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滴定法)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滴定法)

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和内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10μm3活的微生物总量,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和最易变化的部分。

耕地表层土壤中,土壤微生物量碳(Bc)一般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3%左右,其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土壤耕作制度和微生物肥力的变化,并可以反映土壤污染的程度。

近30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没有发现一种简单、快速、准确、适应性广的方法。

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包括:氯仿熏蒸培养法(FI)、氯仿熏蒸浸提法(FE)、基质诱导呼吸法(SIR)、精氨酸诱导氨化法和三磷酸腺苷(A TP)法。

氯仿熏蒸浸提法(FE)的原理是:土壤经氯仿熏蒸处理,微生物被杀死,细胞破裂后,细胞内容物释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的可提取碳、氨基酸、氮、磷和硫等大幅度增加。

通过测定浸提液中全碳的含量可以计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仪器:培养箱;真空干燥器;真空泵;往复式振荡机(速率200次每min);1L广口玻璃瓶;定量滤纸;紫外分光光度计;LNK-872型消煮炉(江苏省宜兴市科教仪器研究所)试剂:1.无乙醇氯仿:市售的氯仿都含有乙醇(作为稳定剂),使用前必须除去乙醇。

方法为:量取500ml氯仿于10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硫酸溶液[ρ(H2SO4)=5%],充分摇匀,弃除下层硫酸溶液,如此进行3次。

再加入50ml去离子水,同上摇匀,弃去上部的水分,如此进行5次。

将下层的氯仿转移存放在棕色瓶中,并加入约20g无水K2CO3,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备用。

2.硫酸钾溶液[c(K2SO4)=0.5mol·L-1]称取硫酸钾(K2SO4,化学纯)87.10g,先溶于300ml去离子水中,加热,转移溶液至容器中,再加少量去离子水溶解余下的部分,转移溶液至同一容器中,如此反复多次。

最后定容至1L;3.重铬酸钾[c(1/6 K2Cr2O7)=0.4000mol·L-1]:称取经130℃烘干2~3h的重铬酸钾(K2Cr2O7,分析纯)19.622g,溶于1000ml去离子水中;4.邻啡罗啉亚铁指示剂:称取邻啡罗啉(C12H8N2H2O,分析纯)1.49g,溶于含有0.70gFeSO4·7H2O的100ml 去离子水中,密闭保存于棕色瓶中;5.硫酸亚铁溶液[c(FeSO4·7H2O)=0.0667mol·L-1]:称取硫酸亚铁(FeSO4·7H2O,化学纯)18.52g,溶解于600ml~800ml去离子水中,加浓硫酸(化学纯)15ml,搅拌均匀,定容至1000ml,于棕色瓶中保存。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常规培养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将土壤样品经过稀释后接种到含有特定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根据培养皿上的菌落数量计算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

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培养基、土壤细菌培养基和土壤真菌培养基等。

常规培养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同时测定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数量,但该方法有一些局限性,如只能测定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能测定需异养条件才能生长的微生物,而且该方法容易低估土壤中微生物的真实数量。

生物量测定法是一种利用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学过程测定微生物量的方法。

该方法一般分为碳饥饿法和氮饥饿法两种。

碳饥饿法是将土壤样品暴露在低碳条件下(如0.01%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生物量。

氮饥饿法是将土壤样品暴露在低氮条件下(如0.01%硝酸铵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生物量。

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测定微生物对不同养分的响应来估计微生物的数量。

生物量测定法的优点是准确度较高,可以测定土壤中广泛类型的微生物,但该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如需要较长的试验周期,测定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且操作较为繁琐。

生物学特征法是一种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来评估微生物群体数量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的特征包括土壤酶活性、呼吸作用速率、微生物生长速率和微生物群体的磷脂脂肪酸组成等。

这些特征的测定可以通过色谱、酶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进行。

生物学特征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消耗土壤样品较少,时间短,结果可靠。

但该方法也有一些问题,如不同微生物对环境的响应不同,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有常规培养法、生物量测定法和生物学特征法等。

