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一.腹泻治疗(1)寒湿泻: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另】肠鸣腹痛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警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糠: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搓中枢、搓龟尾。

(3)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4)脾虚糠:迁调脾经、迁调大肠、发推三关、摩腹、搓脐、推向七节骨、搓龟尾、揉脊。

【另】肾阳虚者提滋阴经、搓外劳。

消化不良加运内八卦;长糠远不止者提按搓百会。

二.痢疾治疗(1)湿热痢: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清天河水、发推下七节骨、分后阴阳、运内八卦、清肺经、搓天枢。

【另】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2)寒湿痢: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

三.咳嗽化疗(1)寒吐: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2)冷调侃:清脾胃、清大肠、脱六腑、运内八卦、横位推至板门、发推天柱骨、发推下七节骨。

(3)伤食吐: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四.腹痛化疗(1)寒痛: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2)伤食苦:迁调脾经、清大肠、搓板门、运内八卦、搓中脘、搓天枢、分腹阴阳、拎肚角。

【另】呕吐者提发推天柱骨、横纹推至板门;咳嗽者加退六腑、清天河水。

(3)虫痛: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

【另】腹痛甚者加按揉脾俞或背俞部压痛点。

(4)阴虚腹痛:迁调脾经、滋阴经、发推三关、搓外劳、搓中脘、搓脐、按搓足三里。

五.疳积治疗(1)积滞受伤脾:迁调脾经、搓板门、发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搓中脘、分腹阴阳、搓天枢、按搓足三里。

(2)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口舌生疮加掐揉小横纹;目赤多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若兼见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加补大肠;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小儿推拿操作指南、注意事项及禁忌(标准)

小儿推拿操作指南、注意事项及禁忌(标准)

小儿推拿操作指南、注意事项及禁忌(标准)操作指南1. 选定合适的推拿技术:- 经络疏通:通过指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 经络疏通配合推拿:在经络疏通的基础上,结合拨罐、刮痧等疗法进行推拿。

2. 准备工作:- 为小儿提供一个安全、安静、整洁的环境。

- 为小儿换上宽松舒适的衣物。

- 洗净双手并修剪指甲。

3. 推拿操作步骤:- 采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进行推拿。

- 从身体较轻的部位开始,逐渐过渡到身体较重的部位。

- 注意小儿的体位和呼吸,保持沟通和观察。

注意事项1. 推拿时间:- 每次推拿时间最好控制在15-30分钟之间。

- 若小儿表现疲倦或不适,可以适当缩短推拿时间。

2. 推拿频率:- 推拿频率一般为每天1-2次,视小儿情况而定。

- 不宜在进食前或饱食后立即进行推拿。

3. 温度控制:- 推拿环境的温度宜保持适宜,避免小儿感到过热或过冷。

- 使用零散或拌有温油的技术,可提高推拿效果。

4. 推拿力度:- 推拿力度应适中,不宜过重或过轻。

- 应根据小儿的感受和反应进行调整。

5. 仪器使用:- 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推拿仪器。

- 避免使用较复杂或不熟悉的仪器。

禁忌事项推拿在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以下情况下应避免推拿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1. 发热:小儿体温超过38℃时禁止推拿。

2. 皮肤损伤:存在皮肤破损、感染、烧伤等情况时禁止推拿。

3. 外伤:如骨折、扭伤等严重外伤时禁止推拿。

4. 出血倾向:小儿存在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时禁止推拿。

5. 心脏问题:存在心脏病等严重心脏问题时禁止推拿。

6. 呼吸问题:存在呼吸困难、哮喘等严重呼吸问题时禁止推拿。

注:此文档仅供参考,操作前请咨询专业医生或推拿师的意见。

小儿推拿诊疗常规

小儿推拿诊疗常规

小儿推拿诊疗常规小儿推拿诊疗常规第一章概说一、推拿的起源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二、什么是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儿童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三、推拿学派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

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小儿。

这里主要介绍,青岛市立中医院小儿科的治疗经验。

其特点是,只运用左手各部穴位以代替全身的推拿,取穴简单,疗效迅速,可免脱衣解带的麻烦,小儿易于合作和接受。

第二章推拿手法一、什么是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医者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某部及穴位进行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或清(泻)、或补、或清补兼施等手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脏腑之闭结,扶正祛邪之治疗目的,即称手法。

