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毛德西先生的“三味方”
【毛德西】实用验方四则
【毛德西】实用验方四则【毛德西】实用验方四则国医大师秘方验方昨天点击↑(国医大师秘方验方) 订阅精彩内容!国医大师秘方验方整理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养生方法和民间各种各样的民间方法,包括验方、师承、针灸、推拿刺血、刮痧艾灸、拔罐拨筋、伸筋、拍打拉筋、康复、运动损伤、各种针刀刃针、松解针、古九针、脐针腹针、四维立体针等。
公众号验方,或出自一人笔下,或出于众人之口,多数难以明确渊源,虽无经方那样规范严谨,证治合拍,但却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所以颇受医家与病人的欢迎,有的流传数百年且被载入医籍。
验方也不是包治百病(或证)的良方,亦需要在辨证的前提下选用。
本文所述四方,虽为偶得,但都是笔者历验多例的,故书于报端,供同道参考。
1治气管炎方青皮陈皮桑白皮当归白芍北五味川贝茯苓光杏仁半夏冰糖服之宜此方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流传于社会的一个验方,且散见于某些医学著作中(如杨作楳《临证录》中载有此方,但与余所见原方药物稍有出入)。
原方十一味,各二钱,水煎服用。
服用方法与杨氏所述一致,即第一天晚上煎服第一剂头煎药液(药渣存留),第二天早上煎服第二剂头煎药液(药渣存留),第二天中午煎服第三剂头煎药液(药渣存留),第二天晚上,将所留三剂药渣同煎取液,一次顿服。
服药期间,禁止吸烟、饮酒、食辛辣物,并禁止夫妻同房。
一周服用九剂药(休息一天)为一疗程。
本方以二陈汤为基础,加入桑白皮、杏仁、川贝、五味子止咳平喘,当归、白芍养阴活血,青皮行肝理气、消食化积,有利于肺气的肃降与痰浊的运化。
此方具有祛痰止咳、肃肺平喘的作用。
个人体验,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尤佳。
至于证候却无明显特征,似以痰浊内蕴、阻塞肺气、寒热征象等不明显者为宜。
或者以“中和”二字言其作用更恰当。
笔者常用药量为:青皮10g,桑白皮15~30g,陈皮10g,当归10g,炒白芍10g,五味子5g,川贝10g,茯苓20g,光杏仁10g,清半夏10g,冰糖30g。
还可用于早期肺气肿与哮喘病人。
毛德西经验方篇方药1
毛德西经验方篇方药1有一位老中医,经验可谓“丰富”,应诊可谓繁忙,开始年轻人都愿意跟他抄方学习,但学习不到一个月,就都转科而去了。
问其原因,缘由这位老中医只用经验方,方不改动,药不变更,且仅有26首方子。
也要在临床实践中再加以化裁,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修正。
唯此,经验方才具有实用性和活力。
1.青白退热饮——透发肌表解热毒组成:青蒿30克,白薇30克,银柴胡15克,北柴胡15克,黄芩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连翘30克,苏叶5~10克(后下),薄荷5~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
加减:无汗出者,加荆芥15克,防风10克;夜热甚者,加生鳖甲30克(先煎);阴虚者,加石斛、芦根;头痛者,加葛根15克,川芎6克;苔腻口淡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小便短赤者,加白茅根30克,冬瓜皮30克;便秘者,加生大黄5~10克,炒牵牛子5克;咳嗽者,加百部15克,桑白皮15克。
功用:祛风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发热,或内伤发热,或伴有轻微恶寒,无汗或少汗,或头痛,或昼安夜热,舌苔薄白,脉象浮滑而数。
2.肃肺止咳汤——民间验方不可轻组成:青皮6克,陈皮6克,桑白皮10~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6克,川贝6~10克,茯苓10克,杏仁10克,姜半夏10克,冰糖为引。
加减:咳甚,加炙麻黄;干咳少痰,加北沙参、天门冬;咽痒,加蝉衣、射干;痰黏不利,加桑白皮、瓜蒌皮;闷气喘息,加葶苈子、地龙。
功用:肃肺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
方解:此方是20世纪50年代流传的一帖验方。
原方11味,各2钱,水煎服用。
服用方法为第1天晚上煎服第1剂头煎药液(药渣留存),第2天早上煎服第2剂头煎药液(药渣留存),第2天中午煎服第3剂头煎药液(药渣留存),第2天晚上,将所留3剂药渣同煎取液,一次顿服。
服药期间,禁止吸烟、饮酒、食辛辣之物,并禁止夫妻同房。
1周服用9剂药(休息1天)为1个疗程。
杂病三味组方及其功效方毛德西
杂病三味组方及其功效方毛德西:杂病“三味”方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 年,学验俱丰,临床善于“抓主症、选主方、用主药”。
今就毛德西教授治疗杂病“三味”方简析如下,以飨读者。
1.大黄、附子、川楝子(疝气化瘀汤)此方取大黄附子汤义,为相反形成之配伍;又参考《芷园医话》治疝方,罗云:“以附子、大黄加入普通治疝气之药中(即罗氏所用川楝子方),速收特效,此治外疝之经验谈也。
”毛老除用于疝气外,还将此“三味”用于盆腔炎、慢性结肠炎、睾丸炎、前列腺疾患等,凡见小腹坠胀,隐隐作痛,湿热互结者,每收疗效。
2 .砂仁、黄柏、甘草(封髓丹)此三味为古方封髓丹,是治疗梦遗早泄的良方。
当代著名中医蒲辅周将此方用于口腔溃疡,效果良好。
他说: “封髓丹乃补土伏火之剂,土虚则水中之阴火无所抑制,便上炎而发为口疮。
”是方以砂仁醒脾培土,黄柏清泄阴火,甘草和中清热,毛老常加入肉桂、干姜、牛膝以引火归元,于平淡中取效。
3. 浮小麦、霜桑叶、地骨皮(清热止汗散)毛老对于汗症,不论是气虚自汗,或是阴虚盗汗,都首选此三味,名曰“清热止汗散”。
