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闻诊

合集下载

何廉臣医著大成

何廉臣医著大成

卷之六
第八章伤寒兼证上
卷之八
第九章伤寒夹证上
卷之九
第九章伤寒夹证中
卷之十
第九章伤寒夹证下
卷之十一
第五章伤寒坏证
卷之十二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四编调理诸法
历代伤寒书目考
伤寒共计四百九十四种
内容提要 绪言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一
温热总论
卷之二
温热验方 验方妙用樊开周同何廉臣实验法 温热验案
(二)外感内伤诊脉异同辨
第一名何光华(筱廉) 其二骆秉璋(静安) 其三史慎之 其四何拯华(幼廉) 其五任玉麒(汉佩) 其六金寿田(蔚卿) 其七潘文藻 其八吴念士(丽生) 其九曹林生(炳章)
(三)喉痧白喉症治异同辩
第一名何拯华(幼廉) 其二任玉麒(汉佩) 其三何光华(筱廉) 其四骆秉璋(静安) 其五陈祖培(樾乔) 其六吴念士(丽生) 其七曹林生(炳章) 其八沈春泉
内容提要
绍兴县同善局 附设施医局医 方汇选
绍兴县同善局附设施医局医方汇选
内科时症 内科杂症 妇科杂症 儿科杂症 咽喉症 外伤症 疮疡
1
内容提要
(一)学医之
道必有宗传,
凡治外感时病、 内伤杂症,与
2
夫诊脉验舌、
制方辨药,当
以某几种书为
正宗?请述其

3
(二)外感内 伤诊脉异同辨
4
(三)喉痧白 喉症治异同辩
1
内容提要
2
第一章病名之 定义
3
第二章病因之 原理
4
第三章病状及 疗法
5
第四章卫生及 预防
第一章病名之定义
第一节病名 第二节定义
第二章病因之原理
第一节病因 第二节传染

3.1 听声音

3.1  听声音

第三章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包括诊察了解病人的声音、呼吸、语言、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包括嗅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及病室的气味。

闻诊是诊察病人的重要方法之一,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早在《内经》中就有根据病人发出的声音来测知内在病变的记载。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以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素问·脉要精微论》以声音、语言、呼吸等来判断疾病过程中正邪盛衰状态。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以病人语言、咳嗽、喘息、呕吐、呃逆、肠鸣、呻吟等作为闻诊的主要内容。

后世医家又将病体气味及排出物气味等列入闻诊范围,从而使闻诊从耳听扩展到鼻嗅。

清代王秉衡曾说:“闻字虽从耳,但四诊之闻,不专主于听声也。

”由于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声音与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诊察病情。

第一节听声音听声音是指听辩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来判断疾病寒热虚实性质的诊病方法。

听声音的内容,包括听辩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

声音的发出,主要是气的活动通过空腔、管道、器官产生振动而形成,即“气动则有声”。

语言声音的发出,不仅是喉、会厌、舌、齿、唇、鼻等器官直接作用的结果,而且与肺、心、肾等内脏的虚实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志聪说:“音声之器,在心为言,在肺主声,然由肾间动气上出于舌,而后能发其声。

”其它脏腑病变时,除可出现特异的声响外,亦可通过经络影响语言声音。

因此,临床根据声音的变化,不仅能诊察发音器官的病变,而且亦可进一步推断脏腑和整体的变化。

《四诊抉微》曾说:“听声审音,可察盛衰存亡”,并强调“声应于外者,有若桴鼓之捷也。

”说明听声音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一、正常声音正常语声,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无其它病理声音。

中医诊断学 重点

中医诊断学 重点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一、七年制大纲《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学时]:81/271.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

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第一章望诊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少神与神乱的常见表现及其病机。

三、掌握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望形体、望姿态的基本内容。

五、熟悉望头面、颈、五官、九窍与皮肤的基本内容。

六、熟悉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食指络脉的特征与主病。

七、熟悉望排泄物、分泌物的基本内容。

八、了解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掌握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识别及常见异常舌质与舌苔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二章闻诊一、熟悉正常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掌握各种病变声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三、了解病体、排出物异常气味及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三章 中医诊断基础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三章 中医诊断基础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概述考点精讲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四诊、八纲、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病案撰写。

2.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1)望诊:通过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

(2)闻诊: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以辨别患者内在的病情。

(3)问诊: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的询问以了解病情及有关情况。

(4)切诊:诊察患者的脉候和身体其他部位,以测知体内、体外一切变化的情况。

3.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要点,也是辨证的纲领。

(1)寒热用以分辨疾病属性。

(2)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

(3)虚实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

(4)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1.审内察外,整体统一。

2.四诊合参。

3.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章节点睛:容易考八纲的含义。

【例·最佳选择题】中医诊断用以分辨疾病性质的纲领是A.表里B.阴阳C.寒热D.虚实E.精气血津液『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寒热用以分辨疾病性质。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病位与病势深浅的纲领是A.表里B.寒热C.虚实D.气血E.阴阳『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

第二节四诊考点精讲一、望诊(一)望神望神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机,“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所以察眼神的变化又是望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望神表现病机得神(有神)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正气未伤,预后亦多良好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假神原来不欲言语,语声低弱,时断时续,突然转为言语不休者,原来精神极度衰颓,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者,原来面色十分晦暗,忽然两颧发红如妆者“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阴阳格拒,阴不敛阳欲将离决的虚假现象神乱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癫病烦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属痰火扰心——狂病若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痫病【例·最佳选择题】某女,35岁。

