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2(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doc

合集下载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3(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3(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甘肃省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用人文音乐滋润心灵音乐对人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具有独特的影响。

人文音乐更是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哲理、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人、鼓舞人,还与社会发展相互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文音乐有助于凝聚社会精神。

音乐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人文音乐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文化。

人在劳动中总结、概括、创造了音乐,使音乐艺术从原始萌芽状态不断发展成为人类精神文化产品。

人文音乐的民族性体现了音乐来自民族的生活和历史,脱离不了民族的精神特点。

特别是民歌,更是鲜明地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感情等。

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人文音乐的发展,但人文音乐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音乐文化活动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能够对人们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群体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民族凝聚力。

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人文音乐教育既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文化,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我国古代社会,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在《论语》中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

一个人通过学习诗,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通过学习礼,使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然后再通过“乐”的教化,将前面的学习有机融合,使人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

人通过“乐”的教化功能,修养成一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

人文音乐可以协调人际关系。

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由于人文音乐与人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对人的情绪有着强烈的激发作用,可以提供给人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对人的生理、感情以及行为举止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因而音乐可以对人进行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方面的潜移默化地熏陶,发挥对人的启迪感化作用。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2(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2(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doc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3分)中国正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媒体曾报道过在我国发生的一场悲剧,一个年轻人对于他公司自助餐厅的卫生缺乏信任,于是他将抗生素添加到每一份膳食中。

然而这却为他埋下了祸根。

后来当这个男人生病时,药物不能挽救他的性命。

尸检结果揭示了原因:他的身体里充满了多种耐药菌株。

这一案例可能是极端的,然而它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无法用常见药物遏止的细菌正在世界各地激增。

2009年从接受调查医院的患者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耐受喹诺酮类的比例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比率。

上海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学科主任倪语星(Ni Yuxing)说:“公众的认知以及医生的处方习惯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中国过度地使用抗生素,并已经造成了耐药性细菌出现。

”中国卫生部希望能够避免耐药菌株的灾难性暴发流行,下达指令为处方药设置了更严格中国的困境一部分是由于较早期医疗改革的结果。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还有政府配置的“赤脚医生”提供的医疗护理:在偏远地区有受过最低程度培训的卫生工作者负责护理患者。

然而这种接近普遍的护理服务最终被废弃,转而代之以自由化市场的做法。

在此情况下医院需要新的收入来源。

迅速发展的制药业获得了复苏。

政府允许医院从医药销售中抽取15%的利润,医生的收入很快与销售施行挂钩。

过度处方愈演愈烈。

“整个事情实际上可归结为不正当的激励措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社会转型健康欧洲中心公共健康专家Lucy Reynolds说。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发现利用抗生素饲养家畜可生成更大的动物,并提高利润。

据估计,中国在2007年生产的21万吨抗生素近一半被添加到了动物饲料中。

这些药物会进入到人体肠道中。

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朱宝利(Zhu Baoli)和同事们对中国、丹麦和西班牙人的肠道细菌进行了测序。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新课标Ⅱ版)(第03期)(原卷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新课标Ⅱ版)(第03期)(原卷版).doc

一、(长春三模)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德国大气化学家以微米为单位,把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分为三类:艾特肯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巨粒子,半径大于1微米的浮粒。

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主要是大粒子在起作用。

这些在空气中漂浮的浮粒并不只是无所事事地在天空中漫游,它们的存在对于大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浮粒常常在全球气象灾害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浮粒,整个地区会被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也马上降低,气象学上的“霾”便是这样的效果。

在工业尚未发达的过去,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

但是在工厂处处的今天,人工过程使会产生大量的浮粒,结果是在大都市地区通常都有大量浮粒,不只能见度降低,连市容也变得丑陋不堪。

最可怕的是,大量的浮粒会严重干扰太阳光到达地球的过程。

浮粒中大粒子的大小接近可见光的波长(0.4-0.7微米),这使它们会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

