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4章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
观点评价:
优点: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社会的价 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 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 缺点:但该观点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 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甚至 认为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这种极 端的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单 纯把人当成社会的工具,造成对人本性的 严重束缚和发展,不利于学生个体主观能 动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1712~1778)
人物简介:裴斯泰洛奇(1746~ 1827年)瑞士著名教育家。他一 生从事贫民教育工作,对教育理 论和实践都有很大贡献,致使他 的教育经验和改革驰名全欧.
主要观点:每个人都具有一些自 然赋予的潜在的力量和才能,这 些潜力和才能都具有渴求发展的 倾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 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 能,使人的各项能量得到自然的 进步和均衡的发展。
可见,人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作用的体现者。作 为规定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 的教育方针制定还必须依据 人的发展理论。而马克思学 说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 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一、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一)旧中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雅克· 卢梭
简介:雅克·卢梭 (1712~1778),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 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 物之一,也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 创始者。 教育目的观:卢梭提出了造就“自 然人”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就应 该顺应儿童善良的天性,培养具有 独立人格的自然人,促进人的自然 发展。他赋予“自然人”以如下的 形象:第一,自爱。第二,自主。 第三,自立。第四,自治。
教育方针、教育规律、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 系: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 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 八娼九儒十丐
• 文化大革命:地富反坏右封资修臭老九 • 西方:教仆
•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 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施。
• 4. 教师的专业地位
• 主要通过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来体现。 • 软性标准:道德要求、个性要求 • 硬性标准:学历、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等 • 教师职业的学术性要求和从事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保证了教师队
伍的专业性。
• (四)教师的社会作用 • 1. 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对
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育学基 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 广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 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教育者)都可称为教师。 • 狭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 说》) • 教师是学校里的专职教师。
•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师• 1. 教师的政治地位
• 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 影响力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 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 素质的使命。”
• 形成统一的专业组织是提高教师专业认同和争取专业权利的重要手 段:
章节提要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教师素质 师生关系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教育学第4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一,教育目的界说1.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各级种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因此,教育目的对所有的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
不管学生有多大个别差异,如体质强弱不同,成绩高低不齐,兴趣爱好不一,学校都必须努力使他们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2.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是国家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如果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军人或武士,教育体系遂有军国主义的倾向;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国家公民,教育体系遂有强调基础教育和注重培养民族情感的倾向;教育目的强调培育英才,教育体系遂有强调高质量教学和鼓励竞争的倾向;教育目的强调个性自由发展,教育体系遂有灵活多样和自由活泼的倾向。
教育目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需要相关。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才的特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教育目的的层次可以图示如下: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理想中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目标(各学习领域或科目的)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的)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如教育工作领域、化学工业生产领域、医疗卫生工作领域等)和特定的社会层次(如普通劳动者、熟练技术工人、管理人员、高级行政人员、专家等)的需要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如初等、中等、高等学校)而变化。
《教育学》第四章《我国的教育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 展和独立个性对立起来,排斥受教育者独立个 性的培养,从而损害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例如,由于我们往往强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统 一要求,排斥个性自由发展,把社会化看成驯 服工具化,不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爱 护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个 人尊严与价值,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受 教育者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1990年指出,国家“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 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和被教 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则指出“实施素质 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 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根本特点。 我国教育目的在方向的规定上非常明确,即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指明了我 国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既要懂政治,又要懂业务; 既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伟大的共产主义 理想,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要求和素 质规定的方向性反映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 质和特色。
我国古代的这种内则“修身”,外则“治国”的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在儒家经典《大学》中表 述得非常清楚。《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 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 才能达到至善?《大学》接着指出: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 ,经过这样的修炼,一个人才能养成儒家所期 望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教育学第四章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 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六、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从客观上,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从主观上,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2)要求: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方法不断改进, 创造性地工作;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教育机智。