气虚自汗合用玉屏风散;阴虚盗汗合用二至丸加知母、黄柏。
若是产后大汗不止,则加入麻黄根、炮附子,以温阳增卫气,固表止阴耗。
4 .青蒿、白薇、银柴胡(退热散)此三味是毛老治疗低热经验方“青白退热散”之主药。
青蒿以清解阴分热见长;白薇长于清肺热,也是退阴分虚热之要药;银柴胡清肝经虚热。
三味合用,以治夜热早凉、低热绵绵、舌苔不厚,脉象细数为应用指证。
若舌苔厚腻,舌质红赤,可加升降散治之。
5 .桂枝、茯苓、白术(温阳化饮汤)此三味有温阳健脾化饮的功效。
取之于张仲景苓桂术甘汤和桂枝茯苓丸等方义。
桂枝配茯苓,温阳化饮,加入白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毛老常将此三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舌苔白润口不渴者,具有温化三焦水湿的功效。
降血压,关键用好三味药!中医名家一辈子的经验,全在这里
降血压,关键用好三味药!中医名家一辈子的经验,全在这里准备茺蔚子15克,怀牛膝15克,川牛膝10克。
水煎取药汁服用即可。
是名方必有出处。
这个三味药的小方子,实际上化自我国著名老中医毛德西先生的用药心法。
毛师曾将其命名为却淤导滞散。
而这个名字的提出,还和毛师年轻时的求学经历有关。
原来,毛师曾经跟随名医耿彝斋先生学习。
在侍诊抄方的时候,见耿老经常为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伴发高血压头痛头晕的患者用茺蔚子来治疗,便问其缘由。
耿老回复很简短——却淤导滞。
四个字,可谓概尽其妙矣。
列位看官,什么是却淤导滞?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化解血瘀、疏导壅滞。
其背后的深意,就是患者的气滞血瘀。
这体现气滞血瘀作为高血压的一种普遍病机,是广泛存在,而且必须值得重视的。
什么是气滞血瘀导致高血压形成?很简单,我们的身体作为一部高智能的,十分精密的仪器,不会无缘无故出现高血压的。
血压升高,一定是有了特殊情况,身体不得已而为之的特殊手段。
什么情况呢?就是气滞血瘀。
你的身体有壅滞和瘀阻在那里,新鲜的血液无法周流全身,身体只好加大理气输送血液。
于是,我们的血压就升高了。
那么,这气滞血瘀是怎么形成的呢?一方面,和肝主调达的功能发生异常有关。
一方面,和痰湿内积,日久和气郁相杂糅,导致痰湿郁互结的局面有关。
总而言之,化瘀滞,是降血压的一个好办法。
有的时候,它的实用价值,甚至高于平抑肝阳。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才有了茺蔚子、怀牛膝、川牛膝的搭配应用。
那茺蔚子,性味辛、苦,微寒,入心包、肝经,功在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纲目》说它“治风解热,顺气活血”,确实能够却淤导滞。
那牛膝,性味苦;凉,入肝;膀胱经,功在祛风散瘀;止痛。
一般认为,牛膝可以引血下行,因此辅助茺蔚子将壅滞的气血疏导开来。
另一方面,怀牛膝补肝肾之功强,川牛膝通经络之能佳。
两者配合,滋补肝肾之精,又能通络,对于降血压自然大有好处。
尤其是滋补肝肾这一条,应了补肝肾息肝风的高血压调理之法,使得全方的功能如虎添翼。
毛德西治心血管病三味方(转载)
毛德西治心血管病三味方(转载)毛德西教授临证擅用“三味”方。
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特总结介绍其治心血管病“三味”方。
供大家参考使用。
人参、麦冬、五味子(生脉饮)生脉散为补益心脏气阴的基本方,具有补气不燥,滋阴不腻的特点,为心脏病补益方之祖。
若气虚偏重,还可加入保元汤(黄芪、肉桂、炙甘草、人参),名为保元生脉饮,已具扶心阳的作用。
若加入四逆汤,为抗休克合剂,用于心衰,有回阳救逆、益气养阴之功。
丹参、赤芍、川芎(小冠心2号)此方取自冠心2号方(丹参、赤芍、川芎、降香、红花),为治疗胸痹心痛血瘀证的主方。
原方主药为川芎,臣药为丹参、赤芍。
毛老以其君臣药为主药,注重活血而不破血,养血而不留瘀,于胸痹心痛之心胸闷痛、舌黯、脉行不利者,最为适宜。
据研究,川芎偏于活心脉,赤芍偏于通脑络,故用量各有偏重。
红景天、茶树根、甘松(红茶松散)红景天为藏药,有“西藏人参”之称,其药理作用为:抗缺氧、抗疲劳、抗紫外线照射。
茶树根抗缺氧作用非常明显,甘松有中枢镇静、抗心律失常、对平滑肌解痉的作用。
三味合用,有活血化瘀、改善缺氧、调整心律的作用。
毛老在继承古方的基础上,还不时吸取现代科研成果,充实于临床,效果如期。
瓜蒌、半夏、薤白(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为治疗胸痹心痛之主方。
毛老认为此方应用指证为:心胸憋闷,舌苔白腻。
其效应为宽胸散结、除湿降逆、通阳活络。
心胸憋闷者,加重薤白用量;舌苔厚腻者,加重半夏用量;大便不爽者,加重瓜蒌用量。
若与枳实薤白桂枝汤合用更好。
檀香、降香、冰片(二香一片散)此三味以芳香透窍为胜,重点是开灵窍,宽胸膈,止心痛。
檀香芳香温通,行气止痛;降香长于温通化瘀,活血止痛;冰片偏于开窍醒神,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且在脑蓄积时间长。
三味合用,对于血脑血管疾病之神昏、心痛、头痛、胸膈满闷等,其药效快是其特点。
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二仁欢心汤)二仁欢心汤专为失眠、烦躁而设。
心阴不足,肝气郁结,心阴失养则失眠,肝气不展则烦躁。
国家级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经验方58首
国家级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经验方58首毛德西是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科普专家,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主持编辑的《消渴病中医防治》《疑难病证名验方辑要》《中国医学诊疗法大全》等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