不同的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所需数据的准确度进行选择。

此外,单一的方法往往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土壤微生物量,因此常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第 1 0卷 第 2期
2 00 2 年 6 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n s o r a fEc — r ut r ie eJ u n l o Ag i lu e o c
VO .0 1 1 NO. 2
Jn , 2 0 ue 02
土 壤 微 生 物 生 物 量 氮 研 究 综 述
唐 玉 霞 贾树 龙 孟 春 香 张 贵 民
( 北 省 农 林 科 学 院 土壤 肥 料 研 究 所 石 家 庄 河
刘春 田
0 10 ) 6 0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0 5 )( 州 市 农 林 科 学 院 沧 州 50 1 沧
摘 要 筒 述 了 土壤 微 生 物 生 物 量 N 的含 量 及 其 影 响 因素 、 壤 微 生 物 量 N 的 生 物 有 效 性 、 响 土 壤 无 机 氮 生 物 土 影
( ola d F riz rIsi t ,He e Acd myo r utrla d F rsr ce cs h iz u n 5 0 ) S i n e tie n t u e l t b i a e fAg i lua n oe tyS in e ,S  ̄ah a g0 0 5 ,LI C u — c 1 U h n Tin Ca g h u Ac d myo rc lua n oe tyS in e ,Ca g h u0 1 01 ,C E ,2 0 a ( n z o a e fAg iutrl d F rsr ce cs a n zo 6 0 ) J A 0 2,1 2) 7 ~ 7 0( : 6 8
起 着 重 要 调 节 作 用 。 土 壤 无 机 氮 的 生 物 固 定 对 减 少 N 素 损 失 , 高 N 肥 利 用 效 率 和保 护 环 境 具 有 积 极 的 作 用 。 提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土壤生物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它们在土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土壤的物质转化、有机质分解、氮循环、植物养分吸收和土壤结构形成等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面将对土壤中的常见土壤生物进行解释。

1. 微生物: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常见的生物类群,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它们是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对土壤有机物分解和养分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元素,供植物吸收利用。

真菌则主要负责分解难降解的有机物,如木质素和纤维素,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2. 蚯蚓:蚯蚓是土壤中的一种常见动物,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改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将有机质消化后排泄成蚯蚓粪便,俗称蚯蚓粪。

蚯蚓粪含有丰富的养分和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并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3. 根瘤菌:根瘤菌是一类与豆科植物共生的微生物。

它们能够与豆科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通过与宿主植物根系结合形成根瘤,从而吸收大气中的氮气,固定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

这种共生关系对提高土壤氮素供应和农作物生长非常重要。

4. 枯叶霉:枯叶霉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真菌,主要存在于枯枝落叶层和土壤表层。

它们通过分解植物残体和枯叶,将有机物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此外,枯叶霉还能够分解一些难以降解的有害物质,如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具有一定的修复土壤环境污染的能力。

5. 线虫:线虫是一类微小的体型细长的土壤动物,它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孔隙中。

线虫对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有较强的能力,通过吞食其他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将其消化为小颗粒的有机碎屑。

线虫也是土壤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

6. 蚂蚁:蚂蚁是一种土壤中常见的节肢动物,它们在土壤中筑巢,并通过运输和堆积土壤来改良土壤结构。

蚂蚁还能够与一些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它们通过吃掉一些寄生植物的种子及幼苗,维护了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

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2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土壤微生物量(MB)是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x103叩3的生物总量,但活的植物体如植物根系等不包括在内]。

它通过调控土壤中能量和养分循环以及有机物转化,来反映土壤同化和矿化能力。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包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硫,但一般情况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大小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来表示。

2.1熏蒸浸提法2.1.1原理利用不同的浸提剂,通过氧化滴定法来测定土壤浸提液中有机C、N和P提取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量C之间存在较稳定的比例关系。

2.1.2则定步骤1.根据土壤样品含水量,调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25 ℃下密封培养10 d,以保持土壤均匀和不同地方所得结果的可比性。