医者在操作时,必须手法稳定,穴位准确,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二、穴位分型人体各部穴位,一般分点、线、面三种类型。

1、点型:人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称为点型。

如小天心、二马等穴。

2、线型:人体某部位的二点中间的连线,这个长型的穴位,采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称为线型。

如大椎、天河水、六腑等穴。

3、面型: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面积较大的穴位)采取推运的手法,称为面型。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小儿推拿疗法1 范围GB/T ×××××的本部分规定了小儿推拿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引用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的小儿推拿疗法部分。

3.1小儿推拿 Tuina in pediatrics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4.1 施术前准备4.1.1 器具普通诊疗床,推拿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4.1.2 环境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4.1.3 体位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4.1.4 部位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4.1.5 医师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

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

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配合。

4.2 施术方法4.2.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4.2.1.1 推法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或用示、中两指螺纹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螺纹,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Massage for children目次前言. I引言. II1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指导原则. 14 准备工作. 15 操作手法. 25.1强肺卫、增体质推拿. 25.2健脾胃、增食欲推拿. 35.3补肾益智推拿. 45.4养心安神推拿. 45.5干浴健身推拿. 56 禁忌症. 77 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 87.1意外情况. 87.2处理措施. 8前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包括《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全身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石》《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艾灸》《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药酒》《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贴敷》8项标准。

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

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

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山西运城中医小儿推拿学校。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孙德仁,王建红、贺磊、金义成、王国才、栾长业、廖品东、刘震寰、周俊亮、崔伟亮、樊新荣、黄博明、于天源。

引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少儿推拿方法临床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少儿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范,使日趋盛行的中医少儿推拿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少儿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

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小儿推拿基础教程第三章 四诊和辩证

小儿推拿基础教程第三章 四诊和辩证

合派赓星福小儿推拿四诊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

其中“望而知之谓之神”的望诊为主;闻诊的诊查范围有局限;问诊多指询问家长小儿护理饮食及生活状况,在推拿中应用也较多;切诊应用更少,但发热时期的切脉诊断有很好的知道意义。

第一节望诊《幼科铁镜》说:“小儿病于内,必行于外”,“凡治婴儿病不望颜色,不审苗窍,故病不应药。

是书惟以望颜色、审苗窍六字为主脑。

”望诊的内容包括就全身状况诊查的整体望诊,如望神色,望形态;局部状况诊察的分部望诊,如审苗窍、察二便、看指纹。

即望诊是通过医者的视觉对小儿全身或局部进行观察,经过分析判断得出小儿身体健康状态的一种方法。

小儿脏腑清灵,反应灵敏,因此望诊诊查的结果一般比较客观可靠。

但是也要注意,望诊时,要尽量使小儿安静,在自然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避免有色光线对诊断的影响。

同时也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合参,提高诊查的效果。

我们把望诊分为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一)望神色望神色是指观察小儿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两个方面。

望神色表(二)望形态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姿态(三)审苗窍苗窍指五官九窍。

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望苗窍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

(四)辨斑疹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颜色红紫,压之不退色称之为斑。

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周围有红晕,压之退色称之为疹。

斑和疹多见于外感温病和许多传染病的病程之中,是湿热邪毒外透的一种表现。

1、斑:斑点稀少而斑色红艳为热毒较轻,一般为初发;斑点大片而斑色红紫为热毒较重。

2、疹:分为疱疹和丘疹。

疱疹内有液体,如水痘,脓疱疮。

丘疹内无液体。

热盛出诊,疹点细小,先稀后密,面部尤多为麻疹;大小不一,或如云片,瘙痒难忍,时出时没为荨麻疹;发热三四天后热退疹出,疹稀稠密,如玫瑰红色为幼儿急疹(奶疹);(五)察二便大便新生儿出生后3~4天内,大便呈粘稠糊状,墨绿色,无臭气,日行2~3次,称为胎粪。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第4部分:小儿推拿疗法1 范围GB/T ×××××的本部分规定了小儿推拿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引用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的小儿推拿疗法部分。

3.1小儿推拿 Tuina in pediatrics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4.1 施术前准备4.1.1 器具普通诊疗床,推拿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4.1.2 环境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4.1.3 体位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4.1.4 部位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14.1.5 医师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

