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阅读素材:几十年来,晚12点钟以前我没有睡过觉
张桂梅事迹万能作文素材(7篇)1秘书
张桂梅事迹万能作文素材(7篇)张桂梅事迹万能作文素材篇1张桂梅在华坪的这些年,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自己从一个普通老师成长为闻名全国的人,先后获得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十佳知识女性、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先锋奖章等荣誉。
作为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模范和榜样,社会各界千千万万的人们,都从她身上受到了精神激励。
多年来,一批又一批人来到华坪县女子高中学习张桂梅,体验华坪县女子高中的精神风貌。
她也一次次走出校,走出县门,走出省门,通过受邀外出演讲、出席报告会、参加各级党委会议、领取各种奖项,把张桂梅式的人间大爱洒向五湖四海,影响着全社会……在华坪县女子高中,在张桂梅的影响下,经过十年磨砺,形成了跟张桂梅一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一个教师团队。
教师紧紧团结在张桂梅的身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各项教育方针,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教师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日夜陪护着这群特殊的学生,立志要用实际行动把一届届贫困山区女孩送上好的大学,将这些贫困女生真正培养成为以继承革命传统文化,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这些老师当中,有的去昆明做手术出院回来,才请了两天半的假就走了了讲台开始上课。
有的怀孕七个月了还坚持讲课、守早晚自习。
有的摔断了腿骨,上医院做完接骨手术后,让丈夫背着到教室继续上课。
各种让人感动不已的事迹,在华坪县女子高中层出不穷。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团队,在张桂梅老师的带动下,形成了女子高中如今的朝气蓬勃与奋勇直前的局面。
华坪县女子高中自创建十年来,已经有一千多人先后进入学校就读,六百多人考上大学,走向社会,这些孩子已经圆了上大学的梦,在各自的大学里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以能吃亏、能吃气、能艰苦朴素、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被大学的同学亲切的称为“女汉子”。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15篇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15篇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11、不闲一日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2、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
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3、惜时如金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4、准确的时间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5、达尔文惜时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6、抓紧时间优秀影片《喜盈门》曾轰动中国影坛,编剧辛显令长期以来,抓紧每一分空闲时间读书,学习和写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从不超过6个小时,他常说:“超出一分钟的休息,便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懒惰。
”正是因为他特别善于挤时间,才在工作之余写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剧本。
7、司光光惜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
8、枕头睡觉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马上又开始工作。
冯志远事迹:一辈子认准教书育人—事迹材料
冯志远事迹:一辈子认准教书育人—事迹材料1958年的初冬,当28岁的冯志远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从大上海一路西行,风尘仆仆只身来到西北边陲宁夏支教的时候,正赶上鹅毛般的雪花在塞北大地漫天飞舞。
2001年盛夏,当71岁的冯志远离开宁夏的时候,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把根在西部的土地上扎得那么深,42圈的年轮里密密麻麻写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农村学生的挚爱。
那一刻,虽然他手中只握着半截枯木做成的盲杖,然而在他的身后,却早已是桃李满天下了。
他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激情飞扬、妙趣横生,感染着清贫之乡的每一个人冯志远出生在吉林省双阳县新安堡,新中国成立那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风华正茂的冯志远怀着教育报国的满腔热忱,走上了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先后在上海市市南中学、上海第一速成师范学校任教,并以其好学上进很快成为教学骨干。
那个时候,他的学历、工作以及他与当地姑娘的喜结良缘,让许多同事羡慕不已。
然而,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的志向不是留在条件优越、生活舒适的大都市和爱妻过舒舒坦坦的小日子,而是以满腔热血和一颗赤子之心,时刻准备着投身到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去。
那时,上完课他常常会来到黄浦江边,极目西望,想象着在遥远而神秘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孩子们一定更需要好的教师和新的知识,那些日子他的心总是被这种念头搅得躁动不安。
冯志远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1958年,听从祖国的召唤,他毅然放弃了大上海安逸舒适的生活,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愉快地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在自治区成立前夕来到了宁夏,支援祖国的西部建设。
