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3摩擦起电教案六篇

2023摩擦起电教案六篇

2023摩擦起电教案六篇摩擦起电教案篇11、活动目标:1、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塑料摩擦后能吸住细小的东西。

2、激发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更多类似现象的能力。

2、活动准备:塑料尺子若干把,碎纸屑,大块的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3、活动过程:1、先由老师演示给幼儿看。

2、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再拿塑料棒去粘碎纸片。

碎纸片粘不上,说明塑料棒不带电。

3、再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塑料棒,粘上了碎纸片,说明成功了。

4、告诉幼儿,因为塑料棒上有了电才能将纸片吸起。

摩擦起电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中和现象。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法建议: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合作和分享。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摩擦起电现象的介绍。

2. 摩擦起电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3. 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简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尺、毛皮、玻璃棒等。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摩擦起电的现象。

2. 讲解: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并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验过程。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4. 绘画: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记录实验过程和感受。

五、作业:1.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尝试摩擦起电的实验,并记录下来。

2. 明天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记录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在家中与父母共同完成实验的情况。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实验结果,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在课堂上与幼儿讨论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加深他们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3. 对于作业的分享,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进行摩擦起电实验,增进家园合作。

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展览或者进行其他相关的科学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

3. 通过阅读相关的儿童科普书籍,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摩擦起电现象。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幼儿更加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3. 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内容的介绍和准备。

2. 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现象。

2.能够简单描述摩擦起电的原理。

3.掌握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学素材:橡皮球、毛毯、塑料勺子、羊毛、塑料杯等
2.教学环境:教室或操场
3.教师准备:熟悉摩擦起电的基本知识,了解实验步骤。

教学内容
1. 引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物体摩擦后可以产生电荷呢?
•引导学生看到摩擦起电的实际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实验操作
1.取出橡皮球、毛毯。

2.让学生用毛毯摩擦橡皮球,观察橡皮球摩擦后的变化。

3.再用毛毯摩擦另一种材料,如塑料勺子,观察变化。

4.让学生分组进行摩擦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享不同材料摩擦后产生的电荷情况。

•讨论摩擦起电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摩擦时物体上的电荷转移过程。

4.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摩擦起电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摩擦起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基
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通过这节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认识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能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探索欲望。

摩擦起电说课稿(1)

摩擦起电说课稿(1)

15.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和特点:《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是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关于电荷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并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教学难点:应用本节物理规律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二、教学方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学校“三环五步”教学方法的运用,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通过自学指导题的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3、通过引导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4、小组交流展示,通过展示,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进行纠正,共同提高5、探究提高部分,对于本节内容的拓展,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摩擦起电中班科学教案

摩擦起电中班科学教案

摩擦起电中班科学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什么是摩擦起电,以及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

并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摩擦起电的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2.实验验证摩擦起电现象。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如何在实验中验证摩擦起电现象的存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为什么会发生摩擦起电。

二、核心内容(35分钟)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理和机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并解释为什么会发生摩擦起电。

通过视频演示,并搭配教师提醒,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实验验证摩擦起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理解摩擦起电现象。

2.1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棒-一张小纸片-一张塑料纸2.2实验步骤:2.2.1将玻璃棒擦净,用布擦干,确保表面干燥。

2.2.2将小纸片放在桌子上,并将玻璃棒用手摩擦10-20次。

2.2.3将玻璃棒带近小纸片(距离不超过1厘米),观察小纸片的运动情况。

2.3实验结果:小纸片由于受到摩擦起电的作用被吸附在了玻璃棒上。

三、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概括性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以及摩擦起电的应用等方面。

四、作业(5分钟)让学生在回家后,整理今天的所学,对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材料查询,更进一步的了解相关产品的结构和原理,以认识更深入的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理和机制。

