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8寡人之于国也古今对译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

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优秀3篇)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优秀3篇)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优秀3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2.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掌握“数、发、直、兵、胜”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2.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

德育目标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包括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使文言文语感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活动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有评,以评促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2.点拨教学法。

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较艰深。

为此,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相机点拨指导,避免学生囫囵吞枣。

3.讨论法。

应与诵读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相关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初步了解孟子“仁政”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篇二【设计思路】本文选自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属于古代议论性散文。

在此之前,必修1和必修2的文言文分别是古代叙事性散文和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与本文相较,文本内容较长,涉及的文言词句的知识点较多教全面,已经给学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因此,把梳理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以释疑问难为主。

本单元重在议论说理,那么,学习议论的艺术,感受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并联系现实做适当延伸就成了课堂的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原文]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③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⑤凶⑥,则移其民于⑦河东⑧,移其粟⑨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⑩。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11)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12),请以战喻(13)。

填然(14)鼓之(15),兵(16)刃既接,弃甲(17)曳(18)兵而走(19),或(20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21五十)步笑百步,则(22)何如(23)?”曰:“不可,直(24)不百步耳,是(25)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26)望民之多于(27)邻国也。

“不违(28)农时,谷(29)不可胜(30)食也。

数罟(31)不入洿池(32),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33)以时(34)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35)使民养生(36)丧死(37)无憾(38)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39)之始也。

“五亩(40)之宅,树(41)之以桑,五十者(42)可以衣帛(43)矣。

鸡豚(44)狗彘(45)之畜(46),无失其时(47),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48)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49)庠序(50)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1),颁白(52)者不负(53)戴(54)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55)不饥不寒,然而不王(56)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57)而不知检(58),涂(59)有饿莩(60)而不知发(6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62)也。

’是何异于(63)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64)岁,斯(65)天下之民至(66)焉。

”[注释]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的惠王,姬姓,名罃(yīng)。

魏国的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所以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②寡人:古代国君自己谦称,意思是寡(少)德之人。

③之于:复式虚词,一般用作动词谓语句的主语部分,表示一种态度或做法。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注释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原文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注释字词注释1.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8寡人之于国也古今对译新人教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8寡人之于国也古今对译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 凶,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则 移其① 民 于 河东,移其② 粟 于河内;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 凶 亦 然。

察邻国之 政,无如寡人之①用心者。

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

考察邻国的当权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之民 不 加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 也?”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īnǎ)。

魏国都城在大梁(在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于:对于。

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①其:代指河内。

②其:代指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然:这样。

察:考察。

政:当权者。

无如:没有像……。

①之: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

民:百姓。

加少:更少。

加,更。

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

何也:为什么呢?]孟子对 曰:“王 好 战,请 以 战 喻。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欢打仗,请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

填 然 鼓 之,兵 刃既接, 弃 甲 曳 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战斗已开始,(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或 百步而后止, 或 五十步而后止。

以 五有的士兵跑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跑五十步才停下来。

拿逃跑五十步 笑 百步 ,则 何 如?”十步的行为取笑逃跑一百步的行为,那么怎样呢?”[好(ℎào)战:喜欢打仗。

请:请允许我。

以:用。

喻:打比方,做比喻。

填然:咚咚地。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然,形容词词尾。

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

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兵:兵器、武器。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代议论性散文8 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外阅读(2018·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鸡、猪、*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

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猪*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

’这种说法与拿*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作品原文: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1曰:“寡人2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

河内4凶5,则移其民于河东6,移其粟7于河内;河东凶亦然8。

察邻国之政,无如9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10,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11,请以战喻12。

填13然鼓之14,兵刃既接15,弃甲曳兵16而走17。

或百步而后止,或18五十步而后止。

以19五十步笑20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21不百步耳,是22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23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24,谷25不可胜食26也;数罟不入洿池27,鱼鳖28不可胜食也;斧斤29以时30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31丧死32无憾33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34之始也。

“五亩35之宅,树36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37矣。

鸡豚38狗彘39之畜40,无41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42,勿夺43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44庠序45之教46,申47之以孝悌48之义49,颁白50者不负戴51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52不饥不寒,然而不王53者,未之有54也。

