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四现代世界第12讲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世界现代史(1917—1945年)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20-
1.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 (1)产生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人们 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2)基本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认为经济危 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供给大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而对付经济 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因此,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 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之所以称“凯恩斯主义”,主要是因为凯恩斯在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建立了“有效需 求”的理论,对国家干预经济作了最为系统而有力的论证。
-15-
主题一 主题二
金融稳定
启 示
就业保障
政府职能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范、化 解金融风险
“以工代赈”,启动市场,扩大就业;实施社会保障,构 建和谐社会
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市场和政府干预相结 合
-16-
主题一 主题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解读 材料一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 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 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
政治异见者(非 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
左非右)
向整个社会实施专制
多数民众
讴歌新政,认为新政提高了弱势群体的地位,视罗 斯福为“救星”
-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2018天津文综,8)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 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 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 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关闭 A本.题①考②查1929—1B93.①3年③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的关税法案引发 C了.其②他③国家的抗议D及.③关④税战和贸易战,这一现象必然恶化国际关系,从而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经济经典精讲及答案
: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经典精讲主要考点梳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二、两次工业革命三、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金题精讲题一题面: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想中的经济自由思想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
这种异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 .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关税壁垒B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题二题面: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
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
对此解正确的是()①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②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是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薄弱④机器大生产后确立的“工业资本”为英国打败荷兰奠定了物质强化训练强化训练A .①②③B .②③④.①②④ D .①②③④题三题面:俄国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质的转变,是于()A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B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D .勃列日涅夫优先发展重工业题四题面:美国历史家洛克腾堡说:“1933至1938年这六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巨变”。
“制度上的巨变”主要表现是()A .实行计划经济B .普遍推行国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 .社会福利成为公民权利题五题面: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的出口不再大于进口,其贸易转向一种不利的收支平衡状况。
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
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这种状况()A .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B .动摇了关贸总协定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D .促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题六题面: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最早起步和首先完成的国家。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综合集训:3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综合集训(三)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对应学生用书第193页)(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帝国特惠制”的建立()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B.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C.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D.成为缓和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C[根据题干材料“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可以看出是面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即贸易保护,此举加剧了经济危机下本已就很严重的贸易摩擦,故C项正确。
] 2.“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C[根据题干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可知C项符合题意。
]3.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
”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B[《东方杂志》的言论不能表明学习苏联是世界潮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五年计划上……大社会主义试验”可知其认同“五年计划”的成果,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认为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而非适合全体人类,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自由主义经济,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 世界史 :第十二讲
主旨三 改弦更张——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的新变
化
1.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所进行的改革
项目
“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
管理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
体制
制
松经济管理
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
产业 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 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
主旨二 如履薄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多角度看待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1)金融方面,美国凭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 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 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 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 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 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 贸易体系。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独霸世界。 ②欧盟: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致力于振兴经济 和恢复大国地位。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
了新的世界大走向联合 ①过程:法德和解,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②影响: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发展,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 鼎立的经济格局。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 地位。冲击了战后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 地位。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课件+讲义)近代史板块综合
近代史板块综合(二)一、世界近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一、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比较1.背景不同(1)西方近代化是在本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
(2)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逐步加紧侵略的情况下逐步开始的。
2.过程不同(1)西方: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神学思想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9世纪上半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2)中国: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领导阶级和目的不同(1)西方的近代化无论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还是工业革命,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其目的都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2)中国的近代化中出现的新思潮以及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维新变法运动及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领导,其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阻力不同(1)西方近代化的阻力主要是本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经济方式。
所以近代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以实现民主政治。
(2)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不仅有本国的封建势力,还有外国侵略势力,所以中国实现民主化、工业化的前提是反抗外国的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
5.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看中西方近代化历程针对练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答案 D解析进入19世纪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之前“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被打破,家庭手工业逐渐没落,但是这种制造业的衰落也不是中国所占份额被欧洲超越的主要原因,故A、B均错误;从图表中无法体现出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故C项错误;解读图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欧洲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欧洲所占份额逐渐超越中国,并且差距越来越大,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二模)“帝国主义”可泛指一定国家、民族对外扩X,并对别的国家、民族建立政治、经济、文化控制的政策、主X或活动。
但“帝国主义”一词是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其经典含义的。
以下符合“帝国主义”经典含义的是( )A.鸦片战争B.英法的殖民战争C.杜鲁门主义D.荷兰殖民者占领某某答案 C “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的。
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公开反苏、反共的纲领,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故选C项。
其他三项均发生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前,不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
2.(2019某某某某二模)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