2.实验验证摩擦起电的现象。

3.摩擦起电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进行实验和理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但在学生进行实验时,由于实验材料选用偏少,教学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今后可以将学生需要的实验器材提前告知,更好地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渗透性。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说课稿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说课稿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说课稿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说课稿
合作探究,体验乐趣
小学科学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因而,在《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一课中,我以合作探究,体验乐趣为主题,说说我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是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资源包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完《会跳舞的纸屑》一课后认识了摩擦起电现象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下一课《制作简单的验电器》作好理论的铺垫,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个带电物体相互靠近会互相排斥或者互相吸引。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物体摩擦后发生现象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持续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享受协调合作、积极探究的愉悦。

二、说教法、学法
小学科学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大班说课稿摩擦起电

大班说课稿摩擦起电

大班说课稿摩擦起电大班说课稿摩擦起电篇一:大班科学: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玩中发觉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推测和仔细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兴趣。

活动预备: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纸屑、铅笔、水彩笔、记录卡、两种颜色的盘子等。

活动方法:试验法、观看法。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想一想: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些碎纸片,请小伴侣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假如我们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屑放到黄色的盘子里。

小结:小伴侣真爱动脑筋,想到的方法可真多。

二、玩一玩、试一试:请幼儿尝试用一支水彩笔把小纸片从一个盘子里取到另一个盘子。

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方法,看,这是什么呀?〔水彩笔〕水彩笔也能把小纸片取出来(转载于:.hnNscy :大班说课稿摩擦起电),你们信吗?请小伴侣去试一试,玩一玩,留意玩的时候不要把小纸片掉在地上,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

〔教师巡回指导〕你们把小纸片取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三、幼儿试验,尝试用水彩笔取出小纸片。

我的方法和你们的都不一样,小伴侣认真看,彩笔彩笔头上擦,纸片纸片起来吧。

你们看小纸片怎么样了?〔吸起来了〕谁来说说看我是怎么做的?〔在头发上擦擦〕那你们想试一试吗?〔幼儿试验〕你们刚刚试验胜利了吗?谁来试试看?小结: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呢?原来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叫什么呀?〔摩擦起电〕四、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

1、猜一猜。

老师还给小伴侣预备了一些材料,看,这是什么?〔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铅笔、筷子等〕这儿还有一张记录表,先请小伴侣猜一猜,它们跟头发摩擦以后,能不能产生静电,将小纸片吸起来,假如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这是小伴侣第一次推测,我们把它记录在第一次的表格里。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摩擦起电》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静电,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发现并感受摩擦运动带来的光、热、声、电、动等现象。

3. 掌握常用摩擦电材料和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4.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积累物理学词汇。

三、教学重难点1. 摩擦电现象及应用。

2. 了解静电的产生机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启发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摩擦电现象,学习知识。

2. 教学游戏法将学习过程转化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兴趣,增强记忆。

五、教学活动安排1. 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介绍课程主题,并通过图片等引导幼儿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学习活动(20分钟)老师展示不同材质的物体,通过感官观察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发现摩擦电现象。

比如:用毛巾摩擦橡皮擦,再用橡皮擦挤降落伞;用羊毛布摩擦塑料吸铁石,再用吸铁石挤砰!玩玩具车等。

3. 游戏活动(15分钟)老师组织游戏,让幼儿模拟不同的日常场景,了解静电现象的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

比如:站在羽绒衣上却不能流露所想要的,该怎么办?触摸静电,直流电和另一端连接调低的电子琴。

4. 讲解活动(10分钟)老师给幼儿普及学科知识,讲解摩擦电现象的原理和应用,以及静电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比如:处理吸铁石静电,正确处理身体带来的静电等。

5. 结束活动(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收集幼儿感受和体会。

并给幼儿家长贴有关知识的宣传画。

六、反思1. 教学优点:(1)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2)运用多种活动方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学习。

(3)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情感,培养探求、发现、思考、实践的能力。

2. 教学不足:(1)教学内容要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

(2)活动时间安排需要统筹,以免过于拖延学习进度。

(3)需要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幼儿学习更加有趣而且更有效率。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大班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摩擦起电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大班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观察和实验摩擦起电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和过程。

