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新人教版)(I)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课落日的幻觉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3.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明白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阅读文本,掌握文本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理解说明语言的作用。
形成独特感悟,辨证对待幻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筷子断折是一种光学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种有趣的现象也很多。
老师很喜欢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意境博大深远,但落日真的是圆的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梦幻的夕阳,走进《落日的幻觉》。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熟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绮.(qǐ)丽殷.红(yān) 日薄.西山(bó) 气息奄奄.(yǎn)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殷红:带黑的红色。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薄:迫近,靠近。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唐李商隐《登乐游原》,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1.欣赏落日图片,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交流点拨】文章介绍了落日的幻觉这类自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交流点拨】这篇文章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3.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段?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点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拿起笔,画出有那些幻觉,注意抓住关键词。
组内交流,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与反思新人教版
《落日的幻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2.培养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3.体会本文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学写事理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产生落日幻觉的原因。
掌握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1.学生自读自学为主,教师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讨论法,共同探究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设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那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落日的图片。
同学们,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来形容,其实这是我们对落日产生的幻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从黄天祥的《落日的幻觉》中找到答案吧。
二、明确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2.培养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3.体会本文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学写事理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蕴(yùn)含吟(yín)咏绮(qǐ)丽坠(zhuì)落绚(xuàn)丽殷(yān)红日薄(bó)西山,气息奄(yān)奄——语出晋李密《陈情表》。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优选6篇)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优选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优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学目的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语言与诗词名句。
2.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学生自读自学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落日体验,思考一下落日真的是圆的吗?落日竟然是扁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去探过究竟。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字词幻觉: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感觉到的一种真实的、生动的知觉。
吟咏(yín yǒng ):歌唱;有节奏地诵读;指诗词等韵文。
绮丽(qǐ lì):鲜艳美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绚丽(xuàn lì):灿烂美丽殷红(yān hóng ):深红,红中带黑。
变化多端:端,头绪。
形容变化极多。
也指变化很大。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
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亦作“西山日迫”。
薄:逼近气息奄奄(qì xī yǎn yǎn):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就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出自《登乐游原》[唐]李商隐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
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2.本文的结构安排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先从日常生活写起,并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然后在说明前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段文字来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此基础上,逐段说明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道理。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第2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明确:表达:方式描写。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0 落日的幻觉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0 落日的幻觉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研读课文主体,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
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
2、学生小声自读课文,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教师板书小结。
(见板书)3、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1、第2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
”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1、描写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过渡句承上启下3、举例子、作比较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 (第5段开头部分)5、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四、课堂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推荐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朗读课文第2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落日的幻觉教与学目标:1、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新词的理解。
2、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3、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评析文章语言。
重点与难点:【重点】1、落日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
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难点】利用课内外知识分析“落日变大”及其它幻觉的原因。
教与学方法点拨法、自读法、互动研讨法、比较阅读法、练习提升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前测入课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绮.丽(qǐ)殷.红(yān)绚.丽(xuàn)衰.减(shuāi)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①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②吟咏:变化多端: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多种多样新的情况。
多端,多种多样。
③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薄,迫近,靠近。
④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⑤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
