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用全站仪定出孔位中心桩,并及时放出护桩,经确认无误后,即可根据测设出的桩位,埋设护筒。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50mm,护筒倾斜不大于1%。采用钢护筒,钢护筒用5mm 厚的钢板加工,其直径大于桩径20cm,高度为3m,顶部用50×50的角钢加固,预留注(排)浆孔。护筒埋设高出原地面30cm,护筒埋设好后,抄出护筒顶高程,确定出钻孔深度。

二、钻机就位

选择钻机位置、铺设枕木,使钻机保持平稳,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位移和沉陷。用缆风绳将钻机固定,防止倾倒。钻机就位后,其起重滑轮、钻头的中心(或固定钻杆盘中心)、护筒中心点应处在同一垂直线上,钻头位置偏差不得大于允许值50㎜。

三、钻孔

开孔时应先在孔内灌注泥浆,泥浆比重、粘度、胶体率等指标根据土层情况而定。将泥浆调至符合其各项指标方可开钻。在开孔及整个钻进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泥浆水位高度不低于护筒顶 1.0m,并且不高于护筒顶30cm,以防溢出。

开钻时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采用旋转式钻机钻孔均应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要承受部分钻具的重力,而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扣除浮力)的80%。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施工中认真填写钻孔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注意事项。经常对钻孔泥

浆的相对密度、粘度、胶体率、含砂率几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试验,不符合要求时,应随时调整。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每次的渣样应编号保存,直至工程验收。

四、成孔检查

终孔后,使用检孔器对钻孔的中心位置、孔径、倾斜度等进行检查。

详细填写隐蔽检查记录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五、钢筋笼的加工、制作

钢筋笼分节制作,为便于运输,每节长度不超过9m,钢筋笼加工在钢筋加工厂进行。钢筋进场后,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加工。主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在放样台上,按图纸尺寸要求,放出钢筋大样,然后按钢筋大样对主筋进行弯折加工。φ8和φ10圆钢在加工之前应调直。箍筋在专用的模具上加工成型,首先按图纸尺寸要求将主筋焊接到加强箍筋上,形成钢筋骨架,然后再安装、绑扎箍筋。

钢筋接长采用电弧焊,采用双面焊,焊接长度不小于5d;采用单面焊,焊接长度不小于10d。钢筋搭接处应弯折,使连接的两根钢筋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满足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超过50%的要求,钢筋接头应错开。为使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做,如设计无要求,则在钢筋周围每隔2m对称焊接四个混凝土垫块。

钢筋笼运输时,专门加工钢筋笼运输车,防止钢筋笼变形。

六、清孔、安放钢筋笼

钻孔达到设计桩底标高后采用换浆法清孔,使孔内沉渣厚度小于10cm,孔内泥浆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清孔排渣时,始终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分节制作,钢筋骨架制作应符合规范要求,运至现场,轮台式起重机吊放。放入孔内一节后,临时固定于孔口,起吊下一节,与之连成整体,钢筋采用单面焊或双面焊连接;直至全桩钢筋笼下完为止;如设计有要求,将声测管和压浆管焊接到钢筋笼上,与钢筋笼一并下入桩孔。吊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中心轻放,以免碰撞孔壁引起坍塌;钢筋笼下放到设计标高后,将吊环焊接在钢筋笼上,挂在用枕木支垫的粗钢管上(吊环用φ25的螺纹钢加工而成),以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掉入孔底或上浮。在吊入钢筋笼之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及时灌注水下混凝土。

七、灌注水下混凝土

钻孔桩灌注时,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制后,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到浇筑地点,吊车或砼输送泵配合浇筑混凝土。

1.水下混凝土配制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粗集料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适当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为防止灌注时发生卡管和露筋事故,粗骨料最大粒径要小于钢筋净距的四分之一,同时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并不得大于40㎜。细集料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含砂率

宜采用0.4~0.5,水灰比宜采用0.5~0.6。有试验依据时含砂率和水灰比可酌情增大或减小。每立方米水下砼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掺适宜数量的的减水缓凝剂或粉煤灰时,可不少于300kg。为使混凝土有足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和物中应掺加外加剂或粉煤灰,混凝土坍落度为18~22cm,拌合时严格控制含水量,拌合时间不小于2min。

2.导管就位

导管用直径30cm的钢管,壁厚不小于6mm,管节用丝口连结,要求严密不漏水、内表面光滑。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导管分段组拼入孔,接口处用橡胶垫密封,入孔时严防碰撞钢筋笼。考虑到桩径及孔深的要求,导管宜加工成:2m长27节,1.5m长2节,1m长1节,0.5m长1节,(长度均为拼装后有效长度)。下孔之前,应涂油、并编号。导管底距孔底的距离为40cm。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P 按下式计算:

P= r c h c- r w H w

式中:P—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压力(kPa);

r c——混凝土拌合物的重度(取24KN/m3);

h c—导管内混凝土柱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r 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H 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的深度(m)。

3.封底

导管顶部安置的漏斗高度要适当,漏斗底口处设置可靠的球形隔水设施,漏斗容量要满足封底混凝土埋住导管至少1米以上的要求。所需混凝土数量可参考下式计算:

V≥πD2(H1+H2)/4+πd2h1/4

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难度度(m),即h1= H w r w/r c;

H w、r w、r c—意义同式;

4.灌注

混凝土拌合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合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首批混凝土拌合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导管垂直和位置居中,缓慢提升,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保持在2~6m;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宜控制在10-15min;为保证桩身混凝土质量,并且经常用测绳测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钢筋距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