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一面导学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一面》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一面》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一面》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一面》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示:订正、笔记栏1、简介作者阿累。

2、简要介绍写作背景3、给生字注音踱()窖()嵌()捻()抖擞()窘()挲()颓()恣()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课文复述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全文共4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分析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思考:作者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重点展示了他的什么特征?各有什么侧重点?三、课堂整理四、当堂练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地jiào()tuí唐()摩suō()憎恶()踌躇()恣情()2、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共同点、不同点各是什么?2、课文除了三次集中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之外,还有三处分散局部的描写,找出有关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所表现的订正、笔记栏鲁迅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一)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对鲁迅爱戴之情的句子,并分析重点词语的作用。

讨论明确如下句子:1、赫然……,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2、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3、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战士!(二)集体朗读39-43自然段,继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集体朗读,尝试背诵2、体会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三)阅读讨论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受尽……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望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四)讨论思考:作者以“一面”为题,好在哪里?三、课堂整理四、当堂练习1、用连线法分别指出下列各种称呼含有什么样的感情:①同志A、仿效学习的楷模②朋友B、奋战不息的精神③父亲C、志同道合的关系④师傅D、亲密无间的友谊⑤战士E、崇敬热爱的情怀五、布置作业1、背诵第二部分2、《同步导学》上相关作业。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学稿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1、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品味本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运用。

学法指导:1、如何制订语文学习计划。

2、如何预习。

3、如何做课堂笔记。

几种学习语文的方法介绍:圈点勾画法、批注法、质疑发问法。

教学方法:赏读法四、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亲爱的同学们,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大至国门,小至房门,林林总总,也有神奇的门,如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

一扇陌生的大门,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

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

同学们,当你踏入中学大门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呢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想把我们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这片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练习1.请你用圈点勾画法标出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诠释()裨益()憧憬()广袤()qián移默化()wēi言耸听()(二)结合注释掌握词义,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语境义⒈为你打开一扇门。

()⒉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的门。

()⒊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三)朗读大比拼: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

组织学生评委,确立评分标准,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

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3.反复诵读文章第四节,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学习与研讨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⒈整体感知,理清思路:⒉合作探究,交流感受:你说我说大家说:我心目中的文学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演讲,同学评价。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2学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2学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2学时)》导学案苏教版【课堂目标】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格。

【课堂准备】鲁迅的生平资料、照片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第二标我的任务【任务】:课内自主学习(时间20分钟分值:23分)1、再读课文,交流精彩语句、语段。

2、问题讨论(1)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看出作者笔下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体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结合文中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我与鲁迅先生虽然只见了一面,但是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想一想,“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分角色朗读我和鲁迅先生的对话。

)(3)怎样理解“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句话的含义。

(反复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语段表达的感情。

)(4)从“一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导框:(结合文中的句段,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温馨提示:(分角色朗读我和鲁迅先生的对话。

)第三标反馈目标【自我检测】(一)自由阅读课文,小组朗读展示。

(采用不同的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小组交流讨论,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以借助记叙文的六要素,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怎么安排的?(3)作者是如何了解鲁迅的?(4)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作者反复写是为了表现什么?(反复阅读描写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段落)(三)拓展训练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想像一下,鲁迅先生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描述。

(四)学习小结说一说,课文以“一面”为题有什么好处?【感悟总结】。

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校名/授课教师/授课班级/课文题目一面日期/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分析研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外貌描写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侧面描写人物的写法。

3.理解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的运用。

能力目标1.理解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描写人物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情意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的情怀,从中受到鼓舞,并提高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加深对他的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写中倾注了作者的感情。

教具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分配设计意图一、导入。

结合所给扩展资料介绍鲁迅逝世前几天的情况,反映鲁迅鞠躬尽瘁的精神,创设学习情境。

◆请一位同学说说本文结构。

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分配设计意图二、分析课文。

(分为两个部分,采用隔行的方法显示,第一部分第1—38段,记叙同鲁迅先生一面之交的原因及过程。

第二部分第39—43段,通过议论抒情,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

)◆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其他同学考虑,这个部分都记叙了一次见面的哪些情况。

◆课文读完后同学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先记叙这一次见面的原因,再详细记叙见面的过程。

