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 物形象。(重点) 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难点)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 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重点)
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
清代文学家,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 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戌乌鲁木齐。释放 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 微草堂笔记》等。
课文解读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
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概括各层大意。
交代石兽沉落河中 的地点和寺僧到下 游找没有找着。
第一层 第四层
由事到理,遇事不 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讲学家认为石头 埋在沙里只能越 埋越深。
第二层 第三层 老河兵讲解应当去上 游找的理由,按照他 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一起。
经过,经历。
募集。
在河中寻找那两只 石兽。求,寻找。
往下游去。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终了,最后。
拖。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船桨。这 作动词用, 划(船)。
农具,用于除 草、平土等。
踪迹。
设馆教书。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
事物的道理、规律。
代词,指这件事。
巡河、护河的士兵。
丢失的石头,这里 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表原因的发语词。
咬,这里是侵蚀、
冲刷的意思。
坑洞。
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摔倒。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
不停止。
像这样。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于是。 逆流。
字词注音
河干( ɡān ) 门圮( pǐ ) 船棹( zhào )
曳 ( yè )
湮没( yān ) 啮沙( niè )
坎穴( kǎn ) 溯流( sù ) 臆断( yì )
字词释义
接近,靠近。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
地名,今属河北。
河岸。
倒塌。
助词,无义。
年。
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
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 是 )
为其来也 ( 在 )
乃石性坚重( 而,又 ) 乃不知有汉( 竟然 )

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你的 )
翻译句子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
文体知识
笔记小说 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
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 “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 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 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 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 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 叉,优势十分明显。
古今异义
古义:罢了 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原理 今义:一种学科

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
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
是非木杮( 古义:代词 ,这 今义:判断词,是 ) 古义:发语词,因为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 但知其一( 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
你们这些人。
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研究、 探求。
这。 削小的木片。 被。 带。
是。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精神失常,后 埋没。
语气词,相当
顺流而下。
来写作“癫”。
信服。
于“罢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凡是。
应该。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是编者加的。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 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 记形式编写成。在内容上,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 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 听闻的奇闻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遍及全中国, 北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 居然没找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 散而轻浮。(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 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 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 一定会倒在坑洞中。
故事中的物都是怎样寻找石兽的?试归纳总结。 经 过 人 物 寻找地点 原 因 结 果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主观想法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水冲物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石重沙松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几十年的 实际经验
失败
果得于 数里外


讲学家
老河兵
老河兵
老河兵
老河兵
老河兵
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 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 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固然。
按照。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那么。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既然这样。
只。
矣,可据理臆断欤?
主观地判断。
通假字
不更颠乎( “颠”通“癫”,疯 ) 曳铁钯( “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用作名词,凶猛的河水 )
Fra Baidu bibliotek24 河中石兽
R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 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 也不在下游。一个老河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 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 “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 中找出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