毛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心得,在中医辨证治疗胃痛方面,颇有见地,善用经方,多用小方,随症化裁,疗效显著。
1.安胃清幽汤【处方】黄芪党参白术白芍槟榔高良姜桂枝甘草。
【主治】胃溃疡2.老子养生酒红参首乌丹参山楂。
【功效】消积化瘀,化痰利湿【主治】高血脂症,辨证属于痰浊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者。
3.推气散【处方】枳实(或枳壳)3克,郁金3克,桂心1.5克,炙甘草1.5克,桔梗2.5克,陈皮2.5克,生姜2片,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2~3次服用。
此方用量为原书所载,在具体应用时,可以适当加大用量。
4.白马四味汤:白头翁马齿苋薏仁各三十克丹皮十五克,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主治肠炎痢疾(加山楂)。
【功效】理气疏肝,和胃止痛。
【主治】由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或肋间神经痛引起的胁痛。
【加减】不欲饮食,加焦三仙;口苦,加黄芩、石斛;胃脘胀满,加代代花、厚朴花;大便不实,加炒山药、炒山楂。
5.贝母二冬膏【处方】麦冬8两(240克)、天冬8两(240克)【用法】水熬去渣,加入川贝2两(60克),水煎去渣;再用鸭梨20个,去核,压取汁,与药汁混合,加蜂蜜收膏。
【主治】咽喉干燥,干咳少痰6.五参心乐丸【处方】西洋参(或者红参)丹参苦参三七沙参赤芍水蛭。
【主治】用于治疗冠心病风心病气阴两虚夹瘀证。
7.救阴止崩汤【处方】当归20克山药25克元肉 30 五味子30 炒枣仁20克。
【主治】崩漏:8.风疹用奇效良方【处方】威灵仙石菖蒲苦参黑芝麻何首乌甘草等分【用法】研末冲服。
毛德西教授 “君臣三味”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毛德西教授“君臣三味”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临床善于“抓主症、选主方、用主药”。
在选方用药方面,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
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教授,侍诊其身,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今就其常用“三味”方简析如下,以飨读者。
1.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药。
藿香与佩兰配伍出自《时病论》,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解表、止呕作用。
唯佩兰对脾经湿热之口中甘腻多涎最为合拍,而砂仁化湿醒脾作用明显。
三味用于中焦湿浊不化之胃炎,症见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脉缓舌白润腻等,起效快。
略予加减,对上消化道疾病颇有效验。
2、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芳香三花汤)三花均为芳香理气化滞药。
代代花偏于开胃宽胸,厚朴花偏于理气消胀,佛手花偏于疏解肝胃之郁。
三味合用,对肝胃气郁于胸胁、脘腹,出现痞闷、胀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
三味泡水代茶饮,还有消胀减肥之效。
3、大麦芽、稻芽、谷芽(开胃三芽饮)三芽亦具芳香气味,有疏肝健脾开胃之用。
麦芽为消食药,但有明显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与麦芽相似,帮助消化,但药力缓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性温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
三味药合用,舒达肝气,开胃进食,并有温散湿邪的功效。
4、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此三味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药,为辛开苦降之代表组合,又为苦寒与苦温之相反配伍。
具有辛开湿浊散,苦降热邪除之功效。
凡见心下痞满,隐隐作痛,泛泛欲呕,舌苔湿腻者,此三味为必选之药。
唯其用量,当视湿与热孰轻孰重而定,而湿热之孰轻孰重,又当以舌苔为标尺。
5、竹茹、生姜、芦根(清胃三味汤)此三味为清胃降逆组合。
毛德西小方治大病三味方
毛德西小方治大病三味方毛德西先生药对:1止痢:马齿苋白头翁生山楂。
2止泻: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
3降酶:垂盆草败酱草生甘草。
4通便:生白术80炒枳壳20决明子20火麻仁30。
5止夜汗:桑叶丹皮地骨皮浮小麦。
6止痒:徐长卿地肤子白鲜皮。
7清利头目:夏枯草谷精草川芎雨灾后防大疫_名中医毛德西献方!针对于郑州洪涝后易导致的腹泻疫情,毛老查阅典籍,结合六十余年临床经验,贡献出效佳价廉的预防和治疗腹泻中药方。
针对于因湿浊内扰中阻导致的胃肠疾病,如: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呕吐、胃脘痛、腹泻、腹痛等症有显著效果。
水灾后预防胃肠病中药方藿香五味饮:藿香10g、佩兰10g、砂仁8g后下、白扁豆花20g后下、肉豆蔻10g。
