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班级姓名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铁钯.() 臆.断() 啮.沙() 曳.() 木柿.() 圮.于河() 溯.流逆上() 棹.数小舟() 湮.于沙上()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一寺临.河干()(2) 山门圮.于河()(3) 二石兽并.沉焉()(4) 求.二石兽于水中()(5) 竟.不可得()(6) 以为..顺流下矣()(7) 曳.铁钯()(8) 尔辈不能究.物理()(9) 众服为确论..()(10) 然则..天下之事()3. 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4, 下列各项划分停顿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 樟/数小舟,电/铁钯,寻/十余里/无迹B.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C.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5. 翻译下面句子。

(1)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酒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拓展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慕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研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逐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呼?”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斜体红字的意义和用法。

一老河兵闻之_________________当求之于上流_________________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湮于沙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再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___________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___2.下列各项中斜体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石兽于水中贤于材人远矣B.以为顺流下矣策之不以其道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D.然则天下之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下列各项中斜体红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二石兽并沉焉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寻十余里未果,寻病终C.是非木杮斯是陋室D.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众服为确论。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24河中石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24河中石兽

24__河中石兽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河干.(gān)圮.(pǐ)棹.(zhào) 铁钯.(pá)木杮.(fèi) 湮.(yān)啮.(niè) 溯.(sù)流【解析】注意“棹”的声母是“zh”不是“z”;“钯”不要读作“bǎ”,“杮”不要读作“shì”。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解析】前三项均为代词,最后一项为助词“的”。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沧州南/一寺/临河干C.果得/于/数里外D.然则/天下之事【解析】C项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果/得于/数里外。

4.按要求填空。

(1)古人对数字的表达和现在有所不同,比如“二八年华”指女子十六岁。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清朝乾隆皇帝出的,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

当时名臣纪晓岚对了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位老人的年龄。

根据文化常识和数学知识,这位老人的年龄应是__一百四十一__岁。

(2)“析字联”是指对联中采用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的对联。

传说清代名士纪晓岚一次出游,见清泉汩汩,小溪潺潺,风景甚是怡人,便驻足欣赏。

又见一位老樵夫在溪边休息,恰逢其小女送饭而来。

如此情景令纪晓岚心头一动,随口吟出一联:“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最妙。

”没想到老樵夫听了也应声对出一联:“山石__岩__下古木__枯__,此木为__柴__。

”纪晓岚听罢,与老樵夫相视而乐。

请根据对联与汉字的知识,将老樵夫对出的一联补充完整。

【解析】(1)上联中两个甲子年是一百二十岁,再加上“三七岁月”即二十一岁,所以是一百四十一岁。

下联中“古稀双庆”即是两个七十岁,“一个春秋”即一岁,所以也是一百四十一岁。

(2)上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将“白水”组成“泉”字,将“女子”组成“好”字,将“少女”组成“妙”字。

《河中石兽》同步习题[含答案解析]

《河中石兽》同步习题[含答案解析]

完美.格式.编辑《河中石兽》同步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 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 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 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2.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山门圮于河(pǐ)僧募金重修(mù)B. 一寺临河干(gān)棹数小舟(zhào)C. 是非木杮(fèi)湮于沙上(yān)D. 如是再啮(chǐ)遂反溯流逆上矣(s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3.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⑶湮于沙上(湮:)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4.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5. 重点词语理解(1) 河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设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尔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物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木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失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溯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据理臆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找出通假字不亦颠乎“____”通“____”,解释:____________。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24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第一局部: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那么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以下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⑶湮.于沙上〔湮:〕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⑸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5、理解以下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众服为.确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对以下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以下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第二局部:〔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用自己的话写出以下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之〞指代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24课河中石兽A卷基础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曳.铁钯( )(4)湮.于沙上( )(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如是再啮.( )(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答案:(1)倒塌(2)年(3)拖(4)埋没(5)讲馆教书(6)侵蚀,冲刷(7)颠倒,错乱(8)依照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解析】选D。

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2)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3)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沧州南/一寺/临河干C.果得/于/数里外D.然则/天下之事【解析】选C。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果/得于/数里外。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B.以为..顺流下矣C.阅.十余岁D.尔辈不能究物理..【解析】选B。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 栖(xī)息嫌恶(wù)酝酿(niàng)头晕目眩(xuàn)B . 厄(è)运喑哑(yīn)狩猎(shòu)忍俊不禁(jìn)C . 篡夺(cuàn)主宰(zǎi)禀告(bǐn)玲珑剔透(tī)D . 芊芊(qiān)荫蔽(yīn)着(zhuó)落苦心孤诣(yì)2. (2分) (2018七下·江门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________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________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__________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A . 传播捍卫聚集B . 传递保全凝聚C . 传递捍卫凝聚D . 传播保全聚集3. (2分)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初中语文24课:《河中石兽》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24课:《河中石兽》测试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测试题(一)课内语段测试题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杮.()湮.()没啮.()沙欤.()二、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这是一本小说,属于,内容以记述、为主,其中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和。