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

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配合。

4.2 施术方法4.2.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4.2.1.1 推法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或用示、中两指螺纹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螺纹,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

小儿推拿疗法操作指南

小儿推拿疗法操作指南

小儿推拿疗法操作指南小儿推拿疗法是用来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有解热止痛、健脾和胃、导滞消积、疏通经络、强壮身体、预防疾病等作用。

一、适应症外感、发热、咳嗽、腹泻、腹胀、疳积、呕吐、脱肛、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斜颈等疾病。

二、物品准备同推拿疗法三、操作方法根据病情和推拿部位、穴位,采用不同体位。

婴幼儿可坐在成人的腿上,或卧或半卧在成人怀中;较大患儿按需要自行取卧位、半卧坐或坐位。

(一) 推法: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或作“八”字形推动。

4、合推法:又称合法。

与分推法相反,从穴位两侧向中间推动。

(二) 拿法:本法同推拿手法中拿法。

使用中应视患儿及疾病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少作用力。

(三) 揉法:以拇栺或食中指、掌根、鱼际贴在穴位上做回旋揉动,带动皮肉筋脉转动。

(四) 按法:以拇指或屈曲拇指、屮指的指关节背侧突部或掌根在推拿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

前两法适用于头、面、肩部及四肢,掌按适用于胸腹部。

(五) 摩法:同推拿中之摩法,多用于胸腹部。

(六) 掐法:用指甲在选定的穴位处进行掐切,是强刺激手法之一。

掐时要逐渐用力,不要掐破皮肤。

(七) 捏脊法:患儿俯卧,裸露背部,术者用拇指桡侧缘分别顶住脊柱两旁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直线向前,或食指屈曲,以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吋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直线向前。

自长强穴推至大椎穴。

(八) 运法:以拇指或几个指的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轻缓的弧形或环形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

四、注意事项参照推拿疗法1~7条。

小儿推拿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操作规范
概述: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

(一)评估
1、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和治疗史,
2、推拿处皮肤情况,
3、患儿及家属接受度和配合度,
(二)适应症
1、肺系疾病:感冒、咳嗽、发热哮喘等,
2、脾胃病证:厌食、疳积、便秘、消化不良、泄泻等,
3、心肾系病证:口疮、夜啼遗尿等,
(三)告知
小儿推拿是纯绿色中医疗法,不会有副作用,每次推拿时间在20~30分钟,嘱家长带好患儿喜欢的物品、避免饥饿。

(四)物品准备
推拿介质、如滑石粉、精油等
(七)操作程序
1、环境准备:环境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2、做好记录并签名。

(八)护理及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推拿结束后适当增加患儿饮水量。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儿童常见的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调整神经功能等。

推拿手法是小儿推拿的具体操作方法,共有21种常用手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1.调整脏腑功能: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按摩身体,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2.改善气血循环:通过推拿手法的实施,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3.调整神经功能:小儿推拿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平衡。

4.缓解症状: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缓解疼痛、痉挛等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小儿推拿常用的21种手法合集:1.常规推拿:按摩整个身体,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动推:用手臂的力量进行推拿,对于大面积施力较好,适用于病情较重的儿童。

3.引导推拿:通过手势、声音等方法,引导患儿主动配合推拿,增强治疗效果。

4.柔推:用柔软的手法进行推拿,适用于婴幼儿或体质较弱的儿童。

5.交替推拿:用一手推拿,一手按压,交替进行,增加治疗的刺激力度。

6.单手推拿:用一只手进行推拿,适用于小面积施力的治疗。

7.节拿:用手指按摩关节,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

8.揉推拿:用手指进行轻轻揉搓的推拿手法,促进气血循环。

9.点拿:用手指按摩穴位,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相应症状。

10.穴位推拿:针对特定病症,按摩相应穴位,缓解病情。

11.海口推拿:通过按摩肚脐周围的穴位,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12.背穴推拿:按摩背部的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脊柱功能。

