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福建卷)
2006年高考数学福建卷文科及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数学福建卷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两条直线2y ax =-和(2)1y a x =++互相垂直,则a 等于(A)2 (B)1 (C)0 (D)1-(2)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32,13,a a a =+=则456a a a ++等于(A)40 (B)42 (C)43 (D)45(3)"tan 1"α=是""4πα=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而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已知3(,),sin ,25παπα∈=则tan()4πα+等于(A)17 (B)7 (C)17- (D)7-(5)已知全集,U R =且{}{}2|12,|680,A x x B x x x =->=-+<则()U C A B 等于(A)[1,4)- (B)(2,3) (C)(2,3] (D)(1,4)-(6)函数(1)1xy x x =≠-+的反函数是 (A)(1)1x y x x =≠+方 (B)(1)1x y x x =≠- (C)1(0)x y x x -=≠ (D)1(0)xy x x-=≠ (7)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A) (B)3 (C)3 (D)3(8)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3人,分别从事三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则选派方案共有(A)108种 (B)186种 (C)216种 (D)270种 (9)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o,3,13,a a b =+=则b 等于 (A)5 (B)4 (C)3 (D)1(10)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若,,m m n α⊥⊥则n α∥ (B)若m αα∥,n ∥,则m ∥n(C)若,m n αα⊂∥,则m ∥n (D)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 ∥n(11)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右焦点为F,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o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1,2] (B)(1,2) (C)[2,)+∞ (D)(2,)+∞(12)已知()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1x <<时,()lg .f x x =设63(),(),52a fb f ==5(),2c f =则(A)a b c << (B)b a c << (C)c b a << (D)c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06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及答案(全国卷2)
2006年高考试题文科数学试题(全国II 卷)一.选择题(1)已知向量a =(4,2),向量b =(x ,3),且a∥b ,则x=(A )9 (B )6 (C )5 (D )3 (2)已知集合{}2{|3},|log 1M x x N x x =<=>,则M N =∩ (A )∅ (B ){}|03x x <<(C ){}|13x x << (D ){}|23x x <<(3)函数sin 2cos 2y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A )2π (B )4π (C )4π(D )2π(4)如果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y=3-2x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y=()f x 的表达式为(A ) y=2x-3 (B )y=2x+3(C ) y=-2x+3 (D )y=-2x-3(5)已知ABC Δ的顶点B 、C 在椭圆2213x y +=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Δ的周长是(A) (B )6 (C) (D )12(6)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a 2=7,a 4=15,则前10项和S 10=(A )100 (B )210 (C )380 (D )400 (7)如图,平面α⊥平面β,,,A B AB αβ∈∈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4π和6π。
过A 、B 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A 、',B 若AB=12,则'A 'B = (A )4 (B )6 (C )8 (D )9(8)函数ln 1(0)y x x =+>的反函数为 (A )1()x y e x R +=∈ (B )1()x y e x R −=∈(C )1(1)x y ex +=> (D )1(1)x y e x −=>A'B'A B βα(9)已知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43y x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53 (B )43 (C )54 (D )32(10)若(sin )3cos 2,f x x =−则(cos )f x =(A )3cos 2x − (B )3sin 2x −(C )3cos 2x + (D )3sin 2x +(11)过点(-1,0)作抛物线y=x 2+x+1的切线,其中一条切线为(A )2x+y+2=0 (B )3x-y+3=0 (C )x+y+1=0 (D )x-y+1=0(12)5名志愿者分到3所学校支教,要求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志愿者,则不同的分法共有(A )150种 (B )180种 (C )200种 (D )280种 二.填空题:(13)在4101()x x+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
2006年高考数学各章知识详解(1)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1.(2006年福建卷)已知全集,U R =且{}{}2|12,|680,A x x B x x x =->=-+<则()U C A B 等于(C) (A )[1,4)- (B )(2,3) (C )(2,3] (D )(1,4)-【答案】 C【分析】:()()(),13,,2,4,A B =-∞-+∞=则[]()(]()1,32,42,3U C A B =-=【高考考点】绝对值不等式、集合的交集与补集运算 【易错点】:有关集合运算中的区间端点的取舍,常常出现失误【备考提示】 在这类运算中采用集合的区间表示或数轴表示,易于避免失误2.(2006年安徽卷)设集合{}22,A x x x R =-≤∈,{}2|,12B y y x x ==--≤≤,则()R C A B 等于( )A .RB .{},0x x R x ∈≠ C .{}0 D .∅ 【答案】 B【分析】:A ={x |0≤x ≤4},B ={y |-4≤y ≤0},则A ∩B ={0},故ðU (A ∩B )={x |x ∈R ,x ≠0},而选(B).【高考考点】集合的运算:交集、补集 【备考提示】: 对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运算要熟练.3.(2006年陕西卷)已知集合{}|110,P x N x =∈≤≤集合{}2|60,Q x R x x =∈+-=则P Q 等于(B )(A ){}1,2,3 (B ){}2,3 (C ){}1,2 (D ){}2【答案】:B 【分析】: Q={ x ∈R|-3≤x ≤2},所以P ∩Q 等于{1,2} 【高考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运算性质 【易错点】:忽视集合P 的取值范围 【备考提示】正确和熟练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解法,在复习中注意和三角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的结合使用4.( 2006年重庆卷)已知集合U ={1,2,3,4,5,6,7}, A ={2,4,5,7},B ={3,4,5},则(u A )∪(u B )=( D)(A){1,6} (B){4,5}(C){1,2,3,4,5,7} (D){1,2,3,6,7} 【答案】:D 【分析】:用文恩图或直接计算:{1,3,6}A =U ð,{1,2,6,7}B =U ð,所以()(){1,2,3,6,7}A B =U U 痧,故选D ; 【高考考点】: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已知向量a 、b 满足|a |=1,|b |=4,且ab =2,则a 与b 的夹角为(A )6π (B )4π (C )3π (D )2π(2)设集合M={x|x 2-x<0},N={x||x|<2},则(A )M φ=N (B )M M N =(C )M N M =(D )R N M =(3)已知函数y=e x 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则(A )f(2x)=e 2x (x )R ∈ (B )f(2x)=ln2lnx(x>0)(C )f(2x)=2e 2x (x )R ∈(D )f(2x)= lnx+ln2(x>0)(4)双曲线mx 2+y 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 )-41 (B )-4 (C)4 (D )41 (5)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7=35,则a 4=(A )8 (B )7 (C )6(D )5(6)函数f(x)=tan(x+4π)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k π-2π, k π+2π),k Z ∈ (B )(k π, (k+1)π),k Z ∈(C) (k π-43π, k π+4π),k Z ∈ (D )(k π-4π, k π+43π),k Z ∈(7)从圆x 2-2x+y 2-2y+1=0外一点P(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 )21(B )53(C )23 (D )0(8)∆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且c=2a ,则cosB=(A )41 (B )43 (C )42 (D )32 (9)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锥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 )16 π (B )20π (C )24π (D )32π (10)在(x-x21)10的展开式中,x 4的系数为 (A )-120 (B )120 (C )-15 (D )15 (11)抛物线y=-x 2上的点到4x+3y-8=0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是(A )34 (B )57 (C )58 (D )3(12)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期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A )85cm 2(B )610cm 2 (C )355cm 2(D )20cm 2第Ⅱ卷(13)已知函数f(x)=a-121+x,若f(x)为奇函数,则a = 。
2006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全国卷3)
2006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文科数学 ( 全国卷 3)本试卷分第Ⅰ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第Ⅰ卷 1 至 2 页。
