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布艺兴趣小组——信息窗4分数除整数编制人: 孙爱香 教研组长: 包科领导:[使用说明] 1、课前认真预习课本p36—p37,独立限时完成导学案。
2、课上自纠,小组讨论、展示、点评。
【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综合方法,并正确计算这类题和解答相关的应用题。
3、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1、探索并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这类题和解答相关的应用题。
2、正确计算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题并能解答相关的应用题。
课前预习案1.基础练习.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求未知量用什么运算? (1)一条路长1000米,已经修了3/5.修了多少米?(2)电视机有200台,电视机的台数是录音机的54.录音机的台数有多少台?(3)红花朵数是27朵,是黄花朵数的32.黄花有多少朵? 课内探究案自主探究:观察信息窗4,解决:布艺兴趣小组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合作探究: 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分步解答: 综合列式解答课堂检测:1、基本练习:78× 4 54÷12 43÷85×5445÷95÷54 54 ×125×82、自主练习:37页4题当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4,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课后延伸案1、同学们进行长跑训练,小强跑了1500米,小明跑的路程是小强的54,小亮跑的路程是小明的23,小亮跑了多少米?2、同学们进行长跑训练,小强跑了1500米,小强跑的路程是小明的45,小亮跑的路程是小明的21,小亮跑了多少米?教(学)后反思:。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学习内容圆柱的认识(课本第17~19页,例1、例2)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分部名称及圆柱的特征。
2、探究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及高的关系。
一、温故知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对的棱的长度()。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所有的棱长度()二、自学讨论,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第17~18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像客家围屋、蜡烛、钢管等物体的形状都是()。
(2)圆柱是由()个面围成的。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圆柱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3)圆柱的特征:圆柱的底面都是(),并且()一样;圆柱的侧面是();圆柱有()条高。
(4)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2、尝试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3、阅读教材第19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形。
把展开的长方形纸重新包上,发现了: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4、尝试练习:19页做一做。
三、展示质疑1、我想提醒同学们:__________。
2、对于今天学的知识我的疑问是:____________。
四、闯关练习1、填一填(完成练习三P20第1、2题)。
2、选一选(完成练习三P20第3题)。
3、连一连(完成练习三P20第4题)。
4、说一说(完成练习三P20第5题)。
5、判断。
(1)由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就能围成一个圆柱。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正方形。
()(3)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4)在不同的高度将圆柱横向切开,所有的横截面都相同。
()五、测评提升完成《课堂作业》11页。
学习内容圆柱的表面积(课本第21、22页,例3例4)学习目标: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公式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一、温故知新长方形的面积:S=()圆的周长:C=()圆的面积:S=()二、自学讨论,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P21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1主备教师使用者学习内容圆柱例1、例2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了解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教学重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同重点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游戏,引入课题(2)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过渡,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教师出示圆柱。
教师:这就是圆柱。
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一下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感知圆柱的特征。
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两个圆,一个曲面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操作中学习,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很棒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2主备教师使用者学习内容圆柱的表面积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水桶、油漆桶、易拉罐桶、卷尺等教学重点理解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灵活运用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情境引入谈话:(出示水桶)昨天,我们家邻居的几个小孩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将张奶奶的水桶弄坏了,为了表示歉意,几个小孩准备做一个一样大小的新水桶还给张奶奶,可是不知道要用多少铁皮,就跑来问我。
我经过计算告诉了他们,你知道老师是怎样计算的吗?那你想不想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
这节课,我把平常看到的炉筒、水桶、油漆桶等圆柱都请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让我们通过它们来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
六上第三单元导学课教案
六上第三单元导学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
三、学法指导
1. 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课。
2. 课堂听讲: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掌握重点和难点。
3. 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合作: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互相学习和帮助。
5. 自主探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呈现新知:通过实例、演示等方式呈现新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改进。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设计.doc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 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 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 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2)探索:沿高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他面-—底面的周长―・丿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 巩固练习1. 教材18页的做一做。
2. 教材19页的做一做。
五、 实践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教学反思:柱周围的而(上、下底而除外)叫做侧而。
