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优秀ppt课件

《河中石兽》优秀ppt课件

故事中的物都是怎样寻找石兽的?试归纳总结。
经 过 人 物 寻找地点 原 因 结 果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主观想法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水冲物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石重沙松 失败 几十年的 果得于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实际经验 数里外


讲学家
老河兵
老河兵
老河兵
老河兵
其言,果得固于然。数里外。
按照。
那么。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既然这样。
只。
矣,可据理臆断欤?
主观地判断。
通假字
不更颠乎( “颠”通“癫)”,疯 曳铁钯( “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用作名词,凶猛的河水 )
古今异义
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 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 事理,脱离实际。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 实事求是。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 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 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 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 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课堂小结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 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 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根据 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1、Never lie to a girl. They always find out. 永远不要骗女孩子。她们总是会发现的。2、I love my mom no matter what we go through, no matter how much we argue, because I know, at the end, she’ll always be there. 无论我和妈妈经历了什么,无论我们吵得多凶,我都爱我的妈妈,因为我知道,在最后,她会一直在我身边。3、Life is a pen. You can cross out your past, but you can't erase it. 生活就像一支笔。你可以划掉你的过去,但你无法抹去它。4、Try to be a rainbow in someone's cloud . 努力成为别人 乌云里的一道彩虹。--玛雅?安吉罗 ???5、You have come this far, don’t give up now. 你已经走了这么远,不要现在放弃。6、Maybe I hope too much. Maybe I dream too much. But at least I won’t give up until I’ve tried, and I won’t regret anything. 也许我希望太多。也许是我幻想太多。但至少我不试过是不会放弃的,而且我也不会为任何 事后悔。7、I think it's important to have someone special in your life, because shared joy is a double joy and shared sorrow is half a sorrow. 生活中有某个特别的人挺重要的, 因为共享快乐是双倍快乐,而悲伤也有人帮你承担一半。8、“You may have a fresh start any moment you choose, for this thing that we call ‘failure’ is not the falling down,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24课《河中石兽》教学课件 (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24课《河中石兽》教学课件 (共35张PPT)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92021/8/92021/8/9Aug-219-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92021/8/92021/8/9M onday, August 09, 2021
古今异义
干 并 阅 物理 是 已 盖 但
古义 河岸 一起 经过,过了 事物的道理 这 停止 因为 只
今义 不潮湿 并列 阅读 一门学科 表判断的动词 已经 遮盖 但是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为 众服为确论 认为
啮沙为坎穴 成为 如是再啮 像

如其言 依照
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这件事 之 沿河求之、求之于上流、求之 代词,代石兽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9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9日星 期一2021/8/92021/8/92021/8/9
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 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 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仅根据自 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 主观判断,而要根据 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 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 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不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河中石兽》优秀PPT课件(共18页)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河中石兽》优秀PPT课件(共18页)

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都置之不理。于是 秦军就到处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的 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认 为自己很会打仗,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 战方案,他只知道根据兵书谈策略,却不知变通, 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射 死。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七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河 中石兽 》优秀P PT课件 (共1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七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河 中石兽 》优秀P PT课件 (共1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七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河 中石兽 》优秀P PT课件 (共1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拓展延伸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七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河 中石兽 》优秀P PT课件 (共1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河中石兽
夯实基础 字词过关
河干( ɡān ) 圮于河( pǐ ) 棹(zhào) 曳( yè ) 湮于沙上( yān ) 啮沙( niè ) 坎穴( kǎn ) 溯流( sù ) 臆断( yì ) 铁钯( pá ) 木杮( fèi ) 欤( yú )
背景链接
作者介绍 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他的著
思考与探讨
1.在寻找石兽这件事上,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
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僧、讲学家
老河兵
都犯了脱离实际、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 主观臆断的错误。 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
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七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河 中石兽 》优秀P PT课件 (共1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七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河 中石兽 》优秀P PT课件 (共18 页)-p pt优质 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精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精品课件
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
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 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
有实际经验,自信满满
文中主要说了几位 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 自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 及结果。
人物
僧 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地点
原地水中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 求之于上流
结果
不可得 无迹 失败
得于数里外
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人物
理由
寺僧 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家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老河兵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老河兵的观点初看上去似乎不合常情,但其 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加之实践检验 了其正确性,体现了推理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分别写讲学家的“笑”和老河兵的“笑”, 讲学家笑寺僧包含了一种嘲讽和自信,写出了讲 学家自恃博学的心态,而老河兵的“笑”则更多 的是对讲学家自恃博学的一种否定,也表现了老 河兵的自信和胸有成竹。
走近作者
【纪昀】(1724—1805年),字 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 号观弈道人。清代政治家、文学 家,乾隆年间官员。曾任《四库 全书》总纂修官。
【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 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 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 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 伊宁、滇黔等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课件(共30张PPT)

点拨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课堂问答
3、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根据 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①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②乎?”众服为确论③。
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 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1、湮(yān):埋没。 2、颠:颠倒,错误。
3、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 是正确的言论 。为:认为是。
6、但知其一 (古义:只,仅仅;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课堂问答
1、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点拨
第一、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第二、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 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原文学习
3、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因而寻石兽而不得,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和自信的心态。
一位老河兵听说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沉焉(yān):沉没在这条河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课《河中石兽》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课《河中石兽》精品课件

