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合集下载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收稿日期:21 一O — O 01 5 2
・3 ・ 8
第3 期
郑春红: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族精神 ,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 的 自豪感 .逐步 形成对 国家、 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爱 国主义情感 ,树立 为祖 国现代化建设 、人 类和平与进 步事业做贡献 的人生理想 ;进一步加
第 2卷 第3 6 期 21 0 2年 6月
廷边教育学院学报
J 眦m o Y n i Istto E ut o f aba ntue f d cf n n i i
2 6
No3
Jn .0 1 ue2 1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郑春 红
( 延边州教育 学院,吉林 延吉 130 ) 300
社会 ,形成尊重他 人,公平对待社会 的文明观。 2 .人文辛神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 青 人文精神是历史新课程改革 的核心精神,普 通高 中历史课程标准指 出,普通高 中历史是培养 和提 高学生 的历史意识 、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一 门基础课程 ,历史教学应 该全面发挥历史教育 的功能 ,尊重历史,追求真 实, 吸收人类优秀文 明成果,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陶冶关爱人类的情 操。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 的学 习,
神 列为新时期历 史教 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实
际上也成为历史新课程 改革的最大亮点而备 受赞
许。
人文素养。 例如, 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 ‘ 香 港和澳 门的回归>时 ,教师通过播放 ‘ 中英香港 政权交接仪式>视频 ,重温香港回归祖国那一令 人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 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感;
中圈分类号 :G 3. 63 1 5 文献标识码 lA 文章编号 l17-46( 1)3 08 3 63 54 02 - 3- 2 00 0 作为连接过去、现实与未来 的综合性学科,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4 10 ) 6 5 0

发 爱 国 主 义精 神 和为 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 大 复 兴 而奋 斗 的历 史 责 任 感 : 过 了解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 代 绘 画 、 法 艺 术 的 发展 史 , 通 古 书 学 生 提 升 审美 情 趣 , 高 文学 艺 术 修 养 。 提 二 、 养 人 文 精 神 的 基本 途 径 培 ( ) 变教 学观 念 , 实人 文 教 育 。 转 变 教 学 观 念 , 是 一 转 落 就 要 切 实 树立 “ 以学 生 文 本 ” 的教 学 理 念 , 断 优 化 教学 环 节 , 不 让 学 生 去 发 现 、 解 、 析 、 断 身 边 的 人 文 现 象 , 而 提 升 学 生 理 分 判 从 的人 文 素 质 。 在 讲 到 隋炀 帝 开 凿 大 运 河 时 , 先 要让 学 生 知 如 首 道 隋炀 帝 是 我 国 历史 上 有 名 的暴 君 . 他 下 令 修 建 了 大 运 河 . 但 客 观 上 成 了 南北 交 通 的 大 动 脉 ,对 于 我 国南 北 经 济 文 化 的发 展 和 国 家 的统 一 起 到 了巨 大 的 作用 但 同 时还 应 让 学 生 知 道 . 作 为 隋 王 朝 的最 高统 治 者 。 进 行 这 项 浩 大 工 程 中 。 在 曾耗 费 了 国家 的 大 量 生命 财产 。另 外 , 炀 帝 开 凿 运 河 , 有 一 个 重 要 隋 还 的动 机 , 即为 了到 江 南 去 享 乐 . 刮尽 民脂 民膏 。我 们 在 估 计 隋 炀 帝 开 凿 运 河 的作 用 时 , 上述 情 况 亦 绝 不 应 置 之不 顾 。 过 以 通 上 问 题 的探 究 ,学 生 对 历 史 人 物 与 历 史 事 件 的时 代 性 特 征 加 深 了 理解 , 样 在 分 析 与 评 价 历 史 人 物 与 历 史事 件 时 , 能 从 这 就 当 时 的 历史 现 状 出发 . 肯 定 历 史 人 物 与 历 史事 件 的进 步 性 。 既 又 看 到 其局 限性 。这 样 对 历 史 人 物 与 历 史 事 件 分 析 的 客 观 性 就 能 大 大加 强 ,从 而 有 利 于培 养 学 生 运 用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观 点 分 析 与评 述 历 史 人 物 和 历 史 事 件 的能 力 , 高人 文素 质 , 养 提 培 人 文精 神 。 ( ) 握 教 材 主 题 , 掘 人 文 思 想 。教 师 要 注 意挖 掘 显 性 二 把 挖 知 识 点 所传 达 的人 文 素养 .有 效 地 把 握 教 材 内容 。 以此 为 依 托 , 学 生 进 行 人 文 精 神 教 育 , 他 们 通 过 了解 中 国历 史 的 发 对 使 展 历程 , 成 健 全 的 人 格 和 健 康 的 审 美 情趣 , 立 积 极 进 取 的 形 确