冯志远刚来宁夏时却未能直接进入他心爱的课堂,而是被分配到银川银新公路建设工地和中宁县恩和乡下乡劳动。
紧张的劳动之余,他总是随手捡起一截小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各种搜集来的资料从不离手,他在时刻准备着重返课堂。
两年后,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组织上派他到离县城20公里远的鸣沙中学任教。
当时,这个西北贫困的农村二类学校非常缺教师,他的到来无疑给这个黄河岸边的小乡镇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冯老师成了学校“天然”的教学骨干,语文学科“必然”的带头人。
作业一刘海洋伤熊事件的分析100929
作业一:关于对刘海洋伤熊事件的分析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火碱和硫酸两次残害北京动物园中的黑熊,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下面是警方和记者对刘海洋本人和家人以及周围人的采访材料。
请根据这些材料完成下面几个问题:材料:北京电视台报道警方审讯犯罪嫌疑人刘某片断刘:我觉得好奇,因为是兑在饮料里,看它能不能辨出里面有东西,不是存心想伤害它或怎么着。
我比较喜欢动物,这都是实话。
民警:你在做之前知道是伤害它吗?刘:知道,但不知道后果会这么严重。
(按语:知道有后果,只是因为这不太严重,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还是干了。
)民警:如果硫酸和碱泼在你身上会怎么样?刘:疼,硫酸和碱都曾滴到我手上,疼而已。
(说的是不是很轻松?)民:那泼熊身上呢?刘:疼啊,疼吧?(按:知道熊也会疼,但还要去做,说明他缺乏以自己之心去度熊的移情能力。
最后的一个问号,极有意味。
他充分说明了他自己对痛苦的感觉已经非常麻木了。
他似乎已经丧失了感受痛苦的能力。
上面“疼而已”的轻松之语也可说明这一点。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他虽极爱读书,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对小说、心理学、哲学等类图书却没有兴趣。
这也可作为其情感方面过于缺乏的一个间接证据。
下面是对其母、其外婆与其本人的采访报道。
2002年02月28日北京青年报对刘母的采访问:听说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曾经惹您生气来着?您让他报计算机系,他偏要报生物系?从这次出事看,他还是对生物更有好奇心。
如果当初让他学生物系,会不会比现在成绩还好?答:孩子出了事之后,这两天我也一直在琢磨自个儿,想把这22年来对洋洋的教育整理整理,可我还没琢磨透,但我知道,当初让他报计算机系是为他好。
现在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时是最痛快的,也是容易出成绩的。
洋洋从小是个听话的孩子,他最后是为了不让我生气、伤心才听从了我的安排,被我按在那里学他并不是最喜欢的东西。
(按:着重号是我加的。
下同。
)问:但是他的那份对生物的好奇一直保留在他的心里。
语文写作——人物素材大整理之周有光
语文写作——人物素材大整理之周有光2019年4月5日人物素材之周有光【素材回放】刚过完112岁生日,我国着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于1月14日凌晨去世。
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原名周耀平。
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不过周有光并不认可这个头衔,他曾表示,“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85%的中国人是文盲。
包括汉字简化和拼音化等在内的文字改革,加上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出台,使如今的中国成为全世界会读写人口最多的国家。
历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周有光见证了百年风云的变化。
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称传奇。
他娶了“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允和,与沈从文是连襟。
由于博闻强识,他是沈从文眼中的“周百科”;他曾和爱因斯坦聊天下大事,就如同“拉家常”;他还和溥仪做过“饭友”,天天同桌吃饭;50岁,他毅然从经济转为文字研究,并坦然“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百岁之后,仍然着书立说笔耕不辍……上帝没有忘了他。
世人也不会忘了他。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可以说是中国百年来风云变幻、历史变迁的一位见证者,见证了中国百年来从疲弱到富强的整个过程。
他的去世,是一个遗憾,我们又少了一位睿智而又功勋卓着的前辈学者。
高寿本已经难得,能够在百岁高龄,仍旧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并发出极富智慧的见解,非常值得尊重。
确实,很多人都做出过贡献,但周有光的贡献也绝不可忽视。
尤其是他在推动中国与世界融合方面,功不可没。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不能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而要“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周百科”外号的来历周有光“周百科”的外号,为连襟沈从文所赐。
其实大学时,周有光与百科全书的情缘就结下了。
当时,大学老师指定《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一些篇章作为周有光及其同学必须阅读的课外读物。
高考作文必看好素材 周有光
•
•
“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有两句话 ‘文革’的时候经常讲:‘猝然临之而不惊,无 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很有道 理。季羡林写过《牛棚 杂忆》,各种罪名,都不 要生气,都不要惊慌。这就考验我们的涵养和功 夫。”周有光认为,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要科 学化;第二,要有涵养,不要用别人的错误 惩罚 自己,要能够“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 怒”。 【素材点拨】 生命是一种状态,幸福是一种 感觉。人生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应该源自于人的平 常心。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人若能拥有 一颗平常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无比珍贵了。 【适用话题】 平常心、辩证地看待事物