13.推背:用手掌按摩背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背部疼痛。

14.推肚:用手掌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功能,缓解腹痛等症状。

15.推扣:用手掌按摩胸部,促进肺部气血循环,缓解呼吸困难。

16.推耳:按摩耳朵周围的穴位,调整耳朵功能,改善听力等问题。

17.推头:用手掌按摩头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小儿推拿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法
一、概述:
少儿推拿是指在少儿体表的特定腧穴或部位施行独特的推拿手法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医推拿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推拿学和中医儿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运用相应手法在相应部位作功,通过信息传递,改善少儿机体的内能和环境,调节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达到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保健身体及防治少儿亚健康的目的。

二、指导原则:
少儿推拿主要用于少儿常见亚健症状的调治,如体质虚弱,易疲劳、易感冒、厌食、挑食、食积、口臭、记忆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口吃、语言发育迟缓、反应迟钝、易受惊吓,夜眠不安、睡中惊惕等。

此外对于儿科常见病,如腹泻、呕吐、感冒、发热、头痛、遗尿,脱肛等有预防保健作用。

三、介质选择:
要根据不同的亚健康状态选用合适的介质。

滑石粉、爽身粉有润滑皮肤、防损止痒之功,适用于各种亚健康症状。

薄荷冰有润滑皮肤、辛凉解表、清热除烦止渴之功,多用于夏季,适用于有热象的症状,如手足心热、小便黄、烦躁不安等。

4.3.3麻油有润滑皮肤、健脾润燥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厌食、便秘等。

4.3.4 葱、姜水、雷丸油有润滑皮肤、辛温发散之功,多用于冬春季节,适用于有寒性的症状,尤其是风寒表证。

推拿诊疗常规

推拿诊疗常规

推拿诊疗常规一、概述推拿又称按摩、按跷、安抚等,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手或器械,运用手法施术于人体经络、腧穴、特定部位,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人体,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推拿是中医康复治疗技术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推拿手法有按、推、扪、循、切、抓等10余种。

在康复过程中,推拿具有调理气血、通经活络功效。

可以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及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及神经系统敏感性,同时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在增进食欲和改善体质等方面有独特疗效。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一)适应症小儿脑瘫、脑损伤高危儿、小儿斜颈、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炎、外伤性截瘫、遗传代谢疾病等引起的各种功能障碍。

(二)禁忌症局部皮肤感染、软组织或关节感染、开放性伤口、烧伤、神经坎顿、深静脉血栓或栓塞、骨折。

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急性传染病,恶性疾病、血液病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就诊者等。

三、操作规程推拿手法可分为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及捏脊法等。

(一)推揉类1.推法用拇指或手掌在一个穴位、一个部位或沿着1条经络施压并向前推动的手法,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指推法:一般用拇指指腹接触皮肤,如用拇指指面的称拇指平推,用拇指侧面的称拇指侧推,用拇指尖的称指尖推(又称一指禅)。

指推法作用范围小,适用于头面部和单一穴位的按摩。

②掌推法:用手掌在身体上推动,根据操作时是手掌还是掌根接触皮肤,又分为平推和掌根推两种。

掌推法作用范围大,适用于胸腹部、腰背部和四肢。

2.揉法用手掌或手指的指腹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的转动带动手掌或手指的环形移动的手法。

用手掌的称为掌揉法,用指腹的称为指揉法。

揉法用力比较缓和,作用力主要渗透到皮下组织,因此,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3.滚法半握拳,以小鱼际肌和第4、5掌指关节按压于治疗部位,利用前臂来回旋转带动腕关节做屈伸活动,使小鱼际肌、掌背外侧、第4、5指的掌指关节及其近端指节做滚动按压。

小儿推拿工作制度范本

小儿推拿工作制度范本

小儿推拿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小儿推拿工作制度旨在规范小儿推拿师的工作行为,保障患儿及家长权益,提高小儿推拿服务质量,促进小儿健康事业的发展。

第二条小儿推拿师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标准,尊重患儿及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发挥小儿推拿在儿科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第三条小儿推拿师应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注重小儿推拿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小儿推拿工作流程第四条小儿推拿师应首先了解患儿的病史、体质和需求,进行初步评估。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推拿治疗方案。

第五条小儿推拿师应按照推拿治疗方案,运用专业的推拿手法和技术,对患儿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六条小儿推拿师应在治疗前后向家长解释推拿的原理、作用和注意事项,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传授科学喂养、按摩和其他日常护理技巧。

