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世界史部分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 印欧人的迁徙与古希腊文明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 印欧人的迁徙与古希腊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c313aa2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1.png)
5.重要概念——“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 (1)“希腊化”一词的含义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表示其过程性和 渐进性的特点。 (2)“希腊化世界”指的是空间区域,具体指欧亚非地区;“希腊化时代”指的 是时间范围,具体指的是从亚历山大远征开始到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 300年的时间。 思考 “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 促进了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的融合;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东 西方宗教的融合;为生产力的增进创造了条件。
拓视野 1.重要概念——希腊城邦国家
城邦或称城市国家,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 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通常是以城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 边农村形成的经济政治共同体。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各 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数百个城邦并存,出现过许多城邦联盟。 思考 为何城邦制度孕育了雅典的民主? 提示 城邦制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这种小国寡民使公民能更直接地 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各邦长期独立自治能够保证民主成果的 继承性和延续性。
案件
(2)斯巴达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
公民大会 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国王
王位世袭
垄断军事统帅权
长老会 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一切国家大事由长老会议讨论拟定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般 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
_监__察__官___
不得连任
要权力
4.经济与社会生活 【链接·选择性必修3·P5】 (1)食物生产: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实行谷物与_蔬__菜___轮作,建立果园, 从事农产品加工。 (2)土地制度: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2020年高考历史综合题专项训练10题(世界史部分)
![2020年高考历史综合题专项训练10题(世界史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c475802ef01dc281e43af029.png)
2020年高考历史综合题专项训练10题(世界史部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
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38分)材料一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
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
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
”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1)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
(10分)材料二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
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
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
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第四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第四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https://img.taocdn.com/s3/m/77c5b4c183c4bb4cf6ecd15b.png)
最终建立。
第11页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 原因
(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2)交通通讯:新2页
表现 (1)政治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 瓜分完毕, 亚非拉 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 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A.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发展最快
B.有助于德意志境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第16页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1850~1869 年德国铁路里程得到了 快速发展,交通便利推动了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故选 B 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9 世纪中后期,且材料中没有德国与其 他国家的比较信息,不能得出“最快”的结论,排除 A 项;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与材料时间信息 不符,排除 C 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时期,排除 D 项。
第13页
影响 (1)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 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 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第14页
评价 (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 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 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 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 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世界现代史总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人教版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世界现代史总复习课件 (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a2fd5680eb6294dc886c33.png)
变 1815
过
巩固:1815
程 崩
动摇:19C初
瓦解:11884488年
调整:1924、1925 瓦解:31、33、35、 36
崩溃法:西19斯39势力的
1946 冲击:20世纪
60、70年代
瓦解东:1欧9剧91变
溃
欧洲革命
崛起和扩张
苏联解体
原
因
内 ①阶级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 ①资本主义
部 ②民族矛盾:
③国民经济已明显好转 ④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
A.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
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
B.为战胜苏维埃的敌人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7、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据此回答:
1、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B.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增长
C.是国家直接参与了再生产过程,干预经济生活
A.是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
B.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和统治阶级
C.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D.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4、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恢复工业生产
C.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背景条件的是
高中历史2023高考易错易混概念(世界史高频考点)
![高中历史2023高考易错易混概念(世界史高频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234de82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8.png)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概念(世界史高频考点)一、世界史部分1、居民、自由民、公民:居民包括自由民和奴隶;自由民包括公民和外邦人;公民指父母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性,包括贵族和平民;平民包括上层新兴工商业者和下层农民。
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未成年人、奴隶和外邦人基本被排斥于公民范畴之外(没有资格参与政治生活)2、城邦: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社。
希腊城邦是地缘共同体、血缘共同体(部落国家)、宗教共同体三合一的公民共同体。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是城邦的基本特点。
3、民主政治:可分为古典民主(直接民主)和现代民主(间接民主,又称代议制民主)直接民主是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间接民主是公民选出代表间接参政议政。
现代民主又分为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对比:①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但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变法运动的开展,君主权力加强,日益走向集权统治。
②“民主”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掌握权力(站在人民立场);“民本”强调主权在君,为政以民为本(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维护封建统治)4、共和制: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其基本含义是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类似于儒家“天下为公”);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而不是世袭。