“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一 切儿童绝对同样适应的,培养人首先要了解他们 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2. 示范性: (1)原因:由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决定的。 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教书育人;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可塑性; (2)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修养,提高素 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一)受教育权:
1 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 义务教育,并受满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学校和教师不 得随意开除学生。 2 学习权:有权利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教师不 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在校参加学习活动。
3 公正评价权: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教师、学 校客观得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工整评价, 并客观记录在成绩档案中,毕业时有响应的学业成绩证 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
从课程理论和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不妥。 1.对学生的提问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自尊;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是教学活动 中唯一的主体、权威,忽视学生的体验,忽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不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3.建议处理策略: 鼓励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感悟文本; 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 如本案例中比喻的特点; 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练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 探究中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教育学第四章笔记
教育学第四章笔记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所有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的目的对所有的学校具有指导意义。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1)教育目的的指导意义通过以下作用实现: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根据和的标准)。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是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是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人民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目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应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教育学概论-第四章知识点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育学概论-第四章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革,进而就引起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以及其中专业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促进教育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二是学校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利于教学。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领导权一定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么服务的问题,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统治阶段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
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要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社会价值和思想品德的人,以及实现某种教育目的所要传播的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都直接受到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制约。
不同的政治制度要求培养具有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的人,自然要求传递不同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文化知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与水平文化知识始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而文化是教育的基础。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题第一节学校一、学校教育活动1、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水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文字、国家产生。
2、我国最早的学校。
夏朝(文献记载)或者商朝(甲骨文记载)3、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4、动力系统。
需要、动机、目的、教育目标(其中需要是原动力)5、工作系统。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内容、方式)6、监控系统。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需要监控制。
考点: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时间;了解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原动力;了解监控系统的内涵。
二、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含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详细阐述见教材)2、学校文化的特点(1)、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2)、软约束文化;(3)、相对稳定和连续的文化;(4)、个性文化。
3、学校文化的功能(详细阐述见教材)(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4)、激励功能考点:注意对学校文化功能的判断,能做到给出一个事例或者一段言论能够判断出体现的是学校文化的什么功能。
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教育机构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的状况。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5、原有学制和外国学制的经验。
6、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第三节现代学制的发展一、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中间型或分支型(前苏联)考点:了解主要国家实行的学制。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一)、旧中国学制1、1902年,张百熙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
未实行。
2、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制度
•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状况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3)以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为依据 (4)受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的影响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案例链接
南京试行教师轮岗制——江南时报
思考:轮岗制的出发点是什么? 轮岗制的现实推进困难在哪里?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2)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 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 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试验,并报告中央教育部。经 过典型试验取得充分经验之后,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新学制。
但是由于“左”的影响,由于急躁冒进和盲目发展,不仅使学制改革 的试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 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在中央的及时觉察下, 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制定了大 、中、小学工作条例,在肯定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对当时各种“左” 的表现作了纠正。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三种类型学制示意图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一)双轨型学制
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主要存在于20世纪中叶之前的 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 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 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 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 动的人才,具有精英教育性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 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 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适合生产需 要的工人。