而太阳的可见光球就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并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不可一世的侏罗纪恐龙为何会灭绝?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表面遭到巨大的彗星或陨石的撞击,以致扬起遍布全球的巨大尘云。

这些尘云就由浮粒悬浮而成,它们千年不傲,逐渐形成了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

它们散射阳光,使地球进入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的冬季景况,恐龙们连同大量草食动物最后只有饿死而灭绝。

此外,人们担忧核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核爆炸会给全球带来气象灾难。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前苏联各贮有可以互相毁灭对方好几次的核弹头。

科学家们推算,哪怕只是所有核弹中10%的核弹爆炸,扬起的尘云也会带来“核子冬天”的寒冷气候,其后果甚至会超过恐龙灭绝的灾难。

云是降水的前提,但是浮粒却常常使干旱地区的降水成为泡影。

我们知道,首先必须有浮粒存在,作为凝结核来形成水滴,或者作为冰核来形成冰晶,从而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doc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3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与中国美学《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之一,分为《经》、《传》两个部分,《经》大约起源于殷周之际,《传》则是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是用以解释《经》的。

《周易》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发展都很重要。

《周易》对中国美学的影响,首先不在于它所提出的个别直接具有美学意义的概念、范畴,而在于它的整个的思想体系。

因此,在考察它所提出的那些具有美学意义的概念、范畴之前有必要先来考察它的整个思想体系同中国美学的关系。

《周易》的《经》本来是古代用以占卜的书,只是个别地方包含有一些原始的哲学概念。

但经过《传》的解释、引申和发挥,《周易》就远远不是一本占卜的书,而是一步哲学著作了。

《周易》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企图对包含自然、人类的历史发展等范围极广的问题做出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建立一个世界模式。

所以《周易》历来被看做是“弥纶天地,无所不包”。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所注意的主要是现实社会政治伦理问题,对于包括自然、社会、人类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大问题缺乏研究和说明。

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虽然确定了他们认为是贯穿整个自然、社会、人类的根本法则——“道”,但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特征上,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上,着眼点是在自然,并且常常流入玄虚,对包含自然和社会两者在内的整个人类世界产生形成及其内在的结构等等问题,仍然没有做出总体性的概括说明。

而《周易》的作者们可以说是把这一任务承担起来了。

从他们的思想在根本上没有离开儒家的“仁学”来看,历代把《周易》视为儒家经典是有道理的。

但《周易》又明显吸取了道家的宇宙起源论和素朴辩证法的思想,只不过努力去除它的玄虚色彩和对超功利的自由的追求,使之成为符合儒家要求的具体实际的东西。

正因为《周易》吸取了道家思想,所以它不但被后世崇奉儒家思想的人们重视,也为崇奉道家思想的人们所重视。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2(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2(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甘肃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木版年画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

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

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

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

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

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

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

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

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在。

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

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6(新课标Ⅱ版)(第02期)(原卷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6(新课标Ⅱ版)(第02期)(原卷版).doc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吉林省毓文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

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

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

《礼记·乐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礼记·乐记》把“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

《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

”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

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

在人类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

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

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8(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8(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doc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黑龙江哈九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每小题3分,共9分)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新课标Ⅱ版)(第02期)(原卷版)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新课标Ⅱ版)(第02期)(原卷版)

一、(云南昆明市2013届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

“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

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

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

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

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

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

全国名校期末考试卷二语文

全国名校期末考试卷二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气贯长虹振聋发聩B. 豁然开朗炯炯有神眉清目秀C. 悲天悯人妙笔生花翻箱倒柜D. 遥相呼应惊心动魄青出于蓝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逐年提高。

B.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变得越来越美,但她的名声却越来越臭。

C. 她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她却从不骄傲。

D. 在这次比赛中,他虽然表现不佳,但他的精神值得学习。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擅长交际,左右逢源,人缘很好。

B. 他写的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百读不厌。

C. 他虽然学历不高,但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D. 她的儿子成绩优异,前途无量,令她深感欣慰。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需要认真研究。

