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导读:本文六年级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圆锥的认识》。
2、教材简析:《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而安排的。
认识圆锥,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说学情我所教学班级的学生是山区的孩子,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支持,加上他们生活在山区,对新生事物的见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在教学时适宜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既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更加直观地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意图、教材特点以及学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和学生自主探索测量圆锥的高、旋转直角三角形等实践活动,更加直观、深刻了解圆锥的特征,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用生活中的圆锥实物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引导语: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篇1:圆柱与圆锥知识要点:圆柱:(1)特征: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柱的侧面及其与底面之间的关系:沿高剪开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4)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某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5)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某2(6)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某高,用字母表示为V?Sh圆锥:(1)特征: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体积:?11?公式:V?V?Sh圆锥圆柱?33?13解题大智慧一、用圆柱的特征解题1、填空(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它的(),圆柱的高就是它的()(2)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 2 cm 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
2、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多少?3、一个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5cm的圆柱,沿底面直径把它切割成两个半圆柱后,切割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二、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题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31.4dm,高是10dm,求它的侧面积?如果不是已知底面周长,而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呢?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25cm,求它的表面积。
3、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10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4、用铁皮制作1节通风管,它的长是60cm,底面圆的直径是10cm。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5、做一对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40cm,底面直径是30cm,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6、把一张长16cm,宽6.5cm的长方形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圆柱形纸筒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7、挖一个圆柱形的蓄水池,已知它的底面直径是3m,池深2.5m。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_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_《圆柱的认识》说课稿_《圆柱的认识》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认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实物概括出它的立体图形,然后再研究它的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它是进一步研究圆柱的基础知识。
2、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及本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体的侧面及展开图。
(2)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所以我把教学难点: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在认知上是个飞跃,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发现者,先直观认识,再通过动手做圆柱,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做数学”。
4、说教具学具准备教具:一个圆柱的教具、圆柱形的茶叶罐、圆柱形的水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学具盒中的圆柱、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二、说教法整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应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①情景教学法;②探究发现法;③活动体验法。
三、说学法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应用以下学法组织教学。
①观察操作法;②合作交流法3、自主探索、4、认真听讲、5、积极思考1立体图形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柱体,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并通过“激趣——探究——释疑”的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努力做到教法、学法及多媒体资源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说课稿3篇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说课稿3篇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说课稿下面是我收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说课稿3篇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品鉴。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
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
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将采用观察法,从直观实物入手,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用实践操作法,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
如果按以上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学习中将会自主探究,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去真正认识圆柱四、说教学过程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在生活中寻找圆柱,你们找到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同学生纷纷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圆柱体(茶杯、药瓶、铅笔、柱子。
)生活中的圆柱可真多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所见到的圆柱物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圆柱和圆锥教案篇一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圆柱的认识”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等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观念,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圆柱时,可能会将圆柱与其他立体图形混淆,对于圆柱的展开图、高与底面的关系等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清晰、完整的圆柱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的特征和展开图的理解。
2.圆柱的高与底面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的特征。
3.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4.运用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的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的展开图示例。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叫什么名字?请大家来说一说。
”从而引出圆柱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柱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如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认识圆锥和圆柱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认识圆锥和圆柱认识圆锥和圆柱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定义、性质和实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圆锥的定义及性质圆锥是由一个底面为圆的平面图形和一个位于底面上某一点的尖顶点组成的立体图形。
圆锥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底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由于圆的特点是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因此圆锥的底面上的任意一点到尖顶点的距离相等。
2. 侧面:圆锥的侧面是从尖顶点出发,经过圆锥底面上的所有点的线段所围成的平面曲面。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习的是直线,曲线等,因此学习圆锥的概念也是对小学生视觉认知的一个切入点。
3. 高度:圆锥的高度是指圆锥尖顶点到底面的垂直距离,用来表示圆锥的高度。
4. 直母线:圆锥的直母线是从尖顶点到圆锥底面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
二、圆柱的定义及性质圆柱是由一个底面为圆的平面图形和与底面平行的两个圆面以及连接两个圆面的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圆柱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侧面:圆柱的侧面是与底面平行的两个圆面以及连接两个圆面的矩形面。
侧面的形状是矩形,学习圆柱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矩形在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2. 高度:圆柱的高度是指连接两个圆面的垂直距离,用来表示圆柱的高度。
