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3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3课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目标: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2.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经验及教训。

教材整理1变法的命运1.各派态度(1)守旧派:激烈反对,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2)王安石:坚持“三不足”精神,坚持变法。

(3)宋神宗: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态度动摇。

2.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王安石变法失败。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5“学思之窗”,思考: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提示】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

因为他们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因而对变法有不同的看法。

教材整理2积贫局面的改变1.原因(1)农田水利法:保证了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农民得到了实惠。

(3)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4)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北宋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政府府库储存的货物,可供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

3.局限(1)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2)免役法: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为此而家破人亡。

[误区警示]正确看待王安石的富国之法富国之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但变法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

教材整理3积弱局面的改善1.原因(1)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2)军器监:它的设置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

(3)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节省了养马费用。

(4)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训练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班级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A、奴隶的反抗斗争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挑战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2.公元前7世纪,雅典农民埃斯庇罗斯不可能A.参加公民大会 B.因欠债沦为奴隶C.入选长老会议 D.参加反抗贵族的暴动3.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4.公元前8~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债务奴隶5.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B.萨拉米斯岛危机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6.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7.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文中的“他们”是指()A.贵族B.平民C.外邦人D.奴隶8.在财产等级制度下的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B、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C、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D、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9.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10.“解负令”的颁布使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奴役的对象,雅典非债务奴隶主要来源于A.国内平民 B.破产的“六一汉”C.破产的农民 D.奴隶市场和海外掠夺11.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12.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41题,每题2分)1.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要说明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C.奖励军功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D.奖励耕织是促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3.下列对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B.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C.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D.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4.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土地私有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5.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长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按军功授爵D.建立县制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7.“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个状况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推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8.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

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A.均田制B.三长制C.新租调制D.汉化政策9.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D.张居正改革10.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11.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动了民族大融合C.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D.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基础12.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对北魏社会的积极意义是①有利于清查户口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促动了民族融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③④13.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1.市易法是王安石变法力推的富国之法,其中一些做法值得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时期,随着大商人势力的发展,他们在本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欺凌压榨外来商人,盘剥勒索本地行铺稗贩。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朝廷在京师设立市易务。

尔后,全国较大城市亦陆续设置市易务或市易司。

……设立市易务的初衷是使“出入不失其平”“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以及“因得取余息以给公上”。

——摘编自方宝璋《怎样看宋代市易法》材料二市易务拥有“增”“损”物价的权力,贱买贵卖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市易务官大多是从被称为“兼并之家”的大商人中召募的,一旦大权在手,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

……市易务吏人众多,如市易法规定在京市易务设勾当公事官一员,但从设置之初就突破了这一限制。

……法定的市例钱远不够增设的吏人俸给,庞大的行政开支压力促使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

——摘编自魏天安《王安石市易法真相:国家强制剥夺国民财产》(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推行王安石市易法的主要背景和目的。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市易法的初衷并没有真正实现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所列现象带来的影响。

(9分)2.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现,农奴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

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

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能够获得自由,但仍然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人。

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虽然不满意,还是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新地位。

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

福建省质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汇编

福建省质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汇编

福建省质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汇编1.(2011福建省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

而不可厉以名。

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

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8分)(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7分)2.(2011宁德市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

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

——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明治二年)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

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摘自《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措施。

据材料二,概括废藩置县的过程。

(6分)(2)据上述材料,归纳两场改革的共同内容。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这一改革内容在作用上的相似之处。

(9分)3.(2011福州市3月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自主检测(A卷)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自主检测(A卷)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自主检测(A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 解析:梭伦改革创立四百人议事会,2、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图片不能体现其影响的是( )A、陶片放逐法B、雅典人用石子投票表决C、雅典的商业D、雅典人的舞蹈教育答案:C 解析:C项雅典的商业是原因、而不是影响。

3、“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B、赢得民心C、与时俱进D、仁义致远答案:C 解析:主要是商鞅变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①均田制②三长制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 解析:④为孝文帝移风易俗的一项措施,与题干内容无关。

