暗红,舌边苔黄腻,中前部剥落)图 225 偏苔(舌红,舌左侧苔薄黄腻)图 226 全苔(舌红,苔黄而厚腻)图 227 白苔(舌淡红,苔薄白而润)图 228 薄白干苔(舌尖红,苔薄白而干)图 229 白厚滑腻苔(舌淡暗,苔白厚滑腻)图 230 薄白滑苔(舌淡胖,边有瘀点,苔薄白而滑)图 231 白厚腻苔(舌淡红,苔白厚腻)图 232 白厚松苔(舌淡红而胖,苔白厚松)5 / 6图 233 白厚干苔(舌红绛,苔白厚而干燥)图 235 薄黄润苔(舌红,苔薄黄而润)图 234 积粉苔(舌红,苔白如积粉)图 236 薄黄燥苔(舌淡红,苔薄黄而干)图 237 黄厚腻苔(舌红绛而紫,苔黄厚腻)图 238 黄白(相兼)厚腻苔(舌淡红而紫暗,苔黄白厚腻)图 239 黄糙苔(舌红而紫暗,苔黄糙)图 240 焦黄苔(舌红而紫暗,苔焦黄)图 241 黄滑苔(舌淡胖、有齿痕和裂纹,苔黄滑)图 242 黄瓣苔(1)(舌红而紫暗,苔焦黄有裂纹)图 243 黄瓣苔(2)(舌红绛瘦薄,苔黄而燥裂)图244 灰黑白腻苔(舌淡嫩,苔灰黑白腻)图 245 灰黄腻苔(舌淡紫、胖大,苔灰黄而腻)图 246 灰黑黄腻苔(舌红,苔灰黑黄腻)图 247 黑黄燥苔(舌红绛,苔黑黄而燥)图 248 灰黑白燥苔(舌绛紫,苔灰黑白燥)图 249 黑燥苔(舌红,苔黑燥)图 250 灰黑白润苔(舌淡嫩有齿痕,苔灰黑白润)/ebook/read_11717171. html。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三)望神的内容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目光
两目灵活 两目晦滞 明亮有神 目光乏神
两目晦暗 原本目光晦暗 瞳神呆滞 突然浮光暴露
面色
面色红润 面色少华 含蓄不露 色淡不荣
面色无华 本为面色晦暗 晦暗暴露 突然颧红如妆
神情
神志清晰 精神不振 表情自然 思维迟钝
精神萎靡 本已神昏 意识模糊 突然神识似清
2
当颧候肩, 颧外候臂, 颧外之下, 乃候手位, 根傍乳膺, 绳上候背, 牙车下股, 膝胫足位。
面部名称
所候
现用 《灵枢·五色》 脏腑
名称
名称
额
庭(颜)
首面
面部名称
所候
现用 《灵枢·五色》 脏腑
名称
名称
鼻尖 肝下(面王) 脾
眉心上 阙上
咽喉 鼻翼旁 面王以上
小肠
眉心 阙中
肺 鼻翼 方上
胃
鼻根 阙下(下极) 心
体态
肌肉不削 肌肉松软 反应灵敏 动作迟缓
形体羸瘦 久病卧床不起 反应迟钝 忽思活动
语言
语言清晰 对答如流
声低懒言
低微断续 本不言语 言语矢伦 突然言语不休
饮食
饮食如常 食欲减退
毫无食欲
久不能食 突然索食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3.面部脏腑分候
1
天庭面首, 阙上喉咽, 阙中印堂, 候肺之原, 山根候心, 年寿候肝, 两傍候胆, 脾胃鼻端, 颊肾腰脐, 颧下大肠, 颧内小府, 面王子膀,
鼻柱
下极之下(直 下)Βιβλιοθήκη 肝鼻柱旁 肝部左右
胆
颧骨下 中央
中医诊断-全身望诊
体质因素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
一、因质施诊,重视体质的生理状况 男女性别以及少、壮、老不同年龄阶段体质有
异,因此从体质特点出发,可以执简驭繁。 (一)性别不同,体质不同
男子以精为贵,女子以血为宝。清·沈金鳌《妇科玉尺 》载:“盖以男子之病多由伤精,女子之病多由伤血 。”所以就男女体质而言,在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史 的同时,对男性病患者不可忽视有房劳伤精之可能, 而对女性病患者应详审经、带、胎、产史,尤其是末 次月经的经、量、色、质的情况。
(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
老年体质:《灵枢·天年》云:“五十岁,肝 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百岁五脏皆 虚。”故老年人体质虚弱,正气耗伤,血气渐 虚,津液不足,为多虚之体。因此,诊察老年 病证时,应注意其症状多不典型,病情重而症 状轻、复合病证多的特点。
(三)女性各年龄阶段的体质 明王肯堂《证 治准绳》中引用金代刘完素语“妇人童幼天癸 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 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
阴阳平和体质:也称阴阳平和人,指整体功能 平衡协调的体质。形象:身体强壮,胖瘦适宜。
主病: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不易感受 外邪,较少生病,即使患病可自愈或易于治愈。 若后天调养好,无意外伤害,可长寿。
偏阳质(阳脏人):指具有偏热、亢奋、多动 等特点的体质。形象:形体偏瘦,但较结实, 面色多偏红。
主病:平时畏热喜冷,耐寒力较强,动作敏捷, 反应较快。对暑热阳邪易感,皮肤易生疮疡, 患病容易发热,多为实证、热证,并易化燥伤 阴,形成阴虚阳亢、血耗神乱等病理变化。
阴脏人:指具有偏寒、抑郁、多静等特点的体 质。形象: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青而少华。
主病:易感寒湿邪气,冬天易生冻疮,感邪后 多从寒化,病程中不易发热或热势低,多见阴 盛、阳虚之证,容易产生湿阻、水肿、痰饮、 血瘀等病理变化。
全身望诊
望 神