”张老师严肃地说。

B. 他去过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C. 我知道,你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我。

D. “这本书是谁写的?”他好奇地问。

5.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声情并茂,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B. 他的书法功底深厚,一笔一划都透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C. 他的音乐素养很高,能熟练地演奏多种乐器。

D. 他的表达能力很强,总能把复杂的问题说得简单易懂。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

老人一生勤劳善良,助人为乐,深受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然而,在他晚年的时候,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了双腿。

失去双腿后,老人一度陷入绝望。

他无法像以前那样自由地行走,无法再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

他每天坚持锻炼,努力让自己适应新生活。

在他的努力下,他逐渐学会了使用轮椅,甚至还能在村子里自由穿梭。

全国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2(江西版)(第01期)(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

全国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2(江西版)(第01期)(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

一、(18分,每小题3分)1.(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2013高三12月联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羞赧(rǎn)弄堂(lòng)整饬(chì)喟叹(kuì)泥古不化(nì)B.乘机(chèng)脖颈(gěng)逮捕(dǎi)差劲(chà)力能扛鼎(gāng)C.掣肘(chè)掂量(diān)聒噪(guō)侪辈(chái)为虎作伥(chàng)D.皈依(guī)埋怨(mán)废黜(chù)笃信(dǔ)汗流浃背(jiā)3.(江西九江七校2014届第一次联考)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教了很多的写作技巧,学生们即使这些都做到了,在写作时还不一定就能得心应手。

因为写作的基础是生活。

B. 刚刚宣布订婚了的莎拉波娃和武贾西奇一起漫步在早上的街头,两人十指紧扣,间不容发,无视狗仔追拍。

C. 踏入师范学校的第一天,我的老师就告诉我: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就是要“无所不至地关心学生、培养学生”。

D. 面对这次犯下的大错,他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采用装聋作哑、一推三六五的手段,拒不认错,物我两忘。

4.(江西临川一中2013高三三模)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除了上述睡前应避免吃的食物外,也须注意:忌睡前用脑:如果有在晚上工作和学习的习惯,要先做比较费脑筋的事,后做比较轻松的事。

B.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C.中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江龙控股”此前因欠下巨债、工人工资而宣布破产、董事长夫妇失踪,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D.正在莫斯科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北京一定会全力支持香港应付国际金融危机,他对香港有信心。

5.(江西南昌大学附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0(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0(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doc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宁夏银川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

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

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

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

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

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

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

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中国最早的书。

“韦编三绝”里的“编”,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的。

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

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

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

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词语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势如破竹”、“竹节松贞”、“青梅竹马”等。

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题材。

刘禹锡的“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都是咏竹的佳句。

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6(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6(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

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

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且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

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

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画等号的。

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

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

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

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

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

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

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

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9(新课标Ⅱ版)(第02期)(原卷版)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9(新课标Ⅱ版)(第02期)(原卷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六市县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王一川从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中国大陆电影创作来看,称得上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影片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从被刻画的当代社会现实的平常层面到奇崛层面的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如下三个层面:一是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二是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其诗意抚慰,三是社会生活奇观的刻画。

从这点上说,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三重景观。

第一重景观:日常现实主义电影。

它注重细致描摹个体日常生活流,颇有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个人的平常性,生活困境的求解性.其主要创作方法或手段在于回退法,就是尽力回退到不加修饰的日常生活事件状况中。

如《破冰》以儿子对父亲的追怀口吻,讲述一位功勋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由于他默然地长期坚持和忍受,后来竟然获得了神奇的意义——亲手培养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

值得重视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把叙述重心放在这位教练的平常模样上:他如何窝囊而又好胜、无能而又坚持、不顾小家而只顾大家等等。

但最终却明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

第二重景观: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也可称为温情现实主义电影)。

它一面注重个体的日是这方面的佳作.它通过山西挖煤民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分别来到三峡寻找前妻和丈夫的过程,描绘了一群普通人充满风险而又不失温馨的日常生活,使影片透露出生活困境中的一缕诗意。