水煎当茶饮之。
功效:芳香化湿、开胃、醒脾、祛浊、整肠等。
注:小儿减量!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暴雨后第一时间贡献四个灾后常见病中药方,对肠胃疾病、泌尿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适用。
水灾后常见病中药方1.肠胃炎中药方:藿香二术二仁二蔻汤藿香10g、炒苍术10g、炒白术10g 、砂仁8g(后下)、生薏仁15g、白豆蔻8g、肉豆蔻10g、生甘草10g2.泌尿系感染中药方:加味五苓散金钱草20g、桉树叶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5g、桂枝6g、炒白术10g、生甘草10g3.湿性咳嗽中药方:加味二陈汤生麻黄5g、炙麻黄5g、陈皮10g、茯苓10g、姜半夏10g、大贝8g、生姜10g、生甘草10g4.皮肤瘙痒中药方:荆防五味饮荆芥10g、防风10g、地肤子15g、白鲜皮 10g、蛇床子10g注:以上四方均为水煎服毛德西治颈肩腰腿痛“三味方”毛德西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60年,学验俱丰。
临证推崇经方、善用经方,以经方简而效特点,经临床应用总结,制定“三味方”数十首,并善用“三味方”治疗疑难杂病。
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教授,受益匪浅。
治痢泻病毛德西“三味”方
治痢泻病毛德西“三味”方
马齿苋、生山楂、白头翁(止痢饮)
此方为农村流传之治痢经验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毛德西下乡时从村医那里学来的。
主治红白痢疾,取效关键是用量,每味药应在30克以上,马齿苋治白痢,生山楂治红痢,白头翁治红白痢,三味协力,一般二三剂就会起效。
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止泻散)
此三味用于结肠炎之久泻,炒山楂健脾止泻,肉豆蔻固肾止泻,石榴皮涩肠止泻,若是溃疡性结肠炎,可加白及、仙鹤草。
还可将锡类散加入汤剂中,冲服。
毛德西指出,此方是已故中原名医郭绍纷先生的经验方,已传承三代,药味虽少,疗效显著。
国医名师毛德西经验方——肝达舒方
国医名师毛德西经验方——肝达舒方
处方组成
人工牛黄2克(冲服),黑米30克(包煎),郁金10克,生黄芪15克,三七5克,生山楂15克。
主治功效:
清肝解毒,舒肝达郁,益气养阴。
主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
凡表现为面色少华,胁痛腹胀,身倦气乏,纳呆泛呕,或见黄疸,或有腹水,或肝脾肿大,舌暗脉弦,证属肝脏气阴亏损、热毒内蕴、痰瘀互结者,可选用本方治疗。
方解旨要:
病毒性肝炎,缘因虚而拟方者,多补而壅滞;循实而施药者,则伐而耗气。
纵观该病之临床证候,虚实交错者俱多。
故当权衡正邪之多寡,补虚与攻邪并施。
是方取人工牛黄清解肝毒以攻其邪,黑米滋养气阴以扶其正,共为主药;辅以郁金舒肝解郁、理气活血;黄芪补气利水,保肝健脾;三七、山楂共为佐药,前者活瘀止痛,后者消食化积,二者均有通脉降脂作用。
全方6味,具有保肝、退黄、降酶、
健胃、利尿,促使HBsAR阴转等功效。
因该方可使肝“体”荣丰,肝“用”畅达,舒而不郁,故取名“肝达舒”。
临证加减:
腹胀纳差者,加生炒麦芽、炒莱菔子以健脾开胃;胁痛绵绵者,加金铃子、炒白芥子以通络止痛;黄疸者,加茵陈,生大黄以清化退黄;舌红苔少者,加北沙参、柏子仁以养阴柔肝;舌苔白腻者,加生薏苡仁、冬瓜皮以利湿解毒;舌苔黄腻者,加龙胆草、山栀子以清解内毒;便秘者,加全瓜蒌、草决明以宽腑活瘀;肝积硬变者,加鳖甲,龟版以软坚化积;有神昏或出血倾向者,加服犀黄丸或牛黄清心丸以清肝凉血醒神。
用法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煎服。
可制成胶囊剂应用。
2021071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毛德西,三三九气汤,脾胃不和,减肥
2021071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毛德西,三三九气汤,脾胃不和,减肥本页提供2021年7月17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毛德西。
主题是《名老中医的调脾胃“三味方”》。
主要介绍调理脾胃的“三三九气汤”又能解决哪些困扰我们的脾胃疾病等相关内容,百年养生网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81岁首届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毛老家中有一样东西非常多,那就是毛老的数千本藏书,足足占了两室一厅。
在毛老的众多医书里,有一本书他天天随身携带。
毛老行医60余年,博古纳今,总结出120首只有三味药的小方,就与他随身携带的这本书有关。
到底毛老的治病妙法“三味方”是什么?其中最常用来调理脾胃的“三三九气汤”又能解决哪些困扰我们的脾胃疾病?在毛老总结的120个“三味方”中,很大部分都是调理脾胃的“三味方”,毛老认为脾胃病是人一生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而且“脾胃不和,九窍不通”,所以毛老非常重视调理脾胃。
而他调理脾胃最常用的,就是三香、三芽、三花,三个“三味方”组成的“三三九气汤”。
据毛老介绍,此方可以治疗绝大多数的脾胃问题。
三个方子可以合用,也可根据症状单独应用。
图:白扁豆花毛老夏季最爱吃的河南当地特色美食菜坨,主要原料就是“三三九气汤”中第一个“三味方”三香中的君药!这个三味方可以防治夏季常见的湿浊导致的脾胃不和,如肠胃炎症等等。
其中这个药食同源的君药,毛老用它做成菜坨沾蒜汁食用,可以防治夏季肠胃疾病。