)◆学生口头介绍:▲ 见面的原因▲ 书架一角的近景▲ 一本书的特写◆学生默读课文第3段、第18—19段。

并且找出三次描写鲁迅外貌的语言。

◆小组讨论三次外貌描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说说外貌描写相同点突出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描写有所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出作者的观察点、观察条件和感受有所不同)。

◆讨论之后填表。

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口头介绍。

学生说外貌描写的部分。

学生小组讨论。

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先说说为什么三次外貌描写有所不同,使学生基本认识到是由于观察点、条件、感受不同,因而观察的结果不同。

苏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学案1

苏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学案1

《一面》学案一、学习目标⒈理清课文结构,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⒉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⒊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⒋找出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向鲁迅学习的愿望。

二、学习重点目标2、4三、学法指导⒈通过速读复述了解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顺叙写法。

⒉通过细读人物描写,特别是外貌描写的部分,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外貌描写,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⒊深读结尾处的议论,体会其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指出记叙要素及顺序;比较几处外貌描写的异同并说说它们的作用;说出这“一面”所体现的主题。

预习导学:㈠回忆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在下面整理归纳鲁迅的资料;上网或查阅书籍,在下面简介作者。

鲁迅:阿累:㈡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赫然()嵌着()颓唐()憎恶()()恣情()抖擞()摩挲()窘相()虐待()⒉比较下列各组字形和读音,然后组词:踱()窖()挲()恣()镀()窑()娑()咨()⒊给加点字选择一个恰当的解释:⑴不能自已()A、止,罢了B、已经,表过去C、后来,不多时D、太,过⑵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A、奇异,不平常B、怪物C、很,非常D、怨,责备⑶受着这样的优遇()A、相逢,会面B、机会C、对待,款待D、优待⑷平素()A、本色,白色B、本来的C、带有根本性质的D、向来㈢找出文中三次集中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的句子,摘抄在下面。

(四)预习中有哪些问题学习研讨:(一)整体感知。

⒈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理清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完成:①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一部分:(1—38)一面之缘②③第二部分:(39—43)⒊文章回忆了作者阿累与鲁迅在内山书店一次会面的经过,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⒋本文所写的事情虽小,但却体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你能说出课文所用的写作手法吗?(二)精读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2《一面》精品导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一面》精品导学案苏教版

二一面【学习重点】1.了解外貌描写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 理解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窘.相()踱.步()抖擞.()憎.恶()mǎng()撞kāi()油摩suō()hè()然地jiào()tuí()唐zì()情chóuchú()2.填空。

(1)《一面》选自《》,作者是。

文中的“一面”指的是作者与的一面之缘。

(2)鲁迅,原名,我国伟大的家、家、家,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散文诗《》,杂文《》《》等。

(3)本文作者要买的两本小说是《》和《》,其中第一部小说的作者是(国)的,译者是;第二部小说的作者是(国)的,译者是。

3.破折号有如下几种用法:①表示注释,②表示提示,③话题的转换,④表示话没说完,⑤表示声音的延长,⑥表示插说等等。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属于哪种用法,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A.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B.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C.“呜——”火车开动了。

()D.“哦!您,您就是——”()E.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出来。

()F.我掏那块带有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G.“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H.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I.战士们向国民党反动派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4.填写下表,体会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丰富清晰的。

【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8题。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2篇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2篇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精选2篇(一)教材: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中的诗歌《一面》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一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你们是否听过贺知章的诗歌《一面》?对于这首诗,你们有什么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

Step 2:诗歌理解(15分钟)教师出示诗歌《一面》的全文,并指导学生逐行阅读。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和意义。

Step 3: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贺知章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提醒学生在诗歌中体会古人的情感和赞美。

Step 4:语言感知(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一面》,并分析诗歌中的优美的语言和韵律。

