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问题及方法研究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探究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经常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改进,建筑物可以在地震发生时保持相对稳定,为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不仅需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特点,还需要考虑地震的频率、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等因素。
只有充分理解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更加安全、稳定的建筑结构,减少地震灾害可能带来的破坏。
对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问题意义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口和城市化的增长,建筑结构承受地震荷载的风险也在增加。
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何有效地进行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问题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抗震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地震,能否及时避免建筑结构的倒塌和破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
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需求,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抗震设计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深入研究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探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利于推动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探究,深入了解当前抗震设计原理、地震荷载计算、结构抗震性能、现有抗震设计方法以及具体的建筑结构工程实践案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总结实践经验,提高抗震设计水平,为今后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抗震设计;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随着 新 的 建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G B 5 0 0 1 1 -2 0 0 1 ) 的颁 布 与 实 施 , 新 的 抗震 设 计 规 范 中较 旧的 抗震 设 计 规 范( G  ̄1 1 -8 9 ) 的 主要 改 进 点 及 新 规 范对 各 类 结 构 抗震 设 计 所带 来 的实 际 影 响倍 受关 注 ; 在G B 5 0 0 1 1 —2 0 O 1 规范 的 执 行 过 程中, 发现G B 5 0 0 1 1 —2 o 0 l 规 范 中 仍存 在 一 些值 得 进 一 步 研 究 的 问 题 ; 在建 筑 结 构抗 震 设 计 的实 践 中 , 由 于设 计 人员 对 规 范 的理 解 和 掌握 尺 度 上 , 以及 因地 因人 在结 构选 型 、 布置 以及 计算 方法 上相 互 差异 较 多而 对 设计 产 生 较多 的争 议 , 抗 震设 计 方法值 得 深入 的研 究 。
( 八) 建 筑结 构平 面 布置 的规 则 性和 对称 性
、
建 筑结构 抗震 设计 的主 要 内容与 要点
建筑 的 平 、 立 面 布置 应 符 合抗 震 理 念 设 计原 则 , 宜 采用 规 则 的建 筑 结 构 设 计 方案 , 不应 采用 十 分不 规则 的设 计 方案 。 建 筑结 构抗 震设 计 规 范规定 , 对
或平面、 竖向都不规则 的建筑结构, 应采用空间结 ( 一) 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 的场地 , 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 的地段 , 不应 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 对 凹 凸不 规则 或 楼 板局 部 不 连 贯 时 , 应 采 用 符合 楼 板平 面 内的 在危险地段建造甲、 乙、 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 , 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 构计 算 模 型 ; 对 薄弱 部 位应 乘 以 内力增 大 系 数 , 应 按 规 范 求, 当无 法 避开 时 , 应 采取 有 效 措施 , 这 就 考 虑 了地 震 因场 地 条 件 间 接 引起 结 实 际刚 度强 度 变 化 的计 算模 型 ; 的有关规定分析弹塑性变形 , 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强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构 破 坏的 原 因, 诸如 地基 土 的不 均匀 沉 陷 、 地震 引起 的 地表 错动 与地 裂 。 【 二) 建 筑 的平 立面 布 置应 符合 概 念 设计 的 要求 , 不 应采 用 严重 不 规 则 的 三、 产 生这些 问题 的原 因及 解决 方法 方案。不规则的建筑, 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 并 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 参考外国规 ( 一) 问题 产 生 的原 因 范, 使 我 们 的设计 更 加完 善合 理 。 上述 这 些 问题 的原 因是 多 方 面的 , 有认 识 方 面 的 原 因 ( 如 杭 州 虽属 六 度 ( 三) 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的确定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 。 采用哪一 地震 区 , 但 在新 规 范 ( G B J 1 1 — 8 9 ) 未 颁 布前 是 不抗 震 设 防 的 , 故存 在 着麻 痹 思 种结构材料, 什么样的结构体系, 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 想) , 有计 划 经济 向市 场 经济 转化 过 程 中出现 的原 因 , 有设 计 人 员忽 视 了抗 震 ( 四) 尽可 能设 置 多 道抗 震 防线 。 地震 有 一定 的 持续 时 间, 而且 可 能多 次 概念 设 计方 面 的原 因( 未能 从 整体 、 全 局上 把 握好 ) , 有法 律 建设 方 面 的原 因 往复作用, 根据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 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 ( 在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方面缺乏国家政府法律依据 , 特别是处罚方面) , 有工 遭 到严 重破 坏 , 而最 后倒 塌则 是 结构 因破 坏而 丧 失 了承受 重力 荷 载 的能力 。 程抗 震 设 计会 审方 面 的 原 因 ( 缺 乏 系 统 过 程 抗 震设 计 审 查 ) , 还有 设 计 人 员 ( 五) 具 有 合理 的 刚度和 承 载力 分布 以及 与之 匹 配 的延性 。 提 高结 构 的抗 的水 平 ( 有 的设 计人 员从 大 学到 工作 单 位都 未 系统 学 习过 抗 震设 计 规 范 ) 和 侧 移 刚度, 往 往是 以提高 工程 造价 及 降低 结构 延性 指标 为 代价 的 。 其 他 原 因等 。 ( 六) 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 ( 二) 抗 震设 计 对策 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是相关技术人员们通过对大量的建筑地震震害实例 二、 抗震 设计 中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进行研究、 分析、 归纳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是至关 重 要的也 是非 常必要 的 , 因而 , 有 关部 门应 当高度重 视建 筑结 构的抗震 设计 。 ( 一) 建 筑抗 震场 地 的选择 为 了有效 提 高建 筑结 构 的抗 震 能力 , 需 从 以下 三方 面 着手 : 施 工条 件 相 同的 情况 下 , 施 工场 地 的 工程 地 质 条件 不 同 , 建 筑物 在 地 震 1 . 要合理恰当地布局地震外力能量的传递吸收途径, 保证支柱 、 粱和墙的 中受到的破坏程度明显不同。 因此 , 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 首先要选择 从而形成构件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使其在地震作用下呈 好建筑场地 , 尽量避开不好的抗震场地 , 降低地震灾害。 对于地震时可能导致 轴线处于同一平面, 使塑 性屈 服尽量 发生在 墙的 底部 , 而连 粱适宜 在梁 端塑性 屈 服 , 还 崩塌、 滑移 、 地裂或地陷的场地 , 应采取相应的地基稳固措施 , 此类不利地段 弯 剪性破 坏 , 有 足够 的变形 能力 。在墙段 充分 发挥抗 震作 用之 前 , 按照“ 强墙 弱梁 ” 的原 则 强 不经 处 理 , 不 宜建 造 甲 、 乙、 丙 类建 筑 。 化墙肢的承载力 , 避免墙肢的剪切性破坏 , 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 二) 结 构 的平 面布 置 。 2 . 要 按照抗 震等 级对 墙 、 柱 和梁 节点采 取相 对应 的抗震 构造 措施 , 确保 建 外 形不 规 则 、 不 对称 、 凹 凸 变化 尺 度 大 、 形 心 质 心偏 心 大 , 同一 结 构 单元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第1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和抗震设计分析前言我国目前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建筑企业应把房屋1具体使用需求,对不同建筑结构进行有效的功能区分,实现建筑结构资源与建筑功能的完美结合。