到底这味药食同源的应季美味是什么?三香还可以解决哪些脾胃问题?都知道白扁豆健脾,为何毛老却钟爱用白扁豆花来调理脾胃?“三三九气汤”中第二个“三味方”三花,主要针对肝胃气郁导致的升降失司。
其中的君药就是白扁豆花。
这个“三味方”不仅能和胃消胀,还有减肥作用?到底是什么呢?第三个“三味方”中的三芽,又蕴含了什么中医文化?能解决什么脾胃问题?敬请关注今晚播出的《养生堂》——《名老中医的调脾胃“三味方”》。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名老中医毛德西常用五参顺...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名老中医毛德西常用五参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名老中医毛德西常用五参顺脉方,即能益气养阴,又能活血化瘀,是治疗冠心病的良方。
组成:西洋参、丹参、北沙参、三七参、苦参、赤芍、川芎、降香、秦艽、冰片。
加减运用:若作汤剂,胸闷甚者,加薤白;汗多,加地骨皮、五味子;畏寒肢冷,加桂枝、附子;便秘,加生白术、全瓜蒌;睡眠欠佳。
加黄连、肉桂;舌质紫暗甚者,加桃仁、红花。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调整心脉。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以及脑动脉硬化症,属气阴两虚,血脉瘀滞者。
症见心慌,气短,心胸闷痛;或头晕目眩,颈项不舒,思维迟钝等;舌质偏暗,舌下静脉迂曲,脉象弦紧或见结代。
用法:共研为细末,装胶囊。
方解:国医大师张镜人有一经验方名为四参汤,由太子参、丹参、沙参、苦参等组成,主治心悸,脉结代者。
在国医大师李济仁、严德馨、张学文等的医案里,都有“五参丸”的印记。
国医大师的经验方,并非均来源于《千金翼方》,很可能是自己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不管是五参、四参,或者三参,乃至六参等,都寓有“攻补兼施”的含义,即补气养阴,活血化瘀。
在这个治疗法则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人的证候,去遣方用药,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方中西洋参与丹参共为君药,其功效既补气,又滋阴,张锡纯说它“性凉而补”,有点寒凉,可以补心肺之阴,也可以滋补肝肾之阴,但很少用于脾阴不足。
它的补气养阴作用,可以称为“双向调节”。
单纯补气作用不及党参,单纯滋阴作用不及麦冬,但在人参补益类药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唯此而已,这对于心脏病气阴两虚证候,是非常适宜的。
丹参作为君药,也是当之无愧的。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这是对丹参作用的最高评价。
说明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但两者相比,活血之力大于补血之功。
另外丹参是凉性药物,对于心动过速者比较适宜,而对心动过缓者却不大合拍。
北沙参、麦冬养心肺、润血脉,赤芍、川芎活血化瘀,此四味共为臣药;降香宽胸理气,为血中气药,苦参为辨病用药,有调整心律作用,此二味共为佐药;秦艽通络,冰片开窍,共为使药。
毛德西临证妙用半夏泻心汤(附:毛德西临证常用药对)
毛德西临证妙用半夏泻心汤(附:毛德西临证常用药对)应用指征:胸脘痞满,纳呆气逆,苔腻舌红,脉象弦滑。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是《伤寒论》中最为常用的经方之一。
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教授对半夏泻心汤体验颇深,运用娴熟,经过近年来门诊病历统计,在治疗消化系疾病中,半夏泻心汤应用率有三分之一多。
他根据《伤寒论》有关条文,并结合诊治实践,总结出半夏泻心汤应用指征十六字:胸脘痞满,纳呆气逆,苔腻舌红,脉象弦滑。
具体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痞满,隐痛;或呃逆,嗳气,或泛酸,烧心;舌苔腻,或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脉象弦滑,或有数象。
常用于慢性胃炎、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并指出半夏泻心汤的作用机理在于:寒热互用以除湿热,辛开苦降以序升降,补泻同施以扶正祛邪。
根据毛德西的门诊病例,今总结出临床应用18法,供同道参考。
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或肉桂):主治慢性胃炎伴有泛酸、呕恶者,方中黄连与吴茱萸配伍,为左金丸,有抑肝和胃制酸之功效。
具体应用时,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2:1。
若将吴茱萸改为肉桂,为交泰丸,有交通心肾,清心安神之效。
应用时,黄连与肉桂的用量比例为2:1为宜。
半夏泻心汤加夏枯草: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头痛、失眠者,方中半夏与夏枯草为对药,半夏五月而生,夏枯草五月而枯,阴阳交替,引阳入阴,颇宜失眠症;夏枯草还可解肝经郁热之头痛,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此基础上加入珍珠母,以入肝安魂,用于多种肝病所致之顽固性失眠。
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三味:即加藿香、佩兰、砂仁,此三味有醒脾开胃之功,合用之,主治湿浊阻中,阻遏纳运,五谷不馨,口腻而黏,或时有黏沫吐出,舌苔细腻,具体应用时,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
