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二)
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兴旺的古代农业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商周石器锄耕 ,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含义: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的各种手段 ,表现在:改进生产工具: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
唐朝:曲辕犁。
〔耕犁定型〕水利设施: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工程:春秋战国都江堰、西汉坎儿井生产技术:育种、施肥、适时耕种、因地制宜、农书总结等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一带——魏晋南北朝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唐朝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完成南移 ,江浙地区是全国经济重心。
促进南方经济文化的开展。
3.经营方式:〔1〕商周:生产工具落后 ,集体劳作。
〔2〕春秋战国:小农经济形成。
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特点:①个体〔家庭〕经营为主。
②男耕女织。
〔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
④精耕细作。
评价:①在封建社会长期占主导 ,农民有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
②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根底 ,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③分散性、封闭性和落后性 ,到明清不利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开展。
④脆弱性:在天灾、战乱、苛政、土地兼并的影响下容易破产。
※:近代逐渐解体原因:1840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导致家庭手工业破产和农产品商品化。
1956最终瓦解原因:1956完成三大改造 ,个体小农经济被改造为集体经济。
4、古代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2〕夏商周〔奴隶社会〕:实行井田制。
性质:土地国有制 ,不得买卖。
春秋瓦解: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税制改革使公田向私田转化。
〔2〕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整个封建社会沿用。
三种形式:①土地国有②土地地主私有③土地自耕农私有局限性: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兼并严重 ,汉出现大地主田庄→贫富分化 ,自耕农减少 ,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甚至出现流民问题 ,社会矛盾激化。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历史必修二1-10学习课复习提纲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什么是国家?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什么?2、什么是国体?国家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3、我国的国体是什么?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剥削阶级掌权的国家政权有何区别?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人民民主有何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就有“专政”的职能?7、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8、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哪些新的要求?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2.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我国公民必须依法履行那些政治性义务?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三、政治生活:自觉参与1、我们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2、我们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1.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这些选举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2. 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制约?3.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为什么?4.怎样正确对待公民的选举权利?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1、我国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1、如何准确理解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2、在我国,村民或居民是如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3、实行村民自治或居民自治有何意义?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1、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哪些合法的渠道?2、实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3、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有哪些区别?第三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2、我国政府履行哪些职能?3、如何理解我国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4、为什么说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2、我国政府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3、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哪些途径?4、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何意义?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什么是依法行政?2、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必要性、意义)3、依法行政有哪些具体要求?4、政府如何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5、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二、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必要性、意义)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什么?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哪些监督形式?4、政务公开有何意义?5、什么是政府的威信?决定因素是什么?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是什么?6、政府树立威信应该做到哪几个方面?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是怎样的?其常设机关是什么?3、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什么是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什么?其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2、什么是民主集中制?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有何意义?4、中国共产党的坚持怎样的执政方式?其中,基本方式是什么?5、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是怎样的?依法执政有何意义?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1)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是什么?(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本质是什么?(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是什么?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4、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和做何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如何看待我国八大民主党派的性质?2、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特点)是怎样的?3、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什么?(p70第二段)4、我国政党制度有何优越性?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2、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哪些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2)如何看待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哪些国家机关?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自治机关享有哪些自治权?4、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然性、优越性)三、我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是什么?2、我国的宗教政策就是指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吗?3、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目的是什么?4、如何理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就是要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吗?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6、弘杨科学精神,为什么不直接用政策禁止宗教活动呢?我们应该如何弘扬科学精神?四、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1、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什么?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哪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有何关系?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制度?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哪三方面的有机统一?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有哪些?2、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主权国家与地区组大的区别是什么?3、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有哪些基本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4、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5、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和作用是怎样的?6、如何看待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1、什么是国际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3、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国际关系的?4、如何看待国际关系的实质?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5、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2、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影响世界安宁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表现有哪些?