现阶段,我国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综合化和复杂化,用户对于建筑物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要科学划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合理对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规划,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建筑设计等相关规范要求,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选型,做到既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又提高建筑物使用效率,又有效节约建筑建造和运营的有关成本和费用。
1.1.3充分考虑结构材料的特性和功能建筑结构的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建筑结构材料,要对相关材料的基本特性、材料的功能以及特点进行充分地分析,在建筑选型以及布置过程中充分分析建筑结构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好建筑结构。
现代建谓的水平承重结构,此类型的结构一般包含有无梁楼盖结构、密肋楼盖结构、肋形楼盖以及平板体系几种,而这些结构一个最大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增加楼层层数。
1.2.3下部结构的选型对于建筑物来说,特别是高层建筑,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基础选型,即下部结构。
此类结构选型的好坏,会对结构的安全、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施工工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做好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有以下几种,分别为:①柱下独立基础:此类基础适合用于层数较少,土质较好的框架结构。
地基为岩石地质时,则可以利用地錨在岩石上锚固好基础,要注意锚入长度≥40d。
②交叉梁基础:即双向为条形基础。
适用:层数不2够与第三抗震性能的水准相满足。
2.1.2地震作用下结构设计要求在多遇地震时,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以及复核结构变形时都要跟弹性设计要求相满足。
经弹性计算分析后可知,结构沿着主轴方向产生的振动形式相似,并且结构的振型、周期、位移形态以及量值都要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结构所具有的地震作用要能够跟高度分布进行响应:有效的质量系数跟楼层剪力的大小要相关的规范要求相满足,同时要确保剪力墙和连梁截面跟剪应力的控制要求、配筋都在合理范围内。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标准滞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监理不严格等。
为提高抗震性能,需加强设计标准修订、优化结构设计、控制施工质量、严格监理、协调抗震与节能设计。
通过这些对策,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安全稳定。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设计标准、抗震性能、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监理、质量控制、节能设计、对策、修订、更新、优化、施工质量、监理力度、协调、双赢。
1. 引言1.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结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当前的抗震设计标准与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不相适应,需要加强标准的修订和更新。
结构设计不合理,抗震性能不足。
一些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易受损,需要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抗震性能。
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不当也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确保符合抗震要求。
监理不到位、质量控制不严格也是问题之一,需要加强监理力度,确保施工质量。
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协调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实现双赢。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全面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高层建筑结构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稳固地屹立不倒。
2. 正文2.1 问题一: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设计标准滞后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抗震设计标准的滞后,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抗震性能不足的情况。
设计标准的滞后意味着设计中所采用的抗震参数和计算方法可能已经过时,无法充分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随着地震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原有的设计标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抗震需求。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建设用地的局限性,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也随之不断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设计在城市的建设中占了主导地位。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已越来越重要。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在世界范围内被广大建筑公司所重视,特别是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高层建筑抗震设防更是工程设计面临的迫切任务。
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为防止、减少地震给建筑造成的危害,就需要分析研究建筑抗震问题。
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是建筑物安全考虑的重要问题。
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安全性能,因此,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所要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就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对策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随之迅速的发展。
由于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为了节约用地,更好地利用空间,往往在建筑设计时首先考虑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有利于解决住房紧张、节约用地、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和美化城市空间环境。
