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节:家乡的人文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教学难点:家乡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

3. 第三节: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

教学难点:家乡特色产业的讲解。

4. 第四节: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家乡社会事业发展的讲解。

5. 第五节: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教学难点:家乡民间艺术的讲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地方网站、论坛、新闻等。

六、第六节:家乡的知名人物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杰出校友等。

教学难点:家乡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讲解。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课题一: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使用家电1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与使用家电安全问题对我们的重要性;2、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和使用家电安全基础知识,确保安全;3、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1、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和使用家电安全基础知识,确保安全;2、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教学方法:描述、讨论、交流教学准备:搜集一些交通图片和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遵守交通规则1、故事激趣,引入活动【放故事录音:“丁丁今年刚满七岁,可爸爸还是不放心他一个人上街,说他不会走路。

”丁丁很不高兴,撅着嘴说:“谁说的,我不但会走路,而且会跑呢!不信,我跑给你看。

”爸爸笑着摇着头:“我不是说你没学会走路,是说你还没学会在马路上走路。

”丁丁奇怪的问道:”在马路上走路还用学吗?”爸爸点点头,说:“是的,不但要学,而且应该记住一些规定。

”】这些规定是交通规则,我们应该怎样记住交通规则呢?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2、认识交通信号灯。

(出示交通信号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红灯、绿灯、黄灯各表示什意思吗?(学生说出后引导条理语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了解走路规范.(课件出示三图)3、小朋友怎样走路才能最安全?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与小朋友讨论。

①把小朋友身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增强安全意识。

②小组讨论后得出:走规定路线,看交通指挥灯,不看书不乱跑,不爬栏不玩耍4、礼貌候车,学拦“出租车”。

①听故事:《徐特立爷爷排队候车的故事》②学生听后,说说应该怎样候车?(像徐特立爷爷那样排队候车,不挤不抢)③情景表演:学拦“出租车”。

(引导学生懂得:站在人行道,对车挥挥手,话语要礼貌,双方都喜欢)二、安全使用家电1、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2、小组交流(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

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

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上课时间什么时候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要掌握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由于学生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是这个年龄的.主要特征,这也是我们利用的优点。

二、教材分析:地方课程教材主要以探索活动和生命的秘密两书为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我上学了、第二单元良好的习惯,第三单元学校的一天,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的特点是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抓住了小学生兴趣多好奇心理强,设计了富有趣味的探索活动为主题,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尊重儿童的生活和需要,以儿童生活和空间的发展为线索,选取儿童必须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有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

2、重视主题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感悟,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发儿童的兴趣,并引导儿童体验和感悟,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3、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主题构件模式多样化,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提升,以问题解决为主,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和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教案一:认识家乡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主题为“认识家乡”。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地方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能够描述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b. 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c. 能够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b.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方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教学重点:1.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理位置。

2.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貌特征。

3.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

2. 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

3. 学生课桌上的地方地图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幅描绘家乡的图片。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东西?你认识这些东西吗?这些东西是你家乡的特色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二、探究(2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a. 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图,提问:“你的家乡在哪个省份?在哪个城市?在哪个方位?”b. 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或地图找到家乡的位置,让他们找出家乡的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貌特征。

a. 准备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呈现家乡的山川、河流等地貌特征。

b.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或图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a. 准备图片或照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照片,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三、实践(15分钟)1. 按照小组规模分组,每组由一名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倾听和提问。

四、归纳(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包括家乡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五、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发表感想: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和文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家乡探索活动,例如在周末带家长到家乡的重要地标参观。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

2. 通过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的家乡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等情况。

2.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农作物、特色产业等。

第2课:家乡的历史1. 讲述家乡的历史沿革,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2. 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重要事件等。

第3课:家乡的文化1. 讲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2.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方言等。

第4课:家乡的自然环境1. 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2.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

第5课:家乡的人民1. 讲述家乡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2. 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奋斗历程、杰出成就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情况。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现在课堂发言、课后实践等方面。