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所表达的美感。

Step 5:学以致用(15分钟)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观察,写一首赞美自然或祖国的诗歌。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分享。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诗歌是一种美的表达形式,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欣赏和创作诗歌。

Step 7:课后作业(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背诵并写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贺知章的其他诗歌,并分析他的诗歌表达和情感。

2.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的比赛,展示自己的诗歌才华和创造力。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了解赵普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诗人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了解赵普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赵普的诗词作品。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一面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教学设想:一、安排三教时。

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三写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课文为借鉴,结合作文,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

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

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

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要求预习、掌握字、词。

堂上检查正音、正字、释义、(详见“教学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辨形可以安排选字填空练习,释义是口头回答。

三、划分段落层次。

(一)确定自然段。

1、教师指导:独立成节的一段文字最末一个标点符号如果是冒号或者是破折号,那么划分自然段时,应该将下一个独立成节的文字一起划为一个自然段。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学习苏教版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一面”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一面”的使用场景。

2. 商讨“一面”的优劣,针对不同的场景讨论选用何种方法更为合适。

3. 掌握“一面”的操作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一面”制作。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一面”2. “一面”的优劣3. “一面”的操作方法四、教学过程1. 什么是“一面”a.让学生听一段描述“一面”的话语b.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一面”是什么,有哪些使用场景等问题2. “一面”的优劣a.分组商讨“一面”的优劣,针对不同的场景讨论选用何种方法更为合适b.课堂展示并讲解各小组的讨论结果3. “一面”的操作方法a.老师讲解“一面”的基本操作方法b.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尝试自己制作“一面”c.课堂展示制作完成的“一面”,并进行问答五、教学评估根据学生在讨论和制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具体评估标准见下:1. 参与讨论,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2. 制作完成度,能够按照要求制作出“一面”3. 论述清晰度,能够准确、清晰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问题六、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2. 标准的“一面”制作工具七、结论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一面”的概念和使用场景,商讨不同场景下使用“一面”的利弊,并掌握“一面”的基本操作方法。

此外,本次课程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一面”的概念和使用场景,商讨不同场景下使用“一面”的利弊,并掌握“一面”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课程的实施,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到了实践和体验,增强了理论应用和实践操作的衔接。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场景下的问题解决和创新应用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断涌现,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一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一面》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一面》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学习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叙事六要素;2.学习由远及近描写外貌,烘云托月凸现中心人物的方法;3.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与影响。

重点难点:1.多角度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2.借助侧面描写凸现人物个性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问导入同学们,你曾经有过与人一面之交的经历吗?如果,我们想请你写下来,你将从哪儿下手,怎样来写这“一面”的情形呢?让我们走进阿累《一面》,认识一个人,学习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用()打出文中佳词;2.边读边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名,并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参考:人物:“我”、内山老板、鲁迅。

时间:1932年秋天地点:内山书店环境:外面下着雨3.文章主要写了那几件事?参考:我到内山书店躲雨,我与内山老板讨价还价,鲁迅先生推荐并赠送书给我。

三、外貌描写1.这三件事,正好是三次机缘,使我有幸与鲁迅先生有了一面之缘。

但通常的写法,都是对“一面”写一次,但文章却突破常规,写了三次。

请用--线画出三处描写的“一面”的文字,读读,看看作者抓住哪些细节来描写的,在页边作简单批注。

参考:第3段--抓住体态(瘦)、年龄(五十上下)、穿着(牙黄的长衫)、举动(嘴里咬着一枝烟)来写。

第18段--抓住面色(黄里带白),体态(瘦得教人担忧),头发(约莫一寸长),胡须(好似浓墨写得隶体一字)来写。

第31段--同上。

2.这些细节描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参考:共同点--瘦。

不同点--描写角度不同第3段:远观第18段:近看第31段:细描3.这三副画面是按怎样的顺序编排的?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由远及近、由朦胧到清晰、由粗略到精细。

照片式的构思艺术。

启示: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间隔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3.一个“瘦”字,表达了鲁迅什么个性特点?参考:“我们这位战士的安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辛工作毁坏了。