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殆尽。
这一法案( )A.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B.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D.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答案 D 1947年6月,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从材料信息看,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权利,这一法案显然是受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即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故选D项。
3.(2019某某某某一调)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
美国此举意在( )A.巩固殖民统治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C.提升国际形象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最高法院认为,美国要想充当世界领袖就必须要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即美国最高法院否定种族隔离制度意在提升国际形象,故选C项。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堂笔记整理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默写、背诵提示】时间、原因、特点和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这一考点要求非常明确,两种教材叙述内容基本相似。
注意归纳要点记史实:(1)爆发的原因:①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③具体原因(加剧因素):自由放任政策、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刺激等。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崩盘。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4)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危机;各国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引发世界形势紧张。
复习时还要注意到命题可能会借助材料创设新情景来命题。
如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等。
2.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默写、背诵提示】(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和特点。
(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
首先要记住史实:(1)背景: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政策;1932年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主要措施:整顿金融和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恢复农业生产;通过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稳定社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3)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调整。
(4)影响: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保留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过关高分练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过关高分练(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59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盐城三模)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
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
美国此举( )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解析:选C 材料指出了德国在欧洲防御中的重要作用,这里的“防御”,主要指的是防御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因此,美国极力扶植联邦德国加入北约集团,故C项正确;A 项表述不合题干的主旨;B项与题干无关;D项指的是北约和华约的形成。
2.(2019·江苏原创模拟二)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看法,据表格信息,能确定( )B.美英等国应该对“冷战”发动承担主要责任C.意识形态斗争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D.美苏“冷战”的起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解析:选D 不同的学者因为立场、史料、视角等差异有不同的观点,这恰恰说明“冷战”的起源是非常复杂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材料整体所能体现或能说明的,排除。
3.1961年4月,赫鲁晓夫说:“我们确信美国人绝不会容忍卡斯特罗政权的存在……在美国对加勒比海地区进行干涉的威胁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有义务尽一切可能来保护它,并使其成为其他拉美国家的一个现实榜样。
”苏联为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了拉美国家的联合B.缓和了美苏之间矛盾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D.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解析:选C 卡斯特罗政权是古巴共产党领导人卡斯特罗建立的政权,赫鲁晓夫言论的意思是苏联有义务保护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的安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联决定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来防止美国的军事威胁,从而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故C项正确;A项与此无关;B项表述不合史实;D项表述错误。
2021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综合(四)——世界现代史大总结
专题综合(四)——世界现代史大总结一、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月末(1)特征: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2)表现: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占据确定优势,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马歇尔方案等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2.20世纪70年月(1)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进展。
(2)表现:20世纪70年月后期美国经济增长缓慢,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进展中国家开头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建立起来,一批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3.20世纪80年月以来(1)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纵深进展,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
(2)表现: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苏联、东欧改革失败;美、日、欧争夺势力范围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直接推动了北美、亚太、西欧三大区域集团化的进展;在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消灭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4.20世纪90年月以来(1)特征: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
(2)表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两种趋势都快速增加,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学问经济初现端倪,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
二、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化与中国的国际地位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月后)。
2.国际格局的变动与中国的国际地位(1)第一次:①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缘由:一战转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气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他们在欧洲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中国地位:巴黎和会打算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敬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供应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共同支配下。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
答案 C 表格信息体现出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大幅下 降,这反映出美国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美国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是 在罗斯福新政时期,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当时美国工人工资的支付方以 私人资本家为主,与政府的财政支出情况关联不大,D项错误。
答案 B 题干“要通过严格减少政府开支和增加税收,通过有利可图的建 设工程来增加就业”表明这一时期的美国政府并不是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政 策,而是实行了有限经济干预,C项错误,B项正确。胡佛政府没有奉行凯恩斯 主义,A项错误;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加剧了危机,并没有缓解危机,D项错 误。
3.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 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这形象地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C) A.波及范围广 B.破坏性特别大 C.持续时间长 D.引发政治危机
垄断 资本 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断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
①它是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 断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式
制
②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
②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别 国家是否对社会经济生活 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专题十二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总纲目录
高频命题点一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 高频命题点二 罗斯福新政 高频命题点三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线索一: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在1929—1933年 经济危机这一背景下,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仅缓解了经济 危机,也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线索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效仿美国进行了经济政策的调整,给资本主义带 来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建立、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等。
【2020版江苏省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进入现代以来,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对破坏力极强的经济危机日益无能为力,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机制,二战后得到了更为灵活的发展。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一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是其措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
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某些局部利益,但根本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斯大林模式”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为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却严重地制约着苏联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苏联则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道路上留下了经验教训。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现代篇 专题12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主题一从国家利益角度认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主题纵向贯通•……………………………………………………………………·考向一 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热点问题1.(2013·江苏高考)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A [题干中的地图反映了1945~1949年被占领的德国,D 项可以直接排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冷战”对峙。
