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一个美好愿景。
作品原文: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作品译文: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所说的就是理想社会。
字词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不译。
行,施行4. 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并不是他第一个提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二、简介《礼记》、题解《礼记》:P177注解①再结合《论语》简介孔子。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3.注意以下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 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1今日我要汇报的是八班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
下面,就请允许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五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教学预备状况。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道之行也》是八班级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是一片闻名的文章,曾经影响过众多的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孙中山先生。
这篇文章出自于《礼记》,文章的内容可以认为是孔老先生的一番谈话,主要阐述了儒家抱负中的“大同”社会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大道”虽然体现的是古代政治的'最高抱负,但已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贵财宝。
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培育同学分析文言文的力量,学习古人大胆追求抱负的精神和才智,激发同学树立远大抱负,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2、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使同学积累一些重要文言词语学问,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宏大构想,把握“大同”的基本特征。
并能背诵默写全文;力量目标,先提高同学朗读和背诵力量,再在整体感知内容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真正理解全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与《桃花源记》美妙抱负的对比中,使同学进一步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的抱负和才智,激发自己也树立远大抱负,敢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3、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之一即使同学反复朗读,基本成诵,并领悟文意;之二引导同学能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即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能联系实际思索:孔子的社会抱负实现了吗?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的问题。
二、说教法:1、诵读法:由于文言文教学,要让同学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美,观赏语言美,感悟精神美,既然是名篇,理当熟读成诵,本节课同学要读十遍左右。
2、合作探究法与点拨发相结合:对于文章的理解,利用既可质疑一些课文问题,又可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同学自主思索,争论、沟通,激发思维。
或师生互动,稍作点拨,以加深理解。
3、想象创新法:在学习了古人美妙的抱负之后,激发同学爱好,可以让同学异想天开,谈论自己美妙的愿望,又能丰富同学的想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课后习题
第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基础练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 ) (2).讲信修睦.( ) (3).矜.寡孤独( ) (4).男有分.( ) (5).货恶.其弃于地也(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道之行也大道:(2).选贤与能选:贤:与:(3).讲信修睦信:修:睦:(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皆:(6).男有分,女有归分:归:(7).货恶其弃于地也恶:弃:(8).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兴:(9).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作:(10).故外户而不闭外户:闭:3.请把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义。
(1).第一层:(2).第二层:(3).第三层:【综合练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背诵这篇课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拓展练习】一.阅读礼论(节选)荀子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③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2.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答: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学案无解答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学案导学(说明:四号字)一、背诵课文,把握相关文言词语。
二、通过合作探讨,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3、激情展现,阳光参与。
领会前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
先学后教 (说明:四号字)一、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 》,《礼记》是 之一。
大约是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答问的高作。
(2)儒家经典高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 》,《 》, 《 》。
“五经”是《 》,《 》,《 》,《 》,《 》。
二、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 )能 讲信修睦.( ) 矜.( )寡 男有分.( )货恶.( )其弃 盗窃.( ) 乱贼.( )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把握文言词语。
4、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 ) (2)讲信修睦.( )(3)不独子其子.( ) (4)男有分.( ) (5)女有归.( ) (6)货恶其弃.于地( )(7)力恶.不出于身( ) (8)外户..而不闭( ) (9)是谓大同..(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说明。
(1)选贤与能 通 : 。
(2) 矜寡孤独 通 : 。
小组合作一、本文论述的大同社会要紧特点是什么?二、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明“大同”社会特点的?3、如何明白得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刻画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的地址?五、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当堂达标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高作。
2.儒家经典高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说明。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4.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 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念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富丽车子)过门者,宁念书如故,歆废书出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 )(2)女有归. ( )(3)谋闭而不兴.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是故谋闭而不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文:4.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是故/谋闭而不兴C.使/老有所终D.盗窃乱贼/而不作5.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本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西汉的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2)文中阐述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3)与成语“夜不闭户”所说的情境相同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6~8题。
