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河中石兽(纪昀)
24《河中石兽》
板书设计
河 寺僧 → 原地水中 → 不可得 中 寺僧 → 顺流而下 → 无迹
但知其一,
石 兽
讲学家 → 原地沙下 → 失败
老河兵
→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 数里外
不知其二 者多矣
实践出真知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掉在河里的石兽的故 事,说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 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 二,任何事物都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 解就作出主观臆断,实践才能出真知。
顺流而下。
颠倒,错乱。
信服。
【译文】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 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 (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 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 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 不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观点。
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字晓岚, 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 直隶献县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一生学宗汉儒,博览 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 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 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 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
固然。
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按照。
既然这样。 那么。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 则天下之事,
只。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 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译文】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 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 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 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 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 栽倒在坑穴里。
24复习课《河中石兽》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有个学究在庙里讲学,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 物理。 是非木杮(fè i),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带走了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耳,助词,表示 肯定。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7、不亦颠乎 8、但知其一 9、转转不已 10、二石兽并沉焉
检测复习
翻译下列句子
1、尓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三、检查生字
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求之下流,固癫;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寻 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6、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人们)依照他们的说法(去做),果 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石兽)
五、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
1、课文中描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理由是什么?
有什么结果?
寻找位以为顺流下矣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求之下流
讲学 湮于沙上 家 求之地中 老河 当求之 兵 于上流
寻十余里, 无迹 众服为 确论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果得于 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数里外 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原文译文
河中石兽原文译文 纪昀,在文学 作品 、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 》就是出自其中。
河中石兽 清代:纪昀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 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 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 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庙门倒塌在了河里, 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 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 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 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 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 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 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 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 流不能冲走石头, 水流反冲的力量,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 洞。
《河中石兽》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河中石兽○1纪昀沧州○2南一寺临河干○3,山门○4圮○5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6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7二石兽于水中,竟○8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9,曳铁钯○10,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11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12,是非木杮○1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1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纪昀(y ún)(1742-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沧州]地名,今属河北。
○3[河干(gān)]河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pǐ)]倒塌。
○6[阅]经过,经历。
○7[求]寻找。
○8[竟]终了,最后。
○9[棹(zhào)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10[曳(yè)铁钯(pá)]拖着铁钯。
曳,拖。
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11[设帐]设馆教书。
○12[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3[是非木杮(fèi)]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湮○14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15乎?”众服为确论○16。
一老河兵○17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18,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19,必于石下迎水处啮○20沙为坎穴○21,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22,遂○23反溯流○24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25欤?○14[湮(yān)]埋没。
○15[颠]颠倒,错乱。
○16[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17[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8[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课件(共30张PPT)
点拨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课堂问答
3、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根据 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①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②乎?”众服为确论③。
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 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1、湮(yān):埋没。 2、颠:颠倒,错误。
3、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 是正确的言论 。为:认为是。
6、但知其一 (古义:只,仅仅;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课堂问答
1、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点拨
第一、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第二、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 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原文学习
3、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因而寻石兽而不得,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和自信的心态。
一位老河兵听说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沉焉(yān):沉没在这条河里。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翻译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译文:沧州的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往下流去了。
于是划几条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后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而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
沿着河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石面形成坑洞。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on ,山门圮(pi)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 doO数小舟,曳(y e)铁钯(p a),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f e 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 a 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 e)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 i)断欤(y u)? 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河中石兽逐字逐句翻译
河中石兽逐字逐句翻译 《河中石兽 》是清代文学 家纪昀的记事录。
下面小编收集了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河中石兽原文 清代: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 之下流, 固颠; 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庙门倒塌在了河里, 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 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 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 拖着铁钯, (向 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 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 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 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 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 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 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24.河中石兽
作家作品简介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 纪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 字晓岚,(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 的)。清代学者、文学家,直 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 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 他编撰的《四库丛书》被称为 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 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A.不亦颠乎 颠倒,错乱 B.棹数小舟 “棹”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涨”动词用作名词,
洪水 D.求石兽于水中 求:请求
求:寻找
四、积累知识,巩固提高
下面对文言句式分析错误的是:( )
A.“是非木杮”是一个判断句,“是”表示判 断;
B.“以为顺流下矣”有两处省略,分别是“僧” 和“石兽”;
携带 否定判断词,不是
被
大水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 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 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 能被洪水带走呢?