2.氯仿熏蒸24 h后,用真空泵反复抽气,直到土壤闻不到氯仿气味为止。

根据所测对象不同选择不同的提取剂浸提,振荡浸提30 min后,立即分析浸提液中所测对象的含量或放入-15 ℃下保存。

表1指出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不同土壤微生物量所选用的浸提剂及其条件。

表1姓熏薪髓喉土就生帽条件Table I F'E fcrdieneasuirm aitcondiocnsof soilm riobialbmass土情即鄢Detemiia血cfhdicaMr Eitatnt土觥生醯K(=D,3S 或D.45土觥物1小K国加士躺蜘M恻般注®拓牖腌雄魂航觥刎楠融脑机装痴螭定雕耐帕帆小麒眼3 土壤酶活性测定土壤酶活性均用风干土壤。

土壤转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依次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靛酚蓝比色法和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关松荫,1986)3.1脲酶一一靛酚蓝比色法脲酶的活性可以用来表示土壤供氮能力(一)方法原理土壤中脲酶活性的测定是以尿素为基质,酶促水解生成的氨与酚类化合物起反应生成蓝色的靛酚,颜色深度与氨含量相关,因而用于脲酶活性的测定。

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因素综述

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因素综述

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因素综述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坏境学院090101003 顾亚兰1、土壤微生物1.1土壤微生物的概念土壤是供养人类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重要环境之一。

土壤中生活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是个重要的地下生物宝库,也是全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土壤微生物一般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病毒及类病毒,是土壤生命力的表征,也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极其重要,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控制着土壤生态系统的许多过程。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活动,既反映了土壤各因素对微生物生态分布、生化特性以及对其功能的影响和作用,也反映了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肥力和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调节作用,揭示了土壤发育的现状和趋向。

土壤生物学指标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土壤酶活性;二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三是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的生物学指标是反映和预测土壤质量变化极其敏感的指标。

1.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概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MB)是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103μm3的生物总量,是排除活的植物体,如植物根系以外的活的土壤有机质部分。

通常微生物生物量指微生物体内的碳含量,即微生物生物量碳。

从养分的角度来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还包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磷和硫等[2]。

1.3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沈菊培[3]等的研究认为,微生物在调节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如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土壤结构维持、温室气体产生和释放、以及环境污染物净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特别是碳、氮循环过程的主要驱动者。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碳收支中占主导地位,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调控碳与气候变化反馈机制的重要因子[4]。

1.4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意义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有机质的活性部分,是参与调控土壤中能量和养分循环以及有机物质转化所对应的微生物的数量,反映了土壤同化和矿化能力[5],是表征土壤肥力特征和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一个重要参数,常被用于评价土壤的生物学性质,可以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6]。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1.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来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常用的直接计数法包括滴定法、薄层计数法和电镜计数法。

滴定法是将土壤样品溶解后,通过滴定法来计数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滴定法主要包括用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作为参比菌,将细菌与土壤样品混合,经一系列稀释后进行滴定。

通过观察滴定液中菌落的数量,可以推算出原始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生物量。

薄层计数法是将土壤样品制成薄层,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通过计算单位面积上微生物的数量来估算微生物生物量。

电镜计数法是利用电镜的高分辨率特性,观察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形态和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更小的微生物和微生物的形态细节,但是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2.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通过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来估算微生物生物量。

常用的间接测定法包括ATP测定法、细胞膜脂肪酸测定法和氮素代谢产物测定法等。

ATP测定法是通过测定土壤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来估算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的ATP含量与其生物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ATP含量来间接估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细胞膜脂肪酸测定法是通过测定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细胞膜中的脂肪酸含量来估算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细胞膜中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与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脂肪酸的含量来间接估算微生物生物量。

氮素代谢产物测定法是通过测定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氮素代谢产物的含量来估算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的氮素代谢活动与其生物量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氮素代谢产物的含量来间接估算微生物生物量。

3.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利用PCR技术对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DNA或RNA进行扩增和测定来估算微生物生物量。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引物扩增法、荧光原位杂交法和高通量测序法等。

引物扩增法是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对微生物的DNA或RNA进行扩增,并通过PCR反应的产物数量来估算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壤学名词解释1.地球表层系统:指的是地球表层上屎⼤⽓对流层上界,下到海洋深处和岩⽯上部,由⼤⽓圈、⽔圈、⽣物圈、⼟壤圈和岩⽯圈组成的⼀个由⾮⽣物和⽣物过程叠加的物质体系。

