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构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在积极构建探究式的科学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构建对策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做中学”,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探究式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责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
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应当摒弃过去教条化、应试化的教育模式,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变过去教条化的教育现状,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科学教学课堂。
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的意义极其对策。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构建探究式的教学课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阶段,科学课程本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课程,有很多探究性的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单调,导致教学的形式、内容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科学的教学,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实验活动等的开展,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状态。
同时,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思维能力等,进而达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改革创新教学形式,构建高效科学课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了教学发展的方向标。
小学科学“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全文)
小学科学“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全文)本文通过对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得以提高,对小学科学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对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的“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的多向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
在近几年的科学教学中,针对小学科学课的特点,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领悟自主学习开始探究1.观察质疑,激发探究欲望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意愿,必须引起他们的兴趣。
把他们的欲望提起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如在学习《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木块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之后又让学生观察相同的木块在另一中液体中的结果,通过观察,学生在脑海中就自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同样的木块在不同的液体中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带着疑问上课,从而能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2.运用目标激励,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欲望每当学习新的内容课时,我除了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外,然后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认知能力自我设计学习标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颗探究的心,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标准――“我要弄懂”“我想知道”“我须明白”,他们的学习欲望被激发了起来,就能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探究中的团队氛围1.组建更适合学习的探究团队以前的探究学习小组都是前后位的学生组成,虽方便,但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重新划分学习小组,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性格特点等进行组合,使之学习小组更加合理、公平,也更好地实现互补和互帮互助,更好地实现小组协作。
2.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探究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动手操作,启发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或温馨、或激烈、或竞争、或团结的学习讨论气氛,这样让每个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中受到鼓舞,思维会更加发散、活跃、开阔。
探索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探索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现代的教学模式则更注重实践的探索与实践。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老师会采用各种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和体验科学的奇妙之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
2. 引导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老师更多的是以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他们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让孩子们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3. 多元智能培养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老师会注重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
他们会通过游戏、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方式,激发孩子的音乐、视觉、空间、数学等方面的智能,从而全面地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
4. 社交化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老师重视社交化学习,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老师会设计小组探究等社交性课程,让孩子们在集体中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分享经验,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5. 手机教学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步,小学科学课程也开始采用手机教学方式。
老师会结合手机APP等软件,设计互动课件、在线云课堂等教学方式,让孩子们通过手机学习科学知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6. 个性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老师注重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从孩子们的兴趣、能力、学习情况出发,定制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每位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探究学习、提高成绩。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
探索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将更好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秀的教学环境,培育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教学策略1.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探索的机会,可以在教室内放置不同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实验。