中医事业单位培训摸底考试卷-中医诊断学(一)试题及答案

中医事业单位培训摸底考试卷-中医诊断学(一)试题及答案

中医事业单位培训摸底考试卷-中医诊断学(一)试题及答案姓名:一、单选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哪项不是望神时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 [单选题] *A.两目B.面色C.舌象(正确答案)D.神情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望诊-望神的知识点。

(2)望神是重点观察的内容有两目(A错),精神(D错),反应,面色(B错),肌肉,呼吸,动作;望舌象为舌诊的内容,不属于望神的内容(C对)。

2.病人神智痴呆、表情淡漠、哭笑无常,多属于:() [单选题] *A.狂证B.癫证(正确答案)C.痫证D.厥证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望诊-望神的知识点。

(2)癫证因痰气凝结,阻闭心神,病人表现出神智痴呆、表情淡漠、哭笑无常等症状(B对)。

狂病表现为狂妄躁动,呼笑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甚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行不休,力逾常人。

多因暴怒化火,炼津为痰,痰火扰神所致(A错)。

痫证表现为表现为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口出异声,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多与先天禀赋因素有关,因肝风夹痰,蒙蔽清窍所致(C错)。

故本题选B。

3.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乏力,动作迟缓,谓之:() [单选题] *A.得神B.失神C.神气不足(正确答案)D.神态异常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望诊-望神的知识点。

(2)得神的临床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A错)。

失神即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B错)。

少神又称为神气不足,是指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

临床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等(C对)。

神乱即精神错乱或神志异常,其临床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神情淡漠或痴呆以及猝然昏倒等症,常见于癫病、狂病、痫病、脏躁等病人(D错)。

中诊 名词

中诊  名词

绪论1.诊断————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辨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证候为论治提供依据的思维过程。

3.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具有自己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4.证————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5.症————病人感到的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征象。

它是分析与判断病症的原始依据,包括症状与体征。

6.病案————又称病历,古称医案,诊籍,关于病人诊疗情况的书面记录,是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

7.司外揣内————所谓司外揣内,又叫“从外知内”或“以表知里”意为观察,分析,病人的外部表现,就可以测知其体内的病理变化。

8.见微知著—————意思是观察局部的,微小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全身的病变。

9.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局限性,不能互相替代。

必须四诊并用才能全面收集辩证论治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

第一章望诊1.得神————是指精充神旺的表现。

又称为有神。

2.少神————是指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又称为神气不足。

3.失神————又称为无神。

是神气严重衰败的表现,又有虚,实之分。

4.假神————是指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某些症状短暂“好转”的现象5.神乱————为狭义之神的异常表现。

按其临床特点可分为多种症状。

6.常色————即正常的,无病的面色,其特点是明润,含蓄。

显示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常色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

7.病色————即人体在疾病状态下面部出现的色泽。

即除上述常色之外,一切反常的色泽均属病色。

8.主色————属常色范畴。

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

闻诊.ppt

闻诊.ppt

(二)
病变声音
• 概念 疾病反映于语言 声音的变化称之为病变声音。 声音的变化称之为病变声音。 • 内容 声音 语言 呼吸 咳嗽 呕吐 呃逆 嗳气 太息 喷嚏 呵欠 肠鸣
• 听病变声音原则
声高有力 病势急骤 声音连续 声低而弱 病势徐缓 声音断续 阳热实
阴寒虚
1、 发声
• 声重 • 音哑 • 失音
第三章
[闻诊内容]: 闻诊内容]
闻 诊
听声音——语言 呼吸、 听声音——语言、呼吸、咳 语言、 嗅气味——体气 体气、 嗽声 嗅气味——体气、病 室及排出物之气
第一节 听声音
• (一) 正常声音 • [特点 :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 语 特点]: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 特点 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 [意义 :宗气充沛,气机调畅。 意义]: 意义 宗气充沛,气机调畅。 • 正常声音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 ◆性别 男声低而浊 女声高而清 ◆年龄 儿童尖利清脆 老人浑厚低沉 ◆个体差异 ◆情志变化
• 咳嗽要注重望诊和问诊,注意分辨痰的色、 咳嗽要注重望诊和问诊,注意分辨痰的色、 质的变化,结合咳嗽时间、 量、质的变化,结合咳嗽时间、病史和兼 症来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症来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5、呕吐
• 概念 • 区别 饮食物痰涎从胃上涌, 饮食物痰涎从胃上涌,由口吐出 有声无物为干呕 有物无声为之吐 胃失和降 有声有物为呕吐
• 嗅病室
水肿病晚期——氨味 氨味 水肿病晚期 消渴重——烂苹果味 消渴重 烂苹果味 失血——血腥味 失血 血腥味 溃腐疮疡——腐臭味 溃腐疮疡 腐臭味 脏腑衰败——尸臭味 脏腑衰败 尸臭味
时断时续,语声低微 时断时续,语声低微——心气大伤 虚 心气大伤 语言低微,气短不续,预言不能复言——宗气大虚 夺气 语言低微,气短不续,预言不能复言 宗气大虚 • 独语 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 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 • 虚证 虚证——心气不足,心神失养。 心气不足, 心气不足 心神失养。 • 实证 实证——气郁痰结,阻蔽心窍。 气郁痰结, 气郁痰结 阻蔽心窍。 • 癫证、郁证多见。 癫证、郁证多见。

