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中国现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中国现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中国现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宏观概览第20讲中国现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名片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考纲明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主干知识理一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2)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迅速发展,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3.“一五”计划(1)时间:1953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特点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一五”计划的完成(1)成就: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工业部门;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三大改造的完成(1)形式⎩⎪⎨⎪⎧①农业:组织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意义: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拨云见日 想一想]1.“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吗? 试 答提示:否。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九单元 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九单元 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含解析)

第单元中国特色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建设的起步1、2、3、4、5、6探索与失误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广州调研)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

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 )A.北伐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开放时期解析:B 根据图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分析,此时处于中苏关系密切的成立初期,选项中最接近成立初期的是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聊城模拟)某同学利用下表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14.5% 54.8% 7.9% 8.6%A.土地——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B.合作化运动——消灭了私有制度C.宪法颁布——建立了D.人民公社化——迈步走向共产主义解析:A 从材料中两类阶层的人口比重及其土地占有比重的变化等信息可以看出,1950~1952年的土地使广大贫农、中农得到了土地,经济上翻了身。

B、C、D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

3.(浙江文综,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锹、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 )A.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鞍山钢铁厂”,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因为鞍山钢铁厂建立于“一五”计划时期。

从材料中的“多消灭一个敌人”可判断出当时正处于战争时期,据此可排除D项。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1953年,符合题干材料的要求,故C项正确。

一轮参考2017历史一轮课件:20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轮参考2017历史一轮课件:20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3考点一 考点二
史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 须以发展重工业 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首先

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

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 要的指示》
-18考点一 考点二
史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成为群众性

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 悟; 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

业中学、红专学校等 ,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 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 ——《人民日报》社论(1958 年 4 月 3 日)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2知识网络 考纲考情
-3知识网络 考纲考情
考纲展示 考点提取
五年考题统计 2015 课标全国 Ⅰ,31 题,4 分 2014 课标全国 Ⅰ,31 题,4 分 2014 课标全国 Ⅱ,31 题,4 分 2012 课标全国 ,32 题,4 分 2011 课标全国 ,33 题,4 分
-5知识网络 考纲考情
考纲展示 考点提取 五年考题统计 命题趋势 ①邓小平南方谈 从现代化的角度 社会主 话;②中共十四 分析新中国成立 义市场 大、十四届三中 2012 课标全 初期 20 年的曲折 经济体 全会、十五大关 国,33 题,4 分 探索,总结经验教 制的建 于市场经济的有 训;理解新中国成 立 关决策 立以来我国经济 体制的变化,从全 ①经济特区的创 球化的角度认识 对外开 办;②沿海经济 中国的改革开放; 放格局 — 开放区的开辟; 苏俄(联)新经济 的初步 ③浦东的开发和 政策与中国改革 形成 开放 开放的比较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22讲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22讲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基础梳理
-14-
知识笔记
疑难阐释
2.“左”倾和右倾 “左”倾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 动和冒险的倾向。“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 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 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 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 切。 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 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 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 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 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基础梳理
-12-
知识笔记
疑难阐释
5.“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 (1)“文化大革命”之初,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2)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原因是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 国民经济。 (3)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原因是邓小平进行全面 整顿。
基础梳理
-13-
知识笔记
疑难阐释
1.公私合营 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 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 公私合营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 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引起企业 生产关系在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 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 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 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 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66年9月,定息年限 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主题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 北地区。 (2)四大成因: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
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 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 ,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讲史料 史料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 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 毛泽东 导读 史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水平非常落后,发展不 平衡,也表明“一五”计划的任务主要是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 巩固国防安全。
考点一 高考调研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目的: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内容:优先发展 重工业 ;实行三大改造。
2.“ 一五 ”计划 (1953~ 1957)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 成投产。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
探究: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 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新人教版1.(2015·安徽宿州三模)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该图说明( )A.这些成就是依靠苏联的援助取得的B.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C.经济建设过程呈现了“左”倾冒进局面D.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建设解析图片未体现“依靠苏联的援助”,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只是零星的几个成就,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但不是“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故B项错误;“左”倾冒进局面是1958年三面红旗出现的,“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故C项错误;图片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和铁路公路体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体现了重工业的建设,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6·山东潍坊质检)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全国开始推行( )A.农业生产合作社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根据材料“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为此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正确。

答案 A3.(2016·湖南益阳质检)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

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 ) 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B.企业管理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解析材料主要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种改造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的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合作也带来了企业管理的加强,但是并不是主要的,故B项错误;这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使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发生转变,这是主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此项措施并不能化解企业的公私矛盾,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记一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结构填一填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题术语1.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失误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辨一辨1.怎样正确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根据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2.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什么?(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如何准确区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第2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第2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第2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恢复国民经济(1)背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行一五计划(1)背景:建国之初,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巧学助记]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财产以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3.政策调整(1)背景: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成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4.国民经济的劫难[拓展提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不同(1)“大跃进”属于生产力领域,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领域。

(2)“大跃进”的错误在于片面追求生产力的快速与高产,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破坏了生态环境。

(3)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片面追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与规模,与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打击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知识体系构建]1.主要任务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是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12.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12.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高考目标定位】【基础知识梳理】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一五计划”①条件: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954年《宪法》颁布②基本任务: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④意义:开始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3)三大改造①性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的赎买政策③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的探索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