2.⼟壤:是地球陆地表⾯能⽣长绿⾊植物的疏松表层。

3.⼟壤质量:即⼟壤在⽣态界⾯内维持植物⽣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类健康⾏为的能⼒。

(或在⾃然或⼈⼯⽣态系统中,⼟壤具有动植物持续性,保持和提⾼⽔质、空⽓质量以及职称⼈类健康⽣活的能⼒。

)4.养料库(矿质营养学说):⼟壤是植物养料的储存库,植物靠吸收⼟壤和肥料中的矿质养料⽽滋养。

植物长期吸收消耗⼟壤中的矿质养料,会使⼟壤库的矿质养料储藏量越来越少,为了弥补⼟壤库储量,可以通过施⽤化学肥料和轮作等⽅式如数归还⼟壤,以保持⼟壤肥⼒永续不衰。

这⼀观点把⼟壤看做提供植物⽣长所必须的⽔分、养分和起⽆⼒⽀撑作⽤的介质,称为⼟壤“养料库”的概念。

⼟壤学界把李⽐希的这⼀学说成为矿质营养学说。

5.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离⼦被电性相同、⼤⼩相近的离⼦所替代⽽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6.⼟壤腐殖质(humus)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由⾮腐殖质物质和腐殖质物质组成7.⼟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当⼟壤有机质⽔平处于稳定状态时,⼟壤中有机质流通量达到⼟壤有机质含量所需的时间,称作⼟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

8.微⽣物多样性(microbia了diversity):⼜称微⽣物群落结构,是指微⽣物群落的种类和种间差异,包括⽣理功能多样性、细胞组成多样性及遗传物质多样性等。

9.⼟壤微⽣物⽣物量(soil microbial biomass):指⼟壤中体积⼩于5×103µm3的⽣物总量,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型动物,但不包括植物体。

⼟壤微⽣物⽣物量通常是以⽣物量碳的含量表⽰的。

10.菌根(mycorrhiza):⾼等植物根系与⼀类特殊的⼟壤真菌建⽴的共⽣体。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一、本文概述土壤微生物量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养分循环、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土壤微生物量的概念、组成、影响因素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

文章将首先介绍土壤微生物量的定义和分类,然后探讨其数量和活性的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随后,文章将深入讨论土壤微生物量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包括有机物分解、养分转化和释放等方面。

文章将阐述土壤微生物量作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土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土壤微生物量的组成与特点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与特点直接影响着土壤养分的循环和环境质量。

土壤微生物量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活性高:土壤微生物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能够迅速响应土壤环境的变化,参与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如有机物的分解、养分的转化和循环等。

数量庞大:土壤微生物数量庞大,远超过土壤中的其他生物群落。

它们在土壤中形成庞大的网络结构,共同维持着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种类繁多: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个类群。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共同维持着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空间异质性: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不同土层和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存在差异。

这种空间异质性使得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敏感性: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以作为土壤质量变化的指示生物。

通过监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活性等指标,可以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土壤微生物量的组成与特点使其在土壤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土壤微生物量的深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现状和展望何振立(浙江农业大学土化系.3 10029)摘要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量包括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礴和缴生物量硫的测定方法的发展和现状,对现存各种方{击的特点和局限性作了简要的评述,指出了应用这些方法须注意的阀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一、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研究意义土壤微生物量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10 m 的生物总量,但活的植物体如植物根系等不包括在内.它是活的土壤有机质部分.众所周知,土壤生物是植物养料转化.有机碳代谢及污染物降解的驱动力.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中植物有效养料的储备库或源,取决于土壤环境条件及养分耗竭状况“”。

70年代中期以来,薰蒸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土壤微生物量研究的兴趣.虽然现存的定量测定方法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它们在土壤生物与环境的研究中,对人们更好了解土壤微生物一植物一环境相互作用方面已显示出了它的重要作用.二、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一)平板计数法平板计数法比较原始,但仍不失为最直接的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土壤样品加水制成悬液,在显微镜下计数,并测定各类微生物体的大小。