激活历史课堂 培养人文精神

激活历史课堂 培养人文精神

激活历史课堂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它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需要、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格健康成长的需要。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粗浅探讨: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1.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越发达,越需要倡导人文精神,以制约科学技术的盲目发展和应用,维持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外,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教导学生抛开传统的封建主义、专制主义观念,强化公民意识,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种族,以真诚的态度善待他人、善待生命,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担等等,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塑造一种文明、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近几年,以数理化为代表的自然学科是“主科”,以文史哲为代表的人文学科是“副科”这样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地盘踞在许多教师、学生、家长的头脑中,尤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对自然学科的重视远远超过人文学科。

由此带来的恶果是虽然信息交流越来越广、知识积累越来越多,但道德水平整体滑坡,各种恶习层出不穷,个人追求模糊不清甚至畸形发展,社会责任感逐步降低。

任其发展的话,不仅是青年一代的悲哀,更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3.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历史学科发展的需要许多调查证明,历史课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这不能不引起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当我们撇开上述社会现象表面上那层追逐潮流的浮沫,深入其中探究原因,就会发现,并不是人们盲目排斥历史,不渴望了解历史,而是传统的围绕考试指挥棒旋转的、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进行应试教育为终极目标的历史学科教学太缺乏一种人文关怀。

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GDJ Y广东教育6年第期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应该不仅仅是追求学业的成功,还应包括让人格、个性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而后者的实现,有赖于人文教育的实施。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使命。

1.弘扬人文精神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人文精神从哪里来呢?首先是要有学习力,能主动地去阅读、去参悟,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观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人格。

其次是要养出一股浪漫主义的气质。

刘晓明先生认为这种浪漫主义是“人的格调、品位,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文精神的时代升华”。

“乐观的态度、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设想、风趣的语言,都是浪漫主义情怀的元素。

”教师一旦拥有了这种浪漫的气质,就会对教学充满激情,对知识的讲授充满创意,对课堂的安排充满艺术感。

如此授课,本身就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生动演绎。

2.开展人文教育应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教育的真谛是激扬人的生命,教人真,导人善,予人美。

因此,教育应不矫情、不机械、不人为地复杂化,应立足于纯粹、立足于感动,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人文教育当然也应如此。

课程标准的文化史中有《命运交响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内容,如何处理才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呢?赏析作品本身,将是一种“美”的教育。

而从贝多芬创作《命运交响曲》的经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故事去引申,收获的将是一种正确的生命态度:他们把对生命的热爱化作对命运的抗争、对人类的贡献。

这样去处理教材,将在不经意间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3.教师应树立起“每一节课皆人文”的思想历史教材中乘载了人类社会众多的文化遗产,拥有众多的人文教育素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是可以做到“每一节课皆人文”的。

历史人物身上有人文,如:唐太宗。

他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征伐有度,以和为贵;他对外开放,对本国对本国文化充满自信,如此等等,成就“贞观之治”。

讲述唐太宗的这些举措,在反映其政治智慧的同时,要对其健全人格做充分的肯定。

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 作者单位 : 广 西北 流 市新 圩 镇 第 一初 级 中学 )
为 民族精神脊梁 的民族情感之 中; 在微观方 面, 体现 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 向之 中。 历史教育 ,在本质上就是要 以活生生的历史事 实的再现 为依托 , 通过科学 的诠 释和分析 , 形成历史 认识 , 由此拓 展受 教育 者的精神世界 , 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 已对学生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而人 文精 神对 于社会 的健康发展 , 对于 中华 民族的伟大振兴 , 对 于健康人格 的塑造 , 具 有重 要意义。 提高学生 的人 文素质 , 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 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 作 为人文学科 的历史 , 有着丰富
德 育心语