第七条小儿推拿师应定期回访患儿,了解治疗效果和家长意见,及时调整推拿治疗方案。

三、小儿推拿工作规范第八条小儿推拿师应保持推拿室整洁、卫生,确保医疗器械和用具的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第九条小儿推拿师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原则,佩戴手套,保持手部清洁。

第十条小儿推拿师应尊重患儿及家长的隐私权,保护其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第十一条小儿推拿师应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推拿服务进行非法活动。

四、小儿推拿工作制度实施与监督第十二条小儿推拿机构应建立健全小儿推拿工作制度,对小儿推拿师进行培训、考核和监督。

第十三条小儿推拿机构应定期对小儿推拿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第十四条小儿推拿机构应设立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家长对小儿推拿师的投诉和举报。

第十五条小儿推拿机构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推动小儿推拿事业的发展。

五、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第十六条小儿推拿师违反本工作制度,造成患儿及家长损失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小儿推拿参考标准手册

小儿推拿参考标准手册

《小儿推拿参考标准手册》前言目录一、感冒推拿参考标准二、发热推拿参考标准三、咳嗽推拿参考标准四、哮喘推拿参考标准五、厌食推拿参考标准六、湿疹推拿参考标准七、腹泻推拿参考标准八、便秘推拿参考标准九、遗尿推拿参考标准十、夜啼推拿参考标准十一、惊风推拿参考标准十二、鼻炎推拿参考标准十三、肺炎推拿参考标准十四、支气管炎推拿参考标准十五、传染病痢疾推拿参考标准十六、百日咳推拿参考标准前言小儿推拿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小儿推拿也是中医药第一次进入“公卫”的项目,属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健康服务业”中“健康管理与促进”类别。

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替代药物的物理疗法,最大特点就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仪器,简单说就是运用双手为小儿预防和治疗疾病。

小儿推拿适用于新生婴儿到15周岁少年儿童。

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稚阴稚阳,纯阳之体。

小儿病理特点,具有双重性:既容易发病,传变迅速;又脏器清灵,自愈能力强。

辨证论治,阴阳、五脏辩证,结合八纲辨证。

病因特点,先天遗传因素,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

望诊,望指纹(三关检测轻重,风、气、命),沉浮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问诊,问家长,小儿病史非常重要。

闻诊,听声音,发音、啼哭等。

切脉,一指定三关,三岁以下不用脉诊,触诊触囟门、身体、四肢。

湖南刘开运小儿推拿学派善于运用开窍关窍,虽然从治疗角度不是必须的,但是,从医学美学角度来说,不仅能够使家长身心愉悦,还会对我们增加信任感。

如,头部开窍是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耳后高骨;开窍手部手法,按揉总筋、分推阴阳,关窍拿按肩井。

小儿推拿三字经学派,则取穴少,不讲究开窍关窍。

比如说,独穴治疗。

当代则必须配合身体穴位。

“桡侧”和“尺侧”,前臂有两块骨头,在前臂的外侧(也就是靠近拇指一侧)是“桡(rao)骨”,叫做“桡侧”;靠近小指一侧是“尺骨”,所以小拇指一侧又叫“尺侧”,。

对于手指来讲,也是同样道理。

找穴位时如何量“尺寸”?小儿推拿中所说的“寸”,指的是“同身寸”,即小儿自身身体的长度。

小儿推拿诊疗常规

小儿推拿诊疗常规

小儿推拿诊疗常规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具有方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而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常用穴位」小儿特定穴位有“点”、“线”、“面”,以双手居多,“小儿百脉汇于双掌”。

五个指头可以调理五脏,几条线就可以维护小儿健康。

五经:拇指—脾经;食指—肝经;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肾经。

几条线:小儿手臂阴面靠中指那条线—天河水;手臂阳面靠拇指那条线—三关;手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六腑。

「操作方法」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

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

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

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

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

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

小儿推拿医疗核心制度

小儿推拿医疗核心制度

小儿推拿医疗核心制度一、医疗安全制度1. 所有推拿师必须持有国家认可的执业证书,并定期参加专业培训。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推拿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3. 推拿室应保持清洁、通风,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二、患者接诊制度1. 接诊前需对患儿进行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2. 明确诊断后,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推拿治疗方案。

3. 向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解释推拿治疗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