神与精、气的关系非常密切,精气 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是精气的外 在表现,三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所以,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 解其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 和预后。故《内经》曰:“得神者 昌,失神者亡”。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具 体反映于人体的目光、面色、表情、 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而望诊 的重点又在于观察两目。
1. 浮沉: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表,主表证; 沉是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面色由 浮转沉,是邪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邪自 里达表。 2. 清浊:清是面色清明,主阳证;浊是面色浊 暗,主阴证。面色由清转浊,是病从阳转阴; 由浊转清,是病由阴转阳。 3. 微甚:微是面色淡浅,主虚证;甚是面色深 浓,主实证。面色由微转甚,是病因虚致实; 由甚转微,是病由阴转阳。 4. 散抟:散是面色疏散,主新病,或病邪将解; 抟是面色壅滞,主久病,或病邪渐聚。面色 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抟, 是病虽近而邪渐聚。 5. 泽夭:泽是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 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医。 面色由泽转夭,是病趋重危;由夭转泽,是 病情好转。
(三)失神:又称无神。 表现:面色晦暗暴露,精神萎靡,表情呆滞, 肌肉已脱,体态异常,意识朦胧,语声断续, 甚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意义:脏腑精气虚衰,病情较重。
望 神
(三)假神:
是危重病人出现一些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现象。
表现:目似有光,但眼珠呆滞;原是面色晦暗,忽
然泛红如妆;原是精神衰颓,突然精神一时振作; 原是神昏,突然烦躁不安;病人本来不欲饮食,突 然能食;原是声微懒言,突然声高多语。
望 神
意义: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
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古人比作 “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中医诊断学二章1全身望诊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2、下列除( E )外,均可见面赤: A、气虚证 B、阴虚证 C、实热证
D、戴阳证
E、以上均可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3、面色青的主病是( E ) A、寒证 B、疼痛 C、血瘀
D、惊风
E、以上均是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4、脾虚湿邪内停的面色是( C ) A、面色青灰 —血瘀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⑶黄色
主 ①脾虚 ②湿证
全身望诊
阳黄
阴黄
萎黄虚胖
鲜明如橘皮—阳黄,湿热
黄疸
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
治疗黄疸的要药:茵陈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⑷白色
主 ①气虚-人参、黄芪、 ②血虚-当归、熟地、阿胶 ③阳虚-杜仲、续断、菟丝子 ④寒证-附子、肉桂 ⑤失血-白及、三七
第一节
一、望神
全身望诊
广义之神—“神气” 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望神的含义
+
狭义之神—“神志”
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节
一、望神
1、望神的原理
全身望诊
足
精
旺
神
精足———— 神旺,患病多轻,预后较好; 精亏———— 神衰,患病多重,预后较差。
第一节
一、望神
2、望神的要点
全身望诊
第一节
一、望神
3、望神的分类及判断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⑴青色 主 ①寒证 ②疼痛 ③血瘀 ④惊风 ⑤肝病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⑴青色 主 ①寒证 ②疼痛 ③血瘀 ④惊风 ⑤肝病
一全身望诊( 1望神)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 望
神
一,望神☆
(一) 概念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 活动. 活动.