第Ⅱ卷 3 至 4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署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仔细批准条形码上的准考据号、姓名和科目。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参照公式:假如时间 A、 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B)假如时间 A、 B 相互独立,那么P(A B)P( A) P(B)假如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巧发生k 次的概n k率 P n k C n k P k 1 P球的表面积公式S 4 R2,此中R表示球的半径43球的体积公式 V R ,此中R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⑴、已知向量 a、 b 知足a1, b 4,,且 a b 2 ,则a与 b 的夹角为A.B.C.3D.264⑵、设会合 M x x2x0 , N x x2,则A.M N B. M N MC.M N M D. M N R⑶、已知函数 y e x的图象与函数 y f x的图象对于直线 y x 对称,则A.C.f2x e2x ( x R)B. f2x ln 2 ln x(x0) f2x2x (x R)D.f2x ln x ln 2(x0) e⑷、双曲线 mx2y2 1 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 2 倍,则m1 B.4C. 4D 1 A ..44⑸、设 S n 是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若 S 735 ,则 a 4A . 8B. 7C. 6D. 5⑹、函数 f x tanx的单一增区间为4A . k, k , k Z22C . k3,k , k Z44B. k , k 1 , k ZD. k , k 3 , k Z44⑺、从圆 x 2 2x y 2 2y 10 外一点 P 3,2 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 .1B.3C.3 D. 0252⑻、 ABC 的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 a 、b 、c 成等比数列, 且 c 2a ,则 cosBA .1B.3C.2D. 24443⑼、已知各极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 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 . 16 B. 20C. 24D. 32抛物线 y x 2 上的点到直线 4x 3 y8 0 距离的最小值是A .4B.7C.8D. 33551⑽、在x2x10的睁开式中, x 4 的系数为A . 120B . 120C . 15D. 15⑾、抛物线 y x 2 上的点到直线 4x 3y8 0 距离的最小值是A .4B.7C.8D. 3355⑿、用长度分别为 2、 3、 4、5、 6(单位: cm )的 5 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同意连结,但不一样意折断),可以获得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 . 8 5cm 2B . 6 10cm 2C . 3 55cm 2D . 20cm 22006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数学 第Ⅱ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 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署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
2006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及答案全国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卷Ⅰ)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B P A P B A P +=+ 24R S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B P A P B A P ⋅=⋅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3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 n k k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1)已知向量a 、b 满足|a |=1,|b |=4,且ab =2,则a 与b 的夹角为(A )6π (B )4π (C )3π (D )2π(2)设集合M={x|x 2-x<0},N={x||x|<2},则(A )M φ=N (B )M M N =(C )M N M =(D )R N M =(3)已知函数y=e x 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则(A )f(2x)=e 2x (x )R ∈ (B )f(2x)=ln2lnx(x>0)(C )f(2x)=2e 2x (x )R ∈(D )f(2x)= lnx+ln2(x>0)(4)双曲线mx 2+y 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 )-41 (B )-4 (C)4 (D )41 (5)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7=35,则a 4=(A )8 (B )7 (C )6(D )5(6)函数f(x)=tan(x+4π)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k π-2π, k π+2π),k Z ∈ (B )(k π, (k+1)π),k Z ∈(C) (k π-43π, k π+4π),k Z ∈ (D )(k π-4π, k π+43π),k Z ∈(7)从圆x 2-2x+y 2-2y+1=0外一点P(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 )21(B )53(C )23(D )0(8)∆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且c=2a ,则cosB=(A )41 (B )43(C )42 (D )32(9)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锥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 )16 π (B )20π (C )24π (D )32π (10)在(x-x21)10的展开式中,x 4的系数为 (A )-120 (B )120 (C )-15 (D )15 (11)抛物线y=-x 2上的点到4x+3y-8=0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是(A )34 (B )57 (C )58 (D )3(12)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期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A )85cm 2(B )610cm 2 (C )355cm 2(D )20cm 2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含答案
2005高考全国卷Ⅰ数学(理)试题(河北、河南等地区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 学(理工农医类)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B P A P B A P +=+ 24R S π=如果事件A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B P A P B A P ⋅=⋅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n kk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1)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 S S S =⋃⋃321,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A )Φ=⋃⋂)(321S S S C I(B ))(221S C S C S I I ⋂⊆ (C )Φ=⋂⋂)321S C S C S C I I I(D ))(221S C S C S I I ⋃⊆(2)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面面积为π,则球的表面积为()(A )π28(B )π8(C )π24(D )π4(3)已知直线l 过点),(02-,当直线l 与圆x y x 222=+有两个交点时,其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A )),(2222-(B )),(22-(C )),(4242- (D )),(8181-(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BCF ADE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 )32 (B )33(C )34(D )23(5)已知双曲线)0( 1222>=-a yax 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x y62-=的准线重合,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23(B )23 (C )26 (D )332(6)当20π<<x 时,函数xxx x f 2sin sin82cos 1)(2++=的最小值为( )(A )2(B )32 (C )4 (D )34(7)设0>b ,二次函数122-++=a bx ax y 的图像为下列之一则a 的值为 (A )1(B )1-(C )251-- (D )251+-(8)设10<<a ,函数)22(log )(2--=x x a a a x f ,则使0)(<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A ))0,(-∞(B )),0(+∞ (C ))3log,(a-∞ (D )),3(log+∞a(9)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131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A )2 (B )23 (C )223 (D )2(10)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2tan=+,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1cot tan =⋅B A ②2sin sin 0≤+<B A③1cossin22=+B A④C B A 222sin coscos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③ (B )②④(C )①④ (D )②③(11)过三棱柱任意两个顶点的直线共15条,其中异面直线有( )(A )18对 (B )24对 (C )30对 (D )36对 (12)复数ii 2123--=( )(A )i (B )i - (C )i -22 (D )i +-22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006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卷+解析+参考答案(文科)
2006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已知两条直线2y ax =-和(2)1y a x =++互相垂直,则a 等于( ) A .2B .1C .0D .1-2.(5分)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a =,2313a a +=,则456a a a ++等于( ) A .40B .42C .43D .453.(5分)“tan 1α=”是“4πα=”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5分)已知(2πα∈,)π,3sin 5α=,则tan()4πα+等于( ) A .17B .7C .17-D .7-5.(5分)已知全集U R =,且{||1|2}A x x =->,2{|680}B x x x =-+<,则()U A B 等于( )A .(2,3)B .[2,3]C .(2,3]D .(2,3]-6.(5分)函数(1)1xy x x =≠-+的反函数是( ) A .(1)1xy x x =≠+ B .(1)1xy x x=≠- C .1(0)x y x x -=≠ D .1(0)xy x x-=≠ 7.(5分)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A .BCD 8.(5分)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3人,分别从事三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则选派方案共有( ) A .108种B .186种C .216种D .270种9.(5分)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3,||13a a b =+=,则||b 等于( ) A .5B .4C .3D .110.(5分)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若m α⊥,m n ⊥,则//n α B .若//m α,//n α,则//m n C .若m α⊂,//n α,则//m nD .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 n11.(5分)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2]B .(1,2)C .[2,)+∞D .(2,)+∞12.(5分)已知()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1x <<时,()f x lgx =.设6()5a f =,3()2b f =,5()2c f =,则( ) A .a b c <<B .b a c <<C .c b a <<D .c a b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在二项式251()x x-的展开式中,含4x 的项的系数是 .14.(4分)已知直线10x y --=与抛物线2y ax =相切,则a = . 15.(4分)已知实数x 、y 满足1|1|y y x ⎧⎨-⎩,则2x y +的最大值是 .16.