半夏泻心汤加四神丸: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阻中,寒湿下注,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
具有清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
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易有作酸之虞。
81岁名中医,夏季最爱吃它,祛湿浊、少肠胃病!胃胀、口臭更适合
81岁名中医,夏季最爱吃它,祛湿浊、少肠胃病!胃胀、口臭更适合治脾胃首届全国名中医,81岁的毛德西毛老,行医60余年,博古纳今,总结出120个只有三味药的小方,具有有效、简便、价廉、易传承的特点。
到底毛老的治病妙法“三味方”是什么?其中最常用来调理脾胃的“三三九气汤”又能解决哪些困扰我们的脾胃疾病?历代名医都非常重视脾胃问题,毛老博古纳今,从众多古医书、名医家经验汇总而来的120个“三味方”中,很大部分都是调理脾胃的,而其中毛老最常用的治疗脾胃病的方子就是“三三九气汤”,据说毛老看脾胃病时,90%以上的病人都会用到这个方子。
“三三九气汤”由三香、三芽、三花组成,这三个方子可以合用,也可根据症状单独应用。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到了夏季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再加上喜欢吃生冷之物,脾胃就容易收到伤害。
脾胃受损后,运化水湿功能变差,停聚到体内产生湿浊之气,出现下面脾胃不和、湿浊不化的症状。
脾胃不和、湿浊不化的症状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中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肠鸣漉漉、舌白润腻。
而毛老治疗脾胃病的“三三九气汤”第一个三味方『三香』,主要是通过芳香化浊的作用来帮助我们祛除湿浊,恢复脾胃运转。
01毛老夏季最爱的烙菜坨其中『三香』中最主要的是藿香,毛老夏季最爱用它来搭配面粉制作成菜坨蘸蒜汁吃,毛老强调大蒜汁不能少,可以防治夏季肠胃疾病,如肠胃炎症等。
烙菜坨用的是鲜藿香,鲜藿香还可煮面条吃。
而另外两味药是佩兰和砂仁,组成芳香三味饮,祛湿、醒脾、和胃。
02芳香三味饮【组成】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8克藿香与佩兰的芳香,可以化浊气,治疗口气秽浊,也就是口臭;砂仁芳香开胃、健脾止泻,还可预防海鲜过敏。
这三味药不偏过寒也不偏过热,很适合调理脾胃,任何体质的人都能用。
【用法】一起沸水冲泡代茶饮,如果煎煮的话不要超过20分钟。
这里用的是干的藿香,如果有鲜藿香效果更好。
毛老针对肝胃气郁人群总结的“三三九气汤”第二个三味方『三花』,主要是通过花类散的作用来疏肝健脾、散湿消胀。
『秘方集』气管炎:毛德西方药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秘方集』气管炎:毛德西方药主治慢性支气管炎麻黄橘红汤由麻杏石甘汤、百芩片、甘桔汤三个小方加味组成,主要用于外感风邪或痰热郁肺引起的咳嗽,尤其适用于支气管炎的咳喘(痰热证),是毛德西教授常用的经验方,临床效果也较好。
组成:炙麻黄6~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百部10~15克,黄芩6~15克,生石膏30克,贝母6~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10克。
加减运用:咽干痒,加蝉衣、木蝴蝶;咽痛,加山豆根、射干;痰难咯出,加前胡、瓜蒌皮;口干舌燥,加北沙参、芦根;夜咳甚,加桑白皮、诃子。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2~3次服用。
方解:本方由麻杏石甘汤、百芩片、甘桔汤三个小方加味组成。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四味组成。
百芩片为由百部、黄芩组成的中成药。
甘桔汤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仅甘草、桔梗二味。
麻杏石甘汤是治疗肺热郁闭、肺气失宣而致咳喘的名方,石膏为清热剂,麻黄、杏仁与之协力,能解热而治咳喘;麻黄宣肺,杏仁肃肺,有利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并能使血行旺盛,疏通水分停滞;甘草调和诸药,并助药效。
百部止咳化痰,药性平和,寒痰、热痰、燥痰均可应用;黄芩苦寒清肺,亦可防止麻黄、杏仁等辛温药物的伤阴之弊;桔梗祛痰利咽,可载药上浮,以利于其他药物功效的发挥;橘红为化痰止咳的良品,还可使黏稠痰变为稀薄痰而易咯出;贝母有浙贝母与川贝母,二味皆属苦寒性药物,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浙贝母偏于苦寒,开泄力强,多用于外感风邪、痰热郁肺所引起的咳嗽;而川贝母性凉,兼有润肺之功,适应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症。
所以,在选用贝母时,外感咳嗽用浙贝母,内伤咳嗽用川贝母。
本方主要用于外感风邪或痰热郁肺引起的咳嗽,而由单纯风热或燥热引起的咳嗽则不适宜。
病例:李某,女,60岁,2012年2月就诊。
患慢性咳嗽3年余,无季节特点,但以春冬季为甚。
刻诊时见:咳嗽频频,时吐黏痰,呈白中夹黄色痰,咳痰不爽,咳甚则胸痛,并不时拍打胸部,舌苔白腻,上浮薄黄苔,舌质紫红;脉象弦滑而数;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夹有哮鸣音。
毛德西民间小偏方验方两则导读:以下所选四...