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4、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5、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有哪些?6、中国的主张和作为表明我国在世界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二、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1、如何看待世界多极化的成因、表现和作用?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3、什么是综合国力?4、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1、什么是外交政策?2、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3、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宗旨、基本准则)4、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5、如何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6、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2)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篇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1.1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 - 夏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夏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制、宗法制 1.2 商王朝的政治制度 - 商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权力和贵族集团 1.3 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 - 周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官 - 周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等级制度、分封制度2.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2.1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政绩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秦始皇的权力集中、行政区划的改革2.2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制度 - 刘邦和汉高祖刘邦的政绩 - 西汉和东汉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的权力、郡县制度 2.3 秦汉时代的社会制度 - 农业经济和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 儒家学说、礼乐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第二章世界古代史篇1. 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文明1.1 埃及文明 - 埃及:尼罗河文明的发源地 - 内典、外典和显灵信仰 1.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 古巴比伦:第一位国王汉谟拉比 - 宝冠、泡立塔和木板书写 1.3 印度河流域文明 - 印度文明:吠陀时代的四个阶级制度 - 婆罗门教和吠陀教典 1.4 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 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 罗马共和国:三级法官制度和元老院的特点2. 基督教和欧洲封建社会2.1 基督教的起源和特点 - 耶稣和基督教的创立 - 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罗马帝国的两个时期 - 基督教教义和天主教会的组织 2.2 欧洲封建社会 - 封建主和农奴的关系 -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权力和义务 - 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三、第三章中国古代史的重大事件篇1. 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1.1 战国的形成 -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 诸侯国争霸和战国的形成 1.2 诸子百家和思想的兴盛 -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的兴起 - 孟子、墨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1.3 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 铁器、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 文化繁荣和齐国的礼仪音乐 1.4 秦灭六国和统一中国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其后续影响2.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和中国的对外侵略2.1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鸦片战争和条约勒迫 -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 2.2 近代中国的对外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结果 - 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2.3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影响四、第四章世界近代史篇1. 平等互利和民族自决的倡导1.1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和《国际联盟宪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 -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和影响1.2 《国际联盟宪章》 - 国际联盟的设立和目标 - 《国际联盟宪章》的内容和遗产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场 - 盟军胜利和法西斯集权制度的瓦解 2.2 联合国的设立和冷战的爆发 - 联合国的设立和宗旨 - 冷战的爆发和两个阵营的形成 2.3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产生和核武器的威胁 - 原子弹和氢弹的发明 - 核武器的威胁和遏制政策的制定以上提纲是历史必修二的复习内容及重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准备考试。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PPT课件
移动通信:21世纪后,数量居世界第一
.
38
①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 p80
• A.灌溉 B.制瓷
• C.耕种 D.冶铁
.
13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 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 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 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 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
.
14
•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 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 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 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 ——I宋l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1988年海南) ②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③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④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 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31 的对外开放格局。
.
2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包干到 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 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
30
国营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本店铺整理了《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1.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资料
历史必修二复习古代经济:一、制度政策:1、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土地私有。
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买卖。
(夏商西周时期)分封制:鲁国首先。
进行税制改革,按亩收税,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秦朝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春秋战国时期)2、政策:重农抑商:农为本,商为末。
均田制:北魏至唐朝前期。
面对土地高度集中,政府大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二、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劳动者在田间集体劳作,工具简陋。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
结果: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特点为:自给自足。
但在封建地主的沉重剥削下,会破产。
三、农业:1、工具:商周时期采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
青铜农具出现,但很少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
隋唐时期,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三渠。
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四、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2、民营手工业: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
3、青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4、铁: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
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5、瓷器:唐朝南青北白,历史上东青北白。
明清时期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6、纺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纺织品比例。
五、商业: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很多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但商鞅变法之后,又开始重农抑商。
b.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c.宋之前,之后,城市内商业的对比:时间:官府设定市长,变为时间限制被打破。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实行改革开放(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起源特点:从采集业向种植业发展;从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
2、区域特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明显地域差别。
