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说明、处理流程

合集下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或医疗技术过程等方面的原因,对患者或医务人员造成或潜在造成伤害或损失的事件或行为。

2. 目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评估、管理、反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为减少医疗安全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指导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3. 适用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4. 报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病人的误诊、漏诊、次数延误、过时治疗或为了财务利益而提供错误或不必要的治疗等等;(2)治疗的风险管理、药品、设备的缺陷,不良反应,过敏、交叉感染、外科手术中的错误切除、器械残留等等;(3)医务人员的失误行为,包括非专业的表现、不良的技术、不当的处置甚至粗暴的态度等等;(4)其他导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

5. 报告程序(1)发现事件: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伤害或损失发展;(2)报告事件: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向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报告,开展调查工作;(3)调查事件: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工作,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4)处理事件:根据调查结果,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处理;(5)反馈事件: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反馈给相关人员,提高医疗安全质量,防止差错再次发生。

6. 相关规定(1)医疗机构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配备专门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人员和处理团队,并严格遵循处理程序。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工作流程1. 事件发现和报告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对医疗风险进行实地检查,以及及时接受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举报、监督和检查,发现可疑医疗风险后立即报告上级部门。

2. 事件医学评估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事件经过、可能影响及事件发展预测等方面进行综合医学评估,作为后续处理和决策的依据。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打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时间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时间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记性又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2、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科通过网络、新建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处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一句,也不作为对设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一句,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5、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和公式,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可是开放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分享,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它是手机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4、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科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只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缓解缓解并制定改进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医院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建立,旨在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实施及时、有效的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1.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 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诊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2)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护理事件。

(3)医院感染事件,包括传染病漏报、医院感染漏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等。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药物过敏反应、药物中毒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反应等。

(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包括医疗器械故障、医疗器械污染、医疗器械过期等。

(6)医疗运行事故,包括火灾、爆炸、漏电、电梯故障等。

(7)其他可能影响病人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等级划分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1. 级事件(警训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

2. 级事件(严重事件)——非预期的导致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的事件。

3. 级事件(不良事件)——虽未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但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或增加医疗费用的事件。

4. 级事件(潜在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事件,但未造成伤害。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药品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或药物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或正常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危害事件。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报告的形式包括:网络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

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

自愿报告系统采取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

医疗安全事件通报系统包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含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针刺伤报告;跌倒/坠床、坠楼/触电等意外事件报告;管道滑脱报告;病人外出报告;压疮报告;输血、输液反应报告;化疗药物外渗报告;护理过失报告;非计划性二次手术;一类切口感染;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等。

各科室可根据临床需求,增加报告项目。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对应部门:
1.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给药学部、护理部、医务处
2.医疗器械(设备)不良事件:报告给设备科(维修部)、医务处
3.针刺伤事件:报告给护理部、防保科
4.跌倒/坠床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5.管道滑脱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6.病人外出和坠楼/触电等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患沟通办公室、保卫科
7.压疮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8.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输血科
9.输液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药学部
10.化疗药物外渗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11.其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处置规范、报告表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处置规范、报告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丹凤县竹林关镇中心卫生院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表
报告科室
报告人
发生时间
报告时间
当事
医务人员
患者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就诊时间
入院时间
目前诊断
不良事件发生经过
(简述)
已采取
处理措施
患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状况
科室意见
科室主任:
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处理意见
备注
2、Ⅲ、Ⅳ级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报告人在24—72小时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
3、如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电话向医务科、办公室或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按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程序处理。
(二)Ⅲ、Ⅳ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不良事件报告表、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中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我中心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应当如何进行应对、处理和改善的一系列步骤。

以下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一、事件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技术、设备、药品、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死亡事件。

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二、初步调查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初步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和设备;2. 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3. 事件对患者的影响和损害;4. 事件对医院的影响和损害;5. 事件的潜在风险和后果。

三、上报初步调查结束后,科室负责人应将事件的相关信息上报给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

上报的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初步调查结果和处理建议。

四、成立调查组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接到上报后,应立即成立调查组,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组成员应包括医疗、护理、药剂、设备、后勤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

五、深入调查调查组应全面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经过和影响,收集相关证据,分析事件的原因和责任。

深入调查的内容应包括:1. 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2. 事件对患者的影响和损害;3. 事件对医院的影响和损害;4. 事件的潜在风险和后果;5. 事件的责任人及其责任。

六、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医院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应包括:1. 对事件的责任人进行处理,如批评教育、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等;2. 对事件的受害者进行赔偿;3. 对事件涉及的设备和药品进行处理,如停用、报废等;4. 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整改,如加强培训、完善制度、改进设备等。

七、整改医院应根据事件的原因,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应包括:1.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2. 完善制度,规范医疗操作流程;3. 改进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可靠性;4. 加强监管,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置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置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置流程
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流程如下:
1.当医务人员发现不良事件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向科主任报告。

2.在48小时内,需要以报表的形式及时上报医务处。

3.如果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则需紧急电话报告,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