因此高层建筑有了飞速的发展,高层建筑设计为了追求丰富的立面设计效果及多功能、多变的使用空间,常采用较为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坐落在不同的地域,再加上复杂的地质构造,高层建筑很容易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损害。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工作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
地震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破坏后果严重。
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目前还不十分成熟,为了降低在遭遇地震时的经济和人力损失。
因此,必须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1、我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部分建筑物高度过高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都有一个适宜的高度。
2024年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研究
2024年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研究随着地震活动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隔震技术原理、减震技术方法、结构设计要点、地震动力学分析、安全性评估、工程实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隔震技术原理隔震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建筑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以隔离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直接作用,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隔震装置主要包括橡胶隔震支座、滑动隔震支座和混合隔震支座等。
这些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阻尼性能,能够在地震时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度,保护建筑免受地震破坏。
二、减震技术方法减震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安装减震装置,以减少地震时结构的振动响应。
常见的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减震支撑和隔震沟等。
阻尼器可以通过消耗地震能量来减少结构振动,减震支撑则通过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来降低地震响应。
而隔震沟则通过在建筑周围设置一定深度的沟槽,利用沟槽的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少结构的振动。
三、结构设计要点在进行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合理选择隔震与减震装置的类型和参数,确保装置能够有效地发挥隔震和减震作用;其次,要优化结构的动力特性,使结构在地震时具有较低的自振频率和较大的阻尼比,从而减少地震响应;最后,要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确保结构在地震时具有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
四、地震动力学分析地震动力学分析是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的基础。
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规律、结构的地震响应以及隔震减震装置的动力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结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地震动力学分析包括时程分析、反应谱分析和能量分析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预测结构在地震时的动力响应,从而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五、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是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变形情况和破坏机理进行全面评估,可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能水平。
砖混结构建筑在抗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
6 度 25
l l
7 度 25 .
『 l
8 度 20 .
l l
9 度 15 .
l l
2 2 平 面和 立 面布 置 以及 结构 体 系 .
建筑平 面形 状 应具 有 良好 的整 体作 用 , 布置 宜 规则 、 称 。 对 楼梯问不宜设在房屋 的尽 端和转角处 ; 筑的立 面和竖 向剖 面力 建 求规则 , 结构 的侧向刚 度宜 均匀 变化 , 体沿 竖 向布置 上下应 连 墙
度 等诸多不合理 的现象 , 应力求 避免 。建筑 物结构体 系应采用横
1 砖混 结构 在抗 震设 计 中存在 的问题
1 中国目前住宅砖混结构超 高 、 ) 超层现象 时有发生 。
墙 承重或纵横墙共 同承重 的结构体系 , 同一结 构单元 中应采用相 2 目前 , ) 施工 不规 范 , 质量 难 以保证 。为 满足 部分 大 空 间需 同的结构类型 , 应避免因局部削弱或 突变造成 薄弱部位 产生应力 要 , 在 底 层 或 顶 层 局 部 采 用 钢 筋 混 凝 土 内框 架 结 构 , 将 构 造 集 中 或 塑 性 变 形 集 中 。 仅 或
砖 混 结 构 建 筑 在 抗 震 设 计 中 的 主要 问题 和 改进
刘 志 敏 闫 小 兵
摘 要 : 绍 了砖混结构 的应用及其抗 震缺 陷, 介 分析 了砖 混结构抗震 设计 中存在 的 问题 , 在执行 国家标准和 总结有关科 研成果 的基础上 , 出 了多层砖混结构抗震设 计的具体作法 , 提 以完善砖混结构抗震 设计。
续 , 免 刚度 突 变 ; 向抗 侧 力 结 构 的 截 面 和 材 料 强 度 等 级 自下 避 竖
设计 中再追求大开 问 、 门洞 甚 至通 窗效果 等 , 大 必将 大 大削 弱房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作为建筑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结构设计在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实施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建筑结构设计的挑战。
一、基础设计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基础设计问题包括地基不坚实、沉降过大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遵循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基础类型: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果,合理选择适应地质条件的基础类型,比如扩展基础、桩基础等。
2.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基础的面积、减小基础的应力等方式,来增加基础的承载力。
3.进行地基处理:通过改良地基的方式,如振动加固、土体填充等,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梁柱设计问题梁柱作为承载整个结构的重要构件,其设计问题可能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失效。
以下是常见的梁柱设计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1.梁柱配筋不合理:在梁柱的配筋设计中,要注意合理控制受力区域的应变和应力分布,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梁柱尺寸设计不当:在设计梁柱的尺寸时,应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结构的审美要求等因素,以保证结构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3.纵横向承载力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结构的要求和使用环境的要求,合理考虑梁柱的纵向与横向承载力,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楼层结构设计问题楼层结构是建筑物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其设计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以下是常见的楼层结构设计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1.楼板设计不合理:楼板设计应满足预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挠度要求。
