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论述题完整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
答:首先,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1)最早的传播方式是原始的、简单的,不仅信息的内容并不复杂,而且表达信息的符号和传递信息的载体也相当简单。在古代,简单的社会生活内容并不要求有复杂的传播形式。而到了近代和现代,简单的传播形式就无法表达复杂的生活内容。(2)由此可见,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一致的。正是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上生产力发展促进传播技术不断更新,传播才一步步发展起来。其次,尽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最早是十分简单和原始的,但同时却是多通道的、多样化的,也就是说人类对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及这两类系统的信息符号是并用的,既有口头语言,也有手势语和各种图像、图形的符号集。(1)目前,在有些民族如澳洲土著居民中,还使用着一种十分复杂特殊的手势语。可是,随着文字的产生,特别是15世纪中期印刷机的出现,人类兼用的视听两种通道开始分离,社会信息沟通以视觉通道为主。(2)本世纪以来,传播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广播电视相继问世,听觉通道、视觉通道和原来的印刷媒介的视觉通道、文字符号都共同被全社会所使用。到今天,网络传播又成了时代的宠儿。(3)这些都一再说明了,正是出于社会需要和实际可能,传播活动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朝着复杂化、多样化、多层次和日益改善的方向发展。
2.试述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差异
答:传播学和新闻学的不同之处主要是:(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初期的新闻学著作大都是有关业务方面即采访、写作、编辑等内容的,后来研究领域虽有所拓宽,进而总结和评述新闻事业(主要是报业)的历史,但新闻理论的专著却并不多。而新闻理论多半论述新闻的本质、本源和特性,以及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等,研究的角度、范围都很有限。由此可见,新闻学的研究路线是:实务一历史一理论。传播事业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要求学者们跳出以往单学科研究的狭隘圈子,从社会整体和宏
观的角度,借助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和信息科学等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成果,对人类与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进行全面的跨学科的研究。传播学研究的路线是: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2)研究方法上各有不同。新闻学沿用传统人文学科的思辨型定性分析方法去研究新闻传播这种社会现象,并较多地采取直观的分析法去考察,说明新闻工作的实践,从而找出某些操作方法、理论、原则和规律,用以指导和改进具体工作。而传播学则以其新兴的社会学科的优势与特点,主要采用实验型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提炼出一项项具体理论,去回应原先的理论假设和诠释,解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传播学在研究中注意把理论、模式、方法连成一体去进行,即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和检验理论假设,并注重及时归纳成各种理论模式。(3)研究对象虽有重合之处,但亦不尽相同。新闻学的研究重点至今仍然是报刊和以报业为主的新闻事业,近年来理论视角的范围则有所扩展,涉及电视、广播等领域。而传播学除了上述研究对象外,还研究公共关系、广告、电影、民意测验、图书、大众文化以及各种传播层次等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新闻机构和采编等从业人员);而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的全过程。总之,传播学和新闻学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自独立。这两门学科取长补短、紧密合作,在加强自身理论建设和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交流,谋求共同发展
3.试述传播学奠基人的贡献和代表作
答:(1)哈罗德·拉斯韦尔,系美国政治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①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完整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途径。②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③倡导并亲自实践“内容分析法”,以其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而立下了功勋。他的代表作为:《世界大战时
期的宣传技巧》(博士学位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等。(2)库尔特·卢因(勒温),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是:强调媒介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其身后的“群体”的强大制约机能。,他积极地投身于实践,深入到工人、学生、主妇中去,开展研究,检验和完善理论,并且培养了一批出色弟子,他还提出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等概念,有力地促进了传播学的建设。其代表作有《解放社会矛盾》等。(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①创建“二级传播理论”,破除了“魔弹论”,使深入探讨传播的效果和机制成为可能;②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使传播学步出书斋,而投身于话生生的现实社会之中,其影响重大而深远。其代表作有:《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合著)等。(4)卡尔·霍夫兰,系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他的贡献是:①由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细致的总结;②其主要方法是“控制实验法”.其代表作有:《传播与说服》、《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等。(5)韦尔伯·施拉姆,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功绩,不是从某个相关学科出发,为传播学作出某个方面的贡献,而是“集大成”--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它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他的代表作有《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
4.试述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状况
答:就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而言,实际上,早在50年代,传播学就传入了中国。1957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的《新闻学译丛》首次刊登了介绍“群体思想交通”的文章。近30年,传播学在中国的进展还算是迅速的,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著译:1978年下半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率先在内部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上开始译介有关传播学的文本。自那时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