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读写练习题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读写练习题

《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宿建德江》读写练习题
一、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宿建德江》。

二、回答问题。

1.《宿建德江》描绘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词句获得了这样的印象?
2.《昼夜书所见》中有一句诗故意夸大了事物(即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是哪一句?
3.《独坐敬亭山》有一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是哪一句?
三、回顾你掌握的诗歌知识,然后写下来。

四、把一个地方的景物画在方框里,再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描写景物,表达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明月高悬照碧天,独坐敬亭山之巅。

俯瞰洞庭湖水广,思绪涌动似江南。

洞庭湖波如镜面,碧波荡漾舞浮光。

雁行迁徙南归去,渔舟悠悠怜此方。

悠悠江南我所忆,烟雨蒙蒙画中来。

桃李芳菲万千树,江南美景叫人怜。

闲情逸致江南瘦,细雨绵绵滋草木。

红楼洗尽风华尽,我思故乡心欲碎。

步履匆匆急又迟,挥笔纵使画宛然。

洞庭湖山仍眷恋,忆江南亦复心慌。

江南古榭蓬莱梦,弦歌不尽韶光转。

忆故人儿女情长,心怀佳人抚琴弹。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起江南旧时景。

愿江南春正芬芳,携手共赏山与水。

背靠敬亭山,俯瞰洞庭湖的迷人景色;明月高悬,照亮碧天的辉煌。

这里是一处可以独自静坐的绝佳之地,站在敬亭山之巅,我在凉风徐徐的吹拂下,凝望着洞庭湖的波光粼粼。

湖水如镜面般波光粼粼,轻柔的波纹起伏不定,仿佛在跳动着一曲宛如江南的婉转舞蹈。

此刻,白鹭飞过天际,渔舟点缀湖面,洞庭湖如此壮丽的景色,让我不禁联想起江南的美丽。

我心中的江南,是一幅模糊而遥远的画卷。

我仿佛可以看到江南的雨雾笼罩,细雨绵绵,如烟如雾,远山若隐若现。

桃李芳菲,春水如酒,江南的美景让人心生怜惜之情。

想象曾经的江南,红楼依旧,掩映在雨雾之中,独自伫立在花枝拂面之间,令人不禁心生感触,思念家乡的情愫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江南的美景与故人的相伴是我怀念的,其轻柔的雨水、青山绿水都带给我无尽的思念。

走在江南古榭疏影下,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

江南的景色并不仅仅是自然之美,充盈在这片土地上的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息。

故人飘飘,江南的歌声在耳畔回荡,乔木依旧,画舫停泊。

心中的忧愁与思绪蔓延,仿佛笔尖流过的墨痕,交织出一幅江南的画卷。

抚琴弹曲如同轻轻的拨弦,佳人眼中绽放的笑靥,都让我心生想象,仿佛真的能穿梭时空,回到遥远的江南。

如今,我独自一人,忆起江南旧时的美景,忍不住向往江南的春天。

期盼江南春花烂漫,与挚友漫步在山水之间,一起赏心悦目。

在敬亭山的背靠下,我俯瞰着洞庭湖的湖泊,敬亭山尚有眷恋之情,思念江南的心情也决堤般涌上心头。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策略:趣味古文学习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策略:趣味古文学习

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要想办法吸引学生喜欢古文学习,其中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趣味性。

我认为我们可以用《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这篇古文来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趣味的古文中学习。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在教学《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之前,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

例如,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写了很多著名的诗歌。

而《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则是李白在临安城所写的一篇记述自己经历的故事的文章。

将背景介绍清楚,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二、让学生朗读古文在学习古文时,朗读是非常重要的。

在讲解古文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朗读一遍。

在朗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文的艺术特点,如文采华丽、意境优美等。

同时,在朗读中,学生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

三、让学生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很多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存在困难,在教学《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之前,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古文的表述方式和词汇用法。

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领会古人的思想和感情。

四、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在教学古文时,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中,李白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借物喻人、拟人等。

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五、编写故事情节作为一篇古文,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节和故事。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故事情节,让学生编写自己的故事梗概。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李白所写的情节,创作自己的故事或者将其改编为现代版本的故事。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近古文,理解其中的情节和情感。

六、联想古人背景古文中往往有很多古人的故事和背景,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联想古人背景,更好地理解古文。

例如,在《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中的临安城就是南宋时期的首府,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灾难,这些历史背景和李白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情节和情感。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课件:古诗词欣赏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课件:古诗词欣赏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绝妙诗歌。

通过对教学课件的撰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音韵结构和修辞技巧。

2.把握全文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感受和情感表达。

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古诗词。

二、教学内容1.导入——了解唐代诗歌及王之涣。

2.讲解诗歌背景与内容,分析诗歌结构、意境与意义。

3.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象征等,深入探究其文学价值。

4.发挥课堂互动,让学生练习仿写,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析法3.比较法4.仿写法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为学生介绍唐代诗歌及王之涣,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王之涣的生平。

