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安:语文学科说明
文本解读三人谈
文本解读三人谈沈大安: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小学部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文中简称“沈”。
滕春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部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文中简称“滕”。
王崧舟: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文中简称“王”。
沈:语文课改正在向纵深发展,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要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要灵活机动地进行课堂实施。
其中文本解读是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本解读这个话题。
文本解读是第一位的王:前段时间有个老师要教《二泉映月》,设计了一个教案给我看。
他认为他的教学设计汲取了几位特级教师之长,是很不错的。
我问他,《二泉映月》这个文本你有没有好好地读过?他说什么叫“好好地读”?我就发了我的两个文本细读的笔记给他。
邮件发出后,过了一个多星期他才回信,用上了“震撼”这个词。
他说没想到课文要这样读,他还得出一个结论:别人的教案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好,因为自己的教案是建立在自己对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的。
这样看来,文本解读确实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滕:我觉得语文学科和理科不同。
理科老师所教的知识,可以说是客观的,大家公认的。
可是语文的阅读就不同了,文本解读往往没有客观的、公认的答案。
语文老师需要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用个案的方式去解读每一个文本,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
就这一点来说,我想无论是作为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好,还是作为教师职业生命的体现也好,文本解读的意义都是很大的。
沈:如果在听课中发现有些地方不太满意,找找原因,绝大部分可以归结到老师对文本把握得不够准确上。
《检阅》(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一课中有两个句子,一个是“这个小伙子真棒”,一个是“这些小伙子真棒”。
不少老师主要围绕“这个小伙子真棒”,让学生想象博莱克是怎么苦练步伐的,还引用了海伦·凯勒的事迹。
但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究竟应该怎样把握?仔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文章侧重写的是“这些小伙子真棒”。
略读课文 沈大安
沈大安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报告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什么是略读。
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
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
——李德成主编:《阅读辞典》《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略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学段课程目标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第三学段课程目标略读,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
浏览目的性更强,无关的不看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为目的,以目的为基础。
在信息社会里,很多场合需要读得粗一点,快一点,略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马克思对女儿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古代只有四书五经所以精读,熟读成诵。
现代储备社会需要粗一点快一点的阅读。
略读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教师自选材料阅读,儿童课外阅读,精读课文中也有略读的因素。
这里讨论的是基于教科书的略读教学。
由于我们觉得课文文质兼美,什么都舍不得放弃,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由于我们太熟悉精读教学模式,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由于过于注重人文内涵的开掘,容易忽略阅读能力培养这个主要目标。
当今的阅读教学,实际上呈现出三种价值取向:语文知识取向、阅读能力取向和人文精神取向。
阅读教学应当突出阅读能力取向,略读课文教学更是如此。
阅读能力取向被忽视,应当突出阅读能力取向带动语言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取向,因为人文精神是没有底的。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2019 年 12 月 3 日 ----12 月17 日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了国家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班的培训, 15天来的学习,也是我有生以来参加培训学习体验到的时间最紧张、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独特、专家最众多、收获最丰厚的一次培训,我觉得此次培训可谓是不虚此行,终生难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名家荟萃,异彩纷呈——万紫千红均是春此次国培,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粗略数来约有 20 多位顶尖级的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等作专题报告或出示观摩教学,可谓是名家荟萃,异彩纷呈,令你目不暇接,这使我想到了“红杏枝头春意闹”“万紫千红均是春”,她还使我觉得如同在你面前不断呈现着一顿顿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让你受用不尽,让你回味无穷。
现在想来每一位专家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往常,他们大多人我只能在各类刊物、网络上翻阅到他们的观点、篇章,很难有机会面对面一睹他们的大师风采,聆听他们对用毕生智慧心血换来的理论成果的阐释,而现在我做到了,我感到由衷的幸福与自豪!我也由衷地感谢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给我们创造的难得的进修机会,感谢上师大领导为我们学员的培训所做的精心安排,当然一位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耐心指教也会永留我心 ----- xxx 老师,这位全国小学语文协会理事长、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对语文教育有着执着的情怀、对语文教育规律有着娴熟的把握;吴忠豪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材主编,谈起国内外教育如数家珍;唐懋龙老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虽年近花甲,但作为我们的班主任 ,精神是那么矍铄,言语总那么风趣,真是个可亲又可敬的老顽童 ;吴立岗研究员 ,作为全国小学语文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培养了那么多的着名教师,谈起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他是头头是道 ;吴念阳教授 ,是语言学博士,作为上师大发展心理学专业的领军人物,曾出访过多个国家和地区讲授儿童心理学,他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 ;丁炜教授,这位教育学博士,对于微格教学研究独到而深入。
沈大安“文本细读”访谈录(3)
慢慢走,欣赏啊!——沈大安“文本细读”访谈录《小学语文教师》记者李振村李振村:说到这里,我想提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就是文本细读究竟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或者说文本细读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首先就是从语言入手,仔细推敲词句,想想作者为什么有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另一种说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道: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枝小小的蜡烛!这里的一个“敢”字就值得细细琢磨:小姑娘究竟是“敢”还是“不敢”?为什么她一整天都不敢抽出一根火柴来为自己暖和一下?为什么这时候居然“敢”了?再如“终于”用在这里极有分量。
抽一根火柴本是毫不费力的事,为什么那么艰难,要用上“终于”?还有,一根火柴热量很少,光亮很小,安徒生怎么说“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通过这些文字的推敲,我们可以感受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以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谈不上文本细读。
其次是还原生活。