同时,可以让学生选定一个感兴趣的科学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资源。
2.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的启发和指导,但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供实验指导和辅导: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步骤和原理,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讨论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4.提供展示和分享的机会:在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通过班级展览、口头报告等方式,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和结论展示给其他同学和教师。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评价学生的实验成果: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探索能力,而不只是看最终的实验结果。
通过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6.创设科学实验室和教具库:为了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校可以创设科学实验室,并建立教具库,供学生自由选择和使用。
实验室中可以配备各种实验器材和材料,并提供相应的实验手册和教具目录,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和探索。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小学科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小学科学教育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探讨小学科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创新的教学方法应该得到重视。
首先,引入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开展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电脑、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多种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采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课程设置的创新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也需要创新。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因此,创新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
首先,注重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并从中总结和归纳出科学规律。
其次,关注科学实践。
科学实践是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再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开展实验和观察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
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培训的创新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还需要重视教师培训。
小学科学课探究教学模式的相关变式
小学科学课探究教学模式的相关变式
根据小学科学课探究教学模式框图可以看出学生的探究学习有完全探究、部分探究;有指导的探究、开放的探究几种形式。
在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下会产生许多的变式。
例如:
1、问题讨论式
属于部分探究,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
一节课仅就问题的发现和产生设计,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拓展思路,集思广益,小组合作,确立问题,学生探究的侧重点就是形成问题。
2、启发假设式
属于部分探究,整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鼓励学生做大胆假设或猜想、预测,指导学生选择假设或猜想、预测。
就课的教学目标而言,重点在于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循环递进探究式
属于完全探究。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学生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做初步假设,并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得出阶段性结论,然后再探究第二个小问题,再做进一步假设……最后完成一个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这样就构成了循环递进探究式。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模式引言: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实验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模式,旨在提供一种多样化、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一、直观体验式实验教学直观体验式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中常见的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直接观察和体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物体浮沉原理时,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水槽、浮球等实验器材,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变化,从而直观地理解浮沉原理。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将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来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条件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光照、水分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三、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搭建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设计和搭建电路,并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和讨论来探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概念。
四、示范实验教学示范实验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解释反应机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五、实践探究式实验教学实践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将实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实验的一种模式。
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和实验操作的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灵魂—小学科学课“主体活动性”教学模式探索
因此,小学科学课 “ 主体活 动性”教学模 式正是 这些理
论 的实践表达。
一
、
主体活动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小学科学课 的教学模 式不仅要体 现 “ 引导学 生在经
生共同参与 ,相互作用 ,创造性地 实现教学 目标 的过程 。
强 调 把 一 堂 课 的 学 习作 为 学 生 整 个 学 习生 活 ( 者 至 少 或
是某 一思 维阶段 )的一个点 ,这 一个点立 足于前一个点 ,
同时又是 下一个点 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 师根据学生 的需 要灵活调整 教学各环节 的安排。 比如 :教师在某堂课 中 设计 了一 个活动 ,原计划用 1 O分钟 的时间完成 ,可是在 活动 中 出现 了教师未 曾预 料至 的情节 ,这一情节激起 了 I 学生们的探究欲望 , 这时 , 师就应延长学生活动 的时间 , 教
对 学 习 的 成 功 体 验 ,这 是 内在 的 激 励 。 从 大 多数 学 生 的
课 堂 中,教 师与学生 的关系来源通 常会由 以外在激 励为主 ,
逐步 转变为 以内在 激励 为主 。主体 活动性教 学中 ,学生
的 主 体 地 位 得 到 了 充 分 体 现 ,学 生 在 自主 活 动 中 获 得 了
有效 ,课堂教学模 式帕灵魂
小学科学谋 “ 主体活动牲’教学模式探索 ’
绵竹市拱星学校 张天 明
有效 性 ,是 当前课 堂教学研 究中使用频 率最高 的语 词。追 求课堂 教 学的 有效 性,也就成 了课 改的最 强音。
然而 ,怎样 的课堂 才是有效 的? 怎样构 建有效 的课 堂?
