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圆柱和圆锥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体之一.也是小学阶段立体图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以前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而圆柱和圆锥的表面既有平面又有曲面,这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本课通过观察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即丰富了立体图形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奠定了基础.能够增强学生空间观念.获得良好的立体几何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体会其特征。
难点: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组几何体的实物,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
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我们比较熟悉?学生回答。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有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直观的认识圆柱和圆锥】板块二、探究新知1.认识圆柱的特征。
师: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学生指出来。
师:圆柱体简称圆柱。
仔细观察圆柱,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
生1:圆柱从上到下一样粗。
生2: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生3: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介绍圆柱(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圆柱直观图):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作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体,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说课稿第7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说课稿第7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第7课时,主要讲述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时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二是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前,我进行了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为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其次,学生对于体积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理解体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然而,学生在应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将体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二是培养学生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本质,以及如何将体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 圆柱和圆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 圆柱和圆锥∣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2.能够使用公式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3.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
(一)圆柱1.定义:以圆为底面,且底面上的任意一条线段与底面中心垂直的直线段为母线的几何体。
2.特点:–侧面积公式:$S_{侧}=2\\pi rh$–底面积公式:$S_{底}=\\pi r^2$–表面积公式:$S_{表}=2\\pi rh+\\pi r^2\\times 2$–体积公式:$V=\\pi r^2h$其中,r表示底面半径,ℎ表示柱体高度。
(二)圆锥1.定义:以圆形底面为一端,另一端为一个点并以此点与底面上任意一点间的线段为轴所围成的几何体。
2.特点:–侧面积公式:$S_{侧}=\\pi rl$–底面积公式:$S_{底}=\\pi r^2$–表面积公式:$S_{表}=\\pi rl+\\pi r^2$–体积公式:$V=\\dfrac{1}{3}\\pi r^2h$其中,r表示底面半径,ℎ表示锥体高度,l表示斜高线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熟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征;2.熟练使用圆柱和圆锥的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难点1.理解锥体的侧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2.掌握斜高线长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和公式。
2.演示法:通过课堂讲解、板书演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
3.练习法: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和公式;2.讲解: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并详细讲解公式的计算方法;3.演示:通过板书演示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4.练习: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5.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圆柱和圆锥的重点知识点和公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校内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校内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灵活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立体图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可能会对它们的特征和展开图有一定的困惑,对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也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的理解,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能够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说课稿)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圆柱、圆锥的认识”。
主要包括:1.什么是圆柱和圆锥2.透视图认识:(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2)由底面、侧面、顶面组成(1)区分圆柱和圆锥(2)圆柱和圆锥的运用2.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在教材提供的图形中找出圆柱和圆锥。
2.能够运用已知的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2.圆柱和圆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
1.讲授:教师通过投影仪或板书,讲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2.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的教学场景来导入课题,如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圆柱和圆锥。
2.讲解通过投影仪或板书,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在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兴趣。
然后,结合课本,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3.讨论教师提出几个关于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
4.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和讨论,解决一些圆柱和圆锥的实际问题。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究问题的解法。
5.巩固通过课堂小结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做得还不够充分,下面总结以下:1.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每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充分的使用。
下一次要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充分发挥出来。
2.在讲授环节,我应该给学生一些实例来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定义和特点。