(4分)已知函数()2sin (0)f x x ωω=>在区间[,]34ππ-上的最小值是2-,则ω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已知函数22=++,x Rf x x x x x()sin cos2cos∈.(Ⅰ)求函数()f x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增区间;(Ⅱ)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y x x Rf x的图象可以由函数sin2()18.(12分)每次抛掷一枚骰子(六个面上分别标以数字1,2,3,4,5,6).(Ⅰ)连续抛掷2次,求向上的数不同的概率;(Ⅱ)连续抛掷2次,求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概率;(Ⅲ)连续抛掷5次,求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的概率.19.(12分)如图,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2CA CB CD BD ====,2AB AD ==. (Ⅰ)求证:AO ⊥平面BCD ;(Ⅱ)求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点E 到平面ACD 的距离.20.(12分)已知椭圆2212xy+=的左焦点为F,O为坐标原点.(Ⅰ)求过点O、F,并且与椭圆的左准线l相切的圆的方程;(Ⅱ)设过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并且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0x y+=上,求直线AB的方程.21.(12分)已知()f x是二次函数,不等式()0f x<的解集为(0,5)且()f x在[1,4]-上的最大值为12,①求()f x的解析式;②是否存在自然数m,使方程37()0f xx+=在区间(,1)m m+内有且只有两个不等的实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m的值.22.(14分)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23a =,*2132()n n n a a a n N ++=-∈. (Ⅰ)证明:数列1{}n n a a +-是等比数列; (Ⅱ)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Ⅲ)若数列{}n b 满足12111*444(1)()n n b b b b n a n N ---⋯=+∈,证明{}n b 是等差数列.2006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已知两条直线2y ax =-和(2)1y a x =++互相垂直,则a 等于( ) A .2B .1C .0D .1-【解析】由2y ax =-,(2)1y a x =++得20ax y --=,(2)10a x y +-+=,因为直线2y ax =-和(2)1y a x =++互相垂直,所以(2)10a a ++=,解得1a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两直线垂直的条件.2.(5分)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a =,2313a a +=,则456a a a ++等于( ) A .40B .42C .43D .45【解析】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a =,2313a a +=,得3d =,514a =,4565342a a a a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属基础题. 3.(5分)“tan 1α=”是“4πα=”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若“tan 1a =”,则4k παπ=+,k Z ∈,α不一定等于4π; 而若“4a π=”则tan 1α=,∴“tan 1a =”是4a π=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三角方程求解,充要条件的判断,是容易题. 4.(5分)已知(2πα∈,)π,3sin 5α=,则tan()4πα+等于( ) A .17B .7C .17-D .7-【解析】已知3(,),sin 25παπα∈=,则3tan 4α=-,∴1tan 1tan()41tan 7πααα++==-,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属基础题.5.(5分)已知全集U R =,且{||1|2}A x x =->,2{|680}B x x x =-+<,则()U A B 等于( )A .(2,3)B .[2,3]C .(2,3]D .(2,3]-【解析】{|3A x x =>或1}x <-,{|13}UA x x =-,{|24}B x x =<<,()(2,3]U A B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运算,属于以不等式为依托,求集合的交集、补集的基础题,也是高考常会考的题型. 6.(5分)函数(1)1xy x x =≠-+的反函数是( ) A .(1)1x y x x =≠+ B .(1)1x y x x =≠- C .1(0)x y x x -=≠ D .1(0)xy x x-=≠【解析】由函数(1)1x y x x =≠-+,解得(1)1y x y y =≠-,∴原函数的反函数是(1)1xy x x=≠-.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函数的知识点,反函数是高考的常考点,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7.(5分)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A .BC .3D【解析】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则外接球的半径2R =,正方体的对角线的长为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球的内接正方体问题,是基础题.8.(5分)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3人,分别从事三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则选派方案共有( ) A .108种B .186种C .216种D .270种【解析】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3人,分别从事三项不同的工作,有37A 种选法,其中只选派男生的方案数为34A ,分析可得,“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与“只选派男生”为对立事件,则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等于从全部方案中减去只选派男生的方案数,即合理的选派方案共有3374186A A -=种,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排列的运用,出现最多、至少一类问题时,常见的方法是间接法. 9.(5分)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3,||13a a b =+=,则||b 等于( ) A .5B .4C .3D .1【解析】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3,||13a a b =+=,∴3||||cos120||2a b a b b ⋅=⋅⋅︒=-,222||||2||a b a a b b +=+⋅+,∴21393||||b b =-+,∴||1b =-(舍去)或||4b =,故选:B .【点评】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它的值是两个向量的模与两向量夹角余弦的乘积,结果可正、可负、可以为零,其符号由夹角的余弦值确定.10.(5分)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若m α⊥,m n ⊥,则//n α B .若//m α,//n α,则//m n C .若m α⊂,//n α,则//m n D .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 n【解析】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真命题是“若m α⊂,//n α,则//m n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基础题.11.(5分)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2]B .(1,2)C .[2,)+∞D .(2,)+∞【解析】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则该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等于渐近线的斜率b a, ∴3ba,离心率2222224c a b e a a +==,2e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及其应用,解题时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12.(5分)已知()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1x <<时,()f x lgx =.设6()5a f =,3()2b f =,5()2c f =,则( ) A .a b c <<B .b a c <<C .c b a <<D .c a b <<【解析】已知()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1x <<时,()f x lgx =.则6444()()()05555a f f f lg ==-=-=->,3111()()()02222b f f f lg ==-=-=->,511()()0222c f f lg ===<,又4152lglg >,41052lg lg ∴<-<-,c a b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奇函数性质与函数的周期性,同时考查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在二项式251()x x-的展开式中,含4x 的项的系数是 10 .【解析】根据所给的二项式写出展开式的通项,251031551()()(1)r r r r r r r T C x C x x --+=-=-,要求4x 的项的系数,1034r ∴-=,2r ∴=,4x ∴的项的系数是225(1)10C -=,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写出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在这种题目中通项是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问题的工具.14.(4分)已知直线10x y --=与抛物线2y ax =相切,则a = 14. 【解析】设切点00(),P x y ,2y ax =,2y ax ∴'=,则有:0010x y --=(切点在切线上)①;200y ax =(切点在曲线上)②021ax =(切点横坐标的导函数值为切线斜率)③;由①②③解得:14a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4分)已知实数x 、y 满足1|1|y y x ⎧⎨-⎩,则2x y +的最大值是 4 .【解析】已知实数x 、y 满足1|1|y y x ⎧⎨-⎩在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三个顶点分别是(0,1)A ,(1,0)B ,(2,1)C ,由图可知,当2x =,1y =时,2x y +的最大值是4.故答案为:4.【点评】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是关键,可先将题目中的量分类、列出表格,理清头绪,然后列出不等式组(方程组)寻求约束条件,并就题目所述找出目标函数.然后将可行域各角点的值一一代入,最后比较,即可得到目标函数的最优解.16.(4分)已知函数()2sin (0)f x x ωω=>在区间[,]34ππ-上的最小值是2-,则ω的最小值是 32.【解析】函数()2sin (0)f x x ωω=>在区间[,]34ππ-上的最小值是2-,则x ω的取值范围是[,]34ωπωπ-,当22x k πωπ=-+,k Z ∈时,函数有最小值2-,232k ωπππ∴-+-,或342ωππ,k Z ∈,∴362k ω-,6ω,k Z ∈,0ω>,ω∴的最小值等于32.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函数的最值的应用.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三角函数式高考的重要考点,一定要强化复习.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已知函数22()sin cos 2cos f x x x x x =++,x R ∈.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增区间;(Ⅱ)函数()f x 的图象可以由函数sin 2()y x x R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解析】(Ⅰ)1cos2133()2(1cos2)2cos2sin(2)22262x f x x x x x x π-=++=++=++. ()f x ∴的最小正周期22T ππ==.