二、析词释义,读通课文
应该是 性质
埋没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应该是石兽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 软轻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 了。
二、析词释义,读通课文
靠近 河岸
倒塌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一起
于此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庙 的大门倒塌在河里,两尊石兽一起沉没在 这条河里。
交代河中石兽的由来。
二、析词释义,读通课文
经过
年
寻找
阅十余岁,僧/募(mù)金重修,求二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河中石兽》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已:停止。
溯流:逆流。
求:寻找。
如:按照。
译文:一个巡河、护河的老士兵听说了这件事,又嘲笑说:“凡是 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 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 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 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 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精神失常了;在原地深处寻 找石兽,不是更精神失常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 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寻找沉落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事情的发 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做出 推想,说明了仅有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 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 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 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 子安能为之足 D. 一人饮之有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素材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素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素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素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河中石兽》课文《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一起来学习一下。
《河中石兽》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4.河中石兽(共38张PPT)
A.山门圮于.河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B.阅.十余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一老河兵闻.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D.;A项,于:在/向;B项,阅:经过, 经历/阅读;C项,闻:听说/名声。
4.[18 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一 项是( D )
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 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轶事、 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 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代表作有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
纪晓岚作为盛清时期的饱学之士、一代文学宗师、 《四库全书》的总编辑,却没有为后人留下一篇有哲学思 想内涵的著作。作为为满清皇朝服务的汉人,他没有成为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哲学家的条件,特别在动辄用 文字狱“伺候”汉人知识分子的乾隆时期,纪晓岚的处境 就像伺候猫的老鼠,不能有丝毫差错,特别是言论。
作为饱学之儒,他又不想把他的深刻思想永远带入坟墓。 于是,他最终采取了“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 狐鬼以抒己见”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故在 生命的最后十年间,他完成了一部志怪小说著作《阅微草 堂笔记》。
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告诉人们:再深 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 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阅读时,应落实重要 文言实词,反复朗读,知晓文章大意;了解“叙述”和“议论”的 表达方式,理解“借事说理”的方法;从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 方法中,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18 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课件1:第24课 河中石兽
yān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
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
niè 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kǎn xué
zhì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
sù 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干 阅 物理 是 已
古今异义
古 岸 经历 事物的道理 这 停止
今 不潮湿 看 一门学科 表判断的动词 已经
一词多义 之
1、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2、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3、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4、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头
5、其反激之力
的
6、至石之半
的
7、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济南平陵城北石兽,一夜中忽移 在城东南善石沟,上有狼狐千餘迹随之,迹皆成路。”《宋书·礼 志二》:“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 物。”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羊虎》:“然则墓前石人、石兽、
石柱之属,自汉代而有之矣。”元赵孟頫《岳鄂王墓》诗: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清钱大昕《十驾斋养 新录·碑碣石兽》:“唐 律,诸毁人碑碣及石兽者,徒一年。”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河中石兽》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注释: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
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
(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
)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
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
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
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
究,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
是,这。
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
暴,突然(急、大)。
河中石兽原文及注解
河中石兽原文及注解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注释: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
河:指黄河。
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
圮:倒塌。
3.阅:经历。
岁:年。
余:多。
4.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没。
7.颠(一本“傎”):颠倒、错乱。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
坎穴:洞坑。
10.臆断:主观判断。
11已:停止。
12是非:这不是是:这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设帐:设立学管教学。
15.竟:最终。
16.并:一起。
17.临:岸边。
18.圮:倒塌。
19.曳:牵引,拖着。
20.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21.但:只。
22.倒掷:倾倒。
23.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24.暴涨:凶猛的河水。
25.尔辈:你们。
26.干:岸边。
27.临:面对。
28.并:一起29.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0.求:寻找。
31.以为:认为。
32.盖:因为。
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
24 河中石兽
•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 学习有什么启示?
•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 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 ,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 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掉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 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根据主观臆断,实践才 能出真知。
石……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
的方法是对的?
➢ 僧: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 僧: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
流水; ➢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
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文中主要说了几位 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 自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 及结果。
人物
僧 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地点
原地水中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 求之于上流
结果
不可得 无迹 失败
得于数里外
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人物
理由
寺僧 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家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老河兵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设馆教书。 听到 这件事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
这不是木片。
为暴涨携之去?