3.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应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综上,我将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并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改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以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基本的体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的规律,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运用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体积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3.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以及它们的底面直径、高、体积等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相对较难的,需要通过实物操作、观察、思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底面直径、高、体积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底面直径、高、体积等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问题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引导学生对这两种图形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认识圆柱和圆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总结出它们的定义和区别。
3.学习底面直径、高、体积等概念:通过实物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测量和记录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高,并利用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
第2单元第1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2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解。
2. 讲解
(1)圆柱的基本概念
圆柱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圆柱面组成的几何体。
纵向截面为圆,所有横截面相同。
(2)圆锥的基本概念
圆锥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顶点连向底面的锥面组成的几何体。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称为高,连接圆锥侧面上顶点和圆心的线段为母线。
三角形是圆锥的横截面。
(3)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为:$S=2\\pi rh+2\\pi r^2$。
圆锥的表面积公式为:$S=\\pi rl+\\pi r^2$。
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pi r^2h$。
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1/3\\pi r^2h$。
3. 实践演练
通过几个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归纳
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讨论,总结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以及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
1.课本上相关练习;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五、板书设计
<img src=。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说课稿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说课稿和计划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计算公式以及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知识,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它们的体积和侧面积,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形状、体积、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这两个较为复杂的三维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计算体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圆柱和圆锥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可以直观地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异同。
3.探究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 苏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圆柱和圆锥苏教版 (1)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2.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3.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2.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3.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演讲法2.演示法3.探究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落实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通过未知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形态和特征。
2. 学习(30分钟)1.圆柱的概念和性质–圆柱的定义–圆柱的性质–圆柱的图形–圆柱的等积变形2.圆锥的概念和性质–圆锥的定义–圆锥的性质–圆锥的图形–圆锥的等积变形3.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圆柱的体积计算4.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锥的表面积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3. 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画出图形并做出等积变形。
2.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练习(30分钟)1.给出圆柱和圆锥的具体尺寸,让学生自己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2.指导学生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5. 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性质、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板书设计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2.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3.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圆柱、圆锥,能够通过形象的图像区分两者。
2.学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区别。
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结合图像感性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知识点的介绍1.1圆柱的认识圆柱由两个全等的平面圆底和一个矩形侧面所组成。
当矩形侧面的宽度增大时,圆柱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加。
1.2圆锥的认识圆锥是由一个圆锥底面和一个顶点相连的三维图形。
圆锥的高度为底面到顶点的距离,而底面上每一点到顶点的距离为半径。
当圆锥高度增大时,圆锥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加。
2.计算公式的学习2.1圆柱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π * r^2 * h其中,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的高度,π≈3.14。
2.2圆锥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1/3 * π * r^2 * 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π≈3.14。
3.教学案例分析3.1示例一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厘米,高为6厘米,求其体积。
首先将半径和高带入圆锥的体积公式:V = 1/3 * π * r^2 * hV = 1/3 * 3.14 * 4^2 * 6V = 100.48所以,圆锥的体积为100.48立方厘米。
3.2示例二已知圆柱的高为10厘米,底面半径为8厘米,求其体积。
圆柱的体积由公式:V = π * r^2 * hV = 3.14 * 8^2 * 10V = 2010.4所以,圆柱的体积为2010.4立方厘米。