茅盾提出:“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映,如果我们把作品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去思考,就会有比较深的感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描写鲁迅救护拉车工人有一段话:“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不少老师教这一段都让学生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但圈出以后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我”的伯父和爸爸是什么人?那个拉车的是什么人?他们在旧社会的地位各是怎样的?鲁迅是大作家,“我”的爸爸周建人是生物学家,在旧社会都属于“白领阶层”,而拉车的是被称为“引车卖浆之徒”的底层劳动人民。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她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课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方法,但从学生方面来说,语文课是枯燥无味,如何提起学生的兴趣呢?令到他们喜欢学语文呢?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中我体会到一些让语文课变有趣的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在当今电子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作为语文教师也应当好好地利用一些先进的科技技术来进行教学。
多媒体就是最简单直接的手段。
在平时学生学习生字都是看书自学,老师检查学习效果。
如果借助有关的教学辅助资料如光盘或幻灯片等把您要教学的内容展示给学生看,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了,同时课文中相当难理解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二、改变教学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在语文课上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答;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等。
这样来上课老师不觉得烦学生也觉得厌。
其实也应该改变一下。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课堂更有趣。
细心阅读教材,你会发现有许多灵活变通的地方。
多利用这可以动的方面。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中,让学生动起来的地方可多了。
如: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古诗;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
在教学《纪昌学射》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学生分角色表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把时间给学生自由掌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成一个表演剧。
学生表演时依照自己的理解,把内容表演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让课堂动起来。
又如在教学古诗时,先让学生读熟古诗,谈自己对古诗意思的理解,指名根据古诗诗意进行表演,同学之间评议,实验证明这些做法是可以的,既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就活跃多了。
三、熟悉教材,精心设计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最关键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程度,你讲得再精彩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算不上是成功。
如果有学生的参与而教讲得一塌糊涂,也不算是成功的课。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课题研究课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课题研究课题报告山东省蒲泽市牡丹区安兴镇许垓小学应后龙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肴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这里的“写",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积极优化和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长期实践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合理协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合理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发展方向。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以此使此教学理念更加完善和可行,最终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向前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这里的“写",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1】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1会认7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生命历程。
3能发现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感悟种子蓬勃向上、勇于前行、甘于奉献、追寻梦想的品质。
重点1.会认7个生字。
2.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生命历程,感悟童话形象。
难点通过比较,能发现本文与《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去年的树》吗?我记得同学们当时说到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树的砍伐,才让鸟儿找不到它的.朋友了。
但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的这篇童话将会颠覆大家的思维和看法,一起来学习吧。
二、默读课文,认识生字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同桌互认生字。
3.全班交流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把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交流。
4.说一说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四、品读“那一定会很好”交流教师小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梦想,有行动,这不就是我们该有的生活状态吗?五、回忆比较,求同存异师:想一想,这篇童话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2】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
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走过了一段神奇的历程。
故事的表层,是由种子到大树,由手推车到椅子,再到木地板。
故事的深层,蕴含着不同境遇下不同的追求,以及在不同阶段都要幸福和快乐的思想。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借助自主阅读、情境再现、自由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沈大安课标培训[1]1
保护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保护小青蛙,
它是庄稼好卫兵。
阅
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 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 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 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盘古开天地》教师用书上的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
“宇宙、黑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
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
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盘古开天地》需要增加的语言学习目标
1.比较推敲“抡”、“猛劈”、“顶”、 “蹬”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2.背诵第2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体会反 义词和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识字和写字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 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识字教学 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集中识字和在阅读中识字。
利用汉字造字法——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识字。
字理识字、联想识字、部件识字、字族文识字、 韵文识字、“双脑”识字„„
语文课堂上尽量少配音乐和动画, 少一些装饰性的东西,多落实语言文 字的感悟理解。如:《十里长街送总 理》、《欢乐的泼水节》。
让学生注意: 1、句子结构相似。 2、句式整齐。 3、反义词、近义词 4、体会语言有变化:缓缓和慢慢是 一个意思,但用了两个词。 接着处理:“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一部分 合理想象:身体的其他部分变成了什 么?