由题意得222,262k x k k Z πππππ-++∈,即,36k x k k Z ππππ-+∈.()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36k k k Z ππππ-+∈.(Ⅱ)先把sin 2y x =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得到sin(2)6y x π=+的图象,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平移32个单位长度,就得到3sin(2)62y x π=++的图象.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基本知识,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18.(12分)每次抛掷一枚骰子(六个面上分别标以数字1,2,3,4,5,6). (Ⅰ)连续抛掷2次,求向上的数不同的概率; (Ⅱ)连续抛掷2次,求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概率;(Ⅲ)连续抛掷5次,求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的概率.【解析】(Ⅰ)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数4416⨯=, 满足条件的事件是向上的数不同,第一次由6种选择,第二次出现5种结果,共有5630⨯=, 设A 表示事件“抛掷2次,向上的数不同”,∴655()666P A ⨯==⨯. 答:抛掷2次,向上的数不同的概率为56. (Ⅱ)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数4416⨯=, 满足条件的事件是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结果有(1,5)、(2,4)、(3,3)、(4,2)、(5,1)5种, 设B 表示事件“抛掷2次,向上的数之和为6”.∴55()6636P B ==⨯. 答:抛掷2次,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概率为536. (Ⅲ)设C 表示事件“抛掷5次,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即在5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在这个试验中向上的数为奇数的概率是12, 根据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得到∴3325511105()(3)()()223216P C P C ====. 答:抛掷5次,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的概率为516. 【点评】本题考查独立重复试验,考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主要考查概率的基本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综合题.19.(12分)如图,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2CA CB CD BD ====,2AB AD ==. (Ⅰ)求证:AO ⊥平面BCD ;(Ⅱ)求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点E 到平面ACD 的距离.【解析】(Ⅰ)证明:连接OC ,BO DO =,AB AD =,AO BD ∴⊥.BO DO =,BC CD =,CO BD ∴⊥. 在AOC ∆中,由已知可得1,3AO CO ==而2AC =,222AO CO AC ∴+=,90AOC ∴∠=︒,即AO OC ⊥. BD OC O =,AO ∴⊥平面BCD .(Ⅱ)解:以O 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B ,(1,0,0)D -,3,0)C ,(0,0,1)A ,13(2E ,(1,0,1)BA =-,(1,3,0)CD =-.∴.2cos ,4||||BA CD BA CD BA CD <>== ∴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2(Ⅲ)解:设平面A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1)0.(,,)(03,1)0n AD x y z n AC x y z ⎧=⋅--=⎪⎨=⋅-=⎪⎩,∴030.x z z +=⎧⎪⎨-=⎪⎩令1y =,得(3,1,3)n =-是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又13(2EC =-,∴点E 到平面ACD 的距离|.|321||7EC n h n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20.(12分)已知椭圆2212x y +=的左焦点为F ,O 为坐标原点.(Ⅰ)求过点O 、F ,并且与椭圆的左准线l 相切的圆的方程;(Ⅱ)设过点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并且线段AB 的中点在直线0x y +=上,求直线AB 的方程.【解析】(Ⅰ)22a =,21b =,1c ∴=,(1,0)F -,:2l x =-.圆过点O 、F ,∴圆心M 在直线12x =-上.设1(,)2M t -,则圆半径13|()(2)|22r =---=.由||OM r =2213()22t -+=,解得2t =±∴所求圆的方程为2219()(2)24x y ++=.(Ⅱ)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0)y k x k =+≠,代入2212x y +=,整理得2222(12)4220k x k x k +++-=.直线AB 过椭圆的左焦点F ,∴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记11(),A x y ,22(),B x y ,AB 中点0(N x ,0)y ,则2122421k x x k +=-+,2012002212(),(1)22121k kx x x y k x k k =+=-=+=++, 线段AB 的中点N 在直线0x y +=上,∴20022202121k k x y k k +=-+=++,0k ∴=,或12k =.当直线AB 与x 轴垂直时,线段AB 的中点F 不在直线0x y +=上.∴直线AB 的方程是0y =或210x y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和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21.(12分)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0,5)且()f x 在[1,4]-上的最大值为12, ①求()f x 的解析式;②是否存在自然数m ,使方程37()0f x x+=在区间(,1)m m +内有且只有两个不等的实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m 的值. 【解析】(1)()f x 是二次函数,且()0f x <的解集是(0,5),∴可设()(5)(0)f x ax x a =->.()f x ∴在区间[1,4]-上的最大值是(1)6f a -=.由已知得612a =,2a ∴=,2()2(5)210()f x x x x x x R ∴=-=-∈. (2)方程37()0f x x+=等价于方程32210370x x -+=. 设32()21037h x x x =-+,则2()6202(310)h x x x x x '=-=-. 在区间10(0,)3x ∈时,()0h x '<,()h x 是减函数; 在区间(,0)-∞,或10(,)3+∞上,()0h x '>,()h x 是增函数,故(0)h 是极大值,10()3h 是极小值.(3)10h =>,101()0327h =-<,(4)50h =>,∴方程()0h x =在区间1010(3,),(,4)33内分别有惟一实数根,故函数()h x 在(3,4)内有2个零点. 而在区间(0,3),(4,)+∞内没有零点,在(,0)-∞上有唯一的零点. 画出函数()h x 的单调性和零点情况的简图,如图所示.所以存在惟一的自然数3m =,使得方程37()0f x x+=在区间(,1)m m +内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的方法,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2.(14分)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23a =,*2132()n n n a a a n N ++=-∈. (Ⅰ)证明:数列1{}n n a a +-是等比数列; (Ⅱ)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Ⅲ)若数列{}n b 满足12111*444(1)()n n b b b b n a n N ---⋯=+∈,证明{}n b 是等差数列. 【解析】(Ⅰ)证明:2132n n n a a a ++=-,2112()n n n n a a a a +++∴-=-,11a =,23a =,∴*2112()n n n na a n N a a +++-=∈-.1{}n n a a +∴-是以212a a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Ⅱ)解:由(Ⅰ)1{}n n a a +-是以212a a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得*12()n n n a a n N +-=∈, 12*112211()()()222121()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n N -----∴=-+-++-+=++++=-∈.(Ⅲ)证明:12111444(1)n n b b b b n a ---=+,∴1242n n b b b n nb ++⋯+-=122[()]n n b b b n nb ∴++⋯+-=,①12112[()(1)](1)n n n b b b b n n b ++++⋯++-+=+.②②-①,得112(1)(1)n n n b n b nb ++-=+-, 即1(1)20n n n b nb +--+=.③21(1)20n n nb n b ++-++=.④④-③,得2120n n n nb nb nb ++-+=,即2120n n n b b b ++-+=,*211()n n n n b b b b n N +++∴-=-∈,{}n b ∴是等差数列.【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不等式等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考查综合解题能力.。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一)及答案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已知向量、满足||=1,||=4,且•=2,则与夹角为()A.B.C.D.2.(5分)设集合M={x|x2﹣x<0},N={x||x|<2},则()A.M∩N=∅ B.M∩N=M C.M∪N=M D.M∪N=R3.(5分)已知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A.f(2x)=e2x(x∈R)B.f(2x)=ln2•lnx(x>0)C.f(2x)=2e x(x∈R)D.f(2x)=lnx+ln2(x>0)4.(5分)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B.﹣4 C.4 D.5.(5分)设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S7=35,则a4=()A.8 B.7 C.6 D.56.(5分)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A.B.(kπ,(k+1)π),k∈ZC.D.7.(5分)从圆x2﹣2x+y2﹣2y+1=0外一点P(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B.C.D.08.(5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A.B.C.D.9.(5分)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16πB.20πC.24πD.32π10.(5分)在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A.﹣120 B.120 C.﹣15 D.1511.(5分)抛物线y=﹣x2上的点到直线4x+3y﹣8=0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312.(5分)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B.C.D.20cm2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已知函数f(x)=a﹣,若f(x)为奇函数,则a=.14.(4分)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15.(4分)设z=2y﹣x,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16.(4分)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5月1日至5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5月1日和2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已知{a n}为等比数列,,求{a n}的通项公式.18.