《中基中诊》中医学专业课程标准(李敏)

《中基中诊》中医学专业课程标准(李敏)

《中基中诊学》课程标准(中医)建议课时数:96学时适用专业:中医学专业先修课程:无开课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中基中诊学》属于中医学专业基础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中医各科打好基础。

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阐述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病因、诊法、辨证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中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

2、《中基中诊学》安排在新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总学时为9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84学时,实验6学时及电教6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单元(篇、章)总学时理论教学实验、电教绪论(中医基础理论) 4 4第一章哲学基础8 6 2第一章藏象16 14 2第一章精气血津液8 6 2第一章经络学说 2 2第一章病因10 10第一章病机 4 4第一章养生防治与康复原则 2 2绪论(中医诊断学) 2 2第一章望诊10 6 4第二章闻诊 2 2第三章问诊8 8第四章切诊8 6 2第五章八纲辨证 6 6第六章气血津液辨证 6 6合计96 84 123、本标准中“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知识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3个层次。

了解:是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初步的认识;熟悉:是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掌握:则是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中医四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以及掌握辩证、辩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逐步训练学生辩证、诊法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熟悉中医药学的发展史概况、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及疾病的认识、中医养生与治疗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技能,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业思想。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总 按
单 按
(二)正常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节律均匀,和缓有力,60~90次/分。 胃、根、神
有胃:从容、和缓、流利
脾胃功能强健
有神: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有根:沉取有力、尺脉明显
气血充足,心神健旺
肾气旺盛,肾精充盈
(三)脉诊的意义 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预后转归。 脉浮—表证 脉沉—里证 脉迟—寒证 脉数—热证 脉虚—正气不足 脉实—邪气亢盛 脉细—久病气血虚或失血,脉洪—邪盛正衰(危 候) 外感热病,脉急数且烦躁—病情发展
(三)望形态——形体姿态
肥而食少——脾虚有痰湿 瘦而食少——中气虚弱 形瘦颧红——阴虚 形瘦倦怠——气血虚 四肢抽动——肝风内动
(四)望局部
头颈:头、颈、发 五官:眼、耳、口、鼻、齿龈 皮肤:形态、色泽、皮肤病
(五)望小儿指纹
小儿指纹又称小儿食指络脉。是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 络(浅静脉),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与成人诊寸口脉意 义相同。适用于三岁以内小儿。 方法:诊察时需于光亮之处,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捏着 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小儿食指端推向指 根,连推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小儿指纹可分为 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 三节为命关。
脉象 7 洪脉
脉 形 浮大满于指下,来盛去衰
主 病 实热证 虚劳、失血、久泻 气血不足
8
细脉
脉细而软,状如丝线
9
滑脉
往来流利
实证(实热、痰饮、食积)
10
涩脉
艰涩不利
气滞血瘀痰阻食积 ——涩而有力 精亏血少——涩而无力
脉象
脉 形
主 病
11

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结业考试大纲

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结业考试大纲

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结业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考核要点第一章绪论1、最早的医学、药学著作;2、金元时期四大学术流派;3、整体观念的概念及内容;4、中医病、证、症的概念;5、辨证论治的概念。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概念;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五行的概念和事物的五行归类;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脏象1、脏象的概念;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概念;3、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4、五脏与体、窍、志、液、时之间的关系;5、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系。

第四章气血精津液1、气、血、精、津液的生理功能;2、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含义和生理功能;3、气机的含义;精的生成来源和津液的概念;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经络1、经络的概念;2、十二正经的名称、走向交接及表里关系;3、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第六章体质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分类。

第七章病因1、病因的概念;2、六淫的概念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3、风、寒、暑、湿、燥、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戾气的概念;5、痰饮、瘀血的概念和瘀血的致病临床特征。

第八章病机1、正气、邪气的概念;2、影响发病的因素;3、虚、实的概念和致病特点;4、阳偏盛、阴偏盛的概念和致病特点;5、阴阳格拒、亡阴、亡阳的的含义。

6、内生五邪的概念。

第九章养生与防治1、预防的概念;2、正治、反治的概念和具体内容;3、三因制宜的概念。

《中医诊断学》考核要点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2、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3、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中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第一部中医舌诊专著,首创“诊籍”的作者。

第一章问诊1、问诊的方法、内容;2、恶寒、畏寒、壮热、潮热、微热的概念;3、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壮热、潮热的临床意义;4、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概念及临床意义;5、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隐痛、重痛、绞痛、重痛、掣痛的疼痛特点及临床意义;6、胸痛、胁痛常见相关的病变脏腑;7、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8、口不渴饮、口渴欲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9、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或异物的临床意义;10、便秘、泄泻的临床意义;11、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肛门气坠的临床意义;12、小便频数、癃闭、小便涩痛、余溺不尽、遗尿的概念及临床意义;13、月经先期的临床意义,崩漏的概念;14、白带、黄带、赤白带的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课件-第三章-闻诊