4.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对圆柱和圆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并通过实例练习,提高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数学学得更好。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学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认识圆柱和圆锥》说课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一比
图形
圆柱 圆锥
相同点
底面 形状
侧面
圆形 曲面
圆形 曲面
不同点
底面 个数
高
2 无数条
1
1条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 哪些收获呢?
5、学习评价: 做书中的习题,检测自己 本节课学的如何?
6、布置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各种各样的三 角形。
六、板书设计
认识圆柱和圆锥
图形 圆柱
相同点
底面 形状
小组合作探究: 1.拿出学具袋中的圆锥,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2.探究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
画一画、比一比等方法; 3.最后,小组内说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顶点
圆锥有一个顶点。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
底面
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h高
Or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 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已接触过平面几何,但对立体几何仍感 陌生。因此,教学时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帮 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 性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 教学支持。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
教
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难点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 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已经是四年级 的学生,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已初步形成,并且开始有意 识的主动的去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思维能力和分 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根据这些特征, 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引导法等 教学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以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
通过和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但对其特征和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难点: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圆柱和圆锥模型,总结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3.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知识点。
4.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 圆柱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 圆柱的认识 | 苏教版一、引入1.1 学生体验研究学生能够做到:通过简单的实物(比如可乐罐、铅笔盒等)、图片、视频等多种途径,来认识圆柱的特征和性质。
并且,能够给出语言或者文字的定义和特征描述。
1.2 教学目标:•将圆柱的定义及其性质通过多种途径传达给学生•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沟通能力二、内容介绍2.1 圆柱的定义圆柱是由两个同心圆和它们的公共平面上的两个圆周弧所围成的物体。
并且,圆柱的侧面是一个矩形。
2.2 圆柱的性质•圆柱的两个底面是相等的,且平行•圆柱的侧面是矩形,且与底面垂直•圆柱的高等于两个底面中心的连线与底面距离的长度2.3 圆柱的应用圆柱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卷筒纸、饮料罐、和某些建筑物的结构等等。
三、教学实施3.1 知识点讲解通过引入圆柱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内容,介绍圆柱的概念。
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进行互动探讨。
3.2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分享他们的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选取一些学生的话语和思路来分享。
【例】学生并不总是能够准确描述出自己在看见某种物体时想到的性质,因此可以通过如下问法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当你看见这个物体时,你在想什么?•你觉得这个物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个物体有哪些性质,能够帮助你识别它是一个圆柱?3.3 组织课堂参观和实践活动可以选择寻找一些圆柱形状的物体来参观和分析,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场景,并从实践中发现新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反思通过对此次教学的实践和学生体验的回顾来进行反思,从而提高下一次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反思点:•是否已经准确地传达了圆柱的定义和性质?•是否已经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学生是否对圆柱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五、教学总结通过此次教学,学生理解了圆柱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圆柱的应用,并且培养了多元思维和沟通能力。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
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两个概念:圆柱和圆锥。
1. 圆柱圆柱是由一条在平面内固定的曲线和平行于这条曲线的直线所围成的图形,曲线称为底面,平行于底面的直线称为母线,母线所在平面与底面垂直。
我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水杯、圆筒状的柱子等都是圆柱。
下图是一个圆柱的示意图:____/ /|/ / |/____/ /| |/| ||______|图中的AB、CD分别是圆柱的两个底面,ABCD是圆柱的侧面,EF是圆柱的母线,O是圆柱的重心。
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pi r^2h$其中,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ℎ为圆柱的高。
2. 圆锥圆锥是以一条在平面内固定的曲线为底,一个顶点O,和连接底面上任意一点到顶点O的所有线段所组成的图形,这些线段称为母线,曲线与顶点O的连线称为轴。
我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冰淇淋蛋筒、坐标轴上的正负锥形等都是圆锥。
下图是一个圆锥的示意图:____/ // //____/|O图中的O是圆锥的顶点,AB是圆锥的底面,EF是圆锥的母线,OG是圆锥的轴。
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dfrac{1}{3}\\pi r^2h$其中,r为圆锥的底面半径,ℎ为圆锥的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哪些圆柱或圆锥的物体?•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怎么计算圆柱或圆锥的体积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
3.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向学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并通过数学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4. 练习与巩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如: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的体积。
5. 总结归纳通过对整节课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和圆锥说课教学课件
2. 把一块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 的圆柱,削去的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2×2−3.14×(2÷2)²×2=1.72(立方厘米) 答:削去的部分的体积是1.72立方厘米。
课堂小结
把圆柱的底面积平均分成若干份(平均分的 份数越多,拼成的物体就越接近于长方体),然 后把圆柱切开,可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课题引入
这些物体大家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么分?