教育学课件 第4章:教育目的
2.社会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法国的孔德、 代表人物:法国的孔德、涂尔干 观点: 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 来确定, 来确定,个人的一些发展都有赖于社 会需要,教育的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 会需要, 的功能加以衡量。 的功能加以衡量。 评价:否定了个人的价值, 评价:否定了个人的价值,过分强调 人对社会的依赖, 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 绝对化,唯一化。 绝对化,唯一化。
A.何谓应试教育? A.何谓应试教育? 何谓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 发展的实际需要, 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 目的, 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 教育思想和模式 应试教育就是迷信考试, 应试教育就是迷信考试,把考试当作 检查教和学的效果的唯一方法的教育。 检查教和学的效果的唯一方法的教育。
中国著名大学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 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日进有功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 格物致公
四、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1.个人本位论 1.个人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3.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 3.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 说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1. 解释学习的概念,并说明其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经验,从而导致行为或认知的内在或外在变化的过程。
学习是人类进入社会时期后的一种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
其次,学习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学习过程,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效的学习经验,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发展。
2. 什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列出该理论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并简要描述其贡献。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指认为行为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的理论。
两位重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
他通过实验发现,当一种中性刺激多次与一种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这种中性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行为的形成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斯金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
他认为,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产生的,而后果(奖励或惩罚)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斯金纳的贡献在于他建立了行为塑造的原则,通过设定目标、提供奖励和制定适当的惩罚来增强或减弱特定行为。
3. 请解释认知学习理论,并说明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认知学习理论是一种重视个体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基于思考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理论中,个体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构建知识。
其次,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和任务,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和促进其思维发展。
教育学,知识点,第四章
第四章教师一、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考点较多,所占分值较高,建议学员加强理解,重点掌握。
从题型来讲以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的题型为主。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教师职业【识记】(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指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质而言的。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
(二)教师地位的含义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其中经济地位主要是指教师这也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的地位,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则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掌握、传承和展现文化中的地位。
【领会】(一)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制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定进行管理。
(二)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首先,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
(三)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1.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知识:(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华。
教育学(第四章)
精品课件
教师的义务
遵守国家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 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 关心爱护学生 制止和抵制侵害学生的行为和现象 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精品课件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 素养
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心理素养 能力素养
精品课件
教师的道德素养
热爱教育工作
教师应尽的职责 教师道德的核心
教师高尚道德 素养的自我表现
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热爱学生
要理智的爱 要无私的爱
爱与要求相结合
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教师 思想、品德、作风、治学等方面 精严品课格件 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精品课件
教师劳动 的对象 和产品 都是人
人的成长 需要一个
较长的 周期
教师劳动 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 周期长 见效慢
精品课件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师劳动是一种 脑力劳动,而 这种脑力劳动
是无法很快转化 为物化形式的 “精神产品”
教师劳动是以 学生为中介来 实现教师劳动 的价值
教师劳动 的间接性
教师劳动的结果是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 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后运 用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创造物质财富。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精品课件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师 主要矛盾 学生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缺一不可
教育 活动
教育 内容
精品课件
教育学 第四章 教育目的[精]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 体与抽象的关系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背景。
要素主义教育目的:巴格莱教育思想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主张把 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在民族生活、文 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 知识要素,并坚决认为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然是现 代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要素主义也因此而得名。
。
妈妈,我再也不当博士后啦!”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2、意义和作用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 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规则,它贯 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 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源头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教育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
共产主义 社会
人的全面发 展是与人的 片面发展相
对而言的
马克思关 于人的全 面发展学
说
现代大工业 生产的高度
发展
取决于社会 条件