通过合理选择楼板材料、增加楼板厚度等方式,可以解决楼板设计中的问题。
2.楼层高度设计问题:根据楼层用途和设计要求,合理控制楼层高度,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楼梯与走廊设计:楼梯和走廊在楼层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安全性、通行便利性等因素。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其研究和应用对于保护建筑物、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建筑物地震安全性的需求日益凸显。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强、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
研究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寻求有效的地震减灾途径,对于提高建筑物地震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地震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还可以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背景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旨在提高建筑物的地震安全性能,降低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1.2 研究意义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 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隔震技术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降低维护和修复成本。
3. 促进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
隔震技术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领域的新技术,推动了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了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
4. 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
通过研究和应用隔震技术,可以提升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探讨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对隔震技术的分类和优劣进行分析,总结其优势和局限性,为建筑领域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研究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寻找改进和创新的途径,推动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不断提升,为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贡献。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摘要:现如今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消费娱乐都难以脱离建筑工程构建的空间,一旦发生地震建筑结构的抗震水平将会成为人们生命安全的最大保障。
但是地震本身是具有极大随机性的,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也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我国部分地区处于地震频发的地带,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价值,文章从抗震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关于抗震能力的设计,希望能成为我国建筑行业进步的一部分助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引言:从目前情况来看,地震是人们平时生活中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地震灾害产生以后的危害性、破坏性非常大,并且也具备了很强的不可预估性。
因此,一经发生地震,影响程度将特别大,倘若人们居住的建筑没有抗震能力,就会危及民众的个人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可见,建设物本身的抗震能力具有了特别关键的作用。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具体抗震问题分析1.1抗震设防分类的判别第一,教育建筑中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楼、宿舍、食堂,医疗建筑中的二、三级医院均为重点设防类。
关于学校建筑、医疗建筑,有些地区又有地方的特殊规定,我们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尤其要注意。
比如唐山市地震局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应按当地设防标准基础上提高一度进行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这个规定就比国家规范严格,在遇到唐山地区的此类项目时就要按当地规定执行。
第二,商业建筑中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如何判别是人流密集,条文解释为指一个区段人流5000人,换算的建筑面积约17000m2或营业面积7000m2以上的商业建筑。
一个区段,指的是同一建筑功能的相关范围,与建筑功能分区及不同区段出口有关,而与结构是否分缝无直接的关系。
1.2抗震等级的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是保证抗震措施的重要参数,因此,正确地确定抗震等级,才能保证建筑抗震能力。
框架结构、抗震墙结构的抗震等级按规范表格直接确定,而框剪结构,应根据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当比值小于等于10%时,剪力墙部分抗震等级按剪力墙结构,框架部分抗震等级按框剪结构;当比值大于10%但小于等于50%时,按框剪结构确定抗震等级;当比值大于50%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剪力墙部分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研究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研究摘要:五·一二地震的发生,给当代人们带来了警示。
天灾不可避免,但是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去对抗自然带来的灾害。
地震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现代的建楼中防震措施的设计尤为重要,我国城市化人口多的状况一直存在,所以为了让城市的人都住上房子,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去建高楼,高楼的建筑工期非常长,并且高楼建筑中结构体系也相对的复杂,所以,高楼的抗震设计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建筑结构的抗震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楼;抗震设计;破坏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城市人口不断的增加,为了满足这一现状,我们国家在城市建的楼越来越高,而且城市越大,人口越密集的地方,楼越高,似乎成了正比。
楼层越高,人口越密集,防震的设计就越为的重要。
与此同时,也给抗震的设计带来了难题,楼越高对抗震的要求就越高,所以关于建筑抗震设计的人员,要担任起重任,研究出完善的抗震体系。
地震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个地震,就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家园丧失,导致生命终止,所以现在建筑的抗震问题尤为重要,我们要加强抗震方面的措施。
一、高层建筑对于地震的反应在地震的作用下,楼体因为受力不均匀,使得楼体建筑造成不合理的坍塌现象。
首先,高层建筑的地基上要严格按照质量的要求,否则时间久了地基会发生沉降,从而破坏了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使之受振就会造成坍塌;还有一些建在地势不好地方,造成地基质量不达标,从而导致房体的损坏;当某地域发生地震时,由于房屋的建筑地点正好处于振幅之内,发生共振现象,导致房屋破坏。
其次,在房屋的建筑结构上,采用不同的墙体结构,受震之后的破坏程度不同。
采用底框结构的房屋,由于刚柔度的影响,震后破坏性会非常严重;采用框架式的抗震墙体,对震后的影响稍微小一些;采用填墙框架的房屋时,底层的破坏性比较大。