全片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底层小人物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

影片中的飞碟在大白天从空中飞过、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火箭直冲云霄之类的“超现实主义"镜头,给人一种荒诞之感,但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第三重景观:奇观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

它所专注的不再是个体日常生活,而是由个体与个体的相互共在而交织成的较大规模的社会生活网络,是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其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社会生活困境的可解性。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5(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5(新课标Ⅱ版)(第01期)(解析版).doc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甘肃省天水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2012级暑假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汉语,我想对你哭北国骑士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

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

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

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

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巳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

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

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迭“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

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

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的冷漠、了解的浅陋。

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2000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抑的世界趋势。

面对强势丈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4(新课标Ⅱ版)(第02期)(原卷版)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4(新课标Ⅱ版)(第02期)(原卷版)

一、现代文阅读(一)(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9分,每小题3分)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汉代宫室朝堂典章制度沿袭秦代,大大简化。

从今天来看,唐、宋可称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第二帝国"时代,其强大壮盛,对外开放与交流程度较秦汉“第一帝国”,犹为过之。

盛唐时的宫廷宴乐活动,较之秦汉魏晋,富于堂皇奢侈之象。

到了元代,中原酒风为之骤然一变,由赵宋王朝时期的文弱细致,变得粗犷豪放.取代元帝国,复兴中原的明代从诞生伊始,就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

宴席开始,宫廷教坊司需跪奏一曲,这时所有预宴官皆跪,待皇帝饮毕,文武百官四拜而起,回到座位,各序班官员方进群臣酒盏。

从第二爵酒开始,皇帝饮酒时群臣不必下跪,但需候皇帝举饮后,群臣才可自饮。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2(新课标Ⅱ版)(第04期)(原卷版).doc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2(新课标Ⅱ版)(第04期)(原卷版).doc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甘肃银川一中13届2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新的传播策略焦雨虹“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战略,它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是运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的一种策略。

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人文情境与文化生态,表达中国人此时此地的心声,展示社会、民族、地区的生活精神和文化状态是文化当代性的核心,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出发点。

在过去的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当代文化的忽视,重点大多集中在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必须立足当代、立足本土,展现既积极、平和、快乐又存在矛盾的真实中国,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的载体。

文化符号不仅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密不可分。

正如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究竟是什么?多次的中外民调以及对外传播的现实基本可以证实,目前被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依然是以传统文化为主,故宫、孔子、功夫、兵马俑、瓷器、京剧、美食等耳熟能详的传统符号依然是主流,在海外甚至有“孔夫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有失偏颇的戏谑之说。

因此,寻找和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

在文化符号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提升中国当代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尤其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符号建构急需加强。

只有多元、现代的文化符号才能展示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

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沟通、对话、交流是其传播的基本形态。

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文化输入其核心都是强调文化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和感染的力量。

因此,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个体的交流与沟通,两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9(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9(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黑龙江哈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古琴的文化内涵①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③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④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4(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4(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甘肃省河西五市2013届高三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习俗品性说中国习俗内容浩如烟海,直到今天仍是一座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文化宝库.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形式,年长日久,所积必多.而且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未曾发生重大的文化断层。

断层未必是坏事,但于习俗而言,断层就无法保留完整的文化。

再者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则习俗异彩纷呈,民族不同,其习俗必有不同。

中国人对各种文化类型能够兼容并蓄。

中国人喜欢中庸,既不轻易为他人所动,也不喜欢过激的行为.所以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会有冲突,但能生存.既能生存,就会形成新的文化因素,而这些新的文化因素一经积淀,又成为新的习俗。

总体上说,中国历史上虽然有战乱,但其习俗的演变还是以不断丰富为特色,以渐变形态为主流,逐步开展其历史性大演化的社会行为过程.中国习俗内容丰繁,它好像一面巨大的宝镜,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习俗的形成,政治因素影响极大,尤其自春秋战国之后,在整个封建时代,其影响几乎无所不在.习俗反映的常常是人生琐事,而又往往与政治生活发生复杂的关系。

