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河中石兽》同步测试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第24课《河中石兽》 纪昀一、文学常识: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字词分析:1. 注音: p ĭ yè zhào fèi yān sù圮 曳 棹 杮 湮 溯2. 通假字: 钯:同“耙”,整地的农具3. 一词多义:4. 古今异义三、文章结构:● 文章分层:第一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寻十余里无迹):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第二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不更颠乎): 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第三层(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 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 四种寻找方法: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中心思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临:面对,位于。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的意思。

阅:经历。

竟:最终。

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 的 至石之半 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的 古 今 干 岸 不潮湿阅 经历 阅读物理 事物的道理 一门学科 是 这 表判断的动词已 停止 已经棹:船桨,这里是作动词,当划、摇来理解。

曳:拖着。

物理:事物的规律。

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为暴涨携之去()湮于沙上()啮沙为坎穴()石必倒掷坎穴中()溯流逆上()据理臆断()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1【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司马迁《史记》)【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驳倒。

③易置:撤换。

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竟不可得竟然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C.佯败走假装D.而绝其粮道截断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B.如其言代词,他(的)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古诗文阅读】《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一)文言阅读(15分)沧州南部的第一座寺庙靠近河流,山门在河流中断裂,两个石兽一起下沉。

经过十多年的阅读,这位僧人筹集到了修复的资金。

他要求在水里放两只石头野兽,但他们没有得到。

他以为他们会顺流而下。

数一数船,拖着铁和钯,在十英里多的地方找不到任何踪迹。

当学者搭建帐篷寺庙时,他微笑着说:“你不能学习物理。

是非木材?你怎么能带着它翱翔呢?它是一块坚硬的石头,松散的沙子,漂浮着,埋在沙子下面,让你的耳朵下沉和加深。

沿着河边要它并不难。

”公共服务是决定性的。

一个老河兵听到了,他也笑着说,“如果你在河里丢了一块石头,你应该到上游去取。

上面的石头又硬又重,沙子又松。

漂浮的水冲不动石头。

它的反击力会在石头下面面向水的地方。

沙子会被啃进洞里。

它会逐渐变得越来越深,而当它到达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就会掉进洞里。

如果它再咬,石头就会再次转动。

如果它继续转动,它将回到电流,并逆着电流上升。

如果你要求它向下流动,它就会坚定;如果你要它,它不会更颠簸,正如俗话所说,水果就在几英里之外。

然而,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但我一个都不知道。

我能根据原因猜吗?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石头盖得又硬又重,沙子又松。

漂浮的水洗不掉石头。

它的反击力量必须在石头下面面对水的地方。

它会把沙子啃成一个山脊洞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这个和尚为重建筹集了资金② 数一数船,拖拽铁和钯()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作者纪(jǐ 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的)。

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

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和其他人编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以便帮助大家更快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注释:1、:pǐ,倒塌。

2、断:主观判断。

3、柿:fèi,木片。

4、湮:yàn,沉落。

5、:diōn,同“癫”,疯。

6、啮:niè,啃咬。

7、坎穴:洞穴。

8、溯:从下游向上。

)【阅读题目】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二石兽并沉焉( )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③阅十余岁( ) ④一老河兵闻之(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5.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班级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5题。

(共11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阅.十余岁阅:(2)竟.不可得竟: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1分)山门圮于河3.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服为确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4题。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一、(甲)河中石兽(乙)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⑴棹数小舟棹:⑵湮于沙上湮:⑶庞然大物也庞然:⑷尽其肉,乃去去:3.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蔽林间窥之B.无案牍之劳形C.大言数主之失D.子之听夫志4.翻译。

(5分)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2分)5.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

(3分)概括:相同原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题。

(29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河中石兽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 宋朝2. 故事中,石兽被冲走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寻找方向是?A. 顺流而下B. 逆流而上C. 沿着河岸D. 河底答案:A. 顺流而下3. 故事中,石兽最终被发现的地点是在?A. 河道的上游B. 河道的下游C. 河岸的一侧D. 河底的泥沙中答案:A. 河道的上游二、填空题4. 河中石兽的故事讲述了人们在_________中寻找被冲走的石兽,最终通过_________的推理找到了石兽。

答案:河流;逻辑5. 故事中,人们最初认为石兽会_________,但后来发现它实际上_________。

答案: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三、简答题6. 请简述河中石兽故事的寓意。

答案:河中石兽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运用逻辑和智慧,而不是盲目地跟随直觉或传统观念。

7. 为什么石兽最终会在上游被发现?答案:因为石兽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冲击,会逐渐被水流携带的泥沙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兽会被泥沙推至上游,这与人们的直觉相反。

四、论述题8. 根据河中石兽的故事,谈谈你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如何运用逻辑思维。

答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河中石兽的故事中,人们最初是凭借直觉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但后来通过逻辑推理,发现石兽实际上是逆流而上。

这说明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仅凭直觉或经验,而应该通过理性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9.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面对石兽被冲走的情况,你会如何寻找石兽?答案:首先,我会观察河流的流向和速度,了解水流对物体的影响。

然后,我会考虑水流对泥沙的携带作用,以及泥沙可能对石兽位置的影响。

接着,我会逆流而上,沿着河岸寻找可能的石兽位置,同时注意河岸的地形变化,看是否有泥沙堆积的迹象。

最后,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组织人力进行河底的搜索,以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位置。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河中石兽纪昀一、文学常识: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字词分析:1. 注音:p? yè zhào fèi yān sù圮曳棹杮湮溯2. 通假字:钯:同“耙”,整地的农具3. 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4.古今异义古今干岸不潮湿阅经历阅读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是这表判断的动词已停止已经三、文章结构:●文章分层:第一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寻十余里无迹):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第二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不更颠乎):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第三层(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四种寻找方法: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中心思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临:面对,位于。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的意思。

