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高效整合岳麓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0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0岳麓版

-8-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串一串 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 ,为商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明清以前 )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的促进。
-5-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二、商业 1.发展概况 (1)商朝:出现职业 商人和货币。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 ”政策。 (3)春秋战国 :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4)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陆上和海上 丝绸之路 繁荣。 (5)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6)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期。 (7)明清:货币经济 占据主要地位 ;农产品商品化 ;白银广泛使用 ;形 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商帮)。
-7-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自主探究 辨一辨 区别 “市”草“市 ”夜“市 ” 提示:(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 ,有时间和地域 上的限制 ,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 ,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草市 ”打破了 “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北宋时期打破了政府对 “市”的时间限制。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何谓 “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 响?
提示:扬气:出现于扬州盐商中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影响 :冲 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 ;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主题一 主题二
论从史出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1-
史料解读 真题溯源 高考例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加强思想控制; 虽然出现了反映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要求的进步思潮, 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 学仍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 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科 学、理性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成 为时代潮流
对外关系 实行“海禁”政策
大力进行殖民扩张
学科素养
突破方法 提高素养 ——文明史观运用
2.中西对比: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
中国
西方
政治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相继展开,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并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专制,代
达到顶峰
议制民主确立并发展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 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英美等
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
展缓慢
工业国家的转变
经济重心
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 间格局不断变化
工商业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 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 “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维过程】 1.明立意:本题考查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 2.用所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杰作。 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浓厚的民本色彩,强调公平、正义、和谐,这一点与西方 近代启蒙思想不谋而合,因而近代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3.获信息:材料讲述了传教士把中国的儒家经典介绍到西方,在西方引起了轰 动,但这并不能说明儒家思想已经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排除A;中国传统文化 的代表儒家思想在西方引起轰动,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故选B;C 项说法错误,19世纪时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已经不局限于传教士之间;儒家 思想推动西方政治革命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 答案:B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

①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 基础上出现的 相同点 ②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 ③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 14~16 世纪, 中国比西欧稍晚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十页(,x共2i6à页。n suǒ)
命题(mìng tí)解题
例 1 古代农业——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得不到推广,故容易失传。由此可知 D 项正确。 答案 D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 十四页(,x共i2à6页n。 suǒ)
命题(mìng tí)解题
例 3 古代经济政策——“海禁”政策下的对外贸易
“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
造海舟,假朝廷斡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
政策,故 D 项表述错误; 由材料可知,山西大同之所以 有陆驮水航之物和山海所产 的各种货物,是由于“转贩之 力也”,故 C 项表述正确。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 十八页(,x共i2à6页n。 suǒ)
命题(mìng tí)解题
1.分析、比较 分析、比较是历史学科命题中最常见的命题用语。因为它是
(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 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3)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 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4)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 先地位。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六页(,x共2i6à页。n suǒ)
知识(zhī shi)系统
三维线第索二页(,x共2i6à页。n suǒ)
命题(mìng tí)解题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提升练(六)(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提升练(六)(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单元提升练(六)一、选择题1.(2019·山东威海模拟)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生存环境恶劣B.耕作方式粗放C.饮食结构单一D.生态破坏严重解析关于江南地区的生存环境,只有《汉书·武帝纪》提到,故A项错误;关于江南地区的耕作方式,表格中的四部古籍都提到了“火耕水耨”,即其耕作方式比较粗放,故B项正确;关于江南地区的饮食结构,只有《汉书·地理志》和《隋书·地理志》提到,故C项错误;关于江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只有《晋书·食货志》提到“江西良田,旷废未久”,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9·山东临沂模拟)钱泳的《履园丛话》曾对江苏无锡及其附近的地价做过记述,明朝末年当地的土地价格为每亩一二两,清初顺治时良田的价格是二三两,康熙时为四五两,乾隆二十九年、三十年时田价为七八两,最高者为十余两,到嘉庆年间每亩50余两。