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这句话中包含了无限叹惋之情二、研习课文内容(一)内容要点1、本文选自于《科学与生活》,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的结构2、以事件的道理作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叫做——事理说明文。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作者觉得落日的景象如何?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落日景象的?5、整篇课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6、本文借落日的幻觉,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句,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8、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9、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二)分析说明文的语言【替换法】: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某个词,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子进行比较对照,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妙用。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落日的幻觉教案(新人教版)
落日的幻觉
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奂美仑的落日实际上是幻
教学设计
伴着一幅幅夕阳美景图,教师深情朗诵:在夕阳的余晖里,凄婉
的楚地音乐响起,霸王仰起头颅,拔剑自刎,殷红的血染尽最后
难以认读的字词,并总结初的色彩,让人叹惋,让人感伤。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到,如此
,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页注释②)
四、精读课文,评析语言
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生动形象。
之一,就是替换法。
情况,体现了说明。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20课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学习重点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运用的说明方法。
三、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运用的说明方法。
四、资料链接(一)作者介绍:黄天祥(1914~1943),广西凤山县人,壮族。
1914年生。
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战士。
1930年11月随红七军主力北上,转战桂黔湘粤赣边。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长征。
历任卫生员、宣传员、特派员、侦察员、科长等职。
1942年7月由八路军野战政治部调任八路军后勤部锄奸科科长。
1943年5月在山西省和顺县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长期担任《北京晚报》科普专版负责人及《北京晚报》科教部主任,见证了中国媒体科普宣传和科技报道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变革的全过程。
主要作品:《落日的幻觉》(二)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三)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①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
②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
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
据此:A.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B.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C.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③把握说明文的中心。
——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要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2.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7篇】《落日的幻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落日的幻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
20、落日的幻觉1、内容概括《落日的幻觉》是第四单元第四篇文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本课是说明文,主要培养学的对说明文的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理解运用能力。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说明的特点,即说明对象的本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理解与运用还有待提升。
二、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能读会写生字词。
2、通过填写课后练习一的表格,能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通过分析第二自然段,能说出说明文中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自主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读会写生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填写课后练习一的表格,能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分析第二自然段,能说出说明文中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3、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
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能说出其作用。
四、自学指导二我们在之前对说明文已学习过,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时间、空间、逻辑)(诠释定义分列打,举例作比摹状画)自学检测二1、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判断下列句子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3)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叠合而产生的。
(4)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当堂检测: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和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落日的幻觉教案
第四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落日的幻觉及成因2、了解文章说明的顺序及方式3、明白得本文语言的准确、生动性4、培育学生思辩能力,辩证对待生活中的幻觉。
教学程序一、导入一、出示落日图片学生读PPT1:在夕阳的余晖里,凄婉的楚地音乐响起,霸王扬起头颅,拔剑自刎,殷红的血染尽最后一丝难过;在落日的寂寥中,倾国倾城的王昭君粉泪盈盈一步三回地走向陌生的蛮夷之地,凄厉的风撕扯着离别的心;在如血的残阳中,剑客荆轲胆气如虹仰天长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勇士一去兮不复返!二、教师导入:自古以来,夕阳,老是为悲壮的故事涂抹着悲情的色彩,让人叹惋,让人感伤。
同窗们,你们有无想到,如此漂亮的夕阳,竟然是咱们眼睛一厢甘心的幻觉。
下面,咱们就走进漂亮的夕阳,走进关于幻觉的诠释。
(板书课题)3、解题:课文内容猜想(幻觉及成因)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
合作完成课后表格。
(板书)1、学生轻声读,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并展现。
3、结合表格分析(1)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2)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3)西方天空显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4)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5)太阳仿佛变大了----未说明缘故,各类仪器观看证明其实并无真的变大备用:文章的末段说: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可是文章并无象前几段那样进行科学的说明。
你可否借助适合的手腕,进行合理的说明。
三、说明文知识梳理1、文章介绍日落的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缘故→事理说明文2、从现象到本质(缘故)→逻辑顺序(板书)3、分析说明方式,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板书)四、体会“描述”(板书)一、出示教师修改后文字其实,日落的景象一样漂亮.西方地平线上的太阳深黄殷红,显得如此之大,接近地平线时变扁;假设天空有云,会显现蓝灰色的暗弧,暗弧外面还有亮弧;同时会显现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并消失.2、结合相关句子,比较分析描述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新人教版)(I)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绮丽“绚丽”“殷红”“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语句。
2.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能力目标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头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同学问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难点以课文为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突破方法:由课文落日幻觉的原理,引申到曾学过的诗文,辩证地看问题,再引申到身边的事物,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所学,自然地逐步深入地探索未知,收获成功。
教学方法1.阅读学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获得文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2.质疑释疑法:师生通过共同质疑释疑,探讨和解决问题。
3.问题讨论法:多角度,多思路,寻求多个答案,培养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问题导入设计(一)课件播放轻音乐,欣赏落日的图片。
教师讲解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热爱大自然。