中医诊断学-课件-第三章-闻诊

2.心脏听诊
听诊心音增强:可见于胸壁较薄、运动之后、情绪
激动等生理状况下,病变中主要见于气分热盛,或阴 虚火旺、肝阳上亢,或血虚之代偿性心音增强者。
听诊心音减弱,可见于肥胖而胸壁较厚者,病变中主
要见于心气虚弱、心阳不足、心脉瘀阻、心阳暴脱, 或心肺气虚、气血亏虚等患者,亦可见于胸壁水肿、 肺胀、悬饮和支饮等患者
心脏听到杂音:心痹、胸痹、心瘅等心脏病变;或
见于外感高热、瘿气、肝阳上亢等阳热亢奋的病证; 亦可见于先天心脏发育不良、肺胀等心肾阳虚证患 者。
沉默寡言,语声低微——多虚证、寒证; 烦燥多言,语声高亢——多实证、热证。
1.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热入心包;阳明腑实;痰热扰神)
2.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语声低
弱,时断时续。 多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见于疾病晚期、危重病)
“郑声者,重语也” 古人云:“实则谵语,虚则郑 声”
短而频
寒证(胃气衰败)。
俗称“打
呃” 。
古称“噫气” 胃中气体上出
咽 响喉,发声长出而的缓声。 嗳 胃气上逆。 气
俗称“打饱膈 儿”。
实——食积;肝气犯 胃;寒邪客胃。 虚——脾胃虚弱。
肠鸣:又称腹鸣,是气体或液体通过肠道而
产生的一种气过水声或沸泡音。正常4~5
次/分钟,若超过10次/分钟则为肠鸣频繁,持
见于新病兼恶寒发热,鼻流清
涕-外感风寒
久病阳虚的病人突发喷嚏-阳
气回复,病情好转
7.呵欠:困倦而致为正常
见于病者,呵欠频频而作--
体虚阴盛阳衰
8.太息:叹息
不自觉发出太息声,太息后自
觉宽舒者-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山东中医药大学

成人教育中医学专业《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专科山东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辨识病证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为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因此学好《中医诊断学》对于进一步学习临床各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如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疾病诊断及病案的基本知识;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历书写的基本能力,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打下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原则,理论教学的面授课时与自学课时按1:2比例分配。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教具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同时要开展临床教学,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辨证思维、病案读写的技能及诊法、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

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熟悉: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

课程内容【自学内容】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面授内容】一、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三、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配套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或电视教学。

第一篇诊法第一章问诊目的要求掌握:问诊的方法,问主诉及现在症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熟悉:问诊的基本内容和注意事项。

了解:问诊的含义和意义。

课程内容【自学内容】一、问诊概述:问诊的含义;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面授内容】一、问诊的内容:主诉、现病史。

故事里的中医思维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故事里的中医思维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故事里的中医思维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是()。

参考答案:损有余而补不足2.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真三不朽”的圣人是()。

参考答案:王阳明3.中医的八纲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阴阳;虚实;表里;寒热4.中医的“藏象学说”建立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所以,中医所认识的人体,是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与五腑、五体、五官,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的五个系统。

()参考答案:对5.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的二进制思想源于中国周易的八卦,并被电子计算机所采用。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针刺麻醉是伪科学()参考答案:错2.灸法的作用的作用()参考答案:温经散寒;消瘀散结;防病保健;扶阳固脱3.承淡安先生第一次提出了“华佗夹脊穴”的名称()参考答案:对4.百会的作用()参考答案: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熄风定惊;升阳举陷5.太冲穴的主治病证()参考答案:黄疸;月经不调;中风;下肢痿痹第三章测试1.由鼯鼠的干燥粪便制成的中药称做()。

参考答案:灵鼠脂2.《搜神记》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故事中,神家是通过何种手段判断药性的()。

参考答案:用赭鞭3.从药性理论来说,荆介五味归属为()。

参考答案:辛4.用现代方法来研究是中医拓展经典药物的新用途以及发现新药的重要方法。

()参考答案:对5.龙胆泻肝丸能引起肾损伤,所以是应该被禁止使的不良药物。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上古名医俞跗的特长是()。

参考答案:手术2.《医家百误歌》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程钟龄3.随波逐流的“时医”为什么容易犯错误()。

参考答案:他们不关心事实的真相和原理,只顾追逐当时流行的治法4.中医学派的出现是为了证明该学派创始人的功绩。

()参考答案:错5.因为温补学派的出现导致了滥补风气,所以温补学派是个不好的学派。

()参考答案:错第五章测试1.《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篇中说,普通人”不食饮“一般多少天会死?()。

3闻

3闻

第四章闻诊A 型题1. 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A .谵语B .郑声C .独语D .错语E .狂言2.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称之为:A .谵语B .独语C .错语D .郑声E .言謇3. 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者为:A .夺气B .上气C .短气D .少气E .言謇4. 谵语的病因病机多由于:A .热扰心神B .痰火扰心C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