可分为贵族共和制(如罗马共和国)与民主共和制(如美国、法国)5、公民意识:指公民对自己的身份和政治角色及由此而来的权利义务的认知。
包括责任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奉献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
(中国古代强调臣民意识)6、罗马政制:君主制(王政时代:公元前753一前509年)——贵族共和制(具有浓厚贵族寡头特征;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一公元前27年)——元首制(“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一395年,此后罗马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7、罗马法: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统称,包括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时期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
各国高考历史知识点占比
![各国高考历史知识点占比](https://img.taocdn.com/s3/m/07ec3c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f.png)
各国高考历史知识点占比在各国的高考考试中,历史是一个重要的科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不同国家的高考历史知识点占比有一些差异,下面我们将逐步探讨各国高考历史知识点占比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的高考历史知识点占比。
中国的高考历史科目通常包括两部分,即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
其中,中国古代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大约占到了整个历史科目的三分之二。
中国古代史的考察范围包括了夏、商、周等古代朝代的建立与衰落,以及秦汉、唐宋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世界史则占据了剩下的三分之一,主要考察了希腊罗马古代文明、欧洲中世纪、近代西方历史等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看美国的高考历史知识点占比。
在美国的高考中,历史科目通常被分为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
在美国历史中,对美国革命、南北战争、美国民权运动等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考察相当重要,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而世界历史的考察范围则更为广泛,包括了古代文明、中世纪欧洲、近代世界历史等内容。
除了中国和美国,其他国家的高考历史知识点占比也有一些不同。
例如,在法国的高考中,历史科目主要包括法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两部分。
在法国历史中,对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期、两次世界大战等事件的考察占据了较大比重。
而欧洲历史则包括了古代罗马帝国、中世纪封建制度、欧洲一体化等内容。
德国的高考历史科目则主要包括德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两部分。
德国历史的考察范围主要包括了普鲁士王国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等内容。
而欧洲历史则包括了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封建社会、冷战等内容。
总结起来,各国高考历史知识点占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高考历史科目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以中国古代史为主;美国的高考历史科目分为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对美国历史有较大的考察比重;法国和德国的高考历史科目分别包括本国历史和欧洲历史,对本国历史的考察较为重要。
这些不同的考察比重反映了各国对历史科目的重视程度和对本国历史的重要性认知。
当然,以上只是对各国高考历史知识点占比的简要介绍,实际情况可能还存在一些细微差异。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4d8d96580216fc710afd7c.png)
西方文明的源头【阶段特征】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机构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向工业文明迈进(公元 14 世纪——16 世纪末)【阶段特征】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政治: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二阶段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公元 17 世纪——18 世纪末)【阶段特征】思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治:17、18 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18 世纪末——19 世纪中后期)【阶段特征】经济: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e787b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5.png)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是每个学子都要面对的一场重要考试,其中世界史是其中一科。
世界史作为一门广博而重要的学科,考察的知识点众多,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本文将就高考世界史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考生提高备考效率和考试水平。
一、古代世界史知识点1. 文明起源与发展: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发展,包括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农业文明的兴起以及城市文明的形成。
2. 古代东方文明:重点了解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古代东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3. 古希腊罗马文明:包括古希腊民主制度、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以及古罗马政治制度、法律、建筑等的发展。
4. 古代中东文明:关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等中东地区的文化、宗教、科技等。
5. 古代非洲文明:了解埃及、亚述、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古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近代世界史知识点1. 欧洲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主要特点以及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科学革命与启示运动:包括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贡献,以及启示运动对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3.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机器制造业、能源革命、城市化等方面的变化。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家、主要战役等,以及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5.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点了解纳粹德国的崛起、日本对亚洲的侵略、盟军的反击以及大规模屠杀等重要事件。
6.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了解冷战的起源、分裂的世界格局以及冷战结束后的变化,包括苏联解体、欧洲一体化、全球化等。
三、现代世界史知识点1. 当代中国: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政治体制的演变、经济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2. 当代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变迁:关注全球化进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等问题。
3. 当代国际关系:关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体系、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高考历史世界史专题练习题
![高考历史世界史专题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22572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3.png)
高考历史世界史专题练习题1. 印度教和佛教在古代印度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什么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3. 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4.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5. 东亚古代文明中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分别有哪些特点?6.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谁?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7. 欧洲文艺复兴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特点?8.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9. 殖民主义对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影响有哪些?10.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有哪些?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有哪些?12. 冷战的起因和影响有哪些?13.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有哪些特点?14.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15.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16. 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有哪些?17. 中国近代史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18. 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19. 韩国、日本和越南的历史文化有哪些特点?20. 亚洲和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非洲国家的发展有哪些特点?21.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影响有哪些?22. 美国的宪政制度和政治文化有哪些特点?23. 美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24. 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25. 英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26.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影响有哪些?27. 