被 大水
由于
埋没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颠倒,错乱。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原文注音
河中石兽原文注音 纪昀的一篇文章《河中石兽 》,其中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 原 文 】 cānɡ zhōu nán yí sì lín hé ɡān , shān mén pǐ yú hé , èr shí shòu bìnɡ chén yān 。
yuè shí yú suì , sēnɡ mù jīn chónɡ xiū , qiú shí shòu yú shuǐ zhōnɡ , jìnɡ bù kě dé 。
yǐ wéi shùn liú xià yǐ , zhào shù xiǎo zhōu , yè tiě bǎ , xún shí yú lǐ , wú jì 。
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 ,山 门 圮 于 河 ,二 石 兽 并 沉 焉 。
阅 十 余 岁 ,僧 募 金 重 修 ,求 石 兽 于 水 中 ,竟 不 可 得 。
以 为 顺 流 下 矣 , 棹 数 小 舟 , 曳 铁 钯 , 寻 十 余 里 , 无 迹 。
原文注音:河中石兽——纪昀〔清代〕[拼音版]
《河hé中zhōnɡ石shí兽shòu》纪jì昀yún〔清qīnɡ代dài〕沧cānɡ州zhōu南nán一yí寺sì临lín河hé干ɡān,山shān门mén圮pǐ于yú河hé,二èr石shí兽shòu并bìnɡ沉chén焉yān。
阅yuè十shí余yú岁suì,僧sēnɡ募mù金jīn重chónɡ修xiū,求qiú二èr石shí兽shòu于yú水shuǐ中zhōnɡ,竟jìnɡ不bù可kě得dé,以yǐ为wéi 顺shùn流liú下xià矣yǐ。
棹zhào数shù小xiǎo舟zhōu,曳yè铁tiě钯pá,寻xún十shí余yú里lǐ无wú迹jì。
一yì讲jiǎnɡ学xué家jiā设shè帐zhànɡ寺sì中zhōnɡ,闻wén之zhī笑xiào曰yuē:“尔ěr辈bèi不bù能nénɡ究jiū物wù理lǐ。
是shì非fēi木mù杮fèi,岂qǐ能nénɡ为wéi暴bào涨zhǎnɡ携xié之zhī去qù?乃nǎi石shí性xìnɡ坚jiān重zhònɡ,沙shā性xìnɡ松sōnɡ浮fú,湮yān 于yú沙shā上shànɡ,渐jiàn沉chén渐jiàn深shēn耳ěr。
河中石兽(zizhi)
难点探究:
2.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 学习有什么启示?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 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 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 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 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 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 出判断。
果得于 数里外
第三种
第四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合作探究
2、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 的?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 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 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
3.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 么不同?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 讲学,教书。 听说 代词,代指 你们 不 这件事。 fè i
事物的道理,规律 推究 能究 物理,
这 木杮,岂能 木片 怎么 被 是非 为暴涨 松散轻浮 沙性松浮,
带 是 坚硬沉重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yān
语气词,表示 埋没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罢了” 沿河求之, 通“癫”,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疯狂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 究 物理。是非木杮(fè i), •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 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 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 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沙子的性质松散轻浮, •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 石兽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水 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 这是正确的言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河中石兽(纪昀)1、易读错的字纪昀(jǐyún)河干(gān)圮(pǐ)于河僧募(mù)金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木杮(fèi)暴涨(zhǎng)携(xié)之去湮(yān)于沙上啮(niè)沙为坎穴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遂(suì)反溯(sù)流逆上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石又再转(zhuǎn)转转(zhuǎnzhuǎn)不已2、多音字gān (河干) chóng(重修) zhōng(水中) shí(石兽)干重中石gàn (干劲) zhòng(重量) zhòng(命中) dàn (一石) zhǎng(暴涨) chù(迎水处) zhuǎn(翻转) dǎo (倒掷)涨处转 zhuàn(转圈)倒zhàng(涨红脸) chǔ(处理) zhuǎi(转文) dào (倒车)3、形近字昀yún(纪昀)圮pǐ(圮于河)僧sēng(僧人)募mù(募金)均jūn(平均)妃fēi (皇妃)增zēng(增加)幕mù(开幕)钧jūn(雷霆万钧)杞qǐ(枸杞)赠zèng(赠送)暮mù(暮色)竟jìng(竟然)棹zhào(棹小舟)悼dào(悼念)帐zhàng (设帐)(竟不可得)竞jìng(竞争)掉diào(扔掉)淖nào(泥淖)账zhàng (账单)伥chāng(作伥)张zhāng(姓张)杮fèi (木杮)柿shì(柿子)(为虎作伥)怅chàng(惆怅)胀 zhàng(膨胀)沛pèi(充沛)肺fèi (肺管)激jī(渐激渐深)倒dǎo (倒下)渐jiàn (渐渐)坎kǎn (坎穴)缴jiǎo (缴获)檄xí(檄文)捯 dáo (捯饬)惭 cán (惭愧)砍kǎn (砍树)4、文言词语解释及其译文(1)沧州:地名,今属河北。
南:南部、南面。
寺:寺庙。
临:靠近。
干:岸、边。
河干:河岸。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沧州南面有一寺庙靠近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圮:倒塌。