•
历 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周有光见证了百年风云的 变化。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称传奇。他娶了“张家四姐 妹”中的张允和,与沈从文是连襟。由于博闻强识,他 是 沈从文眼中的“周百科”;他曾和爱因斯坦聊天下大 事,就如同“拉家常”;他还和溥仪做过“饭友”,天 天同桌吃饭;50岁,他毅然从经济转为文字研究,并坦 然“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百岁之后,仍然着书立说笔 耕不辍…… 上帝没有忘了他。世人也不会忘了他。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可以说是中 国百年来风云变幻、 历史变迁的一位见证者,见证了中国百年来从疲弱到富 强的整个过程。他的去世,是一个遗憾,我们又少了一 位睿智而又功勋卓着的前辈学者。 高寿本已经难得,能 够在百岁高龄,仍旧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并发出极富 智慧的见解,非常值得尊重。确实,很多人都做出过贡 献,但周有光的贡献也绝不可忽 视。尤其是他在推动中 国与世界融合方面,功不可没。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 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 大世界观,强调不能以中国的眼 光看世界,而要“以世 界的眼光看中国”。
•
对此,周有光解释说:“你想 想看,二战时期, 日本和德国都是美国最凶恶的敌人。现在德国、 日本是美国最好的朋友。特别是德国,它对战争 忏悔以后,跟美国的关系一直非常好。日本呢? 它 不肯完全忏悔,但在政治上一直与美国保持一 致。即使是珍珠港事件,美国使用了原子弹,也 没有影响他们两个国家的关系。一件事情,如果 你做得对的话,就可以 化敌为友。” 从不记恨任何人,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攻击,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尽最大可能化敌为友, 这便是周有光的处世观。 【素材点拨】 事实上,宽厚待人既是一种美 德,也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于人于己,都会 受益无穷。人们常说“腹中天地阔,常有渡船 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适用话题】 豁达、胸襟
高中语文名人自述课外阅读素材最艰难的那一刻
最艰难的那一刻靠着一种状态、一种境界绝处逢生,这绝对是一种巅峰体验。
有了这种体验,面对再强的敌手,再大的难关,你都能以一种沉甸甸的镇定来应对。
一1995年,我正当壮年,万科地产也登上中国地产龙头之位,医生却告诉我:“你的腰椎长了血管瘤。
若再如此忙碌好动,血管一破,你的下半身就得瘫痪了。
”我问:“那我该如何应对呢?”医生说:“多静少动,最好坐轮椅。
”我说:“那可不成,还没瘫痪就坐轮椅,怕是不瘫痪也吓瘫痪了。
我不怕瘫痪,等真瘫痪了再坐轮椅也不迟。
”其实,还有个想法我没说:在坐上轮椅之前,我得把今生最想做的事做了,那就是登上绝世独立的珠穆朗玛峰。
我毕竟是搞房地产出身,知道梦想如同盖楼,必须从脚下根基处一层层垒起,方能稳稳达到摩天撩云的高度。
我开始给自己的梦想“盖楼”。
两年时间,广东17座千米以上的山我都踏遍了。
两年后,自觉身体攒足了本钱,我开始去登西藏高原。
沿着青藏线刚刚靠近梦中的西藏,豪情满怀的我立刻就被强烈的高原反应折腾得举步维艰。
刚到海拔四千多米,我和同伴、司机就受不了了,要么发高烧,要么上吐下泻,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我表面强硬,却难受得要死。
司机说:“咱们回格尔木再说吧。
”我说:“格尔木不也是高原吗?既然往前往后都有高原反应,我们还是往前走吧。
”越往前走越难受,越难受越往前走,走到难受的极限,跨过生命的极限,也许就好受了。
我果真越来越适应那种难受,一适应,也就不难受了。
在西藏折腾了一个月,我就觉得跟当地人没什么两样了。
都说人生苦短,生命有限,可生命是可以从有限到达极限的。
医生劝我坐轮椅时,我的运动体检心脏是0分,而满分是5分。
从西藏回来再检测,我的心脏蹿升到3分,一下子就是一个及格的运动员水平了。
二2000年,我再进一步,去西藏登上了一个7000米的山峰。
回来一测,我的运动心脏达到5分!直到现在,我一直都保持着5分。
都说心有多高,人就能走多高。
在我这里,是脚步一步步拉升着心,挑战着生命的极限。
关于清零的名人励志故事
关于清零的名人励志故事航天员景海鹏三上太空,成为中国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
而成就他的是他的清零心态。
他说:我还没有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拍够呢。
航天员是风险非常高的职业,所以有个行规: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能去太空一次。
可是2008年景海鹏顺利完成神七飞行,他刚从紧张的任务中脱离,还未来得及修整喘息,师弟敲开景海鹏的门,赫然看到了满屋的学习资料。
师弟诧异地问:师兄,你这是干吗?他笑了:准备下次任务。
可神八任务我们按规定不能参加选拔啊?那还有下下次呢?之后神九果然他主动请战,要求再上太空。
领导说:你该有的都有了,还不满足啊?哎呀,上次时间太短,还没有什么感觉,就回来了。
但领导不同意,说这是为了他的身体和安全考虑,可是他却说:世界上有的航天员已经飞行7次,有的航天员一次任务飞行四百多天,累计飞行800天,和他们比我还是一名新兵。
最后领导只好同意。
取得成功后,很多人沉浸其中,享受鲜花和美酒,这样成功就到此为止。
唯有把心态清零,空瓶子才能重新装水。
景海鹏是农村娃,当初父亲的愿望就是让他当兵有口饭吃,但他的梦想却是当飞行员。
考上航校后,在第一次游泳考试中,他就获得了中队第一个嘉奖。
当他当上飞行员,驾驶飞机飞翔在蓝天上时,他第一次打靶打出了最好成绩。
再后来他成了航天员,成了家乡人和父母的自豪。
当他驾驶神七圆满返回时,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老爹说:不知道俺这辈子烧了什么高香?当景海鹏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这荣誉已经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了,可他却还想着上天。
家人说:那些荣誉够你享一辈子福了。
可他觉得那些都过去了。
就这样神九他又飞上了天,当选中华儿女年度人物。
可是他却觉得自己还能飞,就这样2016年10月,他开始了第三次飞天。
昨天的成绩、荣誉,已成为过去,冠冕是光辉,也是束缚。
