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调查报告
色盲实验报告结果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色盲,又称色觉异常,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障碍。
它指的是视觉系统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异常,导致患者无法准确分辨某些颜色。
色盲可分为先天性色盲和后天性色盲,其中先天性色盲较为常见。
本实验旨在通过色盲测试,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色盲患者的颜色感知特点。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色盲患者的颜色感知特点;2. 分析不同色盲类型对颜色感知的影响;3. 探讨色盲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100名志愿者,其中男性60名,女性40名,年龄范围18-45岁;2. 实验材料:色盲测试图(石原色觉检查图、Fisher色觉检查图等);3. 实验步骤:(1)志愿者在安静、明亮的环境中接受色盲测试;(2)根据测试结果,将志愿者分为色盲组和正常组;(3)对色盲组进行进一步分类,确定色盲类型;(4)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色盲患者的颜色感知特点。
四、实验结果1. 实验对象中,色盲患者共20名,其中男性12名,女性8名;2. 色盲类型分布:红色盲6名,绿色盲7名,蓝色盲3名,全色盲4名;3. 色盲患者对颜色的感知特点:(1)红色盲患者:对红色和绿色的感知能力较差,对蓝色和黄色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好;(2)绿色盲患者:对红色和绿色的感知能力较差,对蓝色和黄色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好;(3)蓝色盲患者:对蓝色和绿色的感知能力较差,对红色和黄色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好;(4)全色盲患者:无法分辨任何颜色。
五、结果分析1. 色盲患者的颜色感知特点与色盲类型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色盲患者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存在差异,这与色盲患者视觉系统中特定神经元的异常有关;2. 色盲诊断方法的有效性:本实验采用石原色觉检查图和Fisher色觉检查图进行色盲测试,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对色盲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如心理物理学检查、色觉检查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3. 色盲患者的生活影响:色盲患者由于颜色感知能力差,可能会在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
色盲调查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色盲,又称色觉异常,是指人类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异常。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2亿人患有色盲,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在我国,色盲的发病率约为4%-5%,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10倍。
为深入了解我国色盲现状,提高公众对色盲的认识,我们于2021年10月开展了色盲调查活动。
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涉及1000名18-60岁成年人,其中男性500人,女性500人。
2. 调查工具:采用国际通用的Farnsworth-Munsell100色盘测试色盲。
3.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色盲类型、色盲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等方面。
4. 调查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和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
三、调查结果1. 色盲发病率:在1000名被调查者中,发现色盲患者约为50人,占总人数的5%。
2. 色盲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红绿色盲患者最多,约占色盲总数的80%;其次是蓝绿色盲,约占10%;黄绿色盲和全色盲患者较少。
3. 色盲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色盲患者普遍反映,色盲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例如,红绿色盲患者在穿衣服、做饭、驾驶等方面存在困难;蓝绿色盲患者在辨别某些颜色方面存在困难。
4. 色盲患者职业分布:色盲患者职业分布广泛,其中以服务业、制造业、教育行业等为主。
5. 色盲患者受教育程度:色盲患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者约占80%。
四、讨论1. 色盲发病原因:色盲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
此外,环境因素、药物、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色盲。
2. 色盲对生活的影响:色盲患者对颜色的感知能力降低,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加强对色盲患者的关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3. 色盲患者就业问题:色盲患者就业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社会对色盲患者存在歧视。
因此,我们要消除色盲歧视,为色盲患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色盲研究报告
色盲研究报告色盲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色盲是一种视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红绿色或者蓝黄色的区分困难。
它可以是遗传性的,也可以是后天受损造成的。
色盲对个体的日常生活、教育和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色盲的病因、分类和治疗方法对我们提高对色盲患者的关爱和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调查色盲的发病率、分类和治疗方法,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 调查问卷:设计一份针对色盲患者的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对不同颜色的辨识能力等内容。
2. 研究对象:招募一定数量的色盲患者参与调查,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因的患者。
3. 实验室测试:使用标准的色盲测试方法,如色盲图和色盲测验板,对参与者进行色盲程度的测试。
4. 数据分析:对患者的调查问卷和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色盲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1. 色盲发病率: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色盲发病率的结论。
2. 色盲分类:根据实验室测试结果以及患者的自述,将参与者分为不同类型的色盲患者,并分析各类型的比例和特点。