法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28. 法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29.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30. 俄罗斯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31. 意大利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32. 意大利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33. 西班牙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34. 西班牙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35. 德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36. 德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37. 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进程和民主制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38.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有哪些特点?39. 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有哪些特点?40. 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有哪些特点?41.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2. 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3.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4.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5. 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6. 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7. 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和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有哪些?48. 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有哪些特点?49. 世界各地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点?50. 世界各地的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卫生发展有哪些特点?51. 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有哪些特点?52. 世界各地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有哪些特点?53. 世界各地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有哪些特点?54. 世界各地的旅游业和旅游文化有哪些特点?55. 世界各地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有哪些特点?56. 世界各地的艺术文化和艺术产业有哪些特点?57. 世界各地的传媒产业和传媒文化有哪些特点?58. 世界各地的食品文化和饮食产业有哪些特点?59. 世界各地的服装文化和时尚产业有哪些特点?60. 世界各地的美容文化和美容产业有哪些特点?61. 世界各地的婚姻家庭和性别关系有哪些特点?62. 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有哪些特点?63. 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有哪些特点?64. 世界各地的语言文化和语言交流有哪些特点?65. 世界各地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有哪些特点?66. 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有哪些特点?67. 世界各地的人权保护和民主发展有哪些特点?68. 世界各地的战争和和平建设有哪些特点?69. 世界各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有哪些特点?70. 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有哪些特点?71. 世界各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有哪些特点?72. 世界各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有哪些特点?73. 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有哪些特点?74. 世界各地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应用有哪些特点?75. 世界各地的教育发展和教育制度有哪些特点?76. 世界各地的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卫生发展有哪些特点?77. 世界各地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有哪些特点?78. 世界各地的艺术文化和艺术产业有哪些特点?79. 世界各地的传媒产业和传媒文化有哪些特点?80. 世界各地的食品文化和饮食产业有哪些特点?。
2021-2023北京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世界史(选择)
![2021-2023北京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世界史(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3c151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8.png)
2021-2023北京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世界史(选择)一、单选题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
此举符合联合国()A.托管制度B.“大国一致”的原则C.安理会投票程序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
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
这些做法意在()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B.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3.(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
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
”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4.(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
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①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①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①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
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e9d6865fbfc77da269b14d.png)
(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2)成就: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16 世纪) (1)原因:中世纪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成就:马丁·路德等。主要观点: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 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成就: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 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核心:理性主义。 (3)成就 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等。
高考历史知识点占分比例
![高考历史知识点占分比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0f0b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0.png)
高考历史知识点占分比例高考历史科目在中国高中阶段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中之重。
了解高考历史科目的知识点占分比例,可以帮助考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备考,提高成绩。
下面将介绍高考历史科目的知识点占分比例,供考生参考。
一、高考历史科目概述高考历史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相关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
该科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世界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占6分,世界史占4分,总分为10分。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占分比例。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考历史科目中的重点内容,占总分的60%。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知识点占分比例。
1. 中国近代史(占总分的30%)-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五四运动及其背景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2. 中国现代史(占总分的30%)- 中国国共内战及其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三、世界史纲要世界史纲要是高考历史科目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占总分的40%。
世界史的内容较广泛,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以下是世界史纲要的知识点占分比例。
1. 世界史的基本知识(占总分的10%)- 世界历史的年代辨认- 世界历史的时代特征2. 世界古代史(占总分的15%)- 古代文明的兴衰演变- 世界著名古代文明的特点与贡献3. 世界近代史(占总分的15%)- 欧洲文艺复兴及其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四、总结通过了解高考历史科目的知识点占分比例,考生可以清楚了解各个部分的分值权重,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学习重点。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注重整体把握,重点关注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分析与解读历史材料,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高考历史专项练习: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讲解及习题
![高考历史专项练习: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讲解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9ae8fc360cba1aa911da10.png)