神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神与精,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精
(先天, 后天)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四)望神的方法和内容
神的表现: 目光,面色,表情,体态,感觉,言谈,声息,脉象
望神的重点:神情 眼神☆ 气色 体态
为什么望目为望神重点? ①目为心神之外候.所谓"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流露于目光,所谓"眼能传 神".《灵枢大惑论》:"目者,心之使也""心 者,神之舍也" ②五脏六腑之精气皆通过经脉而上注于目 ③目系通于脑
(五)望神方法及注意事项
(1)以神会神:一会即觉 以神会神: 以神会神 (2)神形合参:体健则神旺, 神形合参:体健则神旺,
体弱则神衰
(3)抓住关键症状和体征:神 抓住关键症状和体征: 抽搐等. 昏,抽搐等.
小 结
1,搞清概念 搞清概念 2,掌握内容 ☆ 临床表现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神乱 目 神 形 色 语 气 动
形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疾病的预后. 失治, 失治,误治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有神 (精足病轻) 治疗养护得当
☆临床意义 得神 正气充盛 少神 失神 正气虚弱 正气衰败
周礼伯《中医诊断学四易口诀》连载3:第一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
周礼伯《中医诊断学四易口诀》连载3:第一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生命活动总称神,功能活动表现神;狭义之神指神志,意识思维情态等。
四诊首先望诊神,光线充足无干扰;充分暴露除假象,以常衡变动态找;有机结合综合判,四诊结合全面好。
以神会神神形参,审慎真假得失辨;体健神旺弱神衰,新病神衰体丰满。
注: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叫神,机体功能活动表现谓之神。
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之神指神志,意识思维情态等。
广义之神指神气,即脏腑的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四诊首先望诊神,望诊为四诊之首,望而知之患者之神,要在自然光线充足下,排除干扰的光线,充分暴露受检部位、排除假象,如化妆、染头、整容、衣着等造成的假象。
要以常衡变,动态观察,以神会神,神形相参,审慎真假得失,有机结合,综合判断,不能只抓住望诊资料,要四诊结合,全面分析。
注意所查之处的个别征象与整体不符之处。
体健则神旺,体弱则神衰。
新病见神衰、身体丰满或形羸色败、神志清醒都是失神之表现。
一、望神人身三宝精气神,望诊着重是望神,望神重点察目光。
得神神清呼吸匀,丰满灵活精神旺,表情自然眼亮明。
失神睛迷瞳仁呆,面晦情淡反应钝,呼吸异常大肉脱,神萎神昏语失伦。
少神神清神不振,目光暗滞淡漠情,声低懒言言行缓,思维贫乏感觉钝。
假神精神忽转好,面红如妆饮食增,目似有光瞳仁呆,突然气粗声高清,神迷骤清想亲人,回光返照命难存。
神乱脏躁癫狂痫,癫静多言病属阴。
狂动多怒病为阳,痫为肝风抽搐昏。
脏躁卑惵焦恐怯,心胆虚不养心神。
注:神表现为得神、失神、少神、假神和神志异常(最后四句)中的脏躁,癫痫狂属神志异常的病证。
精、气、神是人身三宝,望诊着重是望神,望神重点是察目光(因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注于目)。
神志清晰,呼吸均匀,体丰肉满,动作灵活敏捷,精神旺盛,表情自然,眼睛清楚明亮为得神。
总之,目有神、面色有神,心神健旺,声贵有神,舌贵有神,脉贵有神。
失神为眼睛迷茫,瞳仁呆滞,颜面晦暗,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异常,大肉消脱瘦削,精神萎靡,神志昏蒙,语失伦次。
全身望诊
3
概说
• 四、注意事项:
1. 光线充足、自然、柔和 2. 温度适宜 3.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4. 熟悉生理、病理,以常衡变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4
第一章 望 诊
•
• • • •
全身望诊
局部望诊 望排出物 望小儿指纹 舌 诊
5
第一节 全身望诊
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精神、
面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地观
•原理: 神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并通过脏腑 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 神与精气的关系密切,
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病轻、预后好; 精亏气虚则体弱神衰,病重、预后差。
意义: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
9
(二) 神的具体体现
眼神、神情、气色、体态等
10
1.眼神
[原理] 望眼神是望神的重点内容
(1)精亏神衰而失神 临床表现:
眼神:两目晦暗、目光无神
气色:面色无华,晦暗暴露
神情:精神萎靡,意识模糊
体态:形体羸瘦,反应迟钝 病机:精气大伤,脏腑衰败。 意义:慢性久病虚证,预后不良。
23
重病失神
• 形象两眼发直,目无神采; 面容瘦削,萎黄晦暗,夭然 不泽,口唇眼窝发黑。 • 主病脾肾俱衰;气血双亏; 阴精耗伤;阳气不振。 • 病例虚损: 脾肾俱衰,气血耗竭。 (风湿性心脏病,脑栓塞)
望 诊
1
概说
• 一、概念:医生运用视觉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
现,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
• 二、原理:内部的病变可反映于体表,“视其外
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 三、地位:“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可作为
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全身望诊
望
色
观察病人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与光泽。
色诊的原理