3. 治疗方法:综合现有的色盲治疗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 对生活的影响:通过对患者调查问卷的分析,了解色盲对患者生活、教育和就业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支持措施。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色盲患者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色盲发病率和分类的结论,深入了解色盲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支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可以通过研究结果提出减少色盲对患者生活影响的建议,如提供特殊教育资源、职业培训和辅助工具等。
色盲研究报告范文
色盲研究报告范文色盲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色盲是一种视觉障碍,患者无法准确辨别颜色,或者无法辨别某些颜色。
色盲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上色素的缺乏或者受损,导致光线无法正常传递给大脑。
色盲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困扰,尤其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色盲的发病率、类型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为色盲的治疗和改善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调查了100名色盲患者。
问卷包括了个人基本信息、色盲类型以及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困扰情况等内容。
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以下结果。
四、研究结果1.发病率:在100名被调查者中,有60人被诊断为色盲,发病率为60%。
2.类型分布:在60名色盲患者中,红绿色盲占据了绝大多数,有45人;蓝黄色盲有10人,其余5人是其他类型的色盲。
3.日常生活影响:大多数患者表示,色盲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困扰,尤其是在辨别信号灯、交通标志、草地和水体等方面。
有38人表示曾经由于色盲导致交通事故或者其他危险事件发生。
4.认知能力:通过对调查中的患者进行认知能力测试,发现他们在颜色相关的测试中普遍表现较差。
这表明色盲可能对患者的认知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色盲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红绿色盲类型。
色盲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困扰,并且可能对认知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重视对色盲的治疗和改善,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研究建议1.教育和宣传:加强对色盲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色盲的认识和理解。
2.交通标志优化:将交通标志中的颜色选用更好区分的颜色,减少色盲患者在道路上的困扰。
3.临床诊断:提高医生对色盲的诊断能力,及早发现和治疗色盲。
4.技术支持:研究和开发适应色盲患者的辅助工具和技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七、研究局限性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所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外,由于色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视觉障碍,调查对象的选择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调查分析报告
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调查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
通过对大规模样本的随机选取和测试,我们收集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色盲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而男性的色盲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此外,我们还发现家族遗传因素和年龄对色盲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
鉴于以上发现,我们建议社会各方面加大对色盲的关注和研究,提高对色盲患者的关怀和理解。
第一部分:介绍1.1背景近年来,色盲的患病率逐渐受到关注。
色盲是一种视觉障碍,患者对红色、绿色或蓝色的区分能力较低,影响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交流和行为。
了解色盲的发病率对于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目的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并探讨影响色盲发病率的可能因素。
通过对大规模样本的分析,我们提供了对人群中色盲患者的普遍认知和理解。
第二部分:方法2.1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一个大规模样本进行调查。
样本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和地理位置的参与者。
每位参与者都完成了色盲相关测试。
2.2测试方法我们使用了Ishihara等标准色盲测试来评估参与者是否患有色盲。
该测试是一种广泛认可的颜色鉴定测试,对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结果3.1整体患病率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平均为X%。
其中,男性的色盲患病率为X%,显著高于女性的X%。
3.2年龄差异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色盲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
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色盲患病率高于年龄在40岁以下的群体。
3.3家族遗传因素据调查发现,家族中存在色盲病史的人患上色盲的风险更高。
家族遗传因素可能是色盲发病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第四部分:讨论4.1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男性色盲患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性别基因的差异有关。
此外,年龄和家族遗传因素也对色盲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
4.2公众教育和关怀鉴于色盲在人群中的较高发病率,我们建议社会各方面加大对色盲的关注和研究。
色盲遗传病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红绿色盲病
二.探究目的
1. 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 传病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病 情况,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加深 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