D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E .痰迷心窍,心神受蔽5. 顿咳的表现是:A .咳声重浊B .咳声低微C .咳声如犬吠D .咳嗽气喘中有哮鸣声E .咳声清脆6. 言语粗鲁,狂妄叫骂,哭笑无常,多由于:A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B .热邪内陷心包C .痰火扰乱心神D .痰浊阻闭心窍E .风痰蒙蔽清窍7. 鼻渊的主要特征是:A .鼻流清涕B .鼻翼煽动C .偶流浊涕D .久流浊涕而有腥臭E .鼻腔出血8. 肺气不得宣散上逆于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称之为:A .喘症B .哮症C .上气D .短气E .少气9.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咯出者,为:A .燥咳B .肺热C .湿咳D .顿咳E .寒咳10. 食后偶有暖气,并无酸腐气味者,为:A .寒气客胃B .湿困脾胃C .胃虚气逆D .肝气犯胃E .并非病态11. 咳嗽阵发,连声不绝,咳嗽终止时有一声深吸气声,如鹭鸶叫,这是:A .白喉B .百日咳C .燥咳D .寒咳E .痰饮12. 肝气犯胃引起呕吐多表现为:A .呕吐酸臭食物,胃脘胀问B .呕吐清水痰涎,胃脘绵绵作痛C .呕吐酸臭秽浊,胃脘灼痛D .呕吐脓血混杂,胃脘疼痛E .呕吐黄绿苦水,胃脘胀痛13. 下列哪项不属胃气上逆病变?A .呕吐B .暖气C .呢逆D .吞酸E .太息14. 烂苹果样气味,多见于:A .水肿病晚期B .消渴病危重期C .失血证D .脏腑败坏E .瘟疫病15. 古名“噫”释为:A .呢逆B .暧气C .干呕D .恶心E .太息16. 呃逆,唐代以前称为:A .哕B .噫气C .干呕D .恶心E .咳嗽17. 古称谓“哕”者即:A .干呕B .恶心C .噫气D .呃逆E .呕吐18. 嗳气低沉,无酸臭气味者为:A .食积胃脘B .寒邪犯胃C .脾胃虚弱D .肝气犯胃E .肾气亏虚19. 肝气郁结者多见:A .少气B .太息C .呃逆D .噫气E .喘气20. 下列哪项表现为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讲错:A .错语B .独语C .谵语D .呓语E .郑声21. 病人表现为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应诊为:A .错语B .独语C .谵语D .郑声E .狂言22. 病人表现为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诊断为:A .少气B .夺气C .气粗D .短气E .气微23. 病人表现为喘声低微,呼吸短促难续,得一长息为快,动则喘甚,其病机是:A .风寒袭肺B .痰湿阻肺C .痰热壅肺D .肺肾气虚E .肺脾气虚24. 表现为咳声重浊,吐痰色白的是:A .风寒束表B .寒邪客肺C .痰湿阻肺D .阴虚肺燥E .热邪壅肺25. 病人表现为咳声不扬,痰稠色黄,发热口渴,证属:A .风热袭表B .寒邪客肺C .痰热壅肺D .痰湿阻肺E .阴虚肺燥26. 咳吐脓血腥臭痰应诊断为:A .白喉B .顿咳C .肺燥D .肺痿 GE .肺痛27. 病人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而粘的证属:A .风热犯肺B .燥邪犯肺C .热邪犯肺D .痰湿阻肺E .肺气亏虚28. 病人情绪抑郁,胸闷不畅而发出长吁或短叹声的,病为:A .呃逆B .太息C .嗳气D .喷嚏E .喘息 "29. 语声重浊者,多属:A .寒邪客肺B .外感风寒C .外感风热D .燥邪犯肺E .热邪壅肺30. 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于:A .独语B .错语C .谵语D .郑声E .吃语31. 郑声的病机为:A .热扰心神,神明失主B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C .内有瘀血,阻遏心窍D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E .痰湿偏盛,蔽遏心窍32. 自言自语,哺哺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属于:A .错语B .独语C .谵语D .郑声E .狂言33. 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属于:A .错语B .独语C .谵语D .吃语E .郑声34. 语无伦次,狂躁妄为,属于:A .吃语B .狂言C .谵语D .郑声E .独语35. 咳嗽的表现特点是:A .有声无痰B .有痰无声C .有痰有声D .无疾无声E .呼吸迫促36. 下列何项是白喉咳嗽的特点:A .咳声紧闷B .咳声低微C .咳痰黄稠D .咳如犬吠E .咳嗽疾少37. 咳声短促,咳后有鸡啼样回声者,属何疾病?A .顿咳B .白喉C .肺痨D .肺痿E .肺痈38. 水逆证的呕吐特点是:A .吐利并作B .饮后即呕C .朝食暮吐D .吐物酸腐E .呕吐如喷39. 古代所称“噫气”为:A .呢逆B .暧气C .少气D .呵欠E .矢气40. 病人情绪抑郁,胸闷不畅而发出长吁或短叹声者,属于:A .喷嚏B .太息C .嗳气D .呃逆E .喘息41. 下列哪项属于谵语的病机:A .热扰心神,神明失主B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C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D .气郁痰结,阻蔽心窍E .内有瘀血,阻遏心窍42 .病人口气酸臭者多属:胃肠积滞 B .内有脓疡 C .胃肠蕴热 D .肝胃蕴热 E .脾胃气虚43. 下列哪项不屑病态呼吸:A .喘B ,哮C .夺气D .短气E .少气44. 腋下汗气臊臭者,多因于什么?A .风热蕴肤B .将生痈疡C ,湿热内蕴D .寒湿郁结E .气滞血瘀45. 下述哪项不是导致口气秽臭的原因?A .口腔不洁B .龋齿C .消化不良D .胃热E .脾胃虚寒46. 下列哪项不是听声音的内容?A .语言B .呼吸C .咳嗽D .耳鸣E .呵欠47. 病人睡梦中说话,吐字不清,意思不明者为:A .错语B .呓语C .独语D .谵语E .郑声48. 与虚喘发作关系较密切的脏腑是:A .肺脾B .肺肝C .肺肾D .脾肾E .心肺49. 病人语声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者,属于:A .短气B .夺气C .郑声D .少气E .气微50. 呕吐物秽浊有酸臭味者多属:A .伤食B .寒呕C .热呕D .痰饮E .肝胃不和51. 痰少而粘,难于咯出,多属:A .寒痰B .湿痰C .热痰D .燥痰E .肺痈52. 病人咳声短促,咳后有鸡啼样回声者属于:A .肺痿B .肺燥C .顿咳D .肺痛E .白喉53. 病人数欠者常为:A .阴盛阳衰B .阳盛阴衰C .气血不足D .瘀血停滞E .气机郁结54 .病人咳声如犬吠者,多属:A .顿咳B .白喉C ,燥咳D .肺痨E .肺痿55 .病人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者,属于:A .错语B .谵语C .郑声D .呓语E .失语56 .病人口气酸臭者多属:•胃肠积滞 B .内有脓疡 C .胃肠蕴热 D .肝胃蕴热 E .脾胃气虚B 型题A .脏腑机能减退B .肝气郁结C .气无力升举D .胃气上逆E .气横过攻窜56 .太息表明:57 .呃逆表明:A .呕吐清水痰B .呕吐粘痰黄水C .呕吐酸臭D .呕吐脓汁E .呕吐血液58 .实热证则:59 .虚寒证则:A .呕吐酸腐B .呕吐清水C .呕吐痰涎D .干呕E .呕吐黄水60 .胃阴虚则:61 .食滞则:A .喘B .哮C .上气D .短气E .少气62.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为:63 .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者为:A .实喘B .虚喘C .湿热下注D .痰饮E .湿热64 .喘息气粗,声高息涌为:65 .咳嗽胸闷,纳呆,泛恶,头晕目眩,苔腻脉滑者为:A .咳嗽,痰稀薄色白B .咳嗽气喘,咯痰黄稠C .咳嗽,疾少粘稠难咯D .咳嗽气喘,痰多色白易咯,胸闷E .咳嗽胸痛,咯吐脓血脓臭痰66 .肺热壅盛为:67 .肺痈为:68 .燥邪犯肺为:A .食积B .寒湿C .痈脓D .湿热E .鼻渊69 .带下白稀雨腥者,多属:70 .小便黄赤混浊而臊臭者,多属:71 .大使奥如败卵,矢气酸臭者,多属:A .胃阳虚证B .饮停胃肠证C .食滞胃肠证D .胃阴虚证E .肝气犯胃证72 .干呕呃逆,胃院嘈杂,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者,最宜诊断为:73 .呕吐酸腐,脘腹胀闷,苔厚脉滑者,最宜诊断为:74 .呕吐吞酸,胸胁胀满,暖气频作,皖闷食少者,最宜诊断为:A .大便溏泻而腥B .大便少而矢气多C .大便臭如败卵D .小便混浊臊臭E .小便有苹果香味75 .宿食积滞者多为:76 .脾胃虚寒者多为:77 .消渴病者多为:A .谵语B .吃语C .独语D .郑声E .错语78. .热扰心神为:79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为判断题80. 声重多见于外感风寒或鼻疾。