6.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 ( )(2)故外户而不闭.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8.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答:①②③三、美文品析(一)(2011·义乌中考)阅读选文,完成9~11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大道之行也》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学导目标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积累“与、亲、子、分、归、作、矜、寡、孤”等文言实词。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导重点方法重难点分析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问题预设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2。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4.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大同社会,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大道之行也》,带着黑板上的问题深入探究。
目标板书生成课上生成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目标,学生认真研读后做好自学咀嚼的准备。
自学指导10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文本,用自己的笔触解决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货恶其弃于地也/好逸恶劳。
B.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幼有所长。
C.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归.。
D. 为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案:C解析:分析:C项“吾妻来归'‘中“归'’指归来;“女有归"中“归"指嫁人成家。
应当选C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2. 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贤与能〔j 通“举",选拔〕B. 盗窃乱贼而不作〔z e i,小偷〕C. 男有分,女有归.〔f e n,职分,指职业、职守〕D. 货恶其弃于地也〔w d,憎恶〕答案:B解析:分析:B项“贼"是“害人"的意思。
应当选B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字音、字义。
3. 如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 选贤与能B . 矜寡孤独 C.便要还家 D.出淤泥而不染答案:D解析:分析:前三项通假字分别为:与一举;矜一鳏;要一邀,故答案选D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 •如下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也。
D.男有分,女有归。
答案:B解析:分析:A . “交通"古义:交织一样;今义:交通运输 道路D. “分"古义:职业;今义:分开应当选 B 。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
5.如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 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 修〔崇尚、培养〕C.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答案:D解析:分析:D. “某某"指“理想社会"。
应当选 D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6.如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 臣本布衣,躬耕于某某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 君D. 所恶有甚于死者 答案:BC. “道"古义:理想;今义: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某某某某〔大家一样〕解析:分析:例句中“于"是“在'‘的意思。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案新人教版教与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与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与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与学方法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
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一文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正确疏通和理解文意。
2、理解大同社会是怎么样的社会。
3、比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园,更深掌握大同社会的性质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里的人民生活怎么样?(幸福)。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其实在陶渊明之前已经有人对社会提出了构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道之行也》,理解一下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二、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内容1、默读,疏通字词(1)通假字:与、矜、(2)古今异意:孤独(古:两个词。
孤是幼而无父的人,独是老而无子的人。
今:一个词。
独自一个人,孤单。
)乱:古——造反。
今——杂乱,无秩序。
归:古——女子出嫁。
今——归来,归属。
(3)一词多义:闭、为(二)理解课文1、文章将理想社会称为什么?(大同)2、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如果有一个孤儿生活在大同社会,他的幼年、壮年、老年生活会怎么样?“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A、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作出合适的安排。
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C、节俭、勤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八上24《大道》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大道之行也》复习导纲一、基础知识1.解释加点的词①大道..之行也②讲信修.睦③男有分.④谋闭而不兴.⑤盗窃乱.贼而不作.⑥是.谓大同..2.翻译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按原文填空①,不必为己。
②本文的,同《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
二、语段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2.翻译句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三、中考链接(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鸡犬相闻。
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故人不独亲.其亲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⑷停数日,辞去.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五单元 24 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字词,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深入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评价其社会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特征。
2. 深入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评价其社会的社会意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一)明确目标:1.掌握相关字词,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深入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评价其社会的社会意义。
(二)掌握相关字词,翻译课文。
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自学课文,根据注释,疏通句意,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圈划出无法翻译的词句。
【方法指导】:结合注释,或用现代汉语(同义)替代,或联想学过的古语,或结合句式特点,或根据语境推测含义。
【自学时间】:8分钟【明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幼童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自学指导二:【自学内容】:1. 自读课文,根据文意,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文章的结构是什么?2.“大同”社会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全品》听课手册初步感知1)3.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全品》听课手册初步感知2)【方法指导】:1.理解文章的结构,再进行分层。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大道之行也》年级科目八年级语文课题《大道之行也》主备人审核人初二语文组总课时数教学目标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点。
重点难点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前置练习,积累知识1.常识:“四书”“五经”2.本文选自,家经典之一,(朝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篇。
3.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鳏.()恶.()男有分.()矜.()幼有所长.()二、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假如同学们到南京中山陵旅游,会看到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
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
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一读课文,解决字词提示:读准确、读顺畅、读出停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二读课文,疏通文意要求: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并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难。
