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1)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注:先进的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58年开始,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注:参考必修Ⅰ相关内容)。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内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

(2)首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经济特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海南。

(2)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包括福州。

(3)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福建的闽东南地区(注:岳麓版为“闽南三角区”)。

(4)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5)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39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39人民版PPT课件
• 二是由于“朝贡贸易”主要是宣扬“国 威”,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的发展,导 致了中国逐渐失去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 势地位。
• 三是由于“朝贡贸易”是唯一合法的海 外贸易途径,导致了民间的走私的频繁, 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思 考 题:
• 朝贡贸易的心理是怎样的?
朝贡贸易
含义
海外诸国官方与中国政府的进 贡和回赐关系,通过朝贡和赏赐完 成贸易。
典型:郑和下西洋
原则、目的、结果
• 原则:“薄来厚往” •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 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 产的需求,控制、笼络周边国家, 争取盟友、孤立敌人等。 • 结果:亏府 的补贴上,导致了政府财政的缩减。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35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358人民版PPT课件
• D.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5.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中国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
• A. 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 B.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 C. 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6.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
90年代初期,“倒爷”一度盛行于全国各地。
市场经济VS计划经济
性质
资源配置的方式
手段
市场
行政
别称 “看不见的手” “看得见的手”
方式 商家自由竞争 国家宏观调控
表现 价格、供求
政策、指令
分配
效益
平均
现代企业制度
性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 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 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 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 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 C.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 D. 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搞活
• 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 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4 947家,从业人员4 200万人,三资企业 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 302亿元。这 一现象反映了( )
特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978年 1985年 1990年 1999年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05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05人民版PPT课件
内容: (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作用:对建设个中体国经特济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进一步深化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外资或中外合资)
社会主市义场市经场济经的济特的点特点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背景 1. 20C90S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 风云变幻 2.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挫
问题:世界在变,中国会不会变?!要不要变?! 我们能否独善其身。
一、背景
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推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 联合、兼并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试点, 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甚至误认为寻找公有 制的实现形式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内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 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建立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 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1997·中共十五大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3. 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计 划 经 济 的 特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1992·中共十四大
内容: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体制的转变
A. 从新中国成立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1956公有制 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作后用公:有邓制小为平主南体方,谈多话种和所中有共制十经四济大成召分开并,存标的志经着济改 革C.开20放C进90入S以新来阶,段正式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素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素材人民版必修2

第三节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素材1.经济特区是怎样建立的?思想准备:(1)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

从粉碎“四人帮”以后到经济特区正式创办,邓小平对有关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问题,作出多次论述,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结合。

1987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着重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邓选》第2卷第91页)(2)吸取国外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11月5日至14日,邓小平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访问。

世界现代科技的发达和各国利用外资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状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小平在1979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

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邓选》第2卷第199页)政策指导:(1)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最早的提出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思想,他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

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特区,当时称“出口特区”。

(2)1980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提出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同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号文件,正式定名为“经济特区”。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499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499人民版PPT课件
)
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史料一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需采取 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 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 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基本标志。 2.在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 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在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在根本目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研读史料一说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 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官僚主义盛行和大量的 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史料二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 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 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 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1)一个条件——邓小平南方谈话。 (2)一个提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一个核心——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4)一个初步建立——21世纪初,中国加 入世贸组织。
1.如何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是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2.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的方向,这里的“方向”指的 是什么?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时,曾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矗立在深圳红岭路口的邓小平画像想一想:邓小平发表这一谈话是在哪一年?“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分别是指什么?这一谈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主张?提示:(1)时间:1992年。

(2)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主张: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________,苏联解体,中国的________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概况: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____、珠海、____等地。

(3)主要内容①党的________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________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______,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________,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________。

④计划多一点还是____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______的本质区别。

⑤社会主义的本质是__________,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________,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⑥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____才是硬道理。

(4)意义:对推进________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成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1)时间:____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主要内容①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_2018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3课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人民版必修2

2017_2018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3课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人民版必修2
课时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设计有关市场经济的问题让
1.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学生分组讨论, 让学生主动
经济体制的过程。 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2.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 化建设的意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解 决历史问题。
知识点一
【预习评价】 1.(判断 )到 2000年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 )
2.(思考)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的是哪次重要会议? 十五大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防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 作用的经济,不是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
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
2.中共十四大的伟大决策
史料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意味着我 们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即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
经济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提出过的全新课
题,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纪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20周年》 思考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③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控制力 上。 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非公有制 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_________ (2)意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 _______ 和认识深化。
②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 ①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②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内容: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②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生产力 ,是否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 生活水平。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372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372人民版PPT课件