在美国,有位生物老师在向学生讲蚯蚓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 蚯蚓是什么味道?”老师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尝过。”这位学生说: "老师,我可以尝尝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学生问:“我尝了能加分吗?”老 师说:“当然能。”于是这位学生把蚯蚓洗干净尝了一口,然后把蚯蚓的味道说了出 来。老师大大表扬了这位学生。后来,这位学生成了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品尝活蚯 蚓,对大人来说也是不可思议的,但老师没有阻止,他们认为这也是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才会理解孩子,才会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一年,一个外国参观团到南京的一所小学听课,有位老师手里拿着一只乌 龟让学生观察,学生很感兴趣。坐在讲台前的一个小男孩,竟不由自主的学着乌龟爬 起来,把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外国老师们逗乐了。讲课的老师一眼看见了坐在自己眼 皮底下的孩子脖子一伸一缩,两只手不停地做爬行动作。他赶紧向这个孩子使了个眼 色,让他快回座位上去。但这个孩子的注意力都被乌龟吸引了,对老师的眼色全然不 觉。直到下课,这位老师仍气得不得了。没想到评课时,外国同行对这个孩子倍加赞 扬,说他表现最好,上课最投入。 同样一件事,我们为什么和外国朋友会有迥然不同的看法。因为我们看问题的 角度不同,一个是蹲着的,一个是站着的。
沈大安———我想这样教语文
沈大安———我想这样教语文课要上有用的课,而不要上成对学生实际没有好处的课。
一些课上下来的感觉是很好看,但对学生没有一点用。
今天的课,应该越来越向家常课发展。
本人47年的教学经历,实实在在、简简单单、从从容容、轻轻松松教语文。
一、实实在在教语文1.把握课文基本的人文内涵,进行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
现在有许多老师把语文课越上越深,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应该把握基本的人文内涵。
例如:《棉花姑娘》的人文内涵,第一点是科学知识。
例如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第二点是请人帮帮要怎么说,要有礼貌。
尽管帮不了别人的忙,也要有个比较好的态度,拒绝也要有礼貌。
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树干里的害虫和燕子等图片进行连一线,利用连完的线,说上一句话。
如:燕子会捉空中会飞的害虫,然后说上一段话。
棉花姑娘燕子树干里的害虫啄木鸟田里的害虫青蛙棉花地里的蚜虫七星瓢虫空中飞的害虫2.了解学生实际,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教学。
我们要想办法,知道学生的基础是什么。
现在许多的课,虽然课前布置了大量的预习作业。
但一开始上课,老师的教师设计又把所有的学生当成了零起点。
今天《全神贯注》一课,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在让学生明白罗丹的全神贯注和孩子的平时全神贯注的区别在哪里?3.希望课堂多安排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有好多的课,是老师和几个好学生的对话。
这样的教学设计最起码是低效的。
《去年的树》寻找板块的决策计较方案1 方案2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小组4个人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两个人读同桌两人读一遍两个轮流读一遍在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表演相比,表演是很热闹,但是一开始就表演,文中鸟儿不像鸟儿。
如果表演不到位,就把鸟儿急于寻找朋友的情绪破坏了。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讲究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同桌分角色两个人读相对来说利多弊少。
为了提高联系的效率,练习的机会更多。
(黑体的方案是建议老师们采用的)4.每节课要安排练习。
练习形式多样化。
学生自我评价、估计的能力还不行。
沈大安在杭州市小学语文研讨会会上发言整理稿
沈大安在杭州市小学语文研讨会会上发言整理稿一、着重研究的方向1、注重三维目标的融合,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防止人文的失落,防止本体的弱化。
2、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
3、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特别要重视人的资源因素,学生生成的资源因素。
4、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情境手段。
更要关注人文内涵,语文的东西。
二、对九节语文课的讲评。
这九节语文课总体感觉:让语文回归语文,重视读书,研究语文本身的问题。
这九节课从不同的角度去体现课程标准的某一方面。
值得借鉴的是:1、通过体验、感悟,加强人文精神的熏陶。
此9节课中人文精神有明显提升。
而且人文精神提升是通过体验和感悟来表达的。
例如,《两只鸟蛋》用想像性体验结合生活体验来感悟。
指导感悟“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这句话时,先让孩子们想像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它会怎么样?你能听见鸟妈妈是怎么叫的喊的吗?然后引导孩子们读这句句子。
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更直接的感悟到这种焦急不安的心情,这种母与子之间的情感,教师又让孩子们说说“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走失过,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当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后,再次朗读这句句子。
又如《我是苹果》,通过角色转换,每个学生就是苹果,感受到奉献的可贵。
《地震中的父与子》叙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一所学校教学楼变成了废墟。
14个孩子被埋在了废墟下,13个的孩子的父母亲哭喊之后都认为孩子已经死了,绝望的走了。
只有一个父亲仍坚持不懈的挖,终于挖到了孩子,14个孩子全得救了。
这个是个大团圆的结局,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观念。
这样的结局使学生的感受、意见高度统一。