5、“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答案:A6、欧洲宗教改革震撼人心。

这场改革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一B、天主教会疯狂掠夺各国财富C、天主教会的腐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天主教会残酷迫害进步人士答案:C 解析:“根本原因”应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上去分析。

7、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相同点是(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权威④主张先定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 解析: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一)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一)

152301.公元前594 年,鲁国推行“初税亩” ,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2.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3.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

其中商鞅变法属于( )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4.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5.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符合此评价的是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7.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A.改革取士之法B.改变土地所有制C.重视农业生产D. 限制旧贵族权力8.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AB.BC.CD.D9.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0.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南京市永宁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专题巩固练(人民版,含解析):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措施中,不包括()A. “雅重门族”B. “剃发蓄辫”C. “班赐冠服”D.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2.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

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3.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A.北方民族融合 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4.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主要是学习先进的汉文化5.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A.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D.提倡与汉族通婚7.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C.曾多次迁都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9.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10.材料中诏令涉及的内容是()A、要求鲜卑人学说汉语B、要求鲜卑人改用汉姓C、提倡鲜卑人与汉族通婚D、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11.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A. 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 .租调制1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B.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汉族地主支持改革D.先进代替落后不会遇到阻碍13.促成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先进的经济形态B.民族融合的趋势C.南北方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1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题(二)岳麓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题(二)岳麓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综合测试题(二)考试用时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5、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6、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某某④行汉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8、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统一北方D.阶级矛盾9、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0、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12、下列某某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①信仰得救②因信称义③简化仪式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13、利马窦来华传教,当时传到中国的基督教派别是A.天主教B.加尔文宗C.路德宗D.东正教14、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A.加尔文宗B.路德宗C.英国国教D.胡格诺派1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①克里木战争失败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③十二月党人起义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1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实力,对外扩X17、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其含义是A.他镇压了1905年革命B.他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C.他消除了农奴制残余D.他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创办近代工厂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C.建立兵工厂D.发展商业19、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的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A.中央集权B.整顿社会秩序C.创办近代工厂D.建立海军20、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蒙思想家是A.福泽谕吉B.吉田松阴C.伊藤博文D.高杉晋作21、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22、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D.保国会成立23、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24、被称为近代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25、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X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D.反对某某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二、材料解析题(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

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题

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结业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反映了改革前 ( )A 、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矛盾B 、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 、君主与平民的矛盾 2.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设民众法庭C 、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D 、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3、梭伦改革中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A 、颁布“解负令” B 、废除债务奴隶 C 、鼓励发展工商业 D 、划分公民等级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 )A 、废井田,开阡陌B 、奖励军功C 、废除“世卿世禄制”D 、建立县制5、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 、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6、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 )A 、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B 、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 、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 、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确立鲜卑族封建经济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 A 、均田制 B 、三长制 C 、傣禄制 D 、定姓族 8、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均输法 ④市易法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9、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B 、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C 、政令不达,许多地方官不执行新法D 、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10、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11、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

《高中新课标学案与测评》高中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专题一梭伦改革一雅典往何处去巩固方案一级目标1.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债务奴隶3.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D.农民和手工业者4.雅典共和国时期,人们根据社会上不同人群的生活主要区域给予不同的称号,下列对应准确的是A.“平原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B.“山地派”一贵族,“平原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C.“海岸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平原派”一工商业奴隶主D.“平原派”一贵族,“海岸派”一平民,“山地派”一工商业奴隶主5.公元前631年,雅典发生的武装暴动遭到谁的反对和抵制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贵族和平民6.对早期雅典贵族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B.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和终身任期制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7.雅典贵族剥削平民的方式有①高利贷②债务奴隶制③直接处死④兼并土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8.下列关于雅典的“六一汉”的状况,表述准确的是①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②失去了人身自由③依然保留着平民的政治权利④不仅自己而且妻子儿女都成为富人的依附民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9.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

”与此相对应的措施应该是A.克里斯提尼的改革B.梭伦改革C萨拉米危机D.基伦暴动10.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1.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