文教 I l 7 八支精神曲培暮
■ 蔡 里海
所谓人文精神 , 是在历史 中形成和发展的 , 由人 类 优 秀 文化 积 淀 、 凝聚 、 孕 育 而成 的 , 具有进步性 、 人 民性 、 革命性的精神。 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 的最 根本精神 , 或者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 魂。 它 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 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以人 的 自 由创造和全面发展 、 自我完善为终极 目的。同时 , 它 又是 内在于实 际主体( 也 是文化 主体 ) 的精 神 品格 。 这种 品格体现在 :作 为群体 的民族精神的发展和作 为个体 的人 的精神世界 。 也即在宏观方面 , 汇聚于作 计隋炀帝 开凿运河 的作用时 ,上述情况亦不 应置之 不顾 。 通 过 以上 问题 的探 究 , 学 生 对 历 史 人 物 与历 史 事件的时代性特征加深 了理解 ,这样在分析 与评 价 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 ,学生就能从当时的历史 现 状出发 , 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 的进步性 , 又能 看到其局 限性 ,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 的 客观性就 能大大加强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 物和历史事件 的 能力 , 也提高 了他们的人文素质 , 培养了他们 的人文 精神 。 ( 二) 把握教材主题 , 挖掘人文思想。 教 师在 授 课 时要 注意 挖 掘 显 性 知 识 点 所 传 达 的人 文 素 养 。例 如 《 中国近代史》 讲 了以下七个主题 内容 , 即“ 列强 的侵 略与中国人 民的抗争” “ 近代化的起 步” “ 新 民主主义 革命 的兴起” “ 中华 民族的抗 E t 战争 ” “ 人 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 ” “ 经济和社会生活” “ 科 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 。 而这些 内容所传达的人文思想显然是 :强 国之梦是 无数志士仁人矢志不渝的志向 ,反对帝 国主义和封 建 主义 , 就是为实现 中华 民族的振兴 , 使之 自立于世 界 民族之林 。 我们应有效地把握这些教材 内容 , 以此 为依托 , 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 使他们通过 了解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形成健全 的人格和健康 的 审美 情 趣 , 确 立 积 极 进 取 的人 生 态 度 , 具有“ 强 国” 的 情怀 。 还要注重挖掘隐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 。 例如 《 中国近代史》 “ 科学技术 与思想文化”一节 内 容, 不 仅要让 学生知 道詹天佑 、 侯 德榜 、 鲁迅 、 徐 悲 鸿、 聂耳 等近代科学家 、 艺术家 的成就 ; 而且 , 还要让 学生 了解 这些伟人成功 “ 背后 ” 的故事 , 以激 发学生 的志气和求知热情。 此 时, 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 种人文精神陶冶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过程。 ( 三) 创新教法 , 弘扬人文精神。 新 的历史课程标 准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 ,鼓励学生 自主独立 地进行创 造。因此 , 我们的所有教 学方法都应努 力 达到 一 目标 , 促 进学 生积极 主动地 参 与教学过 程 。 其基本思路是 : 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 , 要为学生安 排 适 宜 的 学 习 材 料 和 活动 情 境 。要 让 学 生 养 成 自 己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习惯 。 在改革课 堂教学模式 、 教学方法的同时 , 还 应 积极 尝试 运 用 实 践 法 , 组织 学 生 开 展 历 史 教学 课 外 研 究 性 学 习 活 动 ,让 学 生在 参 与中感悟 , 提升人文素养。其基本方法有 : “ 参观法” “ 欣 赏法” “ 研讨法 ” “ 调查法 ” 等, 这些方法都能帮 助 学生实现知 、 行、 意共 同发展 , 进而受 到 良好 的情 感 熏陶。 总之 , 人文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 、 一招一 式 之功 , 需 要 长 期 不 懈 的 努力 。 我 们 倡 导 一 种 不 与 现 实 割裂 、 不与大众割裂的“ 活生生” 的历史教学 , 紧密关 切“ 人” 的生 存 、 生活、 发展乃 至创造 , 深 刻 认 识 人 类 文化遗 产 , 竭力弘扬人 文精神和科学理念 , 体 现历史 的理论 价值 和实践价值 。这是对历 史教育 中人文精 神的内容和培养做 了最完美的阐释。我们 呼唤人性 的回归 , 呼唤心灵 自由的天空 。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国作家孔巴兹曾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

”①但今天,培养人文精神这一教育功能已快被泛滥的科学主义所吞噬,直面诸如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口膨胀、种族隔膜、人际冷漠等一系列人类生存危机的时候,人们开始深刻的反思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于是弘扬教育的人文精神,成为了现代教育的热门课题。

当然,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也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涵义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格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善放在首要地位。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讲,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了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那么,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呢?笔者认为就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阐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可以概括为“一观两情三感四态”。

1.“一观”: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形成深厚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2.“两情”: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高尚的爱国之情,关爱人类命运之情。

3.“三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四态”: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科学态度;尊重、理解多元文明成果的海纳百川的态度;天、地、人之间和谐发展、顺其规律的自然态度。

②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1、高扬人文精神是历史教师自我实现的要求。

历史教师是人,生活中的人,不是吞吐历史知识的机器,因此历史课总要深深地打上教师个人的烙印。

对于一个热爱生活、酷爱思考的历史教师来讲,课堂就是他展示个人魅力的地方,他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无不源于他对历史的体验、认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文文化及其价值的认识与尊重,是一种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品质。

下面将介绍如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强调历史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历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时间序列,其渊源纵深、博大精深,并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因此,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激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事例和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历史文化的美好,并强调它的重要性,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文化的厚重性、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文化意识和人文精神。

二、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人在思想上、情感上、道德上的成熟和高尚。

1、思想素质:要加强学生对人文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思考,尊重自己的思想,同时理解、尊重、包容别人的思想,不要轻易地否定别人的观点。

2、情感素质:情感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教学中要通过感性认识、情感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人文文化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情感的共鸣和热爱,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3、道德素质:道德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其行为的伟大性,培养学生尊重人的尊严、崇尚正义、感恩师长等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人文精神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素养,是在人与人相互尊重、彼此关心、互帮互助的温情互动中培养形成的。

学生的人文精神也需要一种宽容、包容的教育氛围来培养。

要让教室成为一个充满人文情怀和面带微笑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包容和关爱,老师和学生共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从学生兴趣、学习需要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兴趣和审美情趣。

