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入视角下残障人士就业问题研究
社会实践报告残疾人就业现状观察
社会实践报告残疾人就业现状观察社会实践报告:残疾人就业现状观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残疾人权益意识的逐渐增强,残疾人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深入观察了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并对残疾人就业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残疾人就业现状1. 就业机会的不足当前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就业机会仍然较为有限。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歧视,普遍认为残疾人不具备与正常人相同的工作能力。
因此,残疾人求职的就业渠道较为狭窄。
2. 薪酬待遇不公平就业机会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残疾人就业薪资待遇的不公平。
在一些残疾人就业岗位上,薪酬待遇相对较低,无法和正常人相提并论。
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对残疾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3. 就业环境的不适应部分用人单位对于残疾人的就业环境并未进行有效的改善。
缺乏残疾人友好的办公设施和便利设施,严重制约了残疾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舒适度。
二、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1. 观念落后一些用人单位和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就业存在观念上的落后。
认为残疾人工作能力低下,不适合从事一些特殊岗位。
这种观念的落后加剧了残疾人就业的困难。
2. 政策支持不足尽管国家对残疾人就业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很多政策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导致实施难度较大。
三、改善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建议1. 加强法律保障建议国家加大立法力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歧视残疾人就业,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并做好残疾人合理的工作环境调整。
2. 宣传教育加强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加强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倡导平等的就业观念,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促进用人单位对残疾人的接纳和包容。
3. 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议政府增加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投入,提供专业性的就业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聋哑盲残疾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政府对聋哑盲残疾人 的支持 占主导作用 ,让受残群体感 受到政府 和 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 建立他们 自强 自 立 的生活信 心;企业和政 府 都应该给与他们平等 的就业 机会 ;应该 提供 给他 们力 所能及 的就业 岗 位 ,比如公益性 、服务性等技 术含量较低 的岗位 ,同时加 强对聋哑盲 人 就业技能的培训 ;最重要的是相关 的保 障政 策可 以落到实位 。
3 .建 立公 平 的教 育 制 度
提 升聋哑盲残疾人综合素质和劳动能力 ,是指掌握必要 的知识和生 存 技巧 ,成为企业需要 的人才 。政府应该加大对受教育聋 哑盲 残疾人 家 庭 的财政补贴 ,他们 的教育是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 。如果 政府没有 相应的补 贴,很 多家庭是难 以承受这样的开销的 ;完善聋 哑盲残疾人教 育体系 ,保障他们受教育 的权利 ,可 以多建立一些政府性质 的聋哑盲残 疾人学 校,同时,聘请一些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对聋 哑盲残疾人 的 学 习 予 以指 导 。
入社会不可或缺的。
关 键 词 :残 疾 人 ;社 会 融 入 ;对 策
引言 :残疾人 ,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 ,由于其特殊性 ,往 往在 社会 主义建设和人类生存 中都以弱势群体的身份出现 ,想要获得 和正常 人一样 的成果往往要付 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付出 ,甚至有些残疾 人生 活无法 自理 ,只能靠家人 的帮助才能 生活下 去。这样 的现象举不胜 举 , 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摆脱世俗眼光的歧视 。怎样才能让他们融入社 会 ,成 为一个现实 的问题 。 聋 哑盲 残 疾 人 融入 社 会 的 现 实 困 境
聋 哑 盲 残 疾 人 社 会 融入 问题 研 究
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融入与支持问题
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融入与支持问题。
职业机会残疾人在职业市场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过去的研究表明,残疾人的失业率远高于普通人。
在许多情况下,残疾人的能力和潜力被低估,而且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往往面临着不同的限制。
当然,政府和社会机构在提供工作机会的方面一直在积极尝试,但很难将残疾人和普通人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制定更具包容性的就业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
比如,在招聘和录用过程中取消对残疾人的限制,采取用人单位行政奖励、税收等政策鼓励单位招用残疾人等多种可行的措施。
同时,还需要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残疾人可以融入社会并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
教育机构需要为残疾人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这包括对残疾人的早期干预,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同时,也需要为残疾人提供更高水平、更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和技能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支持除了政府和教育机构的支持外,残疾人还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这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为了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需要更加深刻、客观,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推动社会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为残疾人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同时,对于残疾人没有就业的,社会应该建立保障机制,让残疾人得到经济、精神和社会上的支持,调动全社会资源,共同为残疾人提供保障。
意识为了促进残疾人更好的融入社会,需要提高社区居民对残疾人的认知和意识。
鼓励社区居民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不给残疾人带来额外的困难和麻烦。
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与残疾人相关的活动,比如体育赛事、文化节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接纳残疾人的意识。
总之,残疾人的社会融入和支持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
要想让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营造一个包容性、平等、人类关怀的社会环境。
通过完善法制、完善教育和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机制、社区意识等方面的努力,一定可以给残疾人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光明的未来,实现残疾人与全社会的共赢。
优势视角下残障人士社会融入之旅(案例)
优势视角下残障人士社会融入之旅一、案主背景乐乐,17岁,智力障碍三级,家中独女,一年之前结束了义务教育的学习,之后便一直呆在家里,足不出户。
据爸爸反馈,这一年时间里,乐乐变得愈发自言自语,无法正常与人交流。
据走访了解,乐乐一家三人都有残疾证,爸爸肢体障碍四级,目前在工厂工作。
妈妈听力障碍四级,曾在工厂上班,近几年一直呆在家里,因之前工厂缴纳社保,目前有领取退休金。
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在育儿方面没有能力和经验,所以乐乐在家基本得不到任何教育和基本生活指导。
二、预估与需求评估(一)服务对象分析1. 预估(1)经济方面:服务对象没有经济收入,在家生活经济支出也较少。
(2)社交方面:在家只是看看电视,不玩手机,喜欢一个人发呆,自言自语。
除了父母,完全没有社交圈。
(3)认知和行为方面:服务对象的认知能力较弱,家长的文化程度有限,在家基本上不会过多的去指导服务对象的学习,包括其他的生活常识。
服务对象长期待在家里,行为能力也受到局限。