3. 学生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体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下册。

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历史图片、文化资料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农村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课堂讲解: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

2.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掌握重要历史事件。

2. 学习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和地域认同感。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地理环境(第一单元)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二单元)第三周: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第四周:家乡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第五周:家乡的教育与社会保障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特色产业1. 了解家乡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特色产业。

2. 掌握家乡的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状况。

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2. 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增强文化认同感。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产业和民俗风情。

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特色产业的优势和不足。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特色产业和民俗风情的认识程度。

九、教学计划第六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三单元)第七周:家乡的民俗风情(第四单元)第八周:家乡的旅游资源与开发第九周:家乡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周:家乡的典型人物与事迹十一、教学内容第五单元:家乡的公共设施与服务1. 了解家乡的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等公共设施。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自己所处的地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2. 掌握一些相关的地方知识和地理概念;3. 培养对自己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地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2. 相关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多媒体设备;2. 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地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地方的兴趣,如城市的风景、地方特色的食物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出示问题:“你们住在哪里?你们的地方有什么特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概念解释(10分钟)告诉学生地方是指一个独特的区域,由一片相对较小的土地组成,拥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

解释并让学生理解“城市”和“乡村”两个概念,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差异。

3. 地方特点介绍(15分钟)根据学生所居住的地方,以故事或图片等形式介绍该地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如城市的高楼大厦、公园、博物馆等,乡村的田野、农民、农作物等。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描述所介绍的地方特点,激发他们对自己地方的兴趣。

4. 地方问答游戏(15分钟)设计一个问答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回答关于地方的问题。

可以采用竞赛形式,根据正确与否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学生对地方的了解和记忆力。

5. 模仿创作(20分钟)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材料让学生进行创作,要求他们画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特点和景观。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色彩和形象来展现他们对地方的感受。

6.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总结所学的地方知识和地理概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

7. 课堂延伸(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和了解更多关于自己所居住地方的特色和历史,并写下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想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地方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己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地方的兴趣和热爱,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地方的特色、基本情况和地理概念。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第一篇: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小学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地方课程的重要性和作用;- 掌握小学上册地方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课程的定义和概念;- 小学上册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学生参与地方课程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 向学生介绍地方课程的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和思考。

2. 研究地方课程内容- 分组让学生自主研究小学上册地方课程的内容,并记录下来。

- 学生报告自己小组所研究的地方课程内容,并进行展示。

3. 探讨地方课程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就地方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提出不同的意见。

4. 总结和反思- 简要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重点。

- 让学生回顾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小组展示活动的质量;- 学生的讨论和互动情况。

五、教学延伸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展开以下教学延伸活动:- 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探索本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六、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 小组研究资料和展示材料;- 课堂讨论和交流的场所。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小学上册地方课程教案的内容和主要教学步骤,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社会地理教案

小学一年级社会地理教案

教案一:探索家乡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2.学习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家乡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2.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1.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2.描述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教学准备:地理教具、地方地图、图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通过简单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是什么意思。

2.老师播放一段家乡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

二、呈现(10分钟)1.老师给学生播放一个有关家乡的视频,了解家乡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2.提问学生: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家乡有哪些地方?三、探索(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地图,找出自己的家乡。

2.学生用手指着地图,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家乡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3.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并通过图片或者故事来展示。

四、总结归纳(1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记录在黑板上。

2.学生根据归纳的内容,分组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在家乡旅行的情景。

六、作业布置(5分钟)1.绘制一幅自己家乡地图,并在上面标注一些明显的地标和景点。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和人文景观。

3.收集一些与家乡相关的图片或者物品,下次课带来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做游戏[学习目标]石头剪刀布活动的目标是在游戏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亲近与了解,并在活动中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思维灵敏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游戏?玩过什么游戏?二、新课1.玩游戏有很多好处,我们来玩游戏吧。

