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练习题复习
【教育资料】《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学习精品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一、双基测评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溯流逆上( )据理臆断(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3)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___________3. 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6.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能力迁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
《河中石兽》综合练习(含答案)
《河中石兽》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B.尔辈不能究物理。
C.如是再嗤,石又再转。
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B.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C.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D.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4.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河兵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
)D.竟不可得。
(最后没有找到。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果,而且作者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判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方法。
C.文中写了两次“笑”: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是因为他富有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判断。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纪昀。
纪昀,字晓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四库全书》。
二、填空题1.给画线字注音。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2)棹数小舟,曳铁钯()()(3)山门圮于河()(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三、综合性学习题1.“国学教育”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24 河中石兽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B.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D.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临()(2)究()(3)啮()(4)已()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它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③,死地也,而括易言之④。
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七下语文《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
七下语文《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出门圮.于河()(2)求.二石兽于水中()(3)尔辈不能究.物理()(4)如是再啮.()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讲学家”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做出推断,所以结果是错误的。
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复习习题
《河中石兽》习题【一】【甲】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杜处士好画》【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
③拊:拍。
④搐ch ù:收缩。
此指“夹”。
⑤掉:摆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2分)(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2)一日曝.书画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4分)(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楚有祠者,赐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1)引酒且饮之引:___________ 且:___________(2)蛇固无足固:___________(3)终亡其酒终:___________ 亡:___________9. 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数人饮之不足B. 引酒且饮之C. 子安能为之足D. 一人饮之有余10.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创新运用13.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面的广告语有没有毛病?试作分析。
(1)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对同一个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请你举一个例子,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评反思](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交流园地](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四、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河中石兽专题练习
《河中石兽》专题练习一.1.解释选文中加横线的词。
(1)棹:(2)溯流:(3)果:。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3.概括选文第②段寻找石兽的途径。
4.《河中石兽》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文中找出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3)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 (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___________三.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点”;讲学家判断其在“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兵判断其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用原文填空)3.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寺临河干.______ ②竟.不可得______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 ④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②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4)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5)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五. 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求石兽于水中()⑷求之下流,固颠()(5)如是再啮()(6)尔辈不能究物理()六.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河中石兽》-专项练习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河中石兽 》复习题一、《河中石兽》选自 。
作者是 ,字 ,清代 ﹑ 。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 二、字词分析:1、 注音:溯 欤3、通假字: 钯: 颠: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果得于数里外 如是再啮 如其言 (1)介词 在 (2)介词,像 (3)介词 按照5、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一寺临河干 B.棹数小舟 C. 不亦颠乎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 一词多义: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 的 至石之半 的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的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被 ) ⑵众服为确论 (认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成为) 5. 古今异义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 A.但知其一 B.是非木柿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ft 门 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
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有个讲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完整版)《河中石兽》-专项练习附答案.doc
《河中石兽》复习题一、《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是,字,清代﹑。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二、字词分析:1、注音:圮曳棹杮湮溯欤2、重点字词:临:河:余:湮:圮:阅:岁:是:杮( f èi):并:啮:坎穴:臆断:已:如:设帐:竟:棹:曳:但:倒掷:盖:暴涨尔辈:求:以为:溯流:固:究:然则:遂:3、通假字:钯:颠: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果得于数里外如是再啮如其言...(1)介词在(2)介词,像(3)介词按照5、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一寺临河干 B. 棹数小舟 C.不亦颠乎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6、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 , 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 , 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 , 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 , 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 , 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⑵众服为确论(认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5.古今异义古今干岸不潮湿阅经历阅读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是这表判断的动词 1已停止已经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A. 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 f 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有个讲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引导语:《河中石兽》是清代诗人纪昀的一首诗,下面是关于《河中石兽》的相关习题集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学好这首诗。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溯流逆上( )据理臆断(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3)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___________3. 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迁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河中石兽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 宋朝2. 故事中,石兽被冲走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寻找方向是?A. 顺流而下B. 逆流而上C. 沿着河岸D. 河底答案:A. 顺流而下3. 故事中,石兽最终被发现的地点是在?A. 河道的上游B. 河道的下游C. 河岸的一侧D. 河底的泥沙中答案:A. 河道的上游二、填空题4. 河中石兽的故事讲述了人们在_________中寻找被冲走的石兽,最终通过_________的推理找到了石兽。
答案:河流;逻辑5. 故事中,人们最初认为石兽会_________,但后来发现它实际上_________。
答案: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三、简答题6. 请简述河中石兽故事的寓意。
答案:河中石兽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运用逻辑和智慧,而不是盲目地跟随直觉或传统观念。