(4)生活能力方面:生活自理能力弱,没有人教过她如何洗碗、洗毛巾等基础家务。
自己连洗澡也无法独立完成,至今需要爸爸的帮助。
生活中完全依赖爸爸。
2. 需求评估在社工介入之前,服务对象是一位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花季少女。
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没有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和求知欲,没有朋友没有笑容和快乐,没有人教她做任何的事情,她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知,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重复的日子。
在社工的鼓励之下,她走出了家门,来到了残疾人之家,开启了生活的另一扇大门。
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服务对象的需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交的需求:服务对象渴望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扩充自己的朋友圈,与人交流,结交自己的朋友。
(2)求知的需求:服务对象希望接触更多的事物,体验不同的经历,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3)尊重的需求: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服务对象也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肯定,得到他人的尊重。
社会融入视角下残障人士就业问题研究
社会融入视角下残障人士就业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从社会融入视角出发,探讨了残障人士就业问题。
首先分析了残障人士就业现状,指出存在就业障碍,随后从社会融入角度探讨了支持、推动因素及解决策略。
文章指出,社会融入对残障人士就业至关重要,建议政府、企业和社会间合作努力解决问题。
需要建立更多的支持机制和资源,提升残障人士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
最后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残障人士就业平等和融合的目标。
【关键词】残障人士就业、社会融入、视角、现状分析、就业障碍、就业支持、推动因素、解决策略、社会重要性、政府、企业、社会、努力、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大约一亿人是残障人士,其中约80%的残障人士是属于劳动年龄人群。
他们在就业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导致他们的就业率远远低于一般人群。
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残障人士如果不能融入社会和就业,将会面临更多的生活困难和挫折,甚至容易感到自暴自弃。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社会公平和人权问题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残障人士的权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障。
深入研究残障人士就业问题,探讨社会融入视角下的解决策略和支持措施,对于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本研究将从社会融入的视角出发,探讨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为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共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之一。
残障人士由于身体或心理方面的不足,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
解决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责任和道义担当,更是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
残障人士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也应该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和机会。
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解决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残疾人就业状况
残疾人就业状况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享受尊严工作的权利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对于残疾人群体而言,他们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着种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就业的状况,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就业现状残疾人在就业市场中面临许多障碍,其中包括社会偏见、无障碍设施不足、教育机会不平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残疾人就业率相对较低。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残疾人就业率仅为全人口的一半左右。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残疾人就业的问题更加突出。
缺乏视力、听力或肢体上的障碍使得他们难以适应传统的劳动环境,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
同时,许多雇主也缺乏对于残疾人的包容性,在招聘和雇佣过程中存在歧视行为。
二、政府角色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制定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利益。
例如,制定法律禁止雇主歧视残疾人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投资于残疾人培训项目,提供适应他们需求的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应该积极推动社会与企业共同承担责任,通过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雇佣残疾人。
政府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并推行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以确保残疾人融入到各个行业和职位中。
三、企业责任企业在提供残疾人就业机会方面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企业可以通过包容性的招聘流程和职场环境,创造一个对残疾人友好的工作场所。
这包括提供无障碍设施、培训员工以适应残疾人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工作调整,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能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寻找商机与残疾人相关的市场需求。
有些企业已经发现,通过聘用残疾人,并开发适合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这种做法不仅符合道德和社会责任,还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回报。
四、社会意识提高社会对于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的能力和潜力,减少对于他们的偏见和歧视。
残疾人就业调研报告
残疾人就业调研报告《残疾人就业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关注日益增加。
为了了解残疾人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残疾人就业调研,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残疾人就业率较低。
调研显示,残疾人就业率远远低于非残疾人。
虽然国家对残疾人就业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就业问题仍然严峻。
其次,残疾人就业难度大。
调研数据显示,残疾人在求职时面临着更大的难度。
很多残疾人因为身体条件无法胜任某些岗位,或者因为缺乏相关技能而无法获得工作机会。
此外,一些企业对残疾人心存偏见,存在歧视情况。
再次,残疾人职业培训和技能培养不足。
在调研中发现,残疾人在就业之前接受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养比非残疾人少,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最后,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态度有待改善。
调研结果显示,虽然社会对残疾人就业态度逐渐改善,但仍然存在对残疾人就业的歧视和偏见。
一些用人单位对残疾人招聘持保留态度,认为残疾人工作效率低、成本高,从而影响了残疾人就业机会。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建议:首先,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和技能培养机构,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
其次,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招聘残疾人员工,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补贴。
再次,建立健全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支持。