4.在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医院总值班人员。

5.医务科会进行初步审核,然后将报告转发至相应的职能科室(如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物资材料供应处、医学工程处、总务处、党办及保卫处等)。

6.如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涉及2个或2个以上部门,由医务处将不良事件转交相应的职能部门,并协调相应职能部
门共同解决,必要时召开部门间联席会议;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7.各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登记备案,及时调查核实,给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

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8.各职能科室每季度汇总并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9.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评估总结会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各职能部门,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不良事件上报是指在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发现或接到患者、家属、访客关于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存在问题的投诉、意见或建议时,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的一项工作。

不良事件上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事故隐患,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主要包括事件发现、事件报告、事件调查、事件处理和事件总结五个环节。

具体流程如下:一、事件发现。

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或接到患者、家属、访客的投诉、意见或建议,应当及时对事件进行记录,并按照规定程序上报。

二、事件报告。

1. 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经过、影响等相关信息,尽可能提供详细的描述。

2. 事件报告应当及时提交至医疗机构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或相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三、事件调查。

1. 医疗机构接到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件调查程序,成立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

2. 调查组应当对事件的原因、责任、影响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确保调查结果客观真实。

四、事件处理。

1. 根据调查结果,医疗机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责任人进行追责,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对于影响较大的事件,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家属、社会公开事件处理结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事件总结。

1. 医疗机构应当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

2. 事件总结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在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和水平。

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确保不良事件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 报制度和流程
汇报人:XXX 2024-01-28
目 录
• 引言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概述 • 上报制度详解 • 案例分析:成功上报经验分享 • 挑战与对策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02
03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上报不良事件,医疗 机构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医疗过程中的问题,从而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
及时上报和处理不良事件 ,有助于防止类似事件的 再次发生,保障患者的安 全。
促进医疗改进
通过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和 总结,医疗机构可以改进 医疗流程和管理制度,提 高医疗服务水平。
汇报范围
感染事件
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严重感染事件,包括院 内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可能对患者健 康造成威胁的事件。
01
其他相关部门
根据职责分工,协助处理医疗安全不 良事件,并实施改进措施。
05
0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对上报事件进行登记、分类、评 估和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并上报医院领导审批。
04
医院领导
负责审批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监 督实施情况。
04
案例分析:成功上报经验分享
案例一: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
保密性原则
涉及患者隐私和医疗安全 的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 随意泄露。
上报程序及流程
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 报告本科室负责人。
2. 科室负责人组织初步调 查核实情况,并在规定时 间内上报医院医疗安全管 理部门。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对上 报事件进行登记、分类, 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鉴定 。
强化监督与考核
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医疗机构和 医务人员的上报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 上报工作的有效落实。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流程与管理措施修改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流程与管理措施修改版
设立专门的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不良事件信息。
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完 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强化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 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
力。
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检查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加强医疗过程管理和监督,规范诊疗行 为,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
流程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需加强相关培训和监督。
02 03
案例二
某医院发生药物错发事件,患者因服用错误药物导致不良反应。该事件 揭示了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发放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点,需优化药品管理流 程并加强核对制度。
案例三
某医院发生患者跌倒事件,导致患者骨折。该事件反映了医院在患者安 全管理和环境改善方面还有待加强,需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 告制度、流程与管理 措施修改版
汇报人:XXX 2024-01-28
contents
目录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概述 • 报告制度及流程 • 管理措施及责任追究 • 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 持续改进计划与目标设定
0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 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 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用品的采购 、储存和使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医 院感染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 质量。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诊疗过程和结果的认知度 和满意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确保病人的安全,根据卫生部今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XXX《2009年度病人安全目标》,特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该制度包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类别、接收报告部门、报告形式以及报告、处理流程等。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分为7类,包括病房诊治问题、不良治疗、意外事件、辅助检查问题、手术相关问题、医患沟通和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药品、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报院办公室,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四、报告形式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形式包括书面报告和紧急电话报告。

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下使用,例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各科室或个人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医务科、护理部、总务后勤科、院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将组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小组,对事件进行核实、分析和处理,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处理结果应及时通知报告人和有关部门,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XXX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科室将按照上述制度和流程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登记、报告和处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保障医疗安全,XXX制定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该制度包括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总务后勤科、院办)、重大事件、分管领导、院领导、组织相关委员会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和召开院务会(决定实施意见)等内容。

不良事件分级及报告流程

不良事件分级及报告流程

不良事件分级及报告流程一、不良事件分级及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任何意外或不利的医疗事实,包括可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死亡的任何事件。

不良事件可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事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需立即抢救或作出紧急干预,且不良事件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

2. 二级事故:发生不良事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健康受到影响,但不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或紧急干预的事件。

3. 三级事故:发生的不良事件,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痛苦或不适,但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4. 四级事故:发生了轻微的不良事件,可能对患者造成轻微痛苦或不适,但不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任何影响的事件。