3.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准备:1.实验工具:一根塑料杆、一根棉线、一块丝绸。

2.实验材料:塑料杆、棉线、丝绸。

3.实验步骤和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球,让学生握住玩具球并观察。

询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什么现象。

2.学生发言后,教师解释这是静电现象。

接着,教师通过一系列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并学习已学过的电。

二、提出问题和预测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杆,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通过摩擦,塑料杆是会带电的吗?会带正电还是负电?2.引导学生思考摩擦产生的原理和规律。

三、实验过程1.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过程,并展示实验操作。

2.实验操作:先摩擦丝绸,然后用摩擦带电的丝绸轻轻地触摸塑料杆的一端,再用丝绸轻轻地触摸另一端。

3.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进行实验,同时观察发现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四、观察和总结1.学生归纳和总结实验观察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摩擦丝绸后,塑料杆会带正电还是负电?接触后的两端又会如何带电?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五、实验拓展1.教师提出一个新的摩擦物体,比如玻璃棒,让学生思考:通过摩擦,玻璃棒会带电吗?会带正电还是负电?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六、反思和总结1.教师进行实验总结,提出问题:为什么摩擦后会带电?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最后总结出摩擦起电的原理。

七、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几个物体(塑料杆、铁棒、木棍、丝绸、棉线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哪些物体可以通过摩擦带电?2.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并解释原因。

八、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摩擦起电的重要性和应用。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摩擦起电现象的观察与讨论2. 实验操作:摩擦起电3. 探索摩擦起电的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索摩擦起电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毛皮、塑料尺、气球、丝绸、玻璃棒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明亮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摩擦起电小故事,引发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毛皮摩擦塑料尺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的原因。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过程,观察带电物体的性质。

4. 探索规律: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索摩擦起电的规律,如不同物质间的摩擦起电现象。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幼儿总结摩擦起电的现象和规律,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6. 拓展活动:让幼儿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进行创意小实验,如用摩擦起电的气球吸引头发。

7. 结束活动:通过一首简单的摩擦起电儿歌,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探究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4.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摩擦起电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思考、合作等。

2. 结果评价:评估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自我表达,让幼儿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八、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安全教育: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安全操作,避免幼儿受伤。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难点:让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气球线。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今天活动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实验观察: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摩擦起电的现象,让幼儿尝试解释原因。

4. 操作实践:教师分组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5. 总结:教师总结摩擦起电的原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听取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解释和看法。

3. 评估幼儿对摩擦起电原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给同学。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以“摩擦起电”为主题的科学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远离电源,避免触电危险。

2. 使用实验仪器时,教师要向幼儿讲解正确操作方法,防止误伤。

3. 保持实验室清洁,避免杂物造成意外伤害。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和原理。

2. 实验器材: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气球线。

3. 科普图书:介绍摩擦起电的相关知识。

九、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操作和实践机会。

2. 鼓励幼儿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例,帮助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1. 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

2.掌握通过摩擦产生静电的方法。

3.培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静电?2.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

3.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 (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静电的物品(如塑料薄膜,玻璃棒,电子称等),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是如何产生的。

引导学生关注物品产生的现象和他们自己的体会,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2. 讲解部分 (15分钟)讲解静电的概念和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静电、静电的基本特性和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

3.3. 实验环节 (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摩擦起电的实验器材(如丝绸布、毛巾等),并让学生自己摩擦实验器材,产生静电并观察实验现象。

3.4. 讨论环节 (15分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体验,进一步理解摩擦产生静电的原理,并探讨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3.5. 巩固环节 (1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出题,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通过评价解题方法及答案结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反思对静电及摩擦起电的概念讲解和实验细节的安排均需再次加强,以提高学生算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可以开展与静电相关的更加复杂的实验。

5. 小结本次科学教育课程教学,通过通过实验与讲解相结合,可以较好的掌握摩擦起电的方法,并能引导学生,加深学习理解掌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教学前期需要更加注重相关知识点的扎实掌握,后期教学中要多进行课外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摩擦起电教案四篇