高考历史专项练习: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讲解及习题1、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2〕楔形文字A〔3〕《吉尔伽美什》A〔4〕《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A2、第2课:古代埃及〔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A〔2〕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3〕金字塔的象征意义A〔4〕象形文字和纸草A3、第3课:古代印度〔1〕种姓制度A〔2〕佛教的创始、经典A〔3〕《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A【一】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的特征1、地理位置:〔见教材及插图〕2、地理环境的特征:1〕、大江、大河流域、水量充沛2〕、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二】文明类型及特征1、类型:大河文明2、特征:1〕政治上:中央集权体制2〕经济上:农耕经济发达3〕思想:宗教信仰明显4〕文化:文字、文学、数学、天文历法等成就突出【三】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1、楔形文字2、《吉尔伽美什》3、《汉穆拉比法典》1、制定的背景:1〕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王国——前提2〕楔形文字的成熟——条件3〕君权神授——理论依据2、目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巩固王国统治3、法典的具体内容及其反映的古巴比伦社会状况1〕阶级对立:自由民与奴隶;自由民中又有平民与贵族的等级区分2〕确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法典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3〕法典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4〕反映古巴比伦的生产、生活状况4、法典的特征1〕以神的名义颁布2〕保留部分原始适应法的遗风〔神明裁决、同态复仇〕3〕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5、妨碍及价值1〕集两河流域法律之大成,是重要的历史遗产。
是目前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法律地位〕2〕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全然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各阶层义务,严厉惩罚社会犯罪。
〔阶级属性〕3〕全面展示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4〕规范王国社会秩序,巩固王国统治【四】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1、法老的专制统治特点:高度集权法老绝对专制强化王权神授2、金字塔与来世信仰1〕法老的坟墓2〕最负盛名:胡夫金字塔3〕象征意义:a、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b、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表达c、人民智慧3、象形文字和纸草1〕时间:公元前3500年2〕书写材料:纸草4、知识拓展:1〕大河文明与中央集权〔理解地理环境与文明类型之间的关系〕①、形成缘故:a农业耕作的需要——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
高考世界史必备考知识点
![高考世界史必备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16e95ea1c7aa00b52acbfe.png)
高考世界史必备考知识点一、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点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①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的背景。
②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军队,参与政治。
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③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考点2 罗马法(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①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
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②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③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可以购买奴隶,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作用。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③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点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权利法案》①时间:1689年。
②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③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前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世界史分期高考真题
![世界史分期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39462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5.png)
世界史分期高考真题一、选择题(每题1.6分,共48分,限时20分钟)1、(2013·全国Ⅰ卷)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2020年全国Ⅱ卷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
这一主张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3、(2020 年全国Ⅰ卷33 )16 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
蒙田的教育主张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4、(2020年全国Ⅲ卷32)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
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
这反映出,当时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5、(2015·全国Ⅱ卷)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6、(2019年全国Ⅲ卷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2fd33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6.png)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文明的起源和特点文明的起源: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过程。
文明的特点:农业的出现和定居生活、语言文字的出现、手工业和手工业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细化、城市和国家的兴起、科技的进步、道德与法律的出现、宗教信仰的出现等。
2. 三大高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3. 古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城邦文明的兴起和特点、希腊民主政治、希腊哲学、科学文化等。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斯巴达克斯起义、基督教的兴起、罗马法的影响等。
二、近代世界的形成和发展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宗教改革的起因与影响。
2.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英国工业革命的起因与影响、工厂制度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3.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变革近代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近代西方思想与文化、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三、现代世界的发展与冲突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与影响、战争结局与战后秩序建立、俄国革命的起因、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与战争进程、纳粹德国及其他轴心国的侵略、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冷战的起因与影响、1945年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3. 当代世界的大事件与重要问题当代世界的大事件:美苏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中东地区的战争和和平进程、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的重要问题:全球化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能源与环境问题、自然灾害与人口迁移问题。
四、中华民国的兴起与演变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起因与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各方人士的作用和倡导的思想。
2. 南京国民政府与北洋政府中国国民党的兴起和北洋政府的统治、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五、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与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早期探索与发展、党的领导下的北伐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世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1、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①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和文化交流,容易形成民主氛围;②经济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海外贸易及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商品贸易需要自由、平等的环境,容易形成民主氛围;③文化因素:靠近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④政治因素:希腊半岛重峦叠嶂,多山多丘陵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有利于城邦体制,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⑤人文条件:城邦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是民主政治得以实行的人文条件。
2、城邦政治⑴城邦含义:公元前8—6世纪,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小国。
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一些村落,史称城邦、城市国家,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⑵城邦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彼此分立,联系密切;拥有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