一个人只有摆脱了过去的束缚,才能不断迈步向前。
景海鹏把成功忘掉,面对新的挑战,这是多么勇敢的出发。
神九景海鹏又圆满完成了任务,他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上天次数最多的人了,可是他再一次从零开始。
阅读的名人素材事例
阅读的名人素材事例
嘿,你知道不?有好多名人那可都是超级爱阅读的主儿。
就说那个鲁迅先生吧。
听人说啊,鲁迅先生小时候,那对书就痴迷得不行。
那时候不像咱现在,有这么多娱乐活动。
鲁迅先生就整天钻在书堆里。
有一回啊,他听说有一本很厉害的书,叫啥来着,哦,对了,《山海经》。
那家伙,把他给馋得哟。
他就天天缠着他的保姆长妈妈,非让她给自己弄来这本书。
长妈妈被他缠得没办法,最后还真给他弄来了。
鲁迅先生拿到书的那一刻,眼睛都放光了。
他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那认真劲儿,就好像书里有啥宝贝似的。
后来啊,鲁迅先生长大了,也一直保持着爱阅读的习惯。
不管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来看书。
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感觉都快没地儿下脚了。
他坐在那堆书中间,就像一个国王坐在他的宝藏里一样。
还有那个杨绛先生。
人家也是个书迷呢。
据说杨绛先生年轻的时候,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经常跑图书馆。
有一次,她为了借一本很难借到的书,早早地就去图书馆门口等着。
等啊等啊,等了好久,图书馆才开门。
她第一个冲进去,找到那本书,就像找到了宝贝一样,
开心得不得了。
然后她就找个安静的角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这些名人啊,都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阅读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虽然咱不是名人,但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多读书,读好书,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变得和他们一样厉害呢。
关于恒心的作文素材
关于恒心的作文素材导语: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的关于一些关于恒心的名人故事高考素材,欢送大家阅读参考!谢谢!鲁迅从 1907 ~ 1936 年 30 年间写作(包括翻译)了 500 多万字的著作。
在此期间,他不管工作、写作再忙,客观环境如何艰辛、恶劣,身体条件再差,都一直坚持写日记。
20 余年,从不连续,只有到最后病危的时候,才被迫停下笔来。
1508 年,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承受了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屋顶大壁画的任务。
任务相当艰巨:屋顶高达 20 多米,面积 300 平方米,画中人物 340 多个。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多少次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还摔成过重伤。
经过 4 年零 3 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轰动全意大利的巨幅壁画,但他的身体已摔成畸形。
1867 年 11 月 7 日,居里夫人诞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中学物理教师的家庭。
由于生活困难,她从 17 岁起给人当家庭教师。
她把得来的工资寄给姐姐,帮助她到巴黎入医学院读书。
6 年后,姐姐毕业了,再回过头来帮助妹妹,使她也能到巴黎深造。
她在巴黎大学读书期间,生活极其清苦。
她租了 6 楼的一间小阁楼,夏天又闷又热,冬季冷得连脸盆里的水都结了冰。
为了节省灯油,她晚上到附近图书馆看书,等图书馆关门后才回去,点起油灯,攻读到深夜二三点钟。
严冬,她把所有的衣服都盖上,仍缺乏御寒。
什么困难都挡不住她的上进心。
她当家庭教师时给姐姐的信上写道:“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 ?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 !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拟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
2014湖北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不朽的失眠
2014湖北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不朽的失眠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不朽的失眠张晓风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
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
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
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
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
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
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
惟有他,张继,睡不着。
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
(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初中写作素材:名人刻苦读书故事4则
初中写作素材:名人刻苦读书故事4则读书,才能一展抱负,虽然我天生爱玩,但我更爱在书里遨游。
在凉风习习的窗前只要有一本书陪伴我,我就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名人读书故事的素材,欢迎大家参阅。
白岩松读书的故事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
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奇怪。
由于太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
一次,白岩松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生气,竟偷偷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的坚强性格。