这种统一和简单化使我们能轻易完成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提炼,但这是不够的。
蒋军晶老师改变了结局,一种结局是父亲整整挖了两天两夜,但最后挖出的却是血肉模糊的孩子。
另种结局是父亲在挖的过程中爆炸发生了,这位父亲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
蒋老师依次出现结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结局出现的可能性。
文本解读三人行1
文本解读三人谈1沈大安滕春友王崧舟沈:语文课改正在向纵深发展,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
其中文本解读是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本解读这个话题。
王:前段时间河北有位老师跟我联系,他要教《二泉映月》,设计了一个教案给我看。
看了以后,我觉得不是很理想,提了一点修改意见。
但是他不认同我的这个意见,觉得自己这个设计汲取了几位特级教师之长,是很不错的。
我问他,《二泉映月》这个文本你有没有好好地读过?他说什么叫“好好地读”?我就发了我的两个文本细读的笔记给他,一个是《小珊迪》,一个是《鱼游到了纸上》。
邮件发出后,过了一个多星期,他才回信,用上了“震撼”这个字眼。
他说没想到课文要这样读,这样一读才发现以前的很多设计都是非常肤浅的。
他还得出一个结论:人家的教案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好。
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教案是建立在自己对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的。
这样看来,文本解读确实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滕:我觉得语文学科和理科不同。
理科老师所教的知识,可以说是客观存在的,大家公认的。
可是语文的阅读就不同了,文本解读往往没有客观的、公认的答案。
语文老师需要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用个案的方式去解读每一个文本,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
就这一点来说,我想无论是作为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好,作为教师职业生命的体现也好,文本解读的意义都是很大的。
沈:听课中发现有些地方不太满意,如果找找原因,绝大部分可以归结到教师对文本把握得不够准确。
《检阅》里有两个句子,一个是“这个小伙子真棒”,一个是“这些小伙子真棒”。
不少老师主要围绕“这个小伙子真棒”来展开,让孩子想象博莱克是怎么苦练步伐的,还引用了海伦·凯勒的事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究竟该怎样把握?仔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文章侧重写的是“这些小伙子真棒”。
写残疾人自强自立的课文不少,而在尊重和关心残疾人这一点上,这篇课文有它独特的价值。
沈大安“文本细读”访谈录(2)
慢慢走,欣赏啊!——沈大安“文本细读”访谈录《小学语文教师》记者李振村李振村:“文本细读”好像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新批评”这个文学流派的口号。
我们现在提倡的“文本细读”是不是跟他们一样?沈大安:我们现在所说的“文本细读”,主要是指一种阅读态度,当然也吸收他们的一些有效的方法。
今天一些专家提倡的“文本细读”,是借用了英美“新批评”的口号,但并不是完全照他们做。
李振村:依你看来,文本细读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沈大安:细读文本首先要静下心来。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结束的时候送青年朋友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人生是这样,读书是这样,教师解文本也应当是这样。
当我们开始接触一个文本的时候,最好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放松地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
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这种对作品的直觉弥足珍贵。
细读文本关键在潜心涵咏,涵咏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
语文教育的前辈叶圣陶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作者一般不会在文本中重要的地方加着重号,所以我们对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
在这个基础上,再跳出具体的字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中国读者受明清点评派的影响,往往对具体字句会有很多感想,而缺少整体把握文本的训练。
叶圣陶认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对一般文章,我们可以从作者的思路上去把握,而对于文学作品,我们要分析整个作品的结构,然后思考作品的内涵是什么,它的人文价值在哪里,读出作品的意义来。
阅读作品不能人云亦云,贵在有自己的见解。
我们读《一夜的工作》,往往跳不出何其芳在文中已经点明了的“劳苦”和“简朴”。
但如果我们不囿于这种成见,细读全文,还是会有新的发现。
比如这一处:“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沈大安老师《文本解读、观念和方法》专题讲座心得
沈大安老师《文本解读、观念和方法》专题讲座心得沈大安老师《文本解读、观念和方法》专题讲座心得我有幸观摩了中国小学语文经典课堂展示,亲身体验了名师们实在而灵活的课堂。
精彩的教学如一股清新的风,甜甜的、润润的,让我赏心悦目,真切地享受到语文教学的精致美、和谐美。
一、“三维”目标有效整合在名师的课堂上,生字词的学习、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情感的体验与升华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学词学句、品味语言中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
二、充沛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堂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引领同学在独特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A、充沛发挥“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们让同学在读中理解,读中明理,读中悟情。
