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课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课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一)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斜体红字的意义和用法。

一老河兵闻之_________________

当求之于上流_________________

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湮于沙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再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___________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斜体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石兽于水中贤于材人远矣

B.以为顺流下矣策之不以其道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

D.然则天下之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下列各项中斜体红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寻十余里未果,寻病终

C.是非木杮斯是陋室

D.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众服为确论。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众服为确论。

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B.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结局,悟出了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C.打捞石兽时,庙僧考虑不周,老河兵空谈事理,唯有讲学家提出切合实际的理论。

D.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

7.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8.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乙】

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竟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0.解释下面句中斜体红字。

①湮于沙上______________

②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

③虽危症亦立愈______________

④终不反顾_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子中斜体红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转赠以金扶苏以数谏故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归途于窝集遇三盗

D.以箧负归负势竞上

12.翻译下列句子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13.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节选自《史记》。有删改)【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竟不可得竟:竟然。B.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C.佯败走佯:假装。D.而绝其粮道绝:截断。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6.下列关于两个语段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一)的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B.语段(一)中的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C.语段(二)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D.两个语段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语段(一)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语段(二)中的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17.请根据语段(一)(二)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参考答案

1. 1.石兽

2.讲学家所说的话(或道理)

3.咬,这里意为冲激

4.埋没

5.倒塌

6.经过,过了

7.通“癫”,疯狂。

8.介词,在

9.代词,指代二石兽

2. C

3. A

4.众/服为确论。

5. 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3.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6. C

7.“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8.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9.“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 1.埋没 2.颠倒,错乱 3.即使 4.回头看

11.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