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

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他于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当时译为“麦喀士”,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朱执信还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进行了评述。

当时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思想。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

2.正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在中国第一个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相关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大量阅读了关于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积极投身到改造中国的实践中来,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
目录 退出
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何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核心倡导作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 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 进知识分子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 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 认真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传播方式: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 2.广泛传播 (1)团队实践:以“工读互助团”为代表的社团进行了广泛实践,但最终 失败。这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 造。 (2)三次论战:1919 年李大钊和胡适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0 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分别 进行了论战。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 (3)学会宣传:1920 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 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 (1)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正式传播 (1)主要原因: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 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 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他歌颂十月革 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 年 5 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备用资源
新村主义:是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 提倡的小资产阶级思潮。五四前就流传 入中国,影响较小。主要宣传者是一些 留学生。他们主张在新村里过一种共同 劳动、相互协作、共同消费的生活。
பைடு நூலகம்
备用资源
工读互助团:‚五四‛时期,许多新青年将欧文的空想社 会主义、日本武者小路的‚新村运动‛、克鲁泡特金的互助主 义、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以及当时广为流传的‚劳工神 圣‛、‚与劳动为伍‛等一类观念和主张相结合,创立了大量 中国式的工读互助组织,企图以此手段来逐步实现社会的改良。 (1)代表人物:王光祈 。(2)主要主张和实践:幻想通过 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打破劳力和劳心的界 线,从而逐步实现社会的改良。1912年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北 京大学生为主的‚工读互助团‛,曾经吸引了许多青年,他们 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积极投身这一实践。工读互助团的组织 者已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与被剥削的本质,并力图加以 改造。但是,他们反对用激烈的改造方法,所以采用和平的方 法,试图通过办工读互助团来救济社会。当然这种愿望在军阀 专制统治之下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2)十月革命后: 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开设了《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 《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
了解历史
1.背景
新思潮的竞起
(1)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2)许多刊物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好感。 2.主要思潮 (1)无政府主义 (2)新村主义 (3)工读互助运动 (4)实用主义 (5)基尔特社会主义
备用资源
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当时流行较早、影响较大的小资产 阶级思潮。(1)代表人物:刘师复。(2)主要主张:个人绝对自由, 反对一切强权和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组织和纪律,废除任何法律 和军队;消灭国家,希望建立一个无政府的、绝对自由的共产主义 社会。其实质是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线,主张不经过社 会主义阶段就直接实现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它反对马克思的科学 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反映了当时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 现状不满的一种消极失望情绪,也表达了他们希望摆脱剥削压迫的 强烈愿望。(3)传播概况:由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这些主张对青 年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十月革命后无政府主义在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中得到很大发展。全国出现三十多个无政府主义小团体,在一 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都有。如实社、进 化社、奋斗社等。同时,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达七十余种,如 《进化》、《奋斗》、《学生周刊》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1)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无政府主义(或安那其)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泛劳动主义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极端强调生产劳动是社会根本的观点,认为人人都应当自食其力,都应当直接参与制造生产资料的劳动中去.皇帝要吃饭,也要和农民一样去地里种出来,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做出来.新村主义是无政府主义的一种.它幻想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造的办法”,进行“共产村”试验,实现“理想的社会——新村”.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它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至于经验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可知的,也不必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怎么说,人们总是不能走出经验范围之外而有什么认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经验.所谓真理,无非就是对于经验的一种解释,对于复杂的经验解释得通.如果解释得通,它就是真理,是对于我们有用.有用就是真理.所谓客观的真理是没有的.” 实用主义如此说得之,实用二字昭然若揭.*基尔特社会主义,又叫行会主义.产生於西元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是费边社会主义之外,介乎社会主义与工团主义之间的一种调和理论,改良主义的一种,他们否定阶级斗争,鼓吹在工会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生产联合会.来改善资本主义.只承认改善工人出卖劳动的条件,却不消除的根本制度,反对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而维护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其代表人物有彭迪、霍布生、柯尔. 在保存现有国家政权的条件下,组织基尔特社会主义,管理生产,实行生产自治,产业民主,而由国家负责产品的分配和保证全民的消费,从而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的解放.(2)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1、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最早是由一些留学生引入的。

其中,陈独秀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

他于1915年回国后,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扩大。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开始在中国进行广泛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国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

中国政府通过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等途径,不断推广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推动。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被广泛宣传和推广。

然而,文化大革命过后,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逐渐引入了市场经济和其他的思想流派,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有所减弱。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再次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教育。

特别是在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他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重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起伏,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救国道路上的探索
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后 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 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但都以 失败告终。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封建阶级的腐 朽与无能,运动与变法都告失败,辛亥 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但由于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最终导致革命果实 落入他人手中,由此可见,软弱的资产 阶级不能领导我们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 的胜利。