最后,加强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宣传,减少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
总之,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入的路径研究
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入的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残疾人的权益保护和社会融入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实现残疾人就业是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权的体现。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就业平台三个方面探讨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入的路径。
一、政策法规政策法规的制定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社会融入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残疾人的权益和福利保障。
比如,制定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的便利和扶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建立公平的教育法规,促进残疾人接受全面平等的教育等。
二、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残疾人就业和社会融入的基石。
残疾人就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质,在教育培训方面需要积极引导、支持和帮助。
学校应该建立包容性教育模式,提供适应残疾人需要的个性化教育,并关注职业培训。
同时,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残疾人培训的投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和服务,帮助残疾人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平台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是促进其就业和社会融入的关键。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就业咨询、职业指导、岗位匹配等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应该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适应工作环境的支持。
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残疾人的就业渠道。
综上所述,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入的路径研究涉及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和就业平台三个方面。
只有在政策引导、教育培训和就业平台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实现残疾人的就业与社会融入,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做出贡献。
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途径
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途径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残疾人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加,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的途径也在不断拓宽。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的途径,为残疾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政府对残疾人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并且有权获得适应其残疾程度和职业能力的工作岗位。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就业创业扶持基金,为残疾人提供贷款和创业支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二、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残疾人要实现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
为此,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工作。
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技能培训课程等形式,提升残疾人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残疾人提供实习机会和岗位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创业和自主就业创业是残疾人实现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比于传统的就业方式,创业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政府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贷款和创业扶持,同时还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
创业不仅可以提高残疾人的经济收入,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为其他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
四、社会支持和公众意识提升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工作环境。
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积极招聘残疾人员工,为他们创造公平的工作机会。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残疾人权益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
只有社会的支持和公众意识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
总结起来,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途径包括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创业和自主就业以及社会支持和公众意识提升等方面。
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的措施与实践
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的措施与实践残疾人就业是社会融合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国家和社会持续推出一系列的措施和实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的措施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政策支持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社会融合的过程中,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级政府通过颁布和实施相关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平等的工作环境。
首先,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
这些政策包括减免税收、给予企业贷款支持、提供职业培训等。
通过降低企业招聘残疾人的成本,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可以激励企业更多地招纳残疾人员工。
其次,政府还加大了对残疾人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
通过建立就业平等监察机构和相关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用工行为,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政府利用法律手段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就业和融合。
此外,政府还开展了积极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就业和融合的认识与理解,消除歧视和偏见。
政府通过媒体、学校以及社区等渠道,向公众传播关于残疾人就业的知识和信息,增加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可见度,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
二、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为了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促进他们融入社会,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首先,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该开设相关的职业培训项目,为残疾人提供适应职场需求的技能培训。
这些培训项目应该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相适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通过培训,残疾人可以具备更多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其次,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应该注意个性化的需求和辅助设施的提供。