★ 五脏外应五色 “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 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医宗金鉴》
★面为气血汇聚之处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连空 窍”《灵枢· 邪气脏腑病》 故“五色修明,上见于面”《素问》(尤其是阳明胃 经多气多血,上布于面)
概 说 第一节 望舌体 第二节 望舌苔
第三节 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察
舌表面结构
舌质
舌苔
舌下络脉
舌系带
舌组织结构
一、舌诊的原理
1、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
①舌体与脏腑经络相连
②舌络与脏腑气血相通
③舌与脏腑分候部位:
舌尖——心肺; 舌边——肝胆 ; 舌中——脾胃; 舌根——肾。
舌根
寒湿壅盛 。 脾虚或气虚 。
望舌体· 舌态· 痿软舌
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称为"痿软舌"。 【主病】 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望舌体· 舌态· 痿软舌
舌淡白而痿软
舌淡红而痿软
望舌体· 舌态· 颤动舌
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 【主病】 虚损、动风。
望舌体· 舌态· 歪斜舌
望舌体· 舌色· 红舌
舌红苔黄厚腻
望舌体· 舌色· 红舌
舌红苔光莹
望舌体· 舌色· 绛舌
较红舌更深的红色,称为绛舌。 【主病】 主热证 【分型】
在外感病若舌绛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 若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
望舌体· 舌色· 绛舌
舌绛有点刺中剥苔
望舌体· 舌色· 绛舌
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
戴阳证
面色苍白、颧红如妆
全身望诊
白色----气血不荣
主病 特点
虚寒(阳虚)
气血亏虚 脱血 夺气
白
淡白或萎黄 淡白无华 苍白
全身望诊
黄色----脾虚湿蕴
主病
湿证 面黄而垢 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 黄胖:面黄虚浮
特点
脾虚
黄疸
(血虚) (湿阻)
湿热 寒湿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薰
咳嗽、鼻煽,胸胁凹陷如坑,呼吸急促,多 为肺炎等所致的呼吸困难。
暴喘不能卧
3、望神的意义 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盛衰 判断疾病的轻重及预后“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4.望神的要点: 神作为生命活动现象的高度概括,可以通过多方
面反映出来,如精神状态、意识思维、面色表情、
反应语言、呼吸体态、眼神活动等,均能突出地 反应神的情况。但望神时应重点观察神情、两目、 气色和体态。
5.诊察眼神为什么是望神的重点
灵活进行,不必呆板教条。
地位:“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在四诊中占有重
要地位。因为,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视
觉与其它感官相比较,其获取信息较早,占有信息
量也较多,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感官。
人体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有大量的信息反
映于外,尤其是人的精神状态、形体强弱、面部色
泽、舌象变化等,这些重要的生命信息,只有通过
视觉观察才能获取,而且其它方法也无法代替。
望诊注意:
一是注意光线
二是注意诊室温度
三是注意受检部位充分暴露
四是注意整体判断 五是注意动态观察 六是注意望诊与其它诊法有机结合
全身望诊
一、望 神
1、神的概念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思维。 2、神的产生及与形体的关系:“两精相搏谓之神” 先天(化生) 表现于外 精气 充养形体 神 后天(滋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全身望诊全身望诊,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精神、面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地观察,以期对病性的寒热虚实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
医生须培养自己在刚接触病人的暂短时间内,通过敏锐观察,就能对病情有一个大体、初步估计的能力,达到“一会即觉”的目的。
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根据诊病的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诊察。
一、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神有多种含义,此处所说的神是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面色眼神、形体动态、语言呼吸和对外界的反应等各个方面。
因此,也可以说神是对人体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
(一)望神的原理和意义关于神的产生及其与人体精气和脏腑功能的关系,在《内经》中有很多论述。
认为神是产生于先天之精,而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
只有当先后天之精充足,由精所化生的气血律液充盛,脏腑组织功能正常,人才能表现为有神。
由此可见,神是以先后天之精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并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神与精、气的关系非常密切,三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即使有病也多属轻病,预后较好;精气亏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预后较差。
所以,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二)望神的主要内容作为生命活动综合反映的神,是通过精神意识、面色眼神、呼吸语言、形体动态和对外界的反应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而望诊时尤应重点观察两目、神情、气色和体态。