3.三读课文,合作探究(1).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2).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八年级语文上《大道之行也》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大道之行也》习题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大道之行也》习题精选(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选贤与能()男有分()讲信修睦()货恶()矜寡孤独()幼有所长()2.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B.矜、寡、孤、独、废疾者(病)C.女有归(回家)D.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3.解释下列黑体词语的含义(1)选贤与能()(2)男有分()(3)谋闭而不兴()(4)货恶其弃于地也()(5)故外户而不闭()(6)是谓大同()4.找出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货恶弃其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课内精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2.①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
②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6.“大同”社会管理者是怎样产生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如何呢?请用原文回答。
7.本文体现作者什么样的理想?8.“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①昔者仲民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2019-2020学年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篇
2019-2020学年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B、故人不独亲/其亲C、使/老有所终D、是谓/大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加线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老有所养/ 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 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说明政府财富都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选贤与能能:______②讲信修睦修:______③不独亲其亲亲:______④不独子其子子:______⑤矜、寡、孤、独、废疾者寡:______ 者:______⑥男有分分:______⑦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______ 作: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②不知其善也______③然后能自反也______④男有分______⑤女有归______⑥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⑦力恶真不出于身也______⑧故外户而不闭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①《虽有嘉肴》选自《______》,《礼记》是儒家著作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编纂的。
②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通过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透过表像、探究根源的能力。
2、教材分析
《大道之行也》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3、中招考点
4、学情分析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
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二、学习目标
1.1通过借助资料书和工具书,能说与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读准重点字音。
2、通过结合课下注释,能疏通文意。
3、通过阅读课文,能说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自主预习课文、作者等。
让学生掌握熟悉生字词,有助于翻译课文。
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分析“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那个美、乐、奇的桃花源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板书文题)
预习检测
1. 本文选自《》,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由西汉编撰而成,共
篇。
‘‘大道”,古代指
2.儒家奉行‘‘四书”和“五经”其中‘‘四书” 是指《》《》《》《》“五经”是指《》《》《》《》《》。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学案 新人教版.doc
课题
大道之行也
第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及默写课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掌握“重点词语及用法。
3、能流畅地翻译文句。掌握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重
难点
教学目标2.3
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2、合作探究
(温故)
(1)课文背诵
难写字及易错字
(二)理解背诵重点单个字及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把品德高 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 信,培养和睦(气氛)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男有分,女有归。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课文默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微斯人,吾谁与归
信讲信修睦谓为信然欲信大义于天下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
亲不独亲其亲亲贤臣远小人
于货恶其弃于地也欲信大义于天下 受地于先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比于管仲贤于才人远矣
3.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特殊句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检测
一.释字词译句
4.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
10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文本,用自己的笔触解决问题。
1.不会的问题可以询问老师,其他组的同学。
2.写出问题的答案、要工整、书写要认真。
3.不会的记录下来,争取小组讨论时解决。
讨论
指导
8
同学们经过自主学习后对问题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就请带着你的见解进入小组交流环节,明确问题答案和思路,学科长推选展讲人员。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这是三道开放性的题目。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题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 氛。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 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尽其力。“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 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 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教师参与 2-3个小组的交流,指导、点拨。
展讲
指导
12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问题,勇敢的站起来展讲最拿手的题目。
1.声音 洪亮,语言流畅。
2.要有阶梯思路,必要时做好板书的准备,让大家记录下你的答案。
教师行为:
1.教师参与活动,鼓励学生。
2.教师进行赏识性评价。
精讲点拨
审题
答案
方法
拓展
5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4.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过程
时控
学导内容设计
情境
创设
2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大同社会,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大道之 行也》,带着黑板上的问题深入探究。
目标
咀嚼
板书生成课上生成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目标,学生认真研读后做好自学的准备。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
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导重点方法
重难点分析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问题
预设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姓名
课题
课型
时间
梁彩星
《大道之行也》
问题解决课
学导
目标
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积累“与、亲、子、分、归、作、矜、寡、孤”等文言实词。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 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训练
指导
5
1.学生认真完成训练单的问题。
2.教师批阅学科长的训练单,明确问题答案。
3.学科长 批阅组员的训练单 。
打点
收获
3
教师行为:
1.教师指导整理,做点拨。
2.请几位同学做课堂总结。
导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