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

合集下载

中班数学:捆小棒

中班数学:捆小棒

示例二:捆小棒的进阶方法
总结词
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难度,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捆 小棒的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小棒,让学生尝试 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捆好。在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根据小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捆法,并总结出捆小棒的进 阶方法。
示例三:捆小棒的应用拓展
动手操作能力强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捆小棒的 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过程中,学生们学 会了与同伴合作,互相帮助,共 同完成任务,提高了他们的合作
意识。
分析课程不足之处
1 2 3
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
有些学生在捆小棒时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任务 完成的速度和效果,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课堂秩序有待加强
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兴奋,导致课堂秩 序有些混乱,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 顺利进行。
教学深度不够
本节课主要侧重于动手操作和游戏化教学,对于 数学概念的深入挖掘和讲解不够,需要进一步完 善教学设计。
对未来教学的建议
加强操作训练
01
针对学生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操作训
中班数学:捆小棒
• 课程介绍 • 教学方法 • 教学内容 • 教学示例 • 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掌握捆小棒的基本技巧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使孩子掌握捆小棒的 基本技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激发孩子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捆小棒游戏,引导孩子理解数量 的概念,初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增加小棒数量
逐渐增加小棒的数量,提 高学生的计数和分配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捆小棒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捆小棒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捆小棒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而“捆小棒”这个教学案例,是我们学校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在授课中创新的产物,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个教学案例的内容和实施效果。

教学目的“捆小棒”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是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其他几何图形的组合,而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则能更好地理解其他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步骤1.索取材料让每个学生自带纸团或者提供纸团,为下面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

2.讲解概念教师先讲解长方体的概念,并且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个直观的认识。

3.分组实践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5人不等。

将纸团放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告诉学生们,要求他们将纸团捆成长方体的形状。

4.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每个学生都捆成了长方体后,让学生们用尺子测量捆好长方体的各个面的长度,并标注在纸团上,同时记录每个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5.呈现成果让每个小组把捆成的长方体摆在课堂中央,并汇报出计算出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们相互比较、交流和互相借鉴,从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

教学效果在实施“捆小棒”这个教学案例之后,我们发现它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参与了进来,都可以捆成一个长方体,并且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无论能力强弱,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

再者,这个教学案例还鼓励了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和比较,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结语“捆小棒”这个教学案例,非常适用于小学生学习长方体概念和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场景。

中班数学捆小棒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捆小棒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捆小棒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捆小棒的方法,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含义,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具体的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些小棒,问学生:“你们看这些小棒像什么呢?”学生回答:“像一些数字。

”老师再问:“你们能猜出这些数字吗?”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每个数字对应的小棒数量。

2.讲解示范:老师拿出一个小棒,让学生数出它的数量,并写出一个数字。

然后老师示范如何将小棒捆在一起,表示数字的加法。

再让学生数出另一个小棒的数量,写出另一个数字,并示范如何将它们捆在一起,表示数字的减法。

3.学生操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动手进行捆小棒的练习,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演示他们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课堂练习:老师出示一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并计算出结果。

5.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选择一些物品代表数字,进行加减法的练习,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了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使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讲解示范之后,老师出示一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并计算出结果。

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题目,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选择一些物品代表数字,进行加减法的练习,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老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

儿童数学教学案例——捆小棒

儿童数学教学案例——捆小棒

儿童数学教学案例——捆小棒在儿童数学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一直是家长和老师们关心的问题。

因为儿童数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知识,还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观察和领悟等多个方面。

因此,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是提高儿童数学素养的关键。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简单但又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案例,它的名字叫做“捆小棒”。

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用年龄:这个案例适用于4-5岁入门阶段的幼儿。

教学材料:1.小木棍若干2.橡皮筋若干3.计算器4.工具箱教学过程:1.让幼儿手拿小木棍和橡皮筋,按照老师的要求捆出不同形状的图形。

老师可以示范如何把小木棍和橡皮筋捆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形状,让孩子们跟着模仿。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形状提供提示和帮助,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形状的特征,以及如何用小棒子和橡皮筋进行捆绑。

2.计算捆小棒所用的小木棍数量。

完成捆小棒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数一数每个形状所用的小木棍数量,然后寻找共同点和区别,让幼儿能够对不同形状所用的小木棍数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比较不同形状的小棒所用数量。

