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杜处士好画》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南省张家界市2017年中考题)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1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阅金经B.一老河兵闻之陶后鲜有闻C.转转不已待君久不至,已去D.遂反溯流逆上矣意将遂入以功其后也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尝射于家圃B.乃石性坚重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当求之于上流孔子云:何陋之有D.如其言择其善者而从之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答13.B听说(A项:经过,经历;阅读。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为暴涨携之去()湮于沙上()啮沙为坎穴()石必倒掷坎穴中()溯流逆上()据理臆断()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题。

(29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4分)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_______________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_______________③湮.于沙上_______________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河中石兽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1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阅金经B.一老河兵闻之陶后鲜有闻C.转转不已待君久不至,已去D.遂反溯流逆上矣意将遂入以功其后也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尝射于家圃B.乃石性坚重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当求之于上流孔子云:何陋之有D.如其言择其善者而从之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答13.B听说(A项:经过,经历;阅读。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
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1、圮:pǐ,倒塌。

2、臆断:主观判断。

3、柿:fèi,木片。

4、湮:yàn,沉落。

5、傎:diōn,同“癫”,疯。

6、啮:niè,啃咬。

7、坎穴:洞穴。

8、溯:从下游向上。

)。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1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阅金经B.一老河兵闻之陶后鲜有闻C.转转不已待君久不至,已去D.遂反溯流逆上矣意将遂入以功其后也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尝射于家圃B.乃石性坚重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当求之于上流孔子云:何陋之有D.如其言择其善者而从之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答13.B听说(A项:经过,经历;阅读。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
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班级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5题。

(共11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阅.十余岁阅:(2)竟.不可得竟: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1分)山门圮于河3.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服为确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4题。

《杜处士好画》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杜处士好画》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杜处士好画》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乙】杜处士好画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

③拊:拍。

④搐chù:收缩。

此指“夹”。

⑤掉:摆动。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2分)(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2)一日曝书画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12.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4分)(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原因:。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原因:。

1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4分)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经历(2)晒11. 翻译(4分,每小题2分)(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⑶阅十余岁()(5)不更颠乎()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古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B.C. 一老河兵闻之D.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然则天下之(4分)(4)遂反溯流逆上矣。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⑵山门圮于河(⑷但知其一()))今义:(今义:((2分)当求之于上流其反激之力17、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河中石兽》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__县人。

______代_ 一》作者是家,这是一本以,字___________ ,直隶献形式写成的 _____________ 小() 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加线的词语: 1.临:• 4.棹: 2.河干: 3. 山门圮于河:•3. 阅十余岁:・ ・5.设帐:6.尔辈不能究物理:7.是非木柿:8.湮:• 9.耳:• 10.啮:• 11.坎穴:12.不已:13.遂:14.溯流:15.如其言:16.但: 17.据理臆断 : 18. 求石兽于水中:•19.竟不可得: • 20.凡河中失石: 21.曳铁钯:22.以为:23.盖:• 24.闻之: •25.固颠: •26.二石兽并沉焉: •27.然则:28. 乃石性坚重: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 说,内容以记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主。

完整版)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集锦

完整版)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集锦

完整版)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集锦河中石兽》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等人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

以下是对该文章的中考题集锦。

1.第五题要求选择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正确答案为D,因为“转转不已已”应该解释为“不停地旋转”。

2.第六题要求选择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正确答案为C,因为“渐激渐深激”和“猛烈”意义和用法相同。

3.第七题要求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正确答案为B,因为“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是正确的翻译。

4.第八题要求选择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正确答案为B,因为文章语言简洁,但并不意味着语言贫乏,作者运用了恰当的词语和短语来描述事件。

5.第十九题要求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正确答案为(1)湮于沙上湮:被掩埋在沙土之中;(2)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就顺着河流逆流而上;(3)曳XXX曳:拖着XXX。

6.第二十题要求翻译句子,正确答案为(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2)你凭什么臆断呢?7.第二十一题要求解释“凡河中失石……”一句,正确答案为该句话的意思是“在河流中失去石头是很常见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XXX错误地将“凡”解释为“凡是”,但在老师的提示下,她明白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

四.【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题】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完成10~12题。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每岁京尹出XXX阅水军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C11.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5)不更颠乎()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遂反溯流逆上矣。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17、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河中石兽》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直隶献县人。

代家,这是一本以形式写成的小说,内容以记述、—————————为主。

2、“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四档。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纪昀..()木杮.()湮.()没啮.()沙溯.()欤.()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加线的词语::1.临.: 2.河干: 3.山门圮.于河: 3.阅十余岁..4.棹.:5.设帐:6.尔辈不能究.物理:7.是.非木杮:8.湮.:9.耳.: 10.啮.:11.坎穴:12.不已.:13.遂.:14. 溯流: 15.如.其言:16.但.:17.据理臆断:18.求.石兽于水中:19.竟.不可得:20.凡.河中失石: 21.曳.铁钯:22. 以为:23.盖.:24.闻.之:25.固.颠:26.二石兽并沉焉.:27.然则:28.乃.石性坚重: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不亦颠乎?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2、曳铁钯。

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集锦.pdf

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集锦.pdf

学海无涯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如其言 如____________ ②须其夜艾
艾_______________
③阴布大网 阴_____________ ④叹其以诈相笼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笼_______________
译文:
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 分)
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
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
20.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 分)
(1) 一老河兵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求之于上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 分)
众 服 为 确 论。
2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 分)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

A. 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 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 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
D. 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本文选自#,作者#,字,(朝代)#家。

2、给下列字注音:棹()曳()湮()啮()溯()臆()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阅十余岁()()(4)竟不可得()(5)棹数小舟,曳铁钯()()(6)设帐()(7)不能究物理()(8)是非木杮()(9)湮于沙上()(10)沿河求之()(11)不亦颠乎?()(12)众服为确论()(13)闻之笑曰()(14)盖石性坚重()(15)啮沙为坎穴()()(16)转转不已()(17)遂反溯流逆上矣()()(18)固颠()(19)如其言()(20)然则天下之事()(21)可据理臆断与()4、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并沉焉古义:#;今义:#(2)不能究物理古义:# ;今义:#(3)但知其一古义:#;今义:#(4)盖石性坚重古义:#;今义:#(5)是非木杮古义:#;今义:#(6)阅十余岁古义:#;今义:#(7)转转不已古义:#;今义:#(8)固颠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3)啮沙为坎穴()之:(1)一老河兵闻之()(2)其反激之力()(3)沿河求之()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9、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10、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一、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0-13题。

(14分)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

③拊:拍。

④搐chù:收缩。

此指“夹”。

⑤掉:摆动。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2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
修阅。

(2)一日曝书
画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
12.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4分)(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因:。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因:。

1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4分)

文:。


文:。

答案:
(二)(14分)
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经历(2)晒
11. 翻译(4分,每小题2分)
(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12.(4分)(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

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

(意思对即可)
13.(写出启示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言之有理即可。

4分。


甲文示例:(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1分)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分)
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

(1分)
(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

(1分)
(3)要注意细节。

(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

(1分)
【参考译文】
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