阅:经历。

竟:最终。

棹:船桨,这里是作动词,当划、摇来理解。

曳:拖着。

物理:事物的规律。

暴涨:这里指猛涨的河水。

湮:埋没。

笑:在这里含有讥讽的意思。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二、(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注:①瞑,通“眠”。

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僧募金重修,阅十余岁,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无迹。

曳铁钯,寻十余里,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分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⑵山门圮于河(⑴一寺临河干(..))⑷但知其一(⑶阅十余岁(..))不更颠乎((5) (4分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今义:(再啮古义:()⑴如是.)今义:(古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分)(2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于上流笑曰B.当求之 A.闻之..力 D.其反激之 C.一老河兵闻之..) 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15.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3)4遂反溯流逆上矣。

()(2分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17、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河中石兽》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直隶献县人。

代家,这是一本以小形式写成的————说,内容以记述、—————为主。

四档。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二、)铁钯(棹()数小舟曳圮纪昀()()()于河......溯啮()沙木杮()湮()没()....()()欤.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加线的词语:阅十余岁: 2.河干: 3.山门圮于河: 3.1.临:.... 4.棹:.非究物理:7.是5.设帐: 6.尔辈不能..木杮:坎穴:啮: 11.:8.湮 9.耳: 10....:已12.不.:其言: 16.但13.遂: 14. 溯流: 15.如...不可得:石兽于水中: 19.竟17.据理臆断:18.求..以为:曳铁钯: 22. 20.凡河中失石: 21...二石兽并 26.固颠:23.盖: 24.闻之:25....:沉焉.: 石性坚重 28.乃27.然则:.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四、”“___________ _______通______,1、不亦颠乎?”“___________ _______通______,2、曳铁钯。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河中石兽纪昀一、文学常识: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字词分析:1. 注音:p? yè zhào fèi yān sù圮曳棹杮湮溯2. 通假字:钯:同“耙”,整地的农具3. 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4.古今异义古今干岸不潮湿阅经历阅读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是这表判断的动词已停止已经三、文章结构:●文章分层:第一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寻十余里无迹):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第二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不更颠乎):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第三层(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四种寻找方法: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中心思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临:面对,位于。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的意思。

阅:经历。

竟:最终。

棹:船桨,这里是作动词,当划、摇来理解。

曳:拖着。

物理:事物的规律。

暴涨:这里指猛涨的河水。

湮:埋没。

笑:在这里含有讥讽的意思。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阅十余岁。

阅:经过B.求之下流,固颠。

固:结实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颠:颠倒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16.以下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僧〕以为顺流下矣。

B.〔坎穴〕渐激渐深。

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

D.求之〔于〕下流。

17.以下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控,所以讲学家有了嘲讽别人的资本。

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由于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

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阅历且自信。

18.以下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索。

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表达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

C.选文末句运用了谈论的表达方式,说明了的观点。

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

答案: 15.B16.C17.B18.B【分析】15.此题考查文言词语说明。

七年级下册语文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第1页共1页。

第24课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附答案)

第24课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附答案)

第24课河中石兽阅读练习(附答案)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1)阅十余岁阅:________(2)竟不可得竟:________2.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众服为确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1
文言文阅读(14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

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

其难治者,则丸不跃。

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15.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A.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
B.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
C.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
D.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
16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求石兽于水中卖药于市B.以为顺流下矣以一铜佛置案上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其佛手必磁石为之D.乃石性坚重其术乃败
1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B.是非木杮是:对;正确(跟“非”相对)。

C.举国信之举:全。

D.验之信然信:确实。

1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C.乙文中游僧让买者先向佛祈祷得到佛的帮助,从神奇现象上欺骗民众,然后病能否医治取决于药丸是否跳入佛手中,从敬畏心里上捕获民众。

D.乙文中骗术的原理是磁石有磁力,而铁会和磁石相互吸引,自然跳到铜佛手中去了。

19.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4分)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分)(2)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

(2分)
答案:
15.D
16.A
17.B
18.B
19.(1)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2)而旁边盘子里存放着药丸,铜佛做出伸手拿东西的样子。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2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漫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益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逐反溯流遂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颅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脑断款?
1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12、老河兵为什么要“笑”,如何理解老河兵这个人物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解析:应先初步感知语意,然后抓住断句标志来准确断句。

“水不能冲石”
主谓宾结构完整,“其”作代词,一般位于语句开头,故应在“其”前断开;“其反激之力”是“啮”的主语,语句较长,其后应断开;“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表意明确,且其结果是“渐激渐深”“至石之半”,所以其后应断开;“渐激渐深”“至石之半”语意并列,所以中间应断开。

考点:文言断句。

12、老河兵笑(有嘲笑的意思)的对象是讲学家,因为他知道讲学家没有实际经验,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

(意思对即可)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意思对即可)解析:应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出涉及人物“笑”的语句,然后分析原因并理解人物形象。

原文中“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等语句写出了老河兵笑的原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必倒掷坎穴中”写出他综合考虑了石头的性质、沙的特点及水的作用力,从而形成了“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观点,充分表现了他实事求是的性格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