最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最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引言
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科
学的研究兴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科
学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将探讨一种最新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主体
1. 问题导向的教学
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内容教学为主。
而最
新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导向,鼓励学生通过提问来引发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
动研究和发现科学知识。
2. 实践体验式研究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科学知识。
最新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和观察,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
学生可以在课
堂上进行简单的实验,或者参观实验室和科学博物馆,从而增强他们的研究体验。
3. 跨学科融合
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最新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跨学科融合。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老师合作,将科学知识与语言、数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科学的应用和意义。
结论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向、实践体验和跨学科融合等策略,提供了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科学学习方式。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积极思考和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探索科学知识,并激发潜在的科学兴趣。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并持续改进这种教学模式,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摘要:根据江总书记的题词和新课程标准理论,并根据过去自然教学一些有效的做法,对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给他们质疑、探究和展示才干的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探究主体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江泽民一、课题的提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
”也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最失败的教育,它从一开始就残酷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展。
”这与中国沿袭传统教育思想即“师道尊严”有关系,也与仿效原苏联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学习这种教育思想有关系。
结果是:学生不敢雷池半步,规规矩矩学文化。
自然教学也是如此,大部教师把自然学科的教学特性丢掉了,也像教学语文一样,有的照本宣科解释一下自然现象就算了事,顶多只是告诉学生怎样做实验,与标准答案相符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即成了自然学科或科学教学的一种新理念、新实践。
任何教学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教学模式。
传统的传授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对继承优秀的中外优秀文化遗产和开发学生智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自然课或科学课的教学也有相当强的活动力。
但是,自然教学是让学生“做科学”的课程。
因此,必然产生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第一,当今世界,信息社会已悄然来临,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知识经济是创新的经济。
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在未来的世纪里,最重要的资产将是以独创性为本质特征的智力劳动,人所需要的就是进行思索和创新的能力。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
这是我们进行此课题研究的主要背景之一。
第二,《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和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视,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和创新。
下面,我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详细介绍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模式与创新。
一、基于实践和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观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现在,基于实践和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模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教学的结合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需要依靠实物和示意图来进行讲解,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中可以使用影音、动画、三维模拟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实验知识。
例如,在讲解光的传播过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反射和散射的实验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光的特性。
这种模式的创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三、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实验教学不仅应该停留在实验室中,还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问题,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水的蒸发和冰的融化过程,然后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做饭、净化水等。
通过这种实践探究和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合作学习和项目制的实验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和项目制的实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实验,并提出具体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集思广益、互相讨论和合作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教学模式的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基于实践和探究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教学的结合、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合作学习和项目制的实验教学模式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小学科学课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小学科学课的创新探索》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成为了小学科学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将多个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小学科学课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深入探讨其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案例背景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具备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然而,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引入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项目主题与目标本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主题为“探索校园中的生态系统”。