渐渐地,白岩松的成绩跟了上来。
高三那年,为了让成绩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学过的课本都找出来装订起来,历史书一共有600多页,地理书一共有700多页,语文书一共有1000多页等等。
然后,白岩松一天看每科30页书,另外还要做数学题。
持之以恒,白岩松终于考上了大学。
现在回想这些,白岩松感慨地说:“青春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挥霍,你可以犯无数的错误,因为你有改正错误的时间,但是当中年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的时候,你就知道要赶紧做正确事,因为错了就没有改正的时间了。
”名人读书故事:霍金读书的故事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
最新人物简介我国空气动力学专家
人物简介我国空气动力学专家1、人物简介我国空气动力学专家、总装某基地研究员王勋年,扎根深山27年,主持和参与国家、军队重大科研项目90余项,探索掌握了13项具有重大科研应用价值的低速空气动力试验新技术,用青春和智慧为祖国的空气动力学事业谱写了一曲壮美的风雷之歌。
2、“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人生才有意义。
”3、从时间的坐标上看王勋年,对我们这个时代更富有启示意义。
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诱惑越来越多的时代,同时又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这样耐得住寂寞的英雄。
英雄守住了寂寞,我们也要守住英雄。
风洞情飞翔梦——记空气动力学专家、总装某基地研究员王勋年记者余建斌2010年07月24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E-mail推荐:【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提交王勋年在进行模型准备。
余江摄【人物简介】我国空气动力学专家、总装某基地研究员王勋年,扎根深山27年,主持和参与国家、军队重大科研项目90余项,探索掌握了13项具有重大科研应用价值的低速空气动力试验新技术,用青春和智慧为祖国的空气动力学事业谱写了一曲壮美的风雷之歌。
风洞是什么?它是现代航空航天器的“摇篮”。
神舟飞船、长征火箭、歼十战机,都从这川西北大山深处的亚洲最大风洞群飞出,风雷声响彻天际。
风洞里什么样?风洞里,飞机是静止的,空气是流动的。
在风洞人的眼中,只有默默坚守,才有一飞冲天。
和平年代,人们可以远离战争,但无法离开英雄。
风洞人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英雄群体,王勋年则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他长相普通,军人常见的平头,脸有点黑瘦,不说话时略显腼腆。
站在8米宽、6米高隧道般的风洞里,1米64的个头尤其显得瘦小。
不过,指着风洞里试验平台上的飞行器模型,他的脸瞬时生动了起来。
“只要是天上飞的,甚至是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要在风洞里经过空气动力学的试验,无论是飞机、导弹、卫星、火箭,甚至还有高速列车……”他的背后不远,是风洞口嵌着的三台巨大风扇,透着亮光,此刻像极了明星登场时的聚光灯。
中考议论文素材:关于“勤奋”的典型论据
斯蒂芬·⾦的秘诀—— 勤奋出灵感在美国,有⼀个⼈在⼀年之中的每⼀天⾥,⼏乎都做着同⼀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天的写作。
这个男⼈名叫斯蒂芬·⾦,是国际闻名的恐怖⼩说⼤师。
斯蒂芬·⾦的经历⼗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出,电话公司因此⽽掐断了他的电话线。
后来,他成了世界上的恐怖⼩说⼤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部⼩说还在他的⼤脑中储存着,出版社⾼额的订⾦就⽀付给了他。
如今,他算是世界⼤富翁了,可他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中度过的。
斯蒂芬·⾦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
⼀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
这三天是:⽣⽇、圣诞节、美国独⽴⽇(国庆节)。
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
学术⼤师季羡林⽼先⽣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
”⽤⽣命舞蹈的聋哑⼈——勤奋是成才的保证与杨丽萍演绎的《雀之灵》不同,聋哑艺术家邰丽华创造的是⼀只清丽、温婉,总在不经意间为⼈们绽放⽆⽐绚烂之后⼜在刹那间将⼀切归于平淡的⼈间之鸟。
这位年仅 25 岁的姑娘,是在没有任何⾳乐和节拍的情况下演绎动⼈神韵的。
舞蹈,对于她来说,是⼉时的嬉戏,是精神的寄托,是感受这个世界的特定⽅式,更是重新定位⼈⽣的砝码。
她将⾃⼰变成⼀只旋转的陀螺, 24 ⼩时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在舞蹈。
⾳乐是舞蹈的天然催化剂,正是靠着⾳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将⾃⼰所有对⾳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
对于处于⽆声世界的邰丽华来说,要让舞蹈和节拍完全合上,惟⼀的⽅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
她⽤⼼去伴奏,她要⽤⾝体的舞蹈和⼼中的⾳乐去膜拜⽣命。
1992 年 10 ⽉,意⼤利斯卡拉⼤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国界⽂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邰丽华作为惟⼀的残疾⼈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引起轰动。
2000 年 9 ⽉ 18 ⽇,富丽堂皇的纽约卡内基⾳乐厅,邰丽华⼜以充满激情的舞蹈,赢得了观众,观看演出的还有本届联⼤主席和众多联合国⾼官以及 43个国家驻联合国使团的官员。
航天员杨利伟-“训练靠的是一种精神”
航天员杨利伟:“训练靠的是一种精神”“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
” 这就是航天员大队的格言。
1996年初夏,已经是空军甲等战斗员的杨利伟接到通知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经过对800余名飞行员的系统体检,最终确定60人到北京进行住院临床复查和特殊功能检查。