3、希腊的公民⑴地位: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⑵构成:通常由成年男子构成(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于公民之外),有权参与城邦事务。
4、民主政治形成过程(以希腊为例)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⑴背景:①雅典4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一切大权;②新兴工商业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⑵内容:①颁布“解负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②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③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④组成“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和参加“四百人会议”;⑤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⑶特点:实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
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⑷影响:①改革未能彻底化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②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⑴内容:①用地域取代血缘部落,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每日轮值主席也从“五百人会议”中产生;②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③对一些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
⑵影响:①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②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⑴内容: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④为鼓励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发放津贴。
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⑵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贵族的政治权力大大削弱。
5、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评价⑴基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权利相互制约。
(公民大会有立法权,陪审法庭由司法权,五百人会议有行政权,三权相互制约,防止滥用权力)⑵局限性:①从范围上:只对一部分人即成年男性开放,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②从性质上: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③从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④后果上: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
⑶进步性:①希腊:促进了雅典的繁荣,成为全希腊的学校;铸就了希腊人的民主性格;辉煌文化成就的取得。
②世界: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率先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创造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二)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背景:平民和贵族矛盾的激化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损害平民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成文法诞生。
《十二铜表法》明确的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例如,法律规定如果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可以给他带上脚镣。
但是,《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2、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1)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至1世纪后期,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
(2)罗马法的发展在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商品经济和资易有所发展。
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
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精神。
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3)完善:罗马法体系的完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拔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罗马法的历史影响罗马法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许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进和变化①第一次: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神灵和自然的控制②第二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7世纪)————基督教神学束缚③第三次:启蒙运动(17、18世纪)————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一、智者的启蒙——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期)1、产生背景:①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③哲学家们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④公民的基本素养—人才、思想基础2、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3、作用:⑴积极作用:①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②促进了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促进了文化发展。
⑵消极作用: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称为西方哲学的源头)⑴背景:①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②雅典政治的弊端导致政局动荡,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⑵主张: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美德即知识”。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提出“有思维的人是王舞蹈尺度”。
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⑶作用: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比较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1、共同点:①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
②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与智者是一致的。
2、不同点:①对知识看法的区别:智者学派需要学习知识。
而苏格拉底强调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②哲学观点: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自我主义和怀疑主义,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2)贡献:理念论;《理想国》是最早乌托邦思想;《法律篇》强调法治(3)影响: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1)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思想来源于具体事务。
(2)地位:逍遥学派;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学》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㈠文艺复兴(14—17世纪)1、兴起背景::①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束缚了人和人性② 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乐趣。
③ 14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④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2、兴起及发展: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16世纪达到高潮,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条件:新航路开辟刺激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表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3、文艺复兴的核心及实质:核心是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幸福和个性解放。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4、表现:①文学: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②艺术:“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5、影响:①思想: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欧洲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②文艺:创造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
③自然科学: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牛顿力学体现的建立为标志)。
(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1、背景: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欧洲君主为加强王权主张摆脱天主束缚;文艺复兴个性自由等主张推动宗教改革2、代表(1)马丁·路德改革(1)序幕:“九十五条论纲”(2)内容:①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只要信仰上帝,灵魂就可以得救,从而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②《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圣经》代表理性和思想自由。
每个教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和理解《圣经》,从而打破了教会对《圣经》的垄断,也促进了西欧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简化宗教仪式,提倡勤奋节俭,有利于早期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④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