A
考什么、怎样考、技巧与方法:
考题
考点
突破高考
典例3 (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3)1981年底,经过
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
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 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 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 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 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设问:改革的背景、意义;中西方改革的比较,概括异同 点分析及其原因;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命题角度二:开放 内容: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开放;世界历史上的对外开放 (贸易) 设问:对外开放的原因、方法、影响。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 北京举行。
• “一带一路”(英文名称The Belt and Road,名称缩写 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简 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 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 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 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返回调目动了农 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录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464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464人民版PPT课件

材料一:前日本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在《邓小平让中国富起来》的回忆文章中,记 录了邓小平访日的另一个细节:中江在陪同途中问邓小平对日本的什么东西感兴 趣,邓小平说中国老百姓冬天使用煤球,市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他想知 道日本有没有不产生一氧化碳的煤球。——《激荡三十年》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并肯定了新加坡所取得的一系列成 就,时任新加坡最高领导人的李光耀对他说:“新加坡人大多数是一些 来自中国南部、广东、福建,没有土地的农民的后代,而你们有的却是 文人学士,因此我们能够做的事,你们都会比我们做得更好。”邓小平 没有说话,而是陷入了沉默。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 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代用名
一 黑云压城:看改革之“艰”(背景)
:

“老大哥”垮了,怎么办?有人出头提议,北京应该挑
际 背 景
头,挑起世界革命中心的重担。《交锋三十年》 国

某杂志在4月20日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资”姓 背
灵原 活则 性性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 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回答了“什么
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 ”的问题





提出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1978年——1992年: 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
1992年——至今: 灯塔照亮 扬帆远航
代用名
不搞改革开放就不能继续发展,经济要 滑坡。走回头路,人民生活要下降。改 革的趋势是改变不了的。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 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 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 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问题导学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问题导学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问题导学回望邓小平“南方谈话”,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活动与探究材料一(1)回望邓小平“南方谈话”,它给我们留下哪些遗产?材料二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已经有过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崇拜”。

(2)材料二所提到的冲破“三个崇拜”分别指什么?材料三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3)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过程及特点1.原因(1)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3)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4)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2.过程(1)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思想基础。

(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中共十五大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一步创新,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到21世纪初期,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特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点,是指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③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476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476人民版PPT课件

1979年1 月1日的《时 代》,邓小平 被评为本年度 的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 邓小平,中国 新时代的形象。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高中历史必修(二) 人民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授课教师 和丽珍
丽江市玉龙县一中 2015年1月20日录制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时代》(又译《时代周刊》、 《时代杂志》;英语:TIME)是美 国的一本新闻周刊。每年年底都会选 出该年度的《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是对该年最有影响力的人、事或物。 放眼全球,能够两次以上名列其年度 人物的,总共不超过10人。《时代》 两次选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 小平作为自己杂志的年度风云人物。
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 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动农民的积极性; (4)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凤阳地多不打粮 30 磙子一住就逃荒 年 只见凤阳女出嫁 前 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三年跨了三大步,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如今飞出金凤凰。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那么中国 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重点怎样从农村转移到 城市呢?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中心环节分别 是什么呢?
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知识导航217031002109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知识导航217031002109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知识梳理一、历史性的跨越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邓小平“南方谈话”(1)时间和内容: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他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践;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2)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

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3.中共十五大(1)时间、地点: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这次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还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意义:中共十五大有关论断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86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868人民版PPT课件

影响:
• 积极:
• 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尤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 生活: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 政治: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 善
• 消极:1、资本主义国家金钱至上、自私 自利的观念影响国人
• 2、民族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受到一 定冲击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 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 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 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
认识: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
课后探究:
• 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异同?
厦门 深圳
海南
汕头 珠海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环环渤海地区
闵东南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思考:
①浦东开发开放的时间和目的是什么? ②浦东的开放开放有什么有利的条件? ③浦东的开发开放取得怎样的成就?
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时间:1990年 2、目的: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目的
适应列强殖民侵略 的需要
引进外资、先进科技,增强我 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我国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结果
丧失主权,严重阻碍我国 民族工业的发展
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问题探究一:对外开放的背景是什么?
1、国际方面: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 ②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中美、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2、国内方面: ①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大大落后 于世界,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 ②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的教训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846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846人民版PPT课件

历史性跨越(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2、标志: (1)邓小平南方谈话 (2)中共十四大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春)
材料一: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
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 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邓平小文平选文》选第》三第卷三卷
经济建设为中心
1、党的基本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4、市场与计划间的关系 5、社会主义的本质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 配置 方式
行政手段
市场
6、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意义:
(1)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从根本上解除 了人们的思想束缚; (2)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 重大意义.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 3.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 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
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我国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确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感受变化】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 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教学素材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教学素材

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材料一(1991-1995)5年来,邯钢坚持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进入了低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