出题意图: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进行综合考查,形成一个整体认识,对比中国几个改革,得出规律性认识。

对外国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差别认识,得出国情不同改革的方法和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雅典国家正在形成过程中B、构成社会的两大阶层是奴隶和奴隶主C、工商业经济比较发达D、社会政局动荡,平民暴动一触即发2、德拉古立法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A、回避了社会主要矛盾B、采用严刑峻法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贵族专权D、目的是建立僭主政治3、梭伦改革措施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垄断的是A、公民大会的设立B、四百人会议的创立C、民众法庭的组建D、实施陪审员制度4、梭伦改革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它不包括A、用法律途径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B、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C、关注下层平民利益的价值观D、收回萨拉米岛5、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其中最根本的措施是A、解负令B、四百人会议C、财产等级制D、组建民众法庭6、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变法,其中首先变法的是A、魏国B、楚国C、赵国D、秦国7、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赐爵制的开始B、使宗室贵族失去授爵机会C、宗室贵族仍可“衣食租税”,保留军籍D、使秦逐渐成为“虎狼之国”8、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相比都A、突出财产等级B、抑制贵族特权C、化解社会矛盾D、加强中央集权9、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从根本上来说A、汉族地主与拓跋部地主矛盾尖锐B、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斗争激烈C、拓跋部内部权力倾轧D、游牧民族落后的经济政治制度10、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孝文帝时首推均田制B、新授土地不能买卖C、地主原有土地大为减少D、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11、北魏孝文帝整顿吏治的核心措施是A、政绩考核B、严整贪官污吏C、实行俸禄制D、官吏任期流动12、孝文帝为进一步推进改革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统一北方B、实行均田制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13、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中不包括A、形成共同的生活区域B、鲜卑族逐渐灭亡C、汉语言文字被确定为“正音”D、服饰礼仪互相吸收14、孝文帝改革后,有“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第3单元第2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第3单元第2课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学习目标: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重点: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难点:分析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教材整理1卓有成效的新制1.整顿吏治(1)背景: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2)措施: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

(3)影响:吏治有所好转。

2.推行均田制(1)前提: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2)内容:485年,冯太后和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3)作用: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目的配合均田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内容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职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作用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1)原因:与均田制相适应。

(2)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3)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深度点拨]均田制和三长制的关系三长制是为配合均田制而推行的,它们之间有密切联系。

(1)三长制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为分田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

(2)均田制为无地农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隐瞒户口和曾流亡的农民得以安居乐业,也有利于三长制的实行。

教材整理2设巧计迁都洛阳1.原因(1)政治①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

②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改革阻力大。

(2)经济:平城经济比较落后,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

(3)军事:平城与北边强敌柔然相毗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

(4)地理:平城偏居塞上,经略南方困难。

2.概况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

[课中思考]阅读材料P37“学思之窗”:想一想,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提示】北魏虽然实现了北方统一,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洛阳等地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就可以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

选修1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选修1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选修1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测试题 2019.91,1966、196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发展情况如下: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比上一年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①“八大”制订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②“大跃进”中的错误被彻底纠正③“文革”动乱尚未扩展到经济领域④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积极借鉴学习C.正常的经济文化交往D.工业革命的推广3,下列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论述正确的是A.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导致革命爆发 B.查理二世复辟时期出现两党政治C.查理一世挑起内战,革命正式开始 D.《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革命完成4,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并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日本面临的国际条件看,这三次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B.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C.欧美列强矛盾重重D.欧美各国人民革命运动高涨5,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6,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结构是A.以美日为主的世界经济力量结构B.美苏争夺世界经济霸权C.美国、西欧和日本相互竞争的格局D.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7,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迅速发展与亚洲其他国家距离拉大,这一现象说明A.欧亚经济格局发生变化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C.发达国家经济走衰退D.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靠着自己的产品价格低,以及朝鲜战争美国对军需品的需求,经济迅速恢复,小康社会初具规模。