1…3.圆柱的高(1) 问题: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 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 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知圆柱,加深对圆柱 的认识,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通过茶筒、 牙签筒等实物,将抽 象的数学知识形象 化,便于理解;通过 小组合作,交流认识、 动手测量,培养了学 生的合作能力。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更透彻,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小组讨论:问题:①这个长方形和圆柱体有哪些关系?②你能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圆柱的侧面积二底面周长X高S 侧二Ch(2)利用公式计算(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公式)例: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老师在黑板上板演。
(规范格式)S 侧=Ch=3. 14X0.5X1.8=2. 826~2. 83 (m2)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 83平方米。
尝试练习,让学生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巡视)①一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0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②一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侧面积;③圆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直径的2倍,求它的侧面积。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设计说明1.动手操作,问题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出形状不规则的瓶中的水的体积。
通过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发现一定量的水的体积无论放在哪个瓶中,它的体积都不会变,为教学新课作铺垫。
2.获取信息,突破难点。
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有效利用相关的信息探究学习数学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此,出示例题后,让学生根据获取的信息,小组讨论解决“瓶子不是规则的立体图形”这一难点。
由于导入的过程中已经做好了铺垫,学生会很自然地将瓶子转化成两个圆柱进行计算,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没有装满水的瓶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6分钟)1.出示一个装有水但形状不规则的瓶子。
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才能知道瓶子中水的体积呢?2.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水的体积会改变吗?3.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板书:解决问题)1.小组讨论,得出方法。
明确:可以将水倒入一个圆柱形的容器中,通过测量计算出水的体积。
2.讨论汇报并明确:这些水无论用什么方法测量,水的体积都不会改变。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想一想,怎样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呢?二、探究新知。
(15分钟)1.课件出示例7。
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试着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方法。
(4)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指导操作详见课堂活动卡)2.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哪部分知识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1.读题,明确题意,获取数学信息,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发现问题:瓶子不是规则的立体图形,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2)分组进行讨论,寻找解题方法。
(3)汇报并明确:可以把这个瓶子看成高分别为7 cm和18 cm的两个圆柱进行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第2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第2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_人教新课标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明白得并把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运算,并概括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推理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感受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自学课本P30页,通过独立摸索及小组合作,能够明白得明白得分数除法的意义,把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
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现,小组间互相点评,关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独立完成导学案。
带★的题可选做。
一、课前热身:想一想,填一填。
1)、35×()=175 ()×8=10 58×()=12)、已知一个因数是27,积是是81,另一个因数是()。
3)、56 ÷8表示把()平均分成()份。
二、自主学习:(初步明白得分数除法的意义,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依照乘法算式直截了当写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310×16=201( )÷( )=( ) ( )÷( )=(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差不多上()。
三、合作探究:(动手折一折,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归纳分数除以整数运算方法)。
例1、把一张纸的45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假如把这张纸的45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先试着折一折,再算一算。
)讨论:有几种方法?试着做一做。
方法1:分一分: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将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确实是这张纸的45 (被除数) 折一折:把这张纸的45 (4份)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占5份中的2份,也确实是这张纸的即:45 里面有( )个 15 ,把( )个15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个15 ,也确实是把分子平均分成2份,( )不变。
方法2:折一折:把表示45 的纸沿与原先的折痕垂直的方向对折 即:把45 平均分成2份,每份确实是45 的( ),也确实是45 ÷2 = 45 ×21考考你:把这张纸的45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如何样算?45 ÷3中,用方法一算:4÷3得不到整数,不能运算出结果,就要用方法二运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三导学案
学案
温故知新我热身: 用含有 x 的式子表示。
3 。 4
修改栏/笔记
情景创设
1、果园里有苹果树 x 棵,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 梨树有多少棵?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2、男生有 x 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女生有多少人? 女生和男生一共有多少人? 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呢? 自主学习我能行:
2 。 3
学习例 6 :我们班全场得了 42 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 一半,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1、阅读理解: 自学体验 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共得了 两个半场的得分都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单位“1”是 所要求的问题是 2、分析解答: ①本题的关键句是 。 。 。 。 。 。
②如果我设上半场得 x 分,下半场就可以表示为 根据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共的 42 分,列方为 ③如果我设下半场得 x 分,上半场就可以表示为 根据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共的 42 分,列方程 为 ④列方程解答: 。
, 。 ,
3、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智勇冲关我必胜: 学习检测 1、 爸爸给小明买了一套桌椅共 300 元, 椅子的价钱是桌子的 书桌和椅子各需多少钱?