3. 顶面和底面:圆柱的顶面和底面都是圆形。
与圆锥类似,圆柱的底面也具有任意一点到底面中心的距离相等的性质。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圆锥和圆柱的概念,接下来我将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
1. 圆锥实例:将一个纸片从一边沿着一条线缝合,使其形成一个圆锥状,你会发现在此过程中,纸片的形状从一个矩形变成了一个圆锥,这便是一个生动的圆锥实例。
2. 圆柱实例:拿一个纸杯作为圆柱的实例,让学生观察纸杯的底面和侧面形状以及纸杯的高度,从而认识到圆柱的特点。
通过以上实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圆锥和圆柱的定义和性质。
总结:认识圆锥和圆柱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课件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 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都 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 ,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 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
板块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我认识了圆柱;知道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等。)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能够回顾全课的内容,做到总结提高。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圆柱的认识》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高:无数条且相等长=圆柱底面周长侧面: 长方形宽=圆柱高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 级下册的《圆柱与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圆柱的认 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 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目录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探究圆柱的特征。 出示问题: ①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②同长方体、正方体比较,圆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然后,让学生取出自己的学具,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方法, 并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进行对比,研究圆柱的特征。再让同桌的两 个同学相互交流探究的结果,做到互相启发。最后指名汇报,并完成板 书。提问:“圆柱的高有几条?”最后,让学生画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直径和圆柱的高,指出它的底面和侧面。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发展空间 观念。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
五 说 板 书ຫໍສະໝຸດ 圆柱和圆锥上底面·
侧面 高
顶点 · 高
·
下底面
.
底面
六 说 评 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 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 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
书面测验
口头测验 开放式问题
学生自我评价
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
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 评价形式
测量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 四大领域
实践与综合应用
小 学 数 学
线段、射线、 直线和角
梯形
立体图形
三视图
知识内容
图 形 的 平面图形的一些知识如线和角、长方形、圆等为立体图形的 认 学习做好知识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展开图的认识又为学 识 生学习积累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
情感态度
知识技能
课 堂 评 价
教师评价
七 说 开 发
1.充分利用实物或模型,加强直 观认识。(教学设计第一、二环 节) 2.用好教材设计的动手操作题,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等 活动,去感知、探索、想象、 发现和概括。(第四、五环节)
谢谢您!
探究过程中注意: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 1.学生的一些发现可能停留在直观 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量一量、滚一滚等活 判断的层面,这时教师要进一步 动,去感知、探索、 想象、发现和概括。 追问,引导学生验证,鼓励学生 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 2.通过教具(如透明模型、纵切模 展示学习成果 型)或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高。 总结提升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树解说稿赵相君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树说课稿木里图宝双小学陈猛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我将通过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来和大家共同交流!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1、本册教材的目标要求知识技能: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会解比例。
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数学思考: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本单元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②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③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其中,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说教材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的重要资源。
(一)编写特点: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材都是通过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直观模型的基础上引入。
在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具有这样的特征的实物,以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讲学稿】12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到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学法指导:】等量关系式、线段图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18页,并勾画出重点部分。
)A 探究圆柱的特征。
什么是圆柱的底面?什么是圆柱的侧面?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内互相交流,什么感觉:(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3、讨论、交流、总结底面圆柱侧面4、圆柱的高.什么是圆柱的高? 在下图中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思考:能画出这个圆柱不同的高吗?小组考核:什么是圆柱的底面?什么是圆柱的侧面?什么是圆柱的高?B 、研究圆锥体的特征。
1.引导观察(1)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看一看,摸一摸。
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组员听。
(2)讨论交流:顶点 : 个圆锥侧面( )面: 个底面( )2、圆锥高的认识(1)高在哪里?(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4)在下面的透视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
在下图中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小组考核:什么是圆锥的底面?什么是圆锥的侧面?什么是圆锥的高?二、巩固练习那些是圆柱?那些是圆锥?为什么?(在圆柱下面画○,在圆锥下面画△)三、当堂检测:P202、3四、总结反馈:这节课我学会课 。
给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圆柱圆锥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圆柱圆锥的认识 -青岛版一、课堂情境本课时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1.学生能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包括底面、侧面、母线、顶点等。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答。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分析与任务,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两者的形状特征。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举例、练习和问题解答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任务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通过介绍直观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通过练习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形状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和特征。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或学生的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物品:有哪些形状是圆柱形,哪些是圆锥形?通过这样的切入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
(2)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通过板书或投影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包括底面、侧面、母线、顶点等。
重点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圆柱和圆锥,并观察和感受两者的形状和特点。
可以采用让学生亲自描绘、拼凑或者通过线框模型等方式来操作。
(4)练习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答,如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表面积等。