两目:因目系通于脑,目的活动直接受心神支配,故眼神是心神的外在反映,正如《灵枢·大惑论》:“目者,心使也。
”故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目又为脏腑精气汇聚之处,《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目之视觉功能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故望神重点是观察两目。
一般而言,凡两目黑白分明,精彩内含,神光充沛,运动灵活,有眵有泪,视物清晰者为有神,是脏腑精气充足。
凡两目晦暗呆滞,失去精彩,运动不灵,无眵无泪,视物模糊,或浮光外露者为无神,是脏腑精气虚衰。
神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
心神为人体的主宰,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神功能正常,则入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爽朗,反应灵敏;反之如神识昏蒙,表情淡漠,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则为心神已衰,多属病重。
气色:是指人的周身皮肤(以面部为主)和体表组织的色泽。
《医门法律》说:“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
”皮肤和体表组织的色泽荣润或枯槁,是脏腑精气盛衰的重要表现。
体态:指人的形体动态。
形体丰满还是瘦削,动作自如还是艰难,也是机体功能强弱的主要标志。
望神时除重点观察上述几方面外,还要结合神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如语言、呼吸、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三)对神气的判断神的表现,按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轻、重可划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四种。
此外还有以神志失常为主要表现的神乱。
其临床表现和意义如下:1.得神又称“有神”。
其临床表现一般为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表现,或虽病而正气未伤,精气未衰,属病轻。
2.少神又称“神气不足”。
其临床表现一般为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
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
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亦可见于体质虚弱者。
3.失神又称“无神”。
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因精亏神衰而失神者,其临床表现一般为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赢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识不清。
提示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能严重衰减。
多见于慢性久病病人,属病重。
因邪盛神乱而致失神者,其临床表现一般为壮热烦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
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挟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
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
4.假神是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其临床表现一般为久病重病本已失神,突然神识清醒,目光转亮而浮光外露,言语不休,语声清亮,欲进饮食,想见亲人,面色无华而两颧泛红如妆。
其局部症状的“好转”与整体病情的恶化不相符合。
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常是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古人比作“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
表1—1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鉴别表5.神乱即精神错乱或神志失常。
其临床常表现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卒然昏倒等。
多见于癫、狂、痫、脏躁等病人。
其特点大多是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神志失常。
其神志失常表现只能作为诊病依据而不具有前述“失神”的临床意义。
焦虑恐惧:病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一室。
多属虚证。
可见于卑惵、脏躁等病人。
多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
狂躁不安: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
多属阳证。
常见于狂病等。
多由暴怒气郁化火,煎津为痰,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淡漠痴呆: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多属阴证。
常见于癫病、痴呆等。
多由忧思气结,津凝为痰,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卒然昏倒: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属痫病。
多由脏气失调,肝风挟痰上逆,阻闭清窍所致。
(四)望神的注意事项1.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神的表现在患者无意之时流露最真,所以医生要重视刚一接触病人时的第一直觉印象,做到静气凝神,冷眼观察,一会即觉。
训练通过暂短时间观察即能对病人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轻重有一个估计。
2.做到神形合参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两者关系密切。
如体健则神旺,体弱则神衰。