“狗彘食人食55而不知检56,涂57有饿莩58而不知发59,人死,则曰:‘非我也,岁60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61岁,斯62天下之民至焉。

”字词注释:1.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8寡人之于国也古今对译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8寡人之于国也古今对译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 古今对译 新人教版必修 3 新人 教版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 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 古今对译 新
人教版必修 3 新人教版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 古今对译 新人教版必修 3 新人 教版
寡人之于国也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 古今对译 新人教版必修 3 新人 教版
2018-2019 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 古今对译 新人教版必修 3 新人 教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讳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角警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最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蕾。

魏国都域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亦然:也是这样9.无如:没有像……10.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作品原文梁惠王(1)曰:“寡人(2)之于(3)国也,尽心焉耳矣(4).河内(5)凶(6),则移其民于(7)河东(8),移其粟(9)于河内;河东凶亦然(10).察(11)邻国之政(12),无如(13)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14),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15)曰:“王好(hào)战(16),请(17)以战喻(18).填(19)然鼓之(20),兵刃既接(21),弃甲(22)曳(yè)兵而走(23),或(24)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则(25)何如(26)”曰:“不可直(27)不百步耳,是(28)亦走也.”曰:“王如(29)知此,则(30)无(31)望(32)民之多于(33)邻国也.”“不违(34)农时(35),谷(36)不可胜(shēng)(37)食也.数(cù)罟(gǔ)(38)不入洿(wū)(39)池,鱼鳖不可胜(shēng)食也.斧斤(40)以时(41)入山林,材木不可胜(shēng)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shēng)食,材木不可胜(shēng)用,是使民养生(42)丧(sāng)死(43)无憾(44)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45)之始(46)也.“五亩(47)之宅,树(48)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49)矣.鸡豚(50)狗彘(zhì)(51)之(52)畜(xù)(53),无(54)失(55)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56)庠(xiáng)序(57)之教(58),申(59)之以孝悌(tì)(60)之义(6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63)不饥不寒,然而(64)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65).“狗彘食(66)人食(67)而不知检(68),涂(69)有饿莩(piǎo)(70)而不知发(7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72)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73)也.’王无(74)罪(75)岁,斯(76)天下之民至(77)焉.”[1]字词注释(1)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de)谦称.(3)于:介词,对于.(4)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尽心,费尽心思焉耳矣 ,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增强语气.(5)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de)地方.(6)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7)于:到.(8)河东:黄河以东(de)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 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de)地区为河东.(9)粟:谷子,脱壳后为小米,也泛指谷类.(10)亦然:也是这样.(11)察:考察.(12)政:当权者.(13)无如:没有像…….(14)加少:更少.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15)对:回答.(16)王好战:大王喜欢打仗.好:喜欢.(17)请:有“请允许我”(de)意思.(18)喻:打比方,作说明.(19)填:拟声词,模拟鼓声.(20)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击鼓.之,没有实在意义(de)衬字.下文“树之”(de)“之”用法相同.(21)兵刃既接:两军(de)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兵,兵器、武器.刃,刀、刀剑等.既:已经.接,接触、交锋.(22)甲:铠甲,古代(de)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23)走:跑,这里指逃跑.(24)或:有(de)人.(25)则:连词,那么.(26)何如:怎么样.(27)直:通“只”,只是,不过.(28)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29)如:如果.(30)则:连词,就.(31)无:通“毋”,不要.(32)望:希望.(33)于:比.(34)违:违反,耽误.这里指耽误.(35)时:季节.(36)谷:粮食(de)统称.(37)胜:完全,尽.[1](38)数罟:密网.(39)洿:深.(40)斤:锛子.(41)以时:按一定(de)季节.(42)养生:供养活着(de)人.(43)丧死:为死了(de)人办丧事.(44)憾:遗憾.(45)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de)政治主张.(46)始:开端.(47)五亩:先秦时五亩约合现在一亩二分多.(48)树:种植.(49)衣帛:穿上丝织品(de)衣服.衣,穿.(50)豚:小猪.(51)彘:猪.(53)之:助词.(54)无:通“毋”,不要.(55)失:与下文(de)“夺”均为“错过”意.(56)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57)庠序:都指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58)教:教化.(59)申:反复陈述.(60)孝悌:古代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61)义:道理.(6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花白(de)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意思是,年轻人知道孝敬老人,都来代劳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63)黎民:百姓.(64)然而:这样(如此)却.(65)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66)食:动词,吃.(67)食:名词,食物.(68)检:制止,约束.(69)涂:通“途”,路上.(70)饿莩:饿死(de)人.(71)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73)兵:兵器.(74)无:通“毋”,不要.(75)罪:归咎,归罪.(76)斯:则、那么.(77)至:到,这里指归顺.文章译文梁惠王说:“我治理魏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de)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de)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de)粮食运到黄河以北(de)地方.黄河以东(de)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de)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de).可是,邻国(de)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de)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de)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de)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de)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如果凭借跑了五十步(de)士兵,耻笑跑了一百步(de)士兵,那么怎么样”惠王说:“不可以.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de)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细密(de)渔网不到深(de)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砍伐树木要按一定(de)季节,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不满,就是王道(de)开端了.”“五亩住宅(de)场地,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de)人都可以穿丝绸了.畜养鸡、狗、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de)时节,那么,七十岁以上(de)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de)耕地,不耽误它们(de)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de)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de)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de)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年轻人见到会帮忙代劳了).七十岁以上(de)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de)事.”“现在(de)梁国呢,(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de)食物,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de)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de)罪过,是年成不好所造成(de).’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人不是我杀(de),是兵器杀(de)'又有什么不同呢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de)老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分段内容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de)大师.他(de)学说(de)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de)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de)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de)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de)灾星.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de)体现.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de)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第一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de)疑问第二~四段:孟子分析“民不加多”(de)原因第五~七段:阐述了孟子“仁政”(de)具体内容——使民加多(de)根本措施[5-9]此文章为议论文,第一段为引论,提出问题.。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8 寡人之于国也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8 寡人之于国也