三、推拿操作规范1. 推拿师在操作前应进行手部消毒,并确保患儿处于舒适安全的姿势。

2. 推拿力度应根据患儿年龄、体质及病情进行适当调整。

3. 推拿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四、医疗记录制度1. 建立完整的患儿病历档案,包括基本信息、病史、诊断、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

2. 每次推拿治疗后,应详细记录治疗过程、效果及患儿反应。

3. 定期对病历档案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医疗质量监控制度1. 定期对推拿师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确保服务质量。

2. 建立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对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和分析。

3. 对医疗事故或差错进行及时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

六、患者隐私保护制度1. 严格保护患儿及其家庭的隐私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2. 推拿师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时,应尊重其隐私权。

3. 所有医疗记录和资料应妥善保管,防止泄露。

七、医疗纠纷处理制度1.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响应患儿及家长的投诉和建议。

2. 对医疗纠纷进行公正、客观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

3.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八、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 定期对推拿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推拿设备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 建立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确保设备管理的规范性。

九、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1. 推拿师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2. 鼓励推拿师参与学术交流,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

小儿推拿全套资料

小儿推拿全套资料

小儿推拿全套资料大肠位置: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

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大肠,来回推称清大肠。

100~500次。

作用:补之固肠涩便,泻之清利脏腑之湿热,平补平泻导积滞。

主治:积食,口疮,痢疾,泄泻,肛门红肿,脱肛,翻肛,便秘。

小肠位置:在小指尺侧缘,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立掌,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侧握小儿四指,使其小指尺侧面暴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

一般100~500次,若单独推小肠,可推1000次(如无小便时用)。

作用:分别清浊,泻热利尿。

主治:水泻无小便,尿频,尿闭,尿少,口疮,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

小天心(鱼际交)位置:在手掌根正中处,大、小鱼际之间凹陷中,阴阳池交界处。

操作:令小儿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节背面捣之。

揉100~500次;掐3~5次;捣5~20次。

作用:通窍散结,畅通经络,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矫正筋脉的拘急或偏胜。

主治:感冒发热,神昏,烦躁不安,惊风,抽搐,癫痫,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疹痘欲出不透,解颅等症。

阴阳位置: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两侧,拇指侧为阳池穴,小指侧为阴池穴。

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称分阴阳;自小天心两侧的阴池穴、阳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称合阴阳。

100~300次。

作用:分阴阳有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黄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

板门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

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小儿推拿21种手法合集)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小儿推拿21种手法合集)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小儿推拿21种手法
合集)
小儿推拿是手法施与小儿,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经气、阴阳、精气神,通过激活和调动小儿机体,由机体自身而不是药物去改善体内状态,
达到脏腑间的阴阳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今天,小康跟大家分享小儿推拿21种手法合集,轻松解决各种常见病!
1、补脾经,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在呼吸道感染后也会补脾养肺培
土生金。

2、顺运八卦,脾胃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用。

3、掐五指节,宝宝受到惊吓之后的常用手法。

4、揉涌泉,头痛发热,呕吐腹泻,补益肾气。

5、捣小天心,清热镇惊,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

6、平肝清肺,用于呼吸道外感。

7、顺时针摩腹,用于便秘,积食,内热。

8、拿风池,用于感冒发汗、头痛、发热。

9、退六腑,用于高热、凉血、解毒。

10、捏挤大椎,用于感冒、发热。

11、分手阴阳,用于调节阴阳平衡,寒热夹杂,半表半里,高热不退。

12、清大肠,用于便秘、积食。

13、掐四缝穴,用于厌食、积食。

14、揉肺俞,用于肺炎、咳嗽
15、下推七节骨,用于便秘、积食。

16、拿肩井,用于感冒、惊风。

17、分腹阴阳,用于腹泻、积食、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18、横擦四横纹(或者叫小横纹),用于干咳轻咳、咳嗽初起或咳嗽将愈。

19、揉板门,板门为脾胃之门,可以通三焦,清虚热实热,治上吐下泻、脘腹痛。

20、揉足三里,用于脾胃疾病,常敲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为脾胃保健穴。

21、清天河水,用于低烧,心经有热。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诊疗常规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具有方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而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常用穴位」小儿特定穴位有“点”、“线”、“面”,以双手居多,“小儿百脉汇于双掌”。