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人们联想到,既然十 月革命前的俄国与中国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那么, 同样的革命在中国也能取得胜利。因此,中国先进分 子在欢呼十月革命胜利的同时,也很快接受和传播了 马克思革命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都是以人为基础的,马克思 主义更是得到了广大先进分子的传播。五四运动后, 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发表了各种论文及著 作来传播马克思革命思想,他们通过报刊、杂志等使 得这种思想深入到了广大人民心中,因而,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并为我国人民所接受,并逐 渐总结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具有优秀的内涵,它作为普遍真理,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 国的传统思想中的进步要素具有相似性,使马 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了文化根据。 当时中国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期,需要一 种新的理论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 播提供了机会。 有俄国马克思主义这一中介,更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广大的推崇者和传播者。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 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正在中国人迷茫的时候,经俄国人介绍,我们 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 们带来了曙光,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社会主义思 潮。 当时的中国内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 阶级逐渐壮大,并在五四运动中开始走上历史 舞台;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广大青 年开努力追求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同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人们更 加怀疑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过程和传播经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过程和传播经验

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 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 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 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 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的中国化。
第一阶段: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
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 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 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 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 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 建设的道路。
李大钊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也初步论 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性问题,虽 然并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已 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提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第一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 一概念,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六届 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虽然毛泽东还没有使用“中 国化”的提法,但这个提法已经呼之欲出了。随着历 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修改党章报告中 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概念。
第三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 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 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 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 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朱执信: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单位:万人)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894年 1913年 1919年 1923-1927年 产业工人数
归纳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没有在中国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一,缺乏阶级基础。
第二,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三,缺乏实践效果。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 ⒈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 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 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 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 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 的阶级基础。 ⒊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 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 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1)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思想基础) (3)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活 生生的现实。 (4)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幻想破灭、五四运动的爆 发及对苏俄的好感。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 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 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2、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1)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 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 十月革命。 (2)1919年5月李大钊为发表《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 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 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 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 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3)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 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部分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的一些要点。
(4)1912年孙中山在《社会主义派 别及其批评》中,称赞马克思“发阐 真理,不遗余力”。
(2)在唯物史观的论述中,瞿秋白同样也有不少精辟见解。
比如关于唯物史观与多元史观的论述;关于历史发展中客观 规律与意志自由的论述;关于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论述; 关于历史的自由与必然的论述;关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论述等。
4、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阶段
毛泽东在长沙曾通过《湘江评论》和《新民学会》 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继而创办文化书让和 俄罗斯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起了显著作用。
(1)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的 具体实践相联系的;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不能实行拿来 主义,照搬照用,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使其中国化,之后 用到实践中去
(2)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创立了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毛泽东看来, (1)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中国生根开花, 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民 族形式使之“中国化”。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 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2)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教条必须少唱,教条 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 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辩 证地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吸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 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遗产在理论内容上进行了改 造,并且常常借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民间成语故事,以 及神话、寓言、谚语、俗语等来说明一些深刻的唯物 辩证法的道理。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件(46张PPT)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件(46张PPT)

2021/6/24
13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吸引众多的进步青年? 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应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提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应树 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2021/6/24
14
2.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 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 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 所需”的理想社会。工读互助团试行了“共产”的“新 生活”。团员本着各尽所能的精神,每天做工四小时以 上,做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 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 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参加工读互助团吗?请说 明理由。
17
2021/6/24
18
2021/6/24
19
一、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从1918年李大 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首倡者。 (2)以著书立说和创办报刊为主要传播手段。 (3)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4)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 中发展传播的。
出强大的生命力。
2.表现
(1)三次论战:
①李大钊与 胡适 的问题和主义之争:围绕“要不要从
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展开。
②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论战:围绕
“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展开。
2021/6/24
8
③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围绕“要 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问题 展开。
二、马克思主义能够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因 (1)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它是指 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想体系,是实现救亡, 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2)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 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的 机会。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由学术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1.李大钊:重视理论体系的研究。 2.陈独秀:突出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 二、具体表现 1.1920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扩大宣传 2. 1920.9 《新青年》改为公开理论刊物,
创办《共产党》月刊 3.共产主义小组深入群众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爆发的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鼓舞,使中国知识分子开 始注意同劳动人民的联系。认识到劳工在 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2、说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
探究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在宣传西方文化追求民主政治的特点?
1、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 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为革命的思想 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5月在《新青年》出版的《马克思 主义专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 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 设与社会主义有关课程。
1919与改良主义者进行论战。(问题与 主义之争)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之后
1. 条 件
⑴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⑵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地位(思想基础)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 革命的道路。 ⑶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
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地主阶级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技术