2.本文作者是,字,卒后谥号,直隶献县人。

代家、家。

3.作者任《四库全书》,亲自撰写了,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4.《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四档。

三、解词。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或画横线的词语。

(1)一寺临.河干()(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4)但.知其一()(5)一寺临河干()(6)棹.数小舟()(7)设帐()(8)尔辈()(9)物理()(10)是非木杮()(11)坎穴()(12)溯流()(13)如.其言()(14)据理臆断()(15)至.石之半()(16)竟.不可得()(17)以为()(18)并.沉焉()(19)然则()(20)转转不已.()(21)不更颠.乎()2.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 今义:( ) (3)阅.十余岁 古义:( ) 今义:( ) (4)盖.石性坚重 古义:( ) 今义:( ) (5)但.知其一 古义:( ) 今义:( ) (6)渐沉渐深耳.古义:( ) 今义:( ) 3. 解释下面“一词多义”的词语。

【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练习

【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练习

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__________曳铁钯__________湮__________啮__________溯流__________臆断__________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__③曳铁钯__________④湮于沙上__________⑤一讲学家设帐寺中__________⑥如是再啮__________⑦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__⑧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__________5.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6、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_②众服为确论_____________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_____________7、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9、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③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第二部分:(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七年级语文下册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new)

七年级语文下册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new)

河中石兽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 )(3)曳.铁钯( )(4)湮.于沙上( )(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6)如是再啮.()(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C。

果得/于/数里外D。

然则/天下之事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二石兽并.沉焉B。

以为..顺流下矣C。

阅.十余岁 D.尔辈不能究物理..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 D。

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7。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一部记述__________、奇特见闻为主的以__________形式写成的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4课河中石兽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chuò) 据理意断B.曳.铁钯(zhuài) 暴涨.(zhǎng) 募金重修C.湮.于沙上(yān) 啮.沙为坎穴(niè) 沙性松浮D.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huò) 不亦癫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看流星雨,8点钟小明不期而至....,准时到达了约定地点。

C.这个杀人犯被称作“地狱之手”,是当之无愧....的。

D.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4.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5.下面句子与画线句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A.怎能让人扼腕叹息? B.难道能让人扼腕叹息?C.让人扼腕叹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24 河中石兽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为暴涨携之去( ) 是非木杮( ) 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划一处)(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部编最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部编最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部编最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B.山门圮.于河圮:倒塌C.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D.湮.于沙上湮:消失2.下面句子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亦颠乎B.曳铁钯C.尔辈不能究物理D.卿今当涂掌事。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闻之笑曰A.一老河兵闻之.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其反激之.力D.无丝竹之.乱耳。

4.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果/得于/数里外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6.下列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鸡年春节已经过去,你还记得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情景吗?春联是对联的一种。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①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②小小的对联融合了大文化③据历史记载,英国女王送了光绪皇帝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④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A.①③④②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______)棹.数小舟(______)曳.铁钯(______)为暴涨.携之去(______)湮.于沙上(______)啮.沙为坎穴(______)溯.流逆上(______)据理臆.断(______)二、课内阅读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2)竟.不可得竟:(______)(3)曳.铁钯曳:(______)(4)转转不已.已:(______)(5)不亦颠.乎颠:(______)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颊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圮:倒塌)B.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究)C.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D.湮.于沙上(湮:消失)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C.湮于.沙上/果得于.数里外D.一老河兵闻之./沿河求之.,不亦颠乎5.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可据理臆断欤?(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B.众服为确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yún)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 曳.(yè) 铁钯.(pá)
木杮.(fèi)湮.于沙上(yān)啮.沙(niè)溯.流逆上(sù) 臆.断(y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3)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4)求.二石兽于水中求:寻找
(5)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
(6)曳.铁钯曳:拖
(7)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
(8)湮.于沙上湮:埋没
(9)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
(10)众服为确论
..确论:正确的言论
(11)如是再啮.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2)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
(13)可据理臆断
..欤臆断:主观地判断
3.文学常识填空。

(1)纪昀,字晓岚,清代(朝代)学者、文学家。

乾隆年间,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将古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

(2)《河中石兽》的体裁是文言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

4.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果/得于/数里外
5.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C)
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
B.(僧人)求二石兽于水中
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
D.(石兽)湮于沙上
(解析:C.应为“于”。

)
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结构助词“的”。

)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3)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02课内精读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解析:D.应是讲学家不切实际,认识片面;寺僧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
9.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10.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做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

他能做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既根据实际经验判断,又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

11.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示例】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03拓展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

②计:计谋,策略。

③俄:不久,一会儿。

④老父(fǔ):老人。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

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1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

(划一处)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执.竿入城执:握、持、拿
(2)亦不可入.入:进入
(3)但.见事多矣但:只,只是
(4)遂.依而截之遂:于是,就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而已!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15.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

(不超过50字)
【示例】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听从他人建议,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附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而已!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