石头剪子、布石头胜过剪子,剪子胜过布,布胜过石头。

2.点将我俩是点将人。

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

我选小明。

3.踢脚绊伴1)找根竹条,几个人一起玩。

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当点金人。

2)踢脚绊绊游戏规则踢脚绊绊: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

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

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

新伴上任,旧伴请进。

”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

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4.游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游戏规则玩。

三、小结你学会了什么?3、玩小棒[学习目标]玩小棒是一个有较强的竞争性的活动,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仔细观察判断,静心才能进行的活动。

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学生的手的小肌肉群。

另外,对游戏结果的小棒计数与计分则具有数学的意义。

[活动建议]一、这是一个学生个人依次参加的游戏,教师指导比较困难,也比较费时间。

所以建议先把每小组的小棒分成几份,每人一份进行教学与尝试活动。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家乡在祖国的位置,相邻的城市和省份。

2. 家乡的气候特点:介绍家乡的四季变化、气候类型以及典型的气象现象。

3. 家乡的文化传统: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

4. 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名山、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

5. 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2.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家乡的景点,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家乡的气候特点: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3. 探索家乡的文化传统: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4. 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5. 总结课程: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家乡地图,标注出重要的地理位置。

2. 采访家人或邻居,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3.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小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拍摄照片并附上简短的介绍。

5. 搜集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内容6. 家乡的经济产业: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以及这些产业对家乡发展的贡献。

7. 家乡的社会事业:介绍家乡的教育、医疗、交通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为家乡人民提供的便利。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愿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 让学生通过地图或实物,认识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3.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认识一些历史名人。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族文化,如民俗、艺术、传统节日等。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第三课时:家乡的资源与经济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农业、旅游等。

2. 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不同产业的特点。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是如何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课时:家乡的环境与保护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习环保知识,了解环保法律法规。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力。

第五课时:家乡的发展与变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如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科技应用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未来的发展规划,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愿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

2. 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运用问答法、讲解法,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一、教案名称: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课时安排:每课时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齐鲁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齐鲁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齐鲁文化简介介绍齐鲁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讲解齐鲁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 第二课时:儒家文化介绍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讲解儒家文化在齐鲁地区的传承和影响3. 第三课时:道家文化介绍道家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讲解道家文化在齐鲁地区的传承和影响4. 第四课时:齐文化介绍齐国的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讲解齐文化在齐鲁地区的传承和影响5. 第五课时:鲁文化介绍鲁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讲解鲁文化在齐鲁地区的传承和影响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齐鲁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齐鲁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齐鲁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齐鲁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址,加深对齐鲁文化的直观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对齐鲁文化的理解。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册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2. 辅助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3. 实地考察:安排参观齐鲁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址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齐鲁文化简介2. 第二课时:儒家文化3. 第三课时:道家文化4. 第四课时:齐文化5. 第五课时:鲁文化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第二课: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和传承意识。

3. 第三课: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戏曲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传承责任感。

4. 第四课: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敬先贤的品质。

5. 第五课: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和魅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的图片、视频、报纸文章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内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底蕴实践活动:介绍自己的家乡2. 第二周:家乡的美食教学内容:特色美食、制作方法、文化背景实践活动:制作家乡特色美食3. 第三周: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内容:民间艺术形式、制作技巧、文化内涵实践活动:学习民间艺术制作4. 第四周: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内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贡献实践活动:讲述家乡历史名人故事5. 第五周: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内容: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3. 分析地方文化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展示: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调查家乡的民间艺术,了解其特点和历史渊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特色美食,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美食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美食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如小吃、菜肴、糕点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美食的魅力。

3. 分析地方美食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品尝法: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美食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特色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3. 展示: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品尝: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以下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乡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家乡的历史变迁。

2. 家乡的文化传统。

3. 家乡的地理环境。

4. 家乡的特色美食。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重点:家乡的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
2. 家乡风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地图
4. 黑板
5. 教学软件
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家乡的已有认知。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风光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目标逐一讲解各个内容板块,穿插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乡观念。