不同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和培训机构应该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助设施,帮助残疾人顺利完成培训和实践。
此外,社会应该加大对残疾人就业转型的投入与支持。
对于传统工序无法胜任但可转型为其他形式的工作岗位,可以通过开办企业、自主创业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社会对于残疾人权益的关注日益增加。
然而,残疾人融入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就业、教育以及公共场所的无障碍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
本文将就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
首先,残疾人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尽管法律规定雇主不得因残疾歧视求职者,但实际上不少企业对雇佣残疾人持怀疑态度。
他们可能认为残疾人在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应公司的需求。
此外,一些工作环境也无法满足残疾人的需求,缺乏无障碍设施和培训机会。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挑战,残疾人就业呈现出巨大的机遇。
我们需要认识到,残疾人也拥有一技之长,他们能够为企业带来创新和多样性。
政府和企业需要制定更加友好的政策和措施,提供适应残疾人特殊需求的工作环境,向残疾人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机会,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其次,在教育领域,残疾人融入社会同样面临着挑战。
残疾人在接受教育时往往会遭遇障碍,如缺乏专业的教育师资、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等。
这导致了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很难与非残疾人竞争。
然而,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机遇也同样不可忽视。
随着社会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提供无障碍的教育环境,雇佣专业的特教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这些改善措施使残疾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了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此外,一些残疾人在教育领域表现出的优势,如特殊体验和创造力,也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第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仍然存在许多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缺乏无障碍通道、没有辅助设施等。
这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限制了他们的社交和参与活动的能力。
然而,改善无障碍设施不仅可以解决残疾人出行问题,还能够惠及到其他群体,如老年人和孕妇等。
这是一个双赢的机会。
政府应该加强执法和监督,推动无障碍设施的普及。
同时,公众也应该更加关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提高对于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意识。
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的措施
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的措施残疾人的就业和融入社会是一个社会进步和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
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社会融合,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就业培训、适度就业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的措施。
Ⅰ.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的基础。
各国纷纷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和融入社会的权利。
其中,法律禁止雇主歧视残疾人,要求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政府还设立相关基金,为残疾人提供补贴和奖励,鼓励雇佣残疾人员。
Ⅱ. 就业培训为了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竞争力,各国纷纷建立了残疾人就业培训体系。
这些培训项目旨在提升残疾人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其具备在职场中胜任工作的能力。
培训项目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场适应能力培养等,通过提升残疾人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他们在职场中的融入程度。
Ⅲ. 适度就业残疾人的适度就业是指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适度就业要求雇主在雇佣残疾人员时,根据其身体状况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
雇主可以通过合理调整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以确保残疾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Ⅳ. 社会支持为了帮助残疾人充分融入社会,各国提供了多种社会支持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康复辅助设备的提供、个人助理的配备、就业指导和咨询等。
社会支持的目的是帮助残疾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结: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是建设包容性社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各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就业培训、推行适度就业和提供社会支持等措施,为残疾人的就业和融入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措施,为残疾人的就业和社会融合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残疾人就业和社会融合的目标,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智能残疾人社会融入:未来残障人士的新机遇
智能残疾人社会融入:未来残障人士的新机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残疾人士而言,智能技术的出现无疑是一道曙光,照亮了他们融入社会的路径。
正如一艘破冰船,智能技术正在为残疾人士开辟一条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道路。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智能辅助设备如何成为残疾人士的“义肢”。
这些设备,如智能轮椅、语音识别软件和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工具,它们是残疾人士与社会互动的桥梁。
它们如同一双无形的手,帮助残疾人士握住生活的把手,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地生活和工作。
然而,尽管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残疾人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一进程并非没有障碍。
技术的普及程度、高昂的成本以及社会对残疾人士使用智能设备的接受度,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舞会,虽然邀请了所有的人,但并非每个受邀者都能够轻易地跨入舞池。
接下来,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残疾人士的就业前景。
在过去,残疾人士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有限的局面。
但现在,随着远程工作和数字化职业的兴起,残疾人士有了更多的选择。
他们可以在家中通过电脑工作,甚至参与到编程、设计等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中。
这就像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让他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
然而,我们也必须警惕,不能让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歧视。
如果只有部分残疾人士能够享受到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那么这种进步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我们需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接触到这些技术,让智能技术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下智能技术如何影响残疾人士的社会参与。
通过智能技术,残疾人士可以更容易地参与到社交活动中,享受与家人和朋友相聚的时光。