资产阶级 改良派
君主立宪,
发展资
维新变法
制度
进 的
资产阶级 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思想
过 程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结合国情,
进行社会主 相结合,建
义革命
立中共
指导革命
课堂练习
下列刊物在上海出版的是: A《劳动界》 B《劳动音》 C《工人周刊》 D《晨报》
建党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北方传来十月的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列宁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1、传播过程
开始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促进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扩大
早 期 党 组 织 有 计 划 宣 传

建党
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出现: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 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
共 产
1920 李大钊
党 早Leabharlann 北京 济南东京期
1920

陈独秀

汉口
上海
分 布
长沙

意 图
广州
巴黎
宣传方式
1、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 马克思主义 2、出版面向工人的进步刊物《劳动 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传播意义
1、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
⑴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⑵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⑶五四运动推动其传播 ⑷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途径 (1)社会实践:“工读互助团”实践 (2)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论战
(3)组织团体 (4)演讲宣传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 “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 “教育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 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 工读互助团试行了“共产”的“新生活”。团员 本着各尽所能的精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 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 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
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 所作的科学分析。
社改指导:陈独秀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 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学术思想→社会改造指导思想。 2、理论→实践 实践的表现?
A、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B、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工人群众进行组织宣 传,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新村主义
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 产力的极大提高,只要在乡村组织和 推广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 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并普及教育, 就能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建 成“社会主义天国”。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实用主义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只管行动是 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 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 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 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 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3-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1.《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 1915年B. 1917年C. 1920年D.1924年【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因此,这“一年”是指1920年。

【答案】C2.(2011·合肥质检)“……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

”这里的“它”是指() 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C.达尔文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入手,判断该学说应是关于社会理论的学说,进化论和相对论不属于社会学说,C、D两项不符合题意;由“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可以排除空想社会主义,只有马克思主义符合题意。

【答案】B3.“……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要到中国来了。

”在中国,最早迎接“这个潮流”的是()A.康有为B.陈独秀C.鲁迅D.李大钊【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在中国,最早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答案】D4.(2010·盐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希冀其脱胎换骨”可知陈独秀鼓励青年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摘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

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

十月革命向他们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他们提出既然中国与俄国在国情上有许多相同,那么革命可以在俄国取得胜利,就没有理由在中国不能成功!成功的秘诀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改造社会。

近代中国的这段真理追求的曲折艰难之旅足以说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寻找救亡图存思想利器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最终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新纪元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相当有影响的思想潮流。

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四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

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援引毛主席有關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歷程的一段話:“七十多年馬克思主義走得那樣慢,十月革命以後就走得這樣快。

因為它走得這樣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運動以後,很快就曉得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勢力的口號。

”我個人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籠統的分為三個階段:1進入中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2開始傳播(1917年十月革命);3廣泛傳播(五四運動前後)。

在第一個階段,當時瞭解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除了一些出國留學生及一些開眼看世界的開明知識份子外,人數還很少。

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提到過馬克思,“麥喀士(馬克思),日爾曼人,社會主義之泰斗也”。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於1905年8月在東京創辦同盟會後,鼓勵激進革命青年朱執信寫《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併發表在1906年初的《民報》第2號上,該文在記述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時,第一次介紹了《共產黨宣言》的寫作背景、中心思想和歷史意義,並逐句翻譯了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十項要求,還作瞭解釋。

另有文章稱,在同盟會的重要人物中,馬君武、朱執信、廖仲愷、宋教仁等人當時在日本發表的一些文章不僅是中國介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和社會主義學說的文獻,也是介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文獻。

這一時期,在出國留學生中,尤以留日及留法的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有重要影響。

早在辛亥革命前後,中國大批留學生湧向日本。

在他們中許多有志之士想借鑒日本學習西方的經驗來挽救衰敗的舊中國,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在日本社會主義者的影響和幫助下,成長起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份子。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大多數領導人和馬克思主義宣傳家都有在日本學習和生活的經歷,都曾在日本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教育,如李大釗、陳獨秀、李達、董必武、周恩來、李漢俊、陳望道、楊匏安等。

可以說,日本是中國先進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最早管道。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另一重要管道是通過赴法勤工儉學的中國留學生,在這個時期及以後,赴法留學生中產生了許多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戰士,如周恩來、蔡和森、蔡暢、向警予、徐特立、陳毅、鄧小平、李立三、王若飛等。