杨利伟激动得提前三天就到了北京,结果搞得医院措手不及,护士和他开玩笑说:“你也太积极了吧!”航天员选拔可不是一般的“过五关斩六将”。
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
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是幸运的,也是优秀的。
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
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12人预备队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对话杨利伟:信念无极限青:航天员和飞行员,有很多不同吧?杨:差别太大了。
应该说,在空军我是个保卫国家领空安全的战斗员,而航天员,是为了国家大型工程去执行任务。
我刚进来时都对航天没有太深的认识。
记得我离开原单位时,我的师长对我说了一句话:“对你的身体和训练,我并不担心,但是你可能要面对大量的学习。
”来了之后,我才明白大量的学习是什么意思。
当时我们开了13个门类,50多门课,从《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到《星空识别》等等都要学。
你想想,航天涉及3000多个单位,几十万人来做,相关的各个系统都要了解,所以要学习的内容特别多,那几年几乎从来没在夜里12点前睡过觉。
当时我母亲来看我的时候,对我说:“你上高中的时候要是这么用功学习,是不是都考上清华了?”青:航天员的学习训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杨:航天员的训练是是四个阶段:第一是理论训练,理论训练也包括很多东西,一是解决支持性的知识训练。
追忆恩师张一弓
102 2018年第03期追忆恩师张一弓文/郭进拴世间 Colorful Society在人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已故著名作家张一弓更是以描写改革开放而闻名的作家。
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题词中所写的那样:“一弓老师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永载史册。
”作为张一弓的南阳老乡,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以“一张强劲文学之弓射出的闪亮鸣镝飞到了尽头,灿烂的文学豫军之星陨落了,他的轨迹深深锲刻为一个时代的年轮”表示哀悼。
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用“社会意义人性意识文学意蕴熔铸铜钟警世界,乡村情感英雄情结浪漫情怀充盈驿站栖精魂”的挽联将张一弓的著作与文学品格概括其中。
著名文艺评论家鲁枢元则提笔写下“八十年风雨兼程,铁弓铮铮,肝胆照人秦时月;四百万锦绣文章,碧血斑斑,柔情润物陌上云”的挽联,以表达心中悲痛。
张一弓是我的恩师,我当年在临汝县工作时,多次陪同张一弓老师在临汝城乡深入生活,他对我的文学创作也给予了很多指点。
我曾在自己主编的《乡音》报1985年总第3期发表的《作家笔下的新时期临汝农民形象》一文中这样写道:“临汝是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特别是这几年,她以崭新的面貌吸引了许多作家的目光,临汝人民中的一些典型代表,已做为文学形象活跃在他们的作品中。
张一弓以寄料农民郭明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火神》,现103已改为电影,在我县开拍;他还以寄料农民苏东海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山村理发店纪事》;以寄料女司机雷俊情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他还以我县人民的生活状况为背景创作了小说《挂匾》,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些以临汝人为原型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深厚的历史感,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当代农民生活和精神面貌之一斑。
”张一弓老师的《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这部中篇力作,从发现线索到深入采访,我自始至终陪同。
在我的故乡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寄料山区,为了完成资料采集,我们深入生活10余天。
长篇小说《艳阳天》创作的前前后后
36党史博采 2013/07年少有志当作家浩然,原名梁金广,1932年3月25日生于河北唐山赵各庄煤矿。
因家境贫寒,他从小便被送到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舅父家,上过三年小学、半年私塾。
1946年,他的家乡被我人民军队解放,他毅然投身革命。
通过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他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认识到革命者应该有浩然正气,因而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浩然”。
1948年11月,浩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村、区、县从事过青年和党政工作。
次年,他被选送到干部培训班深造,在刻苦读书学习之余,他尝试写一些通讯报道、小品文和小说等。
培训班结束后,他继续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然后投寄给多家文艺刊物。
尽管这些投稿不断被退回,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写稿、投稿。
1950年10月,他的千字文《姐姐进步了》终被《河北青年报》发表,他也被该报聘为通讯员。
收到样报后,他激动万分,决心今后继续坚持写作,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将 “写农民,为农民写”和“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忠实代言人”作为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
1954年6月,浩然调任《河北日报》社记者。
这年初冬,他在顺义县焦庄户采访时,结识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萧永顺。
从此,他们一直来往不断,成为一生挚友,而萧永顺这个人物形象也活跃在作家的多篇(部)小说中。
1956年9月,浩然调任北京俄文《友好报》社记者;同年11月,他在《北京文艺》上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喜鹊登枝》,在读者中引起反响。