推拿的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推拿的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第三章临床常用检查方法第一节中医四诊一、望诊1.望神色:从神色的变化,了解疾病的虚实、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转化。

较严重的筋伤或日久体虚者,可见精神萎靡,色泽晦暗,面容憔悴。

如筋伤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紫绀,表明精气衰亡,危证征象。

2.望形态:望患者体质强弱,胖瘦,肢体的姿势和体位。

如小儿肌性斜颈,头向患侧偏;腰部筋伤多用手支撑腰部;下肢损伤,多不能站立行走等。

3.望畸形:肢体出现各种畸形。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柱侧突;小儿麻痹所引起的肌肉萎缩;髋部筋伤时下肢可见假长;桡神经损伤可见腕下垂等;尺神经损伤可见“爪形手”畸形。

4.望肿胀:肿胀较轻多属轻伤;陈旧伤皮肤多青紫带黄。

新伤出血肿胀,局部肤色青紫;局部肤色发红,肤温升高,有继发感染;肤色苍白发凉,提示血运障碍;肤色变黑,显示组织坏死。

5.望肢体功能:如肩不能外展90°,且外展时肩胛骨一并移动,说明外展活动受限。

患者梳头动作受限,说明旋外功能障碍。

二、问诊1.主诉:患者主要症状与受伤时间2.伤处:受伤位置3.伤势:4.病因:疾病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