小学六 年级 数学
主备人: 授课教师 课题 审核人: 授课日期: 审核日期:
学科导学案
小组: 数学组全体成员 学生姓名:
解决问题(三)
课型
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
课时
1
学习 目标 学习重难 点: 学习过程
1、学会分数和倍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2、会解决分数和倍实际问题。 总结分数和倍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思路。
2 , 3
1 2、故事书和科技书共有 360 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 3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3.1_搭积木比赛(导学案)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3.1_搭积木比赛(导学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带“约数”、“倍数”问题的解法。
2.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特点,会列出自然数的因数。
3.能够通过使用算术基本定理求出一个数的不同组合形式。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合理搭配积木,并创意性地设计航天飞行器模型。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沟通合作、协调规划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次数学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自信心。
2.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其克服困难,勇于尝试,积极参加活动。
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了解团队合作对于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活动目的通过积木的搭建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因数分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形式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5名成员,教师提供各组相同数量的、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积木。
3. 活动内容1.比赛规则:每组随机选取一个队长,队长向全组成员说明如下活动内容和其规则:每组有20分钟的时间,通过团队合作,使用所提供的积木设计并搭建出一个模型,要求选手的模型创新性强、美观大方、稳定性好,并能用加、减、乘、除计算本小组所搭建模型中积木的数量和积木的体积大小,模型不可借抄、不可找代搭人,最终,各组将自己的模型进行展示与解释,由其他成、其他入评分。
2.指导措施:1.设计模型时,要首先考虑稳定性,其次是模型的美观性。
2.拟定好各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各执其职。
3.相互沟通合作,加强协调规划,充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3.各组展示并评分。
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向其他所有组展示并讲解自己所设计并搭建的模型,听完各组讲解后,其他组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为:模型的美观程度、稳定性、积木数量和积木的体积大小及讲解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述的流畅程度等。
最终的排名将由所有组的成绩综合排定。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整体备课的思考与实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整体备课的思考与实施一. 写在前面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
因此,做好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将重点讨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整体备课的思考与实施。
本次备课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知识。
二. 学习目标本单元的目标是教育学生理解并应用分数除法的知识。
具体来说,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发现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关系;•意识到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 教学思路本单元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发现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关系,以及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除此之外,还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除法的知识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纸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尝试用分数除法计算两组纸牌的比例;也可以通过选手对比来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在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 引导学生改变计算策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渐从抽象的符号中理解数学概念,发现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并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分数映射”以及“再配减”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计算思路。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通过比较“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改变思考方式,培养较强的思想动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四. 教学流程1. 课堂引导教师应当先通过简单讲解介绍到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它和分数乘法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最新⼈教版⼩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6.3.1 倒数的认识班级姓名【学习⽬标】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个数的倒数的⽅法,并能正确求出⼀个数的倒数。
2.培养⾃我举例、观察、⽐较、抽象、与概括的能⼒。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字颠倒游戏:⼈⼩——⼩⼈,学科——科学,⼈⼈为我——我为⼈⼈,⼩红是⼩兰的同桌——⼩兰是⼩红的同桌还可以理解为:⼩红和⼩兰互为同桌。
2.数字游戏:⽼师说38 ,学⽣说83 。
说54 ---45 , 710 --- 107 , 35 --- 53 , …像这样38 和83 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主探究(⼀)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并说说每组数中的分⼦、分母有什么特点?每组数中的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试着向同桌说⼀说吧!38 ×83 =() 715 ×157 =() 5×15 =() 112×12=()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引导规范,加深理解。
因为38 ×83 =1,我们就说38 是83 倒数,83 是38 的倒数,38 和83 互为倒数⼩结: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两个数相互依存,⼀个数不能叫倒数。
(⼆)运⽤概念,探讨⽅法。
1.出⽰例1。
⽅法:(1)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与分母的位置。
例:(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和分母的位置。
例:想⼀想: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和同学交流⼀下你的想法。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三、课堂达标 1.我会填。
(1)41的倒数是(),9与()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没有倒数。