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中。
这就像是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舞台,让他们在上面自由地舞蹈,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综上所述,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残疾人士提供了新的机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的挑战
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成为一项关键的挑战。
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质量,更与社会公平和人权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就业与社会融合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就业机会的不足是残疾人就业的首要问题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就业机会的不足。
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残疾,残疾人在寻找就业机会时面临着更多的困扰。
许多公司和雇主对残疾人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他们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这导致许多残疾人难以进入正常的就业市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会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改变公众对残疾人就业的偏见。
各级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雇佣残疾人员,为他们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
二、教育和培训的不足使得残疾人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除了就业机会的不足,教育和培训的不足也是残疾人就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许多残疾人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导致他们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难以适应工作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资源。
同时,企业也应该承担起责任,为残疾人提供适应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自身技能。
三、社会环境的不适应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难题除了就业问题外,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也面临着环境的不适应。
许多公共场所和设施并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如无障碍设施、辅助设备等。
这给残疾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不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会应该提高对残疾人特殊需求的重视,加大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残疾人能够享受与他人平等的权益。
同时,公众也应该加强对残疾人的关爱和理解,为他们创造一个友善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四、社会关爱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和融合的重要保障除了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外,社会关爱也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和融合的重要保障。
残疾人在就业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为了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应该加强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关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残疾人的就业机会与社会融合问题
残疾人的就业机会与社会融合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融合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社会已经许多改善,但残疾人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不平等的待遇。
本文将探讨当前残疾人就业的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措施。
残疾人的就业形势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残疾人的就业率较低,更是严重落后于非残疾人。
残疾人壁垒众多,包括身体方面的障碍、社会歧视、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
残疾人往往面临着不平等的就业机会、低薪工作以及缺乏职业培训的挑战。
首先,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核心在于缺乏平等的机会。
很多企业都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招聘和雇佣残疾人。
他们担心残疾人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也对残疾人面临的特殊需求表示担忧。
这种担心和歧视导致残疾人经常被排除在就业市场之外。
其次,残疾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残疾人通常面临着接受良好教育的挑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进入职场的机会。
虽然有些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律以保证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特殊教育的资源不足以满足残疾人群体的需求,这导致他们在求职时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残疾人就业问题还受到歧视和偏见的影响。
社会对残疾人往往存在着误解和偏见,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各种歧视。
雇主可能更倾向于招聘非残疾人,而忽视残疾人的潜力和能力。
这种歧视性观念使得残疾人很难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融入困难。
要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通过提供税收减免等方式来吸引他们雇佣残疾人。
此外,政府还可以投资特殊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确保残疾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企业也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开展积极的员工多样化计划。
企业可以制定公平的招聘政策,特别优先考虑残疾人的应聘者。
此外,企业还可以提供特殊的职业培训和适应性工作环境,以满足残疾人的工作需求。
大学实践报告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
大学实践报告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在当今社会,残障人士的融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群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大学实践活动,我们聚焦于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和努力,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尝试为他们创造更友好、更包容的社会环境。
我们的实践活动首先从深入了解残障人士的现状开始。
通过与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合作,我们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
令人痛心的是,残障人士在就业、教育、社交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例如,在就业方面,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偏见,他们往往难以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许多残障人士只能从事一些简单、低收入的工作,甚至处于失业状态。
在教育领域,部分残障儿童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即使能够入学,也可能因为教学设施和师资的不足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而在社交方面,由于外界的不理解和歧视,他们往往感到孤独和自卑,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交圈子。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残障人士的生活,我们走进了他们的家庭和社区。
在与一位肢体残疾的_____交流中,他向我们倾诉了自己的无奈。
他虽然有着出色的计算机技能,但因为行动不便,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
他渴望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但现实的种种障碍让他感到无比沮丧。