最后,地震对刚度分布方面的影响,建筑物在选用矩形或者是梯形时,地震时,会发生扭转性的振动,使之受震后的破坏性加大;如果采用三角形的或者是l形的,同样在受震的时候会发生扭转现象,使受震后的破坏性加大;最后,使用框架的不同,受震后的破坏情况也不同,在一般的框架中,墙柱受震后的破坏程度会高于房梁和房板;在钢筋混凝土中加上螺旋形的钢筋,在受震的时候墙柱仍会保持较大的抗震能力;如果在同一个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短柱受震后的破坏程度要比长柱的破坏的程度大;窗底下的墙如果选择钢筋混凝土的,那么在受震的时候会发生倾斜现象,或者是交叉裂缝现象。
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结构力学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结构力学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安全性的不断要求提高,建筑物抗震设计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在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结构力学问题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常见的结构力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地震力是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震力的大小取决于地震波的强度和建筑物的结构特性。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会引起建筑物发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进而导致建筑物受力不均衡,产生结构力学问题。
二、结构力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1. 动力响应问题建筑物在地震波的作用下会发生振动,其中动力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动力响应是指建筑物在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动态响应。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减震措施,如安装隔震装置和阻尼器,以降低建筑物的动力响应。
2. 结构刚度不足问题在地震波的作用下,建筑物的结构刚度可能不足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从而导致结构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增加梁柱的截面尺寸、设置剪力墙等,以提高建筑物的结构刚度。
3. 结构材料强度不足问题地震波的作用下,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可能无法承受地震力的作用而产生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增强材料措施,如增加钢筋的数量和强度、使用高强度混凝土等,以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强度。
4. 不同地基条件下的差异问题建筑物所处的地基条件不同,其抗震性能也会有所差异。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地基加固措施,如进行灌浆、加固地基、挖槽处理等,以提高建筑物在不同地基条件下的抗震性能。
5. 结构构造合理性问题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合理性对其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结构优化措施,如合理设置梁柱布置、减小结构变形、优化结构的节点等,以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合理性。
结论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结构力学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领域。
通过对地震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动力响应问题、结构刚度不足问题、结构材料强度不足问题、不同地基条件下的差异问题以及结构构造合理性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白洁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白洁发布时间:2021-09-27T02:56:25.111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2期作者:白洁[导读] 加强抗震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
目前,一些偏远地区的射频仿真电路结构设计还没有得到更新和完善。
石家庄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也往大空间大跨度发展,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两者也就必须相辅相成,才能促就建构筑物的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
作为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务必重视建筑的综合平衡,才能在建筑功能布局、结构安全、立面造型乃至建筑经济性中找到合适折中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对策引言加强抗震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
目前,一些偏远地区的射频仿真电路结构设计还没有得到更新和完善。
首先,抗震建筑的结构设计没有深入分析一个国家抗震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日常使用数据。
如果将一般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直接应用到一些高层建筑中,可能会直接造成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诸多缺陷。
其次,抗震体系结构设计的技术理念不与时俱进。
借鉴国际上一些抗震体系结构设计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应用案例,完善大型建筑抗震体系结构设计,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设计人员还需要充分掌握应用先进的抗震结构设计技术理念,完善企业原有的抗震结构设计技术导则,采用更加可靠的先进抗震结构设计技术,从而有效地保证各类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设计人员的抗震设计概念不明确抗震减灾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大地震中的灾害,提高抗震减灾能力,避免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设计人员的建筑理念是用大量的优质钢筋混凝土来抵抗地震。
实践证明,建筑材料结构中主要钢筋的固定不尽人意。
而且,钢筋数量的增加不仅会直接降低建筑材料的延性,还会降低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适应性。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探究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当中的问题,希望能够进一步解决抗震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也可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策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当中,如何利用现有的设计知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来提高高层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效果,是相关从业者应当着重探讨的命题。
为达到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过程中更应明确建筑物的质量控制标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维护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达到人们的居住要求,维护人们的人身安全。
一、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内容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地震的发生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当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保证人们生命安全的关键。
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建筑物当中,楼层数越来越多,整体高度正在逐渐增长。
如果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未能真正达到要求,以至于建筑物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很容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非常严重人员伤亡。