在学习完不同形状所用的小棒数量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将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性。

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更高级的概念,例如大小比较、数量计算和计算规则等。

4.设计更多的小棒组合。

在学习完不同形状所用的小棒数量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组合形式,例如将一些小棒组合成两个长方形、三个小三角形等,让孩子想象和尝试新的组合形式,把数学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

教学反思:捆小棒案例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激发了幼儿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捆绑小木棍,幼儿们不仅能够学习不同形状所用的小木棍数量,而且还能培养幼儿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通过观察和比较,幼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形状所用的小木棍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适合年龄:中班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计数能力。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活动准备:1、准备足够的小棒。

2、准备一个大的计数器。

3、准备一些小纸条,上面写有数字。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内容和目标,并引导幼儿了解小棒的用途和捆绑方法。

2、教师出示小棒,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3、教师示范如何将小棒捆绑在一起,并使用计数器进行计数。

4、教师将小纸条上的数字出示给幼儿,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将对应数量的小棒捆绑在一起。

5、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在捆绑过程中的错误。

6、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活动亮点:1、活动采用了实际的物品小棒和计数器,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2、活动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3、活动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和步骤,让整个活动过程更加有条理和有效。

活动建议:1、活动前,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幼儿已有的数学基础和兴趣,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

2、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力。

3、活动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总之,本活动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和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错误,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班数学活动《接下去是几》中班数学活动《接下去是几》【活动目标】1、理解“接下去是几”的概念,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序。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1、一些具有顺序特点的图案卡片,如数字、形状、颜色等。

2、制作一个简单的PPT,展示一些图片和排序规则。

【活动过程】一、导入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然后问:“小朋友们,这个数字是几?”幼儿回答后,老师再问:“那么,接下去是几呢?”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接下去是几”的概念。

中班数学《捆小棒》教案

中班数学《捆小棒》教案

中班数学《捆小棒》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孩子们能够学会使用小棒捆扎图形,并理解横竖、左右、上下的概念。

2.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自觉性。

3.练习孩子们握笔、手指协调运动等操作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提升手眼协调性。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大棒模型 x 12.小棒 x 203.计时器 x 1•学生准备1.铅笔 x 12.练字纸 x 1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让孩子们用铅笔在练字纸上画出四条线段,形成一个矩形。

2.请孩子们绕过这个矩形,让他们感受物体空间与自己的位置关系。

3.请孩子们用双手感触矩形四条边的不同特点,比如长短、尖钝等。

2. 授课内容(10分钟)1.让孩子们分为两组,每组领取一支铅笔和10根小棒。

2.给孩子们展示大棒模型,引导他们发现大棒模型有横竖之分,并提醒他们左右和上下的概念。

3.请孩子们模仿大棒模型,用小棒在练字纸上捆扎出横线、竖线等图形,并强调横线与竖线之间的区别。

4.在操练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关注小棒捆扎顺序、角度等细节,以避免操作不规范难以理解。

3. 操练环节(20分钟)1.给孩子们5分钟的时间自由操练,让他们捆扎出尽可能多的图形,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在5分钟后,停止操练,让孩子们将捆扎的图形展示给大家。

3.让孩子们分析展示的图形,讨论每个图形由几条小棒组成以及捆扎小棒个数和捆扎顺序的差异带来的图形变化。

4. 拓展练习(15分钟)1.让孩子们分别拿出纸板剪成的几何图形,要求孩子们用小棒将其完整地围起来,并找出图形中的横竖线段等。

2.请孩子们互相交换,互相查看彼此捆扎出来的图形是否正确,并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3.最后请大家来一次总结,检查横竖、左右、上下等基本概念。

四、教学总结通过此次课程,孩子们了解和掌握了小棒捆扎图形的操作技巧,在操练过程中提升了手眼协调和固定空间特征的能力,还有有目的的展示和贡献,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在数学学习中,大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并注重关注细节,避免操作上的过失,从而使得本节课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设计-捆小棒

数学教学设计-捆小棒

数学教学设计-捆小棒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捆小棒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2. 学生能够运用捆小棒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4.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一所学校的操场上有一堆小棒,你可以用一根小棒把另外两根小棒捆起来。