根据一定观察面积上微生物的数目、体积及微生物的比重(一般采用1.18克cm- )计算出每克干土所含的微生物量.或根据微生物体的干物质含量(一般采用25%)及干物质含碳量(通常为47%),进一步换算成每克土壤微生物体的碳含量.微生物的比重、干物质含量及含碳量等参数一般通过纯培养试验获得.直接计数法技术难度大.计数和体积测量都可能发生较大误差,因此不太适宜用作常规分析.读者若有兴趣.可参阅文献[】、3、4].(二)成份分析法根据土壤中某种特定的生物代谢成份的含量嘧定土壤微生物量.这种标记成份理论上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该成份存在于生物体各部分.其浓度不随时问和其它条件而变定浸提液中的这种标记成份。

目前比较常用的成份分析法是根据测定土壤中ATP含量来估算土壤微生物量.ATP的测定步骤包括破坏微生物的细胞,使其所含的ATP释放出来,并被提取到适当的溶液中。

土壤基本45项

土壤基本45项

土壤基本45项“土壤基本45项”指的是农业领域中对土壤进行检测和评价时所关注的45个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用于评估土壤的肥力、健康状况以及适宜种植不同作物的能力。

以下是土壤基本45项中的一些重要指标及其解释:1. pH 值:表示土壤的酸碱度,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2. 有机质含量:反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对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有重要影响。

3. 氮、磷、钾含量:分别表示土壤中的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含量,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

4. 钙、镁、钠、钾离子交换量:反映土壤中这些离子的含量和在土壤颗粒间交换的能力。

5. 铁、锰、锌、铜含量:表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它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6. 风化次数:表示土壤中岩石和矿物颗粒经历的风化过程次数,反映土壤发育程度和肥力。

7. 粘粒、壤粒和砂粒含量:分别表示土壤中的粘粒、壤粒和砂粒的含量,影响土壤结构和水分透透性。

8. 水分持有能力:表示土壤保持和供应植物所需水分的能力,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9. 不饱和水持力:指土壤中持有水的能力,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

10. 水分利用效率:表示植物有效利用土壤水分的能力,关系到作物的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11. 可溶性盐含量:反映土壤中溶解在水中的盐类含量,过高的盐含量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12. 阴离子交换量:表示土壤颗粒表面与溶液中阴离子交换的能力。

13. 阳离子交换量:指土壤颗粒表面与溶液中阳离子交换的能力。

14. 容重:表示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反映土壤的紧密程度和通气性。

15. 碱解氮、速效磷:分别表示土壤中碱解态氮和速效态磷的含量,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

16. 基元含量:指土壤中不同基本元素的含量,如碳、氧、氢等。

17. 可交换铝含量:表示土壤中可交换状态下的铝含量,高含量的可交换铝会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18. 有机氮、碳氮比:表示土壤中有机态氮的含量和有机碳与氮的比值,反映土壤氮素的供应和微生物活动。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熏蒸提取法》Determination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Fumigation-extraction method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熏蒸提取法》编制组二0一七年四月项目名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熏蒸提取法计划编号:20153803-T-326项目负责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吴金水技术委员会: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04)目录1、立项背景 (1)1.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意义重大 (1)1.2 土壤质量标准化与土壤科研工作的需要 (1)2、任务来源 (3)3、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3)3.1 原则 (3)3.2确定依据 (4)4、标准制定的主要技术内容及方法应用评价 (4)4.1 适用范围 (4)4.2 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4)4.3熏蒸和提取 (5)4.4 提取物中碳的测定 (6)4.5 方法的评价 (8)4.6方法的应用 (9)5、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协调性 (11)6、对标准贯彻的建议 (11)7、参考文献 (11)1、立项背景1.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意义重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oil microbial biomass)是指体积小于5×103μm3活体微生物总量,但不包括活的植物体,如植物根系等(吴金水等,2006;李振高等,2008)。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虽然只占土壤有机质的3%左右,但在有机物质、氮、磷、硫等转化和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不仅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组分,而且可作为土壤养分的储存库,是植物生长吸收利用养分的重要来源,与单个微生物个体数量指标相比,更能反映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实际数量与作用潜力。