摩擦起电教案四篇

摩擦起电教案四篇摩擦起电教案篇1摩擦起电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对幼儿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进一步锻炼与提高。

二、活动准备1、塑料尺子每人一把,碎纸屑,大块的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材料分组准备好。

2、《幼儿习得手册》(玩一玩做一做)上学期Ⅱ第28页。

三、活动过程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游戏。

师:小朋友们快坐好,我们一起来做《手指操》师生齐:一个手指点点点,两个手指剪剪剪,三个手指弯弯弯,四个手指叉叉叉,五个手指开了花。

师:小朋友们说得可真棒!双手是我们亲密的好朋友,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许许多多的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对小手好朋友来玩一个好玩的魔术。

2、幼儿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⑴分发尺子,每人一把,分发碎纸屑,每组一包。

师出示尺子,碎纸屑,让幼儿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用尺子把碎纸屑吸起来,幼儿分组活动,要注意及时提醒幼儿千万不要把碎纸屑掉在地上,要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宝宝。

让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吸起纸屑的。

师:刚才大家都开动了小脑筋,可是纸屑没有吸起来呦!别灰心!你们知道吗?老师可是一个有名的魔术师,现在就让我这个大师来给你们变这个魔术吧!教师动手实验,让幼儿认真观察。

教师边做边说,尺子头发擦呀擦,纸屑纸屑起来吧!吸起来了吗?幼儿再次分组做实验,教师巡回了解幼儿实验情况。

让实验成功的幼儿到前面演示一下实验过程,并及时表扬。

再由失败的幼儿也到前面来演示,教师点名其他幼儿帮助他完成实验并说一下为什么会失败。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这样才是聪明宝宝,并对上前来帮助完成实验的幼儿提出表扬,强调要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⑵第二次分发活动材料(大块厚卡纸,泡沫渣,细羽绒,毛线头,小石子)。

幼儿分组活动,看看摩擦过的尺子除了吸起纸屑,是不是还可以吸起其它东西,教师巡回指导。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有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能吸起纸屑等轻巧物体。

2、能正确记录自己实验结果。

3、感知现实生活中的静电。

活动准备1、一盆小纸屑、塑料尺,化纤布每人一份。

2、木筷子、铁质勺子、塑料笔杆、橡胶棒等不同材质的材料、实验记录单每人一份。

3、活动前带领幼儿玩大型游戏,体验静电反应。

活动过程一、实验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纸屑,他们想和尺子做朋友,想想看怎样才能让小纸屑粘到尺子上面呢?幼儿:可以用胶水粘住,透明胶……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可以用胶水、透明胶、双面胶等粘住,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不用胶水,只需要塑料尺和化纤布,小纸屑呀就能够吸到尺子上。

(师操作实验,摩擦尺子后吸纸屑,纸屑被吸到尺子上。

)师:为什么塑料尺在布上摩擦后会把小纸屑吸起来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实验结果:因为塑料尺在布上摩擦后会产生一种电,我们把这种停留在尺子上的电叫静电。

二、验证不同材质的物品是否都能产生静电师:老师这边准备了一些其他的东西也想和小纸屑做朋友,我们一起来预测下,是不是每样东西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与小纸屑做朋友,我们把猜测的结果填到记录单上,你觉得可以产生静电的打√,不行的打×。

幼儿填写预测结果。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来和大家交流下他的预测结果。

(幼儿交流答案。

)师:老师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和他的预测结果不一样,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预测的答案呢?幼儿:做实验。

按照记录表顺序做实验。

师:小实验做完了,我们知道了木筷子和橡胶棒摩擦后都不容易产生静电,铁质勺子、塑料笔、塑料木梳摩擦后都容易产生静电。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自然资源的宝贵。

二、教学内容:1. 摩擦起电的现象: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到摩擦起电的现象,让他们感受到电的存在。

2. 摩擦起电的原理:简单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让幼儿了解为什么会出现摩擦起电现象。