②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③1960年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2)探索失误①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文革”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劫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3.经验和教训(1)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而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调整必须与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5)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天津市武清区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天津市武清区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国 营经济虽然掌握着国民经济 中的主要命脉,是居于领导 地位的经济成分,但在国家 经济中还未占据优势地位, 还广泛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 者的个体经济和部分私人资 本主义经济。
原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内容:变农民个体所有制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方式: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影响: (1)中国历史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我国历史巨大进步;(农 业根本出路是实现农业工业化,实现工业化需要农业提供物质和人 力保证,需要农业摆脱分散自然经济状态迅速发展) (2)提高农村生产力,推动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使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后期的急躁和粗糙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局限)
重点: 东北地区; 原因:工业基础优越,靠近苏联易受援助; 成就、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性质、结果、评价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内容、方式、影响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中国共产党中 央一九五二年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亦即国家在过渡时期 的总任务而制定的。 ……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 历史因素:重工业基础薄弱; 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现实因素: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 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工业基础,发挥它们的 威胁和经济封锁; 作用,而特别是对于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进 外部因素: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 行必要的改建,以便迅速地扩大生产规模,供应国民经济的需要, 工业的经验。 支援新工业地区的建设 ……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5) 依据: 过渡时期总路线;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心环节: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新人教版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16·吉林汪清月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农户,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

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出了土地改革后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这给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提出了必要性。

根据所学可知,为此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

故A项为正确答案。

2.[2016·安徽联考]阅读下表分析,引起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与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表A.新中国的成立 B.优先发展重工业C.苏联的支援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答案 D解析通过1953~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相对而言,A、B、C三项不是表格反映的最主要的原因,均可排除。

故选D项。

3.[2016·湖北孝感调研]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年这一比值降至51%。

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实施B.“文化大革命”的破坏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D.自然灾害的发生答案 A解析结合史实可知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和“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运动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开始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所以1961~1966年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八字方针”提出,故A项正确;B项时间不符;C项不是比值下降的原因;D项主要影响的是农业,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备考指要】1.掌握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2.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中共八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劫难。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加快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自主学习】考点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完成:_____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3)作用:为国家开展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重工业无从发展。

(2)任务:优先发展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________。

3.三大改造(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________进行改造。

(2)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考点2 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

①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________: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________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省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省赛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即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巨大成就,又有严重失误,而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2、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判断或评价经济建设探索中的是与非,提高学生的解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学法指导】1、在知识探究环节上指导学生以历史发展阶段整合归纳历史知识2、在总结反思环节上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导入新课]在PPT上面呈现三张图片,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雄安新区的计划,将引发新一轮的工业化浪潮,2022年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成功以及美丽的城市,这三张图片都在彰显现代工业化的成就,如果把时光退回到建国初,中国的工业化是如何起步的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讲授新课](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究:社会主义是如何孕育成形的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是在痛并快乐中进行。

)1、国民经济的恢复背景: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1)时间:1949~1952年。

(2)背景: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3)标志: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4)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年。

(2)内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

(2)内容⎩⎪⎨⎪⎧农业: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内容①主要矛盾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大跃进”: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人民公社化运动:财产统一核算和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②危害: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导致我国在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政策调整(1)方针: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典例
1.[2015·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 A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当时中国工业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国、英国快很多。

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所以这些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由于美国、英国工业基数较大,所以其年均增长速度不如中国,故A项正确,可排除B项。

“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重工业发展没有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可排除C项。

仅从统计图中钢、生铁、发电量的数据变化,不能得出美英传统工业衰落的结论,可排除D项。

2.[2015·福建高考]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答案 D
解析由题干图片信息可知,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此时中国还处于过渡时期,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时期是指1953~1956年,题干图片显示这一时期农业总产值高于工业总产值,B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题干图片显示这一时期农业总产值逐渐下降,C项错误;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兴起,题干图片显示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态势,即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D项正确。

3.[2014·课标全国卷Ⅰ]“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 B
解析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相对短缺时期的产物。

实行该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可以集中有限的粮食以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故选B 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粮食计划供应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此时国家并未出现“灾害”,排除C项;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排除D项。

考向分析
(1)从现代化史观等角度考查“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特点、成就及对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影响。

(2)以表格、图片的形式考查三大改造的内容以及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变化,以此认识三大改造的成果。

(3)高考试题往往从中苏经济体制的异同比较入手,要求认识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4)从现代化史观和整体史观的角度,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的斯大林体制的异同,总结两者的经验教训。

(5)从综合归纳的角度考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的影响。

仿真练习
1.[2016·惠州调研]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

其中,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B.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这发生于一五计划完成后,这一成就的取得正是一五计划建设的成果。

故C项为正确答案。

2.[2016·淮安月考]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
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答案 D
解析由“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可见其认为自由市场对高度统一市场是有益的,这和苏联经济模式有所不同,是对苏联经济模式弊端的反思。

故D项为正确答案。

3.[2016·唐山摸底]如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由于之前的“大跨进”等“左”的错误,使中国经济结构畸形发展,工业比重畸形增加,中国出现经济困难。

1960年开始,中国实行“八字方针”进行调整,使工业畸形发展情况得到改变,其比重下降。

经济调整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
1962年后其比重又有所增加。

故是经济政策导致了这一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