3. 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 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4. 在调查实践中,培养学生的 团队精神、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五.探究过程
(一)
1.调查对象:社会人群 2.调查时间:2004年3月6号-7号
星期六 & 星期天 3.调查方式:以小组形式,分散
到三个人流集中的不同地点进行调 查。 4.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方式:以小组形式,分散到三个人 流集中的不同地点进行调查。
组别 地点 第一组 文化广场附近
第二组 东莞人民公园
六.实践心得
a. 进行社会调查并不象想象中那么难, 但确实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对不同 年龄阶段、不同工作岗位的人要采取不 同的态度和方法;其次,行动大胆,举 止大方,口齿清晰,礼貌友善;最后, 遇到挫折不气馁,越挫越勇。
b. 在对结果的整理、重现过程中, 我们学会了团结合作,群策群力, 既活跃了自己的科学思维,又培养 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员
袁银欢、莫淑 渟、 范兆昆、 周磊 周颖、叶婉玲
第三组 新风路
周静文、张智 铭、谭绮霞、 卢思筠
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 现 型
正常
文化广场 附近
男女 99 88
东莞市 人民公园
男女 48 41
新风路
男女 30 43
色盲 14 4 7 0 13 2
被调查总人数为361人,其中色盲患 者为41人(男性33人,女性8人)
C.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得知,红 绿色盲的确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 的不便。我们还发现,人群对红绿 色盲这种常见的遗传病的认识普遍 偏低。所以,我们觉得政府应加强 在这方面的常 男性患者
医院检查色盲色弱报告格式
医院检查色盲色弱报告格式
尊敬的医生,
我在上周来到贵院进行了色盲色弱的检查。
我非常感谢您的细致和专业的检查过程。
根据您的诊断,我愿意在此详细陈述我的检查结果和您的建议。
经过全面的测试,您发现我患有色盲色弱。
我了解到这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问题,在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对红、绿色光的识别有困难。
我很高兴您能够提供这一诊断,因为它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视觉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您使用了Ishihara板和其他相关测试工具,对不同色板上的图形和数字进行观察和判断。
根据您的说明,我对红色和绿色的差异感知较弱。
根据结果,我被诊断为红-绿色弱视。
这一诊断对我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我希望能够了解可能的适应策略和应对方法,以确保我能够顺利应对不同的视觉任务。
基于您的建议,我已了解到一些可以帮助改善色弱者视觉体验的辅助设备和技术。
我计划开始使用特定类型的滤光镜,以提供更好的色彩对比度和区分度。
此外,我也希望学习一些调整颜色和对比度的技巧,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不同的视觉需求。
您建议我进行定期的视力检查,以了解我的视力状况是否有变化。
我将谨记此建议,并灵活调整我的视力保护计划。
同时,我也会根据需要咨询您和其他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多关于色盲色弱管理的建议。
我再次感谢您的专业和细致的工作。
您的诊断和建议对我非常重要,并且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待在未来的检查和咨询中与您合作,以保持我的视力健康。
最诚挚的问候,
[患者姓名]。
色觉测试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色觉是人类感知外界色彩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色觉在视觉艺术、工业设计、医学诊断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色觉异常在我国人群中较为普遍,了解色觉异常的特点及成因,对于提高色觉异常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色觉测试,分析我国人群中色觉异常的分布情况,探讨色觉异常的成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某地区1000名18-65岁成年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00名,女性500名。
2. 实验仪器:色觉测试仪3. 实验步骤:(1)实验对象在实验前进行常规体检,确保无色觉异常病史;(2)实验对象使用色觉测试仪进行色觉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色盲测试、色弱测试、色差测试等;(3)根据测试结果,对实验对象进行色觉异常分类,并记录其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1. 色觉异常的总体发生率:在1000名实验对象中,色觉异常者共320人,占总人数的32%。
2. 色觉异常的性别差异:男性色觉异常者共190人,占总人数的19%;女性色觉异常者共130人,占总人数的13%。
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色觉异常的类型及分布:(1)色盲:共110人,占总人数的11%。
其中,红色盲40人,绿色盲30人,蓝色盲20人,全色盲20人。
(2)色弱:共210人,占总人数的21%。
其中,红色弱120人,绿色弱90人。
(3)色差:共100人,占总人数的10%。
4. 色觉异常的年龄分布:随着年龄的增长,色觉异常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在18-25岁年龄段,色觉异常发生率为20%;在26-35岁年龄段,色觉异常发生率为25%;在36-45岁年龄段,色觉异常发生率为30%;在46-55岁年龄段,色觉异常发生率为35%;在56-65岁年龄段,色觉异常发生率为40%。
四、结论1. 我国人群中色觉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为32%,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红绿色盲调查报告
红绿色盲调查报告篇一:红绿色盲调查报告[简要背景说明]∶源于人类色觉遗传的概率越来越高,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深刻了解人类色觉的遗传所带来的危害,更激发出对人类遗传的好奇,所以对人类的色觉遗传进行深入的调查。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目的:通过研究人类色觉的遗传的特点及危害,从而使人类领会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亲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亲血亲禁止结婚的意义。
以下是生物教师与本校医务室老师提供的红绿色盲检查材料:色盲检测图色觉正常辨认:兔、鸭红绿色盲异常:鸭红绿色盲调查报告及论文宜昌市三峡高中一(4)班王攀锋什么是色盲:色觉正常者,在明处能辨别太阳光谱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色调以至宇宙间万紫千红的色彩。
而色觉异常者,对于这些色调,就或多或少不能感觉,这叫色觉异常(色觉障碍),习惯上称做“色盲”。
色盲可分先天性色盲与后天性色盲。
先天性色盲与后天性色盲两者的不同点:前者是一种遗传性眼病,人出生后就具有这种眼病。
而后者是原来正常色觉的人,因为患某些眼底疾病,如急、慢性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或黄斑病变、青光眼等眼病所引起的,所以患者除了有色觉障碍外,还伴有视力障碍及中心暗点,而且这种色觉异常也常常是一时性的,就是在疾病过程中呈现的暂时性色盲,一旦疾病痊愈,视力恢复,中心暗点消失,则色觉障碍也随之消失。