5.发病时间:发病时间的长短判断是新伤还是旧伤。

6.疼痛:询问日期、程度、部位、性质。

如胀痛、剧痛、酸痛、还是麻木、刺痛;有无放射痛或游走性疼痛;疼痛是间歇性还是持续性,时轻还是时重,反复发作或进行性加重。

服药或其他因素对疼痛是否有影响,休息与劳累、昼夜,疼痛的程度有无明显的改变。

一般剧痛者伤重,疼痛轻者伤轻;隐痛、酸痛多为慢性损伤,胀痛多为气滞,刺痛多为瘀血,多为慢性损伤,游走性痛多为风邪侵袭。

7.肢体功能:功能障碍发生时间8.治疗经过:医治经过与治疗效果。

9.过去史、家庭史、个人史、职业、女子月经、孕产情况等。

三、闻诊1.关节摩擦音(1)慢性或亚急性关节疾患,可听到柔和的关节摩擦音。

(2)骨性关节炎可听到粗糙的关节摩擦音。

(3)关节内有移位的软骨或游离体,关节活动某一角度时,可听到尖细的声音。

中医诊断学教案

中医诊断学教案
10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短气:呼吸短促,气息不畅。
虚证多见于肺脾气虚,实证多见于痰饮、气滞、瘀血阻肺。
4. 少气:呼吸微弱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语声低微——肺肾气虚,诸劳虚损,久病体虚。
(四)பைடு நூலகம்嗽
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通过辨咳声、痰的色、量、质,来辨寒热虚实。
2.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症状。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多见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虚证。
3.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症状。多见于心气虚,神失所养;痰气郁结,阻蔽心窍。亦可见癫证、郁证。
4. 错语:语言错乱,言后自知症状。属虚证(心脾两虚,神失所养);实证(痰湿、瘀血、气郁阻碍心窍)。
嗳气低沉、断续,伴纳呆食少见于脾胃气虚。嗳气频作、连续,伴脘腹冷痛属于寒邪客胃。
(八)太息(叹息)
情绪抑郁,胸闷不畅,发出长吁、叹息声为肝气郁结所致。
(九)喷嚏
肺气上冲于喉鼻而突然发出的声响,多见风寒表证或久病阳虚而阳气回复。
(十)肠鸣
脘腹肠鸣漉漉如饥肠,得温得食则减,受寒、饥饿加重多见胃肠虚寒证。
5. 狂言:狂躁多言,语无伦次,伴精神失常。多属于痰火扰神,阳证、实证。
6. 语言謇涩:说话不流利,吐词不清晰。属风痰阻络,多见于中风先兆、后遗症。
(三)呼吸
健康人呼吸均匀,气息通畅,频率适中,成人16-20次/分钟。
呼吸快速有力,气促息粗属实证、热证,邪气壅肺,息道不利所致。
呼吸缓慢无力,声低气弱属虚证、寒证,肺肾气虚,宣降乏力所致。
吐声微弱,吐势徐缓,吐物清稀为虚寒证。有力较猛,污浊(粘痰黄水、酸腐食物)为实热证。喷射状呕吐伴头剧痛、项强为火热上冲扰神(颅内压增高),病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称为反胃,多见于脾胃阳虚证。口干欲饮,饮入即吐称为水逆,属痰饮内停。

《中医诊断学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四五 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医诊断学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四五 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三)以常衡变 (四)因发知受
(一)整体审察 (二)四诊合参
(三)病证结合 (四)动静统一
(二)注重中医临 床思维的培养
(一)注意中医诊 断基础理论的学习
(三)强化临床实 践与技能训练
上篇
第一章 望诊 第二章 闻诊
第三章 问诊 第四章 切诊
第六章 病性辨证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七章 病位辨证
1
第三节 气血辨证 第四节 津液辨证
1
第一节 脏腑辨 证
2
第二节 六经辨 证
3
第三节 卫气营 血辨证
4
第四节 三焦辨 证
5
第五节 经络辨 证
下篇
第八章 中医诊 断思维与应用
第九章 中医医 案与病历书写
第一节 中医诊 断思维方法
第二节 中医诊 断思维的应用
第一节 中医医 案
第二节 中医病 历书写
主要参考书目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 中 医 诊 断 学 全 国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中医药行业高等教 育 十四五 规划教 材》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内容
脉象
中医
原理
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证
意义
胸胁

阴虚证
气 注意事项

方法
小儿 思维 肺
情况 血 气血
目录
01 《中医诊断学》编委 会
03 编审专家组
《中医诊断学》融合
02 出版数字化资源编创 委员...
04 编写说明
05 绪论
07 下篇
目录
06 上篇 08 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从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思维、基本方法构建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知识框架,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 医诊断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八纲、病性、病位辨证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思维和方法,熟悉医案与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中诊歌诀(望闻问切)

中诊歌诀(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学歌诀第一章问诊1.问寒热(1)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

(2)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

2.问汗★★★★★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

3.问疼痛(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虚证病久痛势轻,痛而喜按阵发松,实证痛短痛势剧,痛而拒按持续痛。

(2)问疼痛的部位①问胁部★★★胁痛病犯肝胆经,气胀火灼刺瘀成,悬饮咳痛肋间满,呕恶身黄湿热蒸,往来寒热少阳证。

肝络失养阴虚证,寒凝肝脉胁肋痛。

4.问睡眠睡眠卫气阴阳关,理出灵枢口问篇,失眠嗜睡须详辨,各种病因察相兼。

(1)失眠失眠又称不寐证,阳盛阴虚不得眼,惊悸纳少心脾弱,心肾不交潮热烦,胸闷口苦痰热扰,脘胀食滞卧不安。

(2)嗜睡嗜睡多眠神疲倦,阳虚阴盛有湿寒,身重脘闷湿困脾,脾气虚弱倦懶言,心肾阳衰但欲寐。

病后嗜睡正未复,邪闭心神意识障。

5.问饮食与口味★★★(1)问口渴与饮水口渴饮水津液添,渴饮多少病态关,不渴喜热属寒证,大渴饮冷实热烦,大渴尿多身消瘦,肾阴亏竭消渴传,阴虚湿热不多饮,漱水瘀血吐饮痰。