(12分)ABC的三个内角为A、B、C,求当A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19.(12分)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服用B有效的概率为.(Ⅰ)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Ⅱ)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0.(12分)如图,l1、l2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B在l1上,C在l2上,AM=MB=MN.(Ⅰ)证明AC⊥NB;(Ⅱ)若∠ACB=60°,求N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21.(12分)设P是椭圆=1(a>1)短轴的一个端点,Q为椭圆上一个动点,求|PQ|的最大值.22.(14分)设a为实数,函数f(x)=x3﹣ax2+(a2﹣1)x在(﹣∞,0)和(1,+∞)都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向量、满足||=1,||=4,且•=2,则与夹角为()A.B.C.D.【分析】本题是对向量数量积的考查,根据两个向量的夹角和模之间的关系,用数量积列出等式,变化出夹角的余弦表示式,代入给出的数值,求出余弦值,注意向量夹角的范围,求出适合的角.【解答】解:∵向量a、b满足,且,设与的夹角为θ,则cosθ==,∵θ∈【0π】,∴θ=,故选C.2.(5分)(2006•全国卷Ⅰ)设集合M={x|x2﹣x<0},N={x||x|<2},则()A.M∩N=∅ B.M∩N=M C.M∪N=M D.M∪N=R【分析】M、N分别是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分别解出再求交集合并集.【解答】解:集合M={x|x2﹣x<0}={x|0<x<1},N={x||x|<2}={x|﹣2<x<2},∴M∩N=M,故选:B.3.(5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A.f(2x)=e2x(x∈R)B.f(2x)=ln2•lnx(x>0)C.f(2x)=2e x(x∈R)D.f(2x)=lnx+ln2(x>0)【分析】本题考查反函数的概念、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关系、求反函数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方法.根据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可知f(x)是y=e x 的反函数,由此可得f(x)的解析式,进而获得f(2x).【解答】解: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f(x)是y=e x的反函数,即f(x)=lnx,∴f(2x)=ln2x=lnx+ln2(x>0),选D.4.(5分)(2006•全国卷Ⅰ)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B.﹣4 C.4 D.【分析】由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可求出该双曲线的方程,从而求出m的值.【解答】解: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m<0,且双曲线方程为,∴m=,故选:A.5.(5分)(2006•全国卷Ⅰ)设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S7=35,则a4=()A.8 B.7 C.6 D.5【分析】充分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某些特殊项之间的关系解题.【解答】解: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S7=×7=7a4=35,∴a4=5,故选D.6.(5分)(2006•全国卷Ⅰ)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A.B.(kπ,(k+1)π),k∈ZC.D.【分析】先利用正切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单调增时x+的范围i,进而求得x 的范围.【解答】解: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满足,∴单调增区间为,故选C7.(5分)(2006•全国卷Ⅰ)从圆x2﹣2x+y2﹣2y+1=0外一点P(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B.C.D.0【分析】先求圆心到P的距离,再求两切线夹角一半的三角函数值,然后求出结果.【解答】解:圆x2﹣2x+y2﹣2y+1=0的圆心为M(1,1),半径为1,从外一点P (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点P到圆心M的距离等于,每条切线与PM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所以两切线夹角的正切值为,该角的余弦值等于,故选B.8.(5分)(2006•全国卷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A.B.C.D.【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b=a,将c、b与a的关系结合余弦定理分析可得答案.【解答】解:△ABC中,a、b、c成等比数列,则b2=ac,由c=2a,则b=a,=,故选B.9.(5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16πB.20πC.24πD.32π【分析】先求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然后求其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再求其表面积.【解答】解: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底面积为4,正方形边长为2,正四棱柱的对角线长即球的直径为2,∴球的半径为,球的表面积是24π,故选C.10.(5分)(2006•全国卷Ⅰ)在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A.﹣120 B.120 C.﹣15 D.15【分析】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第r+1项,令x的指数为4求出x4的系数【解答】解:在的展开式中x4项是=﹣15x4,故选项为C.11.(5分)(2006•全国卷Ⅰ)抛物线y=﹣x2上的点到直线4x+3y﹣8=0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3【分析】设抛物线y=﹣x2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4x+3y﹣8=0的距离为,由此能够得到所求距离的最小值.【解答】解:设抛物线y=﹣x2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4x+3y﹣8=0的距离为,分析可得,当m=时,取得最小值为,故选B.12.(5分)(2006•全国卷Ⅰ)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B.C.D.20cm2【分析】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令p=,则p=10.海伦公式S=≤=故排除C,D,由于等号成立的条件为10﹣a=10﹣b=10﹣c,故“=”不成立,推测当三边长相等时面积最大,故考虑当a,b,c三边长最接近时面积最大,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令p=,则p=10.由海伦公式S=知S=≤=<20<3由于等号成立的条件为10﹣a=10﹣b=10﹣c,故“=”不成立,∴S<20<3.排除C,D.由以上不等式推测,当三边长相等时面积最大,故考虑当a,b,c三边长最接近时面积最大,此时三边长为7,7,6,用2、5连接,3、4连接各为一边,第三边长为7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面积最大,面积为,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函数f(x)=a﹣,若f(x)为奇函数,则a=.【分析】因为f(x)为奇函数,而在x=0时,f(x)有意义,利用f(0)=0建立方程,求出参数a的值.【解答】解:函数.若f(x)为奇函数,则f(0)=0,即,a=.故答案为14.(4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60°.【分析】先根据底面对角线长求出边长,从而求出底面积,再由体积求出正四棱锥的高,求出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即可.【解答】解: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底面边长为2,底面积为12,所以正四棱锥的高为3,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tanα=,∴二面角等于60°,故答案为60°15.(4分)(2006•全国卷Ⅰ)设z=2y﹣x,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11.【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2y﹣x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值即可.【解答】解:,在坐标系中画出图象,三条线的交点分别是A(0,1),B(7,1),C(3,7),在△ABC中满足z=2y﹣x的最大值是点C,代入得最大值等于11.故填:11.16.(4分)(2006•全国卷Ⅰ)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5月1日至5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5月1日和2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2400种(用数字作答).【分析】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问题,先安排甲、乙两人在假期的后5天值班,有A52种排法,其余5人再进行排列,有A55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问题,首先安排甲、乙两人在假期的后5天值班,有A52=20种排法,其余5人再进行排列,有A55=120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20×120=2400种安排方法.故答案为:2400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a n}为等比数列,,求{a n}的通项公式.【分析】首先设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表示出a2,a4,利用两者之和为,求出公比q的两个值,利用其两个值分别求出对应的首项a1,最后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到即可.【解答】解: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则q≠0,a2==,a4=a3q=2q所以+2q=,解得q1=,q2=3,当q1=,a1=18.所以a n=18×()n﹣1==2×33﹣n.当q=3时,a1=,所以a n=×3n﹣1=2×3n﹣3.18.(12分)(2006•全国卷Ⅰ)ABC的三个内角为A、B、C,求当A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分析】利用三角形中内角和为π,将三角函数变成只含角A,再利用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将函数化为只含角,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最大值【解答】解:由A+B+C=π,得=﹣,所以有cos=sin.cosA+2cos=cosA+2sin=1﹣2sin2+2sin=﹣2(sin﹣)2+当sin=,即A=时,cosA+2cos取得最大值为故最大值为19.(12分)(2006•全国卷Ⅰ)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服用B 有效的概率为.(Ⅰ)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Ⅱ)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分析】(1)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独立重复试验,根据所给的两种药物对小白鼠有效的概率,计算出小白鼠有效的只数的概率,对两种药物有效的小白鼠进行比较,得到甲类组的概率.(2)由题意知本试验是一个甲类组的概率不变,实验的条件不变,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重复试验,所以变量服从二项分布,根据二项分布的性质写出分布列和期望.【解答】解:(1)设A i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鼠有i只“,i=0,1,2,B i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B有效的小鼠有i只“,i=0,1,2,依题意有:P(A1)=2××=,P(A2)=×=.P(B0)=×=,P(B1)=2××=,所求概率为:P=P(B0•A1)+P(B0•A2)+P(B1•A2)=×+×+×=(Ⅱ)ξ的可能值为0,1,2,3且ξ~B(3,).P(ξ=0)=()3=,P(ξ=1)=C31××()2=,P(ξ=2)=C32×()2×=,P(ξ=3)=()3=∴ξ的分布列为:ξ0123P∴数学期望Eξ=3×=.20.