于:在。
山门圮于河: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
(3)并:一起。
焉:于此,在这里。
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
二石兽并沉焉:(门前)两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4)阅:经过,经历。
余:多。
岁:年。
阅十余岁:过了十多年。
(5)僧:僧人们、和尚们。
募:募集。
金:钱财。
募金:募集钱财。
重:重新。
修:修建。
僧募金重修:和尚们募集钱财重新修建寺庙。
(6)求:寻找。
于:在。
求二石兽于水中:并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
(7)竟:终了,最后。
可:可能。
得:得到。
竟不可得:最终没能找到。
(8)以为:认为。
顺流:顺着水流。
下:形容词做状语,向下游去。
矣:了。
以为顺流下矣:(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9)棹:本意船桨,此处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数:几。
舟:船。
棹数小舟:(于是)划着几只小船。
(10)曳:拖、牵引。
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曳铁钯:拖着铁钯。
(11)寻:寻找。
余:多。
迹:踪迹。
无:没有。
无迹: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寻十余里无迹:(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12)一:后面省略量词“位”。
一讲学家:一位学者。
设帐:设馆教书。
寺:寺庙。
其前面省略了介词“于”,译成“在”。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学馆讲学。
(13)闻:听说。
之:代词,指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译成“这件事”。
笑:嘲笑。
曰:说。
闻之笑曰:听了这件事嘲笑说。
(14)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15)是:代词,这。
非:否定词,不是。
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是非木杮:这(石兽)不是削下来的木片。
(16)岂:怎么。
为:被。
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携:带。
之:代词,它(指石兽)。
去:离开、离去。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17)乃:是。
石性:石头的性质(特点)。
坚:坚硬。
重:沉重。
坚重:坚硬而沉重。
乃石性坚重:(这)是(因为)石头的特点坚硬而沉重。
(18)沙性:河沙的特点。
松浮:松软浮动。
沙性松浮:河沙的特点是松软而浮动。
(19)湮:埋没。
于:在。
沙上:沙子里。
湮于沙上:(石兽)埋没在沙里。
(20)渐:逐渐。
沉:下沉。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渐沉渐深耳:越沉越深罢了。
(21)沿:顺着。
河:河流。
求:寻找。
之:代词,指石兽。
沿河求之:顺着河流(而下)寻找石兽。
(22)不:否定词,不是。
亦:也。
颠:颠倒,错乱。
(另一说:“颠”通“癫”,疯狂,荒唐)。
不亦颠乎:不是(弄)颠倒了吗?(23)众:众人(大家)。
服:信服。
为:认为。
确论:正确的言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24)一:后面省略量词“位”。
老:年老。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闻:听说。
之:代词,指代讲学家的话。
一老河兵闻之:一位年老的河兵听了这个观点。
(25)笑:嘲笑。
曰:说。
又笑曰:又嘲笑着说。
(26)凡:凡是。
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河中失石:落入河中的石头。
凡河中失石: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石兽)。
(27)当:应当。
求:寻找。
之:代词,指石头(石兽)。
于:介词,在。
当求之于上游: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28)盖:连词,上下句之间表示原因,应译为“大概因为”。
石性:石头的性质(特点)。
坚:坚硬。
重:沉重。
坚重:坚硬而沉重。
盖石性坚重:大概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坚硬而沉重。
(29)沙性:河沙的特点。
松浮:松软浮动。
沙性松浮:河沙的特点是松软而浮动。
(30)水不能冲石:水不能冲走石头。
(31)其:代词,指河水。
之:结构助词,的。
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其反激之力:(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31)必:一定。
于:介词,在。
迎:迎着。
处:地方。
迎水处:迎着水流的地方。
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为:形成、成为。
坎穴:坑洞。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一定在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
(32)渐激渐深:(坑洞)越冲越深。
(33)至:到、等到。
之:结构助词,的。
半:一半。
至石之半: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
(34)必:一定。
倒掷:倾倒、栽倒。
坎穴中:坑洞里。
石必倒掷坎穴中:石头一定倾倒在坑洞里。
(35)如:像。
是:代词,这样。
如是:像这样。
再:再次。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如是再啮:像这样再次冲击。
(36)再:再次。
转:翻转。
石又再转: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
(37)已:停止。
不已:不停止。
转转不已:这样不停地翻转。
(38)遂:于是。
反:反而。
溯流:逆流。
矣:了。
逆:迎。
逆上:迎着水流而上。
遂反溯流逆上矣: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39)求:寻找。
之:代词,指石兽。
求之下流: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
(40)固:本来。
颠:颠倒,错乱。
(另一说:“颠”通“癫”,疯狂,荒唐。
固颠:本来荒唐)。
固颠:本来就颠倒了。
(41)求:寻找。
之:代词,指石兽,译成“它们”。
地:原地。
中:里。
地中:指原地深处。
求之地中: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
(42)更:更加。
颠:颠倒,错乱。
(另一说:“颠”通“癫”,疯狂,荒唐)。
乎:语气词,吗。
不更颠乎:不是更颠倒了吗?(43)如:依照、按照。
其:他,指老河兵。
言:话、说法。
如其言:(僧人们)按照他的说法(去寻找)。
(44)果:果然、果真。
得:得到、找到。
“得”后省略宾语“之(指石兽)”;于:在。
数:几。
果得于数里外: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45)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之:结构助词,的。