7. 为什么石兽最终会在上游被发现?答案:因为石兽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冲击,会逐渐被水流携带的泥沙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兽会被泥沙推至上游,这与人们的直觉相反。
四、论述题8. 根据河中石兽的故事,谈谈你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如何运用逻辑思维。
答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河中石兽的故事中,人们最初是凭借直觉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但后来通过逻辑推理,发现石兽实际上是逆流而上。
这说明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仅凭直觉或经验,而应该通过理性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9.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面对石兽被冲走的情况,你会如何寻找石兽?答案:首先,我会观察河流的流向和速度,了解水流对物体的影响。
然后,我会考虑水流对泥沙的携带作用,以及泥沙可能对石兽位置的影响。
接着,我会逆流而上,沿着河岸寻找可能的石兽位置,同时注意河岸的地形变化,看是否有泥沙堆积的迹象。
最后,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组织人力进行河底的搜索,以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位置。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字,(朝代)_____家。
2、给下列字注音:棹()曳()湮()啮()溯()臆()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阅十余岁()()(4)竟不可得()(5)棹数小舟,曳铁钯()()(6)设帐()(7)不能究物理()(8)是非木杮()(9)湮于沙上()(10)沿河求之()(11)不亦颠乎?()(12)众服为确论()(13)闻之笑曰()(14)盖石性坚重()(15)啮沙为坎穴()()(16)转转不已()(17)遂反溯流逆上矣()()(18)固颠()(19)如其言()(20)然则天下之事()(21)可据理臆断与()4、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并沉焉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_(2)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4)盖石性坚重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5)是非木杮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6)阅十余岁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7)转转不已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8)固颠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5、一词多义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3)啮沙为坎穴()之:(1)一老河兵闻之()(2)其反激之力()(3)沿河求之()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
《河中石兽》巩固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巩固练习及答案(一)请用“尸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山门圮于河圮:倒塌2.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3.求二石兽于水中求:寻找4.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5.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6.湮于沙上湮:埋没7.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8.转转不已已:停止9.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三)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棹数小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暴涨的河水(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一寺临河干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跟“湿'’相对2.求石兽于水中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3.是非木柿是非:古义:这不是今义:事物的正确或错误,或因说法引起的误会或纠纷4.渐沉渐深耳耳:古义:语气词,表示“罢了”今义:耳朵5.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如:(1)如是再啮像(2)如其言依照2.之:(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寺僧寻找石兽的做法(2)求之下流,固颠代词,代指石兽(3)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3.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被(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3)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六)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癫狂了吗?3.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依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关键点:“如”、状语后置句式)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河中石兽》练习题 含答案
初一《河中石兽》练习一、基础知识(一)解释加点的词意。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竟.不可得(3)尔辈..不能究物理..(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5)沿河求之,不亦颠.乎(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7)如是..再啮(8)转转不已..(9)遂.反溯流..逆上矣(10)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11)然则..天下之事(12)但.知其一(13)可据理臆断..欤?(二)翻译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阅读训练(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全
1、
2、
3、
4、
5、
6、
7、
8、
活用为
16分)
今义:
今义:
今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每空1分,28分)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治经为博士邪(
沿河求之.(
其反激之.力(
今义:
老河兵闻之.(
至石之.半(
求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
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也 颠倒、错乱 信服 是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 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大凡、凡是 落入水中的石头 原来是(因为) 坚硬沉重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 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 为.坎.穴.,渐激
代词,代水流的 的 侵蚀,冲刷 成为 坑洞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众服为确论。
4、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5、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7、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八、文意理解.(20分)
1、这篇文言文选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全书以记叙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
)沉焉.(
)。
阅.(
)十余岁.(
),僧募.(
)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河中石兽》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河中石兽清代: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解词。
1.河干:___________,2.圮___________,3.并___________,4. 阅___________,5.求___________,6.竟___________,7.棹___________,8.曳___________,9.设帐___________,10.尔辈___________,11.究___________,12.物理___________,13.是___________,14.木杮___________,15.岂___________,16.为___________,17.暴涨___________,18.性___________,19.湮___________,20.之___________,21.颠___________,22.盖___________,23.反激之力___________,24.啮___________,25.坎穴___________,26.如是___________,27.不已___________,28.遂___________,29.溯流___________,30固___________,31.如___________,32.果___________,33.然则___________,34.但___________,35.据理臆断___________,二、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有多重要不用老师多说了吧!期末考试词语解释错了你有脸见我吗? 一 份耕耘一份收获,别想着不劳而获就对了。
一、解释划横线字词。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注音:
解释:
),山门圮(注音: 解释: )
于( )河,二石兽并( )沉焉( )0阅( )十余岁(
),僧募金
重修,求( )石兽于( )水中,竟( )不可得。
以为( )顺流下矣, 棹(注音: 解释:
)数小舟,曳(注音:
解释:
)铁钯,寻十
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闻( )之(
)笑曰:“尔辈(
)
不能究( )物理( ),是( )非木柿(注音:
解
释: ),岂(
)能为(
)暴涨(
)携之去(
)?
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注音: 解释:
)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0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 ”众服为确论
(
)0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 )河中失石( ),当( )求之
然则( )天下之事,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
断( )欤(注音:
解释:
)?
二、填空
材为( ) 2、古今异义。
(1)阅十余岁古义: _______ ;今义: _______ ? (2)阅十余岁古义: ________ ;今义: ________ ?
(3)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4)是非木柿 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渐沉渐深耳 古义: ;今义: ?
第 六 单 元 古 文 《河 中 石 兽
( )于(
)上流。
盖( 反激之力( ),必(
)于(
释:
)沙为( )坎穴(注音: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 遂( )反( )溯流(注音:
固 ( )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石下迎水处啮(注音:
解 解释:
),渐激
)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 ),
解释:
)逆上矣。
求之下流,
”如(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是( )
(朝代)人。
编撰《四库全书》,本书分为(
)()()四个部分。
本文题
⑹转转不已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 ?
(7)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古义: _________ ;今义:______ ?
(8)求二石兽于水中古义: 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
1、僧侣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2、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3、文章最后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一、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角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二、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角度:可据理臆断欤)?
三、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角度:老河兵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