浅析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析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析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彭凌青赣州市水南中学人文主义精神就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和对自身完整人格的塑造。

教育就是要发展人,培养人,在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珍视人的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精神,它并不是一种具体化的东西,而是一种智慧,一种不仅是思想性的,而且是行动性的智慧。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意义的精神。

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就是吸收东西方教育的精华,既体现科学精神的创造性也体现道德修养的塑造性。

一、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历史教学内容体现人文精神。

历史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其自身的发展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有了人,社会才变得丰富多彩,只有人类才会用行动书写历史。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发展史,历史本身也证明了人的伟大作用。

凡是认识到人的力量,以人为本地采取相应政策的国家才会走向富强,反之,泯灭人性的存在、蔑视人的力量的时代终究会被历史吞没。

从中国历史来看,历代初期的几位皇帝都很注重人民的生活,实行与民休息,国家便逐步走向繁荣,"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出现都是这个道理。

但随着统治者个人权力的膨胀,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政策相应出台,最终使国家走向灭亡。

秦末农民大起义、黄巾军起义等,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人对历史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是人创造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是社会兴衰的动力、社会前进的必要因素。

因此,人文精神应当贯穿整个历史教学内容的始终。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创新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事迹入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的创新。

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

蔡元培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

历史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以活生生的历史事实的再现为依托,通过科学地诠释和分析,形成历史认识,由此拓展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展示学生的人文精神。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已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文精神是当今时代人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的科技就会受欺辱,没有民族的人文精神就会虚无。

中华民族是人类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我们的祖先以其勤劳勇敢和顽强精神,以其聪明智慧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这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我们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取之不竭的源泉。

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人文精神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比较薄弱。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重要。

1.从人的角度重塑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历史学是对人类既往生活的记载、认识,历史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例如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历史人物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历史教学中,我们提倡人文精神,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为祖国勤奋学习的目的。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挖掘富于教育意义的内容,也可以适当补充史料,以具体的、鲜明生动的材料感染学生,增强教育效果。

2.营造人文化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人文情怀教师的爱应该是一种由衷的关爱,它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珍视,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都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应将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容器”。

同时,坚持“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不以标准答案扼杀学生求知、抒发个人独特见解的积极性,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舞台,让他们看到自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思想、感情、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案例-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教版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案例-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教版

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西方文明的源泉”教学案例历史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以活生生的历史事实的再现为依托,通过科学地诠释和分析,形成历史认识,由此拓展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已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人文精神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对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他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加强历史课中的人文教育,历史学科完全可以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这一领域“一展身手”,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功能。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历史教育,更是有着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责任。

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特别是在创设情境中下了很大功夫。

课堂上,我经常选择一些切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做素材,或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来激发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使学生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上,形成对民族的认同,祖国的热爱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

在讲初中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西方文明的源泉”的时候,我给出了教材中的一道思考题:如果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那么你想生活在雅典还是斯巴达?为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便踊跃回答,他们的理由大概是这样:“斯巴达重视体育锻炼,我喜欢体育课。

”“到斯巴达会变得意志坚强,我父母说我很软弱。

”“斯巴达女性有自由。

”“在斯巴达可以做一个优秀的母亲,优秀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优秀的。

”对于他们的选择我表示尊重,也一一认可,但是,等听到最后一个同学回答,我整个人都木了。

其实我很想尊重他们的选择,没想到的是全班12个同学都选择了斯巴达,而没有选择雅典。

我很纳闷,他们为什么会更喜欢斯巴达呢?其实雅典奴隶制政治、经济、文化都很繁荣啊!我的内心一下子变得很复杂,我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行!不能就这样结束这个内容!我快速分析了一下学生都喜欢斯巴达的原因:第一、从班级学生男女比例来看,女生居多,12名中有10名是女生,她们知道在雅典女性无政治权利,地位低下,主要做家务,而且是男性公民的附属品;但斯巴达女性地位高,且有自由;对于能做一个优秀的母亲她们也很感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1. 引言1.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础,它承载着传承文明、塑造未来的使命。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伦理道德。

通过教育,人类得以传承、发展并创新,实现自我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更体现在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是引导人们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桥梁,是点燃智慧和激发潜能的火炬。

只有通过教育的力量,才能使每个个体真正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社会成员,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承载着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在这个变革迅速的时代,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着人文精神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指学生对文化传统的了解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从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中感悟到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激发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历史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在面对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时保持理性和宽容的态度。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是高中历史教学的责任,更是对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只有通过历史教学的传承和启发,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培养出更高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现代公民。

2. 正文2.1 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冲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宽容心态。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了解时代背景和历史价值,让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是历史的一部分。

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还体现在对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上。

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与探索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程和个体命运的学科,更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学科。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对历史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成为了教师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指一种积极的、高尚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态度,包括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程的热爱、关怀和探索。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意味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观念,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珍视,提高历史文化的素养和价值观念。

二、重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教学历史是由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组成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和卓越,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历史人物的品德和精神境界。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同时也能够理解历史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需要重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感受历史的魅力和魔力。