五个指头可以调理五脏,几条线就可以维护小儿健康。

五经:拇指—脾经;食指—肝经;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肾经。

几条线:小儿手臂阴面靠中指那条线—天河水;手臂阳面靠拇指那条线—三关;手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六腑。

「操作方法」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

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

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

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

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

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

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 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

诸如:(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

一般说来,肝经宜清不宜补;如需用补法时,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法代替。

(3)心悸、怔仲、贫血、高热神昏、弄舌、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等多属心经病变,治疗时推心经,以旋推为补,直推或掐之为泻(清)。

一般说来,心经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心火;如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法代替。

(4)咳嗽、气喘、痰鸣、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多属肺经病变,治疗时推肺经,以旋推宜补,直推为泻。

(5)遗尿、尿频、骨蒸盗汗、虚喘、小便不利、下肢痿软等多属肾经病变,治疗时推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肾经宜多补少清。

8.推大肠:从食指端桡侧,沿食指桡侧缘推至虎口,可清实热、止泄泻,常用以治疗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9.推小肠:小肠穴在小指尺侧缘,主治小便短赤、遗尿、高热不退等症。

从指端推向指根为补,从指根推向指端为泻。

10.运内八卦:内八卦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名称,是环绕掌心周围8个穴位的总称。

近第三掌骨小头处为离,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依次为坤、兑、乾、坎、艮、震、巽、离各穴,坎与离相对,震与兑相对,乾与巽相对,坤与艮相对。

震为东方,属肝木;兑为西方,属肺金;坎为北方,属肾水;离为南方,属心火。

临床上,不论患者是男是女,大多数医师取患者左手八卦穴进行推拿。

推拿八卦穴常用运法,称之为“运八封”。

运八卦时,将患者的左掌心向上,医者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患者的左手背,以大指桡侧面作为接触面进行运法;也可用一手托持患者的左手,另一手以食指或中指指端作为接触面推运。

推运至离宫时,要轻轻带过,或以大指掩盖于离宫上,使“运内八卦”时,医者推运之指不接触离宫。

因为离宫属心火,推运离宫,恐动心火。

11. 揉板门:按揉手掌大鱼际部,可健脾化滞,主治呕吐、腹泻、气促、气攻等症。

12. 推三关:三关穴在前臂屈侧面的桡侧缘。

自腕推至肘有补气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13.推六腑:六腑穴在前臂伸侧面尺侧缘,自肘推至腕有清热止汗等作用。

主治高热、昏迷、抽搐等症。

14.推天河水:推前臂屈侧面中线,有退热、清心、除烦作用,主治诸热惊风、口渴咽干、夜啼、口舌生疮等症。

15.掐十王:掐十指指尖,有开窍醒神作用,主治昏厥、惊风等症。

16.运耳后高骨:耳后高骨指颞骨乳突部,运之可祛风安神。

17.弹山根:用食指弹击鼻根部,至皮肤发红为度。

有镇惊开窍作用,主治惊风、鼻塞流涕、晕厥等症。

18.推膻中:膻中穴在前胸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先揉膻中,再由上向下推和向两侧分推。

有止咳平喘、顺气降逆等作用。

主治咳嗽、哮喘、呕吐、胸闷等症。

19.分推腹阴阳:自胸骨下端起,沿肋弓下缘分别推向两胁。

主治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和发热等症。

20.摩腹:用于掌部在腹部作圆周状摩动,着重于中脘、脐中、关元等穴。

常用以治疗腹痛、腹胀、腹泻、食积、便秘、小便不通、遗尿等症。

21.拿肚角:拿脐下两旁。

有行气止泻作用。

用以治疗腹痛、腹泻、腹胀等症。

22. 按利尿穴:利尿穴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间连线的1/2折点处。

按压此穴能解除尿潴留。

23.推脊:由上向下在脊柱正中线上推之。

有退热、镇惊作用。

24.揉龟尾:按揉尾骨端,主治腹泻、痢疾、脱肛等症。

25. 推七节骨:七节骨指腰骶部第二腰椎至尾椎之间。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由下向上推称“推上七节骨”,有止泻、补肾等作用;由上向下推称“推下七节骨”,有通便、泄热等作用。