1.细读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人物
僧 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寻找的地点
原地水中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
求之于上流
结果
不可得 无迹
失败
果得于 数里外
2.分析寻找石兽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原因。 第一种方法: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方法: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的因素; 第三种方法: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的
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
观臆断,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特别要提醒的是:要是生活中真得碰到了这样的事,物体也
不一定会是在上游,要依据河床的具体情况,水流的湍急与
缓慢,地形等多种因素去分析,上游,原地,下游都有可能
出现 。
主题思想
这则文言小说,通过写寺僧寻石兽的过程中寺僧、 讲学家、老河兵推求沉在河中的石兽的不同结论,来说 明天下事物虽然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 和原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其复杂的原因, 我们切不可仅仅根据自己对事物的一知半解和一般常理 而主观臆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课《河中 石兽》 精品课 件
河中石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课《河中 石兽》 精品课 件

知识预览
作者简介
纪昀(jǐ yún) 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观弈道人 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主持《四库全书》的编纂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撰写上。 流传至今的,有《纪文达公遗集》和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短小精悍,风格质朴简淡,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 表作之一,内容多为妖怪鬼狐故事、奇闻逸事,也有随笔杂谈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课件PPT【最新】共5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课件PPT【最新】共55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课件PPT【最新】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最新版本]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精品课件(共52张)

[最新版本]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精品课件(共52张)


募集
寻找
终了 最后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经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这两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
优质课堂讲本-[最新版本]部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 册]《 河中石 兽》精 品课件 (共52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最新版本]部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 册]《 河中石 兽》精 品课件 (共52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3
咬, 这里是冲刷
坑洞

必于石下迎水处 啮 沙为 坎穴。渐激渐深,
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
延伸
栽倒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
优质课堂讲本-[最新版本]部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 册]《 河中石 兽》精 品课件 (共52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最新版本]部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 册]《 河中石 兽》精 品课件 (共52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最新版本]部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 册]《 河中石 兽》精 品课件 (共52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名词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优质课堂讲本-[最新版本]部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 册]《 河中石 兽》精 品课件 (共52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最新版本]部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 册]《 河中石 兽》精 品课件 (共52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3
冲刷
翻转
不停止 于是 反而 逆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4.河中石兽(共3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4.河中石兽(共38张PPT)

A.山门圮于.河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B.阅.十余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一老河兵闻.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D.;A项,于:在/向;B项,阅:经过, 经历/阅读;C项,闻:听说/名声。
4.[18 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一 项是( D )
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 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轶事、 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 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代表作有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
纪晓岚作为盛清时期的饱学之士、一代文学宗师、 《四库全书》的总编辑,却没有为后人留下一篇有哲学思 想内涵的著作。作为为满清皇朝服务的汉人,他没有成为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哲学家的条件,特别在动辄用 文字狱“伺候”汉人知识分子的乾隆时期,纪晓岚的处境 就像伺候猫的老鼠,不能有丝毫差错,特别是言论。
作为饱学之儒,他又不想把他的深刻思想永远带入坟墓。 于是,他最终采取了“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 狐鬼以抒己见”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故在 生命的最后十年间,他完成了一部志怪小说著作《阅微草 堂笔记》。
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告诉人们:再深 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 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阅读时,应落实重要 文言实词,反复朗读,知晓文章大意;了解“叙述”和“议论”的 表达方式,理解“借事说理”的方法;从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 方法中,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18 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课件(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课件(共35张PPT)
河中石兽
纪昀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 河北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阅 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 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取法六朝笔记 小说而又有所发展变化。他主持编纂的《四库 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 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阅微草堂 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流放乌鲁木齐期 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 鬼神怪的故事,意在劝善惩恶,内容记述若 真若假,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 世的腐朽和黑暗。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 民,纪昀在作品中表达出同情与悲悯。鲁迅 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 昀本长文笔……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 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 足解颐……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 后来无人能夺其席。”
1、熟读、背诵课文; 2、正确默写课文; 3、完成本课练习册的内容。
1、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为……,表被动,译为“被” )
2、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介宾短语后置,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3、省略句
1、一讲学家设帐(于)寺( 省略介词“于”,相当于“在”) 2、求之( 于)地( 省略介词“于”,相当于“向” ) 3、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省略宾语“之” )
像这样
一再翻转 停止 于是 逆流而上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固然
按照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
找到
既然这样,那么
只 他的,指老河兵的
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

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主观武断

第24课河中石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27张PPT)

第24课河中石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27张PPT)

fèi
xié
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
yān 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 /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 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niè kǎn xué
水处/啮 沙 /为坎 穴 ,渐激渐深,至/石 zhì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sù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得/于数里外。然则 / 天下之事,但/知其 yì yú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六、课文梳理
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 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之 其反激之力
代词,代石头. 的
至石之半