还有一位患有听力障碍的_____,她通过手语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沟通是她最大的难题。
因为很多人不懂手语,她常常感到被孤立,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些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面临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障碍,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环境和人们观念的束缚。
因此,我们决定从多个方面入手,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教育方面,我们组织了志愿者团队,为残障儿童提供义务家教服务。
针对不同的残疾类型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残障儿童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积极向社会呼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让每一个残障儿童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就业机会与挑战
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就业机会与挑战在现代社会中,残疾人融入社会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他们作为弱势群体,需要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以便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参与。
然而,残疾人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就业的机会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
一、就业机会1. 政策支持政府在残疾人就业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就业培训等。
这些政策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进入劳动市场。
2. 公司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残疾人就业的问题,将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他们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包容的工作环境。
3. 自主创业一些残疾人选择自主创业,开展适合自己能力的业务。
政府和社会组织为残疾人提供了一定的创业支持,例如提供贷款、培训和咨询等。
二、就业挑战1. 歧视和偏见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面临歧视和偏见。
许多雇主对残疾人的能力存在误解和偏见,这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公平的机会。
此外,一些残疾人也存在对自身能力的质疑,缺乏自信心。
2. 教育和技能缺乏一些残疾人由于教育和培训机会的不足,缺乏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这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并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3. 残疾人友好环境缺失许多工作场所没有为残疾人提供友好的环境和设施,如无障碍设施、辅助工具等。
这使得残疾人在工作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三、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1. 加强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法律保护和扶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将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同时,要建立相关监管机构,加强对企业的执法力度,确保残疾人就业不受歧视。
2. 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残疾人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应加大对残疾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
3. 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积极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探讨残疾人的无障碍就业与职场融合
探讨残疾人的无障碍就业与职场融合在现代社会中,无障碍就业和职场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特别是对于残疾人群体,创造一个无歧视、无障碍的工作环境,实现他们的就业和职场融合,成为各个国家和社会的共同目标。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的无障碍就业与职场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残疾人的无障碍就业的重要性1. 倡导人权和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享受公正待遇。
残疾人也应该有机会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2. 发挥个人潜能:残疾人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和潜能。
如果不能得到就业机会和适当的工作环境,他们的潜能将无法发挥,这不仅对个人发展不利,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 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残疾人群体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劳动力资源。
通过提供无障碍就业机会,他们可以进一步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竞争力。
二、残疾人的职场融合的挑战与问题1. 歧视和偏见: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面临歧视和偏见。
某些雇主可能认为残疾人无法胜任工作任务,或者对他们的能力产生怀疑。
这种偏见导致了他们往往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机会。
2. 缺乏专业技能培训:残疾人需要获得适当的技能培训,以满足职场需求。
然而,许多培训机构并没有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他们在技能培训上面临困难。
3. 不适应的工作环境:许多工作场所对残疾人来说并不友善。
例如,没有无障碍设施,使得他们难以进入和离开工作场所;缺乏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无法适应残疾人的个人需求等等。
三、实现残疾人的无障碍就业与职场融合的措施1. 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各个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确保残疾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这包括禁止歧视的法律,提供无障碍设施的法规等等。
2.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残疾人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以满足职场需求。
教育机构和培训中心需要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社会实践报告参观残障人士就业机构的社会融合问题与解决途径
社会实践报告参观残障人士就业机构的社会融合问题与解决途径社会实践报告:参观残障人士就业机构的社会融合问题与解决途径一、介绍社会融合是指将各个社会群体无障碍地融入社会,实现平等、尊重和包容的过程。
然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残障人士的融合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参观残障人士就业机构的角度,探讨社会融合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
二、就业机构的现状与服务我们参观的残障人士就业机构是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安排的组织。
该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残障人士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辅导和技能培训,并与企业合作,开辟包容的工作环境。
三、社会融合问题分析虽然残障人士就业机构在推动社会融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就业歧视:很多企业对残障人士持有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工作效率低下,无法胜任工作。
这种歧视导致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遇到许多困难。
2. 缺乏资源:部分残障人士缺乏适应工作环境所需的资源和支持,如辅助工具、无障碍设施等。
这使得他们在职场中面临更多挑战。
3. 社会偏见:一些人对残障人士持有偏见和歧视态度,这种态度限制了他们与其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加大了融入社会的困难。
四、解决途径为了促进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 倡导平等和尊重:通过教育和媒体等渠道,加强对残障人士权益的宣传和倡导,让更多人认识到他们的能力和价值。