2.讲解诗歌内容与结构教师为学生讲解《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的背景和大意。

教师分析全诗的结构和章法,讲解其意境与主旨。

3.分析修辞手法教师深入探讨诗歌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象征等。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4.仿写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通过仿写,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全面掌握《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的内容、结构与意境;分析诗歌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深入理解其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比喻、借代、象征等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学生创作实践的指导与提高。

六、课后作业1.背诵《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2.仿写诗歌,学生作业集邮,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创新:数字化课堂教学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创新:数字化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是一篇自然题材的文言文,作为古代诗文中的经典之作,其内容温婉典雅,意境深远。

如何将这篇文言文引入到数字化课堂教学中,成为现代教师们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数字化课堂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二是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节奏;三是可以促进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这些优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课程教学的要求和需要。

数字化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软件、智能装备等,将教学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全过程管理。

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对于《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这篇文言文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多媒体展示在数字化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展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式。

可以利用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将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这些数字化资源进行组合和呈现,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到古代诗词的魅力和美好。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用图片、文字、音频等手段,将《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这篇文言文展示在课堂上,并采用图像化的教学方式来讲解其中的语言技巧、诗意、意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种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有感觉地感受到该篇文言文的文学表现力和魅力。

二、在线互动数字化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在线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中采用微信、QQ等在线交流平台,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等多种形式的在线交流,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这篇文言文中,教师可以将诗文中的一些诗句、诗句解释等内容通过在线平台的方式进行交流,并让学生进行话题讨论、互动答题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优秀5篇)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优秀5篇)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优秀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篇一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有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案例:如何教唐诗?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案例:如何教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颠扑不破的经典。

教唐诗是培养学生中华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门户。

如何教唐诗?以下将以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案例来教唐诗。

一、教前准备1.教师准备(1)教师应对此诗的内容、语言、结构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了解诗人王之涣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等,以便更好地解读诗歌。

(2)准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展示,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理解诗歌。

(3)准备诗歌原文、注释、翻译等资料,以便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2.学生准备(1)学生做好预习,预习内容包括:生词、词语、诗歌的讲解、诗歌的体裁等。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唐诗发展史、唐代文学特点等。

二、教学过程1.启发式问题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是否经常会感到一种思考与宁静的状态?在哪些场景下会有这种感受?这种感受让你感到怎样的情绪?引导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思考“敬亭山宿”中“独坐”的心情。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唐代诗歌的特点,解释唐代诗人多写感人至深的境界、感性为重的诗歌,这就需要诗人仔细描绘场景,为以后表达情感打好基础。

并介绍“夜书”、“江舟”等文化背景。

3.诗歌朗读教师朗读《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之美,弘扬中华文化。

4.诗歌分析(1)从诗歌的“景”阐述通过PPT等多媒体教具展示“敬亭山”、“建德江舟”等景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从中感悟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

(2)从诗歌的“境”阐述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启示式问题,回归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自己的感性经验。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从诗歌的“词”和“句”阐述教师针对诗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意境深邃的“人在山中独自坐,夜舟吹笛雨萧萧”,让人感受到诗歌带给读者的情感,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5.学生活动(1)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性经验与诗歌进行对比,经过自己的思考,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分析《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三首古诗,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白居易的《忆江南》。

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故名为“望洞庭”。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案:唐诗教学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案:唐诗教学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朗读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一诗;2. 理解该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能够运用基础的修辞手法分析诗歌;4. 能够写出自己的思考并进行交流和探讨。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的主题和情感;2. 能够运用基础的修辞手法分析诗歌。

三、教学流程1. 教师自主学习:《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师应阅读、背诵并理解该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律、韵律和修辞手法。

同时,教师应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文化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1)朗读诗歌,模仿音乐感并注意抑扬顿挫。

(2)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进行画像。

(3)关注诗歌的标题和结构,理解它们与诗歌内容之间的关系。

(4)学生自己作一些简单的练习来锻炼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1)学生分析诗歌的词汇,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2)分析诗歌的节律和韵律的运用,注意它们与诗歌主题的关系。

(3)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对偶等,理解它们的用途和意义。

(4)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表达方式。

4. 学生作出自己的思考(1)学生自己写一些关于诗歌的感想和思考,分享给全班学生。

(2)学生就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反驳或进一步细化。

5. 教师作品评价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诗歌,并评价它们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同时,教师也要认真评价学生的作品,并给出指导意见。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互动交流、群组讨论、个人思考和写作等。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诗歌的把握程度:学生能否准确把握该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数据互动能力: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他人进行分享和讨论。

3. 个人思辩能力:学生能否对诗歌进行自我思考,进而形成独特的理解和观点。

4. 学生写作表现:学生能否作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文学表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1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教案_1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教案_1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ree ancient poems (seen in Jingting Mountain by Su Jiandejiang andseen in Zhou Yeshu)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笔记:
1. 《宿建德江》
- 作者:孟浩然
-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停宿在建德江时看到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 诗句: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水中的月亮,似乎离人更近了。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作者:苏轼
-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望湖楼的美丽雨景,表达了作者对望湖楼水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诗句: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之间,狂风席卷大地,把云、雨都吹散了,望湖楼下,湖面上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作者:辛弃疾
- 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黄沙岭夜间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诗句: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6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