2.判断下⾯的说法是否正确。
(1)38 +58 =1,所以38 的倒数是58 。
()(2)因为47 ×74 =1,所以47 是倒数。
()(3)9的倒数是91 。
()(4)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3. 写出下⾯各数的倒数。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执笔:第1课时,总第_课时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结五、课六年级导学案执教:_,第2课时,总第_课时比例解比例六年级导学案执教:,第1课时,总第课时。
正比例一、联系生活,引出新课(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1 •教学例1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F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板书:水费用水量=每吨水单价(一定)2.教学“试一试”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第52页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吗?六年级导学案执教:,第2课时,总第—课时正比例正比例图像六年级导学案执教:,第3课时,总第 _课时。
正比例六年级导学案执教: ,第1课时,总第—课时。
反比例 五、课 堂小结六年级导学案执教:,第2课时,总第_课时。
反比例程)进发展四、总结六年级导学案执教:,第3课时,总第—课时反比例反比例的练习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1 •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今天,我们进行练习(板 书:反比例练习)。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3-1 <<圆柱的认识>>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周利敏副备人:周利敏时间:【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2、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
2、难点是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学法指导】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导学案,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解决困难。
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二、探索新知探究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探究2、圆柱的表面(1)摸摸圆柱。
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圆柱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2)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它们有什么特征?☆友情小提示: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探究3、圆柱的高(1)自学课本P18例1,拿个圆柱实物指出它的高,思考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相等。
(2)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试完成P18“做一做”。
(说一说长方形或正方形转动起来是什么?)(4)说一说圆柱有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4、圆柱的侧面展开(P19例2)(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2)交流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友情小提示:①沿高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②斜着剪:平行四边形(3)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①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小学六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20分)1.把3.6×1.5=1.8×3改写成比例是()2.根据,那么A和B成()比例。
3.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10和,其中一个外项是4.5,另一个外项是()4.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的线段相当于实际距离()千米,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5.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6.大小齿轮齿数的比是5:3,小齿轮有15个齿,大齿轮有()个齿。
7.如果(a,b均不为0),那么( ):( )8.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它的高与面积成()比例。
9.3、4、9、12可以组成比例。
如果确定3是比例的第一项,那么这个比例是()。
10.一个零件长10毫米,画在图纸上长5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二、小小审判员(10分)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尺是一把尺子。
()3.比的后项不能为0()4.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
()5.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三、择优录取(12分)1.下列式子中,()是比例。
A、 B、> C、2.,x和y()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3.如果(a、b均不为0),那么下列比例中正确的是()A、 B、 C、4.能与组成比例的是()A、 B、 C、5.夏庄小学操场长108米,宽64米,画在练习本上,选()的比例尺比较合适。
A、 B、 C、6.在比例尺是6 : 1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1.2厘米,A到B的实际距离是()A、7.2厘米B、2厘米C、0.2厘米四、解比例,一定要细心哟!(20分)6:x = 10:7 3∶8=24∶x 15∶3=12∶x34 ∶910 =x∶35 22.4x = 23 12.5:2.5 =8 x五、解决问题1.在一幅比例尺是1 : 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厘米,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2.我家里的台钟敲5下用去12秒,如果敲10下用去多少秒?(提示:台钟敲5下,中间的间隔时间只有4段)3. 一间办公室,用面积是1.5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0块,若改用面积是0.6平方米的方砖来铺,需要多少块?4. 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200件,25天可以完成任务,实际每天超产25%,实际生产了多少天?5.甲、乙两地相距640千米,在图上只有32厘米,乙、丙两地在图上是12厘米,乙、丙两地实际相距多少千米?6.一块长方形地长300米,宽20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 : 5000的图纸上,面积应该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课题:分数除以整数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一、预习指导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1.预习例1(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样列式?为什么?(3) 45÷2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①用图示法表示出算理。
②45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是求45升的12是多少,所以,45÷2就可以用(),结果是()。
4 5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45×12来计算?12是2的什么数?二.课堂展示1. “试一试”。
(1)提问:如果45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怎样列式? (2)45÷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3.总结方法。
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3.做"练一练"第3题。
各自练习后,在小组中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4)做练习七第2题。