采用了自由读、引读、个别读、齐读,带着问题读,带着理解读,读准、读通、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与体验。
B、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
课堂上教师强调动笔的训练,倡议让课堂充溢同学的情感体验,让同学深入考虑,概括提炼,让人文精神在语言文字中得以永生。
三、优秀教案精致和谐教师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层的文本解读、深切的情感体验、深远的教学追求,成绩了课堂优秀教案的精致和谐。
A、字、词的处置精心设计。
主要表示在将文本中的字、词精心分类,设计处置的层次,将字词的学习、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阅读情感的体验有效整合。
B、善于运用语言多媒体创设情景。
教师激情的、真诚地投入教学,用精彩的语言和精美的课件创设语文学习的情景,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课堂成为语言学习的天堂,音韵和谐的乐园,情感流通的世界,思维碰撞的舞台。
C、有效地使用教材。
大胆取舍文本内容,取语文训练的味儿浓之处,舍去与语文训练联系不紧密之处,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那么怎样才干做到对文本的解读更到位?沈大安老师又进行了《文本解读、观念和方法》专题讲座。
沈老师首先明确地告诉我们上好一节课有三个关键:1、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2、独具匠心的优秀教案;3、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知1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知识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亲临嘉兴市第六届“南湖之春”小学语文专场进行指导,并给全场700多人作了题为《从摇摆走向平衡——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报告,这是一场极其精彩的报告,它像一场及时的清新的春雨浇灌了稚嫩的芽儿,为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者们鼓起了勇气,指明了方向,它必将能很好地引领教师进一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行为。
一、最新的“新课标”修订意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改革的精神,成为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前不久沈老师刚参加完全国“课标”修订会议,他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向老师们传达“课标”修订意见,充分体现出领导对新课程实验的关心。
他说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调查显示,人们对它的认可满意率达到9 3.5%,认为“新课标”处处表现出对人的尊重,较妥当地处理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修订中对原有的大针方针和基本思想没有变,但在许多细节上较切合实际地作了调整,重点调整的有十多处。
涉及到“前言”、“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关于阅读”、“关于写作”。
这是实施了一段时间后,结合实施中的问题、困惑提出的意见,也足以表明了新课程所持有的“尊重”、“务实”、“发展”的新理念,这为我们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探究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提供了保证。
二、最实的“新课堂”改革思考沈老师深入改革的第一线,进课堂听课、调研、座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手资料,也了解一线老师在改革中碰到的困惑、疑虑,感受到实验老师在摇摆中摸索、在摇摆中前进的艰难。
他的报告就是最实、最快、最亮的指路灯。
1、注重三维目标的融合与落实,努力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沈老师列举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上比较常见的几个摇摆问题:一是教材中应有的人文内涵没有认识到位,教师仍然是以教材、教参为主,忽略了生本因素、时代因素、发展因素,有些课文解读的观念已经陈旧,没有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来看待课文、研究文本,要知道那些“关怀弱势群体”、“追求美好生活”、“创设环保意识”等等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孕生的,新课堂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绿城育华小学名师审核语文学科笔试卷
绿城育华小学名师评比语文学科笔试卷姓名成绩一请按要求填一填。
(共9分)填表。
(每项请例举3-5本)(6)(1)启发式教育强调“导而弗(),强而弗(),开而弗()”。
此原则早在《》中就有记载。
(2)《简爱》的作者是(),她的姐妹篇是《》,简爱的人格魅力在于()。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请简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及人文性的具体内容,并用一句话归纳这两者间的关系。
“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是本次课改的重要举措,组织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应特别注意什么?教学评价改革关系到课改的成败,新课程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区别何在?三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1 “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请结合教学实践说说你是从哪些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2 请说说你对教材安排略读课文教学意义的认识,并提出这类课文教学的,你认为最重要的几条教学建议。
四案例分析(共15分)1请对下列《鲸》一课的教学目标作一剖析及评价。
(5)(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肺部、判断、胎生、过滤、又粗又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的情感。