之后,他相继发表了《新媳妇》、《春蚕结茧》、《一匹瘦红马》等描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短篇小说,颇受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的欢迎。
浩然因此声名鹊起,一些出版社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刊行他的作品。
1958~1959年间,他先后出版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等表现农村新人新事、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短篇小说集,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著名诗人、时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的郭小川举荐,他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由此步入文学殿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阅读素材:几十年来,晚12点钟以前我没有睡过觉
几十年来,晚12点钟以前我没有睡过觉
叶嘉莹
【提示:叶嘉莹先生是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经近六十年,足迹跨越世界亚欧美三大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2015年她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小而美的好书:《荷花五讲》,书中既有她与荷花的因缘故事,又包含她对自己诗词的讲解,折射了家国兴衰,更是反映出她一生的坎坷与辉煌。
】
生在荷月,小名小荷
说我与莲花及佛法之因缘,这个因缘呢,起因就非常早,早到什么时候呢?就早到我出生的时候。
我是在1924年,按照中国的历法是甲子年,在夏天六月出生的。
我的父母以为按照中国的习俗,每个月有一种花是代表这一个月份的,而六月这个月份代表的花就是荷花,我生在荷月,所以我的小名就叫小荷,荷花那就是莲花。
《尔雅》里边就说荷就是菡萏,也叫芙蕖,也叫莲花。
因为有这样一个出生的因缘,所以在我的意识之内,就养成了一种意识,就是对于荷花、莲花特别有感情,特别关心。
我是生在一个非常古老的旧家庭,我姓叶,这个叶是一个普通的姓,可是我之姓叶,本来不是叶,我原来是蒙古裔,我的姓氏是叶赫纳兰。
这个姓氏的历史说起来很长,清朝初年一个词人,就是饮水词人纳兰成德,是我们的同族,也是叶赫纳兰。
纳兰原分成四个族裔,而每一个族裔前面所加上的用以区别的称号,都是附近的一条河水的名字。
我们这一族的纳兰,附近有一条河水就是叶赫河,所以在叶赫河这个地方的纳兰就叫作叶赫纳兰。
我生在这样一个非常古老的、有文化的家庭,从小是关起门来长大的,没有像现在一般的小朋友上过幼儿园,小学也没有,就是在家里识字读书。
读诵荷花诗词
在家里我第一本读的书,即启蒙的书就是《论语》。
在我小时候,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不管你懂不懂,就是背,比如背子曰:学而时习之,等等。
怎么背呢,老师大概说一下也不详细地说,当时有一句话给了尚年幼的我很大的震动,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幼小的朦胧的意识之中,这句话就给我一个撞击,我想如果你早晨懂得了道,晚上死了都没有遗憾了,那道是什么东西呢?我当时很幼小,也不敢多问问题,就背下来了。
除了念这些四书以外,同时家里边还教我背诵诗词,那个时候我们家里只有我一个女孩子,也没有一同游玩的伴侣,所以我就把诗词当作唱歌一样的来背诵,而且因为我的长辈、我伯父、我父亲,甚至于我伯母、我母亲,他们都喜欢吟诵。
一般而言,我伯父跟我父亲等男士们,他们就大声地吟唱,在院子里,我们家很大一个院子,走来走去地吟诵。
我伯母跟我母亲等女士们就拿一本唐诗在屋子里面小声地读诵。
所以我从小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长大,而诗歌就好像我的儿歌一样,我就读诵,读诵了很多关于荷花、莲花的诗词。
处女作咏莲
咏莲
1940 年夏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说荷花总是从水里生长出来的,不是长在陆地之中,所以说植本出蓬瀛。
而且淤泥不染清,这是荷花非常奇妙的一点,不管是荷花还是荷叶,都是不沾染的,甚至于露水珠、雨点滴在荷叶上它都滚成一个圆珠,只要风一吹荷叶一摇晃,那个水珠一下子就滚落了,所以荷花是很奇怪的。
为什么它不沾染?
有科学家告诉你说那是因为荷花跟荷叶上面有一层纳米,这我也不懂。
这个现象就是它不沾染,所以我说荷花是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来原是幻,我当时还很小,也没有学过佛法,而且我们家里的旧传统是不相信任何外面的宗教,基督教、佛教我们家里都不接纳,我们家里唯一接纳的就是孔子,所相信的就是孔教。
所以在我开始读《论语》的那一天,很小,第一本书读《论语》,家里就在一个木头的牌位上面,用有红纸毛笔写上至圣先师孔子之位,就拜了孔子。
所以李商隐说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而我是说如来原是幻,因为我们家里告诉我,不要相信这些佛教,这种现世以外的不可知的东西,孔子不说,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是孔子的教训,有人问孔子生死、鬼神,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未能事人,你焉能事鬼啊?所以在我小的时候,我说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诗史:抗战与诗作
小的时候我就写些个短小的绝句跟短小的令词,后来我读了辅仁大学的中文系,在大学里边,就慢慢跟老师学作诗,然后就越写越长,写了一些个七言的律诗,我在沦陷区写过一系列的七言律诗。
我先写的是《晚秋杂诗》,写了五首,还写了一首《摇落》,都是七言律诗,一共六首七言律诗。
我的老师读了我这六首七言律诗——本来我在大学交给我老师我小时候的作品,就像刚才我所写的那些诗,他旁边都有些评语,那现在我交了六首的七言律诗,他不再写评语了——我的老师就和,这个和字要念h,动词,和了我六首诗。
那是秋天我写的六首诗,等接到老师的和诗我再和回去,已经是冬天了。
1944年的冬天,我在北京,你要知道,我们在北京,每到冬天,如果西北风吹起来,呜……带着那个哨子的声响,所以我就写了六首诗,现在来不及讲,我只讲其中第三首: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
晴明半日寒仍劲,灯火深宵夜有情。
入世已拚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
伐茅盖顶他年事,生计如斯总未更。
整夜你听到呜呜带着哨子的北风,好像把这城都吹得摇动了,尽夜狂风撼大城;你所听到的声音—悲笳哀角,这当然是一种象征的说法,不是真有人吹笳,真有人吹角。
是什么呢?日本占领了北京,非常的狂妄,开着战车带着队伍在大街上横行而过,唱什么?