受到社会分 工的制约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1、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以培养学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教育的目
的 是培养辅佐君王的官员。 在西方中世纪,宗教力量异常强大,教育目的是培 养宗教的守卫者。 资本主义社会一边培养接班人,一边培养听话的工 人。 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的是掌握社会生产的专门人才。
教育学 第四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智育的意义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
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它对促进社会生产力发 展、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文明进步都 具有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智慧发展,就不会 有任何科技的进步。智育能够传播、整理和 发展科学技术,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文明 进步。
二、智育的任务
(一)授予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育学》
第四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概述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 育这五育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 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 的客观需要。
二、教育组成部分中各育的相互关系 德、智、体、美、劳五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的 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一)诸育相互区别,不能相互替代或包容 (二)育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在实践中要全 面抓
4、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体育,
尤其是体操,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 5、美育对调节人们的精神,增进人们的心理 健康也大有益处。 6、美育还能促进学生掌握劳动生产技术。 二、美育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所谓感受美,就是要求学生对于艺术和现实 中的美好事物能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二)体育的任务
1、组织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
发育和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水平。 2、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技巧,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 锻炼的习惯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卫生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卫生习惯,指导他们预防疾病,保证和增 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在体育卫生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 思想品德。
教育学 第四章__教育方针
二、教育方针的核心——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即 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 什么样的 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 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初中生被诬陷偷手机 为表清白从5楼跳下 致残 ( 2008-03-14 大洋网广州)
核心提示:因被同学诬陷偷手机,深圳13岁的初二学 生张文(化名)觉得冤屈,为表清白,从5楼跳下,造成 3级伤残,此后将只能与轮椅为伴。 广州日报3月14日报道 因有人诬陷说自己偷了同学手 机,13岁的初二学生张文(化名)认为自己冤屈的心情 难以平复,遂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又称“阳光屋”) 进行倾诉,不料辅导老师找来多名老师了解情况,张文 无法承受心理压力写下“冤枉”的字条纵身从心理咨询 室内跳下,造成3级伤残,此后将只能与轮椅为伴。
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状态目标是发展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是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石
中学教育的任务
1.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 力量 2.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 格新生 3.为学生实现自身多样 化的人生发展和精神追求 打下一定基础
第三节 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 教育方针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 石家庄市教育部门开展了“百所学校千名学生”调查, 发现有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焦躁、偏 执、孤僻、人际关系不适等。问卷中,有的学生在“最 讨厌的人是谁”一栏竟填写“妈妈”、“班主任”。 •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其中, 14-16岁的未成年人抑郁症患病率为4.7%。在未成年人 经常可能患的心理障碍中,居于首位的是忧郁、强迫、 焦虑、思维障碍等神经症状,占42.86%,其次是违纪、 攻击、残忍、自残等行为症状,占22.16%,再次是交友 不良、社会退缩、不受欢迎等社交障碍,占15.93%。
教育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政策D. 教育技术答案:D3.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
A. 培养人才B. 传授知识C. 研究教育规律D. 提高教育质量答案:C4. 教育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文献法答案:C5.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创新性原则D. 全部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基础包括()。
A. 哲学B. 社会学C. 心理学D. 教育学答案:ABC2. 教育学研究的范畴包括()。
A. 教育理论B. 教育实践C. 教育管理D. 教育政策答案:ABCD3. 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
A. 定性研究B. 定量研究C. 比较研究D. 案例研究答案:ABCD4. 教育学研究的成果可以用于()。
A. 指导教育实践B. 制定教育政策C. 提升教育质量D. 促进教育创新答案:ABCD5. 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
A. 跨学科研究B. 信息化研究C. 国际化研究D. 多元化研究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答案: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2.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是什么?答案:教育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这些可以为教育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3. 教育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教育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发展。
4.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教育学第四章详解
内容提要: 1.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 体部分。 2.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 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制约。 3.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发 展成人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加强中等 职业技术和普及义务教育着手。
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 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 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 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 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 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
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可称为高中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科学技术 大会的金奖几乎被美国人独占,这就是美国模式教育最大 限度发挥孩子们的擅长才能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的教育 水平很高,可谓处于世界最高峰。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水 平很低,只会加法不会乘除的美国人随处可见。如果给售 货员100美元的纸币买80美元的东西,多半情况下,售货 员先将售出的东西放在面前,念叨着“80美金”,然后将 一张10美元纸币放在货物上,“90美金”,再放上一张 10美元, “100美金”。售货员找钱用加法。美国工人 也用加法清点仓库货物,而不是算一排有多少,一列有多 少,然后用乘法。而在中国则完全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就 已学会简单的加减运算,初一教育可分为美国型、中国型、日韩型三类。美国的 特色是不重视学生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败者,其 教育的目的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中国的特色是重 视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美国模式是对能力的绝对评价, 中国模式则是相对评价,谁比谁优秀,谁胜谁败成为评价 的关键,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各答来决定谁对谁错。而中 国教育为了解谁比谁优秀,就需要区分 同一问题的正解者和误解者,于是与试卷考试形成难以割 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