1991年到1995年的5年间,产品销售收入由10.2亿元增加到50亿元;上缴税款由1.6亿元增加到4.3亿元;实现利润由0.5亿元增加到7亿元,平均年递增率达93.4%;钢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215万吨;总资产由27.83亿元增加到76.4亿元,净资产由10.42亿元增加到46.9亿元,资产负债率从62.54%下降到38.6%。

材料二从1994年起,国有企业改革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

国务院和各地先后选择2700多户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在市场竞争中经济效益连年提高的先进典型。

材料三据统计,2002年,江西省全部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包括国有绝对控股和国有相对控股企业)的总资产达4939.8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资产的比例为37.2%,实现的工业增加值为918.27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25.9%;国有控股企业实现的利税为336.8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29.8%。

与1998年相比,资产、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税所占比重分别下降10.5个、11.4个和13个百分点。

表明近年来江西省国有工业成份能够左右和支配的经济总量呈明显下降之势,但在资产总量上仍保持着近四成的控制力,在其他经济总量方面则保持近三成的控制力。

——江西省统计局中共十四大会议主要内容:(一)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十四年来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也是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四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四年,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83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83人民版PPT课件

四川50年代粮票
90年代粮票
北 京 市 居 证民 粮 食 供 应
北京市面粉购买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粮食产量连上台阶
80年代四川省棉花票
1981年黑龙江省絮棉票
1983年河北省布票
北京市棉花票证
北京市电冰箱购买证
北京市市民购煤证
北京市居民购货证
北京衣箱购买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京市购表证
北京市学生购本证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识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深 化 的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过 程
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
提出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论断
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
请思考:
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 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主要是由谁说 了算?
答:政府。
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 厂引进德国得勃海尔生产设备 和技术,从事电冰箱的生产和 销售。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不断完善各种经济责任制,贯 彻了责、权、利相结合,国家、 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 劳动所得和劳动成果相联系的 原则,使企业素质、职工素质 均有提高,增强了企业活力, 提高了经济效益。
经济建设为中心
•党的基本路线 不动摇
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判断实践的标准 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保持社会主义方向 社会主义
判断标准是否三本个质有利于?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目标导航]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主要内容:①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②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④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3)历史意义: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召开(1)召开: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归纳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四个转变: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建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内容: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①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①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②推进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2.完善——中共十五大(1)召开: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①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②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内容: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②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⑤发展才是硬道理。

(3)意义: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召开(1)时间: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2)内容:①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要求全党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内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2)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中共十五大(1997年)(1)内容: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③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⑤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②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轻巧识记]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阐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名师点拨]1.多角度认识“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2.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体化,中共十五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进一步深化。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材料一] 观察下面两组图片第一组过去购物要凭票购第二组今日商品任意挑选[材料二]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12月《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你读史]从材料一分析两组图片的历史含义,“凭票购”体现的是计划供应;“任意选”体现的是市场导向作用。

对材料二要抓住材料的中心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分析。

[提示] 从购物凭票到商品任意挑选体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同的经济成分之间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作用(1)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宏观调控有利于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题组一历史性的跨越1.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解析:选B 抓住“1992年”这一关键信息,华而诚的讲述是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说明(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C.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D.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解析:选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目标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结合题干材料分析,A、D两项的表述错误。

B项没有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邓小平的本意是要借鉴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题组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

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A.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D.评价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解析:选C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众多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加速和外国接轨”。

4.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解析:选D 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而导致商品短缺的见证。

1993年,“票证经济”的落幕,表明我国迈入了市场经济时代。

5.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

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 ( )第十八章南方吹来春天的风第一节改革走到十字路口第二节又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第三节迈出改革新步伐第十九章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第一节配套的改革规划第二节重大的改革措施第三节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A.第一编改道与转型(1949~1956)B.第二编受挫与调整(1957~1978)C.第三编改革与发展(1978~1991)D.第四编辉煌岁月(1992~2000)解析:选D 根据“南方吹来春天的风”,可以判断出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结合第十九章关于市场经济等信息,综合判断D项符合题意。

6.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

”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解析:选D 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1992~2012年”“江苏GDP增长”说明与经济政策调整有关,1992年开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解析:选B 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粮票的废除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则是属于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2.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选A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

其中1993年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B 市场经济主要是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其初步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与农村改革的关系并不大,排除A项。

C项出现在21世纪初期,不是在20世纪末。

D项是无关项,它出现在21世纪初。

4.“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讲话 ( )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B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次讲话指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而提出真理标准问题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5.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改革从农村到城市解析:选C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计划”到“规划”的变化,体现了由计划指令到规划指导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6.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①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②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③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④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B ①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解决的,②是在中共十四大上解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