唱《支那之夜》,它占领了我们中国嘛。
而当年的北大那边,是他们的警备司令部,关的都是抗日的志士,夜静更深,狂风撼大城,除了日本人狂妄的歌张静老师知道,一直到我现在90岁,我一般都是工作到晚上两点,她跟我在一起生活过。
我可以说几十年来十二点钟以前我没有睡过觉,现在我还是这样的工作,不管是关于学生的工作,还是关于自己的工作,不管是关于你们的讲演还是开会,还是看学生的论文……所以没有办法,你除非什么都不干,你入世就已拚愁似海,你不但要劳苦,你如果只是关起门来还好,你如果要做一番事业,如果是有众关系的事业,你就等着挨骂吧。
入世已拚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
很多人自命清高,说我可是清高的隐士,闭门在深
山,独善其身。
我说我可以做入世的事业,但我的心不在世俗之中,我是逃禅,但是我不假借,不需要到深山里边去隐居,只要我内心不受沾染就是不受沾染,所以入世已拚愁似海,逃禅(也)不借隐为名。
伐茅盖顶他年事,伐茅盖顶,就是给自己盖个房子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打算。
现在有很多人关心我,所以我真是非常感谢,因为有海外的朋友,居然不但捐款在南开给我盖了研究所的大楼,现在还要给我盖一个学舍,世界上真是有热心的人,真是有爱好古典诗词的人。
伐茅盖顶他年事,生计如斯总未更,我说我的生活的理想,就是如此,我一直没有改变。
这连我自己都很奇怪,我当年那么年轻,其实连入世也没有,我还在大学读书,我怎么会写出这样的诗句来呢。
未应磨染是初心
到1974
年,加拿大也跟中国建交了,我就回国探亲,并且写了一首长诗《祖国行》,我当时真是兴奋。
可是那个时候,我想我再也不能回国来教书了,那时候还是批林批孔的尾声,但是我能够回到自己的祖国了—你们现在要看那个《原乡》,也许以电视来说,不是很好的电视,可是你们不知道当时我们到台湾的大陆人,当我们回不到自己的祖国老家,那一份怀念—所以我说每依北斗望京华,能够回来看到我的故乡,看到我的家人,看到我的同学、朋友的那一份兴奋。
我坐飞机快到北京时,远远地看见一片灯火,所以我是遥看灯火动乡情,我说我眼流涕泪心狂喜。
我这个人其实很坚强,为我个人,我从来很少流泪,除非我家人的死生离别,还有就是我去国30年之久,远远地看到北京的灯火,我是流下泪来的。
所以你们不了解我们这一代人当年这一片对故乡的感情。
我有一个女同学,也是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比我晚一级。
她不是坐飞机,她是坐火车,她说她从一上广州的火车就流泪,一直流到北京。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这样一份感情了。
可是四人帮被打倒以后,我就看到消息,说国家恢复了高校考试,我马上就申请回国来教书,所以我回来的时候正是1979 年。
1978 级的学生刚刚考上来的时候,学生满心的欢喜,我也满心的欢喜,所以我说:春风往事忆南开,客子初从海上来。
喜见劫余生意在,满园桃李正新栽。
依依难别夜沉沉,一课临岐感最深。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依依难别夜沉沉,一课临岐感最深,我本来就是白天的下午教书,我偶然在课堂上引了几首词,他们就要求说老师您不要净给我们讲诗,我们希望您也给我们讲词,当时没有时间在白天排课,就排在晚上讲词,最后那一节课,一直到吹灯号响了,我们才下课。
卅载光阴弹指过,他们毕业30
年了,我说未应磨染是初心,你们这些个当年那样热情地求学的、有那么崇高的理想考进了学校的人,毕业以后30
年,进到社会之中,或者进到官场之中,你们这30
年,有没有被社会、官场所污染?你们还是当初那一片纯真的、求学的、充满了爱国的理想的心意吗?所以我说未应磨染是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