不仅一切吃穿够共存共荣。

中国地大人多民族各异,但总的态度趋于宽容,对于不同文化类型能够平等对待,而且相信他们彼此道旨相近,一气相通。

另外习俗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事方式,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学。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在许多社会行为方面可以有所遵循,比如中国人一般是“摇头不算点头算”的,因此到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入乡问俗,入乡随俗。

习俗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人生智慧,中华民族就是特有智慧的民族,可以通过某些习俗方式,找到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保住面子的方式.中国习俗中既有社会学问,礼仪学问,也有科学方面的学问,例如中国人的很多饮食习俗,就与现代科学相吻合。

本质上,特定的历史经济形态决定了习俗方式,习俗看似出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但生活习惯终究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特定的经济形态的制约。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1(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

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1(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黑龙江省教研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老子思想中的治国理政智慧王爱群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

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甘肃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木版年画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

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

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

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

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

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在。

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

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

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

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

即使到了20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

如今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

【小题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并强调了它的收藏价值。

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形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

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

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某些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

【小题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B.从历史上看,木版年画在当时是一种生活消费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

C.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许多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这些年画为研究古代戏曲提供了相关资料。

D.尽管木版年画在20世纪已走向消亡,但其遗存仍大量散落于民间,发掘与抢救这份遗产是当务之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2013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

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

少机警有识,且善属文,便尺牍,下笔辄成,未尝定藁,时人每疑其宿构。

沈攸之举兵围郢城,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

攸之乃笑曰:“卿定可儿,且出就舍。

”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

城内或欲诛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高祖纳齐东昏余妃,颇妨政事,云尝以为言,未之纳也。

后与王茂同入卧内,云又谏曰:“昔汉祖居山东,贪财好色,及入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

今明公始定天下,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

”高祖默然。

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

天监元年,云以旧恩见拔,超居佐命,知无不为。

高祖亦推心任之,所奏多允。

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

帝曰:“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

”子良曰:“不然。

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

”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

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

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

”众皆唯唯。

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

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

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二年,卒,时年五十三。

高祖为之流涕,即日舆驾临殡。

敕赐谥文。

(选自《梁书·卷十三》,有删改)【注】①藁(gǎo):草稿。

②擿(tī):挑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小题2】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范云言行“切直”的一组是(3分)①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②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③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④起居佐命,知无不为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⑥官曹文墨,发擿若神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云机智敏锐,富有文才。

他熟悉书信款式,从不打草稿,落笔便文不加点;担任选官之职时,他面对满门宾客的提问,应答自如,使得众多宾客渐散儿不再阻塞门庭。

B.沈攸之命令范云去城里送信,范云虑及年老的母亲及幼小的弟弟的性命都悬在沈氏手里,迫不得已儿顺从。

即便城里有的守军要杀死他,范云也心甘情愿,视死如归。

C.齐武帝误以为范云只是一位卖弄权势的平庸之辈,但在萧子良切实有据的解释后,齐武帝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也不赞同萧子良派范云出任郡守的建议。

D.范云生性颇为激烈率直,缺少威严持重,对于是非的态度,都直接表现在行为上,因此,有的士大夫就轻视他。

不过,高祖却赏识他,在他死后,为之流泪,还亲临吊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甘肃省河西五市2013届高三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马诗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1]李贺,祖上为唐皇室后裔,,家世早已没落,仅任奉礼郎之职。

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

[2]房星,天马之星,天上星宿)8.简要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5分)9.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甘肃省天水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2012级暑假作业检测)默写下列诗词的上句或下句。

【小题1】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小题2】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小题3】,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小题4】,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小题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陈峻峰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

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

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

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

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

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的鸟巢进行确认。

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

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

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更是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

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

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

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

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

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

鸟类不会。

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

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

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象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

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

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

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

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

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小题1】“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

”这句话再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小题4】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25分)记者被取消获普利策奖资格①【美】大卫·马纳尼斯[本报讯]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昨天②宣布取消《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