但亦有不一致的,如久病形赢色败,则虽神志清醒,亦属失神;新病昏迷烦躁,则虽形体丰满,亦非佳兆。
故必须神形合参。
3.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有些症状和体征对判断失神具有重要意义,应予重视。
如神昏谵语、循衣摸床;卒倒神昏、手撒遗尿;骨枯肉脱、形赢色败;饮食不入、泄泻不止等,一旦出现,多为病重失神之象。
4.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重病好转时,其精神好转是逐渐的,并与整体状况好转相一致,如饮食渐增,面色渐润,舌上复生薄白苔,身体功能渐复等。
而假神多见于垂危病人,神识突然“好转”而整体状况并不好转,两者不统一,且为时短暂,病情很快恶化。
三、望色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可按此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病性的寒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望色实际上还包括对体表粘膜、分泌物和排泄物色泽的观察。
本节重点叙述望面色,其他参见有关章节。
色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望色诊病的详细记载,如《素问·明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五脏生成》中描述了五脏的常色、病色、死色的具体表现,《灵枢,五色》详细记述了面部分候脏腑的部位。
由于色诊在临床诊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故受到历代医家的普遍重视。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因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特别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故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
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四诊抉微》也说:“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所以,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映于外。
加之面部皮肤薄嫩而外露,其色泽变化易于观察,故将面部作为望色的主要部位。
在《内经》中,论述了面部不同部位分候不同的脏腑,观察面部不同部位色泽的变化,可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
其具体分候方法有两种:1.《灵枢.五色》的面部分候脏腑方法本篇将面部的不同部位加以命名:前额称为庭、颜;眉间称为阙,鼻称为明堂,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图1—1)。
图中所示庭(即前额)候首面,阙上(即眉心之上)候咽喉,阙中(即眉心)候肺,阙下(即鼻根,又称下极、山根)候心,下极之下(即鼻柱,又称年寿)候肝,肝之左右(即鼻柱两旁)候胆,肝下(即鼻端,又称准头、面王)候脾,方上(即鼻翼)候胃,中央(即颧下)候大肠,挟大肠(即颊部下方)候肾,面王以上(即鼻端两旁上方)候小肠,面王以下(即人中部位)候膀胱、胞宫。
(图1—2)。
2.《素问.刺热》的面部分候脏腑方法本篇以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颏部候肾。
以上两种面部分候脏腑的方法可作为临床诊病的参考。
应用时,应以观察病人面部整体色泽变化为主,以分部色诊为辅。
(二)色与泽的意义望面色应观察面部皮肤的颜色和光泽。
面部皮肤颜色,面部颜色属血、属阴,是反映了血液盛衰和运行的情况。
在病理状态下,则可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疾病。
如《灵枢.五色》说:“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此即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
前人根据五行学说中五色与五脏相应的理论还认为:五色分属于五脏,其对应关系是“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见《灵枢.五色》)。
五脏之气外发,五脏之色可隐现于皮肤色泽之中;当脏腑有病时,则可显露出相应的五色异常,故面色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疾病。
面部皮肤光泽:面部光泽属气、属阳。
是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
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凡面色荣润光泽者,为脏腑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面色晦暗枯槁者,为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气(即脏腑精气,表现于面部为面色光明润泽)与色相比较,气的盛衰有无,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比色更为重要。
正如《望诊遵经》所说:“光明润泽者,气也;青赤黄白黑者,色也。
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
”临床诊病时,还必须将气与色两者综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常色与病色面色可分为常色和病色两类。
1.常色即正常的、无病的面色。
常色的特点是明润、含蓄。
明润,即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显示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正如《望诊遵经》所说:“光明者,神气之著;润泽者,精血之充。
”含蓄,即面色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显露,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的表现。
正如《四诊抉微》所说:“内含则气藏,外露则气泄。
”《医门法律·望色论》也说:“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
”中国人属黄种人,其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可因体质禀赋、季节气候不同而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