当时围绕德国领土问题,美苏两国没有出现热战,排除B项。
华约建立于1955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A项。
]2.(2011·江苏高考)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B[“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故选B项。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执政时期,排除A项;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排除C项;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排除D项。
]考向二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3.(2010·江苏高考)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D[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选D项。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历史 专题十六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十六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的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近几年江苏高考的高频考点,经济危机考查的较少,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
罗斯福新政和“福利国家”的出现是命题的重中之重。
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注意与现实的联系。
复习本单元时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切实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福利政策等。
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三中与这一内容相关联的政治、思想等知识,进行整体的串联。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在经济危机的猛烈打击下,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大分化。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由此引发的政治危机,罗斯福摒弃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模式,对经济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
尝试运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发展,使病入膏肓的美国重新激发出活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考点集训】考点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8江苏南京、盐城高三一模,17)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面积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
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答案 B2.(2018课标Ⅲ,34,4分)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答案C3.(2018天津文综,8,4分)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版二轮习题:专题十二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十二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世纪30年代初,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
这些现象( )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答案 B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深受大危机的影响。
材料信息“美国……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折射出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故选B 项。
当时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时期,民众生活并不悠闲,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显示许多家庭白天通过娱乐打发时光,无法体现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故D项错误。
2.(2018江苏无锡期末)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B.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D.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答案 C 据材料中“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故C项正确。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指的是巴黎公社,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人的联合斗争,故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排除D项。
3.(2018江苏扬州考前)以下是1925—1939年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
2020届江苏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共20张PPT)
高三历史名师课程
原创试题精练·罗斯福新政
例题:《现代世界史》:“当时的和后来的罗斯福反对 者争辩说,新政建立了庞大的官僚管理机构,费钱而又 累赘,对老百姓的自由和自力更生是一种威胁。”这一 争辩重在批评 A.公民自由缺失 B.政府权力扩大 C.新政违背法治 D.新政走向专制
扬州市教育局
②开创了美国经济社会运行体制的新模式 (对资本主义新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③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威胁 ④逐步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 对世界:给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上)
美国时间: 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改革中政府加大干预经济力度 1934年 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负责监管资本市场 1935年 最高法院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1936年 最高法院裁定《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6年 美国失业率16.9%(据沃尔顿等《美国经济史》) 1938年 美国失业率19%(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939年 美国政府注意力转向欧洲和远东的战争 1932年、1936年、1940年和1944年罗斯福四次当选美国总统 1951年 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只能有两届任期 1980年代凯恩斯学说式微,学术界对罗斯福新政也颇多质疑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上)
考点解读:(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危机特点:来势迅猛、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危机影响: ①经济困难: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社会资源大量浪费,欧美 经济大幅度衰退 ②社会危机:大量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社会动 荡加剧 ③深远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走上了不同的政治发 展轨道。德、意、日成为法西斯国家;美国则通过罗斯福新政 ,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 跌,失业人数猛增。
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
(1)对国际: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 恶化。 (2)对国内: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 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第12讲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试说明
命题角度
备考指导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
1.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为视角,
原因、特点和影响
从增加就业、完善社会福利和
保障等内容来审视和理解我国
2.罗斯福新政
1.(2015·江苏单科,18)罗斯福新政 政府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2.罗斯福——国家干预
①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时任总统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 (1)背景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②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①整顿财政金融。 ②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2)内容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调整农业生产。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关联主干 罗斯福新政
寻找题眼
材料信息“大多数美国人……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 经济安全”可知,他们主张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保障人民的 物质生活
第一种自由应在罗斯福新政之前;罗斯福新政未实现财富平等的分 错点诊断
享;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方面,与政治自由无关
答案 D
视角2 利用统计数据,综合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考题2】 (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
考点二 自由放任与新政
核心词:自由放任、国家干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1)措施 ①自由放任:面对经济危机,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否决 国会救济方案。 ②关税壁垒:1930年胡佛大幅度提高关税,其它各国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 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 (2)结果:整个社会一片混乱,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处于崩溃的边缘。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工业 寻找题眼
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
错点诊断
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 而“1930—1932年”时,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反对政府直接干预;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
②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考点三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核心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知识经济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 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 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滞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 干预,发展“混合经济”。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工伤保险、教育等方面。 (3)影响 ①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 经济增长模式。 (2)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 (3)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3)特点: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①积极:直接影响: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5)影响间 影接 响影 :响 开: 创缓 了和国了 家干 社预 会经 矛济 盾, 的遏 新制 时了 代美 。国法西斯势力;深远
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关联主干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建设方面的相互借鉴
国的界经济危机 核心词: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制度信仰危机、法西斯主义 1.原因
(1)根本: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
(2)具体① ②贫 股市 富投 差机 距造 不成 断经 扩济 大虚 导假 致繁 市荣 场。 萎缩。 ③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 的影响
的举措
福新政的历史作用
2.(2018·江苏单科·23)罗斯福新政 2.结合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
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 (2017·江苏单科·18)战后世界经济 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在经济
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 结构的变化
考向一 罗斯福新政 视角1 以自由的内涵为切入点,考查罗斯福新政 【考题1】 (2014·江苏高考·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
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 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