(12分)(2006•全国卷Ⅰ)如图,l1、l2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B在l1上,C在l2上,AM=MB=MN.(Ⅰ)证明AC⊥NB;(Ⅱ)若∠ACB=60°,求N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1)欲证AC⊥NB,可先证BN⊥面ACN,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需证AN⊥BN,CN⊥BN即可;(2)易证N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连接BH,∠NBH 为N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在Rt△NHB中求出此角即可.【解答】解:(Ⅰ)由已知l2⊥MN,l2⊥l1,MN∩l1=M,可得l2⊥平面ABN.由已知MN⊥l1,AM=MB=MN,可知AN=NB且AN⊥NB.又AN为AC在平面ABN内的射影.∴AC⊥NB(Ⅱ)∵AM=MB=MN,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由中垂线的性质可得AN=BN,∴Rt△CAN≌Rt△CNB,∴AC=BC,又已知∠ACB=60°,因此△ABC为正三角形.∵Rt△ANB≌Rt△CNB,∴NC=NA=NB,因此N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连接BH,∠NBH为N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在Rt△NHB中,cos∠NBH===.21.(12分)(2006•全国卷Ⅰ)设P是椭圆=1(a>1)短轴的一个端点,Q为椭圆上一个动点,求|PQ|的最大值.【分析】依题意可知|PQ|=,因为Q在椭圆上,所以x2=a2(1﹣y2),|PQ|2=a2(1﹣y2)+y2﹣2y+1=(1﹣a2)y2﹣2y+1+a2=(1﹣a2)(y﹣)2﹣+1+a2.由此分类讨论进行求解.【解答】解:由已知得到P(0,1)或P(0,﹣1)由于对称性,不妨取P(0,1)设Q(x,y)是椭圆上的任一点,则|PQ|=,①又因为Q在椭圆上,所以,x2=a2(1﹣y2),|PQ|2=a2(1﹣y2)+y2﹣2y+1=(1﹣a2)y2﹣2y+1+a2=(1﹣a2)(y﹣)2﹣+1+a2.②因为|y|≤1,a>1,若a≥,则||≤1,所以如果它包括对称轴的x的取值,那么就是顶点上取得最大值,即当﹣1≤<0时,在y=时,|PQ|取最大值;如果对称轴不在y的取值范围内的话,那么根据图象给出的单调性来求解.即当<﹣1时,则当y=﹣1时,|PQ|取最大值2.22.(14分)(2006•全国卷Ⅰ)设a为实数,函数f(x)=x3﹣ax2+(a2﹣1)x在(﹣∞,0)和(1,+∞)都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先对函数f(x)进行求导得到一个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令f'(x)≥0在(﹣∞,0)和(1,+∞)成立,解出a的值.【解答】解:f'(x)=3x2﹣2ax+(a2﹣1),其判别式△=4a2﹣12a2+12=12﹣8a2.(ⅰ)若△=12﹣8a2=0,即a=±,当x∈(﹣∞,),或x∈(,+∞)时,f'(x)>0,f(x)在(﹣∞,+∞)为增函数.所以a=±.(ⅱ)若△=12﹣8a2<0,恒有f'(x)>0,f(x)在(﹣∞,+∞)为增函数,所以a2>,即a∈(﹣∞,﹣)∪(,+∞)(ⅲ)若△12﹣8a2>0,即﹣<a<,令f'(x)=0,解得x1=,x2=.当x∈(﹣∞,x1),或x∈(x2,+∞)时,f'(x)>0,f(x)为增函数;当x∈(x1,x2)时,f'(x)<0,f(x)为减函数.依题意x1≥0且x2≤1.由x1≥0得a≥,解得1≤a<由x2≤1得≤3﹣a,解得﹣<a<,从而a∈[1,)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1,),即a∈(﹣∞,﹣]∪[1,+∞).。
2006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全国卷3)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卷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时间A 、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如果时间A 、B 相互独立,那么()()()P A B P A P B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1n k k k n n P k C P P -=-球的表面积公式24S R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⑴、已知向量a b 、满足1,4,a b ==,且2a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A.6π B.4π C.3π D.2π ⑵、设集合{}20M x x x =-<,{}2N x x =<,则A.MN =∅ B.M N M = C.M N M = D.M N R =⑶、已知函数x y e =的图象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A.()22()xf x e x R =∈ B.()2ln 2ln (0)f x x x => C.()22()xf x e x R =∈ D.()2ln ln 2(0)f x x x =+> ⑷、双曲线221mx y +=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 =A.14-B.4-C.4D.14⑸、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735S =,则4a =A.8B.7C.6D.5⑹、函数()tan 4f x x π⎛⎫=+ ⎪⎝⎭的单调增区间为 A.,,22k k k Z ππππ⎛⎫-+∈ ⎪⎝⎭B.()(),1,k k k Z ππ+∈C.3,,44k k k Z ππππ⎛⎫-+∈ ⎪⎝⎭ D.3,,44k k k Z ππππ⎛⎫-+∈ ⎪⎝⎭ ⑺、从圆222210x x y y -+-+=外一点()3,2P 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12B.35 D.0 ⑻、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2c a =,则cos B =A.14B.34 ⑼、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16πB.20πC.24πD.32π抛物线2y x =-上的点到直线4380x y +-=距离的最小值是 A.43 B.75 C.85D.3 ⑽、在1012x x ⎛⎫- ⎪⎝⎭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 A.120- B.120 C.15- D.15⑾、抛物线2y x =-上的点到直线4380x y +-=距离的最小值是 A.43 B.75 C.85D.3 ⑿、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 )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2B.2C.2D.220cm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2006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06年高考试题文科数学试题(全国II 卷)一.选择题(1)已知向量a =(4,2),向量b =(x ,3),且a ∥b ,则x=(A )9 (B )6 (C )5 (D )3 (2)已知集合{}2{|3},|log 1M x x N x x =<=>,则M N =(A )∅ (B ){}|03x x <<(C ){}|13x x << (D ){}|23x x <<(3)函数sin 2cos 2y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A )2π (B )4π (C )4π (D )2π (4)如果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y=3-2x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y=()f x 的表达式为(A ) y=2x-3 (B )y=2x+3(C ) y=-2x+3 (D )y=-2x-3(5)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2213x y +=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A) (B )6 (C) (D )12(6)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a 2=7,a 4=15,则前10项和S 10=(A )100 (B )210 (C )380 (D )400 (7)如图,平面α⊥平面β,,,A B AB αβ∈∈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4π和6π。
过A 、B 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A 、',B 若AB=12,则'A 'B = (A )4 (B )6 (C )8 (D )9(8)函数ln 1(0)y x x =+>的反函数为 (A )1()x y e x R +=∈ (B )1()x y e x R -=∈(C )1(1)x y ex +=> (D )1(1)x y e x -=>A'B'A B βα(9)已知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43y x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53 (B )43 (C )54 (D )32(10)若(sin )3cos2,f x x =-则(cos )f x =(A )3cos2x - (B )3sin 2x -(C )3cos2x + (D )3sin 2x +(11)过点(-1,0)作抛物线y=x 2+x+1的切线,其中一条切线为(A )2x+y+2=0 (B )3x-y+3=0 (C )x+y+1=0 (D )x-y+1=0(12)5名志愿者分到3所学校支教,要求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志愿者,则不同的分法共有(A )150种 (B )180种 (C )200种 (D )280种 二.填空题:(13)在4101()x x+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
2006年高考福建卷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题1.简述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答: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其内容包括:(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
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的特点及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
(3)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2.克拉克定理答:参见旧版教材第76页3. 简述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答: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其内容包括:(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
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的特点及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
(3)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4.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答:参见旧版教材第386页5、总体上农产品消费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有何关系?答:参见旧版教材第357页6.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答:参见旧版教材第76页7.简述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特征。
答: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第14、15页8、与劳动经济学其它科目相比较,试述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
答:1)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即包含有宏观的影响和决定因素,也包含有微观的影响因素。
2)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