项目目标包括: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校园生态系统的数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数据,发现校园生态系统中的问题;提出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项目实施过程1. 项目启动阶段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态图片和视瓶,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校园中存在哪些生态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要素,如生产者、用户和分解者等,让学生对项目主题有初步的了解。
2. 分组与任务分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和协调成员之间的工作。
教师向各小组分配任务,如实地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动物和环境状况,收集相关数据;采访学校的生物老师和保洁人员,了解校园生态系统的管理情况;绘制校园生态系统的示意图等。
3. 实地调查与数据收集各小组按照任务分配,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中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模型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模型
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模型包括以下几种:
1.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核心概念为基础,通过探究实践和深度思维参与,帮助学生获得上位概念,发展科学观念,同时提高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养。
2.行走的科学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创新了“课前导学—课堂留白—课后自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优势,深度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尝试探究学习中,独立思考,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组际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些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
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观察现象,进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并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小学科学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仅是观察者和执行者的角色,缺乏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此外,实验教材内容单一、实验设备和材料有限也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探索。
二、探索与创新实验教学法的应用为了解决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小学科学教师们积极探索创新实验教学法。
创新实验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实验的参与者和探究者。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教学法。
1. 问题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2. 分组合作分组合作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想象实验想象实验是指通过思维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
学生在实验前,可以先进行想象实验,通过大脑的思维来推测实验的结果,然后再进行实际实验。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预测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来进行实验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实验教学法的创新案例以下是一些小学科学教师们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的案例,以供参考:1. 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进行实验教学,如用食醋和小苏打反应来演示化学反应,用吸管和纸片做简易风力发电机等。
这种方法减少了实验设备的依赖,降低了实验成本,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
2. 制作实验模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实验模型来进行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一、引言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内容的单一、实验器材的简陋以及实验指导的缺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亟需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以使其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背景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此外,由于实验器材和资源的匮乏,许多学校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也变得肤浅,无法真正领悟科学的本质和思维方式。
三、改革与创新为了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和思维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依赖教师的指导和控制,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让他们成为科学家式的思考者和探究者。
这需要教师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其次,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还需要充实实验器材和资源。
许多学校的实验室设备和器材都非常简陋,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因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采购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此外,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还需要注重实验指导的质量和效果。
优秀的实验指导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让他们了解科学实验的本质和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真正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科学素养。
四、创新案例分享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案例分享,以供参考。
1. 创设“虚拟实验室”: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引言: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应用。
一、实验教学模式的定义实验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展示、操作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活动,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直观的展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奥妙,从而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实验教学模式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设计和改进。
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1.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活动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可以设计一个光线追踪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光线的传播和反射,观察光线的路径和变化。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四年级科学《小学科学自主观察发现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案例