求之下流、 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的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
介词,被
为 众服为确论
动词,认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 啮 沙为坎穴
动词,形成
注意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
gān pĭ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靠近 岸边 坍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一起 经历 年 募集
寻找
zhào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竟然
摇(船)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牵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河中石兽》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河中石兽》课件(共24张PPT)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作名词,汹涌的河水)
课文理解
1.读课文,概括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Nhomakorabea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 数里外
2.你怎样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 这三个人物形象?
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 见其毅力坚定,但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 动。
贝母是中药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连
②斫二鸡脚售之
③客若要知母贝母
④人有初开药肆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客若要知母贝母,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3)这则笑话讽刺的是怎样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连
②斫二鸡脚售之
③客若要知母贝母
④人有初开药肆者
代词,代石兽

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2)阅十余岁
古义:经过;
今义:阅读。
(3)是非木杮
古义:代词,这;
今义:表肯定判断。
(4)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5)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词类活用
今义:一种学科。
(1)棹数小舟
(名词作动词,划(船)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客若要知母贝母,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3)这则笑话讽刺的是怎样的人
(1)和 。代词,代买药者。如果。店铺。 (2)如果顾客要买知母、贝母,岂不是连你母亲都要抬 走了吗? (3)不懂装懂、望文生义、不虚心请教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ù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 yì yú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 欤?
翻译课文
注意红色字的意思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靠近 水边 倒塌
于此,在那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松散轻 浮,(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 水流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 方,冲走沙子形成洞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 越冲刷坑越深,到石头底部一半时,石头 • 一定会栽倒在洞穴中。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老河兵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 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 溯流逆上矣
比较
理由
寺僧 1
原地水中
寺僧 2
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家 沙上,渐沉渐深耳
•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 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怎么 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凭主观猜测来断定 呢?
1.通假字
曳铁钯 “
”同“
”,___________
答案:钯 耙 耙子,一种带齿的工具
二、词类活用
1.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
2.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三、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 3.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古义:经过;过了
今义:看(文字);阅读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门学科、物理学
4.是非木杮
古义:代词,这
今义:表判断的动词:是
5.渐沉渐深耳
古义:语气词,罢了
今义:耳朵
6.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因为
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主题
合作探究
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 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 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 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 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 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 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 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 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讲学家的话
凡是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应当
大概因为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代水 的
水处啮 沙 为 坎穴 ,渐激渐深,至
冲刷 形成 洞穴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像这样
不停地翻转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题解:倒塌在河中的石兽)
纪昀
jǐ yún
• 导入: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 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 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 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 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 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 到。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 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 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 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 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 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 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 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 达公。(聪敏好学可以写文章,让他处理 政事没有做不好的。)
自主学习
一起 经过 年 募集
寻找
zhào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终于,到底 yè
船桨,这里 指划(船)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拖着
踪迹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 圮(pǐ)于河,二 石兽并沉焉。
• 沧州南边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的大门倒塌在 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水中。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2.课文中描述了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第三种 讲学家 第四种 老河兵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
求之于上流
无迹
失败
果得于 数里外
3.在文中找出他们 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 么不同?
寺僧1
原地水中
寺僧2
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家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 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 《四库全书》(文化史上的 “万里长城”)。
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 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 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 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 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 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分古今图书为经、史、 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 书”。
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
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niè kǎnxué
水处啮 沙 为坎 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 zhì
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zhuǎn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 不已,
• 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 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空谈事理,脱离实际。
• 老河: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 实事求是。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 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 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
他人
有实际经验,自信满满
朗读课文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gān

沧州南一寺 临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
zhào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yè pá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 fèi
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 为暴涨携 yān
推究 事物的道理、规律
能究 涨带
物理, 是
这是非 木木杮片,怎岂么能被为暴
坚硬沉重
松散轻浮
携之埋去没?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大家信服地认
通“湮癫于”沙疯上狂,渐沉渐深耳。为(沿这河话求)之是,
精当确切的言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论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 究 物理。是非木杮(fèi),
• 一位学者在寺庙中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 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 怎么能被洪水携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沙子的性质松散轻浮,
•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 石兽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水 寻找它们,不是很愚蠢吗?”大家信服地认为 这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1.僧: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2.僧: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3.讲学家: 4.老河兵: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 略了流水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 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合作探究
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 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 代表不 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
像这样又一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翻转。
• 转转不已, 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这样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 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癫狂的;在原地河
底寻找,不更加癫狂吗?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 (人们)按照他的说法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 到了石兽。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 老河 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兵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 溯流逆上矣
合作探究
4.老河兵的断为什么是正确 的?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 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 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
5.讲学家与老河 兵推理的前提都是 “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为什么结 论不一样呢?
代词,代石头. 的
至石之半

求之下流、 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的
五、特殊句式
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 “求” 前面,“当于上流求之”
五、特殊句式(省略句)
1.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账”后省略了介词 “于”
2.求之(于)地中 “之”后面省略了介词 “于”
3.果得(之)于数里之外
“得”后面省略了宾语 “之”
1.《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的形 式来记录奇闻轶事,以达到说理的目 的 ,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神异”的 故事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寺庙中的石兽沉入河中,寺僧寻找 未果,讲学家、老河兵献计,依照老 河兵说法找到石兽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