二、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 不良事件发生发现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患者、病人家属、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可以报告不良事件。

2. 登记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现不良事件后记录并开始处理工作。

登记记录包括不良事件分类、事件描述、事件时间和地点、可能的原因、影响的医疗器械种类和数量、事件的损失情况、处理方案、处理结果等信息。

3. 分类评估医疗机构或生产企业应当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分类评估,以确定事件的等级。

4. 报告上报不同等级的不良事件上报机构不同。

对于一级和二级的事件,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应当及时向设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对于三级和四级的事件,医疗机构、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可以自己处理,并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

5. 统计分析医疗机构、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定期将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报告给国家、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这些统计数据应当用于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对患者和整个医疗体系造成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三、不良事件处理流程1. 保护患者首要任务是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疗机构或相关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使患者受到最少的损失和伤害,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停止使用有问题的医疗器械医疗机构或相关企业应当在发现不良事件后立即停止使用有问题的医疗器械,确保其他患者不受到影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结合《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4个等级。

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分三个级别:(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四、报告原则及时间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h-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报告,报告原则为自愿性、主动性、非惩罚性和保密性。

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必须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执行。

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和非处罚性的特点。

一般发生在2 个工作内上报五、根据医疗安全(不良)时间所属类别不同,划分是一个类别(一)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医疗行业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医疗行业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医疗行业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医疗行业的不良事件处理流程是一套系统的方法,用于解决医疗行业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保护患者的健康和权益,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声誉。

以下是一套完整的处理流程:1. 不良事件的发现和报告一旦医疗工作者或者患者发现可能的不良事件,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报告。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件的具体描述以及初步的影响评估。

2. 不良事件的初步调查接到报告后,医疗机构应立即组织专门的调查团队进行初步调查。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事件的全貌,确定是否存在不良事件,如果存在,应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

3. 不良事件的深度调查如果初步调查确定存在不良事件,应进行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的目标是找出事件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4. 不良事件的处理和纠正根据深度调查的结果,医疗机构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不良事件,其中可能包括对患者的治疗、赔偿,对涉事员工的培训、惩罚,以及对医疗流程的改进等。

5.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追踪所有的不良事件和处理措施都应详细记录下来,并进行追踪。

这样可以了解措施的效果,同时为未来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6. 不良事件的预防在处理完不良事件后,医疗机构应根据事件的原因,制定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这可能涉及到医疗流程的改进、员工的培训或者设备的升级等。

7. 不良事件的公开和透明度医疗机构应积极公开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并保持透明度。

这样可以增强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行业的整体质量。

以上就是医疗行业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每一个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共同保证了医疗行业对不良事件的有效处理,以及对患者的负责任。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国家卫生计委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鼓励全院内各科室、每位职工能够及时、主动、方便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潜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报告,可增强全院内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及时并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通过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院内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在院内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凡院内内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科室、人员均适用。

院内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院内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我院内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行业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医疗行业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医疗行业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1. 定义和识别不良事件1.1 定义医疗行业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遭受的意外伤害或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事件。

不良事件可能包括医疗错误、医疗设备故障、药物不良反应等。

1.2 识别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监测系统,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不良事件。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发现不良事件后,应立即进行识别和记录。

2. 不良事件的报告2.1 内部报告发现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质量管理部。

2.2 质量管理部审核质量管理部收到《不良事件报告表》后,应对事件进行初步审核,判断事件严重程度,并启动相应调查流程。

2.3 外部报告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应对重大不良事件进行外部报告。

质量管理部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照要求提交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不良事件的调查与分析3.1 调查组组建质量管理部根据不良事件严重程度,组建调查组。

调查组成员应包括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3.2 调查过程调查组应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涉及人员、原因分析等。

3.3 数据分析调查组应对不良事件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4. 不良事件的处理与改进4.1 处理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对不良事件涉及人员进行处理,并对相关制度、流程进行修订。

4.2 整改落实各部门应根据调查组提出的改进措施,进行整改落实。

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整改进度,确保整改措施有效执行。

4.3 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持续关注不良事件处理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5. 不良事件的记录与归档5.1 记录不良事件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应撰写调查报告,并提交至质量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对调查报告进行归档管理。

5.2 归档质量管理部应按照相关规定,将不良事件调查报告、相关资料等进行归档,以备查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说明、处理流程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科室通过信息平台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具体见附件),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每季度总结、评价、分析资料存档。

2、各职能部门确定负责人每天早8:00-9:00登陆信息平台认领核实处理相应不良事件,将整改信息反馈到科室。

二甲办负责人每天9:00-10:00登陆信息平台查看各职能部门认领处理情况,如未认领电话督促相应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3、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部门,由其核实结果处理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及院领导。

4、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5、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

6、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每月汇总分析评价后上报至二甲办备案,二甲办每季度汇总、分析、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7、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半年评估总结,提出改进意见,防范措施反馈到各职能科室,各职能科室将结果反馈到科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