教学新知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作 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教学新知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 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学新知
课堂练习
2.判断。
(1)圆柱有无数条高。
( √)
(2)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曲面。 (3)同一个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一样。
( √) ( √)
(4)连接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心的线段的长度就是圆锥的高。( √ )
课堂练习
3.指出如图一所示的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以及如图二所示的圆锥的 底面、高和顶点,并分别在图上标出来。 顶点
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与探索圆面 积的方法类似。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 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
一个圆柱形零件,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8 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底面积: 3.14×5²=78.5(平方厘米) 圆柱体的体积: 78.5×8=628(立方厘米)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680立方厘米。
高
侧面
底面 图一
高
底面 图二
课堂练习
4.将如图所示的图形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什么形状?用线把转动后产生 的形状与原图连一连。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说课稿_圆柱与圆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说课稿:圆柱与圆锥一、教材分析:(2)根据课文,写出泉水的流经经程:石缝流进(山腰的水池)流过(山间的平地)流到(山坡的果园里)穿过(山谷)DD 山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地研究教材,寻求更加适合学生的方法,充分重视学生动手动脑的训练,使学生尽可能全面的发展。
本课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初次认识了圆柱,已经会辨别;圆锥这一立体图形没有见识过,从未接触;在六年级上学期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积累了一些观察p 探索立体图形特点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为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出示句子: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实践活动: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温水和冰水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并请学生来读出度数,同时让学生用双手体会两杯水温度的差异,体验温度的高低与读数的大小的关系。
三、设计意图:机械的说明事物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更让人觉得描写生动,形象可感,增强了说明文的艺术感染力,要让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并争取掌握这些方法。
因此,,我把第三个教学目标定为难点。
重点是第二个教学目标。
(一)预习设计:由于本课属于观察物体领域的内容,须借助于直观的实物或模型帮助体验,感悟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因此我在设计时安排了两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收集生活中的实物和学具的制作)2.自学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说课稿第6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说课稿第6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第6课时,主要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柱和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原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原理,能灵活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
2.探究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4.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异同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圆锥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 1/3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2.圆柱圆锥的认识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圆柱圆锥的认识一、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知道如何计算周长、面积等等。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些几何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这些几何图形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二、圆柱的认识圆柱,是由一个圆和与其平行的一条直线旋转而得到的几何体。
可以想象成是将一个平面圆沿着其直径轴旋转360度形成的。
圆柱的底面和顶面都是圆形,侧面是一个矩形。
圆柱图片圆柱图片圆柱的特征:•底面和顶面都是圆形,直径相等。
•侧面是一个矩形,高度等于直径,长度等于圆的周长。
•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pi r^2h$,其中r为底面圆的半径,ℎ为圆柱的高。
三、圆锥的认识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与其共面的一条直线没有与该圆同面的一侧,旋转形成的几何体。
可以想象成是将一个三角形沿着其一条边的直线轴旋转360度形成的。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三角形。
圆锥图片圆锥图片圆锥的特征:•底面为圆形,顶点位于圆心上。
•侧面是一个三角形,高度为圆锥中心到底面上一点的距离,斜边长为生成圆的半径长。
•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dfrac{1}{3}\\pi r^2h$,其中r为底面圆的半径,ℎ为圆锥的高。
四、圆柱和圆锥的比较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它们虽然都是由一个圆旋转所得到的几何图形,但是它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比较。
比较项圆柱圆锥底面形状圆形圆形顶点位置不需要在圆心上侧面形状矩形三角形体积公式$V=\\pi r^2h$$V=\\dfrac{1}{3}\\pi r^2h$五、练习练习1:有一个圆锥,底面半径为8 cm,高为12 cm,求该圆锥的体积。
练习2:有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求该圆柱的体积。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它们都是几何图形中的重要代表。
我们学习了它们的特点、计算公式以及比较,也进行了一些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一、教学背景
此次说课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三节,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计算它们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能够熟练计算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几何形体,呈现出新课与旧课的联系,然后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难点。
第二步:概念解释和示例分析(15分钟)
1.圆柱的概念
出示图一,解释圆柱是一个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圆筒围成的立体。
2.圆锥的概念
出示图二,解释圆锥是一个由一个圆形和一个由母线和圆弧组成的锥体围成的立体。
3.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出示图三,解释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底面和一个顶面,并且底面都是圆形,顶面都是圆锥形;圆柱和圆锥的母线长度相等,即圆柱的母线等于高度,圆锥的母线等于侧面的斜边长度。
第三步:面积计算(20分钟)
1.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出示图四,解释圆柱的底面积是一个圆的面积,侧面积是一个矩形的面积。
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圆锥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出示图五,解释圆锥的底面积是一个圆的面积,侧面积是一个圆锥形的面积。
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计算圆锥的表面积。
第四步:体积计算(25分钟)
1.圆柱的体积计算
出示图六,解释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度。
2.圆锥的体积计算
出示图七,解释圆锥的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度再除以3。
第五步:综合练习(15分钟)
通过出题的形式,对刚才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课的教学中,从知识的分析到教学实施,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课程完成效果良好。
但是因时间的限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探究机会,这也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