《一面》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面》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面》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一、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难词,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感受鲁迅的形象,领略人物风采。

二、导学题:(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jiào()书脊()赫()然窘()起来摩suō()tuí()唐dǒusǒu()nüè()待揩()油恣()情jūgōng()憎()恶2、解释下列词语。

窘:摩挲:颓唐:恣情:不能自已:(二)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答:2、阅读文章,概括出以下要素(能直接在文中标注的直接标注)。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3、文中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的?什么描写最成功?答:4、圈点勾画。

通过“________”(文中语句)这段描写,我觉得鲁迅是一个________(什么样)的人?【示例】通过“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一本好。

”表现了鲁迅的自谦,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

(三)资料链接。

作者在谈《一面》的写作时说:“1936年,我正在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一天,张天翼告诉我,《中流》月刊要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的专号,向我约稿。

起先,我感到有些为难,虽然我从青年时代起就非常崇敬先生,爱读先生的文章,又和接近先生的人熟悉并往来密切,但遗憾的是我和先生本人却无来往。

我仅只在四年前到内山书店购书时,曾和先生有过一次偶然相遇。

那时,我还是一名售票员。

先生对于素不相识的一个普通工人的我,那么慈爱和殷切的帮助,使我深深感动而又感激。

它,永远铭刻在我的心头,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后来,我就以《一面》为题,写了这篇纪念先生的文章。

”课中参与(实战演练区)1、“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如何理解句中的“非日本”?答:2、结合上下文体会“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词语,积累词汇。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词语。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标注生词、难句,相互交流。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词语,分析其作用。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写作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篇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环节中,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课文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但个别学生还需加强指导。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的水平。

3.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4.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学们,课文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你们觉得这种情感对你们有什么启示?”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词语如何生动表现人物特点:“大家看,‘他的脸上写满了坚毅,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的什么品质?”2.教学难点补充:在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试着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描述一下你们心中的一位英雄。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word导学案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word导学案1

2 一面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一些词的音形义;2、熟悉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记叙要素及顺序,体会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3、能找出本文外貌描写的语句,能说出鲁迅的外貌特征,据此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掌握记叙的要素,在有的记叙文中,这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就可以省略。

在分析事件的起因时,要找事件的直接原因。

“我”可以是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本文以叙述为主,又抓住特征描写了鲁迅的外貌,刻画了他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性格,学习中要能结合语句分析他的思想性格。

●预备训练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chóuchǘ() tuí唐()地jiào()不能自yǐ() mǎng撞()摩挲.()抖擞.()恣.情()2、解释加点字及词语不能自已.恣.情揩.油窘.3、填空课文以第人称,按顺序记叙了作者与见面的全过程,赞颂了对的关怀。

●课堂达标训练一、选词填空1、我(A、费力 B、吃力 C、用力 D、尽力)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A、猛然 B、陡然 C、忽然 D、突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2、我很(A、诧异 B、吃惊 C、惊异 D、惊讶)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A、担忧 B、担心 C、害怕 D、吃惊)。

3、看一下那书脊(A、鲜明 B、清晰 C、清楚 D、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4、他带着(A、激动 B、奖励 C、鼓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二、阅读课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外貌描写的文字①“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②“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word导学案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word导学案2

2.一面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并准确运用生字、新词;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2.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与劳苦大众呼吸相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品质。

●重点: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学习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窖.(jiào)摩挲.(suō)憎.恶(zēng)颓.唐(tuí)嵌.(qiàn)殷.勤(yīn)kāi(揩)油hè(赫)然抖sǒu(擞)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

言语、行动轻率鲁莽。

(2)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精神萎靡的样子。

(3)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

放纵感情。

4.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的是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但这“一面”,却表现出了作为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5.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合作探究问题一:本文题为“一面”,那么,作者记叙的是自己和谁见的一面?为什么以“一面”为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的是自己和鲁迅见的一面。

一方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突出主题,虽然时间短暂,却能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可见鲁迅精神感人之深。