四年级科学《小学科学自主观察发现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案例四班级科学《学校科学自主观看发觉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案例案例选自:训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校科学》课本四班级教材第七课【分别食盐与水的方法】一、创意情境启智激趣出示动画情景:1、小红妈妈把:一小包食盐、一个烧杯、一盆冷水、一把小勺、一根玻棒、放在矮小的桌子上,把酒精灯、三脚架、火柴、石棉网、蒸发皿、小电风扇等试验材料放置在小红够不到的高桌子上,然后走进了房间。
2、活动动画:小女孩小红看到桌子上摆着各种不同物品非常奇怪,于是她便操纵起这些材料来:她将冷水倒进烧杯,又将食盐放进有冷水的烧杯里,再用玻棒搅拌,不一会她发觉食盐不见了,她奇怪的问妈妈:食盐到哪里去了?妈妈告知她食盐已经溶解到水里去了。
小女孩说:是真的吗?妈妈告知她:不认为正确而不怀疑你用舌头舔舔看,小女孩添后便哭着说:不,妈妈,我不要这杯有水的食盐,我就要原来那种颗粒的食盐,妈妈!赶快把我放进水里的食盐给我捞回来!妈妈说食盐是你自己放进去的,还是你自己想方法把它找回来吧!3、同学认真观看二、自主观看发觉提问.明确探究目标(一)出示温馨启示一:通过观看,你有什么新发觉?你有那些疑问想要提出来和大家共享?(二)同学叙述自己的发觉、老师侧耳倾心听我发觉:小女孩好可爱我发觉:小女孩很俏皮,她有点无理取闹我发觉:小女孩很有动手操作力量我发觉:有许多试验材料可以让我们选择(三)同学自主提出问题、老师侧耳倾心听:小女孩提出的问题真的可以解决吗?:我们可以使用所观看到的那些试验仪器来解决问题吗?:老师你能为我们供应那些试验仪器吗?:老师你知道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吗?(四)老师有鼓舞性欣赏同学所提出的问题。
三、大胆猜想假设.寻求最佳方法(一)出示:温馨启示二:小女孩提出的要求真的是无理取闹?谁能关心她解决这个问题?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什么?(二)同学发言、老师倾听我认为:小女孩提出这个要求应当可以找到解决方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作者:李杰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10期
摘要:科学课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科学探究的方法。
本文以赵老师的科学课为例,通过重新建构教学方式,翻转科学课课堂,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在众多的实验中感悟探究的乐趣和意义。
关键词:科学课;情景;潜能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6课,是通过多个实验,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这样的认同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既新奇又无奈,他们不知怎样证明空气占据空间,于是劝农小学的赵老师一改传统教学模式既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典故”“挑战”“细节”等各种教学情境的设计,翻转了“科学课”课堂。
成功的将学生引领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典故”引入情境
教师通过《乌鸦喝水》的典故,让一名学生到前面演绎现实版的乌鸦喝水,学生将一颗颗小石子放入未装满水的瓶子中,只见瓶中的水面慢慢升高,随着装进瓶中的石子增多,瓶中的水马上要溢出来了,教师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水为什么要溢出来了?”学生答:“石子占据了空间”教师又接着问:“水会占据空间吗?”学生答:“会。
”紧接着教师又追问:“那么空气会不会占据空间呢?”教师并没急于让学生回答,也没草率的下结论。
而是让学生讨论,并告诉学生科学结论要经得起反复的验证。
通过有效地追问,促进了思考,学生讨论的异常激烈。
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要求“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践行了翻转“科学课”课堂的实质,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引领到科学探究活动中。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教师颠覆了《乌鸦喝水》这个典故浅层面的含义——夸赞小乌鸦聪明,而是通过这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引领学生挖掘更深一层的含义即蕴含的科学道理——石子、水能占据空间,为下一环节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奠定了基础。
二、“挑战”唤醒潜能
深入情境中的学生思维变得非常活跃,他们在情境中困惑,产生探究的需求,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
于是教师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引领学生在乌鸦喝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仿照乌鸦喝水的方法让瓶里的水慢慢流出来,但不能用小石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带有两根吸管的橡皮泥塞子。
用这个带两根吸管的橡皮泥塞子,塞住瓶口(瓶颈是细的那种,而且瓶口不能漏气),一根吸管插入瓶子里的水中,另一只吸管在水面之上,实验要求:1、不许将瓶里的水倒出来。
2、不能把瓶里水吸到嘴里。
学生看到这个实验装置高兴极了,都踊跃主动
地要去尝试,大多数学生开始是瞪着眼睛看,不知怎样下手。
几个胆大的孩子小心地试着用嘴去吹其中的一个吸管,气体吹进瓶里,水从另一个吸管冒了出来,学生兴奋的涨红了小脸,竟然有人用吹气的方法使瓶中的水流出来了。
学生们纷纷将吹出水的孩子围住,好奇地看着水是怎样从吸管里流出来的,因为有的同学也用吹气的方法并没有吹出水来。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根吸管一根插入水中,另一根没有插入水中。
吹插入水中的那根吸管空气会从没插入水中的那根吸管跑出去,水就流不出来。
只有吹没插入水中的那根吸管,空气会占据瓶子的空间。
水就会沿着插入水中的那根吸管上升,然后水就会流出来。
学生明白了之后纷纷效仿当看到自己瓶子里的水也流出来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惊讶、惊喜、惊奇。
至此,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上又得到了提升——空气真的会占据空间。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引领者,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主导变为引导,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必要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了师生角色转换这一翻转课堂的新模式。
三、“细节”成败关键
但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于是教师依据学科特点:科学具有严谨性。
引领学生去发现科学实验中细节处理的是否恰当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实验二:小纸团的奇遇有一个细节,教师将底部塞有纸团的杯子竖直从水槽中提取后,先用纸巾将杯壁擦干,再让学生观察小纸团是否被水浸湿,效果非常明显,纸团没湿。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如果没有纸巾擦干杯壁这个细节,杯壁上的水会浸湿杯子底部的纸团,实验会因此失败。
但这个细节也给学生带来了困惑,杯子明明浸入水中,杯子都湿了,纸团为什么沒湿?于是,引出了另一个实验:拉推注射器的实验。
先用注射器吸入10毫升的空气,用拇指将出口堵住,用另一只手推活塞,学生发现活塞推一半就推不动了,一松手活塞又弹回来了。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用注射器吸10毫升的水,学生发现用同样大的力量活塞既推不动也拉不动………通过这个对比试验,学生明白了空气可以被压缩,而水却不能,进而明白了另一个科学道理:空气具有压缩性和弹性。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不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是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知道细节往往是科学实验成败的关键,小细节能解决科学探究里的大问题。
总之,赵老师以他深厚的职业素养,重新建构教学方式,翻转了科学课课堂,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在众多的实验中感悟探究的乐趣和意义。
不再向传统教学那样教师教,学生学。
而是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科学课学习以探究为核心,”贯穿整节课堂,并使其落到实处。
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一课改理念。
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科学课不再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科学探究的方法。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
作者简介:李杰(1967.12)女,籍贯:吉林省长春市,汉族,学历:本科,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腰十小学校,职称:中教高级,研究方向(所教学科):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