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古诗文原文和译文
《河中石兽》古诗文原文和译文《河中石兽》古诗文原文和译文《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作者为纪昀,题目是编者加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河中石兽》古诗文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
《河中石兽》古诗文原文和译文篇1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
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⑩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课文原文阅十作者纪昀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知识点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又有所发展变化。
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二、故事背景纪晓岚作为盛清时期的饱学之士、一代文学宗师、《四库全书》的总编辑,却没有为后人留下一篇有哲学思想内涵的著作。
作为为满清皇朝服务的汉人,他没有成为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哲学家的条件,特别在动辄用“文字狱”“伺候”汉人知识分子的乾隆朝,纪晓岚的处境就像伺候猫的老鼠,不能有丝毫差错,特别是言论。
作为饱学之儒,他又不想把他的深刻思想永远带入坟墓。
于是,他最终采取了“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的方式来表达他观察当时社会的思想。
故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间,他完成了一部志怪小说式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写的一本记事录。
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河中石兽清代: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一作:再转)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河中石兽河中石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神秘而神奇的存在。
它是一种传说中的生物,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河中石兽生活在河流之中,形态独特,被誉为“河神之子”。
原文:河中石兽,传闻为:“某水系中之石兽,似龙非龙,似狮非狮,似虎非虎;其巨,可与山齐;其威,如天破地裂,群兽仰视。
为河神之子,是为‘河中石兽’。
”每当夜幕降临,它便从河底升起,展现出宏伟的身躯和无比的威严,镇压众生,守护河流。
河中石兽通体石质,浑身散发出深沉的灵气,仿佛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超凡的智慧。
翻译:The River Stone Beast, rumored to be "a beast made of stone in a certain water system, resembling a dragon but not a dragon, resembling a lion but not a lion, resembling a tiger but not a tiger; its size is comparable to a mountain; its might is as if it could tear the sky and split the earth, all beasts look up to it. It is the child of the river god, known as the 'River Stone Beast'." When night falls, it rises from the riverbed, revealing its majestic body and incomparable dignity, suppressing all living beings and guarding the river. The River Stone Beast is made entirely of stone, radiating a deep spiritual energy, as if possessing infinite vitality and extraordinary wisdom.河中石兽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河中石兽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导语:《河中石兽 》是纪昀的一篇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
以 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河中石兽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zhào)数小舟, 曳(yè) 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 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yān)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 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 再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 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 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 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 听了这件事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 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 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 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 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 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河中石兽》最全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4篇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题。
(29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4分)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_______________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_______________③湮.于沙上_______________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导语:《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作者纪昀,是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河中石兽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译文:沧州的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往下流去了。
于是划几条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后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而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
沿着河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及翻译解析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及翻译解析文言文《河中石兽》选自初中文言文阅读,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释】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
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岸。
(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
)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
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历。
9、十余岁:十多年。
岁,年。
10、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
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
14、钯:同“耙",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设馆授徒,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推究。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此,这;杮(fèi):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19、为:被20、暴涨:洪水。
暴,突然21、湮:埋没。
22、颠:颠倒。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为:认为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
25、盖:承接上文,表原因。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洞坑。
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河中石兽阅读答案6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1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阅金经B.一老河兵闻之陶后鲜有闻C.转转不已待君久不至,已去D.遂反溯流逆上矣意将遂入以功其后也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尝射于家圃B.乃石性坚重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当求之于上流孔子云:何陋之有D.如其言择其善者而从之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答13.B听说(A项:经过,经历;阅读。
文言文河中石兽原文
文言文河中石兽原文 《河中石兽 》向我们说明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文言文《河中石兽》的原文以及翻译,供大家了解学习。
《河中石兽》原文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 曳铁钯, 寻十余里, 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 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 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转转 一 作:再转)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庙门倒塌在了河里, 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 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 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 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 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 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 找石兽, 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 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 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及原文《河中石兽》课文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作者纪昀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ù)?《河中石兽》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
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及原文《河中石兽》课文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作者纪昀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ù)《河中石兽》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
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写的一本记事录。
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河中石兽清代: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一作:再转)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
《河中石兽》和《农夫耕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河中石兽》和《农夫耕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数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④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节选自《浑然子》)【注释】①息:呼吸。
②哂:嘲笑;讥笑。
③移时:不多时。
④速:速度,快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阅.十余岁(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行者解.衣下田( )(4)且仆.于田(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二石兽并沉焉./喘喘焉.不能作声B.沿河求之./乃子之.术谬矣C.以.为顺流下矣/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D.山门圮于.河/农夫耕于.田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甚矣,农夫之惰也!4.请从甲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说说两文共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1)经历(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3)脱下(4)倒下2.D3.(1)按照他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纪昀《河中石兽》和吴亮《忍经》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纪昀《河中石兽》和吴亮《忍经》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说苑》:常枞①有疾,老子往问焉。
常枞张口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
”“吾齿存乎?”曰:“亡矣。
”常枞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乎,岂非以其软邪?齿之亡乎,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注]①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阅:________物理:________①尔辈不能究物理..①老子往问.焉问:________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________2.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山门圮于.河(《河中石兽》)D.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岂非以.其软邪(《说苑》)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齿之亡乎,岂非以其刚邪?4.我们做事情需要正确的方法,请你谈谈甲、乙两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
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
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
14.D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