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 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
惠王迫不及待地向他讨教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宣传他的仁政思
想。本文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3.备用知识 (1)诸子与诸子散文 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据有关典籍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几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 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
2.写作背景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 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
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
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局势动荡。 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
第三单元 8
古代议论性散文
寡人之于国也
仰不愧,俯不怍,养浩然正气,一生好辩;
老吾老,幼吾幼,守先王之道,仁者无敌。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技法提炼 随堂检测
时文赏读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孟子休妻 孟子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与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一天,孟子的妻子 独自一人在屋里,叉开腿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 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 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 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 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 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 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 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 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作品原文梁惠王(1)曰:“寡人(2)之于(3)国也,尽心焉耳矣(4)。

河内(5)凶(6),则移其民于(7)河东(8),移其粟(9)于河内;河东凶亦然(10).察(11)邻国之政(12),无如(13)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14),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15)曰:“王好(hào)战(16),请(17)以战喻(18)。

填(19)然鼓之(20),兵刃既接(21),弃甲(22)曳(yè)兵而走(23),或(24)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25)何如(26)?”曰:“不可!直(27)不百步耳,是(28)亦走也。

”曰:“王如(29)知此,则(30)无(31)望(32)民之多于(33)邻国也。

”“不违(34)农时(35),谷(36)不可胜(shēng)(37)食也.数(cù)罟(gǔ)(38)不入洿(wū)(39)池,鱼鳖不可胜(shēng)食也.斧斤(40)以时(41)入山林,材木不可胜(shēng)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shēng)食,材木不可胜(shēng)用,是使民养生(42)丧(sāng)死(43)无憾(44)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45)之始(46)也.“五亩(47)之宅,树(48)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49)矣.鸡豚(50)狗彘(zhì)(51)之(52)畜(xù)(53),无(54)失(55)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56)庠(xiáng)序(57)之教(58),申(59)之以孝悌(tì)(60)之义(6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2)。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63)不饥不寒,然而(64)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65).“狗彘食(66)人食(67)而不知检(68),涂(69)有饿莩(piǎo)(70)而不知发(7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72)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