2. 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对残障人士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缩小与非残障人士的差距。
3. 打破刻板印象:通过宣传残障人士的成功事例和优秀表现,打破对他们的刻板印象,改变企业和社会对他们的偏见。
4. 改善工作环境和设施:提供适应残障人士需求的工作环境和设施,如无障碍设施、辅助工具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
5. 鼓励企业合作:鼓励企业与残障人士就业机构合作,提供包容和支持的工作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总结要实现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合,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社会实践报告走进残疾人就业中心关注残障人士的就业与融合问题
社会实践报告走进残疾人就业中心关注残障人士的就业与融合问题社会实践报告:走进残疾人就业中心——关注残障人士的就业与融合问题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意识的觉醒,对残障人士的关注逐渐增多。
就业与融合是解决残障人士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残障人士的就业和融合问题,本文将走进某残疾人就业中心进行调研,并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残障人士的就业现状残障人士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
首先,很多企业对于招聘残障人士持观望态度,认为他们无法胜任工作。
其次,一些企业由于设施和相关配套的原因,无法提供符合残障人士需求的工作环境。
此外,残障人士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培训,这也给他们找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残障人士的就业机会与政策支持为了提高残障人士的就业机会,许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促进残障人士的就业和融合。
举个例子,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残障人士就业的政策,如加大对残障人士的就业培训力度、设立残疾人职业介绍所等。
此外,一些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提供适应残障人士需求的工作岗位,为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四、残障人士融合问题残障人士的融合问题不仅仅是就业问题,还涉及到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尊严。
社会的认知和对待态度对残障人士融合的影响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包容与尊重的社会环境,拒绝歧视和偏见,让残障人士在就业、教育、社交等方面得到公平和平等的机会。
五、残障人士就业中心的作用残障人士就业中心在解决就业与融合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机构提供残障人士的职业培训、职业咨询和工作安置等服务,帮助他们提升技能,了解就业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同时,这些机构也在推动社会对残障人士的认知和态度改变,推动融合的进程。
六、对残障人士的支持与关爱要推动残障人士的就业与融合,除了政府和机构的努力外,社会的支持与关爱也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关注身边的残障人士,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此外,还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关注残障人士权益保护,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融入视角下残障人士就业问题研究【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处于社会边缘的残障者而言,更是改善其生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获得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
要从根本上解决残障者的就业问题,应该基于社会融入的视角,让其“平等、共享、参与”社会生活。
文章阐明了残障者就业融入的必要性,在对就业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分析了残障者就业过程中社会融入的障碍因素,并认为建立保障体系、多渠道促进残障者就业和残障者自身努力有利于实现就业融入。
6972065.【关键词】残障人士;就业;社会融入;就业融入残障人士是对由于先天性或非先天性的缺陷,在社会生活中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的人群的概称。
目前,中国有8500万左右的残疾人,他们的就业难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分享社会进步的途径。
社会模式的残疾观认为,残疾人所遭遇的困难主要是社会造成的,是不健康的社会态度与政策共同造成了对残疾人的社会排斥与隔离。
要想解决好残障者的就业问题,促进“平等、共享、参与”的残疾观的形成,有必要从社会融入角度来研究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
一、残障人士就业融入的必要性就业融入是指有劳动能力、有愿望就业的残疾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参加社会就业,在开放、包容、无障碍的环境中与健全人一起工作,获得与健全人同等的收入和保障条件。
就业对于残障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残障人士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
解决好残障者的就业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
就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就是残障者社会融入的必要性所在。
就业的经济功能是就业能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获得经济收入。
同时,就业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缓解贫富差距。
残障者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碍,导致这一群体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等社会特征。
政府的补贴只能部分地解决残障者的温饱问题,“等、靠、要”不应该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就业是他们获取生活来源的重要方式,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生活上的贫困状况才能得到改善,家人才能过上正常的、体面的生活。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富差距,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创造条件,起到稳定社会的功能。
就业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就业是人们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每个人都无法离开社会,对于残障人士而言,就业是他们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就业,进入正常的生活环境,才能进行平等、对称的社会互动。
第二,就业是实现社会成员自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平台与依托。
通过就业,残障人士才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潜能,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与社会,认识到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三,就业是保证社会成员后代健康成长的必要。
就业是家庭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物质保障不足会直接影响子女身体的发育及受教育程度。
并且父母心态上的问题也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妨碍他们正常价值观念的形成。
第四,充分就业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合程度。
就业能使残障者进行平等的社会交往与沟通,让社会大众改变对残障人士的固有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体之间的隔离因素,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取得共识,提升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融入与社会整合。
二、残障人士就业现状(一)就业率总体偏低,就业形式较为单一近年来,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就业人数在逐渐增加,但与劳动适龄人数总和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
2013年,劳动适龄人口中能够自理的城镇残疾人士就业比例为37.3%,农村为47.3%。
可见,城镇适龄残障者未就业的比例竟高达1/3。
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为10.8%,明显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4.1%的2.5倍多。
就就业形式而言,在城镇,集中就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分散就业、灵活就业虽然有一定程度地发展,但是比例不高。