6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

6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析:-这首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客愁新”,诗人怀着愁绪在异乡漂泊,又增添了新的愁思。

- “野旷天低树”,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

-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析:-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 “白雨跳珠乱入船”,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 “望湖楼下水如天”,当风平浪静时,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析:-这首词描写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和丰收在望的喜悦。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闪烁着七八颗星星,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测评教案:文学考试备战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测评教案:文学考试备战

最近在备战文学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于文学经典名篇的深度阅读和解析,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我想就《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这篇佳作进行一些测评和教学指导。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大家王之涣,是他的一篇散文佳作。

这篇文章以夜间独自坐在敬亭山宿舍观江为主题,描绘了作者的宿舍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于江山的感悟和思考。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1. 文字的描绘力和感染力《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这篇文章,用词简洁而准确,对于建德江的描写十分传神,如“江水清泠,有堤有岸,有渔舟,有鸥鸟”,让人感受到江水的清澈与自然之美。

在描写敬亭山宿舍的时候,作者也用了“淡淡墨烟涂染,轻轻细雨缠绵”的精湛笔法,表现出了深夜中的寂静之美。

这些细腻的描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读者充满想象力,投入到几乎可以感受到的自然环境中,进而引发共情。

2. 内容的深度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仅是在描述这个夜晚,他还在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对自然的感受、对生命的思考,让人产生了相似的共鸣。

比如,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写到了“我即是江水,江水即是我”,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中存在的一种生命感的体验,以及对于自然和谐的感性深思。

这些深度的内容也为读者展开了思想的空间,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和感悟。

3. 艺术性的表现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这篇文章以夜晚为背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和宁静,同时也借助自然的背景影射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于艺术性的追求,也令这篇文章显得格外出彩和有内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学会用词简练而准确地表达观点,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本文所提出的话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命中的意义和价值,并用积极的态度和热情去面对。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探讨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和分析。

古诗三首之独坐敬亭山

古诗三首之独坐敬亭山

唐·白居易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合作学习
1、解释词语: 旧: 曾谙: 胜 : 如 :
2、把词语意思放进句子里,说说诗句 得意思。
3、边读边想象,如果能再把句子说连 贯通顺就更好了。
日出江花红胜火
含义:日出时江边得花儿比火还红
春来江水绿如蓝
含义:春天来了,江水绿得像蓝草一样
古诗三首之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
--南齐、谢灵 运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
--唐、白居易
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江南通志》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 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长期得漂泊,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朋友们 相继离他而去,他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增添了孤 独与寂寞之感。
这首诗是李白被贬离京城10年以后,再次来到 敬亭山所作得。
此时得李白日渐苍老,身心疲惫,他远离故乡、 远离亲人、无人相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 词是诗得另一种文体,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元 明衰落,清朝复兴。
• 词是用于配乐演唱得一种文体,如现在得歌词也是 词得一种,因此词又可以称作配乐词。
• 词和诗歌得不同地方是词没有严格得韵律要求,词 句也不要求一致,所以词又被称作长短句。
• 词得题目叫词牌名,如“忆江南”就是词牌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
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

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

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
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

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第三课时一、导入我们已学过《古诗三首》的前两首诗,哪位同学会背?(指名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首《舟夜书所见》(板书题目)。

二、解题,简介作者1.解释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见”是什么意思?“书”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舟:船。

舟夜:夜间在船上。

书:写、记。

所见:见到的东西。

诗题是什么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从题目你能想到诗的内容吗?2.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1650-1727年)。

它是浙江海宁人。

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多诗是通过旅行见闻来描写山川风景的。

三、自学古诗1.朗读两遍,读准字音。

2.逐句读,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插图想象诗句意思。

3.同桌相互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四、自学反馈1.指名朗读。

2.理解诗句含义“月黑见渔灯”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通“现”。

渔灯:渔船上的灯
火。

这句话是说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

“弧光一点萤”弧光:孤零零的灯光。

萤:萤火虫。

这句话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指点:这是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风簇浪”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散:散开。

作:变作,变成。

这句话是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指点:这是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五、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1.教师配乐朗读诗歌。

2.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后两行写了什么景色?(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

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映“散作满天星”的景象。

)3.启发想象诗情画意:(l)闭上眼睛想象: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坐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渔船,那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么美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散开,一点光亮变成许多的光亮,就像许多闪烁的星星,多么神奇啊!(2)朗读全诗。

4.小结: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变化,这些都是诗人亲眼见到的。

诗人观察得多么细致,想象多么丰富!诗人从“孤光一点萤”到“散作满天星”好像让我们感到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那情景多么宁静!微风吹来,河上荡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点光亮,随波散开,那水波荡漾,光亮闪烁的景象又是多么动人!诗人观察仔细,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我们也要像诗人那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1.教师范读。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七、作业熟背三首古诗,记住古诗句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