选修1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选修1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选修1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测试题 2019.9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

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尽管这种现象是局部地区的情况,但它表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

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也瓦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上)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1979年,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第二年,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采取来料加工装配、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吸收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

后来,在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下)请回答:(1)据材料一,近代史上中国是怎样加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2)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世界市场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二,1978年后中国加入世界市场和前次相比,在方式上有何不同?这两次加入世界市场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两次加入世界市场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结业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反映了改革前 ( )
A 、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矛盾
B 、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 、君主与平民的矛盾 2.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设民众法庭
C 、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D 、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3、梭伦改革中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A 、颁布“解负令” B 、废除债务奴隶 C 、鼓励发展工商业 D 、划分公民等级
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 )
A 、废井田,开阡陌
B 、奖励军功
C 、废除“世卿世禄制”
D 、建立县制
5、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 、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6、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 )
A 、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
B 、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 、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D 、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确立鲜卑族封建经济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 A 、均田制 B 、三长制 C 、傣禄制 D 、定姓族 8、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均输法 ④市易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9、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 、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
B 、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 、政令不达,许多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 、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10、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原因有( )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1、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

为纠正这一弊端的改革是( ) A 、商鞅变法 B 、王莽改制 C 、王安石变法 D 、张居正改革 12、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⑤日本明治维新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13、奥斯曼帝国对埃及进行统治是通过 ( )l A 、素丹亲自统治 B 、派遣总督管理
C 、利用残存的马木路克管理
D 、总督与残存的马木路克一起管理埃及
14、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 、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
C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16、《应诏统筹全局折》与《五条誓文》( )
A 、都是改革的施政纲领
B 、都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得到了贯彻执行
C 、颁布于新政权建立后
D 、都提出设立“议郎” 17、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 ) ①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③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④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下列属于英国宗教改革独特之处的是( )
A 、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B 、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C 、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
D 、颁布《南特赦令》 19、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
A 、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B 、德方《圣经》出版
C 、路德焚毁教皇令
D 、《至尊法案》通过 20、宗教改革中最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
A 、路德宗
B 、加尔文宗
C 、英国国教
D 、法国国教 2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外因是( )
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A 、政局动荡不安,社会混乱
B 、经济残破
C 、阶级矛盾尖锐
D 、英法对埃及争夺
22、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
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发展的缓慢 B 、俄国农奴制的落后
C 、新思潮的冲击
D 、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
23、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主要依据是 ( )
A 、改革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的
B 、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 、改革是进步文学家推动的
D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4、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 )
A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B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C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D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25、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蒙思想家是( )
A 、福泽谕吉
B 、吉田松阴
C 、伊藤博文
D 、高杉晋作 26、自日本明治维新起,促使日本从锁国到开国转变的因素有( ) ①黑船来航②洋学的传人③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④幕府的高压政策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7、明治政府对旧制度的改革举措是 ( )
①废藩置县 ②承认土地私有 ③宣布“四民平等” ④殖产兴业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8、推动日本近代化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 ) A 、推进殖产兴业 B 、发展教育 C 、改革社会风俗 D 、承认土地私有
29、关于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议会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B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C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 、导致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
30、戊戌变法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 、挽救民族危机 B 、推动政治改革 C 、发展社会经济 D 、促进思想启蒙
31、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的一个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 ) A 、大力压制马木路克的势力 B 、在中央设立高级国务会议 C 、出现了数百年来未有的统一局面 D 、整顿了社会秩序 3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
A 、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基础
B 、阿里采用严厉的手段镇压人民
C 、阿里王朝征收重税,强制让人参军,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 、人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动摇了阿里统治
33、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 、《应诏统筹全局折》 B 、强学会的成立 C 、《中外纪闻》的创办 D 、公车上书
34、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 、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 、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 、从学西方科技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35、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 )
A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C 、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 、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分)
2、“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材料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至称为一场“现代化”的先声。

材料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

材料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为定局的悲剧”和材料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6分)
(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6分)
(3)材料三为什么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是什么?(6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