在农村地区,四分之三的残障者依然主要依靠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经济收入。
(二)就业岗位层次低,就业行业集中于传统部门在业残障者主要从事技能要求低、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差的低端职业。
就业的层次处于社会的下层。
据抽样数据调查显示,在业残障者就业的行业集中在农、林、牧、渔、水利业等传统行业,排在二、三位的是生产及运输行业、商业服务业。
残疾人中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数量也比较少。
从就业岗位来看,绝大多数残疾人从事基本生产和居民服务类工作,其中仓储人员、行政办公人员和餐饮服务人员最多。
(三)就业稳定性差,存在隐性失业现象相较于健全人而言,残障人士的就业风险更大。
很多用人单位出于理性选择不愿意安置残障者就业。
即使安置残障者,也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残障者从事的大多是操作简单的工作,而这类岗位很多都是临时工,因此劳动关系十分不稳定。
很多残障者在一个岗位上的平均年限不足五年,就业稳定性差。
尽管对残疾人而言,按比例就业是国家政策明文规定的,但有的用人单位却采用“挂靠式”就业的做法,即不用残疾人工作,而是每月发几百元的“悬空上班”工资,按比例就业成了按比例交钱和发钱,隐性失业就成了名义上就业的替代品。
(四)残障职工与健全职工同工不同酬现象时有发生残疾人职工与健全人职工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不少残疾人的实际工资收入徘徊在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附近,有的甚至不及最低工资标准。
在保障残障者就业的各项法律中,也没有“残疾人的劳动收入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
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企业不仅不执行同工同酬规定,而且使残障者的工资在低保线徘徊。
残障者的收入没有保障,就业也就失去了本该有的价值和意义。
三、残障人士就业过程中社会融入的障碍因素分析(一)认识偏差阻碍残障人士就业融入社会传统观念阻碍残障人士就业。
当今社会很多人仍然将残障者视为“残废”,总怀着怜悯、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他们,把残障者权利的实现看做是对他们的恩赐。
用人单位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不愿意雇佣残障人士。
并且认为他们的身心障碍有损于企业形象。
即使雇佣残障者,也倾向于雇佣年轻男性、肢体活动灵活的残障者。
社会做不到真正接纳残障群体,使得这一群体社会融入举步维艰,就业情况自然就不容乐观。
(二)残障人士在主动就业融入方面存在惰性残障者自身身心障碍和家庭的过度保护不利于社会融入。
由于自身存在的障碍导致心理上的高度敏感,很多残疾人自卑,害怕融入社会,不愿意主动接触社会。
很多家长害怕自己的残障孩子遭到社会排斥,将其保护在家中。
这样就造成很多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残疾者处于失业状态,他们活动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家庭周围,人际关系单一,与社会的联系也日益较少,逐渐就使自己处于社会的边缘,陷入物质和精神上的弱势困境。
(三)无障碍环境缺失影响就业融入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交流环境和大众心理环境的无障碍。
无障碍环境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残障者就业的社会融入。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无障碍设施的缺乏是残障者不能融入社会进而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原因。
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意为建设无障碍设施买单。
信息交流的困难也是残障者融入社会的重要障碍。
大多数人做不到与他们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更从心里上排斥与他们沟通,排斥与他们一同工作。
(四)国家就业政策影响力不足制约就业融入尽管国家颁布多项法律法规促进就业,但国家就业政策依然存在政策体系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乏力等问题。
我国针对残障人士就业的专门立法存在滞后性,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钻政策空子”的行为。
虽然《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企业要雇佣一定比例的残疾人,达不到雇佣比例的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是却没有规定统一具体的实施细则。
而且该法中使用了很多模棱两可的词汇,如“应当”、“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法律的执行效果就大打折扣。
个别单位有“投机心理”,采用“在编不在岗”的形式。
这些都对残障者的就业融入设置了障碍。
四、改善社会融入状况,促进残障人士就业的措施(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保障体系,奠定社会融入基石1.建立法律保障,通过立法完善残障者融合就业的政策制度。
在招聘、收入、工作安排、安全保护等方面规定消除歧视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对残障人士的就业态度,保证残障者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
并且给残障者合理的收入,保证同工同酬权利的实现。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残障者无论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就业,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让他们加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他们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使得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3.设立安全和环境保障,推行无障碍环境建设。
要为残疾者出行创造无障碍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盲道,在公共场所提供残疾人用品、用具及支助服务。
改善信息无障碍建设,公开残障者就业信息,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如电脑、手机等设备的无障碍技术研发,促进产品推广,使信息化成果能够得到共享。
4.重视能力保障,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和就业培训。
目前残障者的受教育程度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为了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岗位所需,应该加强残疾人的就业培训,提升残障人士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
国家应当加大财政支持,千方百计保障有就业需求的各类残障者都能获得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二)多渠道促进残障人士就业“有岗位”是残障人士实现就业的基础和根本。
为此,第一,应该稳定集中就业。
尽管福利企业存在诸多问题,但尤其残障群体的特殊性,福利企业还将继续存在并发挥其在安置残障者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国家要在继续对其实施优惠政策,辅助其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财政政策的倾斜帮助其解决面临的难题。
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深化所有制改革,使其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发挥稳定作用。
第二,要继续推进按比例就业政策的落实。
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方式,通过经济、法律手段,加大对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为重点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的落实。
并要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使用人单位平等对待残疾员工,消除社会排斥现象。
可以取弹性工时,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过渡性安置来扩大就业容量。
第三,要鼓励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开发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公益岗位,通过社区便民服务,电子商务等形式促进残疾人居家就业。
居家就业能使残障者就近就便实现就业,并且网络就业能提升残障者就业层次,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社会。
居家就业正在逐渐成为残障者就业的新模式,政府应该强力支持居家就业项目的开展。
第四,应该采取支持性就业方式,建立庇护性机构,增加残障者能够在庇护下能到工作岗位,获得经济收入。
(三)残障人士自身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主动融入社会残障人士要想真正融入社会,摆脱弱势困境,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融入社会。
不应有“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要主动寻求合适的工作岗位,端正心态。
虽然被贴上“弱势群体”的标签,也遭受着社会的排斥,但不能因此放弃自己。
相反,残障人士更要提高个人觉悟,努力融入社会,主要寻求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