在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同时要节约项目的资金,考虑建筑外观的设计方法,才能够真正达到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要求。
同时抗震设计也要满足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的构造需求,考虑结构弹塑性变形能力的设计效果,才能够控制各项参数,完成相关数据的计算工作,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效果。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用户抗震意识不足为了能够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效果,当前在进行高层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更应考虑各项现存的设计漏洞。
首先,有许多设计师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经常存在抗震意识不足的问题。
由于地震灾害的发生频率较低,所以许多设计工作者缺乏抗震意识。
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技术工作者也不具备较强的抗震建设能力,所以无法应用专业的抗震理论知识,确保抗震设计的效果。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_4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9T12:58:16.35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37卷第1月第1期作者:臧冬阳[导读] 当今时代,我国经济蓬勃高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臧冬阳江苏镇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223001摘要:当今时代,我国经济蓬勃高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底层墙体较少,或者某一侧纵向无墙体的建筑。
例如,底层为车库或者商铺的建筑,这些建筑存在相同的特点,即对底层的使用空间需求较大,需要大量开洞,导致纵向抗侧刚度分布不均匀,同时水平方向抗侧刚度也出现此类情况。
据统计,此类型建筑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程度较大,本文针对此类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展开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引言地震对建筑工程的破坏可分为四大方向,地基破坏、结构体系破坏、刚度破坏、构件破坏。
若建筑整体处于柔弱土层上,则易发生地基破坏,这是由于地震中土体液化会导致基础沉降的发生,这会致使建筑上部出现倾斜、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同时使建筑物产生裂缝。
而结构自身的结构周期与场地周期相一致时更会发生共振效应,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结构破坏状况发生。
1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特点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中,需充分控制结构刚度值的大小。
做到对建筑建设区域地形地质状况、建筑基本建材性能、主要设备运行参数、应用力学体系等基本情况的了解,从而确定建筑整体刚度及主要结构设施的建设刚度。
进而依托连接结构进行调解,以确保抗震能力的充分抬升,使建筑整体受力大小保持在地质支撑所能承载的范围内,即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允许建筑结构在地震中有小范围的偏转,并经过连接结构的调节使得建筑性能仍在可接受的运行范围内。
抗震结构设计展开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对建筑主体结构之外各关键部位及受力连接点的受力参数进行精确计算,并依照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对,从而进一步开展建筑主辅结构的优化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方法研究研究题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方法研究1.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诸多研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的评估方法不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容易导致对抗震性能的误判。
因此,本研究旨在解决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方法,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研究方案方法:2.1 研究目标探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方法,提高结构的抗震设计水平。
2.2 研究内容2.2.1 收集抗震设计和性能评估的相关文献,抓住抗震设计的核心概念和准则。
2.2.2 研究已有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总结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
2.2.3 建立建筑结构的数学模型,考虑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2.2.4 结合数学模型和现有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改进已有方法,提出一套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2.2.5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计算和分析,验证提出的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3 研究方法2.3.1 文献调研与数据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收集抗震设计和性能评估的相关数据。
2.3.2 理论分析:通过对已有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的分析比较,总结其优缺点,为改进现有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2.3.3 数学建模:建立建筑结构的数学模型,考虑结构的初始条件、抗震特性和受力情况等因素。
2.3.4 计算和分析: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使用改进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计算和数据分析。
2.3.5 结果验证与评价: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和分析,验证提出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计算和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处理,统计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并比较原方法与改进方法的差异。
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比较低,一旦发生强烈等级的地震,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前,国内外工程界愈来愈重视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
但相关技术人员们还未充分认识地震破坏建筑物的原因和过程,因此要设计出精确的建筑结构抗震方案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文就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存在的三大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提出了自己浅薄的几点看法,力图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策一、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存在的三大关键问题(一)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施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程度明显不同。
因此,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要选择好建筑场地,尽量避开不好的抗震场地,降低地震灾害。
选择有利的建筑抗震场地,如微风化、中等风化的基岩,密实的砂土层和不含水的粘土层都属于有利的场地。
宜避开不利的建筑抗震地段,如液化土、湿陷性黄土,软弱土,非岩质陡坡、高耸孤立的山丘、边坡边缘和河岸等状态明显不均匀地段。
