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yún)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 曳.(yè) 铁钯.(pá)

木杮.(fèi)湮.于沙上(yān)啮.沙(niè)溯.流逆上(sù) 臆.断(y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3)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4)求.二石兽于水中求:寻找

(5)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

(6)曳.铁钯曳:拖

(7)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

(8)湮.于沙上湮:埋没

(9)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

(10)众服为确论

..确论:正确的言论

(11)如是再啮.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2)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

(13)可据理臆断

..欤臆断:主观地判断

3.文学常识填空。

(1)纪昀,字晓岚,清代(朝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将古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

(2)《河中石兽》的体裁是文言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

4.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果/得于/数里外

5.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C)

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

B.(僧人)求二石兽于水中

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

D.(石兽)湮于沙上

(解析:C.应为“于”。)

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结构助词“的”。)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3)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02课内精读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解析:D.应是讲学家不切实际,认识片面;寺僧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9.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10.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做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做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既根据实际经验判断,又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

11.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示例】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03拓展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1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一处)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执.竿入城执:握、持、拿

(2)亦不可入.入:进入

(3)但.见事多矣但:只,只是

(4)遂.依而截之遂:于是,就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而已!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15.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不超过50字)

【示例】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听从他人建议,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附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而已!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