三、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统,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国爱民、珍惜历史文化,关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历史文化的河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和深远,同时也能够在历史文化的海洋中感受当代文化的活力和丰富。

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需要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历史文化的交融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当代文化的活力。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感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和历史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感。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学会把握历史的逻辑和脉络,理解历史的规律和本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让学生学会感受历史的悲壮和豪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珍视。

中学历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中学历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在 当今世 界 ,无 论是 发展 中 家 , 是发 达 围家 , 乎不 约 还 几
制 ,遵守 法律 ,运用 法律 维 护 自身权 益 的意识 ,促进 学 生公 民意 识 的养 成与 提 高 , 解作 为公 民的权 利 和责 任 ,形成 积极 参与 社 理
会 生活 的公 民能力 。 ( ) 界 意识 的培 养 3 世
生 、差 生 , 足 不 同学生 的学 习需 要 。提 倡 活跃 的课 堂 ,改 变死 满
( ) 国思 想 的培养 1 爱 爱 国 主义是 中华 民族 的优 良传统 , 在许 多 的青少 年缺 乏爱 现 国激情 和 民族 自信 心 , 加强 爱 国主 义的教 育 已经是 关 系 国计 民生 和 国家 命运 的大事 。充 分 利用 历 史 教 材 中涌 现 的 大 量 的历 史 人 物 、事 件来 开展 爱 教 育 ,如爱 国诗 人屈 原 、精 忠报 国 的岳飞 、
人文 精神 是一 种普 遍 的人类 自我关 怀 ,表现 为对 人 的尊 严 、
价 值 、 运 的维 护 、追 求和 关切 ,对人 类遗 留下 来 的各 种精 神文 命
化现 象 的高度 重视 ,对 一种 全 面发展 的理 想 人格 的肯 定 和塑 造 。
同时 ,它又 是 内在于 实 际主体 ( 也是 文 化主 体 )的精神 品格 。这
种品格体现在 : 作为群体的民族精神的发展和作为个体的人的精 神世 界 ,也 即在宏 观方 面 , 聚于作 为 民族 精神 脊梁 的 民族情 感 汇
之中。
了恢 复 与发 展 , 九届 人 大提 出依 法 治 国方略 , 成为 民 主法 制建 这
设 的里 程碑 。 这些 史 实 的学 习 中引导 学生 树立 自觉 维护 民 主法 从

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高他们的情感力、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围绕着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探讨。

1.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中的人文因素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中的人文因素。

例如,通过教授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事件背后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背景和社会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变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人文意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通过教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促进他们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和竞争。

3.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历史教学不仅应该关注历史本身,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通过教授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深远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现问题并主动参与社会事务,从而培养人文精神。

4.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教授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个角度和解释,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了解历史事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边界,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精神 , 逐 步树立 求真 、 求实和创 新的科学态
度 ; 了解 历 史上 专 制 与 民主 、 人 治 与法 治 的
演变过程 , 理 解 民主与法制对现代社会 的重
要 意义 , 强化 民主 与法 制 意识 ; 了解 人 类 社
会历史发展 的多样性: 要理 解和尊重世 界各
国、 各地 区 、 各 民族 的文化传统 , 逐 步形成
爱人 ”