2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看不见的爱》时,前后两个教学片断的摘录,请你细读后完成以下任务:(1)简述第二个片断对原先的教学主要做了什么修改;(2)具体说说你认为这样的修改的理论依据以及意义所在。
(4+6)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体现母亲爱男孩的句子,然后组织交流所找到的重点句。
原先教学过程:师:大家找得差不多了吧,谁来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
生1:我画的句子是“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师:(大屏幕打出句子)你画的是这一句,对吧?谁有补充?生2(读):“…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沈大安剖析
3 梳理巩固,拓展运用
(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念
从知识、能力、情感、方法 等角度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收获, 盘点生字和词语。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 ▪ 从文章体裁和写作方法角度 ▪ 从作者角度 ▪ 从相关知识角度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练习除了“我想对某某说”以 外,还可以有很多方法。
第1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字词学习 第2组 “去年”板块 第3组 “寻找”板块 第4组 “灯火”板块,综合练习,拓展阅读
二、阅读教学变式设计
变式林林总总, 但我们必须思考“为何而变”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变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变 为深化人文内涵而变 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而变 ……
1 提挈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沈大安剖 析
一、阅读教学常规设计
教学设计要有科学依据,合 乎儿童的学习心理和阅读心理。
从学习心理看,加涅的认识过 程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是什么” (2)“怎么样” (3)“为什么”
初读课文的问题: 想一想,少年闰
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初读课文采 用这个问题你 觉得好不好?
4 反顾
《检阅》从结尾返回全文
看到儿童团员,观众们说些什么 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用演绎法还是用归纳法?
——《一夜的工作》两种教法的比较
教法A
1 快速默读全文,找出课文的 中心句。
2 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周总理 的“劳苦” ?
3 哪些地方写出了周总理的 “简朴”?
教学要点:
▪ 提取信息:这个语段主要写什么 ▪ 理解“贪婪、吮吸、甘露”等词语 ▪ 体会两个句子的拟人化写法 ▪ 感受雨中杨梅树的美好形象 ▪ 想想春雨中的杨梅树在欢笑什么 ▪ 用朗读表现杨梅树的欢快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一个问题: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可见它在整个《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课程目标”这部分,实际上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
“总目标”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阶段目标”是各个学段应该达到的要求。
“实施建议”从教材编写、教学实践、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目的在于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2、什么是语文素养?为什么要强调“全面”提高?笔者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
《标准》“总目标”所列的十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做到了这十项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为什么《标准》要突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抹煞语文课程的特点,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谓的“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能力的培养。
另一种倾向的基本特点是,过份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无休止的做题、操练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批
研修课程的定位 这是面向全省小学语文教师的全员培 训。以语文学科五个领域基本教学内容和 方法为明线,以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为暗 线,通过应用学习(作业)和课例打磨的 实践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研修第一轮专题
序号
1 2 3 4 5 6
专题内容
多种方法识字 在阅读中识字 阅读教学目标制定 阅读教学过程设计 阅读教学课堂实施 阅读能力培养
并反思教学目标制订得是否恰当。
专题五“阅读教学流程设计”研修重点
1. 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流 程,体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结构要素。 2. 根据教学设计组织实施阅读教学过程,引导学 生的学习与发展。 3. 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与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评 价,反思阅读教学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学好学习内容。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方向的认识
二、双对接语文研修课程的设计思路 三、指导老师在研修中的职责和任务
远程研修课程的总体框架
共8个专题,前6个专 题每个专题6学时,
第二、三批研修进度表
专题
一