(2)问食欲与食量食欲食量问可知,纳呆神疲脾胃虚,身重便溏湿困脾,厌油身黄肝热郁,厌食嗳腐伤食滯,胃火亢多食善饥,多食易饥便溏泻,胃强脾弱不化湿,胃中嘈杂灼热感,饥不欲食胃阴虚。

(3)问口味询问病人口味异,可察病性和虚实,口甜脾湿口苦热,酸腐伤食淡脾虚,口咸肾病与寒证,临证详辨病可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声音:内容:语声、 鼻鼾、呻吟、惊呼。
(一)发声
语声的高低轻浊。 声重:即语声重浊。 肺气不宣,鼻窍不通。
(二)音哑、失音
音哑:语声嘶哑,病轻。 失音:语而无声,病重。
病例:
听张学友的情歌,总带着感情浓郁的鼻音, 让人沉醉。都知道他有鼻子过敏的毛病,发 病时,头痛、失眠随之而来。张学友说可能 是拍戏时伤到鼻子,造成鼻子内的软骨歪了, 于是鼻子开始过敏。其实最大的可能是因为
(二)汗气 主病:风湿、湿温、热病;或汗后衣物不 洁。 汗出腥臭:瘟疫;暑热火毒炽盛。 腋下汗发臊臭:湿热内蕴。 主病:狐臭。
(三)痰、涕之气 咳吐浊痰脓血,腥臭:热毒炽盛,为肺痈。 咳痰黄稠味腥:肺热壅盛。
(四)二便之气 肠有郁热:大便酸臭难闻。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腥臭。 宿食停滞:大便泄泻,臭如败卵,挟未消 化食物,矢气酸臭。 膀胱湿热:小便黄赤混浊,有臊臭味。 消渴:尿甜并散发苹果样气味。
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 听声音包括了解声音、呼吸、 语言、咳嗽、呕吐、呃逆、嗳气、 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声响。 嗅气味包括病体发出的异常气 味,排出物,病室的气味。
第一节 听声音
内容:声音、语言、呼吸、咳嗽、 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 肠鸣等。
一、声音
正常语声: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 发声自然,声调和谐, 发声自然 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 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 符,无其他病理声音。 声音变异:与性别、年龄、禀赋、性 情等个体差异有关。 男性:低、浊; 女性:高、清。 儿童:尖利、清脆; 老人:浑厚、 低沉。
肺气虚弱,使风寒邪气入侵,带来 了鼻窍堵塞不通,用中医方法治疗可能
比较好。
(三)鼻鼾
熟睡或昏迷时鼻中发出的声响。 病机:气道不利。 意义:慢性鼻病。 睡姿不当(体胖、老年人)。
(四)呻吟
表现:病痛难忍时发出的痛苦哼哼声。
(五)喷嚏
表现:指肺气上冲于鼻而发出的声响。 分类:
1、新病喷嚏:兼恶寒发热,鼻 、新病喷嚏:兼恶寒发热, 流清涕。为外感风寒。 流清涕。为外感风寒。 2、久病喷嚏:多为阳气回复, 、久病喷嚏:多为阳气回复, 病有好转。 病有好转。
二、病室气味
病室臭气触人:瘟疫病。 病室臭气触人:瘟疫病。 病室血腥味:失血证。 病室血腥味:失血证。 病室腐臭气:溃疡、疮疡。 病室腐臭气:溃疡、疮疡。 病室尸臭:脏腑衰败。 病室尸臭:脏腑衰败。 病室尿臊气(氨气):水肿病晚期( ):水肿病晚期 病室尿臊气(氨气):水肿病晚期(尿毒 症)。 病室烂苹果气味(酮体气味):消渴病。 ):消渴病 病室烂苹果气味(酮体气味):消渴病。
二、语言
躁狂型 安逸型
(三)呼吸
观察:呼吸快慢,气息强弱粗细, 呼吸音清浊。
1、喘(气喘)
表现: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 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2、哮
表现: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 病机:宿痰内伏,外邪诱发。 久居寒湿, 过食酸咸生冷诱发。
(四)咳嗽
概念:咳嗽是肺气上逆冲击喉间发出的 声音 。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咳嗽:有痰有声。 病机:多见于肺脏,五脏六腑皆可令人 咳。
Hale Waihona Puke (五)经、带、恶露之气 热证:月经臭秽。 寒证:月经气腥。 湿热:带下黄稠而臭秽。 寒湿:带下稀白而腥臭。 癌病:崩漏,或带下奇臭。 湿热下注:产后恶露臭秽。
(六)呕吐物之气 胃寒:呕吐物清稀无臭味。 胃热:呕吐物气味酸臭秽浊。 食积:呕吐未消化食物,气味酸腐。 气滞:呕吐物无酸腐气味。 溃疡:呕吐脓血而腥臭。
病例:
百日咳:(顿咳)咳声短促,呈阵发性, 痉挛性,连声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 声,反复发作。
(五)呕吐
概念:指饮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由 口吐出之症。 呕吐:有声有物。 吐:有物无声。 干呕:有声无物。 病机:胃失和降。
第二节 嗅气味
概念:指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
(一)口气 口中散发臭气:口腔不洁,龋齿,便秘, 消化不良。 口气酸臭气:胃肠积滞。 口气臭秽气:胃热。 口气腐臭:溃腐脓疡。 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牙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