当无法避开不利的建筑抗震地段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应根据地基液化,湿陷性黄土等级、抗震设防类别,分别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来加强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湿陷性黄土沉陷,地基和上部结构整体性和刚度;当建筑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新近填土、软弱粘性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应当估计地震时造成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加固桩基、地基的措施以及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处理措施;对于地震时可能导致崩塌、滑移、地裂或地陷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地基稳固措施,此类不利地段不经处理,不宜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二)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选择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选择是建筑结构抗震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结构抗震方案的选取是否合理,决定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摘要:目前,建筑业发展下建筑工程结构面临诸多挑战,抗震设计对建筑结构质量安全有直接影响,为降低这方面困扰还需要加强抗震设计。
文章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与抗震设计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字:建筑工程;工程结构;结构设计;抗震问题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变得越发紧张,而现代化的建筑结构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形式逐渐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
但是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高较高,一旦发生地震等灾害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在现代建筑结构中融入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工程的质量安全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并且在展开抗震设计期间,所能够涉及到的领域及因素相对众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抗震设计的难度。
1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地震是一种较为常见且破坏力强的自然灾害,其往往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部分情况下还会引起其他灾害性事故。
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突发性强的地震往往不能被有效预测,依靠现下技术手段,只能在地震到来前几十秒监测到,难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自古以来,人们对地震就心存畏惧,为预测地震、减少损失,古人曾多次尝试,但仍然无法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由于地震发生时间较短,人们往往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只能通过强化建筑结构方式,减少经济损失,为人们创造生存条件。
第二,破坏性较强,是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之一,通常主要表现在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两个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建筑物抗震等级,是根据破坏程度划分的,主要有基本完好、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以及倒塌五个等级,抗震设防要求为小震不坏、大震不倒、中震可修,要求建筑施工必须达到。
第三,社会影响深远。
大规模地震会引起严重的人员伤亡,且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恢复,进而影响经济状况,人们身心也会受到重创。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在高层混凝土建筑中,对于抗震防线而言,设计人员在不同的工程环节中需要进行不同的工程设计与资源配置。
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我 国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的基本要求
根 据 家 标 准 “ 筑 抗 震 设 防 分 类标 建 准 GB 2 0 3的规 定 ,我 国建 筑抗 震设 防 5 2 分 类和 设 防标 准如 下 。 建筑根据其使用功 能的重要性分为 甲
类 、 乙类 、丙 类 、 r类 四 个抗 震设 防 类 别 。 甲类 建筑 应属 于重 大建筑 I : 程和 地震 时可 能 发 生严重 次生 灾害 的建筑 ,乙类 建筑应 属 于 地震 时 使用功 能 不能 中断 或需 尽快恢 复 的建 筑 ,丙 类 建 筑 应 属 于除 甲 , 乙 , 丁 类以 外 的 般 建 筑 , r类 建 筑 应 于抗 震 次 要 建 筑 。各抗 震 设防 类 别建 筑 的 抗震 设 防标 准 , 应 符 合 下 列具 体 要 求 。 ( ) 类 建筑 ,地震作 用应高于 本地 区抗 1 震 设防 烈度 的要 求 ,其值 应按批 准的 地震 安 全性评 价结 果确 定 ;抗震措 施 , 当抗 震设 防 烈度为 6 ~8度时 ,应符 合本地 区抗震 设防 烈 度提高 一 度的要 求 ,当为 9度时 ,应符合 比 9度 抗震 设防 更 高的 要求 。 () 2 乙类建筑 ,地震 作用应 符台本地 区抗 震 设防 烈 度的 要 求 ;抗 震 措 施 ,一 般 情 况 下, 当抗 震 设防 烈度 为 6~8度时 ,应符 合 本地 区抗 震设 防烈度 提高 一度 的要 求 ,当为 9 度时 ,应符合 比 9度抗震设 防更高的要 求 ; 地基 基础 的抗震 措施 ,应符合 有关规 定 。对 较 小的 乙类建 筑 ,当其结 构 改用抗 震性 能较 好 的结构 类 时 ,应 允许仍按 本地 区抗 震设 防 烈度 的 要求 采取 抗 震措 施 。 ( ) 类建筑 ,地震作 用和抗震 措施均 应 3丙 箭台 本地 区抗 震 设防 烈 度的 要 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问题及方法研究
摘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需要经过周密的考虑、精确的计算、巧妙的设计。
建筑的抗震性是否良好是评价一个建筑是否合格的关键点。
如何选址、选材,使
用哪种抗震设计,应对各种等级地震的方法都要有一套科学合理、可量化的理论
来进行分析。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需要经过周密的考虑、精确的计算、巧妙的
设计。
建筑的抗震性是否良好是评价一个建筑是否合格的关键点。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当前,如何提高建筑的抗震效果已经成为城市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广泛关注的
问题,也是一个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
想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效果,不仅需要从
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地质构造入手,还要考虑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
的结构特点。
因此,为了使建筑物具有更强的抗震性能,需要对其结构进行科学
合理的优化。
1抗震性设计的目标
目前主流的抗震性设计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最大限度
地减少财产和生命损失。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数据反映,设计者仅考虑建筑截面构
件的抗震性,而忽视建筑整体的性能抗震性是远远不够的。
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筑
物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承受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影响下,依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
功能,并将维护费用降到最低。
因此,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运而生。
2当前我国在建筑抗震设计上的主要问题