这反映了( )A.耕地面积缩减B.经济结构重大变动C.农业生产发展D.农产品商品化提高解析由材料可知,从明朝到清朝嘉庆年间,土地价格逐渐提高,说明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农业收益增加,因而土地价格也随之提高,故C项正确。

答案 C3.(2018·山东泰安期末)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可知( )A.耕作工具的变革推动经济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C.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土地兼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时候经济发展就呈上升趋势,当社会动荡的时候经济发展就受影响,故选C项。

答案 C4.(2019·河南濮阳模拟)下表为考古出土汉代铁器的地区统计,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地区出土铁器地区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长江流域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珠江流域广西、广东、贵州边远地区辽宁、福建A.中国经济发展仍不均衡B.秦汉农业工具革命性突破C.汉代铁器冶炼技术提高D.北方经济明显领先于南方解析根据题目中地区的分布,经济发展相对平衡,并未出现不均衡,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铁制工具出现在战国时期,在秦汉时期推广,隋唐时期定型,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出土铁器的地区覆盖面广可知,汉代铁器冶炼技术提高,故C项正确;单从铁器出土地区的分布不足以证明南北经济的差距,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纵向梳理]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耕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个体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工商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其中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

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在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曾处于长期领先世界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重心经历了由西向东、从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经济思想农本商末是中国古代长期奉行的经济思想,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环境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冲击了农本传统思想1.(2018·某某某某测试)北宋时期,某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纸币都迅速贬值,明朝中期,政府基本放弃纸币。

最终,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获得政府认可的某某成为主要支付工具。

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A[材料“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纸币都迅速贬值”,说明政府控制市场失败,故A项正确;明朝中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府限制民间贸易,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1.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提升课六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提升课六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单元提升课(六)视角1 历史趋势——古代农耕经济的演变【知识点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

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分别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日益成熟,也推动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

【考题例证1】(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 B视角2 历史趋势——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拨】从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到明清地域商人群体的兴起(徽商与晋商),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由官府垄断到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特点。

唐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出现,且在自然经济的母体中开始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考题例证2】(2017·全国卷高考押题卷)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

这种状况表明中国(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封建社会后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出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故A项正确;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虽然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故C项错误;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是自古代城市产生以来就存在的经济现象,单单“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并不代表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项错误。

答案 A视角3 历史反思——阻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因素【知识点拨】“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产物,可以分为“重农”与“抑商”两方面,“重农抑商”思想滋长了小农意识、闭关自守思想,导致了“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观念的盛行,延缓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了商业文化的滞后。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提升练(六)(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提升练(六)(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

单元提升练(六)(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模拟)下图是根据从某某某某和某某某某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

这些农具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X围推广D.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解析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混战,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并不尖锐,故A项错误;这些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铁犁,未提到牛耕,故C项错误;这些农具的使用说明农业生产工具在不断改进,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8·全国卷冲刺押题卷)南宋X一止《苕溪集》载:“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这可以佐证( )A.冶金工具革新B.农业技术进步C.风能普遍利用D.小农生活富足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灌溉工具“水车”,这有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故B项正确。

答案 B3.(2019·某某调研)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

某某九陇人X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

这说明当时( )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B.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C.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解析据“业于茶者七、八”“召采茶人力百余人”可知该地区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故B 项正确。

答案 B4.(2019·某某某某摸底调研)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某某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

这表明当时( )A.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解析据材料“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可知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发达,表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版

三、16 世纪开始中国落伍的经济表现及原因 1.表现 16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较,在经济方式上,中国仍固 守传统的小农经济,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在经济政策上,“重 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
2.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朽黑暗。 (2)经济政策: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 和“海禁”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人的思想,影响科技创新;传统科 技发展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总之,腐朽的专制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 是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

经济重 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
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结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构 经济政 中国古代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 策 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空 坐
单元高效整合
识 整


时空坐标·纵向成线|通史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横向成网|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方面
特点
农业生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
产模式 行精耕细作
土地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存
二、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1.客观环境 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 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 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整合