3. 摩擦起电的应用:介绍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纸、静电喷雾等。

4. 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珍惜自然资源,避免浪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 难点: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应用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2. 讲解法: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让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意义。

3. 讨论法: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塑料尺、毛皮、气球、纸张等。

2. 教学图片:摩擦起电现象的图片。

3. 教学视频:摩擦起电实验的视频。

4. 环保宣传材料:教育幼儿珍惜自然资源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和展示摩擦起电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实验:让幼儿观察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3. 讲解: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意义。

4. 讨论: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明白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6. 环保教育:通过展示环保宣传材料,教育幼儿珍惜自然资源,避免浪费。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发言和团队协作能力,了解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观察幼儿在环保教育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小游戏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小游戏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小游戏摩擦起电教案前言学习科学不仅是听课堂上的讲解,还有实践、观察和实验。

运用小游戏的形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

本篇教案介绍的是一个适合大班的科学小游戏,通过游戏形式教授摩擦起电的知识,内容简单易懂,有助于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学习摩擦起电的知识2.掌握摩擦起电实验的方法3.运用游戏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准备1.铅笔、纸、小纸片2.丝绸、羊毛、塑料杯、塑料球等工具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摩擦起电的知识简单讲解摩擦起电的知识,介绍不同物质对摩擦起电的影响,如丝绸、羊毛等都能够与其他物质产生摩擦起电的现象。

第二步:进行摩擦起电实验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每组分配丝绸和羊毛,让学生用铅笔将两种材料分别摩擦30秒后,尝试让两种材料吸附在铅笔上。

实验结果并不一定准确,但是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会感受到摩擦力和电荷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材料的差异性。

第三步:玩摩擦起电小游戏1.抽取游戏关键词:让每位学生抽取一个词汇,如“静电”、“电子”、“电荷”等,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词汇的意义。

2.建立电路:将所有学生的小纸片串联起来,将一个带有静电的球放在电路上,要求学生在电路的两端对所有小纸片进行连接,当电路完成后,静电球的电荷会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手中的小纸片,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感受到电荷的流动。

3.全国联赛:将教室分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学生分成两队,比赛开始前,教师会放置一个中央的弹弓和两个提示词,如“正”和“负”,每队学生需要根据提示词,摩擦丝绸或羊毛,将球弹入对方区域并将对方人员“淘汰”,当所有对方人员被“淘汰”后,该队获得胜利。

总结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掌握了摩擦起电实验的方法,理解了摩擦力和电荷之间的关系,并且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好奇心和实验能力。

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更多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创造力,也能引导他们准确理解科学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认知静电现象,了解摩擦引起静电的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发现电荷转移的规律;3.扩展学生科学知识,开拓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旧毛衣、家养小猫、塑料碗等;2.实验测试电极和电压表;3.老师的课堂讲解PPT。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导学生了解静电学科1.老师出示静电学科资料,介绍其基本概念并指出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电蓄电池充电、门把手的电击等。

步骤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静电现象2.老师的PPT介绍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和常见的物体阴、阳电荷的区别。

3.带领学生通过黏贴磁铁在不同物体上的表现(吸引还是排斥),学生可以自己感受到物体上阴、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老师介绍静电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器材、测试用电极、电压表等。

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三:实验操作5.老师为学生演示首个实验操作流程:1.预备实验物品:气球与旧毛衣2.摩擦产生静电电荷3.用电极测量气球上的电荷4.记录测量结果6.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一方面是通过操作观察怎样摩擦不同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静电电荷,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做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7.老师提问学生进行实验质疑和结果分析,深入了解摩擦实验后产生的问题和现象。

包括但不限于:1.为什么反复用气球和旧毛衣摩擦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2.如何解释“半湿润毛巾”实验中产生的电荷?3.怎样才能控制实验数据的准确性?8.结合实验结果和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问题,形成更深刻的学习理解和实验技巧。

步骤五:实验总结和反思9.在实验总结和反思阶段,让学生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实验可行性的讨论和质疑。