微专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微专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8·全国Ⅲ卷.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
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
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016·海南卷.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 “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 《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 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2019·全国Ⅲ卷.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 “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 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 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2018·全国Ⅰ卷·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 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 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 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1918年 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
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豪放派代表——苏轼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成书时间
体 裁 特 点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明朝 明朝
历史演义小说 英雄传奇小说
历史小说 神魔小说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 《封神演义》 许仲琳
《西游记》
三言…… 二拍……
吴承恩
冯梦龙 凌濛初
明朝
明朝 明朝
神魔小说
短篇白话小说 短篇白话小说
明清小说主要代表(二): 作 品 作 者 成书时间 清 朝 清 朝 体 裁 特 点 优秀长篇小说 讽刺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儒林外史》 吴敬梓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
清 朝
晚 清 晚 清 晚 清 晚 清
讽刺小说(文言短 篇小说集)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二十年目睹 吴沃尧 之怪现状》 《孽海花》 曾朴 《老残游记》 刘鹗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明清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 生活日趋复杂。 ②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大量兴起,市民阶层壮大, 对通俗文学需求增加。 ③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加剧,不少文人开 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④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为小说的传播创造条件。
豪放派代表——辛弃疾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五、元代文学 元曲的兴盛
一、兴起原因
⑴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⑵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也为适应统治 阶级燕乐的需要
3.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 A 词繁荣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 B 其中婉约派重要代表有苏轼、辛弃疾 C 词起源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 D 其中《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代表作之一 4.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 ( ) A 《西游记》 B 《聊斋志异》 B C 《儒林外史》 D 《水浒传》
六、明清文学小说的繁荣
1、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了解) ①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轶事小说”) ②唐代传奇小说流行 (适应城市市民生活需求) ③宋元话本是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市民生活需求) ④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形成章回式长篇小说 ⑤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小说走向繁荣
2.明清小说主要代表(一):
三、唐代文学 诗的繁盛
1、唐诗繁荣总体情况:数量多、内容广、流派多、体裁 全,有何原因? 2、主要代表: 初唐:陈子昂、王勃…… 盛唐:李白、杜甫; 孟浩然、王维(田园诗); 高适、岑参(边塞诗) 中唐: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晚唐:李商隐、杜牧 (时称“小李杜”) …… 3、李杜诗的主要风格特点: 感 ◆李:浪漫主义。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 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诗仙”) ◆杜:现实主义。深沉忧郁、忧国忧民、语言深厚
都市风情的柳咏
雨 霖 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婉约派代表——南宋李清照
硕 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诗经》
1、概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311篇诗歌。 2、内容: 风(“国风”):风土之音 春 秋 暮 朝 雅:宫廷之音 观 看 唱 吟 颂:宗庙之音 草 鱼 赋 风
二、名家名作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王国维《人间词 话》曰: “文章之妙,亦 一言蔽之,有境 界而已。 精品,不可不读; 美文,不可不品。 一曲《秋思》, 心中隐隐作痛, 悲泪欲出”
二. 汉代文学:赋的风采
1、什么是赋?有何特点?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从骚体 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特点(1)汉武帝时期: 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 比、散文韵文并用。 原因何在?? (2)东汉:清新活泼,篇幅较短 2、汉赋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①全盛阶段: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②西汉后期:杨雄《甘泉赋》 ③东汉: 班固《西都赋》《东都赋》等 张衡《西京赋》《东京赋》等
专题二 第二节(龙里中学 黄树人物 及代表作
一、先秦文学之诗的经典---《诗经》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古典文学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哪些特征? 古朴—瑰丽、高雅(贵族化)—通俗(平民化)
1.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 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 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 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2.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 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 描述,你觉得位诗人应该是 ( A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孟浩然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子呼来不上船,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 自称臣是酒中仙。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风格:狂放炽热,想象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丰富,语言率真自然 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杜甫——现实主义
公稻小忆 私米邑昔 仓流犹开 廪脂藏元 杜俱粟万全 甫丰米家盛 《实白室日 忆。,。, 昔 》 · · · · · · --
“诗圣”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 “三吏” 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 “三别” 沛流离,他的诗反映唐朝由盛而衰 的历史,人称他的诗为“诗史”
四.宋代文学 词的辉煌
1、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牌”? 2、宋词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北宋:柳永《雨霖铃》;南宋:李清照《声声慢》 (2)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北宋:苏轼(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3、宋词辉煌的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发展对文化的需要 ③两宋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
木 虫 比 雅 3、特点: 情 乐 兴 颂 ①句式以四言为主,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强; 。 , , , ②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 4、地位: ①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②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 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
1、何谓“楚辞”?它与《诗经》的不同特点?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 用民歌的形式,开创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因《离骚》最有名,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 ◆特点:①浪漫主义;②句式比“诗经”较为灵活„„ 2、屈原及其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 ①屈原生平介绍:地位……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②政治抱负:追求“美政 ”,…… ③文学贡献:《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九歌》《天问》《九章》 ④屈原作品的思想: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追求理想 3、《离骚》的影响: ①“骚体”;②“风”、“骚”并称
( “诗圣”,“诗史”)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百、千、万。」卓文君一看便明白丈夫 的意思:数字中缺「亿」,即表示丈夫对她 已无情「意」。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 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 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 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 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 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 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