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09--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1.(2006年福建卷)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D)(A)(B)3(C)3(D)32.(2006年福建卷)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C) (A)若,,m m n α⊥⊥则n α∥ (B)若m αα∥,n ∥,则m ∥n(C)若,m n αα⊂∥,则m ∥n (D)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 ∥n3.(2006年安徽卷)表面积为的正八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A.3...............B.13π.....C.23π............D.3 解:此正八面体是每个面的边长均为a 的正三角形,所以由8=,1a =,故选A 。
4.(2006年安徽卷)多面体上,位于同一条棱两端的顶点称为相邻的,如图,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 在平面α内,其余顶点在α的同侧,正方体上与顶点A 相邻的三个顶点到α的距离分别为1,2和4,P 是正方体的其余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可能是:①3;.....②4;....③5;....④6;....⑤7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________。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解:如图,B 、D 、A 1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1、2、4,则D 、A 1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3,所以D 1到平面α的距离为6;B 、A 1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52,所以B 1到平面α的距离为5;则D 、B 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32,所以C 到平面α的距离为3;C 、A 1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72,所以C 1到平面α的距离为7;而P 为C 、C 1、B 1、D 1中的一点,所以选①③④⑤。
5.(2006年广东卷)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一个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些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4........B.3....C.2.........D.15、①②④正确,故选B.6.(2006年广东卷)若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BCDA 1B 1C 1D 1第16题图α6、ππ274233332==⇒=⇒=R S R d 7.(2006年陕西卷)已知平面α外不共线的三点,,A B B 到α的距离都相等,则正确的结论是.(D)(A)平面ABC 必不垂直于α (B)平面ABC 必平行于α (C)平面ABC 必与α相交(D)存在ABC ∆的一条中位线平行于α或在α内8.(2006年陕西卷)水平桌面α上放有4个半径均为2R 的球,且相邻的球都相切(球心的连线构成正方形)。
最新题库大全20052006年高考数学 试题分项 专题专题08 立体几何 理
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1.(2006年福建卷)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 D )(A )22 (B )233 (C )423(D )433 2.(2006年福建卷)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C ) (A )若,,m m n α⊥⊥则n α∥ (B )若m αα∥,n ∥,则m ∥n(C )若,m n αα⊂∥,则m ∥n (D )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 ∥n3.(2006年安徽卷)表面积为23 的正八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A .2π B .13π C .23π D .22π 解:此正八面体是每个面的边长均为a 的正三角形,所以由238234a ⨯=知,1a =,则此球的直径为2,故选A 。
4,则D 、A 1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3,所以D 1到平面α的距离为6;B 、A 1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52,所以B 1到平面α的距离为5;则D 、B 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32,所以C 到平面α的距离为3;C 、A 1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72,所以C 1到平面α的距离为7;而P 为C 、C 1、B 1、D 1中的一点,所以选①③④⑤。
5.(2006年广东卷)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一个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些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4B.3C.2D.15、①②④正确,故选B.8.(2006年陕西卷)水平桌面α上放有4个半径均为2R 的球,且相邻的球都相切(球心的连线构成正方形)。
在这4个球的上面放一个半径为R 的小球,它和下面的4个球恰好相切,则小球的球心到水平桌面α的距离是_3R _。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分类汇编-17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分类汇编大全(17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一、选择题:1.(2006北京文)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各位数字之和为偶数的共有( )(A )36个 (B )24个 (C )18个 (D )6个 1.解:依题意,所选的三位数字只有一种情况:即一偶两奇,有123233C C A =36,故选A2. (2006北京理)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各位数字之和为奇数的共有( )(A )36个 (B )24个 (C )18个 (D )6个2.解:依题意,所选的三位数字有两种情况:(1)3个数字都是奇数,有33A 种方法(2)3个数字中有一个是奇数,有1333C A ,故共有33A +1333C A =24种方法,故选B3. (2006福建文)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3人,分别从事三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则选派方案共有( )(A )108种 (B )186种 (C )216种 (D )270种 3解:.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3人,分别从事三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则从全部方案中减去只选派男生的方案数,合理的选派方案共有3374A A -=186种,选B.4. (2006湖南理)某外商计划在四个候选城市投资3个不同的项目,且在同一个城市投资的项目不超过2个,则该外商不同的投资方案有 ( )A.16种B.36种C.42种D.60种4.解:某外商计划在4个候选城市投资3个不同的项目, 且在同一个城市投资的项目不超过2个,则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两个城市分别投资1个项目、2个项目,此时有123436C A ⋅=种方案,二是在三个城市各投资1个项目,有3424A =种方案,共计有60种方案,选D.5. (2006湖南文) 若5)1(-ax 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是80,则实数a 的值是( ) A .-2 B. 22 C. 34 D. 25.5)1-ax (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332335()(1)10C ax a x ⋅-=80x 3, 则实数a 的值是2,选D6.(2006湖南文)在数字1,2,3与符号+,-五个元素的所有全排列中,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邻的全排列个数是( )A .6 B. 12 C. 18 D. 246.在数字1,2,3与符号“+”,“-”五个元素的所有全排列中,先排列1,2,3,有336A =种排法,再将“+”,“-”两个符号插入,有222A =种方法,共有12种方法,选B.7、.(2006湖北文、理)在2431⎪⎪⎭⎫ ⎝⎛+x x 的展开式中,x 的幂的指数是整数的有(C ) A. 3项 B. 4项 C. 5项 D. 6项7. 解:72424312424rr rr rr T C x C x --+==,当r =0,3,6,9,12,15,18,21,24时,x 的指数分别是24,20,16,12,8,4,0,-4,-8,其中16,8,4,0,-8均为2的整数次幂,故选C8. (2006江苏)10)31(xx -的展开式中含x 的正整数指数幂的项数是( ) (A )0 (B )2 (C )4 (D )6 8.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展开通项公式的有关知识. 【正确解答】1031⎪⎭⎫ ⎝⎛-x x的展开式通项为31010102121011()()33r r r r r r C C x x ---=,因此含x 的正整数次幂的项共有2项.选B【解后反思】多项式乘法的进位规则.在求系数过程中,尽量先化简,降底数的运算级别,尽量化成加减运算,在运算过程可以适当注意令值法的运用,例如求常数项,可令0x =.在二项式的展开式中,要注意项的系数和二项式系数的区别.9.(2006江西文)在2nx ⎫⎪⎭的二项展开式中,若常数项为60,则n 等于( )A.3 B.6 C.9 D.129.解:n 3rr n rr r r 2r 1nn r rn 2T C 2C x x n 3r 02C 60⨯⎧⎨⎩--+=()=-==,由r r n n 3r 02C 60⎧⎨⎩-==解得n =6故选B10、(2006江西理)在(x)2006的二项展开式中,含x 的奇次幂的项之和为S ,当x时,S 等于(B )A.23008B.-23008C.23009D.-2300910. 解:设(x2006=a 0x 2006+a 1x 2005+…+a 2005x +a 2006则当x时,有a 0)2006+a 12005+…+a 2005)+a 2006=0 (1) 当x时,有a)2006-a 12005+…-a 2005)+a 2006=23009 (2) (1)-(2)有a 1)2005+…+a 2005)=-23009÷2=-23008 故选B11.(2006辽宁文)1234566666C C C C C ++++的值为( ) A.61B.62C.63 D.6411解:原式=62262-=,选B12. (2006全国Ⅰ文)在1012x x ⎛⎫- ⎪⎝⎭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 )A .120-B .120C .15-D .1513.(2006全国Ⅰ理)设集合{}1,2,3,4,5I =。