那么,如果有10根小棒,你最多能捆几对?- 讨论捆小棒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 引入概念:捆小棒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组合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

2. 理解捆小棒问题- 定义:捆小棒问题是指在一组小棒中,将小棒捆绑成对。

- 性质:每对小棒所需的捆绑方式相同,最后可能会剩下一根小棒。

3. 解决捆小棒问题- 暴力求解法:让学生尝试用纸张或其他实物来模拟捆小棒问题。

通过不断尝试,学生可以找到一个规律。

- 使用数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捆小棒问题的数学解法。

可以通过奇偶性的判断来简化问题,或者运用数学的组合和排列方法进行求解。

4. 运用捆小棒问题- 实际问题应用:将捆小棒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运用捆小棒问题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 提供练习题: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捆小棒问题的知识来解答。

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解决捆小棒问题,互相讨论和思考。

鼓励他们分享和比较不同的解法,并总结出最优解。

- 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解法和思路,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6. 总结和评价- 总结归纳:对捆小棒问题的概念、解法和应用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 评价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捆小棒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捆小棒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捆小棒一、教学目标本次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同时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棒子,绳索,纸牌。

2.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

3.教学过程:(1)加法部分的游戏设计通过游戏中的互动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比如可以让孩子们拿起小棒子,并对进行分类。

老师可以提问:“这里有5根小棒子,再加上3根,一共有多少根?”孩子们可以用手指或者捆小棒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接着,老师可以再让孩子们尝试其他的加法问题,让他们充分练习加法运算。

(2)减法部分的游戏设计游戏中的另一个互动方式是让孩子们将小棒子按照数量进行分类,然后选择其中一组并移除其中的一些小棒子。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小棒子来解答问题,如:“这里有8根小棒子,其中有2根被取走了,剩下的有多少根?”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思考,从而掌握减法的基本知识。

(3)乘法部分的游戏设计乘法部分可以通过构建小型的森林场景进行教学。

让孩子们用捆好的小棒子来代表森林中的树木,然后询问他们这个森林里有多少根小棒子。

接着,老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数量分别给这些小棒子进行编号,并告诉孩子们其中一种编号代表的数量是多少。

问孩子们再想一想,这个森林里有多少根小棒子。

通过这样的游戏设计,可以让孩子们在体验森林探险的过程中制定策略,关注数量,提高乘法口算能力。

(4)除法部分的游戏设计除法部分的教学可以通过纸牌游戏来进行。

让孩子们随机选择一张纸牌,然后从大到小依次用小棒子来模拟这个数字的除法过程。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计算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反思通过对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趣味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合理的时间分配和掌控群体学生的情绪,避免过于干扰或引导孩子们的思考。

《捆小棒》教案

《捆小棒》教案

《捆小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第二节《捆小棒》,详细内容包括: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捆小棒,理解数的十进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

2. 学生通过捆小棒活动,掌握数的十进制原理。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十进制原理,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重点:通过捆小棒活动,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棒、计数器、PPT课件。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捆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举行捆小棒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比赛中小棒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原理。

(2)讲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让学生通过计数器进行实际操作。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捆小棒比赛,比一比哪组捆得又快又好。

(2)请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捆小棒成果,并说明捆法和数的组成。

六、板书设计1. 《捆小棒》2. 内容:(1)100以内数的认识(2)数的组成与分解(3)数的十进制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小棒捆法表示出下列数:25、53、89。

(2)分解数:45、72,并说明分解方法。

2. 答案:(1)25:两捆十根的小棒,五个一根的小棒;53:五捆十根的小棒,三个一根的小棒;89:八捆十根的小棒,九个一根的小棒。

(2)45:四捆十根的小棒,五个一根的小棒;72:七捆十根的小棒,两个一根的小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捆小棒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小棒表示更大的数,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十进制原理,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捆小棒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捆小棒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捆小棒【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捆小棒】一、教学目标与内容在中班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基本数学意识和操作技能,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字的认知与掌握: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掌握1-10的基本数字。

2. 数量的比较与排序:通过比较大小、分组和排队等活动,让幼儿学会对数量进行比较和排序。

3. 形状的辨认与分类: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学会辨认各种形状,并进行分类。

4. 时间和顺序的理解:通过玩具、图片和故事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按顺序进行活动。