同时鼓励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和错误。

最后,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今日所学习的东西,对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用,为什么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继续学。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们全面地向学生介绍了摩擦起电实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发现意想不到的科学之美。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

【导语】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为⼤家准备了幼⼉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摩擦起电》教案1 活动⽬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的发现并表达⾃⼰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纸屑,塑料勺⼦,⼩⽑⼱⼈⼿⼀份。

2.塑料⽔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记录单⼈⼿⼀份。

3.蝴蝶、花若⼲。

活动过程: (⼀)教师出⽰⼩纸⽚,引导幼⼉讨论。

1.教师:⽼师的盒⼦⾥有许多的⼩纸屑,这⾥还有⼀把⼩勺⼦和⼀块布,如果我把勺⼦在布上摩⼀摩,再把勺⼦靠近⼩纸屑,你觉得会发⽣什么事情? 2.幼⼉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的意见。

(⼆)教师引导幼⼉分组进⾏尝试。

1.教师:刚才⼩朋友猜想了⼀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试,看看到底会发⽣样的事情?(幼⼉第⼀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师这⾥还准备了⼏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布摩擦后也能吸⽓⼩纸屑? A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B猜⼀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C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就打叉 4.幼⼉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交流各⾃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朋友⽤哪些材料吸起⼩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幼⼉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结: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体的哪些地⽅摩擦后也会产⽣静电?《摩擦起电》教案2 设计背景: 天⽓⼲燥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季节,我带孩⼦们进⾏户外活动时或者在与孩⼦不经意的亲密接触间,经常会发现孩⼦惊呼:“哇!有电。

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摩擦起电》说课稿

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摩擦起电》说课稿

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摩擦起电》说课稿一、说课背景《摩擦起电》是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一篇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将了解到物体之间的摩擦可以引起电荷分离,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1.电荷分离和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2.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3.摩擦起电现象的应用:吸附、除灰、喷墨打印等。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荷分离和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掌握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静电现象,加深学习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有:1.教学重点:–电荷分离和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现象的应用,如吸附、除灰、喷墨打印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与问题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过的内容,如电荷、电流等。

•提问:电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电荷是如何通过摩擦起电产生的呢?”5.2 知识点讲解及示例分析(15分钟)1.讲解电荷分离和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电子的分离和聚集过程,以及电荷的正负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电荷分离后会发生静电现象?2.讲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

–解释什么是摩擦起电,以及摩擦起电的条件和效果。

3.分析摩擦起电现象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吸附、除灰、喷墨打印等。

5.3 实验操作与观察(20分钟)1.实验前的准备:–教师现场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如塑料棒、毛发等。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并能够解释这一现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梳子、毛皮、气球、玻璃棒、丝绸、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魔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摩擦起电。

2. 基本环节:(1)教师向幼儿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结果,帮助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3. 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程度。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对话,了解幼儿对摩擦起电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3. 家长反馈: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情况。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幼儿传授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知识。

2. 实验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内容:1. 摩擦起电的原理:教师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2. 摩擦起电的实验: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包括塑料梳子与毛皮摩擦产生电荷,塑料梳子与气球摩擦吸引纸屑等。

3. 摩擦起电的应用: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魔术表演,引起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说课稿
阜才中学吕俊良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是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关于电荷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
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B、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并从实验现象
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教学难点:应用本节物理规律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学校“三环五步”教学方法的运用,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通过自学指导题的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
3、通过引导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4、小组交流展示,通过展示,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进行纠正,共同提高
5、探究提高部分,对于本节内容的拓展,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实质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教师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学指导:1、出示自学指导题。

2、小组合作完成自学内容。

(三)、小组合作:合作解决自学指导和交流展示的设计问题,此过程中,教师
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四)、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自学的成果,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同学指正和教师点拨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内容,此过程一是充分发
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二是教师点拨到位,起到指导作用。

(五)、探究提高:对于本节内容的应用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自学本节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电荷的认识,使学生
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

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