批次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八
第二批
10月15 10月16 10月 10月31 11月7 11月14 11月21 24—— 日—11 日—13 日—20 日—12 日 日 30日 月6日 日 日 月11日 10月22 10月23 10月 10月31 11月7 11月14 11月21 24—— 日—11 日—13 日—20 日—12 日 日 30日 月6日 日 日 月11日
——《语文课程标准》2011
语文教学需要增强效率意识
目标
过程
反馈
评价
在某种意义上说,有效教学就是 “目标——过程——评价”的一致性。 而目前语文教学目标笼统粗糙、过程旁
生枝蔓、评价另搞一套,三个环节都有
明显的缺失。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摘录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
(4)回答学员问题不少于8个(总量);
(5)全程参与在线研讨(3次);
指导老师基本任务
(6)编辑县区学习简报;
(7)根据评选标准,评选本区域优秀课例研究和先
进研修组;
(8)按8%的比例向省推荐优秀课例研究。
(9)做好和省团队专家的对接,保证跟省和学校研
修组的联络畅通,指挥有效。
主持名师
毕英春 邢毅丽 贺成金 李秀伟 贺成金 毕英春
课
人教版二年级《识字2》
例
鲁教版二年级《浅水洼里的小鱼》 苏教版三年级《掌声》 苏教版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
7
8 9 10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
第三学段习作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 综合性学习
宋道晔
宋道晔 邢毅丽 李秀伟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写写身边的同学》
专题一 专家引领
温儒敏: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课程 教材 教法》2011年第1期
语文教学需要树立课程意识
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 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教学
应该教的是“课程内容”,而不是
“课文内容”。语文教学要实现从
“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前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 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 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校本教研的方法。
专题三“在阅读中识字”研修重点
1.识字和阅读有机结合,在识字中理解词 句意思,在朗读和理解中巩固识字; 2.根据生字音形义的难点,采用不同的教 学策略; 3.及时复习生字,落实写字指导。
专题四“阅读教学目标制订”研修重点 1.阅读教学要有明确的语言学习和能力培
养目标,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经过努力 可以达成; 2.课堂教学围绕目标,落实教学目标; 3.通过观课评课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了解“双对接远程研修”的意义、特点; 2.了解语文研修课程的主要内容; 3.阅读温儒敏、吴忠豪两位教授的文章,转 变语文教学观念。
专题二“多种方法识字”研修重点
1.在识字教学中区分音形义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3.在课堂上落实写字指导;
4.了解借助网络技术以课例打磨的方式开展
山东省小学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
语文学科说明
沈大安
2011.10 济南
本次研修的目的
这次“双对接”远程研修,在学科教学
上,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实 施能力;在校本教研方式上,通过三次备课 两轮打磨、专业化观课评课,逐步实现校本 教研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方向的认识
二、双对接语文研修课程的设计思路 三、指导老师在研修中的职责和任务
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 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现代教学的四要素
教
师
学
生
教
材
教学环境
四个要素究竟以什么为本?
对现代教学过程的基本认识
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灌输过程,而是 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过程。课堂更不是教师 自我展示的舞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 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
• 基于同伴互
助的备课
总结反思
• 基于实践反 思的备课
定老师课例
分工观评课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方向的认识
二、双对接语文研修课程的设计思路 三、指导老师在研修中的职责和任务
指导老师基本任务 (1)全程参与课程学习,但自己不做作 (2)作业浏览每专题不少于40篇; (3)作业点评每专题不少于 20篇;
小学语文教学当前需要树立三大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
课程意识
效率意识
生本意识
专家呼吁语文教学转型
崔 峦: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小学语文》2010年第9期
赵镜中:“教教材”和“教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5期
吴忠豪: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2 期
专六“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研修重点
1.准确把握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
2.密切习作与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积累
习作材料;
3.促进习作与阅读结合,指导学生从读学写;
4. 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提高习作评改的效率 。
专题七、八
研修组课例打磨
• 确立磨课主
题和订计划
群组研讨
• 基于个人经 验的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