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
(46)但:只。
知:知道。
其一:一个方面。
这里指“表面现象”。
但知其一:只知道表面现象。
(47)其二:另一方面。
这里指(事物)的根本道理。
多:很多。
矣:语气词,啊。
不知其二者多矣: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有很多啊。
(48)可:可以。
据:根据。
理:道理。
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
可据理臆断欤: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5、文言语法现象归纳A、通假字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荒唐。
)B、古今异义词古义:经过,经历。
如:阅十余岁。
(1)阅今义:阅读、看。
古义:代词,这。
如:是非木杮。
(2)是今义:判断动词,是。
古义:大概因为。
如:盖石性坚重。
(3)盖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古义:副词,本来。
如:求之下流,固颠。
(4)固今义:坚固。
古义:一起。
如:二石兽并沉焉。
(5)并今义:并列。
古义:只。
如: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6)但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古义:岸、边。
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7)干今义:干燥、不潮湿。
古义:停止。
如:转转不已。
(8)已今义:已经。
古义:离开。
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9)去今义:到某个地方。
古义:这不是。
例如: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是非今义:事理的正确或错误。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如:尔辈不能究物理。
(11)物理今义:物理学。
C、一词多义一老河兵闻之(代词,指讲学家的话)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1)之求之地中(代词,指石兽。
)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离去)(2)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如是再啮(副词,像。
)(3)如如其言(介词,依照、按照。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4)临把酒临风(面对、迎着)执策而临之(面对)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到)二石兽并沉焉(一起,一同)(5)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副词,全、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一同)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动词,经过、经历)(6)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动词,阅览、浏览)是非木杮(指示代词,这)(7)是如是再啮(这样)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示被动,译成“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形成)(9)为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以(之)为顺流下矣(动词,是)橘生于淮南则为橘(动词,是)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动词,是)(10)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副词,于是,就)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求之下流,固颠(副词,本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吾义固不杀人(副词,本来);(11)固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副词,本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巩固)固以怪之矣(副词,本来)君子固穷(动词,安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副词,顽固)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动词,得到、找到)(12)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既出,得其船(动词,找到)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副词,果然、果真)(13)果未果,寻病终(动词,实现)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动词,可能)珠可历历数也(动词,可以)(14)可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副词,值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动词,可以)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既然这样,那么)(15)然则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如此……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D、词类活用(1)动词活用作名词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2)名词用作动词棹.数小舟(棹:本义船桨,此处名词用作动词,划船)(3)形容词做状语以为顺流下.矣(下:形容词作状语,向下游去)E、文言句式(1)省略句①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省略介词“于”,相当于“在”】②求之(于)地中【省略介词“于”,相当于“向”】③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得”后省略宾语“之”】(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应放在动词“求”的前面,应为“当于上流求之”】(3)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示被动,译为“被”】(4)判断句是非木杮(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5)固定句式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不亦……乎”,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译“不也……吗”)6、作家作品简介纪昀(jǐ yún)(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