先天性完全色盲不能辨别颜色,看物体只有黑、白和灰色的感觉,似正常人看黑白照片、黑白电视那样,称为全色盲。
此类色盲又分为杆体一色视与锥体一色视两型,在人群中10万~20万人中才有一例,极少见。
不全色盲或部分色盲是指他们除不能辨识某些颜色外与正常人一样,视力良好。
其中又可分为红色盲、绿色盲等。
红色盲不能看见光谱中的红色光线,在他们看来,光谱中的红色端缺了一段,光谱就缩短了一段,只能见由黄至蓝色段,而且光谱的亮度也和正常人所见不同;正常人所见最亮的是在黄色部分(波长约在589nm),红色盲所见光谱中最亮的部分是在黄绿部分,又在光谱中见有一个非彩色的部位(“中心点”),位置约在波长490nm处。
全色盲基因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全色盲,又称为色觉缺失,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色觉。
据统计,大约每三万至四万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这种疾病。
全色盲的病因主要是由单个基因变异引起,这种变异会影响人眼的视锥细胞,进而导致患者无法感知颜色。
为了探究全色盲的治疗方法,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阿耶莱特·麦基顿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基因治疗实验,旨在通过基因疗法恢复患者的色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基因疗法在治疗全色盲方面的有效性,通过向患者视网膜下区域注入携带正确基因的病毒,以期纠正有缺陷的基因,从而恢复患者的色觉。
三、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实验选取了四名患有罕见全色盲的患者,其中三名成年人和一名七岁儿童。
这些患者均患有由单个基因变异引起的病症。
2. 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将携带正确基因的病毒注入到每名参与者一只眼睛的视网膜下区域,即视锥细胞所在位置。
病毒进入有缺陷基因的细胞后,会纠正基因变异,从而提供某种程度的色觉。
3. 实验步骤:-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眼部检查,确认患者患有全色盲。
- 通过基因检测,确定患者具体的基因变异类型。
- 设计合适的基因治疗方案,制备携带正确基因的病毒。
- 在局部麻醉下,将病毒注入患者视网膜下区域。
- 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四、实验结果1. 短期观察:在基因治疗后的数小时内,参与者的视力并未发生重大改变。
2. 长期观察:在接下来的数月里,一些患者报告说看到了与注入前不同的灰色调。
3. 色觉恢复:在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后,研究人员发现,接受治疗的眼睛可以看到深色背景下的红色物体,而之前他们根本看不到这种颜色。
4. 与其他研究对比:先前的一项研究对模拟人类全色盲的羊进行了基因治疗,研究发现这些动物发展出了完整的色觉。
在本实验中,活跃的视杆细胞在光线下仍然活跃,防止患者在白天失明。
五、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基因疗法在治疗全色盲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向患者视网膜下区域注入携带正确基因的病毒,可以有效纠正基因变异,恢复患者的色觉。
关于色盲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色盲,又称色觉异常,是指个体对颜色的识别能力低于正常水平。
色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全球约有1.4亿人患有色盲。
在我国,色盲患者也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定比例。
色盲对个体的视觉感知、日常生活、职业选择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色盲对个体的影响,本实验旨在探究色盲对个体视觉感知的影响,并分析色盲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的问题。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色盲对个体视觉感知的影响;2. 分析色盲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的问题;3. 为色盲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色盲患者和20名正常视力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各10名,女性各10名。
2. 实验材料:色盲测试图、问卷调查表、色盲患者访谈记录等。
3. 实验步骤:(1)色盲测试:对实验对象进行色盲测试,包括石原色盲测试和标准色盲测试,以确定实验对象的色盲程度。
(2)问卷调查: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色盲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访谈:对部分色盲患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色盲对患者日常生活、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色盲对个体视觉感知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色盲患者在色盲测试中的表现低于正常视力者。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色盲患者对颜色的识别能力明显低于正常视力者;(2)色盲患者在观察颜色时,容易出现混淆,如将红色误认为是绿色;(3)色盲患者在观察物体时,颜色信息对其判断物体形状、大小等方面的影响较大。
2. 色盲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的问题(1)颜色识别困难:色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购物、烹饪、穿衣搭配等方面,容易因颜色识别困难而出现问题。
(2)交通安全问题:色盲患者在驾驶、行走时,容易因颜色识别困难而忽视交通信号,导致交通事故。
(3)职业选择受限:色盲患者在求职过程中,因颜色识别困难而受到限制,难以从事对颜色识别要求较高的职业。
五、结论1. 色盲对个体视觉感知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颜色识别能力、观察物体等方面;2. 色盲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一系列问题,如颜色识别困难、交通安全问题、职业选择受限等;3. 为帮助色盲患者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应加强对色盲患者的关爱和支持,提高社会对色盲问题的关注度。
色盲检查实验报告
色盲检查实验报告背景色盲是一种视觉障碍,患者对于某些颜色或色彩的辨认能力降低或丧失。
色盲常见的类型包括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
为了检测和诊断色盲,医学界开发了一系列的色盲检查实验。
本实验旨在了解参与者的色盲情况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在色盲上的差异。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Ishihara提供的色盲测试,该测试包括了一系列的彩色圆点图案。
在测试中,参与者需要观察每个图案中的数字或形状,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实验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参与者的基本信息获取和视觉测试,第二部分为附加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参与者的个人背景和就诊需求。
受试者本实验共有200名受试者参与,其中包括100名男性和100名女性,年龄范围从18岁到65岁不等。
实验过程第一部分:视觉测试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Ishihara色盲测试。