二、教学步骤及方法1. 数字的认知与掌握a) 游戏1:数字搜寻活动介绍: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散布在教室各个角落。

幼儿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数字卡片,并尝试用手指表示对应的数量。

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初步掌握1-10的数字。

方法:游戏形式,引导探索。

b) 活动2:数字连线活动介绍: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将其分成两部分。

幼儿们需要将数字与相应的数量图像连线。

目标:巩固数字的认知,并能够将数字对应到相应的数量图像上。

方法:通过游戏形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2. 数量的比较与排序a) 游戏1:数量比较活动介绍:教师出示两个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幼儿分辨出哪一个更多,哪一个更少。

目标:培养幼儿对数量的感知和比较能力,初步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方法:教师示范,让幼儿主动参与。

b) 活动2:分组游戏活动介绍:教师给幼儿发放一定数量的小球,幼儿需要按照颜色、形状或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组。

目标:培养幼儿的分类和排序能力,提升他们对数量的认识。

方法:个人和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3. 形状的辨认与分类a) 游戏1:找形状活动介绍: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幼儿需要找出教师描述的相应的形状。

目标: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辨识能力,初步理解形状的特征。

组织活动:捆小棒教案分享

组织活动:捆小棒教案分享

组织活动:捆小棒教案分享
“捆小棒”是一个可以锻炼人们团队合作与沟通技能的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参与者将会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3-5人。

每个小组的成员将会拿到一些竹子棒,并且互相交换并尝试组成一些不同的结构,例如三角形或正方形。

活动需求:
1.一个适当的场地:活动场地应该是平坦且足够宽敞,以便供组员们组装小棒。

2.适当的数量竹子棍:参与者们该有足够数量的竹子棒,以完成他们的任务。

3.计时器:为了让整个活动更具挑战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4.团队合作:为了更活练的活动效果,团队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执行活动:
1.将参与者分为多个小组
2.给每个小组提供竹子棒
3.向小组成员们说明任务和时间限制
4.倒计时,让小组成员们开始构建其小棒结构
5.时间到了,让每个小组展示出他们的成果,评估哪个小组构建的结构最完美
活动教学目标:
在“捆小棒”活动中,参与者们将会体验到:
1.团队合作对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2.如何相互沟通和协调来完成任务的效率和成功率。

3.如何激发组员的潜在能力,并通过合作和组织来达到最终目标。

4.如何克服挑战,并通过不断尝试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5.如何发挥个人长处,并将这些优势整合到团队中,以实现团队目标。

总结:
“捆小棒”活动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项任务。

这项任务可以很好的帮助参与者培养团队精神、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意思维,这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将有所帮助。

这就是为什么这项任务非常适合家庭、学校或团队之间的合作,它可以帮助参与者克服挑战并取得最佳的团队协作成果。

中班捆小棒教案

中班捆小棒教案

中班捆小棒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习用小棒进行捆扎,提高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耐心。

3、增强幼儿的数数能力,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捆小棒方法,能够将小棒整齐地捆扎在一起。

引导幼儿通过捆小棒,正确地数数并理解数量的概念。

2、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在捆小棒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注意力,避免出现混乱。

如何让幼儿能够将小棒的数量与数字准确对应,理解数量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准备1、足够数量的小棒(可以是彩色的)。

2、橡皮筋或细绳若干。

3、数字卡片 1 10 。

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展示一些已经捆好的小棒,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小棒捆在一起是不是很整齐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捆小棒。

”2、认识小棒和数字教师将小棒分发给幼儿,让幼儿观察小棒的特点。

同时,展示数字卡片 1 10 ,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数字。

3、示范捆小棒教师拿起 5 根小棒,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我们先把小棒对齐,然后用橡皮筋或者细绳从中间捆起来。

”捆好后,举起小棒问幼儿:“这是几根小棒呀?”引导幼儿数一数并回答。

4、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选择一定数量的小棒进行捆扎,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

鼓励幼儿自己数数,并与旁边的小伙伴交流。

5、游戏环节教师说一个数字,让幼儿迅速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

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捆得又快又准确。

6、巩固与拓展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捆小棒,如交叉捆、绕圈捆等。

增加小棒的数量,挑战更高难度的捆扎和数数。

7、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提问幼儿:“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捆小棒和数数。