“ 有教无类 ” 的朴素
平等仁爱思 想 , 孟 子 “ 民为贵 、 君 为轻 ” 的
民本思想 ,
墨子
兼 爱 “


非 攻 “


“节
用 ” 的平 民思 想 。 通 过 讲授 “ 古代 中国 的科
学 技 术与 文 化 ” , 使 其 了解 中 国 占代 的 科 技
成 就 , 理 解 中 国科技 发 明对世 界文 明发展 的
问题 进 行 了认 真探 究 。 提 出 了一 些 新 的 见
解。
关键 词 : 历 史教 学; 新课 程 标 准; 人 文
精神
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正 、 文明、 健
康 、 法 治 等 社 会 目标 的 支撑 点 , 是 构 建 和 谐
社会 的重要 标志 。 和谐社会 需要 人文精神 ,
人 文精神需要 靠教育培 育 。 初 中历 史教学就
生 命 财 产 。 另外 , 隋炀 帝 开 凿运 河 , 还 有 一
个重 要 的动机 , 即为 了到江 南去享乐 , 刮尽
了 民间 的膏血 。 我 们 在 估计 隋炀 帝 开 凿运 河
的作用 时, 上述情况亦绝不应置之不顾 。 通
过 以上 问题 的探 究 , 学 生对 历 史人 物 与历 史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人 文 与 科 学
中学历史教 学中 的人文 精神
新疆农二 师 2 9团孔雀 中学 张长燕
所谓人文精神 ,就是 以人 魂 ” 。 与创新 ,提 供大 量史学材料 , 综 合 能 力 ;开 展 历 史 调 查 ,提 为本 的精神 ,它是建立在 人和 二 、再 造历 史教 学环 引导学生去分析 归纳 ,改变过 高学生综合应用历史知识分 去那种 以原 理去裁剪 历史的 析和 解决 问题的实践能力。创 自然 的和 谐 基 础 之 上 的 ,包 含 境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 陈 旧做法 ,这样 ,学生的独立 设新 的学 习方法 ,更主要的是 着对人类、对 自然和社会 关怀 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责任 意 术和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 言 ,选 性 、 自主 性 、平 等 意 识 和 创 造 张扬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独 识,以及爱人类 、爱 国家 、爱 取图片、影像、录 音、实物 、 能力才 能得到培养和发挥 ,梳 立性 、探究性、创造性 ,也是 民族 、爱亲 人 、爱朋 友和 同学 模型等教具 ,努力再现历史 , 理历史教材 中的人文知识 ,提 培养学生 团结协作 、不懈钻研 的人类独有的积极情感:对人 再造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学环 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的良好 品质 的一个过程 ,从而 达到培育人文精神 的目的。 本身的关怀;人类对理性 的追 境 ,让历 史教育沉浸在人文 氛 培养 需要通 过人文知识的学 五 、让 学生 “ 重构 ” 求,对人生 的价值和意义 的追 围中,在熏陶和感染 中提升学 习 ( 包括书本知识、常 识和 经 寻,对 自身与 自然和 谐、可持 生 的人文精神 。 验等 ),将人文精神 内化 为个 历史 活 动 让学生“ 重构” 历史活动 , 续发展 的追 求等 在历史教育 积极 开展探究 式学 习,继 人 的心理认 同和行 为规范 。 但 传统的教 学模 中如何落实人文精神 的培 承传 统教学中的可取之 处,对 人文精神 的形成 不是一蹴而 生成学习资源 。 传统 教学方式进行 扬弃 ”。 就 的,面是需要一个长期 的潜 式 从 开 始 的 导 人 ,到最 后 的作 养? 融合历史 知 识 和 在启发式 教学 的基础上进行 移默化 的教育与培养过程 。在 业布 置,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 探究式教学 ,以提 出问题 、解 人文精神的养成 中,获得一定 的,这样做 的结果是教师成为 人文精神 融 合 历 史 知 识 和 人 文 精 决 问题为线索 ,通过师生探 的人 文知识是必不可少 的条 课堂 的中心 ,是知识 的权威 和 件 ,但知识不等 于精神 。设计 教 学 的 主体 。这 种 教 学 方 式 影 神 ,努 力钻 研 历 史课 程 标 准 , 究 ,提高 学生解决 问题 的能 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 ,思维能 些具有人文精神的历史测 寻求历史教学 内容 中人文精 力 ,从而提 高学生学习 的兴 力和创造意 识受 到制约 ,剥夺 神 的切人点 ,在课堂教学中对 趣 ,增强 学生 的思维 能力,全 试 题 、辩 论题 、讨 论 题 ,开 展 了学生 “ 构 历史活动 的机 重 所授 内容进行深化与升华 , 把 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历史辩论会、历 史座 谈会 ,历 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预设 利用学科优 势,培养 学生 史讲座 等方式来进行人文素 历史知识纳人到更深刻的人 形式 ,而非取 消预设 ,要做到 历史教育 的本 养教育 。通过 组织师 生互动和 文背景中去 , 到历史知 识和 的人文精神 “ 做 “ 预中有变 ,变在预 中”,发 通 生生 互动的教 学活动 , 培养学 人文精神的融合 。 挖掘每 节课 质是人文素质教 育”, “ 挥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的主 动 性 和 的课 程 标 准 ,真 正 把 “ 识 与 过历 史知识的学习,对 学生进 生相 互合作,彼此尊重 ,共 同 自主 权 ,教 师 是 课 堂 教学 的组 知 克服 困难 ,在互动 中学 习,在 织者 、合作者、探究者、引导 能 力 ”、“ 过程 与方 法 ”、 “ 情 行 人文素质的培养和 人文精 感态度 与价值观 ”三者统一起 神 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 互动 中交往 ,在 互动中提高 , 者 。建立 民主、平等 、和谐 的 在 来。贯彻新课程所强调 的情感 担 的最基 本的功能”。 历史 营造和谐共进 的人 文学习环 师 生关系,课堂上广开言路 , 课堂教 学中,教师应该着 力引 境 。 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 囚素 正确 消除教 师与学生的心理距 离, 理解这三个因素 ,在课堂教 学 导学 生对 历史人物事件 的评 四 、课 程 的开 发和 研 变专制性师生关系为民主 的 价 ,建立在开放的、多元 的评 中找准定位 ,是每位历史 教师 究性 学 习 师 生关系 ,使学生在 一剃 心理 价体 系中,不要一锤 定音、盖 必须解 决好 的问题 。 “ 情感不 利用 地区历史资源开展 “ 自由安全 ”的状态下积极发 棺论定 。教师应该给学生 留下 仅指学习兴趣 、学习热情 、学 历史教学 ,有助 于提高 学生的 挥 主观 能动性 ,成为课堂 的主 思考 的空问,使学生充分发表 人文素养 ,让学生死记硬 背历 人 翁。很多国外 的中学课堂 , 习 动机 ,更 是 指 内心 体 验 和 丰 自己的见解 ,从多元性 、开放 l 史课 本是难 以培养人文素养 教师和 学生可 以坐在一个 圆l 富的心灵世界 。态度不仅指学 性的评价中来提升学 生 的思 桌 旁, 自由讨论和交流,这种 习态度 、学习责任 ,更是指乐 维能力 ,内化为对学生 的思想 的。挖 掘家乡的历史资源 ,把 圆桌精神 ”值得我 观 的生活态度 ,求实 的科学态 情感教育 。只有 改革 以知识传 学生所处周 围环境 中的人文 课 堂上的 “ 们借鉴 。对 历史现象 的认识 , 度 ,宽容 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 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堂评 素材展现在学生面 ,让学 生 可以 “ 触摸 ”历史 ,感受到远 干 百年来是 仁者见仁 ,智者见 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 强调 价 机制,历 史课堂人文 素养 的 智 的 ,要打 破 “ 维 性 ”的 历 一 个 人的价 社会价值的统 培养目 值与 标才会 得到强化, 新课 去的、不可再现 的历 史,激发 史评论 ,要允许学生发表 自己 学生探 究和 学习的兴趣 ,营造 _;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 l l 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就不会 _个浓郁 的文化氛 围,是提高 的见解 。 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 _l成为 新瓶装旧酒”。 l 总之 ,在 中学历史教学中 _; 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 更 _ 三 0改 革 与创 新教 学 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之 一 : 利用多种途 径 ,融合历 史知 识 强调人类价值与 自 然价值的 一 法 方 和 人文精 神 ;再造历史教学环 在研究性学 习中,通过撰 统一 。 而在 心中确立起 对真 从 长期 以来 ,历史 科学 的教 境 ;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开 写历史 习作 , 提高学生历史 思 善荚的价值追求 ,以及人 与 自 育体现 的是一种不平等 、权威 展校本课程 的开 发和研究性 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使 与服从 的思想观念 ,使学生产 维能力和表达能 力;制作 历史 学习:让学 生 “ 重构 ”历史活 情感态度、 值观成为历史教 生屈从 、 自卑甚至奴性 的性 模型 ,编 绘历史图表,制作历 价 动 等,从而达 到在 中学历史教 学 内容的血肉 J 学过程 的灵 格 。 此 ,必须进行 教学改革 史课件,提高学生动手动脑 的 教 学 中培养人文精神 的 目的。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论文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课程目标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