每个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系列的彩色圆点图案,并选择图片上的数字或形状。
测试过程中,实验者记录了参与者的答案和反应时间。
第二部分:问卷调查完成视觉测试后,参与者填写了一个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内容:1. 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
2. 是否之前就诊过眼科,以及就诊的原因。
3. 对于眼科诊所服务的期望和需求。
结果视觉测试结果根据视觉测试的结果,参与者被分为以下几类:1. 正常色觉:能够正确辨认所有的数字或形状。
2. 红绿色盲:无法辨认红色或绿色数字或形状。
3. 蓝黄色盲:无法辨认蓝色或黄色数字或形状。
4. 部分色盲:仅在特定图案中无法正确辨认数字或形状。
参与者所属的类别及比例如下表所示:类别人数比例正常色觉150人75%红绿色盲25人12.5%蓝黄色盲15人7.5%部分色盲10人5%问卷调查结果参与者填写的问卷调查结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 就诊情况:有70%的参与者表示之前就诊过眼科,原因包括视力下降、眼部疼痛或红肿等。
2. 期望和需求:大多数参与者希望能够获得专业的眼科检查和诊断,并且期望获得治疗和建议。
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75%的参与者具有正常色觉,这与一般人群中的比例相符合。
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调查分析报告
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调查分析报告色盲的发现18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
妈妈看到袜子后,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
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
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关于色盲的解释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根据三原色学说,可见光谱内任何颜色都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如能辨认三原色都为正常人,三种原色均不能辨认都称全色盲。
辨认任何一种颜色的能力降低者称色弱,主要有红色弱和绿色弱。
如有一种原色不能辨认都称二色视,主要为红色盲与绿色盲。
红绿色盲情况极为常见。
由于患者从小就没有正常辨色能力,因此不易被发现。
色盲的发病率调查1. 调查目的:调查中学生中的红绿色盲发病情况。
2. 调查对象:中小学在校学生3. 调查方法:本组采取询问该校校医的调查方式从中获取多组关于红绿色盲遗传病的数据,并经过查阅资料和组员的商议研究,从中挑选了中小学各一所的较为准确的数据作为调查研究,并拟好图表,以便对比分析。
4. 调查结果(1) 如下为某一小学,2007 年的色盲情况调查,图表如(一)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拆级全校男生109r 12376574722434男发病3120118男叢茄率 2. 75%0.81% 2.63%0 2.13% 4.55% 1.84%女生739455445628350女发病1200003女站率1,37% 2.13%00000.86% 182117r i3i10110350784全级发病43201111全圾发病率2,56% 1.53%00,97^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正常男■发病男□正常女口发病女(2)对于色盲发病原因的进一步分析A. 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记作:丈。
色盲的鉴定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色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由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对某些颜色的感受能力异常,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识别某些颜色。
在我国,色盲患者数量众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色盲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我国医学界对色盲鉴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次实习,我来到了XX医院眼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色盲鉴定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色盲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色盲鉴定仪器的操作技能;3. 提高色盲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4. 增强临床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色盲鉴定的基本原理色盲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对各种颜色刺激的反应,来判断其是否患有色盲。
目前,色盲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色盲检查图:通过观察患者对色盲检查图的识别能力,来判断其色觉异常程度;(2)色盲测试棒:通过观察患者对色盲测试棒的识别能力,来判断其色觉异常程度;(3)色盲检查灯:通过观察患者对色盲检查灯的识别能力,来判断其色觉异常程度;(4)色盲基因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色盲基因,来判断其是否患有色盲。
2. 色盲鉴定仪器的操作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色盲鉴定仪器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色盲检查图鉴定仪:观察患者对色盲检查图的识别能力,根据患者对各种颜色刺激的反应,判断其色觉异常程度;(2)色盲测试棒鉴定仪:观察患者对色盲测试棒的识别能力,根据患者对各种颜色刺激的反应,判断其色觉异常程度;(3)色盲检查灯鉴定仪:观察患者对色盲检查灯的识别能力,根据患者对各种颜色刺激的反应,判断其色觉异常程度。
3. 色盲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色盲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与以下因素有关:(1)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鉴定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眼科知识和色盲鉴定技能;(2)鉴定仪器的性能:鉴定仪器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3)患者的配合程度:患者在鉴定过程中应积极配合,以便提高鉴定效果。
四、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了色盲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色盲鉴定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2.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色盲鉴定工作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准确的鉴定结果,有助于他们及时治疗和康复;3. 实习期间,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患者配合度不高、鉴定结果不稳定等,通过请教导师和查阅资料,我逐渐找到了解决方法;4. 本次实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眼科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色盲实验报告内容