思考: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四、课堂检测1.计算10/9÷3 7/4÷4 13/6 ÷9 10/3÷13/1÷ 2 8/5 ÷ 5 5/3 ÷6 13/12÷82.6个苹果重5/3千克,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千克?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整数除以分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重难点: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预习 1.口算: 38 ÷3 45 ÷4 95 ÷6 413 ÷2 预习例22提问:幼儿园李老师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计算?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2.预习第(2)题,读题,列式。
思考: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4÷21?把4个橙子每21个分成一份,可分成几份?4÷21是几?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3.预习第(3)题。
(1)读题,列式。
(2)在图中分一分,想出计算结果吗?4÷31=( ) 4÷41=( )(3) 4÷31=4×( ) 4÷41=4×( )提问:从这两个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预习例31.读题列式。
2.请根据每32米剪一段,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3.想一想:4÷32可以怎么算,为什么?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二.展示交流1.方案一:4÷21的计算算理2.方案二:4÷32可以怎么算,为什么?3. 做练习七第7题。
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连”第1题。
在书上独立填写,再在小组交流。
2. 做“练一连”第2题。
各自练习,提醒: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3.做练习七第5题。
先看图想商是几,再计算。
比较看图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四、课堂检测练习七第6题和第8题。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课题:分数除以分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重难点:正确进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自主预习一、复习引新23 ÷2 14 ÷4 512 ÷10 310 ÷6 9÷310 4÷ 45 2÷ 314 1÷ 322.这节课学习: 分数除以分数 二、预习例41.读题,尝试列式。
思考: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2.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103109÷ 得多少?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分一分,画一画。
(2)思考: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310109⨯ = 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你能猜想到什么? 103109÷( )310109⨯ 3验证猜想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53,看看53里有几个51,有几个103,再计算。
()()⨯=÷535153= ()()⨯=÷5310353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课堂展示方案一:探索一下103109÷ 得多少的计算方法(1)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画图(2)解决问题的策略二:验证猜想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先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53,看看53里有几个51,有几个103,再计算。
()()⨯=÷535153= ()()⨯=÷5310353 你发现了什么? (3)概括方法方案二:3.讨论练习七第11题。
独立计算,比较,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方案三:练习七第12题: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当堂检测 3625÷125= 83÷54= 21÷45=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除法简单应用题(1)学习目标: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在解决问题时,正确理出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
自主预习1.观察例5的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32。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 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这节课学习: 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2预习例5,读题。
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1)用除法计算。
600÷32思考: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2)用方程解答。
思考: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3.检验:x =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展示反馈方案一:课本例5的解题方法算术方法: 用方程解答:1,方案二:完成“试一试”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思考: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4)展示: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2.方案三:练习八第1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说一说“一桶油用去52”和“黑兔是白兔的32”各表示什么意思?(3)写出数量关系式。
(4)解答,3、小结解题策略。
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
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当堂检测1.白兔有36只,是灰兔的32,灰兔有多少只?(用两种方法解答)2.小华体重35千克,是小刚体重的75,小刚体重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2)学习目标1.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加深对分数表示数量关系的理解。
自主预习一、基本练习1. 口算。
1 4÷5812÷455 6÷1245÷152.分析数量关系①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4 5数量关系式:思考: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数,怎么求女生的人数?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数,怎么求男生的人数?(2)计划是实际的4 5(3)杨树比柳树多1 2展示反馈1.做练习八第5题。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写出数量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说一说,这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解答?2.做练习八第6题。
10小时行了全程的56,表示什么意思?提醒:10小时行的时间相当于全程所需时间的 56。
说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3.分析练习八第7题。
(1)这两题的关键句分别是什么,在书上画出来。
(2)数量关系式。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当堂测试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一种电视机比原来降低了112,正好降低了640元,原价多少元?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课题: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试题。
学习重难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自学指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预习例61(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