南稻北粟3、农业特点:(五谷六畜)二、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生产模式1、生产工具的进步耕作方式进步①原始社会:石、木刀耕火种②文明时代:耒、耜石器锄耕③春秋战国:铁器、牛耕④汉代:推广牛耕铁犁牛耕⑤唐代:曲辕犁2、灌溉工具的进步:翻车、筒车3、水利设施的完善:①原始社会:大禹治水②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③两汉:漕渠、白渠、政府治理黄河④其他:新疆坎儿井三、生产方式的转变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2.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春秋战国以后①出现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②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
③评价:积极性——农民生活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落后性——分散、封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脆弱性——天害人祸易使之破产。
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特点二:铁器牛耕相结合的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特点三:“男耕女织”的自耕农经营模式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周——井田制1、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瓦解:①表现:公田抛荒,“私田”私有、贵族争夺田地②原因:a、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器、牛耕)b、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c、商鞅变法: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土地所有制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私有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③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土地兼并①历程:东汉――豪强地主经济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普遍②根源:土地私有制③影响:a、政治上: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社会——阶级斗争尖锐,农民起义爆发b、经济上:农民——普遍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产品;地主——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④封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限制:a、直接目的:增加国家收入b、措施:均田制(北魏)c、效果:一定程度上抑制兼并,并未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上课讲义
原因
五、【知欧识网区络】
洲域
的一 经体
过程
经 济化
第一阶段(1952——1967) 第二阶段(1967——1993)欧共体 第三阶段(1993——)欧盟
济
历史意义
全
1967 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球
东盟 2002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化
美济 洲区 与域 亚集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2 年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成功的探索
探索中的失 误
左倾错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 动
八字方针
文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 放
第五单元
经济腾 飞
生活巨 变
公有制建立
从 GDP 看变 化
战经 后济 资体 本系 主的 义形 世成 界
必要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银行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
构成 关贸总协定
币笔国际货币、金融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体的系建立
新经济政 策
斯大林体 制
试图突破:二战后的改
革 赫鲁晓夫改革1953 勃列日涅夫改革1974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战前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二战后
国家干预经济 人民资本主义 经营者革命 福利国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建国之 初百废 待兴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实施一五计 划
进行三大改造
探索经 济建设 道路
洲团
的化 经
1989 年成立 亚太经合组织 1991 年中国、台北、香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含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讲义资料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讲义资料###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讲义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主,君主拥有绝对权力。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政治制度,但增加了宗法制度,强化了家族的纽带。
周朝则进一步发展了宗法制度,创立了分封制,将国家分为诸侯国,诸侯对天子有义务,但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统一度量衡、文字和法律,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
三、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诸侯国并存。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权力。
同时,汉朝还发展了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注重才能。
####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民使用铁器和牛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如都江堰、灵渠等,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以官营为主,民间手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商业方面,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三、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为主,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限制商业的发展。
同时,实行均田制,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
####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主张以法治国,对秦朝的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宗教,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艺术一、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培优精品讲义
高中历史必修二培优精品讲义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1. 人类起源
- 文明的定义和内涵
-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起源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
2. 旧石器时代
- 旧石器时代的定义
- 人类的演化过程
- 人类文化的产生
3. 新石器时代
- 农业的起源与意义
- 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 农业革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古代文明
1.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2. 中国古代文明
-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第三章世界古代史
1. 印度古代历史
- 的兴起
- 碎叶城和哈拉帕文明
- 铁器时代
2. 希腊古代历史
- 特洛伊战争和荷马的史诗
- 希腊的城邦制度
- 古希腊哲学的兴起
3. 罗马古代历史
- 古罗马的崛起
- 古罗马的政治、军事、文化特点-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
第四章中国古代史纲要
1. 夏、商、周的历史
- 三代的历史
- 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2. 秦汉的历史
- 秦朝的统一
- 汉朝的开创和繁荣
- 隋唐的开放和繁荣
3. 宋元明清的历史
- 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年左右。
原始农业采用“”方式。
2.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农业生产力提高。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西周的农作物更加丰富,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春秋时期,农具、耕出现并推广→西汉耦犁(犁壁)→东汉发展到珠江流域→汉朝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江东曲辕犁(犁评),耕犁完善。
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秦汉时期代田法、一年一熟→魏晋南北朝:犁耙耱技术→宋元时期: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江南一年两熟,有地方一年三熟3.灌溉水利:(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灌溉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水利风车(明清)4.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概况:夏商周时期,青铜为代表的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盐铁钱官营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历史必修2复习讲义.doc
必修2经济史复习讲义(上)中国经济(一)中国古代经济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第]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早期农业生产赚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商周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较含义: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⑴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形成和发展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农民为了生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量提高作物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⑶阻碍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灌f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特征:⑴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很少商品交换);⑶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⑷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⑸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作用:⑴积极: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
④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⑤封建王朝主要财源;⑥古代中国一切丈明成就的基础。