色盲实验报告内容色盲实验报告内容引言:色盲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缺陷,它使得患者无法正常区分某些颜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色盲的特点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色盲实验。
本文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对色盲的一些思考。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色盲对个体视觉感知的影响,并了解色盲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的问题。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色盲的特点和影响,以便为色盲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实验方法:我们在实验中采用了常见的色盲测试板,其中包括了一系列颜色组合。
参与实验的被试者被要求根据自己的视觉感知,尽可能准确地辨别出每个颜色的名称。
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下被试者的回答,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有一部分被试者在辨别红色和绿色时出现了困难,这符合色盲的特点。
其次,我们还发现一些被试者在辨别其他颜色时也出现了错误,这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光线条件等。
最后,我们注意到一些被试者能够准确地辨别出所有颜色,这表明他们不患色盲。
对色盲的思考: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色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色盲对个体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可能导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在交通信号灯中,无法准确辨别红绿灯的颜色可能会给色盲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社会对色盲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色盲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除了对个体的影响外,色盲也对艺术和设计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绘画和设计作品中,颜色的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色盲患者来说,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感知和欣赏作品中的颜色。
因此,在艺术和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色盲患者的特殊需求,采用适合他们的色彩方案,以使他们也能够享受到艺术和设计带来的美感。
结论:通过本次色盲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色盲的特点和影响。
色盲对个体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引起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提高社会对色盲的认识,并为色盲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关于色盲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色盲患者的检测与认知研究,深入了解色盲患者的视觉特征和心理状态,提高对色盲患者的关爱和尊重,同时为色盲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训内容1. 色盲检测(1)检测方法本次实训采用国际标准色盲检测方法——石原色盲测试卡进行检测。
测试卡共包含24张图片,每张图片包含不同的颜色组合,要求受试者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图片中的异常颜色。
(2)检测过程首先,对受试者进行基本信息登记,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
然后,指导受试者进行色盲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2. 色盲认知研究(1)认知方法本次实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色盲患者的认知进行了解。
问卷内容包括:色盲患者的生活状况、心理状态、对色盲的认知程度、对康复治疗的期望等。
(2)认知过程首先,对色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色盲检测结果本次实训共检测受试者100人,其中色盲患者20人,占总人数的20%。
检测结果显示,色盲患者对红、绿色识别能力较差,对蓝色识别能力相对较好。
2. 色盲认知研究结果(1)生活状况色盲患者的生活状况普遍较差,大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颜色识别存在困难,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心理状态色盲患者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担心自己的色盲问题影响到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3)认知程度大部分色盲患者对色盲的认知程度较低,对康复治疗的期望较高。
四、实训结论1. 色盲患者对红、绿色识别能力较差,对蓝色识别能力相对较好。
2. 色盲患者的生活状况普遍较差,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
3. 色盲患者对色盲的认知程度较低,对康复治疗的期望较高。
五、实训建议1. 加强对色盲患者的关爱和尊重,提高社会对色盲问题的关注度。
2. 建立完善的色盲患者康复治疗体系,为色盲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
3. 提高色盲患者的认知程度,普及色盲知识,让色盲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4. 鼓励色盲患者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色盲
色盲分类及其症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色盲患者不能分辩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而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差的则称色弱,它 与色盲的界限一般不易严格区分,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罢了。色盲又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红色 盲、绿色盲、蓝黄色盲等)。 1.全色盲 属于完全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与夜盲(视杆细胞功能障碍)恰好相反,患者尤喜暗、畏光, 表现为昼盲。七彩世界在其眼中是一片灰暗,如同观黑白电视一般,仅有明暗之分,而无颜色差别。 而且所见红色发暗、蓝色光亮、此外还有视力差、弱视、中心性暗点、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它 是色觉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较少见。 2.红色盲 又称第一色盲。患者主要是不能分辨红色,对红色与深绿色、蓝色与紫红色以及紫色不能分辨。 常把绿色视为黄色,紫色看成蓝色,将绿色和蓝色相混为白色。曾有一老成持重的中年男子买了件 灰色羊毛衫,穿上后招来嘲笑,原来他是位红色盲患者,误红色为灰色。1875年,在瑞典拉格伦曾 发生过一起惨重的火车相撞事故——因为司机是位色盲患者,看错了信号 3.绿色盲 又称第二色盲,患者不能分辨淡绿色与深红色、紫色与青蓝色、紫红色与灰色,把绿色视为灰 色或暗黑色。一美术训练班上有位画画得很好的小朋友,总是把太阳绘成绿色,树冠、草地绘成棕 色,原来他是绿色盲患者。临床上把红色盲与绿色盲统称为红绿色盲,患者较常见。我们平常说的 色盲一般就是指红绿色盲。 4.蓝黄色盲 又称第三色盲。患者蓝黄色混淆不清,对红、绿色可辨,较少见。 5.全色反 又称三原色盲.是所有色盲病中,严重的一种视觉障碍.现实世界在其眼睛中.如同一幅纯真的底片. 患者将红色视为绿色.黑色视为白色.所有看到的颜色与现实完全相反。