2.1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不够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大小小的发生了很多起地震灾害,每当灾害发生时
虽然政府和国家及时的对灾区进行救援,依旧在当地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员和经
济损失,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建筑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不达标。
在很长一
段时间内,建筑设计人员都对抗震设计不够重视,建设方也因为工程成本以及施
工难度对抗震设计非常抵触,这就导致了设计方案中的抗震设计内容非常容易被
忽视掉,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一些改建和扩建项目中,是一种对人民群众生命和
财产安全的漠视表现。
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在建筑结构设计时严格按照
抗震规范的条款,结合当地的实际自然条件选择出最为理想的抗震设计措施,最
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2设计理念过于保守,缺乏创新
我国设计领域在抗震性设计上大多依然遵循着一些老旧过时的设计规范,没
有综合考量现实情况,更没有对建筑结构性能的考虑,所以很难产生科学的、更
适合当今环境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
2.3建筑物抗震验证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抗震验证手段较为薄弱,想要更为准确的进行抗震结构分析,
找出抗震设计中的优点和问题,目前只有三种验证手段:第一种是进行建筑抗震
模型试验;第二种是对建筑地震反应监测;第三种则是对建筑震害研究。
任何设
计都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必须进行实践检测才能准确判断出方案具体的有效性,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现实情况依旧比较复杂,在建筑抗震研究中,因为建筑结构体型庞大,几乎不可能完成等比的建筑结构抗
震加载试验,因此通常采用建筑抗震模型结构试验,但是因为现有的模型计算都
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很难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就说明我国的抗震验证依旧
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另外,现有建筑结构中地震监控设备很少有设置,使得
地震发生数据没能有效的进行收集整理,为后续的抗震设计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方法
3.1优选设计方案
对我国的混凝土建筑工程而言,抗震结构的设计中设计方案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需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分析,确保设计中剪力墙、砌体等结构的布置合理,提
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
在抗震结构设计方案的应用中,提高对各种数据资
料的重视力度,保证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
在展开抗震结构设计时,考虑到后期
施工过程中结构的设计,为后期的施工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提高对现场
环境的勘察研究,结合实际的设计环境特点,选择优质的设计方案,保证整个工
程后期施工的科学与稳定性。
3.2改善结构构件延性条件
第三水准抗震设计是指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裂度的高强度地震灾害时,
建构筑物不致于整体垮塌,危害公共生命财产安全。
处于第三水准抗震设计的建
筑结构已进入弹塑性状态,而有效改善建筑结构的延性条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
增强整体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固性。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特征为例。
①由于混凝土构件在不同承载体系中的破坏形态各不相同,为此,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控制
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形态,尤其是混凝土构件对地震能量的吸纳量与抗衡量;②竖向混凝土构件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稳定作用。
若竖向混
凝土构件的柱轴压过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柱的延性条件。
为此,相关人员
要结合抗震要求,对竖向混凝土构件配置一定数量的箍筋,并采取适宜的箍筋配
置方式,有效改善构件的延性条件;③针对延性条件差,且应力失衡的构件,可使用型钢混凝土,对混凝土构件的延性与整体建筑结构的抗剪能力予以平衡。
3.3剪力墙结构优化
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大大提高,使人们对建筑抗震结构的稳定性要求不断提高。
在进行剪力墙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稳定性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建筑
抵抗冲击的能力。
另外,对于剪力墙的细节设计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同时注重空
间的影响与建筑侧面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合理控
制地震的影响。
剪力墙软件的优化需要不断的完善。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与
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软件实现对剪力墙数据分析与改进的目标,保证建筑
整体结构设计水平。
3.4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
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的体积和形状对抗震的影响很大。
形状规则的建筑物将表现出更为良好的抗震性能,但由于建筑结构要求满足功能
性使用的需要,留给建筑结构发挥的空间有限。
因此,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过程
中需要采取有效方法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其中一个主要方法就是推广消
震和隔震措施。
当前,我国的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房屋建筑都采取了一定消震和
隔震措施,尤其是对建筑来说更是如此。
消震和隔震措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房
屋建筑的刚度进行控制,能够使得房屋在地震发生时处于塑性的状态,使地震所
带来的强大能量大部分都被消耗掉,建筑物本身所承受的地震的压力变得非常小,增强建筑物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
3.5谨慎选择建筑施工场地
建筑的抗震性能与建筑选址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现阶段没有有效的地震预
测手段,但是结合多年研究经验,可以分析出地址结构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在建设初期,需要对选址进行详细的地质结构分析,避免在地震多发地段进行大规模建设,如果不可避免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标准,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为勘探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结构的施工规模不断提高,并且施工数量也在增加。
因此需要相关企业确保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设计质量,在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对抗震性能水平不断的增加,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玲.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建材与装饰,2019(36):74-76.
[2]茹彩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J].居舍,2019(35):111-112.
[3]王哲.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97.
[4]路会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99.
[5]邵李娜,华全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