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专题线索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3)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4)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外关联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异同点比较比较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不同点产生的背景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专制空前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中产生的分布地区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西欧出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农村市,并深入到农村 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资本所起作用较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两条途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 发展环境 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重商主义的推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 结果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瓦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相同点 ①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②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③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14~16世纪,中国比西欧稍晚1.分析、比较分析、比较是历史学科命题中最常见的命题用语。

因为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它常见的形式有:(1)根据……分析……;结合所学,分析……实例1:2014年天津卷第13题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202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素养提升岳麓版

202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素养提升岳麓版

6.22 中国古代商业的开展关键能力·素养提升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开展探究1 唐宋时期的商业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发现问题:(1)根据史料一,指出唐代“市〞的特点。

(史料实证)【解读】史料一反映了唐代城市的布局和商业活动情况。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凡一百一十坊〞说明了城市布局情况,“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说明了商业活动情况。

提示:特点:市与坊别离;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史料二(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发现问题:(2)根据史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呈现出怎样的开展趋势?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史料二信息反映了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市〞的开展上。

提示:变化:政府对置市的限制有所放宽;打破了市坊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区;文化娱乐有所开展。

趋势:商业管理日趋开放和自由。

探究2 明清时期的商业史料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那么推新安,江北那么推山右。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那么中贾耳。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谢肇淛?五杂俎? 发现问题:史料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解读】史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开展情况及其特点。

提示:新现象: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

特点: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经营多样,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出现。

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

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

-10-
对点训练 3.(2018广东肇庆一模,27)宋太祖赵匡胤说:“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 不得禁止。”这表明( ) A.夜市最早出现于宋代 B.政府放弃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C.宋代推行重商政策 D.宋代商品经济发达
关闭
夜市最早出现于唐朝,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涉及城市的交易时间,不是
政府放弃对商业活动的监管,故B项错误;宋代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
单元整合 提升素能
-2-
-3-
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 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 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3.经济重心:经历了南移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 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 先地位。 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 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 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9-
2.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 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2)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向南方东南沿海、 沿江一带发展。 (3)影响着城市布局的变化。从曹魏开始,在城市建设中有了明确 的规划,城市的中轴线出现,城市的主体——宫城坐北面南、左右 对称,加强了中轴线的纵深,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城市设计思想。 (4)影响着城市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4-
对点训练 1.(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精英联赛,3)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高效整合课件岳麓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高效整合课件岳麓版
经济政策 “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 (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 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 终,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 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 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经济重心 间格局不断变化 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政策。黄
经济思想 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冲击
经济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




单单元高效整合(六)来自元 过关训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古代中国经济识记要点
项目




三大土地制度:君
一个模式:精 两大阶段:刀
四大特点:独立发
古代农
主私有土地、地主
耕 细 作 的 农 耕火种、铁犁
四个阻碍:自然经济
两个推动:农 三个特征:微弱稀
一个标志:雇
的抵制、官府的剥
资本主
业、手工业的 疏,出现在个别地
佣关系的出
削、重农抑商政策的
义萌芽
发 展 和 商 品 区、个别部门,发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D.扬长避短C.量力而行B [趋利避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

量力而行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扬长避短与材料中内涵相差甚远,故D项错误。

] 2.《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材料旨在说明(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B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王景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可知,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

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 )A.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B [材料显示隋朝制定“输籍”之法的用意在于确定纳税户数,并以较低负担吸引豪强地主的依附农回归政府户籍,增加纳税人口,进而扩大财政收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2讲教师用书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2讲教师用书岳麓版

学习资料汇编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师用书岳麓版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地域差别:南稻北粟,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3)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2.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

(2)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3)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4)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灌溉工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2)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4)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5)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个体农耕①产生原因: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②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③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轻巧识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结构图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井田制①出现: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高效整合岳麓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古代中国经济识记要点
1.制度性因素
(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

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结构因素
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

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

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
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四、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发展状况[中外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