文章回忆了四年前作者去内山书店避雨,和鲁迅先生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使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言行铭记于心,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问题二: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果按记叙的一般过程归纳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那分别是什么?记叙的线索是“我”买书的过程。

记叙顺序是时间顺序: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1936年10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一面》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一面》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2)
学习内容
二、一面
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 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习重难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 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导学过程
感悟
3、鲁迅就读书问题提出哪几点建议。
4、读句子,回答问题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个句子以来打比方,说明只有,才能
。“许多花”比喻,“蜜”比喻
教学反思:
2、合作探究
学习探究
先自读自悟,然后合作、 交流学习,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1、在售票员阿课文,找出描写外貌鲁迅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作者对外貌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
的人。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到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3)这时 ,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你就是——”()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4、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表示时间、 地点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简要地把文章主要内容写下来。
2、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呢?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4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4苏教版

3.研习第一部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教学过程:一.预习阶段.词语困窘摩挲颓唐打眼恣情不能自已踱步地窖赫然镶嵌捻断抖擞陡然2.解释踱步:慢步行走.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殷勤:热情而周到.优遇:优待.莽撞:鲁莽冒失.窘:难为情,尴尬.摩挲:用手抚摸.颓唐:精神萎靡.打眼:显眼,惹人注意.抖擞:振作.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陡然:突然.恣情:放纵感情.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3.形似字圆辨版陡镀婉园辫板徒踱腕辩徙4.多音字钻和曾恶二.导入.导语匆匆之间,记忆长河掠过多少陌生面孔;匆匆之间,茫茫人海留下几多美好回忆.那一面,似流星划过天际;那一面,似甘泉滋润心间.时光把我们拉到1932 年的秋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对一名进步青年无私关怀的高尚品格,去领略一下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吧..写作背景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讨论文章结构,概括段意.讨论后明确:全文共43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第一部分(1-38):描述了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一部分以叙事为主.它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1-2):交代了会面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身份.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一次难忘的会面.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这一部分以议论为主..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学生回答后明确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地点:虹口公园附近的内山书店、人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一个普通工人和鲁迅起因:到内山书店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经过;“我”看中了一本书,一开始内山书店老板热情接待了“我”,由于身边钱不够,后来换了鲁迅来接待,并介绍了《铁流》结果:“我”用一元钱买了两本书:《毁灭》与《铁流》四.研读第一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明确: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明确: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近景: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特写: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我”不能不“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了的特写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灭了”的现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明确:“瘦”.“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4.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的观察特点是什么?明确:观察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5.提问:“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后明确: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同志、朋友、父亲、师傅和战士).五.小结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六.作业布置1.抄写词语.熟读课文七.板书设计去书店的原因(1-2段)一面之缘(1-38段)内山的热情接待(3-17段)(叙)有幸会见鲁迅(18-38段)一面巨大的鼓舞和力量(39-41段)一面的鼓舞(39-43 段)(议)四年后的沉痛悼念(42 -43 段)以时间为顺序短暂的会面巨大的影响沉痛的悼念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体味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思想的写法.语言运用的强烈的感情色彩.研读第二部分教学重点、难点:.体味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思想的写法.语言运用的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教学过程:一、检查旧课检查“揣摩·运用”中第五题的完成情况,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第一层:(“这事到现在……我就更加坚强起来.”)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第二层:(“现在……继续前进.”)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最后一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己.3.讨论.(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关部分,然后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明确: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讨论、小结: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归纳: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一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虐( )待摩suō()jiǒng()相
抖擞( ) 颓()唐chóuchú()不能自y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五、合作探究:
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5、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六、精读品析: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惊喜“《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七、拓展延伸: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教学反思
课上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其次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

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

如在教学中,一些同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矛盾使得我课后经常遗憾。

因此,反思这种遗憾,怎样给内向的同学多一些机会,给胆怯的学生多一点心理准备的空间呢?“课前五分钟”就这样诞生了,在上课的头五分钟里,互相读,互相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生带动走进文本。

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不仅使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