据估计植物吸收N、P、S 的60%,47%和28%分别来自微生物生物量N、P和S。

微生物是土壤中最为活跃的生命体之一,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 C, N, P, S 等) 循环转化的驱动力,参与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形成、养分的转化与循环等各个生物化学过程(林先贵,2010)。

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因素

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因素

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因素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数量和活性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单位土壤质量或体积中的微生物生物量。

它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古菌等多种微生物群体。

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能够反映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土壤肥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强度。

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土壤环境因素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和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从而对土壤微生物量产生影响。

其次,土壤养分状况也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类型的养分含量和比例都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繁殖产生重要影响。

另外,土壤地理因素如海拔、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等也会对土壤微生物量产生影响。

此外,人为活动如农药使用、施肥、土壤耕作方式等也会对土壤微生物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总之,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深入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土壤生态功能的发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土壤微生物量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土壤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文章内容的整体框架,让读者清楚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通过明确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掌握主题的发展思路。

本文的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给出文章的背景和动机,概述土壤微生物量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下来,文章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即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具体的内容和组成。

正文部分将围绕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影响因素1,包括XX、XX和XX等方面的内容。

中科院土壤学历年真题2000-2012

中科院土壤学历年真题2000-2012

中科院生态所2000土壤学试题一、名称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1. 土壤质地与机械组成2.土壤矿化作用与腐殖化作用3. 土壤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4.土壤有效水、土壤凋萎系数5.土壤的导热性和导热率6.土壤塑性与塑性指数7.潜育化作用和潴育化作用8.土壤缓冲作用9.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10.土壤肥力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何谓成土因素?主要成土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成土因素对土壤发育、土壤类型分布以及土壤特征的影响。

2、简述南方(华南地区和长江领域)的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及其主要特点3、简述水稻土中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及提高施入土壤中化学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4、简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循环及其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2005年土壤学真题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2原生矿物3可变电荷4稀释水专5土壤热容量简述题:1阐述土壤发生层(不含R层)及各层的特征2 简述黑土成土过程3简述土壤污染防治措施4简述土壤氮素形态的转化、5简述土壤形成的因素6简述如若有机质矿质化与腐殖化过程。

中国科学院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学试题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自然界土壤由___、___、___ 三相物质组成。

2、由完整的土壤发生层次组成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为___。

3、粘土矿物是在___中形成的次生矿物。

4、____是最早出现于土壤母质中的有机体,但自然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___。

5、外来有机物不断输入土壤,经微生物_____形成腐殖质;土壤原有有机质不断____而离开土壤。

6、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空隙)的质量称为____,而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空隙)的质量称为____。

7、以单个形式存在的矿质土粒称为___,而许多矿质土粒及有机质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土粒称为__8、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称为____。

9、____是由土壤孔隙总量和大小孔隙的分配所决定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腐殖化系数2、土壤结构单位3、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4、达西定律5、土壤母质6、土壤熟化过程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土壤圈的概念及其与地球表层其它组成部分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土壤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土壤微生物(土壤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流(fluxs)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库(pool)和流的一个巨大的原动力。土壤酶测定一般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 不能作为土壤物流的原位评价。库和流的计算对土壤微生物学家来说很重要,测定土壤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 量),是较好的微生物群落总代谢活性指标。
N、NO3输入引起土壤酸化,甚至引起地下水的N污染。氮的分配(N2O、NO等)对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有 极大影响,生物固氮对缓解矛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减少人类饥饿。从1970年以来,共生和 非共生固氮研究很热烈。土壤微生物学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工程菌方面研究,大大提高 了生物固氮效果。许多传统方法,如N矿化测定,硝化潜力或用于反硝化测定的乙炔抑制方法仍然广泛使用。应用 15N放射性标记方法可详细地了解土壤中或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N分配和去向。
过程
过程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物质转化的动力:如;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腐殖质的分解和合成,土壤 酶与微生物细胞一起推动物质转化。
全球变暖、森林锐减、土壤退化都与微生物有关。
研究进程
研究进程
1676年,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个体。 1897年,毕希纳用无细胞酵母菌压榨汁中的“酒花酶”对葡萄糖进行乙醇发酵成功,从而开创了微生物生化 研究的新时代。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了关于DNA双螺旋模型,整个生命科学领域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是微生物 学发展史上成熟到来的标志。
研究方法进展
研究方法进展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土壤酶活性(BIOLOG微平板分析)、微生物库(如微生物生物 量)和流(C和N循环)、微生物生物标记物(FAMEs)、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土壤中提取DNA,进行PCRDGGE、PCR-SSCP、RLFP分析等),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 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方法及应用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不仅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循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是一个重要活性养分库,直接调控着土壤养分(如氮、磷和硫等)的保持和释放及其植物有效性。