End……
正常男 色盲男 正常女 色盲女 自身无色盲,但带有遗传因子的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盲调查报告篇一:遗传病调查报告人类遗传病初三二班边晓晖遗传病简介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
因此,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
这种传递不仅是指疾病的传递。
最根本的是指致病基因的传递。
所以,遗传病的发病表现出一定的家族性。
父母的生殖细胞里携带的致病基因,通过生殖传给子女并引起发病,而且这些子女结婚后还可能把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
六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高血压遗传危险度:★★★★★科学家已培育成功一种“遗传性自发高血压”老鼠。
这种老鼠会把高血压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它们的子孙100%会发生高血压,这是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的最典型例子。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通过高血压患者家系调查发现,父母均患有高血压者,其子女今后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是28%;而双亲血压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
防治原则1.坚持监测血压,正常状态下至少每年1次。
2.限盐补钾。
逐步把每日摄入食盐的量控制到5克,同时多吃富含钾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仁、莲子、芫荽、苋菜、菠菜等)。
3.防止超重和肥胖。
4.戒烟限酒。
2.糖尿病遗传危险度:★★★★★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
家系研究发现,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
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
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
防治原则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
反过来,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预防糖尿病。
在饮食方面,应该做到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
常测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热量肯定摄入过量。
这时就应检讨你的食谱并增加运动。
3.血脂异常遗传危险度:★★★血脂代谢异常有许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遗传因素。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目前已经发现有相当部分血脂异常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遗传基因缺陷。
由遗传基因缺陷所致血脂异常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遗传倾向,临床上通称为家族性血脂异常。
防治原则最重要的是强调“迈开腿,管住嘴”。
一方面要适当限制饮食,但食物种类应尽量丰富。
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素(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控制体重。
同时加强锻炼,使热量消耗掉才不至于使脂肪在体内堆积。
4.乳腺癌遗传危险度:★★★乳腺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
如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
发病的年龄越轻,亲属中患乳腺癌的危险越大。
防治原则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要特别注意自查,以发现乳癌的蛛丝马迹,早期治疗。
乳房包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体征,这种包块与乳腺增生包块不同,常为单个,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大多无疼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
此外,如发现有乳头湿疹、溢液、皱缩。
也应引起重视,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5.胃癌遗传危险度:★★★胃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调查发现,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3倍。
比较著名的如拿破仑家族,他的祖父、父亲以及三个妹妹都因胃癌去世,整个家族包括他本人在内共有7人患了胃癌。
防治原则患胃癌危险因素包括缺乏体育锻炼、精神压抑、吸烟、喜食烟熏食品、喜食重盐饮食、过量摄入肉类、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等。
而喜食菌类、新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的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共同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有胃癌家族史者应去医院监测有无该细菌感染,有则及时治疗。
6.大肠癌遗传危险度:★★★家族遗传导致的大肠癌占大肠癌发病总人数的10%~15%。
亲属中有大肠癌患者的人,患此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大3~4倍,如果家族中有两名或以上的近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肠癌,则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防治原则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应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物,少饮含酒精饮料。
戒烟。
如出现以下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①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②大便带脓血或黏液便。
③大便变细、变形,排便费力。
④时有排便感,却无大便解出。
调查收获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
病种多、发病率高。
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大约6500多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3~10个患有各种程度不同的遗传病。