那么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所欣赏的落日景观是怎样的呢?”经过老师点拨,学生的表现欲被调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表达的欲望十分强烈。
设计(二)展示图片①请学生仔细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黑点。
展示图片②请学生仔细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转动的飞轮。
教师讲解导入课题:没有,一个也没有。
分明没有,却看到了有;分明不是,却看成了是,用一个心理学专业术语就叫——幻觉。
今天这堂课和“幻觉”有关,我们一起来学习由黄天祥先生所写的《落日的幻觉》。
设计(三)伴着一幅幅夕阳美景图,教师深情朗诵:在夕阳的余晖里,凄婉的楚地音乐响起,霸王仰起头颅,拔剑自刎,殷红的血染尽最后一丝惆怅;在落日的寂寥中,倾国倾城的王昭君粉泪盈盈一步三回地走向陌生的蛮夷之地,凄厉的风撕扯着离别的心;在如血的残阳中,剑客荆轲胆气如虹仰天长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自古以来,夕阳,总是为悲壮的故事涂抹着悲情的色彩,让人叹惋,让人感伤。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到,如此美丽的夕阳,竟然是我们眼睛一厢情愿的幻觉。
下面,我们就走近美丽的夕阳,走进关于幻觉的诠释。
二、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E1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认真默读,标出自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并总结初读的收获或提出疑问。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1)字词积累。
①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绮丽(qT) 殷红(yOn) 坠落(zhui) 镶(xi6ng)绚丽(xu6n) 衰减(shudi) 尘埃(ai) 吟咏(yfn)②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绮丽:颜色美丽。
衰减:减弱,减退。
(2)简要反馈自读之后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完成下面的表格。
三、延伸训练,提升思维层次1.多媒体展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及图片。
你觉得这个诗句有没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那么这句诗要不要改?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师点评:应该是长河落日“扁”,是光线的折射原理造成的。
不需要改正。
诗毕竟是诗,何况王维当年也不一定能认识到。
但是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有探索的精神,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两小儿辩日》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
再不能把遗憾留给明天了,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学生交流后回答:光的折射现象、光渗现象、背景衬托、眼球特点问题、光的直斜射问题等。
3.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幻觉”?现在能用所学进行解释吗?如:站在姚明的身边,l.80米的人都成了小朋友了。
4.教师小结: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
探索之路就是这样一种艰辛又快乐的生活。
同学们,勇于思考,敢于探索吧,让我们在思考中体验科学的快乐,在探索中享受真理的幸福!四、字斟句酌,品析语言1.本文是一篇地道的事理说明文,又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所以语言上既要准确严密,又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请学生结合课文语言谈一谈。
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比较——第4段:“阳光中的短波光……要比长波光一一红色光强10倍以上。
”“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第7段:“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
”(2)第四段:“红色光强10倍以上”中的“以上”,能不能去掉?一一不能。
去掉后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符。
“一般来讲”,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第1段:从生活现象入手,运用了对比、引用、反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生动形象。
2.教师讲解:鉴别一个词语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换法。
例句l: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①句用双重否定旬,强调了人们的赞叹之情) 例句2:①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②但是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用“可惜”更表现了人们对美景的依恋)五、联系生活,小试身手请同学们推荐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朗读课文第2段。
大家说说这段的语言描写如何?谈谈感受。
(鼓励学生发言)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轮美奂,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记忆,动手写写。
示例: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
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
那时恰好有一股强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
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
黄秋耘《黄山秋行》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鱼肚白色,逐渐成淡蓝色。
大家全神贯注地凝视对面的山峰,中央山脉的顶峰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
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
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鲍晓晖《阿里山今昔》六、作业设计《两小儿辩日》里除了告诉我们一个太阳的大小问题,还有一个凉暖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幻觉。
请写一段话来说明它。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铺垫,创设情境激兴趣。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盏渴求知识的灯,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去点燃它们。
在学习课文之前,利用音乐图片或趣味游戏或深情朗诵,启发鼓励学生大胆畅想。
有了那么多的想象之后,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推动下,学习变得相当主动,产生了赶紧学的欲望,这样感知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探究,迁移情境能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
从了解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到发现生活中的幻觉现象,再到利用所学解释这些现象,最后用文字进行阐释,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着学生的探究迁移能力,处处展示着学生的才华。
有关资料《两zbJL辩日》试解我们在听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大概很少有人去想,当时的太阳到底在什么地方。
司空见惯,有什么可深究的呢!可是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两个小孩对天天见到的现象争论不休。
那就是“两小儿辩日”一文中所说的问题:是早上的太FEl离我们近呢,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孔夫予圣人也,他也没能解答这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
日初出,苍苍凉凉,而中午则炎热难耐。
按近火热、远火凉的常识,应该是中午的太阳近而早晨的太阳远;然而,El初出,大如车盖,显然比中午的大好多。
近观物大,远视物小,这也是常识。
一种事物,得出相悖的两种结论。
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今天已经知道,太阳直径为l39.7万公里,离我们地球有l5 000万公里远,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距日远近的变化,相对地日距离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不会给我们的视觉造成大小变化的后果。
问题出在光的特性和人眼的性能上。
光在单一介质中是直线前进的,但光从一种介质穿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在两介质的界面上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阳光从太空(光疏质)进入大气(光密质)时,在真空和空气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折射。
折射现象对太阳视觉上大小变化造成影响。
太阳光是由红外线、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和紫外线等合成的。
各单色光的频率不一样,因此在它们穿过界面(等效界面)时产生的折射程度也不一样。
其中红外线折射程度最小,而红橙黄绿青蓝紫及紫外线的折射程度依次逐一加大,紫外线的折射率最大。
在可见光中则是紫光折射程度最大。
正由于这种大气表面的折射作用,使我们在视觉上发生太阳大小变化的错觉,同一个太阳,却在我们的眼中产生七色大小不同的视像。
“眼见为实”在这里产生了错误。
光的折射和反射造成眼见不实的情况很多,哈哈镜是光反射造成错觉的典型事例之一。
至于早晨太阳苍苍凉凉,大概有四个原因。
一是早晨的太阳光线不齐全,只有七色中的一部分。
二是阳光斜照到地面上,地面承受的阳光不像中午那样密。
第三,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将被空气中的各种微粒所散射,而且热量将被空气吸收一些去,因此它穿过大气层的厚度越厚,其能量损耗越大。
早晨光线要穿过厚得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当然就相对不那么热。
第四个原因是阳光的反射作用。
中午时,近地面空气是两次吸收阳光的热量(入射和反射),而早晨几乎只吸收一次(反射光线照到别处去了),早晨地面被加热当然不如中午那么厉害。
两小儿各执一理,都是以偏概全。
“眼见为实”应是全面的见,由此及彼的见,由表及里的见,才能见到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