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方课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一些与地方相关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对地方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和理解地方课的重要性;2. 学习地方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准备:课件、教材、地图、图片、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学习的内容,询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后给予肯定。

2. 通过观察一张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学生根据图片和地图的特征回答,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 学习1. 教师出示地方课教材,让学生仔细观察封面并讨论上面的内容与地方的关系。

2.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并指导学生找出其中与地方相关的内容,并绘制地图。

3. 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研究,并填写研究报告。

4.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报告,并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研究的地方的特点。

Step 3: 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地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地方的理解。

2.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个人经验标出自己所在的地方。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保护地方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并由教师引导总结出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Step 4: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强调对地方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幅与自己家乡或梦想中的地方有关的画。

五、课后延伸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地方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地方课的定义和作用,掌握了一些与地方相关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培养了学生对地方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展览活动,更好地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家乡的热爱。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2.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地貌3. 第三课时:家乡的气候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传统3. 第三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能力和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图片: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的图片4. 视频:家乡的风土人情、著名景点等相关的视频素材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场所6. 访谈:邀请家乡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进行访谈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15课时,每周一课时,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3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3课时)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3课时)第四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3课时)第五单元:家乡的保护与发展(3课时)八、教学活动1. 观看家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一年级地方教案(定稿)

一年级地方教案(定稿)

一年级地方教案(定稿)第一篇:一年级地方教案(定稿)第一课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教学目标:1.知道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情感德育渗透:热爱家乡,保护自然教学重点:了解塔里木河的特点,感知母亲河的含义教学难点:了解内陆河的定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内陆河的定义吗?不留到大海里去的河就叫内陆河。

你们说一说塔里木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有水就会有植物,只有植物才能将土地从沙漠中夺回来。

塔里木河贯穿整个塔里木盆地,养育了生活在那里的各族人民,因此被称为“母亲河”A.第一幅图:塔里木河穿行在万里荒漠和草原上,连杆的胡杨林在秋阳的照耀下发出金色的光茫,形成别具特色的绝美景观。

B.第二幅图:图片展示的是塔里木河流域的特产鱼类—大头鱼。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教学反思:第二课水量丰足的外流河——伊犁河教学目标:1.直到伊犁河是一条美丽富饶的河。

2.结合图画理解课文。

德育渗透: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伊犁河的美丽富饶教学难点:说说伊犁都有哪些特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伊犁吗?知道那里有什么特产吗?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伊犁河所到之处,水草丰茂,硕果累累……一片美丽,富饶的景象。

A.第一幅图:是夕阳西下时伊犁河的瑰丽景象。

B.第二幅图:图上的伊犁河仿佛一天噢条明亮的带子在草原上蜿蜓迂回。

伊犁河经过的地方是多么的美丽富饶。

C.第三幅图:伊犁是薰衣草的故乡。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水量丰足的大河——伊犁河教学反思:第三课流入北冰洋的河——额尔齐斯河教学目标:1.知道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

2.知道额尔齐斯河的位置。

德育渗透:保护自然教学重点:感受额尔齐斯河的美丽。

教学难点:说一说额尔齐斯河沿岸的美丽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一、指导思想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

《成长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地成长而编写的。

通过《成长教育》,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67人,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

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教材分析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使学生在通过感受和体验,实现心理和行为的转变和改善。

四、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第一课时迎接新学期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和同学们共同回忆假期生活,总结自己的收获。

2.帮助学生了做好新学期的计划,让他们有一个好的起点。

3.再次学习《小学生守则》教育他们自觉遵守纪律。

二、教学重点:培养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自觉遵守纪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假期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同学们感受怎么样啊?同学们在假期有什么新的收获吗?(生交流,说自己在假期里的趣事,收获)(二)七彩虹:看图明规章(新学期到了,我们要有个好的开始,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要求你做到了吗?)1、按时到校不迟到。