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近年来各界有识之士对此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最终形成关注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陶冶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一、转变观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人文教育的认识,加强情感的投入与陶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等因素,从小学到中学,至今仍未完全从“应试教育”的窠臼中走出来。

正所谓“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还是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仍然把历史看成是一门“死”的学科,体会不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很强、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学科。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因此,决定了中学历史学科在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当代“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人文精神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入手对人文精神的内涵、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以期增强教学效果。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二字,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中国,“人文”一次最早出现于《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人文在《易经》中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中国古代的人文,是指礼教文化,一方面强调内心修养,使人成为有德行有善心的人。

另一方面强调掌握礼乐仪文、琴棋书画等文化艺术形式或技能。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文”指的是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行、理解力和批判力等理想的人性;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出现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考。

二、人文精神具有以下特点:1、历史性和时代性。

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思想情感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和历史的产物。

不同时代的精神会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人文精神的本质内容、思想形式及特征,都是受它所在的历史时代及具体条件制约的。

2、民族性和开放性。

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会有不同的具体情形。

在历史的辨证发展中,民族的精神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根据。

但同时又是互相吸收、互相开放的。

尤其是世界进入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各民族间优秀文化的开放日益成为历史的潮流。

三、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历史乃人文之本,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从人的角度重塑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历史学是对人类既往生活的记载、认识,历史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学习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

高中历史学习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

>?ghSI?do W_uvw◇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 罗 婵古今中外人文精神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核心定义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的关切和维护,对人类精神文化遗存的珍视和传承,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和塑造。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应以传递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目的。

一、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单一模式。

高中历史知识复杂、分散,如果只采用这种单一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学习历史。

这样自然就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与以生为本的原则,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尽可能选择富有人文精神的资源,发挥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深化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38··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古代“人文”的主要内涵是指以礼乐教化为本,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文明社会。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丰富素材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中国典籍中,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万物中最灵、最贵者的思想。

荀子也提出了人最为天下贵的观点。

董仲舒继承荀子思想,也言人与天地并为万物根本。

在天地人中,人处于一种能动、主动的地位。

从生养人与万物来讲,当然天地是根本。

从治理人与万物来讲,则人是能动、操有主动权的,人在天地万物之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把道德情操的自我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注重伦理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养成。