毛德西民间小偏方验方两则导读:以下所选四...毛德西民间小偏方验方两则导读:以下所选四方,虽为偶得,但都是我历验多例的,故书于此,供同道参考。
民间验方,不可小觑,验方,或出自一人笔下,或出于众人之口,多数难以明确渊源,但它在民间流传着,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虽无经方那样规范严谨、方证合拍,但却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所以颇受医家与病人的喜爱,有的流传数百年且被载入医籍。
但验方也不是包治百病(或证)的良方,亦需要在辨证的前提下选用。
1.治荨麻疹方灵仙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药末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一时无。
此方出自明代董宿的《奇效良方》,主治“遍身瘙痒”,能“明目爽神”。
我初识此方,曾治男性荨麻疹一例,30余岁,患病10余年,所用药多为抗过敏剂与中药消风散、荆防败毒散等,时有好转,但每至心烦、紧张时,仍不时发作。
我于发作时予以此方散剂(威灵仙30克,石菖蒲30克,黑芝麻30克,苦参30克,何首乌30克,生甘草15克,共为细末),每次6克,一日3次,白开水送服。
经用半月,瘙痒皮疹消失,追访10余年未发作。
后用此方治疗数十例(包括荨麻疹、风疹、不明原因皮肤瘙痒等),均获良效。
由于散剂服用不便,起效较慢,我多以汤剂治疗。
汤剂处方为:威灵仙30克,石菖蒲10克,黑芝麻30克,苦参10克,何首乌15克,生甘草10克,一般加用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穿山龙15克,这样止痒见效快,且疗效比较巩固。
此方所含药物,具滋阴润燥、祛风除湿的功效。
所治应是阴虚生风、夹杂湿热的证候,如素体阴虚,五心烦热,舌质红赤,上浮腻苔者。
若是风寒证候则不适宜。
但在应用时,最好不要用酒为引,以免酒精过敏。
2.治腰疼方茴香杜仲巴戟天,苁蓉故纸加青盐,猪羊腰子用一个,腰腿不疼似少年。
此方出自清代鲍相璈的《验方新编》,原方名为“壮本丹”。
“凡肾虚腰痛,久则寒冷,此药壮精骨,补元阳,利大小便,养丹田,功效甚大。
”原方为散剂,装入猪腰(或羊腰),外用面包,煨熟,去面与药,仅食用腰子,黄酒送下。
【名老中医医话】毛德西:葛根黄芩黄连汤---清热解表治二阳
【名老中医医话】毛德西:葛根黄芩黄连汤---清热解表治二阳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加减:热盛者,加金银花、连翘;赤白下利者,加白头翁、马齿苋;口渴者,加天花粉、北沙参;小便短赤者,加白茅根、车前子。
功用:清热止利,平衡阴阳。
主治:泄泻、痢疾,热性头痛、眩晕等。
用法:先煮葛根,后入余药。
煎煮600毫升,每服200毫升,3次服尽。
原文:《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医论: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太阳桂枝证而反下之,邪由肌腠而内陷于中土,故下利不止;脉促与喘汗者,内陷之邪欲从肌腠外出而不能出,涌于脉道,如疾行而蹶为脉促;涌于华盖,肺主气而上喘;肺主皮毛而汗出。
方主葛根,从里以达于表,从下以腾于上,辅以芩连之苦,苦以坚之,坚毛窍而止汗,坚肠胃以止泻,又辅以甘草之甘,妙得苦甘相合,与人参同味而同功,所以补中土而调脉道,真神方也。
”方解:此条有五症,即下利、发热、恶风寒、汗出、喘息,但主要是下利、发热、恶风寒三症,其中以发热、下利为其主要症状,这是“二阳”(即阳明经)受邪的常见症状。
发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邪热下迫肠道,大肠传导功能失司,失于约束,故见大便稀薄,或水样便,个别患者会有脓血便,肛门处灼热,舌苔会见黄腻苔,脉象弦数,夏秋季发生这样的病证比较多。
其临床应用指征,必须是舌苔黄腻或白腻,若是水滑苔,或无苔,那就不是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了。
经临床观察,此方主要用于热性腹泻,急性痢疾。
但近年来有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者,亦有如期效果,今将余所治一例高血压患者介绍于后,以示此方之灵活性。
病案:樊某,男,49岁,干部,于2001年春季就诊。
患高血压病2年,曾用复方罗布麻、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血压170/95mmHg降至140/87mmHg,但头晕,颈项不舒(如落枕感),口干黏苦,未见减轻。
刻诊时舌质暗红,苔薄黄,脉象沉弦细紧。
脉证合参,印象为痰火上扰,经脉失柔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毛德西先生的“三味方”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毛德西先生治疗脾胃病的三味方,因为每个方子都由三味药组成,所以叫“三味方”。
1、黄连、吴茱萸、刀豆子(左金豆子汤)
用来治疗肝火犯胃导致的胃痛、烧心、反酸、呕吐等。
黄连清心火,在中医五行中,肝属木,心属火,肝木生心火,也就是说肝是心的母亲,又说实则泻其子,通过清心火来达到泻肝火的目的。