2、铃声响起进教室。

3、认真听讲不吵闹。

4、回答问题先举手。

5、放学之前做值日。

6、按时回家报平安。

(三)辩一辩、说一说。

1、看了上面的画面、规章,你能做到哪些?2、上课了,你是怎么听课的?听课时还要注意什么?3、放学了,我们做完了哪些事情就可以回家了?(三)指南针1、朗读《小学生守则》2、说说哪些你做到了,哪些你还要努力?(四)成长脚步。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你有哪些不足,在新的一学期了你有什么打算?(五)总结新学期开始了,希望同学们能有新的打算,新的目标,新的收获!第二课时五星红旗,我爱你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小学一年级学生认识国旗、国徽、祖国版图。

2、学会唱国歌;明确在升国旗,奏国歌时的要求。

二、教学用具:国旗一面,国徽一个,国歌磁带、录音机,祖国地图、天安门画图、国歌词曲各一张。

三、教学重难点:明确升降国旗时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听后请说一说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你以前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听到过这首歌(教师放《国歌》录音)。

生:这首歌叫《国歌)。

生:这首歌在升旗时我听到过。

生:每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都能听到。

师:很好,这是我国的国歌,歌名叫《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教师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歌词的意思,然后唱一遍给学生听)。

(展示国歌词曲)(二)教授新课,指导活动1.认识国旗活动。

(板书:国旗)师:小朋友们,咱们是哪国人生:中国人。

师:祖国的名字叫什么生:中国。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中国是简称,她的名字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祖国的版图形状像什么(教师展示中国地图)生:祖国的版图像一只大公鸡。

师:对,我们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上一个星期,老师要求你们收集的国旗图片,大家都带来了吗生:带来了。

师:好,现在分小组活动,观察你们收集的国旗,看一看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的。

各组观察讨论3分钟,然后由各小组发言人发言。

(国旗是红色的;国旗是长方形的;上有五个五角星,这五个五角星都是黄色的,一个大五角星,四个小五角星。

)师:各组同学观察得都很仔细,谁能说说国旗为什么用红色呢(红色鲜艳,好看;听辅导员老师讲过,我们的国旗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辅导员老师还说过,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说我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

)师:说得很好。

五角星为什么一个大四个小呢,请举手发言。

(沉默)师:一颗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层,象征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同学们,祖国的首都在哪里生:(齐)北京(教师展示天安门画图)2.认识国徽活动。

(板书:国徽)教师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把国徽教具抬着绕教室走一圈,学生把准备的国徽图片仔细观察后,教师提问。

(三)指导练习1.指导学生画国旗活动。

师:我们知道了一些国旗、国歌、国徽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画国旗。

各小组先评选,推选一名画得好的同学到讲台上来。

师:这六名同学都画好上来了,请大家评一评,谁画得最好。

2.唱国歌活动。

3.指导学生升国旗。

师: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尊重国旗,升国旗、奏国歌、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好,现在我们开始演习升国旗。

升旗活动开始:一名旗手,两名护旗手,在播放《出旗曲》的录音声中从教室门口走向讲台,全班同学立正。

(播放《国歌》录音)生:(升旗手做手势,表示象征性的升旗。

)师:(指挥学生齐唱《国歌》。

)生:(班长走上讲台拿出准备好的讲稿在国旗下讲话。

)(四)小结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国旗、国徽、祖国版图;学会了唱国歌;明确了升国旗、奏国歌时的要求;举行了升旗仪式。

通过今天的活动,小朋友们要更加热爱我们的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第三课时说说我自己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树立信心,敢于展现自己。

二、教学重点:喜欢自己,喜欢他人。

三、教学难点:喜欢自己。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想把我的家人介绍给你们,出示照片。