这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高扬君权师教,宗教绝对神圣的观念相对淡薄;高扬正谊明道,节制物欲,人格自我完善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丰富人文精神内涵,强烈震撼学生心灵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

高中历史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元素,这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优质的素材。

初中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一、引言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人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审美意识、文化素养等人文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教育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方面。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斗争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包括道德观念、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讲授古代文明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传承,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诚信、勇敢、勤劳等。

(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培养需要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进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历史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手抄报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历史的美丽和韵味,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精神道德危机和教育危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必须弘扬人文精神来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学和人文在经历了冲突和对立之后逐渐走向了融合。

但长期以来人们或过分强调其政治教化功能,或围着高考的指挥棒团团转,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在说教和应试中逐渐淡化、简单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作为一门人文与科学的学科,在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

关键词:人文精神;
课程改革
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中学历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中期开始,有识之士就已经对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对立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如何使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如何在教育领域寻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的平衡,已经变成了国际性的集体活动,教育观念、伦理观念和教育发展方向实现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和更新,科学人文主义的出现无疑又进一步推动了二者的融合进程,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也应运而生。

力求把。

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理解与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当代教育理念贯穿到基础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历史是有血有肉、最具人情味的,而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却被浓缩成了枯燥的人名、地名、时间以及背景、经过、意义等干瘪、教条。

当今社会还有这样一种极大的反差:播放《雍正王朝》、《康熙帝国》等历史剧的屏幕前,人气火爆;销售《曾国藩》、《左宗棠》等历史书籍的柜台前,人头攒动;而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却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

许多调查表明,历史课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为什么呢?是传统的历史教学太缺乏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工具性和功利性最终遮蔽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谁去探究、谁敢质疑,何来创新?师生不但失去了教学的乐趣,而且也失去了一种‘历史情怀’。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历史课改的步伐也越迈越大,历史课程将更重视教育的基本功能。

首先在课程的目标上,更重视学科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在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品质方面,注重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际意识和本民族、本地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培养。

其次,在教学的内容上,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现实世界中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通过历史渊源展现其历程和前途,正视人类与自然界所面临的问题和危险面:第三,教学内容在相当大程度上要紧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在对历史的解释中让学生预见到社会和个人的未来任务,理解目前存在的现象。

《历史课程标准》特别提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可见,提倡人文关怀,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已成为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
也是时代赋予历史教育的不容推卸的使命。

“历史课程的人文色彩将越来越浓”。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策略与方法
1.把人文素质教育视为中学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历史教育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一门主要承载人文教育功能的基础科目,是一门非常人性化、极具人情味的学科。

我们在实施教育时要确立本体意识,在注重历史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自觉地把人文素质教育视为自身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之上,并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的科学世界观,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历史价值观的基础。

因此,确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是发挥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必要前提。

(2)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既包括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和科技成果,不仅指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甚至不仅仅是物质的,还包括人力的。

《课标》明确了中学历史教育要避免专业化倾向,重视社会生活史、文化史、宗教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内容的教学。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涵,尤其“在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上,如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治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问题、民族问题、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问题”等等,既注意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反映历史知识的科学性,又能很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以史为鉴,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教师可以发挥更大的自主性,有的放矢地开发出相关的校本课程,如热点问题回眸及展望、历史文化旅程、历史影片鉴赏、科技发展与环境问题、历史文化名城的今昔、百年社会生活变迁、名人逸事、本地历史文物与遗迹一览、本地名人访谈等,弥补教材在文化、科技、社会生活、关注现实等方面的不足,强化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评价
新课程则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为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因材施教,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为主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倡导主体性体验式活动教学模式,
“把实地观察和调查、课堂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会教,更要学会倾听、学会引导、学会尊重、学会欣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历史问题”,实现由灌输式、封闭式教学向探究式、开放式教学的转变;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学史、治史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如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展开教学、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编演历史剧、举办专题展、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和访谈等;采取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表
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兼顾认知、技能、情感诸方面的多元的评价形式和方法,如观察法、活动法、个人代表档案法、学生自我评价法等,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教学评价既充满人性又体现发展性,《课标》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

3.注重人文与科学,培养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的
历史是一门科学,我们在探索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培养学生求真的态度和求真的方法。

如“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清政府的自救行动,其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早己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也应看到这些举动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随着社会和史学研究的发展,人们不断赋予历史问题于新的阐释,只有科学的、合乎时代发展的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历史资料或历史读物的习惯,让他们在自行搜集资料并积累起大量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论据、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个性化、民主化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着力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品质。

4.教师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在新课程中成长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往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适应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的需要,历史教师必须具有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思想,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和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拥有广博而深刻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关心史学研究的新进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充分利用自己在知识、能力、经验和阅历上的优势,敢于创新,能在新观点、新材料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调整,“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为此要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充电”与时俱进,以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提升教师内在素质为导向的终身教育体系,使教师能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传承科学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成为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格健全的真正的“全人”。

愿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人文精神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实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只有加深社会、教师、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改革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