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课件粤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
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 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 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 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 衰”。
写作背景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 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 “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 “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作者是有感而 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 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 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 遭排挤。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 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舜,大圣人也(“也”表判断) ②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者„„也”表判 断) ③某非良士(没有标志词的判断句)
Fra Baidu bibliotek
文章脉络
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
根源——怠与忌 。 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 (论“毁”与“国治”)
通假字
恐恐然惟懼(通“惧”,害怕)其人之不得 为善之利 懦者必说(通“悦”,高兴)于色矣 道德之行,难已(通“矣”,用在句末,与 “了”相同)

一词多义
善: 及: ①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动 ①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 词,擅长) 焉(动词,比得上) ②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 ②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动词, 之利(名词,好事) 到) ③素善留侯张良(动词,交好) ③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 ④善日者王,善时者霸(动词, 请击之(介词,趁着) 爱惜) ④故不能推车而及(动词,追 ⑤太祖曰“善”(形容词,表 上) 同意) ⑥子善视之(副词,好好地)
参考答案:这句话揭示了现在的君子“毁谤”的 具体表现: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谴责了 嫉贤妒能的恶劣行径,与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形成鲜明 对比。“则不然”揭示“今之君子”嘴脸,“责人 ”“待己”恰与“古之君子”相反。
3.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 么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危害)是什么? 参考答案: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 是以这一称赞或批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 照与某一个人的关系而定。应者(要好的人、无利 害冲突的人、畏惧他的人)与不应者表现不一样。 由此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事修而谤兴,德高而 毁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2
语文
唐宋散文选读
全 国 优 秀 出 版 社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五单元
原 毁
韩愈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 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自 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 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 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 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诗歌力求险、怪、 新、奇,文章雄浑有气势,有《昌黎先生集》。
文章主旨
《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 度,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毁谤风气,并明确 指出“怠与忌”就是产生“谤”的根源。
文章特色
1. 鲜明的对比。“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构成贯穿 全文的对比,层层论理,逐项对比,使问题的正反两面都得到 淋漓尽致的阐发,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也愈益强烈。 2.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本文重点并非颂古之君子,而 是抨击今之“君子”的责人详,待己廉,在于挖出其思想根源, 因而文章对此着重予以论述。“毁”的思想有两方面,但主要 是“忌”,文章对“怠”一笔带过,而着重分析了“忌”。 3. 寓理于形。虽是说理文,但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手法 来讲道理。如语言描写,第一段穿插了古之君子责于己的话: “彼,人也„„”。如行为描写,“日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 者,就其如周公者”。如情景描写,写作者当着众人的面评论 某人为“良士”或“非良士”,众人或表态或不表态,其心情 都是嫉妒。

修: ①是故事修而谤兴(动词,进修,有成绩)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动词,举行) 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高,长)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久) ⑤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修养) ⑥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动词,修建)

词类活用


故人乐为善(形作名,好事)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动作名,名声)也 而望名誉之光(名作动,光大),道德之行,难已 早夜(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以思,去其不如 舜者 究其旧(形作名,过去)不图其新(形作名,现在)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第三段,那么,文章为什 么要从“古之君子”说起,它与中心论点又有什么内 在关联? 参考答案:先从“古之君子”谈起,却又处处暗 扣“毁”不兴的缘由。第二段“今之君子则不然”仍 未涉及“毁”,但在对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 扣在“原毁”的轨迹上。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第 三段水到渠成,引矢破的,点明了“毁”字。先提出 中心论点,“毁”的根源在于“怠”与“忌”,又从 众人对“良士”和“非良士”的反映来透视世风,证 明当时“毁风”的猖獗。
4.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其国家可几而理”, 应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最后一段阐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杜绝毁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韩愈 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 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身上,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 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 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 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
古今异义
古之君子 古义:指在社会上有地位 的人。 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古义:简少。 今义:邀请。

其责己也重以周 古义:严格。 今义:重量,分量。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 也 古义:学习,求进步。 今义:修饰。

究其旧不图其新 古义:考虑。 今义:图画。

必其人之与也 古义:同党,同类。 今义:介词,跟。

病: ①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 也(名词,缺点) ②亮疾病,卒于军(动词,病 重) 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 己知也(动词,担心)

焉: ①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代词,他)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 于此) ③今已服矣,又何求焉(语气 词,表疑问) ④则将焉用彼相矣(代词,表 疑问) ⑤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 (语气词,表陈述)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代词, 哪里)
研讨分析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 以约。”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肯定了“古之君子”“责己” 和“待人”的原则——“重以周”和“轻以约”。强 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文章开篇点出此句, 为后面的论述作了有力的铺垫。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 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则不然”此处何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