同时,鼓励学生讨论和提问,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 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能够对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和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而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三篇篇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一、教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二、教材分析:以往教材是把圆柱体与圆锥体分开教学的,而新教材是编排到一起,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可以有效的对比区分,本身圆柱体圆锥体,就有很明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安排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圆柱体与圆锥体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
运用电脑展现生活中圆柱体圆锥体的优美画面并配以音乐,同时准备大量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听、看、动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圆柱体圆锥体特征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起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这一本课的重点知识。
同时新教材还安排了旋转中形成圆,圆柱体,圆锥体这也是非常独具匠心的。
让学生认识到动态中形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这是前所未有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百度搜索】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
【百度搜索】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4、认识这些图形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百度搜索】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图片3、现在来研究圆柱。
北师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柱和圆锥》主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柱和圆锥》主题说课稿大家上午好,我们知道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当中的圆柱圆锥是我们认识的最后一组内容。
那之前我们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能否在本单元的学习当中合理建构自主迁移?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为此我以维度转化、建结构、路径探寻、促迁移为题,展开我对圆柱、圆锥单元的说课。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首先我们来看看相关的理论依据。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人们研究图形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来认识图形的特征及其性质。
那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理性精神,也有利于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意识,拥有探索真理的勇气,以及具备严谨求实的态度。
那具体到小学阶段,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当中,大概经历了两个过程。
第一个阶段,直观辨认。
第二个阶段,刻画特征。
那么第一阶段,从立体到平面,让学生认识到面在体上。
第二个阶段从平面到立体,让学生体会到借助要素进。
来加深对特征的刻画。
那有了对相关理论的分析之后,让我们走进教材。
我们发现一到六年级教材的编排也遵循了儿童学习图形的认知规律,也同样经历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这样的过程。
意图让学生在维度变化当中实现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那具体到本单元,我们发现人教版和北京版的教材编排几乎是一致的。
但是北京版教材在援助表面积的内容当中增加了制作援助模型的内容,这有利于借助操作实现二、三维的转化。
同样,我们发现北师版和苏教版则从系统的视角来将原著。
和圆锥的认识整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那有了对四个本身进行了调研,题目如下:面对原著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有百分之九十四的学生,近百分之九十四的学生在面对新图形的时候,他们不仅能够聚焦到具体的知识点,而且能够关注到图形的要素。
可喜的是还有百分之六点二的学生在面对一个新的图形的时候,能有一定的方法自主的开展研究。
但是我们也清晰地感受到,在学生的头脑当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立体图形的思维结构,他们对研究工具的使用和迁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精品教案(通用版)第一章:圆柱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圆柱在实际中的应用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柱的概念。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应用:学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程度。
第二章:圆锥的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圆锥在实际中的应用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锥的概念。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锥的理解。
应用:学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程度。
第三章:圆柱和圆锥的比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圆柱和圆锥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
3.2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圆柱和圆锥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3.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对比实例引入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讲解: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发现它们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比较程度。
第四章:圆柱和圆锥的计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学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代表六年级所有的数学老师对我们的新课程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作一个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我从教材分析入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圆柱、圆锥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内容的安排上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引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的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确定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学会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认识和理解圆柱的侧面积以及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认识理解圆锥的高.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因此,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采用引导探究法、观察演示法、讨论法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在学法指导上,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的方法进行学习。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每一个课时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开发智能,自我总结深化新知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圆柱和圆锥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一部分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之中,我注重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之前,我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有关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在导入新课时从生活情境引入,结合学生收集的实物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和圆锥,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和圆锥的表象。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硬纸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让学生充分探究,把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相关量对应起来,为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作准备。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把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强调了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相关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生活情境中圆柱形厨师帽的布料,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选择计算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重视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引导学业生经历把圆柱切开、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逐步细分的过程,初步感知直术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从而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再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全面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圆锥的认识这一节时,我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圆锥实物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测量、交流等活动,探索圆锥的特征。
结合圆锥的直观图,介绍圆锥的底面、顶点和高的含义。
在教学圆锥体积这一节时,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三、练习巩固,开发智能
四、自我总结,开发新知
在每一节课结束时,问一问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感受三个角度进行自我总结.最后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养成归纳、自主提升的好习惯.最后布置自主练习,让学生及时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最后是板书设计:
我的每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清楚、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