但是黄连苦寒,苦寒之药容易伤胃气,所以又加了吴茱萸,吴茱萸的味道也不好,也是苦的,但它是苦温,黄连和吴茱萸,一个苦寒,一个苦温,一温一寒,相互辅佐又相互制约,合起来叫左金丸。
调了肝,还得再调调脾。
刀豆子是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因为豆荚长的很像武侠小说中的大刀,所以叫刀豆,刀豆子温中下气、和胃降逆,和左金丸组合在一起,叫左金豆子汤。
左金豆子汤:黄连6克,吴茱萸3克,刀豆子6克
2、青皮、陈皮、大腹皮(理气三皮饮)
主要作用,理气消胀。
老感觉肚子里胀鼓鼓的,那很可能就是身体里的那股气不顺了,青皮调肝气,陈皮调脾气,大腹皮是槟榔的外皮,也是一味行气的良药。
理气三皮饮:青皮6克,陈皮10克,大腹皮15克
3、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三仙饮)
也叫焦三仙,主要作用消食导滞。
食物堆在胃里消化不掉,民间也叫食积了,神曲、山楂、大麦芽可以把肚子里运化不了的食物分解掉,帮脾胃分担一点压力。
其中,山楂消肉积,麦芽、神曲消米面之积。
三仙饮:神曲15克,山楂15克,大麦芽15克
4、大麦芽、稻芽、谷芽(开胃三芽饮)
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吃多了,不消化,就用三仙饮。
如果平素脾胃
便不怎么好,脾胃之气板结的厉害,可以用开胃三芽饮。
这些芽须虽然看上去柔弱,但是一旦你把它丢到土里去,它就会钻来钻去,最后破土而出。
脾胃板结得像久未耕耘的土地一样,谷芽、麦芽、稻芽一丢下去,脾土就松通了,就又能消化食物,长养庄稼了。
开胃三芽饮:大麦芽30克,稻芽15克,谷芽15克
5、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
用来治疗中焦湿浊不化导致的胃脘痞闷,倦怠无力,饮食无味,或者口气不清新,呼出的气体有浊臭味,只要是舌苔白腻水滑的都可以一用。
藿香、佩兰、砂仁,三味药都带有芳香之气,芳香的东西能化浊,能消除阴霾湿邪,化解人体里的浊气,助长脾胃正气。
芳香三味饮: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克。
6、百合、乌药、甘草(百合乌药甘草汤)
用来治疗胃脘痛,虽然痛但是又没有反酸、烧心的现象。
生气了或者吃了凉的东西,胃里面胀痛的,乌药、百合,再配上点甘草,乌药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散寒止痛。
不过,乌药太燥,容易伤津,百合清凉又滋润,刚好可以制约它的温燥之性。
甘草益气力,甘草在后面推,气药在前面跑的更快,三味药煮水喝下去,很快就能缓解过来。
百合乌药甘草汤:百合30克,乌药10克,甘草10克
7、生白术、决明子、火麻仁(健脾通肠汤)
主要作用,润肠通便。
有一种便秘是因为肠道津液减少,津液有润滑的作用,津液变少,排便的时候就会感到干干的,涩涩的,就像河道里的水干涸了,船就没有办法开动。
决明子、火麻仁都是种子,含有很多的油脂,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
白术补脾益气,是动力药,等于是为这艘船的开动提供点动力。
健脾通肠汤:生白术30克,决明子15克,火麻仁10克
8、竹茹、生姜、芦根(清胃三味汤)
用来治疗胃热呕吐。
胃以降为贵,胃气不降,吃进去的食物都堵在胸中,没法掉到肠胃,一个不小心,就往上泛。
胃气为什么不降?可能是肝郁,郁而化火,克伐脾土了。
也可能是胃热。
胃里面有热,这团火热要往上走,胃气受到干扰,所以降不下去。
肝郁呕吐的用左金豆子汤,胃热呕吐的用清胃三味汤。
芦根可以清胃热,竹茹清胃热的同时还能降胃气,生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呕家圣药,胃呕的一塌糊涂了,赶紧把生姜找来,既能止呕,又能保护胃气。
清胃三味汤:竹茹30克,芦根30克,生姜10克
9、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
这三味药可以看作是一半儿的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的方子,张仲景用它来治痞证,就是胃里面寒热虚实拧巴在一起了。
毛老先生只选取了其中的三味,半夏、黄连、黄芩。
用半夏来化痰,用黄连、黄芩来清热,三味药主要治疗痰热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等,这类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腻的。
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半夏辛温,黄连、黄芩苦寒,这样的用药思路就叫辛开苦降。
辛开苦降散:制半夏10克,黄连6克,黄芩6克
10、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止泻散)
用来治疗久泻。
偶尔一次腹泻可能只是脾的问题,但久泻这件事跟脾跟肾都有关系。
三味药兵分三路,炒山楂入脾,它是健脾止泻;肉豆蔻入肾,它是固肾止泻;石榴皮入肠,它是涩肠止泻。
止泻散:炒山楂30克,肉豆蔻10克,石榴皮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