改变它唯有优生优育,避免已知的遗传病不再通过繁衍后代通过基因继续延续,尤其是一些可控可查的遗传病更是应该避免到下一代身上再次出现。
很多遗传病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显性的比较容易发现,及时救治还有痊愈的可能,然而隐性的就像定时炸弹,突然爆发时便是家庭悲剧的开始,所以优生很重要。
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很必要。
为社会为家庭更为自己的幸福生活。
篇二:遗传病的调查报告色盲遗传病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文介绍了“通过课前社会调查,感悟色盲遗传的特点。
围绕感悟,提出基因的位置问题并猜想假设;通过分析遗传图解验证色盲基因位置的假设,从而理解色盲遗传规律;最后通过实例解释、遗传咨询的情境表演来巩固和应用色盲遗传的特点”三步突破策略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难点色盲遗传特点突破策略1 实际调查进行色盲遗传的社会调查。
为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首先用色盲检查图检查色盲患者的方法,知道人的性别决定属xy型。
其次,明确调查要求:调查对象:自己及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叔父母、姑父母、姨父母、舅父母、表兄妹、堂兄妹。
调查范围及数量:自己所在街道、村组,每小组调查十个家族。
调查目的:对色盲患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初步了解色盲遗传的特点。
调查思考题:一般来讲,色盲患者是男性还是女性?一个女性患者的父亲及她的儿子患病的可能性是多少?一个男性患者的孙子和外孙中,谁可能是患者?一个男人的色盲基因是怎样传递给他的外孙的?2 假设验证色盲遗传的特点与色盲基因在前后代的传递规律有一定的关系,而基因在染色体上,哪色盲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呢?做出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假设。
色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假设是否正确呢?首先分析如果在y染色体上则应有病的都为男性,而调查中有女性患者,从而得出色盲基因不可能在y 染色体上。
同时要指出: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接着引导学生完成表1、表2表1 : 基因在x染色体上女性男性基因型xb 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正常正常色盲正常色盲表2 :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女性男性基因型bb bb bb bb bb bb表现型正常正常色盲正常正常色盲完成上表的基础上,得出:如果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有9种婚配方式,如果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其婚配方式有6种。
书写常染色体的婚配遗传图解、x染色体的婚配遗传图解。
合作判断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很快就明白了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以及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点。
归纳总结:如果色盲在常染色体上,哪子代中男女患病的比例应是相同的,与我们调查的情况不符;调查的实际情况与x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相合,所以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色盲遗传具有“男性多于女性;交叉遗传;一般为隔代遗传”的特点。
“一个男色盲患者的外孙可能是患者。
但其孙子一定不是患者”不准确。
因为,一个男人的色盲基因虽然不会遗传给他的孙子,但只要他孙子的母亲带有色盲基因,那他的孙子就有可能是色盲患者。
篇三: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示例调查报告示例11.调查目的调查中学生中的红绿色盲发病情况。
2.调查对象天津市31中初三年级学生,天津市109中学98届初二年级学生、99届初三年级学生。
3.调查方法生物教师与本校医务室老师联合调查,对学生逐个进行红绿色盲检查。
4.调查结果学生甲: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均正常,外祖母色盲。
学生乙:父亲、祖父、祖母、外祖母均正常,母亲、外祖父均色盲。
5.调查结果分析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被调查人数为2 747人,其中色盲患者为38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男女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红绿色盲的男女比例男:女=135:3=45:1,此比例也低于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的男女比例。
从两个男生家族遗传病史调查中分析,可知红绿色盲的遗传符合该病的遗传特点。
6.结论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例】下面是关于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先天性聋哑、并指和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病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回答:(1)制定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2)在调查中,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确定这四种遗传病的患者:①红绿色盲;②先天性聋哑;③并指;④苯丙酮尿症。
(3)假如要对你校04、05、06级学生中红绿色盲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请你设计一表格,记录调查调查报告示例21.研究课题调查马路餐饮业煤炉的热辐射和烟尘对行道树的危害。
2.调查目的调查马路餐饮业对行道树的危害。
3.调查方法野外实地调查、观察。
4. 调查时间1996年6月3日至6月7日。
5. 调查地点天津市南开区某农贸市场中段。
6. 调查结果(1)调查地段概况该农贸市场中段长540 m,马路两侧的行道树全为白蜡树,共156株。
马路南侧餐厅、早点部共12个,马路北侧餐厅9个,共计21个。
污染源是餐厅和早点部的煤炉,其污染物主要是热辐射和烟尘。
(2)观察记录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3)结果①不同餐饮部门排放的污染物对行道树的危害程度。
7个早点部排放的污染物危害行道树:6轻1重(树木死亡)。
13个餐厅排放的污染物危害行道树:3轻10重(树木死亡或部分死亡)。
1个烤鸭店排放的污染物危害行道树:较轻。
②污染物的排放量与行道树受害的关系。
路南的餐饮部门多于路北,污染物的排放量路南多于路北,行道树受害程度路南明显高于路北。
③行道树受害程度和行道树与烟囱的距离成反比关系。
④行道树的受害率。
156株白蜡树中有39株受害,受害率为25%。
7. 调查结果分析(1)早点部和烤鸭店周围的行道树,受害程度低于餐厅周围的行道树。
其原因是,早点部和烤鸭店的营业时间短,热辐射时间短,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较少;而餐厅的营业时间长。
热辐射时间长,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较多。
(2)离烟囱远的行道树受害较轻,离烟囱近的或烟囱上方的行道树受害严重,这说明煤炉对行道树的危害,主要是由热辐射造成的。
热辐射将枝叶烤灼、致死,而枝叶变黑是由煤炉排放的烟尘造成的。
8. 结论马路两侧餐饮部的煤炉(污染源),其热辐射和排放的烟尘(污染物)严重危害行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