⑵消极: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不利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2♦官营手工业:三大行业——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发展历程及原因⑴历程:①夏商周:官府垄断;②春秋战国:继续发展;③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2)发达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撑重要成就⑴冶金业:①冶铜: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进入繁荣时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1冶铁炼钢: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两汉:高炉炼铁和沙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灌钢法,冶铁炼钢技术和产量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北京市高中历史辅导讲义 总复习(下) 新人教版必修2
北京市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辅导讲义总复习(下) 新人教版必修2主要考点梳理1、为什么西、葡两国最先开辟新航路?2、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有何不同?3、如何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的特点有哪些?5、荷兰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早期殖民扩张的历史影响有哪些?7、如何理解殖民地的双重作用?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9、如何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影响?10、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影响有哪些?11、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如何?综合练习题题一题面:(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课后拓展练习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
题一题面: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题二题面: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题三题面:“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义(必修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耕作方式的变革: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耕作特点:由集体耕作到个体经营2、小农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基本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实行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为求生存,力求精耕细作。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十分薄弱。
②其自给自足的特点决定其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5)小农经济的地位与影响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影响:①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要求,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②但因其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特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且长期延续的主要因素。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1、领先世界的冶铸业①原始社会:掌握冶铜技术②商周:青铜铸造技术繁荣,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的青铜礼器③西周:出现铁器④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⑤东汉:利用水排鼓风冶铁⑥南北朝:灌钢法(生铁与熟铁按一定的比例一起锻造)16世纪之前,我国的冶铁技术一直居于世界前列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古代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古代中国也被称为“丝国”①四五千年前:已有丝织品②商朝:已有织机。
③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长安有东西织室。
⑤唐朝:技术轻盈精湛,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⑦明清:官府在苏州、杭州、南京等地设有织造局,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细密精致的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金宝地”是清朝出现的新品种。
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1、“市”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宋代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汉、唐都城:坊市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说明的问题:古代商业在不断向前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不断放宽。
2、主要商业城市:汉:长安、洛阳唐: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外贸港口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四大名镇: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元:大都;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3、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
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杭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向前发展,但“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严重抑制了它的发展。
4、“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影响(1)含义: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2)目的:确保封建国家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首倡者:商鞅(4)影响①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
②在封建社会后期,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之一。
5、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影响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
(2)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存在直接原因:明初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主观因素:封建统治者思想因循守旧,盲目自大。
客观因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3)表现:明朝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清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4)影响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②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③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历史背景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3)代表企业:广东的继昌隆缫丝厂、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4)分布地点:东南沿海地区及通商口岸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后(19世纪90年代)(2)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先后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开始倡导“实业救国”。
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民国初期的民族工业(1912——1919年)(1)发展状况: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获得了进一步发展)(2)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⑤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3)影响①导致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4)一战后,很快萧条下去①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重又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②说明问题::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独立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6年)(1)发展状况:获得了较快发展(2)表现:①新旧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
②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民族工业的陷入绝境主要原因: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官僚资本的挤压③战争的破坏④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沉重说明的问题:在“双半”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原则:自愿互利(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方式政策:和平赎买(3)实质: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时间:1956年内容:①正确分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提出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提出了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评价:它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时间:1958年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特点:“大跃进”——高指标、高速度、浮夸风(开始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大二公(3)错误原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生产关系的调整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4)影响: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1959——1961年)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战略决策:(1)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历史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三、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
)(2)具体做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到组,联产到劳(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①改革管理体制:实行两权分离,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②改革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4)影响: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创办经济特区(1)目的:吸引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扩展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2)五个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岛(3)作用:①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