2006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6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福建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两条直线2y ax =-和(2)1y a x =++互相垂直,则a 等于(A )2 (B )1 (C )0 (D )1-(2)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32,13,a a a =+=则456a a a ++等于(A )40 (B )42 (C )43 (D )45(3)"tan 1"α=是""4πα=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而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已知3(,),sin ,25παπα∈=则tan()4πα+等于(A )17 (B )7 (C )17- (D )7-(5)已知全集,U R =且{}{}2|12,|680,A x x B x x x =->=-+<则()U C A B 等于(A )[1,4)- (B )(2,3) (C )(2,3] (D )(1,4)-(6)函数(1)1xy x x =≠-+的反函数是 (A )(1)1x y x x =≠+方 (B )(1)1x y x x =≠- (C )1(0)x y x x -=≠ (D )1(0)xy x x-=≠ (7)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A ) (B )3 (C )3 (D )3(9)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o,3,a a b =+= 则b 等于(A )5 (B )4 (C )3 (D )1 (10)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若,,m m n α⊥⊥则n α∥ (B )若m αα∥,n ∥,则m ∥n(C )若,m n αα⊂∥,则m ∥n (D )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 ∥n(11)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o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 )(1,2] (B )(1,2) (C )[2,)+∞ (D )(2,)+∞(12)已知()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1x <<时,()lg .f x x =设63(),(),52a fb f ==5(),2c f =则(A )a b c << (B )b a c << (C )c b a << (D )c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福建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两条直线2y ax =-和(2)1y a x =++互相垂直,则a 等于(A )2 (B )1 (C )0 (D )1-(2)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32,13,a a a =+=则456a a a ++等于(A )40 (B )42 (C )43 (D )45(3)"tan 1"α=是""4πα=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而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已知3(,),sin ,25παπα∈=则tan()4πα+等于(A )17 (B )7 (C )17- (D )7-(5)已知全集,U R =且{}{}2|12,|680,A x x B x x x =->=-+<则()U C A B 等于(A )[1,4)- (B )(2,3) (C )(2,3] (D )(1,4)-(6)函数(1)1xy x x =≠-+的反函数是 (A )(1)1x y x x =≠+方 (B )(1)1x y x x =≠- (C )1(0)x y x x -=≠ (D )1(0)xy x x-=≠ (7)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A ) (B (C )3 (D (8)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3人,分别从事三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则选派方案共有(A )108种 (B )186种 (C )216种 (D )270种 (9)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o,3,13,a a b =+=则b 等于 (A )5 (B )4 (C )3 (D )1 (10)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 )若,,m m n α⊥⊥则n α∥ (B )若m αα∥,n ∥,则m ∥n(C )若,m n αα⊂∥,则m ∥n (D )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 ∥n(11)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o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 )(1,2] (B )(1,2) (C )[2,)+∞ (D )(2,)+∞(12)已知()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1x <<时,()lg .f x x =设63(),(),52a fb f ==5(),2c f =则(A )a b c << (B )b a c << (C )c b a << (D )c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251()x x-展开式中4x 的系数是_____(用数字作答)。
(14)已知直线10x y --=与抛物线2y ax =相切,则______.a = (15)已知实数x 、y 满足1,1,y y x ≤⎧⎪⎨≥-⎪⎩则2x y +的最大值是____。
(16)已知函数()2sin (0)f x x ωω=>在区间,34ππ⎡⎤-⎢⎥⎣⎦上的最小值是2-,则ω的最小值是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2()sin cos 2cos ,.f x x x x x x R =+∈ (I )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增区间;(II )函数()f x 的图象可以由函数sin 2()y x x R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18)(本小题满分12分) 每次抛掷一枚骰子(六个面上分别标以数字1,2,3,4,5,6). (I )连续抛掷2次,求向上的数不同的概率;(II )连续抛掷2次,求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概率;(III )连续抛掷5次,求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2,CA CB CD BD AB AD ======(I )求证:AO ⊥平面BCD ; (II )求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III )求点E 到平面ACD 的距离。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2212x y +=的左焦点为F ,O 为坐标原点。
(I )求过点O 、F ,并且与椭圆的左准线l 相切的圆的方程; (II )设过点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并且线段AB 的中点在直线0x y +=上,求直线AB 的方程。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不等式()0f x <的解集是(0,5),且()f x 在区间[]1,4-上的最大值是12。
(I )求()f x 的解析式;(II )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方程37()0f x x+=在区间(,1)m m +内有且只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若存在,求出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n a 满足*12211,3,32().n n n a a a a a n N ++===-∈BE(I )证明:数列{}1n n a a +-是等比数列; (II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II )若数列{}n b 满足12111*44...4(1)(),nn b b b b n a n N ---=+∈证明{}n b 是等差数列。
2006年高考(福建卷)数学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D (2)B (3)B (4)A (5)C (6)A (7)D (8)B (9)B (10)C (11)C (12)D 二.填空题:本大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
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3)10 (14)14 (15)4 (16)3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基本知识,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
满分12分。
解:(I)1cos 2()2(1cos 2)2x f x x x -=++132cos 22223sin(2).62x x x π=++=++ ()f x ∴的最小正周期2.2T ππ== 由题意得222,,262k x k k Z πππππ-≤+≤+∈即 ,.36k x k k Z ππππ-≤≤+∈()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36k k k Z ππππ⎡⎤-+∈⎢⎥⎣⎦(II )方法一:先把sin 2y x =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得到sin(2)6y x π=+的图象,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平移32个单位长度,就得到3sin(2)62y x π=++的图象。
方法二:把sin 2y x =图象上所有的点按向量3(,)122a π=-平移,就得到3sin(2)62y x π=++的图象。
(18)本小题主要考查概率的基本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满分12分。
解:(I )设A 表示事件“抛掷2次,向上的数不同”,则655().666P A ⨯==⨯答:抛掷2次,向上的数不同的概率为5.6(II )设B 表示事件“抛掷2次,向上的数之和为6”。
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结果有(1,5)、(2,4)、(3,3)、(4,2)、(5,1) 5种,55().6636P B ∴==⨯答:抛掷2次,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概率为5.36(III )设C 表示事件“抛掷5次,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即在5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 3325511105()(3)()().223216P C P C ∴====答:抛掷5次,向上的数为奇数恰好出现3次的概率为5.16(19)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满分12分。
方法一: (I )证明:连结OC ,,.BO DO AB AD AO BD ==∴⊥ ,,.BO DO BC CD CO BD ==∴⊥在AOC ∆中,由已知可得1,AO CO == 而2,AC =222,AO CO AC ∴+= 90,o AOC ∴∠=即.AO OC ⊥,BD OC O = AO ∴⊥平面BCD(II )解:取AC 的中点M ,连结OM 、ME 、OE ,由E 为BC 的中点知ME ∥AB,OE ∥DC∴直线OE 与EM 所成的锐角就是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在OME ∆中,111,222EM AB OE DC ====OM 是直角AOC ∆斜边AC 上的中线,11,2OM AC ∴==cos 4OEM ∴∠=ABMDEOC∴异面直线AB 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arccos4(III )解:设点E 到平面ACD 的距离为.h,11 (33)E ACD A CDE ACD CDE V V h S AO S --∆∆=∴=在ACD ∆中,2,CA CD AD ==12ACD S ∆∴==而211,22CDE AO S ∆===1.CDEACDAO S h S ∆∆∴===∴点E 到平面ACD方法二:(I )同方法一。
(II )解:以O 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1,0,0),B D -1(0,0,1),((1,0,1),(1,2C A E BA CD =-=-.2cos ,BACD BA CD BA CD∴<>== ∴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arccos4(III )解: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1)0,.(,,1)0,n AD x y z n AC x y z ⎧=--=⎪⎨=-=⎪⎩0,0.x zz+=⎧⎪∴-=令1,y=得(3,1n=-是平面ACD的一个法向量。
又1(2EC=-∴点E 到平面ACD的距离.377EC nhn===(20)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和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满分12分。
解:(I)222,1,1,(1,0),: 2.a b c F l x==∴=-=-圆过点O、F,∴圆心M在直线12x=-上。
设1(,),2M t-则圆半径13()(2).22r=---=由,OM r=3,2=解得t=∴所求圆的方程为2219()(.24x y++±=(II)设直线AB的方程为(1)(0),y k x k=+≠代入221,2xy+=整理得2222(12)4220.k x k x k+++-=直线AB过椭圆的左焦点F,∴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记1122(,),(,),A x yB x y AB中点00(,),N x y则21224,21kx xk+=-+2012002212(),(1),22121k k x x x y k x k k =+=-=+=++线段AB 的中点N 在直线0x y +=上,∴2002220,2121k kx y k k +=-+=++ 0k ∴=,或1.2k =当直线AB 与x 轴垂直时,线段AB 的中点F 不在直线0x y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