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

五、教学延伸1、在家中,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用筷子或吸管进行类似的捆扎活动,巩固幼儿的技能。

2、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更多的小棒和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

六、注意事项1、确保小棒的边缘光滑,避免刺伤幼儿的小手。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
二、教学目标:
感受点卡的不同排列形式,会用接数的方法正确目测7以内的数群。

三、教学准备:
1.标有4、5、6、7的点卡。

2.小棒或棉签棒、牙签等若干,皮筋,分类盒若干。

3.《幼儿画册》。

四、教学重难点:感受点卡的不同排列形式,会用接数的方法正确目测7以内的数群。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操作法讨论法视频仪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受点卡的不同排列形式,会用接数的方法正确目测7以内的数群。

活动开始部分,教师分别通过出示点卡4、5、6、7,让幼儿目测,并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目测出来的。

让幼儿学习“接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操作“捆小棒”做准备。

在让幼儿看点卡进行捆小棒时,教师让幼儿自选点卡,并根据点卡数量数出相同数量的棒棒用皮筋捆起来,通过捆小棒帮助幼儿目测点卡的熟练进行操作练习。

并通过完成《幼儿画册》的练习,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知识。

捆小棒详案[1]

捆小棒详案[1]

《捆小棒》详案一、考眼力,通过数数引发学生思考。

我们先来做个考眼力的小游戏好吗?请你快速数出图中物品的个数,数好后站起来抢答,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3个5个10个苹果。

是多少?这幅图怎么数得这么慢呀?(噢,数太多了)10根手指。

几根手指?哎,刚才是10个苹果,这次是10根手指,都是10个,这回怎么这么快呀?噢,看来数少的时候我们能很快看出数来,数大一些只要是有规律的呈现,我们也能很快看出是多少来,对吗?二、摆小棒,体验以群计数的便捷。

1、大家还记得10月12号晚上我们学校那次精彩的活动吗?还记得我们手里的荧光棒吧!现在学校打算每班再补发13根荧光棒,那13根到底有多少,请你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代替荧光棒,数出13根放在桌子上。

2、哟,你(们)数得可真快!你们数得真的是13根吗?你怎么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数得确实是13根呢?有没有好办法?有想法了吗?请你动手摆一摆。

(指导,记住要叫的人)3、谁愿意到前面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摆的?你来。

其他同学看你能不能很快看出是13根。

(你能边数边摆吗?)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摆的?他这是13根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真善于观察)看来他这样摆能让大家很快看出是13根。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4、小结:你们的想法都很好,有的同学是2根2根摆在了一起,又单摆了1根,有的同学是5根5根摆在了一起,又单摆了3根,还有的同学是把10根摆在了一起,又单摆了3根。

你们知道把单根的小棒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成了一堆一堆的,能很清楚的看出是13根,你们可真会思考啊!三、捆小棒,揭示10个一是1个十。

1、这几种方法都能摆出13,那你能写出13这个数吗?拿出那张纸,在田字格中写出13,写的时候别动小棒,小棒刚才摆什么样还摆什么样。

反馈:把笔放铅笔盒前。

我看了看,你们写的都很好。

这是周芊孜同学的,说说你是怎么写的?2、对照着我们刚才的几种摆法,你写的13中的3是小棒图中的哪部分?13中的1又是小棒图中的哪部分呢?有想法了吗?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
二、教学目标:
感受点卡的不同排列形式,会用接数的方法正确目测7以内的数群。

三、教学准备:
1.标有4、5、6、7的点卡。

2.小棒或棉签棒、牙签等若干,皮筋,分类盒若干。

3.《幼儿画册》。

四、教学重难点:感受点卡的不同排列形式,会用接数的方法正确目测7以内的数群。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操作法讨论法视频仪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受点卡的不同排列形式,会用接数的方法正确目测7以内的数群。

活动开始部分,教师分别通过出示点卡4、5、6、7,让幼儿目测,并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目测出来的。

让幼儿学习“接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操作“捆小棒”做准备。

在让幼儿看点卡进行捆小棒时,教师让幼儿自选点卡,并根据点卡数量数出相同数量的棒棒用皮筋捆起来,通过捆小棒帮助幼儿目测点卡的熟练进行操作练习。

并通过完成《幼儿画册》的练习,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