近40年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已成为土壤学研究热点之一。

由于土壤微生物的碳含量通常是恒定的,因此采用土壤微生物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Bc)来表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大小。

测定土壤微生物碳的主要方法为熏蒸培养法(Fumigation-incubation, FI)和熏蒸提取法(Fumigation-extraction, FE)。

熏蒸提取法(FE法)由于熏蒸培养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不适合于强酸性土壤、加入新鲜有机底物的土壤以及水田土壤。

Voroney (1983)发现熏蒸土壤用0.5mol·L-1K2SO4提取液提取的碳量与生物微生物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Vance等(1987)建立了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碳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用0.5mol·L-1K2SO4提取剂(水土比1:4)直接提取熏蒸和不熏蒸土壤,提取液中有机碳含量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以熏蒸与不熏蒸土壤提取的有机碳增加量除以转换系数KEC(取值0.38)来计算土壤微生物碳。

Wu等(1990)通过采用熏蒸培养法和熏蒸提取法比较研究,建立了熏蒸提取——碳自动一起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碳。

该方法大幅度提高提取液中有机碳的测定速度和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林启美等(1999)对熏蒸提取-重铬酸钾氧化法中提取液的水土比以及氧化剂进行了改进,以提高该方法的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对于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碳的转换系数KEC的取值,有很多研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测定KEC值的实验方法有:直接法(加入培养微生物、用14C底物标记土壤微生物)和间接法(与熏蒸培养法、显微镜观测法、ATP法及底物诱导呼吸法比较)。

土壤微生物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测定方法

精心整理土壤微生物测定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示土壤中整个微生物群落或其中的一些特殊种群状态,可以反映自然或农田生态系统的微小变化。

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表征量有:微生物量、C/N 、土壤呼吸强度和纤维呼吸强度、微生物区系、磷酸酶活性、酶活性等。

测定指标:1、物分解物量。

(1(2)提取将熏蒸土壤无损地转移到200mL 聚乙烯塑料瓶中,加入100mL0.5mol ·L -1 K 2SO 4(图水比为1:4;w :v ),振荡30min (300rev ·min -1),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于125mL 塑料瓶中。

熏蒸开始的同时,另称取等量的3份土壤于200mL 聚乙烯塑料瓶中,直接加入100mlL0.5mol ·L -1 K 2SO 4提取;另作3个无土壤空白。

提取液应立即分析。

(3)测定吸取10mL上述土壤提取液于150mL消化管(24mmх295mm)中,准确加入10mL0.018 mol·L-1K2Cr2O7—12 mol·L-1H2SO4溶液,加入2~3玻璃珠或瓷片,混匀后置于175±1℃磷酸浴中煮沸10min(放入消化管前,磷酸浴温度应调至179℃,放入后温度恰好为175℃)。

冷却后无损地转移至150mL三角瓶中,用去离子水洗涤消化管3~5次使溶液体积约为80mL,加入一滴邻菲罗啉指示剂,用0.05 mol·L-1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4(mL),f23、土壤呼吸强度和纤维分解强度土壤呼吸强度和纤维分解强度是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及对有机质残体分解的速度和强度。

纤维素分解强度采用埋片法;呼吸强度采用碱吸收滴定法。

土壤微生物活性用土壤呼吸CO2测定法(5g鲜土于310mL试剂瓶中,22℃24h测CO2释放量(用exH23os红外CO:分析仪测定))。

直接测定土壤呼吸的方法基本可分为静态气室法、动态气室法和微气象法三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