介绍家庭成员。

哪位小朋友也愿意给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说我自己”。

齐读课题。

(二)七彩虹1、指名介绍自己。

2、练一练。

我叫,我今年了,是年出生的。

我的属相是,我家住在。

我的爱好是。

我最喜欢的人有和、和。

我最喜欢的东西有。

我的优点是。

我非常喜欢我自己,也请老师和同学喜欢我。

3、评一评。

看看谁说的好。

(三)指南针(读一读)1、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

只有你喜欢你自己,别人才会喜欢你。

2、只要你把头抬起来,就没有人会小看你!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别人更不会喜欢你了。

(五)成长脚步。

同学们听了你的自我介绍,了解了你,成了你的好朋友,你心里高兴吗?请把你高兴的心情说出来吧。

(六)、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树立信心,每天喜欢自己多一点,生活就会更美好。

第四课时我爱校园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

2、画一画自己的学校。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

三、教学难点:画一画自己的学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在这个校园里生活了快三年了,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二)七彩虹1、参观学校。

(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微机室、广播室、实验室、体育室、音乐室等)2、说一说。

我还知道。

3、评一评。

看看谁说的好。

(三)指南针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我们的校园里要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注意保持校园的整洁)(五)成长脚步。

1、说一说。

我们学校的校名是,它所在的地点是,我在年级班。

我的语文老师是。

我的数学老师是。

我的体育老师是。

…………2、画一画。

动手画一画我们的学校。

(六)、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能用实际行动来体现你对校园的热爱,而且能在这个校园里快乐地生活。

第五课时我是我家小主人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合理安排时间。

二、教学重点:培养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时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年一过,同学们又长了一岁,个子长高了,人也懂事了,有许多小朋友还能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呢,成为家里的小主人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是我家小主人”。

齐读课题。

(二)七彩虹1、看图听故事《佳佳长大了》。

2、看图听故事《爱玩的小虎》。

(三)辩一辩、说一说。

1、佳佳为什么要自己洗袜子?我们应该向她学习什么?2、小虎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吗?3、在家里有哪些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做?(四)指南针1、读儿歌《健康快乐助我长》2、说说怎么做时间的主人?(五)成长脚步。

2、看看下面哪些事情你可以独立做?能做到几个就给自己画几朵小红花。

每天坚持得到6朵,你就是一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小学生。

(1)饭前便后洗手。

(2)每天早晚刷牙。

(3)早晨起床认真洗脸。

(4)在家里能够做一些家务事。

(5)能够积极锻炼身体。

(6)按时完成作业。

(7)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

(8)吃饭不挑食。

(9)早睡早起。

(10)每天看电视不超过1小时。

(六)、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每天坚持做到6点,做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学生。

第六课时让我和你在一起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友好相处,积极乐观的对待每件事。

二、教学重点:与同学友好相处。

三、教学难点:与同学友好相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新的环境中,同学们又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我们要学会与新朋友一起交流和玩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让我和你在一起”。

齐读课题。

(二)七彩虹1、看图回答问题。

(1)青青一个人在干什么?(2)青青怎么了?她为什么不高兴?是谁惹她生气了?(3)青青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大家帮青青想一想,她应该怎么说?(4)青青的毽子被其他小朋友踢了,她为什么还在笑啊?2、议一议。

小朋友都知道,蚂蚁总是成群结队地出来寻找食物,为什么呢?它们不怕同伴抢食物吗?3、说一说。

你愿意把你的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吗?(三)指南针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生活在班集体中,人人都要学会与别人交流和玩耍。

其实班级中的每个小朋友都渴望有许多朋友,只要你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合理要求,你一定能交到许多朋友的。

(四)成长脚步。

1、想一想。

这里有一棵友谊树,树上的每一个苹果都是与你玩耍的朋友。

请你在友谊树上画出苹果,并在苹果上写出他们的名字,让他们结在你的这棵友谊树上吧。

2、画一画。

第七课时集体活动有秩序一、教学目的:1、学会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有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