26.拿血海:拿大腿前下方的血海穴,可平惊止搐。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等症。

27. 按揉足三里:按揉外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扶补正气。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虚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肢痿软等症。

28.揉涌泉:按揉足心凹陷处。

主治呕吐、腹泻、发热等症。

「适应证」小儿推拿疗法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治疗范围广泛,可主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一、小儿感冒:开天门40次,运太阳40次,分推坎宫40次,揉迎香20次,推三关3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揉肺俞50次。

风寒感冒,寒重热轻者,减去推六腑,加重推三关(增加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按揉风池10次,拿肩井5次,揉按合谷10次。

风热感冒,热重寒轻者,减去推三关,加重推六腑(增加300次),清肺经300次,揉大椎300次,按揉曲池30次;热盛者加推脊300次,推涌泉200次。

二、中暑:推天河水400次,推六腑400次,推天柱骨100次,推脊300次,揉大椎50次。

三、咳嗽:远太阳30次,拿风池10次,按揉天突20次,分推膻中1分钟,揉乳根20次,揉乳旁2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按揉定喘穴20次。

四、百日咳:清肺经300次,揉掌小横纹30次,揉外劳宫30次,推天河水300次,揉肺俞30次,推肺俞100次,揉定喘穴50次,揉大椎30次,揉天突30次,直推膻中100次。

五、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清肺经4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分推膻中1分钟,按揉丰隆10次。

六、小儿支气管哮喘:清肺经300次,运太阳;30次,揉天突20次,按定喘穴3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

七、小儿泄泻:摩腹5分钟,揉脐5分钟,推上七节骨200次,揉龟尾500次。

八、便秘:摩腹5分钟,揉天枢(左)5分钟,推下七节骨400次,揉龟尾400次,按揉足三里10次。

九、脱肛:揉丹田5分钟,揉龟尾500次,推七节骨300次,按揉百会50次。

十、疳积:摩腹5分钟,揉脐3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10次,掐四缝各10次,揉板门30次。

十一、厌食:推脾经500次,揉板门100次,掐揉四缝10次,分推腹阴阳5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10次。

十二、呕吐:直推膻中1分钟,揉乳旁lO次,按揉承浆5次,摩中脘5分钟,分推腹阴阳30次,按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

十三、腹痛:揉中脘3分钟,摩腹5分钟,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拿合谷10次。

十四、遗尿: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5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

十五、尿潴留:揉摩少腹(中极、关元)5分钟,揉水道3分钟,推箕门2分钟,按揉三阴交10次。

十六、肠梗阻:先止痛,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各5~10次,待腹痛缓解后再摩腹5分钟,揉中脘3分钟,揉脐5分钟,分腹阴阳30次,推下七节骨300次。

十七、夜啼:按揉百会10次,清肝经10次,揉小天心20次,分推大横纹50次,摩腹5分钟。

十八、急惊风:掐水沟、十王、老龙、太冲、印堂诸穴,各掐3~5次。

若掐一二穴即醒,其他穴位不必再掐。

拿合谷3~5次,揉曲池20次,拿委中3~5次,拿承山3~5次,拿风池10次。

十九、慢惊风:补脾经400次,清肝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推三关300次,揉小天心50次,捏合谷lO次,按揉百会50次,揉摩中脘8分钟,按揉足三里10次,捏脊5~7遍。

二十、佝偻病:补脾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揉板门30次,摩中脘5分钟,揉丹田2分钟,按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肾俞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按揉三阴交10次,捏脊5~7遍。

二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按揉合谷20次,清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按揉翳风15次。

二十二、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发热阶段:清脾经400次,清肺经400次,清板门100次,清天河水400次,推六腑400次,推天柱50次。

二十三、麻疹:开天门30次,分推坎宫30次,运太阳30次,按风门20次,按揉肺俞10次,推肺俞100次。

二十四、痢疾:揉天枢2分钟,拿肚角3~5次,揉拿上巨虚(先揉15~20次,后拿3~5次),按揉大肠俞10次。

「禁忌症」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小儿推拿的操作程序,一般是先头面,次上肢,然后是胸腹、腰背、下肢。

上肢指掌腕臂部穴位,—般均只推左手。

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操作中可沾以适量葱姜汁或滑石粉等,起到保护小儿皮肤和加强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